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伪娘吧
大家一起伪娘吧
关注数: 0
粉丝数: 85
发帖数: 35,415
关注贴吧数: 24
我想问个问题,为啥天堂打完给我弄地狱去了 没图,一时没想起来就没截图,RT bug真是多啊,商店的小人完全没看出来有什么用,卖炸弹的小孩憋一下眼看要出东西了结果啥也没有~ 民间重置最新版,估计等重生出来之前我是不玩了
【问题】回答问题 一如既往……虽然这个往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嗯……规矩,无聊的事不回
回答问题 0 0
这大概就叫哭笑不得 还是这么个尿性嘛,哪里有改变么? 笑的是庸人自扰无事生非,哭的是哲学 那么……得,依法治国同学,我现在就想问一句话:之前你说,选举第三吧主的时候会提前公告,并进行一系列选举活动,此事你现在什么看法? @依法治国
理发师悖论怎么又兴起了 还真是说什么的都有 实际上,你要是没研究过哲学,或是没研究过数学,那么甚至连“知道这在说什么”都搞不清楚 罗素,哲学家,数学家,这种人实际上是很奇葩的,当他发现了一个东西的时候,可以从两个甚至更多个方面去解析它,于是问题就来了,人们通常不太明白,这些形式的背后,实际上说的是什么东西 罗素悖论,最出名的形式是理发师悖论,所以有的人认为这是“语言指向”的问题(承蒙当代哲学关照,人们也会语言分析了);而它的原本形式又是数学,因此有人说这是集和问题,深一点的知道消解形式(貌似更多是百度出来的);而没受过系统训练的,则认为这是“事实”问题,好一点的能指向事实与逻辑的关联性 实际上呢……人们很少能去理解某个东西的“意义”与“意向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当某个东西成功地被“提出”或“破解”之后,我们通常要问这样两个问题: 一:这有何意义? 二:你对其中的哪方面感兴趣? 拿这个主题举例,理发师悖论当中由于有两种甚至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它的意义与意向也分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其中有数学上的意义,集和论(数理逻辑)上本身的意义,以及哲学上的意义(这里面包含了形而上学和语言学、分析哲学的不同内容) 所以说罗素这种人是很奇葩的 如果没有相应的基础,那么来讨论这个悖论其中的任意一个方面,都只有一个形容词,即不靠谱 而有了相应的基础之后,我并不认为仅“了解”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是一个好的态度,而更多地,应当对其中涉及到的开放式命题有所涉及,例如从数理逻辑转向语言分析就是很好的尝试 sa,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多想,少盲目自大
好无聊
卧次奥,伪哲学也开始抬头了啊 继伪宗教和伪科学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轮新的伪高潮(热情洋溢鼓掌欢迎) 原先哲学吧,你要说他是伪哲学,这显然达不到,应该说是原始XX,例如原始道德观或原始唯心,等等,这些东西看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毕竟是人类从思到反思的起始,俗话说越原生态的也就越有魅力 问题是现在人们从这从那学了些东西,开始包装自己的思想了啊,内核还是原始XX啊喂 这看起来一点也不美不说,好歹把基础概念弄清楚,让人吐槽也可以有地方吐喂 昨天还TM说到偏执型精神分裂的早期症状就是妄想与逆反逻辑构架,今天打眼一看全是潜在的精神病啊 那么好吧,我也有精神问题,我不是说精神病咋了咋了,问题在于,精神病要有自觉,不是成了精神病就能搞哲学了,更不是成了“系统”就NB了 尼玛,真心的,普通人(没经过哲学历练的)要看了这些理论,不被带沟里去就奇了怪了 sa,貌似面向太广,没啥好说的了,那就这样吧,实际上我只是想说,如果有些哲学基础,那么与其与人争论,还不如做做哲普 至于,不想做的话,也没什么,毕竟没这义务——话说回来,我也就止于吐槽了,谁让环境如此呢,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吧
