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Henry 我不是Henry
小姑娘不听话多半是卖萌捏一捏就好了。
关注数: 5,654 粉丝数: 6,203 发帖数: 171,174 关注贴吧数: 3,001
晚唐成德节度使王绍鼎真的十岁就生了三个孩子吗? 公元837年,唐文宗封堂妹为寿安公主,下嫁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根据史料和墓志,王元逵有子王绍鼎、王绍烈、王绍懿和一个女儿,其中除王绍烈外都是公主所出。854年王元逵死后,王绍鼎继任,857年死后,因儿子们年幼,王绍懿继任。866年王绍懿去世时,王绍鼎嫡子王景崇已长大一些了,于是继任。王景崇死后,年幼的儿子王镕继任。 根据《旧唐书》《旧五代史》,王景崇死于882年十二月。按《资治通鉴》则死于883年正月。其实这个比较容易理顺,882年十二月去世,次年正月死讯才传到中央。 按唯一有关王景崇的具体年龄线索即《新唐书》卒年三十七倒推回去,王景崇的生年应该是846年,而不是847年。而王镕继位也差不多在883年正月。 王景崇至少还有两个哥哥景胤和景儒,王景崇以嫡出优势继位,足见俩哥哥都是庶出。 那么问题来了:王元逵夫妇结婚才九年多,亲三孙子都出来了?他们的儿子王绍鼎那么强吗,不到十岁就三个儿子了,还嫡庶分明的,连正房老婆都娶好了?史载王绍鼎的确有妻张氏。 就算王元逵夫妇成婚次年就生了王绍鼎,王绍鼎享年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岁。如果他死时王景崇十二岁,尚且因“年幼”不能继位,后来更为年幼的王镕却能继位又是何解? 根据史料,893年,前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劫持王镕意图夺权事败被杀时,“镕时年十七”,则王镕生于877年。 883年王镕继为节度使时“时镕生十年矣”,则王镕生于874年。 问题的关键是:“十”“七”古字相近易混。明白了这一点,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如果“时镕生十年矣”其实是“时镕生七年矣”,那么王镕的生年就没有争议了,877年无疑。 王绍鼎十岁抱仨,而王景崇三十七岁才有七岁的儿子,正常吗? 可能王景崇的享年其实是“三十”,衍为“三七”再衍为“三十七”。 于是一个靠谱的结论是: 王绍鼎生于838年,王景崇生于853年,王镕生于877年。 这样王绍鼎大概十四五岁生王景胤、王景儒并娶妻张氏,十六岁时,张氏生下嫡子王景崇,王绍鼎死的时候,王景崇才五岁,十四岁接叔父的班继任节度使。 或者另一种可能(感谢史友 碧云城 提供): 王景崇享年不是三十七,是二十七。这样856年王绍鼎十九岁生下第三子王景崇,王景崇两岁丧父,十一岁接叔父的班继任节度使,二十二岁生子王镕,更均衡、科学,除了一个问题以外,即王绍鼎是否还没为父亲守满三年孝就和老婆行房生子了,虽然以他的为人,不无可能(其为人淫湎自放)。 这样,所有的违和感都消失了。
晚唐成德节度使王绍鼎真的十岁就生了三个孩子吗? 公元837年,唐文宗封堂妹为寿安公主,下嫁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根据史料和墓志,王元逵有子王绍鼎、王绍烈、王绍懿和一个女儿,其中除王绍烈外都是公主所出。854年王元逵死后,王绍鼎继任,857年死后,因儿子们年幼,王绍懿继任。866年王绍懿去世时,王绍鼎嫡子王景崇已长大一些了,于是继任。王景崇死后,年幼的儿子王镕继任。 根据《旧唐书》《旧五代史》,王景崇死于882年十二月。按《资治通鉴》则死于883年正月。