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Henry
我不是Henry
小姑娘不听话多半是卖萌捏一捏就好了。
关注数: 5,653
粉丝数: 6,191
发帖数: 170,833
关注贴吧数: 3,001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6050640497 https://tieba.baidu.com/p/5729733237 望解决~
杨康真衰神,谁帮谁被坑,得罪全世界,你不死谁死 以下不分正邪: 杨铁心包惜弱给了他血肉之躯,包惜弱于他有生恩兼养恩,结果…… 丘处机收他为徒,结果…… 梅超风收他为徒,结果……被杨康抓住暴打的情节似乎是电视剧加戏?如果原著没这出的话,马马虎虎。然而梅超风比杨康先死,无补于杨康的最终命运。 郭靖待他如兄弟,结果…… 欧阳锋欧阳克待他更不薄,结果…… 丐帮当他是新主,结果…… 蒙古人信了他是友军,结果…… 铁掌帮和他合作,结果竹篮打水。 沙通天对他忠心耿耿,结果被他咬得中毒被迫断臂。 完颜洪烈视他如己出养他十八年,结果差点被他咬死。 穆念慈…… 其他没帮过他的人里,柯镇恶因为他谋杀五怪及挑拨嫁祸不会原谅他,黄药师因为他先后计划谋杀自己父女及挑拨嫁祸不会原谅他,因为类似的原因洪七公也不会,还有谁呢?宋人?圈子不同别硬融了。还有,被删的秦南琴…… 算来算去只有一个南帝没和他直接起冲突,然而南帝能把他当路人就不错了。荣华富贵救不了杨康的命,如果南帝或者别的什么神医那天正好路过铁枪庙,杨康就有第三个爹了。不过我思考了一下南帝救人对自己身体会有什么影响,我觉得南帝还是不要帮助杨康成就大满贯比较好。 看到一些文说杨康本性不坏,不是很明白这是何说,孝顺母亲吗?还是后期对穆念慈的爱情(特别要强调当众说穆念慈被欧阳克碰过了这个时间点以后)? 综上杨康就是个谁帮他谁被他往死里坑、年纪轻轻就得罪了全世界的终极衰神。更讽刺的是,所有这些人没有一个是主动要和他结仇的(而郭靖6岁就在基本没得选的情况下把梅超风得罪死了)——如果仔细算的话也就一个人,就是那个破坏他原生家庭的完颜洪烈,然而这位在被他反噬的序列和放弃拯救他的序列中都相对排得最后。 也有不少人探讨过如果丘处机如何包惜弱如何穆念慈如何就很可能改变杨康的价值取向乃至最终命运,个人也想过主角团既然有机会和杨康做队友是不是有机会抓住杨康的心理彻底把杨康拉过来,但是……同样出淤泥为何狄云和小鱼儿就能不染呢……简单粗暴解释为虚构人物写崩了? 多年后杨过遇到杨康的旧部,问我爹人品如何。 对方想了想说:你爹的人品啊……他很帅!
大皇后童年出家史料汇总 这是很尴尬的,因为感觉我之前的结论错了。
百度app是不是出问题了不能签到 昨天手机贴吧切换过账号,不知道有没有因果关系,就这么莫名其妙断签了,今天切回主账号了也没用,我一个app就签个到能开哪门子外挂破坏哪门子公平啊……
签个到触发了哪门子风控 昨天我手机贴吧切换过账号,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缘故,至今不能签到,昨天已经断签,今天手机贴吧已经切回来了,还是签不上,我一个app签个到能开什么外挂破坏哪门子公平?