精神病,一 想了很久,没找到一个妥帖的方式来深入这个东西,因为毕竟我要展开的方向,与疾病的研究和预后之类的并不相符 因此我决定做概述,科普应该找资料,我的任务是整理线索,并使之联接起来 嗯,那么首先从一个大类别开始,精神分裂症
虽然是路过,不过内容还是有点 周边都看了一圈,以叔本华吧发展的最好,我想这点是没有争议的 然而这里有个问题:接下来呢? 唔,因为我曾经呆过很多贴吧,蛮多历史见证了,基本上对于贴吧来说,在一个优良周期之后,会迎来越来越多的看客和边缘人士(例如心理学吧的失恋者等等) 问题也就会越来越严重了 要么划分小圈子,成为一个独立运行的小系统,排外,接纳熟客,生人来了需要被审查,什么的 要么放宽限制,成为综合性更强的地方,当然,也就削弱了原本的氛围 我猜,以银酱的性格和处事,走第一条路几乎是必然的,然而问题在于,它(叔吧)的潜力是否要被挖掘出来? 也就是说,将更多与此圈子类同的人们吸引过来,这就包括贴吧外交、某种宣传等等 这样的话,就要考虑到贴吧的核心理念,能够留住常驻者的东西 简单的说,就蛮麻烦了 唔,以我的预计,如果不在哲学吧做链接(友情贴吧)的话,这个优良周期的时间大约还会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这期间基本不用考虑以上问题 嗯,所以基本上来说,我只是忽然好奇了,以及,对这个运行良好的贴吧感兴趣了 那么不知道是否有人想到了这些,我提出来,或许是作为一个不合时宜的考察而存在的,这,要看叔吧里的人怎么想
忽然想起这里,于是戳进来 唔,标题只是标题 因为我戳进来之后想到:人们这是在干嘛呢? 普通的贴吧,我可以理解,例如帝吧或是哲学吧之类,总是有某种欲求,并通过放大效应来维持 然而冷吧呢? 人们在这里,包括漫姐,是要做一个什么?还是由于什么才要做某些特定的事?亦或者,干脆就是惯性使然,也可以称为是情感了 然而如果用最后一个解释的话,学术就变得奇怪,或者说,人们弄了一个厚厚的逻辑层来试图使自己的情感寓于学术当中了 嗯?这是一个优良的方向么? 我原先想着,哦,说学术的地方,那么包括了个人的、解读的、感悟的等等,作为“哲学的咖啡席(是这么说么?)”的地方,无非就是分享以及收获 sa,这很好呀,也偶尔有几篇帖子说到了我自己的缺乏知识上,也觉得有所收获 不过我怎么觉得更多的时候,动机(心理或情感上的)都会更加奇怪一些 嗯……如果找一个解释,那么就是对于“在这个特定的地方究竟要做什么”,尚没有一个反思和醒悟的时间过程吧——虽然看起来,时间已经足够长了,然而效果却没有达到 嗯,偶尔路过,写出感受,没有更多的了
wei……这到底要发什么贴啊 直接复制正文? 还是弄些图楼来……难道不是类似于广告样的东西么
1 合作与自主 留空
也说中医 实际上这玩意有什么好说的,都是知识,人们应该自己看 不过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也就得说一下
撒花庆祝
癫痫 本来是准备把癫痫放在系列里面的,不过癫痫和精神病毕竟不大一样,虽然从效果和后果上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嘛,所以简单一说算了
真无聊 有木有什么有意思的?哲学或者其他都行 要是没有我就看电影去了
回答问题 今天有点无聊,嗯,暂时还不想写系列帖子,所以……老店新开,回答问题 来者不拒,自己的帖子开个链接也可以
语言与内感知(意识)的联结,以及哲学与翻译 一楼留空
二,精神病 这里说精神病,完全不是由于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或无法自控,而是试图通过精神病这种与“普通人”有异的人群,来说明一个人的精神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正常的”、“过度的”、“不足的” 也就是说,首先对于病理性的问题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排除掉它,剩下来对于人的精神以及整体状态的改变(或诱因)才是着重要说的东西 唔,这个东西因为要查着资料来写,就不能像普通人那么略略一说就算了,所以大概要写一段时间,嗯,先放着,有空了就填一点
一,普通人 唔,之所以用普通人开篇,原因很简单,它是一个基础,无论是统计学上的还是抽象上的