其实这个比较容易理顺,882年十二月去世,次年正月死讯才传到中央。 按唯一有关王景崇的具体年龄线索即《新唐书》卒年三十七倒推回去,王景崇的生年应该是846年,而不是847年。而王镕继位也差不多在883年正月。 王景崇至少还有两个哥哥景胤和景儒,王景崇以嫡出优势继位,足见俩哥哥都是庶出。 那么问题来了:王元逵夫妇结婚才九年多,亲三孙子都出来了?他们的儿子王绍鼎那么强吗,不到十岁就三个儿子了,还嫡庶分明的,连正房老婆都娶好了?史载王绍鼎的确有妻张氏。 就算王元逵夫妇成婚次年就生了王绍鼎,王绍鼎享年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岁。如果他死时王景崇十二岁,尚且因“年幼”不能继位,后来更为年幼的王镕却能继位又是何解? 根据史料,893年,前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劫持王镕意图夺权事败被杀时,“镕时年十七”,则王镕生于877年。 883年王镕继为节度使时“时镕生十年矣”,则王镕生于874年。 问题的关键是:“十”“七”古字相近易混。明白了这一点,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如果“时镕生十年矣”其实是“时镕生七年矣”,那么王镕的生年就没有争议了,877年无疑。 王绍鼎十岁抱仨,而王景崇三十七岁才有七岁的儿子,正常吗? 可能王景崇的享年其实是“三十”,衍为“三七”再衍为“三十七”。 于是一个靠谱的结论是: 王绍鼎生于838年,王景崇生于853年,王镕生于877年。 这样王绍鼎大概十四五岁生王景胤、王景儒并娶妻张氏,十六岁时,张氏生下嫡子王景崇,王绍鼎死的时候,王景崇才五岁,十四岁接叔父的班继任节度使。 或者另一种可能(感谢史友 碧云城 提供): 王景崇享年不是三十七,是二十七。这样856年王绍鼎十九岁生下第三子王景崇,王景崇两岁丧父,十一岁接叔父的班继任节度使,二十二岁生子王镕,更均衡、科学,除了一个问题以外,即王绍鼎是否还没为父亲守满三年孝就和老婆行房生子了,虽然以他的为人,不无可能(其为人淫湎自放)。 这样,所有的违和感都消失了。
唐末三峡各州归属变迁探微及史书补正 《新唐书·成汭传》: (秦)宗权余党常厚攻夔州。是时,西川节度使王建遣将屯忠州,与夔州刺史毛湘相脣齿,厚屯白帝。汭率(许)存乘二军之间攻之,二军使人谇辱汭,韩楚言尤剧,汭耻之曰:「有如禽贼,当支解以逞!」会存夜斩营袭厚,破之,厚奔万州,为刺史张造所拒,走绵州。存入夔州。楚言妻李语夫曰:「君常辱军,且支解,不如前死。」楚言不决。李砺刀席下,方共食,复语之,夫曰:「未可知。」李取刀断其首,并杀三子,乃自刭。汭畏其烈,礼葬之,刻石表曰烈女。即使司马刘昌美守夔,率存溯江略云安,建将皆奔。存按兵渝州,尽下濒江州县。 后来毛湘在西川军治下的邛州刺史任上被攻打西川的王建所迫,说自己不忍背弃陈敬瑄,叫手下杀了自己投降。手下杀了毛湘及其二子,投降了王建。 乍看好像毛湘和王建曾经是战友,后来却反目成仇你死我活,令人唏嘘。 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 毛湘死时,尚在攻打西川(888年—891年)的王建连名义上的“西川节度使”都不是,而是“阆州防御使”。 显然当时根本不存在“西川节度使王建”这个人,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另有其人,就是当时被王建攻打的陈敬瑄。 那么帮助毛湘的到底是“西川节度使”还是“王建”呢?如果当初帮助毛湘的是王建,为什么毛湘宁死也不愿背弃陈敬瑄而没有果断投入恩人王建的怀抱呢?如果帮助毛湘的是陈敬瑄,但陈敬瑄当时被王建攻打,哪还有功夫管夔州的事?如果史书真的把“陈敬瑄”写成“王建”,这笔误也太大了吧?
