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enny1109 jeenny1109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62 发帖数: 24,673 关注贴吧数: 3
【吕启祥】史太君形象及其他(下) 在贾府这个赫赫扬扬已历百载的贵胄之家里,亲见过当年的盛况、领略到缔造的艰辛、缅怀着往昔的荣耀的,唯贾母一人而已(焦大虽则“老资格”,然而是奴才)。从老太君八旬寿日的庆典里,还可以看到那全盛时代的余辉。寿庆之期荣宁两府筵宴齐开连绵八日,自皇亲驸马王公诰命以至大小文武官员无不亲来上寿。更有礼部亲赐贺仪,元春专送寿礼,那排场势派确非寻常可比。与此相连属,平时应候宫内呼唤听命朝廷宣诏,对贾母来说也非止一次,此中升沉变幻利害荣辱深所知晓,因此每当太监来临便心神不定惶恐不安,可见身虽显贵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面对着子孙的不肖,她曾抚今思昔深为感慨:“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续书写贾府得罪抄家灾祸陡起,也只有老太君倒箧翻箱筹措家计,颇有临危视事的气度,“你们别打谅我是享得富贵受不得贫穷的人哪!”她从自己走过的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从所阅历的各种各样世态人情中经验到,“大凡一个人,有也罢没也罢,总要受得富贵耐得贫贱才好”。这也可以看作是贾母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得出的一种顺天安命的人生哲学。不同于那些固守一隅的土财主或张牙舞爪的暴发户,贾母性格所包涵的东西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谈谈女性主义(三)之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一,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起源 从名字便可以看出,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是从存在主义里面划分出来的一种哲学思潮。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第一次定义到【观看】和【他者】的这两个抽象概念,也是根源于法国哲学家 Sartre 萨特在【存在于虚无】中的理论。所以,要了解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必须先要对存在主义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对它的扩展 1. 存在先于本质。这里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那些具体的特质和规定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首先是存在,但是无所谓本质,人的最开始除了存在什么都没有,没有道德,没有灵魂,没有善恶,没有本质;本质的出现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 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释了在本质上并不存在天生的女性气质,即不存在天生的女人这一观点,就是说女人的种种特质,比如温柔,比如顺从,是先天不存在的,这些是后天被社会塑造而成的。所以一个女人的特质,不是生成的而是养成的。 2. 人是自由的,他可以通过自我选择和自我设计创造自身;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信仰,却有选择的自由。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在女性生命历程中,从女孩到成为母亲,女性通过自我设计,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自由意愿,将其设定为一个“人”,而不只是一个“女人”,在这个意义上女性不是他者,而是完整的人。但是,她们被迫满足社会需求、男性的要求,选择使自己成为他者客体,成为社会中的第二性。女性的处境和地位是由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造就的。如果要要改变这种局面,女性必须学会和承担自我人生设计】
文学理论:复调小说(对读红楼梦有启发) 小说中的复调 俄罗斯著名的评论家巴赫金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复调小说。很明显这是从音乐理论借用的术语。是指在一首曲子中,有着两个以上的主旋律。如果一首音乐作品在整体上是和谐的,那么,这两个主旋律就不是各自表述和展开,而是有一种对话的关系。否则就是一种独白了。古典意义上的音乐,就是典型的单一主旋律,音乐的美感来自和谐。但是,在现代的音乐美学中,和谐不再是美学的最高追求,现代哲学打破了古典哲学的决定论的宏大结构,而认为,在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人的灵魂被撕裂开来,存在着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普遍分裂。人在自我意识和潜意识里,有着多重的构造。 所以古典美学中的单一的旋律就无法表现现代人的心灵深度。于是10世纪初出现了无调性音乐。用迷乱的音响组合表现人的复杂的灵魂世界。 小说也是这样。一个作家,作为一个叙述人,也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就不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可以把一个故事讲述的非常完整,因为他自己的灵魂深处也可能是割裂的,在他的人物设计和情节讲述中,无意识地把自己的内心的矛盾在故事中流露出来,因此也就把自己表露的更加深刻。 复调小说,其实,就是指作者自己多个人格的对话。
【讨论帖】为什么会有读者喜欢品德有问题的强势的文学人物 我这两天为爸妈的熟人当免费导游,又累又冷,跟着脚跟跑路,感觉像狗一样啊。还没时间上来看大家写的好帖子,也没好生回复(先道歉)。抽个空发现红吧还在闹尤二姐和凤姐的事情,没有消停的迹象。我自己也觉得奇怪啊,凤姐确实品德上有些问题啊,放高利贷,弄权,恶意害人,又有虚荣心,又好强,怎么我就那么喜欢她呢?(难道我也是个坏人?) 这个问题不想到罢了,一想我才惊出一身汗啊,原来我才发现很多我喜欢的文学人物,都是品德有问题的啊!比如,我最喜欢的莎士比亚的人物就是麦克白夫人,鼓动丈夫谋杀自己的国王,又残忍,又恶毒;又比如飘里面的郝思嘉,自私有没有,争强好胜有没有,虚伪有没有,自我中心有没有,但就是那么迷人;最可怕的是,这个特点不限制在文学人物里面,现实生活中我也很喜欢武则天,吕后什么的,被吕后害的戚夫人没有博得我一滴同情的眼泪。记得有人说看书要同情弱者,不要跪舔强者,我这才很羞愧的认识到,原来自己是典型的跪舔强者的读者啊! 不知道我是属于奇葩类型呢,还是其实还是有很多读者跟我一样,对于那些品德有问题的文学人物也不是那么计较的,有时候还会非常喜欢他们。如果你是喜欢那种人物的人,说说为什么吧!为什么我们会喜欢那些品德有问题的强势的文学人物?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