先验、先验的形式与内容、真理 一楼留空
天才、精神病、哲学家、圣人 唔,是个坑,待填 内容有点多,真写起来可能又得好几个月,鉴于贴吧的备忘效果,先发个标题出来,看心情和时间填坑
《自然界中的意志》 这是一本小书,叔本华的,然而在这里想要说的并不是它的内容,而是它的序言部分 最近一直在弄相关的事情,因此忽然想起来这篇小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它的序言,我想还是大家自己看吧,实际上,关于人们应当是如何去看待这篇东西,以及它背后的现象,这是个人的事情 链接如下: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hare%2Flink%3Fshareid%3D105518%26uk%3D4076948255&urlrefer=9a3c7f80ac8241added0250d2f867b10 百度网盘
作为一个人,思想何以可能是完全不靠谱的 病理性的除外啊 这个事很有意思,尤其是对哲学吧来说
关于法拉第笼 第一,要求良好接地,或良好导体引流 第二,电流只能是介质击穿,而不能是直接通电 司马画那个笼子,啪,人就死了
法国…… 刚才看见福柯,挺有意思的一个事情,让我想起来法国这个国家在近代以来的思想界动态,还是值得一说的 手打,别着急
合一、一贯性、统摄与背离 自我是什么? 网络当中的自我是什么? 面对爱人,自我是什么? 由思想惯性统和起来的“自我”,要调整自己,使之达到某一个程度,刚好合适于某种境况;或是始终贯彻某种信条,无论环境的改变与否,自我仍是某一个不变的存在 你怎么选?我选统摄,没有任何例外的自我 境遇背离自我,于是问题仅仅是个condition,而不是problem,这是统摄者的绝对高度没有达到,而非任何其余情况的改变或自我的调节问题
我遇到了一个麻烦。但是没有人能帮助我,除了我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我会潜水的原因了 或者说,我遇到了一个有生以来最大的瓶颈,这个瓶颈卡死了不少人,现在,我遇到了 这个问题是:作为我,我作为我的知识与思想的总和,几乎是无法说话的。 第一:我本身不是真理,我的知识也不是 第二:即使我更靠近真理,也只知道“这是什么”,而不知道“这不是什么”,于是,我就只能说“是” 第三:在“是”当中,我知道我的“是”仅仅是世界的那一小部分,剩下的,我不知道 第四:我不知道的就无法言说 第五:在我的“是”当中,绝大部分都无法与人共享。要么是由于知识性基础的不同,要么是由于思想性时间内容的不同,要么干脆就是由于心理体验的排斥 第六:在我可以与人共享的“是”当中,最经常遭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我立刻就可以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哪里有问题、哪里有思想性。而当我试图去纠正或赞同的时候,由于心理原因,常常遭到误解与“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第七:当相谈进入融洽的阶段时,我遭遇的最大问题是:这句话不能说,那句话也不能说。基于假设或分析,可说的通常只有引导性的话语,而事实一再证明,假设或分析本身是正确的 第八:于是只剩下两样可说:一是知识性的基础;二是思想性的引导 以最简单的话来说,我遇到的这个问题是:我既要对我的言语负责,又要对言语的后果负责 而通常来说,在所有“可能会说的”东西里面,我能负责的又太少——这将由对话的双方共同决定言语本身的宽度 或许写成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并不确定 路上我想了很多,关于孤独或历史,于是我发现,哲学与思想,或许不是面向某个人,而应当是面向全人类的,仅有这样,才能避免思想上的尴尬情况 发帖留证,纪念一个瓶颈的出现——至于读者的观感,说实话,我无法负责
伪娘星发来贺电 这才像哲学吧嘛