别拿三八二十三恶心孔子颜回了! 原文: 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不情愿,颜回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接着,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孔子淡淡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还有加长版的,颜回觉得孔子老糊涂了辞行,孔子还教育他“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莫动手”,于是颜回雷雨天免于遭劈及在天黑时错把老婆和妹妹当奸夫淫妇杀了,这才领悟孔子高明,回来找孔子认错请教,孔子再教育他一番人命更要紧的道理。 的确看起来好像好有道理的样子,但仔细一想很容易发现不对。我赌五毛钱这事不存在。
别拿三八二十三恶心孔子颜回了! 原文: 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不情愿,颜回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接着,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孔子淡淡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还有加长版的,颜回觉得孔子老糊涂了辞行,孔子还教育他“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莫动手”,于是颜回雷雨天免于遭劈及在天黑时错把老婆和妹妹当奸夫淫妇杀了,这才领悟孔子高明,回来找孔子认错请教,孔子再教育他一番人命更要紧的道理。 的确看起来好像好有道理的样子,但仔细一想很容易发现不对。我赌五毛钱这事不存在。
唐末三峡各州归属变迁探微及史书补正 《新唐书·成汭传》: (秦)宗权余党常厚攻夔州。是时,西川节度使王建遣将屯忠州,与夔州刺史毛湘相脣齿,厚屯白帝。汭率(许)存乘二军之间攻之,二军使人谇辱汭,韩楚言尤剧,汭耻之曰:「有如禽贼,当支解以逞!」会存夜斩营袭厚,破之,厚奔万州,为刺史张造所拒,走绵州。存入夔州。楚言妻李语夫曰:「君常辱军,且支解,不如前死。」楚言不决。李砺刀席下,方共食,复语之,夫曰:「未可知。」李取刀断其首,并杀三子,乃自刭。汭畏其烈,礼葬之,刻石表曰烈女。即使司马刘昌美守夔,率存溯江略云安,建将皆奔。存按兵渝州,尽下濒江州县。 后来毛湘在西川军治下的邛州刺史任上被攻打西川的王建所迫,说自己不忍背弃陈敬瑄,叫手下杀了自己投降。手下杀了毛湘及其二子,投降了王建。 乍看好像毛湘和王建曾经是战友,后来却反目成仇你死我活,令人唏嘘。 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 毛湘死时,尚在攻打西川(888年—891年)的王建连名义上的“西川节度使”都不是,而是“阆州防御使”。 显然当时根本不存在“西川节度使王建”这个人,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另有其人,就是当时被王建攻打的陈敬瑄。 那么帮助毛湘的到底是“西川节度使”还是“王建”呢?如果当初帮助毛湘的是王建,为什么毛湘宁死也不愿背弃陈敬瑄而没有果断投入恩人王建的怀抱呢?如果帮助毛湘的是陈敬瑄,但陈敬瑄当时被王建攻打,哪还有功夫管夔州的事?如果史书真的把“陈敬瑄”写成“王建”,这笔误也太大了吧?
