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Henry 我不是Henry
小姑娘不听话多半是卖萌捏一捏就好了。
关注数: 5,654 粉丝数: 6,196 发帖数: 171,040 关注贴吧数: 3,001
唐懿宗诸子的老师们 1.魏王李佾:失考。 2.凉王李侹:裴思谦(?—876年)->刘允章(876年) 《旧唐书·僖宗纪》:(乾符三年六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卫尉卿李铎为太府卿,以凉王傅分司裴思谦为卫尉卿,抚王府长史刘允章凉王傅。 裴思谦与仇士良友好,开成三年(838年)戊午科状元,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高锴,裴思谦请仇士良荐举信威逼高锴就范,高锴不得已取裴为状元。 但是皇帝已经是唐僖宗了,就是状元也没法把二哥教成皇帝了。 同年刘允章改任河南尹,可见已经不当二哥的老师了。 3.蜀王李佶:康承训(870年) 路岩、韦保衡上言:「康承训讨庞勋时,逗桡不进,又不能尽其馀党,又贪虏获,不时上功。」辛酉,贬蜀王傅、分司,寻再贬恩州司马。 4.郢王→咸王李侃:失考。 5.普王李俨→唐僖宗李儇:于琮(872年) (五月)丙子,贬山南东道节度使于琮为普王傅、分司,韦保衡谮之也。 这可是亲姑父。 6.吉王李保:杨严(873年—乾符年间?) 《旧唐书》:(杨)收罢相贬官,严坐贬邵州刺史。收得雪,严量移吉王傅。乾符四年,累迁兵部侍郎。 《新唐书》:(杨)收贬,严亦斥为邵州刺史,徙吉王傅。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卒。 《新唐书》:后三年,诏追雪其辜,复官爵。 则事在杨收死三年后,873年。 7.寿王李杰→唐昭宗李晔:失考。 8.睦王李倚:失考。
唐懿宗诸子的老师们 1.魏王李佾:失考。 2.凉王李侹:裴思谦(?—876年)->刘允章(876年) 《旧唐书·僖宗纪》:(乾符三年六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卫尉卿李铎为太府卿,以凉王傅分司裴思谦为卫尉卿,抚王府长史刘允章凉王傅。 裴思谦与仇士良友好,开成三年(838年)戊午科状元,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高锴,裴思谦请仇士良荐举信威逼高锴就范,高锴不得已取裴为状元。 但是皇帝已经是唐僖宗了,就是状元也没法把二哥教成皇帝了。 同年刘允章改任河南尹,可见已经不当二哥的老师了。 3.蜀王李佶:康承训(870年) 路岩、韦保衡上言:「康承训讨庞勋时,逗桡不进,又不能尽其馀党,又贪虏获,不时上功。」辛酉,贬蜀王傅、分司,寻再贬恩州司马。 4.郢王→咸王李侃:失考。 5.普王李俨→唐僖宗李儇:于琮(872年) (五月)丙子,贬山南东道节度使于琮为普王傅、分司,韦保衡谮之也。 这可是亲姑父。 6.吉王李保:杨严(873年—乾符年间?) 《旧唐书》:(杨)收罢相贬官,严坐贬邵州刺史。收得雪,严量移吉王傅。乾符四年,累迁兵部侍郎。 《新唐书》:(杨)收贬,严亦斥为邵州刺史,徙吉王傅。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卒。 《新唐书》:后三年,诏追雪其辜,复官爵。 则事在杨收死三年后,873年。 7.寿王李杰→唐昭宗李晔:失考。 8.睦王李倚:失考。
唐懿宗诸子的老师们 1.魏王李佾:失考。 2.凉王李侹:裴思谦(?—876年)->刘允章(876年) 《旧唐书·僖宗纪》:(乾符三年六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卫尉卿李铎为太府卿,以凉王傅分司裴思谦为卫尉卿,抚王府长史刘允章凉王傅。 裴思谦与仇士良友好,开成三年(838年)戊午科状元,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高锴,裴思谦请仇士良荐举信威逼高锴就范,高锴不得已取裴为状元。 但是皇帝已经是唐僖宗了,就是状元也没法把二哥教成皇帝了。 同年刘允章改任河南尹,可见已经不当二哥的老师了。 3.蜀王李佶:康承训(870年) 路岩、韦保衡上言:「康承训讨庞勋时,逗桡不进,又不能尽其馀党,又贪虏获,不时上功。」辛酉,贬蜀王傅、分司,寻再贬恩州司马。 4.郢王→咸王李侃:失考。 5.普王李俨→唐僖宗李儇:于琮(872年) (五月)丙子,贬山南东道节度使于琮为普王傅、分司,韦保衡谮之也。 这可是亲姑父。 6.吉王李保:杨严(873年—乾符年间?) 《旧唐书》:(杨)收罢相贬官,严坐贬邵州刺史。收得雪,严量移吉王傅。乾符四年,累迁兵部侍郎。 《新唐书》:(杨)收贬,严亦斥为邵州刺史,徙吉王傅。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卒。 《新唐书》:后三年,诏追雪其辜,复官爵。 则事在杨收死三年后,873年。 7.寿王李杰→唐昭宗李晔:失考。 8.睦王李倚:失考。