继续,哲学和科学,及其余 上一次说到,不懂哲学就不要扯淡,哪怕懂一点也是可以讨论进步的,就怕什么也不知道就乱说的 这次反过来,不从哲学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一下学科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一个假命题:不懂物理学就不要说哲学 它可以表达为两种形式,一是:物理学是哲学的学科基础;二是:哲学的内容被物理学所替代了 把它们替换一下,问题就非常明显了 例如,物理学替换为化学、数学、统计学、心理学、几何学、医学、经济学……等等 而如果我们想要给这些替换的东西找到理由,也是很容易的,例如“意识”的问题涉及人体生物学、临床医学、化学、物理学;又例如“信仰”问题涉及统计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 那么我们能不能说,如果不懂“X学”就无法进入哲学呢? 答案显而易见,只要你是一个在社会当中活过了十几年的人,那么相应的知识性基础都是足够了的,而至于你对于什么方面的问题感兴趣,则就需要相应的学科(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这就很简单了吧,例如看了康德,然后对于几何和意识构成感兴趣,那自然而然的,就应该学一些数学、几何、医学、生物学之类的知识,以便于形成“更完整的认识” 那么,这个“更完整的认识”,再进一步,就成为了“哲学问题” 这就是科学自身的局限性——关于这一点,胡塞尔早在1954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完成了《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一书,试图力挽狂澜,虽然成效还算显著,但是显然,他的思想完全没有传递到中国这个哲学单一化的国度,以至于现在会出现各种各样对于实证主义和科学思想的误读 反过来说,科学与哲学,是同一个系统下的不同层次的内容,然而层次本身并不决定着谁更高于其它,这就像是“鱼”对于“水”的关系,或是“基础”对于“结构”的关系,只是越高一个层次,就越接近于纯粹抽象(抽象太多就成了信仰了,神学) 因而结论:没有科学自然是不行的,然而没有哲学也是不行的,无论是认为哪一个“更高”,都是奇怪的
司马 您不要再扯淡了,物理都学不好还站在“科学思维”的立场上批哲学,我实在是想骂人了 力矩是这么算的吗,一个平衡系统,整体力矩为零都不懂啊,废什么话呢,还左力矩右力矩谁大谁小,锤子能支撑自己 就是个锤子啊我靠 最后一句,你妹
一二三,元论 中国的古老思维到现在一直发挥着作用,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这种思想,用逻辑演绎一下。很简单的事情,让艾斯一弄就成了“人天生智力所限搞不懂高元” 形式逻辑有一个最基础的抽象性内容,是归纳逻辑 归纳逻辑很简单,我们面对一二三……很多个苹果,我们就可以将它们抽象为“苹果”这个词,这个词指称了所有的苹果 “苹果”,就是一个元,简单吧 然后这里跳到数学:如果苹果是1,那么香蕉也得是1(归纳逻辑、矛盾律) 所以,在这里的基础上,演绎了1+1=2 “1+1+1+……1=n”会不会算?这叫n元论,知否? 为什么是三生万物,因为归纳到三(元)就够了,剩下的可以称为“多”,然后该怎么算就怎么算 为什么二生三,因为形式逻辑需求第三元的出现,以便支持“多”的基础 为什么一生二,因为我们思维一个对象,最简单的逻辑(可能被逻辑)的内容是两个,也就是说,少于两个就不成逻辑演绎,只是抽象了 上面这段反过来看,就是道的生衍,正过来看,就是逻辑形式 这么简单的事,什么玩意就人无法认识五元了
哲学的名声不能被败坏 你想“败坏”一个东西,首先肯定得有这么个东西,对吧,如果没有的话,到哪去“败坏”呢 哲学是什么?是不是东西(有没有名声)? 我觉得很有意思,哲学吧里面最神奇的就是经常有人“败坏”哲学的“名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生党的逆袭,马哲上多了自然而然的一种逆反心理 那我应该问一句:你在败坏什么? 好比说吧,你想败坏苹果的名声,这是不可能的;而想要败坏某个哲学家的名声,这也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和他生活过(花边新闻不算啊) 哲学,又是个什么,怎么能败坏呢? 