晚唐成德节度使王绍鼎真的十岁就生了三个孩子吗? 公元837年,唐文宗封堂妹为寿安公主,下嫁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根据史料和墓志,王元逵有子王绍鼎、王绍烈、王绍懿和一个女儿,其中除王绍烈外都是公主所出。854年王元逵死后,王绍鼎继任,857年死后,因儿子们年幼,王绍懿继任。866年王绍懿去世时,王绍鼎嫡子王景崇已长大一些了,于是继任。王景崇死后,年幼的儿子王镕继任。 根据《旧唐书》《旧五代史》,王景崇死于882年十二月。按《资治通鉴》则死于883年正月。其实这个比较容易理顺,882年十二月去世,次年正月死讯才传到中央。 按唯一有关王景崇的具体年龄线索即《新唐书》卒年三十七倒推回去,王景崇的生年应该是846年,而不是847年。而王镕继位也差不多在883年正月。 王景崇至少还有两个哥哥景胤和景儒,王景崇以嫡出优势继位,足见俩哥哥都是庶出。 那么问题来了:王元逵夫妇结婚才九年多,亲三孙子都出来了?他们的儿子王绍鼎那么强吗,不到十岁就三个儿子了,还嫡庶分明的,连正房老婆都娶好了?史载王绍鼎的确有妻张氏。 就算王元逵夫妇成婚次年就生了王绍鼎,王绍鼎享年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岁。如果他死时王景崇十二岁,尚且因“年幼”不能继位,后来更为年幼的王镕却能继位又是何解? 根据史料,893年,前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劫持王镕意图夺权事败被杀时,“镕时年十七”,则王镕生于877年。 883年王镕继为节度使时“时镕生十年矣”,则王镕生于874年。 问题的关键是:“十”“七”古字相近易混。明白了这一点,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如果“时镕生十年矣”其实是“时镕生七年矣”,那么王镕的生年就没有争议了,877年无疑。 王绍鼎十岁抱仨,而王景崇三十七岁才有七岁的儿子,正常吗? 可能王景崇的享年其实是“三十”,衍为“三七”再衍为“三十七”。 于是一个靠谱的结论是: 王绍鼎生于838年,王景崇生于853年,王镕生于877年。 这样王绍鼎大概十四五岁生王景胤、王景儒并娶妻张氏,十六岁时,张氏生下嫡子王景崇,王绍鼎死的时候,王景崇才五岁,十四岁接叔父的班继任节度使。 或者另一种可能(感谢史友 碧云城 提供): 王景崇享年不是三十七,是二十七。这样856年王绍鼎十九岁生下第三子王景崇,王景崇两岁丧父,十一岁接叔父的班继任节度使,二十二岁生子王镕,更均衡、科学,除了一个问题以外,即王绍鼎是否还没为父亲守满三年孝就和老婆行房生子了,虽然以他的为人,不无可能(其为人淫湎自放)。 这样,所有的违和感都消失了。
唐末三峡各州归属变迁探微及史书补正 《新唐书·成汭传》: (秦)宗权余党常厚攻夔州。是时,西川节度使王建遣将屯忠州,与夔州刺史毛湘相脣齿,厚屯白帝。汭率(许)存乘二军之间攻之,二军使人谇辱汭,韩楚言尤剧,汭耻之曰:「有如禽贼,当支解以逞!」会存夜斩营袭厚,破之,厚奔万州,为刺史张造所拒,走绵州。存入夔州。楚言妻李语夫曰:「君常辱军,且支解,不如前死。」楚言不决。李砺刀席下,方共食,复语之,夫曰:「未可知。」李取刀断其首,并杀三子,乃自刭。汭畏其烈,礼葬之,刻石表曰烈女。即使司马刘昌美守夔,率存溯江略云安,建将皆奔。存按兵渝州,尽下濒江州县。 后来毛湘在西川军治下的邛州刺史任上被攻打西川的王建所迫,说自己不忍背弃陈敬瑄,叫手下杀了自己投降。手下杀了毛湘及其二子,投降了王建。 乍看好像毛湘和王建曾经是战友,后来却反目成仇你死我活,令人唏嘘。 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 毛湘死时,尚在攻打西川(888年—891年)的王建连名义上的“西川节度使”都不是,而是“阆州防御使”。 显然当时根本不存在“西川节度使王建”这个人,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另有其人,就是当时被王建攻打的陈敬瑄。 那么帮助毛湘的到底是“西川节度使”还是“王建”呢?如果当初帮助毛湘的是王建,为什么毛湘宁死也不愿背弃陈敬瑄而没有果断投入恩人王建的怀抱呢?如果帮助毛湘的是陈敬瑄,但陈敬瑄当时被王建攻打,哪还有功夫管夔州的事?如果史书真的把“陈敬瑄”写成“王建”,这笔误也太大了吧?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