此人姓喜塔腊氏,后来被迫吃毒药而死 此人姓喜塔腊氏,出身官宦之家。 此人年轻时就得到了令同行羡慕的高位。 此人坑死队友,又高估了靠山的力量,最终自食其果被迫吃毒药而死。 此人的一个儿子和令妃的一个女性后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是的,他就是直隶总督裕禄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6047516249
被《宋史》冤枉的留梦炎,那个补刀文天祥的并不是他! 观点引自知乎用户“友善用户川丹丹”。 史料列举: 《宋史·卷四一八·列传第一七七》: 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 据《文天祥全集·卷十七·纪年录》辑出的元初邓光荐的《文丞相传》: 是时南人士于朝者,谢昌元、王积翁、程飞卿、【青阳梦炎】等十人,谋合奏,请以公为黄冠师,冀得自便。【青阳梦炎】私语积翁曰:“文公赣州移檄之志,镇江脱身之心,固在也。忽有妄作,我辈何以自解?”遂不果。八月,王积翁奏,其略曰:“南方宰相,无如文天祥。”上遣谕旨,谋授以大任。昌元、积翁等,以书喻上意。公复书:“数年于兹,一死自分,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事遂寝。 青阳梦炎和留梦炎是同时代人,青阳是姓,南朝宋有青阳显伯。留梦炎是浙江衢州人,“青阳梦炎”不可能是“青阳留梦炎”的简写或衍文。 《至顺镇江志·卷十九·人材》: 青阳梦炎,字梓卿,蜀成都人,居京口。家世治《春秋》,宋末选补太学生,登进士第,授官。时李亶以淮北地归宋,封齐郡王。梦炎以才选,奉使将命至,则亶兵已败。冒锋镝,致使命面还。累迁淮东湖北提刑,知澧州、峡州、常德府,权荆湖制置司事。咸淳中,忤时相意,去官不复仕。其守常德时,出财于家,使贫民以物来质,而不取其息。在澧州,悉家财买田二十顷,岁收所入半价赈粜,以惠下贫,名曰“义济庄”。岁凶则不取其直,仍以所积之资施予之,其田至今犹存。归附初,世祖皇帝闻其名,召至都,赐第以居。晨夕献替,深简圣眷。历官至吏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卒官。奎,梦炎长子,始仕奉训大夫,常州路总管府治中。累迁至朝列大夫,同知临江路总管府事,卒。璧,奎弟,以父荫授承事郎扬州路通州判官,卒于官。弟翼,字君辅,文行俱粹,隐不仕。 明朝胡广重修《文丞相传》时在照抄《文山先生全集·纪年录》 中引邓光荐《文丞相传》时,也以为“青阳梦炎”就是“留梦炎”,于是: 积翁又合宋官谢昌元、程飞卿等十人谋请以公为黄冠师,冀得自便。【留梦炎】私语积翁曰:“文公赣州移檄之志,镇江脱身之心,固在也。忽有妄作,我辈何以自解?”遂不果。 于是留梦炎就背黑锅了,连子孙都不能参加大明科举了……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644751129 望解决……
省陌到底是什么操作 是不是官府给百姓的钱都是理论值一百、实值七十七?
王章的省陌到底何解 查了一些百度学术的文章还是不大懂,就是以七十七为省陌这个。 是不是官府下发的东西,说是一百其实只有七十七?
他是一位任命了改革家的君主 他是某大国的君主。 他的父亲是作为旁支宗室继位的。 他不顾母亲、妻子的哭诉和弟弟的反对,任命了一位被认为振兴了国家的犀利的宰相,该宰相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的儿子年幼继位母后摄政。 他往下第二任君主不是他的孙子。 他往下第三任君主亡了国,君位一度落入外姓,后来由一个不会生孩子的弟弟续上了国祚。 是的,他就是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
塔西佗把辽道宗批判一番 Pessimae Reipublicae plarimae Leges.法条如牛毛,政必恶哉。——Tacitus,Annals III,27 (咸雍)六年,帝以契丹、汉人风俗不同,国法不可异施,于是命惕隐苏、枢密使乙辛等更定《条制》。凡合于《律令》者,具载之;其不合者,别存之。时校定官即重熙旧制,更窃盗赃二十五贯处死一条,增至五十贯处死;又删其重复者二条,为五百四十五条;取《律》一百七十三条,又创增七十一条,凡七百八十九条,增重编者至千余条。皆分类列。以大康间所定,复以《律》及《条例》参校,续增三十六条。其后因事续校,至大安三年止,又增六十七条。条约既繁,典者不能遍习,愚民莫知所避,犯法者众,吏得因缘为奸。故五年诏曰:“法者所以示民信而致国治,简易如天地,不忒如四时,使民可避而不可犯。此命有司纂修刑法,然不能明体朕意,多作条目,以罔民于罪,朕甚不取。自今复用旧法,余悉除之。”——《辽史·刑法志下》
塔西佗把辽道宗批判一番 Pessimae Reipublicae plarimae Leges.法条如牛毛,政必恶哉。——Tacitus,Annals III,27 (咸雍)六年,帝以契丹、汉人风俗不同,国法不可异施,于是命惕隐苏、枢密使乙辛等更定《条制》。凡合于《律令》者,具载之;其不合者,别存之。时校定官即重熙旧制,更窃盗赃二十五贯处死一条,增至五十贯处死;又删其重复者二条,为五百四十五条;取《律》一百七十三条,又创增七十一条,凡七百八十九条,增重编者至千余条。皆分类列。以大康间所定,复以《律》及《条例》参校,续增三十六条。其后因事续校,至大安三年止,又增六十七条。条约既繁,典者不能遍习,愚民莫知所避,犯法者众,吏得因缘为奸。故五年诏曰:“法者所以示民信而致国治,简易如天地,不忒如四时,使民可避而不可犯。此命有司纂修刑法,然不能明体朕意,多作条目,以罔民于罪,朕甚不取。自今复用旧法,余悉除之。”——《辽史·刑法志下》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996875770 https://tieba.baidu.com/p/6006062048 https://tieba.baidu.com/p/6005132075 https://tieba.baidu.com/p/6006276770
