level 7
嘤坂雫
楼主
从去年12.22的空之轨迹fc开始,到今年9.21打完界之轨迹,刚好10个月,通关轨迹全系列了。或许接下来也有入坑的新人要重走这段路吧
打完界轨,现在可算是不用担心剧透的问题了。
一直在吧里发通关感想,虽然现在都在讨论空轨1st,就还是继续在这里发。
...
本作的优点很直观,战斗、画面、演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这些是后续作品都能受益的。空轨1st在这些方面应该也重置得很好。
主要还是聊聊剧情吧。
首先是本作故事限定在几天内的时间范围内展开,这种叙事模式对剧情节奏挑战很大,强如克洛斯贝尔最漫长的一天,也只能在一天的范围内,进行集中紧凑的叙事。类似的还有黎1的序章,范恩和学妹也度过了节奏紧凑的一天。
界轨也确实做到了阶段性的紧凑叙事,但仅限于终章。终章剧情的编排,难得让我在紧张、燃起来、震惊、悲伤等情绪中快速切换。太空的战斗悲壮而富有张力,某人的突然跳反也出乎意料。
更不用说学妹做出最后的选择,以及范恩不顾一切朝学妹狂奔而去,和那虽然早已被剧透,但真正见到时依旧流泪的,学妹那回头一笑。
我从黎1第一眼见到学妹开始,她就成为了我轨迹系列最喜欢的女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界轨的终章便是属于她的盛大舞台,ed响起时让我直接流泪,对我来说学妹这一段剧情就是界轨的核心之所在了。
聊到学妹,就一定要再说说范恩了。时间回到学妹的告白之夜,这个夜晚的气氛铺垫得十分到位,学妹的深情而直球的告白也无可指摘,范恩最开始的回复也很恳切,
但话锋一转,就变成了“无法回应你的感情了”,作为喜欢学妹的人,我当然是本能地感觉不爽。
虽然从理性来说,我知道范恩作为成年人的考量,也明白他对剑女的复杂情感,更知道他在自己体内魔王问题解决前不敢真正拥抱他人的责任心
——但这一切,在我看来,都属于范恩的“借口”,甚至是软弱。而学妹的成神,将会把范恩的借口和软弱彻底砸碎。
关于这一点,我想从许多人谈到的“英雄”的定义说起。很多人认为目前的范恩称不上是英雄,而孤身面对至宝的艾米莉亚完全配得上英雄之名。同理,虽然很少人提到,我认为这一作最后的学妹也是英雄,和爱之诗的黎恩异曲同工,牺牲自己为世界争取到新的可能性。
那范恩真的不算是英雄吗?
首先,黎1最后,范恩自己其实就说了:“我们不是英雄——要是状况不妙,逃跑就好了…我们比起世界的命运,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啊。”
这句话虽然也有范恩在为后面牺牲自我的幌子成分在,但也确实反映了范恩的“英雄观”——比起英雄,范恩或许更像是“侠客”。
经常挂在嘴边的“地下万事屋”的作风,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行侠仗义”(付费版)。这样的作风下,范恩所承载的英雄形象不再是广义的概念,而是非常狭义的存在了。
这反映到界之轨迹的故事中,就是颇受吐槽的冗长的4spg。地下万事屋在整个界轨似乎都在状况之外,只是做着很多无关紧要的委托,到大后期了还没怎么接触到事情的核心,只是停留于表面。范恩一直是随遇而安、见招拆招,遇上问题了就解决,有疑点了就去找找线索,有人遇到困难了就尽可能帮帮忙。说实话,这样的定位,就算主观上想成为英雄,都可能拿不到入场券。
当然,以上这些局限,和地下万事屋的底层逻辑有关。他们的非官方身份(不同克州警察、帝国军官学校)让他们很难直接参与到涉及宏观层面的问题,他们与各方势力的单纯利益合作关系也让他们总是被各方谜语人吊着。虽然大家都说需要地下万事屋这样灰色地带的存在,但遇到大事情了,没什么人真的把他们当回事。说白了,就是“工具人”属性太重了。
这些客观因素,都是范恩成为广义英雄的阻碍。但上面最开始提到的深深植根于范恩心中的“借口”,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范恩内心的障壁太重,他既渴望与他人产生连接,却总是与他人保持着安全距离;他明明很珍惜地下万事屋如今的时光,却总是表现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明明知道自己的问题,却在极端的自毁被组织后不再探索解决之道。
这不是单纯的傲娇之类的表象,而是已经到了别扭的程度了。
当然,我们可以说范恩这个状态是编剧瞎写的产物,也可能是因为黎2到界轨的时间线也根本给不了范恩太多成长空间。
但范恩若以这样的摇摆不定、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作为地下万事屋的所长,加上上面提到的客观限制,那地下万事屋就真的只能仅限于小众的圈地自萌,而难成大器了。
范恩确实可以当自己的“侠客”,贯彻地下万事屋的作风。但他也应该清醒认识到,自从学妹把创世带到事务所里,这事情就不是简单的4spg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当然,以上一切在后续或许都不用太担心,学妹的离开将成为范恩心中刻骨铭心的痛,当他想起来之后,他会明白该怎么做的。
…
不知不觉这篇感想变成聊范恩了,毕竟这一作的4spg确实太冗长了,一开始我会挺享受回归到事务所的日常(毕竟刚经历黎2),但3个完整的日子细细拆分开来,确实太折腾人了,所以也想从更深层面来解析一下。
超字数了,楼下说下另外两条线。





2025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1
打完界轨,现在可算是不用担心剧透的问题了。
一直在吧里发通关感想,虽然现在都在讨论空轨1st,就还是继续在这里发。
...