如果一定说有个可以被“败坏”的东西,那么一定是某个“学”,或是某种“主义”,主义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哲学吧的群众基础不是我吐槽,还够不到“败坏某个学”的程度上 前段时间千手试图证明形而上学是错误的,艾斯更是直接否定了一大串哲学家,死水就不说了,哦,还有司马,这都是神人,试图整个否定“哲学”的 这事实际上很简单,哲学难道就没有内容了么?要否认一个东西,是不是先得搞清楚“这是什么”?搞不清楚就开始否认,我实在是没想通这是逗乐呢还是泄愤呢,反正不是“哲学的”态度 哦,那也有人说了,用“科学的”态度行不行?哲学吧也有这么一批人,站在科学的立场上说哲学——这就像站在戈壁滩上说:“这海水有点咸啊” 当然了,我这么泛泛一说,估计也没什么效果,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说我们面对“人是什么、社会人是什么、社会人的基础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用“科学的”态度解决一下?很明显是扯淡嘛 又例如解释学范畴内的东西,面对的对象首先就是文本和语言。那么当然,解释学的方法,更加靠近“科学的”,只是在结论的时候是以哲学的姿态出现的 嗯,还有逻辑学、数理逻辑,最近很多人似乎把逻辑划出去了,不算在哲学里面,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像千年前的数学一样 于是问题又回来了,什么是哲学? 要我说,哲学只是一个纯粹思想的体系 我们给自己的思想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限制,但是并不能说,“哲学”就是其被限制的那一部分 而哲学更重要的,恰恰是“被释放”的那一部分(思想内容) 近来很多人说哲学已死,我时常纳闷,人还进步不进步了,居然抛弃哲学? 我们用艺术、科学、生活本身、文学等等等等东西构建起了我们自身的日常,而剩下的,就得交给哲学 这就是:沉思、反思、内省、钻研、与人共享 那么当然了,这种精神,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积淀性的意识形态,更多的是在“有闲阶级”里面才有的一些精神性的内容 然而在现在,哲学已经通过网络和“小地球”变得越来越容易入手,这就在客观上提供了一种“人人都可以做哲学性思考”的基础 难道这不好么?还是说,这里面有什么不妥? 我实在没想通 当然,看各人兴趣,这种东西勉强不来——但是你也不能瞎说啊,扯淡有好处么?
回答问题 今天还真是没啥事干了,so,回答问题,来者不拒,自己的帖子开个链接也可以
了个……少签到一天 橙名没了 洗澡去,车马劳顿,依法GJ
请解释,或被举报 -_- 什么个情况? @abc576
逻辑与事实 小文,不长,主要讲一下逻辑适用性的问题
高野海军大将,来 我看到你说,研究学问 我很好奇,什么学问?让大家看看
橙色,吃饭 以上 百度有问题,哲学吧也搞橙名
对于百度新机制,楼主删帖的问题 一,没有相应删帖规范(例如全员遵守的删帖准则) 二,当删帖存在争议的时候,没有解决办法 三,吧主甚至不知道谁删帖才是符合规范的(仍然认为大小吧主的删帖才是正宗) 导致纷争将会越来越多,嗯,很简单的问题
蔡,来战,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真心话,第一次看见有人说我智力有问题,这次不能忍,速度
现在想找人聊个天真难啊 (吹泡泡) 我看起来很像坏人么
蔡瑞强,来聊聊天吧 RT @蔡瑞强
依法,来聊聊吧 RT,只是聊聊 @依法治国
苹果是苹果 还要验证码……
精品区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吧规 看到了几个讨论帖子,但是没有最后结果啊 而且大量过期的吧务贴仍然在精品里面挂着,费解
一个人的辩论 这TM实在是无聊了,一个人玩,不过等会吃饭去了,晚上来弄 两个题: 1、(“真”/“美”)可以带给人自由 2、意向更加符合(能指/所指)的时候,可以更加贴近事实 帮我选一个题,谢了,以第一个选择者的选择为准 嗯,要是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跟我辩,晚上开始
语言对于人,产生意义的可能性 我想这种话题,在冷吧会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东西