唐懿宗诸子的老师们 1.魏王李佾:失考。 2.凉王李侹:裴思谦(?—876年)->刘允章(876年) 《旧唐书·僖宗纪》:(乾符三年六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卫尉卿李铎为太府卿,以凉王傅分司裴思谦为卫尉卿,抚王府长史刘允章凉王傅。 裴思谦与仇士良友好,开成三年(838年)戊午科状元,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高锴,裴思谦请仇士良荐举信威逼高锴就范,高锴不得已取裴为状元。 但是皇帝已经是唐僖宗了,就是状元也没法把二哥教成皇帝了。 同年刘允章改任河南尹,可见已经不当二哥的老师了。 3.蜀王李佶:康承训(870年) 路岩、韦保衡上言:「康承训讨庞勋时,逗桡不进,又不能尽其馀党,又贪虏获,不时上功。」辛酉,贬蜀王傅、分司,寻再贬恩州司马。 4.郢王→咸王李侃:失考。 5.普王李俨→唐僖宗李儇:于琮(872年) (五月)丙子,贬山南东道节度使于琮为普王傅、分司,韦保衡谮之也。 这可是亲姑父。 6.吉王李保:杨严(873年—乾符年间?) 《旧唐书》:(杨)收罢相贬官,严坐贬邵州刺史。收得雪,严量移吉王傅。乾符四年,累迁兵部侍郎。 《新唐书》:(杨)收贬,严亦斥为邵州刺史,徙吉王傅。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卒。 《新唐书》:后三年,诏追雪其辜,复官爵。 则事在杨收死三年后,873年。 7.寿王李杰→唐昭宗李晔:失考。 8.睦王李倚:失考。
老寿星崔元综的婚姻和人生 崔元综是唐朝和武周的一位官员,在武周年间曾任宰相。有的记载写作崔元琮。 看姓就知道他出身大族。的确,他出身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郑州崔氏。 史书对崔元综的记载很简略: 《旧唐书》:崔元综者,郑州新郑人也。祖君肃,武德中黄门侍郎、鸿胪卿。元综,天授中累转秋官侍郎。长寿元年,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元综勤于政事,每在中书,必束带至晚,未尝休偃。好洁细行,薰辛不历口者二十余年。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鞫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以此故人多畏而鄙之。明年,犯罪配流振州,朝野莫不称庆。寻赦还,复拜监察御史。中宗时,累迁尚书左丞、蒲州刺史,以老疾致仕。晚年好摄养导引之术,年九十余卒。 武周天授年间(690年 - 692年),崔元综累转秋官侍郎(原刑部侍郎)。如意元年(692年)八月,武则天任他为鸾台侍郎(原门下侍郎),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崔元综为政勤勉,经常工作到很迟,几乎不休息。他行事谨慎,二十余年不享用美食大餐。但他外表宽容,内心严酷,对人们吹毛求疵课以重罚,人们因此畏惧且鄙视他。次年(693年)八月,他被弹劾有罪,流放振州(今三亚……),朝野都为此欢欣鼓舞。不久他被赦免,被召回任监察御史。
老寿星崔元综的婚姻和人生 崔元综是唐朝和武周的一位官员,在武周年间曾任宰相。有的记载写作崔元琮。 看姓就知道他出身大族。的确,他出身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郑州崔氏。 史书对崔元综的记载很简略: 《旧唐书》:崔元综者,郑州新郑人也。祖君肃,武德中黄门侍郎、鸿胪卿。元综,天授中累转秋官侍郎。长寿元年,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元综勤于政事,每在中书,必束带至晚,未尝休偃。好洁细行,薰辛不历口者二十余年。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鞫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以此故人多畏而鄙之。明年,犯罪配流振州,朝野莫不称庆。寻赦还,复拜监察御史。中宗时,累迁尚书左丞、蒲州刺史,以老疾致仕。晚年好摄养导引之术,年九十余卒。 武周天授年间(690年 - 692年),崔元综累转秋官侍郎(原刑部侍郎)。如意元年(692年)八月,武则天任他为鸾台侍郎(原门下侍郎),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崔元综为政勤勉,经常工作到很迟,几乎不休息。他行事谨慎,二十余年不享用美食大餐。但他外表宽容,内心严酷,对人们吹毛求疵课以重罚,人们因此畏惧且鄙视他。次年(693年)八月,他被弹劾有罪,流放振州(今三亚……),朝野都为此欢欣鼓舞。不久他被赦免,被召回任监察御史。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