本作的优点很直观,战斗、画面、演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这些是后续作品都能受益的。空轨1st在这些方面应该也重置得很好。
主要还是聊聊剧情吧。
首先是本作故事限定在几天内的时间范围内展开,这种叙事模式对剧情节奏挑战很大,强如克洛斯贝尔最漫长的一天,也只能在一天的范围内,进行集中紧凑的叙事。类似的还有黎1的序章,范恩和学妹也度过了节奏紧凑的一天。
界轨也确实做到了阶段性的紧凑叙事,但仅限于终章。终章剧情的编排,难得让我在紧张、燃起来、震惊、悲伤等情绪中快速切换。太空的战斗悲壮而富有张力,某人的突然跳反也出乎意料。
更不用说学妹做出最后的选择,以及范恩不顾一切朝学妹狂奔而去,和那虽然早已被剧透,但真正见到时依旧流泪的,学妹那回头一笑。
我从黎1第一眼见到学妹开始,她就成为了我轨迹系列最喜欢的女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界轨的终章便是属于她的盛大舞台,ed响起时让我直接流泪,对我来说学妹这一段剧情就是界轨的核心之所在了。
聊到学妹,就一定要再说说范恩了。时间回到学妹的告白之夜,这个夜晚的气氛铺垫得十分到位,学妹的深情而直球的告白也无可指摘,范恩最开始的回复也很恳切,
但话锋一转,就变成了“无法回应你的感情了”,作为喜欢学妹的人,我当然是本能地感觉不爽。
虽然从理性来说,我知道范恩作为成年人的考量,也明白他对剑女的复杂情感,更知道他在自己体内魔王问题解决前不敢真正拥抱他人的责任心
——但这一切,在我看来,都属于范恩的“借口”,甚至是软弱。而学妹的成神,将会把范恩的借口和软弱彻底砸碎。
关于这一点,我想从许多人谈到的“英雄”的定义说起。很多人认为目前的范恩称不上是英雄,而孤身面对至宝的艾米莉亚完全配得上英雄之名。同理,虽然很少人提到,我认为这一作最后的学妹也是英雄,和爱之诗的黎恩异曲同工,牺牲自己为世界争取到新的可能性。
那范恩真的不算是英雄吗?
首先,黎1最后,范恩自己其实就说了:“我们不是英雄——要是状况不妙,逃跑就好了…我们比起世界的命运,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啊。”
这句话虽然也有范恩在为后面牺牲自我的幌子成分在,但也确实反映了范恩的“英雄观”——比起英雄,范恩或许更像是“侠客”。
经常挂在嘴边的“地下万事屋”的作风,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行侠仗义”(付费版)。这样的作风下,范恩所承载的英雄形象不再是广义的概念,而是非常狭义的存在了。
这反映到界之轨迹的故事中,就是颇受吐槽的冗长的4spg。地下万事屋在整个界轨似乎都在状况之外,只是做着很多无关紧要的委托,到大后期了还没怎么接触到事情的核心,只是停留于表面。范恩一直是随遇而安、见招拆招,遇上问题了就解决,有疑点了就去找找线索,有人遇到困难了就尽可能帮帮忙。说实话,这样的定位,就算主观上想成为英雄,都可能拿不到入场券。
当然,以上这些局限,和地下万事屋的底层逻辑有关。他们的非官方身份(不同克州警察、帝国军官学校)让他们很难直接参与到涉及宏观层面的问题,他们与各方势力的单纯利益合作关系也让他们总是被各方谜语人吊着。虽然大家都说需要地下万事屋这样灰色地带的存在,但遇到大事情了,没什么人真的把他们当回事。说白了,就是“工具人”属性太重了。
这些客观因素,都是范恩成为广义英雄的阻碍。但上面最开始提到的深深植根于范恩心中的“借口”,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范恩内心的障壁太重,他既渴望与他人产生连接,却总是与他人保持着安全距离;他明明很珍惜地下万事屋如今的时光,却总是表现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明明知道自己的问题,却在极端的自毁被组织后不再探索解决之道。
这不是单纯的傲娇之类的表象,而是已经到了别扭的程度了。
当然,我们可以说范恩这个状态是编剧瞎写的产物,也可能是因为黎2到界轨的时间线也根本给不了范恩太多成长空间。
但范恩若以这样的摇摆不定、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作为地下万事屋的所长,加上上面提到的客观限制,那地下万事屋就真的只能仅限于小众的圈地自萌,而难成大器了。
范恩确实可以当自己的“侠客”,贯彻地下万事屋的作风。但他也应该清醒认识到,自从学妹把创世带到事务所里,这事情就不是简单的4spg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当然,以上一切在后续或许都不用太担心,学妹的离开将成为范恩心中刻骨铭心的痛,当他想起来之后,他会明白该怎么做的。
…
不知不觉这篇感想变成聊范恩了,毕竟这一作的4spg确实太冗长了,一开始我会挺享受回归到事务所的日常(毕竟刚经历黎2),但3个完整的日子细细拆分开来,确实太折腾人了,所以也想从更深层面来解析一下。
超字数了,楼下说下另外两条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