另开 另开的目的是用三种方式解释 原文如下: “所有的善,其开端和根源都在于胃的快感;甚至,文化和智慧也要回溯到它。。。。。美和德行以及类似的东西,如果它们能提供快感,那就能获得荣誉,可要是不能,那我们必须跟它们说再见。” “我?对于美,如果它不能产生快感,我就会唾弃它们以及那些肤浅地崇拜它的人。” 说到底,在生命中,唯一常存的就是追求要让快感常存。而唯一能够保证让你的观感得以常存的,就是要达到那种经常被人低估了其作用的心态,这种心态,通常的叫法是:“满足。”刺激可能很好玩,但却是易变的。可满足却能延伸很长的时间。 嘿!递我一罐奶酪!这样我就可以在我想要的时候大吃了。
L的代笔,入 @L的代笔 嗯,来吧,任选一贴,只要我能看懂,我就能将其解释为较为通俗的语言,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东西,正好 如果是我的,当然好,如果是别人的,也挺好 最好能学点东西
当前在线的大小吧主,应当执行贴吧准则,删封还需进行 RT 版面上起码有五个人是必封的,相关帖子也应删,为何不见动静? 大吧吵架关贴吧什么事,该干的事也得干
依法,来聊聊天呗 @依法治国 只是聊天
抽象与语言,能指的游动 昨天发了“三个询问”的贴,似乎是进入形而上学去了,嗯,也好 这里要说的,是语言在人的意识当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当中,它的前序,就是对于三个询问的思考 话又说回来,面对着一个同样的文本,能够解释出不同的意味来,实质上也表明了,语言自身的基础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大有不同
三个询问 什么是苹果? 什么是语言? 什么是哲学? 唔,水有点深,我是来试水的,虽然这三个询问后面跟进的,是我近期的所有思考,然而我不确定冷吧是否是一个合适的容纳这些东西的地方 我想,这也算是某种形式的拜吧了
制衡、独政、棋子,与自由 我本来是想笑,但是想想,我还得发学术贴不是 所以,来,我们弄清楚一下,事件要如何分析,底层概念又是如何处置
格物,与格自己,和格ta 就这仨,很简单,格物是它,格自己是我,格ta是ta 分别对应理性主义的形而上学论、心学、心理学 为什么我们要说,某一个形而上学已经被批判了三百年还在持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就是因为人所面对的世界太大,人们在选择逻辑对象的时候,不自觉的会被你自身所关注的对象吸引,当它成为一个形而上学,它就完全走到了自己的终点和对立面,即完全蒙蔽了自我的精神性诉求与自我诉求 怎么办?只好做一个割裂,将形而上学与理论捆绑在一起,割裂于现实认知和生活内容 优点有没有?有,当然有,五百年前,这是一个最高级的思维形态,它标识着终极思考的极致,和超验逻辑的适用 问题也出在这,这是五百年后,我们现在面对着如此之多的科学和心理学、哲学,还要以这样一个割裂的意识形态来面对着自己的纯粹思想,你就不觉得哪个地方有点不对? 我们现在说,这么多学科,每一个学科都有其渊源和传统偏向,但是它走到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所有的学科都做一统摄? 这就是我的意向,我的思想的立场
贴吧行为的精神分析,简述 昨晚上想到的,今天发出来,算是还愿
又说一次定义问题,例如意识 实在是很多人弄不清楚这种事情,所以还得反复的说,然而有人说一万遍他也不听,比如吴大江之类的
回答问题 很久没开此贴了,今天开,是想看看能不能到11级
作为一个常年混迹百度的人 作为一个当了两年多三年吧主的人,我认为对于百度贴吧的吧主权利范围还是很明确的 在任期间,经历多次大型事件,六七次吧主换届,所以,要我说,事情很简单 吧主是没有权力永封的啊,最多十天,另外一个,吧主被撤离,不归吧主自己管,第一是自己退,第二是被投诉 投诉的唯一标准,是百度贴吧协议与百度贴吧吧主协议,吧主协议则更加适用 简单的说,唯有证据确凿且符合吧主协议的投诉,才有可能……嗯 如果投诉掉了?然后是申请与投票选举,在任吧主有最终决定权,这是一个暗箱操作的好机会,不过投票结果很明确,这样,可选范围也不算大,当然,在任吧主也可以拖着不通过谁,wow吧就曾经一年多没有第三个吧主 如果没投诉掉?bru做得好 以上,截图存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