【转述】也谈齐志高的乞讨行为 以下转述,非本人观点,也非一人观点: 在古代读书人的谋生技能极低限制又多,比如从事工商贱业会被说成有损斯文。就算勉强从之也很难胜任没几天就会被开除。至于当师爷当私塾这都是一个职位N人抢的,一个20岁又无家世的年轻人又怎能谋得到,所以最后乞讨养亲就当时来说不算多离奇。小说只要逻辑上无错就不需要被指责。 势利人往往就是运气好。有了乾隆的参与杜家终于找到了攀龙附凤的机会。就以杜老爷势利心肠他绝对知道怎么善用这个资源。所以齐至高和杜小姐将来的生活会过的很好的。 齐至高又不是神经病,娶了皇帝保媒的白富美怎可能不好好过日子。 原著提过杜小姐自恃美貌左挑右挑,白白熬成了老姑娘,最后只能随天意。可说实话,一般年轻有为的有必要来抢绣球么,感觉横竖是挑不到多好的,要不是有老乾保媒,感觉只要杜家觉得新郎不满意自然还会重选,即便定下来杜小姐也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她的姻缘闹到这步田地有自己的责任,有几个同人就是觉得她太眼高于顶,反而是担心齐志高以后会不会受气。上门女婿日子不一定好过,只是主角组给了他点加成,原著里应该会混得还不错。 齐志高才20岁啊,古代乡试三年一次,他能赶上几场?还没中举是正常的吧。再说杜小姐看到齐志高接到绣球分明是喜出望外的样子,很明显他们早有私情。说不定杜小姐一开始就是想等齐志高中举后再风风光光地嫁,但年纪毕竟大了,她爹想赶紧让她嫁了,她不肯,抛绣球招亲就是父女妥协后的结果。 古代读书人本来就没多少出路。师爷先生这种职业一看就不是20岁的年轻人能干的,齐志高最多也就是靠帮人写写字读读信赚点外快。要是本来就没什么家底的话,穷困潦倒不是不可能啊,曹雪芹大半辈子不都是这个状态嘛,没必要说人齐志高胸无大志好逸恶劳吧。 说实在的,小燕子一伙人主观上没恶意,客观上保媒也不是什么害人的事。齐志高此人如果在现实中,好逸恶劳还是怀才不遇都是有可能的,并不会因为小燕子一伙干涉与否而一下子改变。绣球事件并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6026506469 望解决~
190204【盘点】How I met ur mother? 永琪:那天你爷爷在打猎,你妈闯进来,爹一箭射在她胸口…… 福尔康:那天爹在维持纪律,你妈扑在我脚下念着你外公的诗……(搓衣板已准备好) 乾隆:那***在给神树挠痒痒。 司马捷:你妈帮助敌人水淹了你爹的十万大军。(原著没有童年梗) 王多鱼:那天你爹我遇到碰瓷的,你妈路过,一口咬定是你爹我撞了人。 (不知道还有没可以亮的)
隋炀帝恢复了他爹废除的学校? 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而言绝义乖,多历年代,进德修业,其道浸微。汉采坑焚之余,不绝如线,晋承板荡之运,扫地将尽。自时厥后,军国多虞,虽复黉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遂使纡青拖紫,非以学优,制锦操刀,类多墙面。上陵下替,纲维靡立,雅缺道消,实由于此。朕纂承洪绪,思弘大训,将欲尊师重道,用阐厥繇,讲信修睦,敦奖名教。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诸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悦典坟,学行优敏,堪膺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即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若研精经术,未愿进仕者,可依其艺业深浅,门荫高卑,虽未升朝,并量准给禄。庶夫恂恂善诱,不日成器,济济盈朝,何远之有!其国子等学,亦宜申明旧制,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974894244 望解决
190125【灌水】这是一部姐夫爱上准弟妹的电视剧 A和B是一对事业成功的相敬如宾的夫妻,后来A遇到了B的弟弟C的女朋友D,心生爱慕,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 最后,B自杀了,C中毒而死,其他爱慕A的女子也被害死了;A和D活到了最后。 是的,这部电视剧就是 《致命关系》。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989144342 https://tieba.baidu.com/p/6001262321
薛崇资料堆放处 听说墓志出来了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6009216085
书生误国:末世帝师耿南仲 周宣王六年(前822年),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太师皇父及程伯休父率周六师征讨淮夷。大军沿淮水东行,沿途对淮夷民众广施恩泽。经过激烈战斗,周军击败淮夷中势力最强的徐国。徐国归降后,淮夷各方国、部族皆臣服于周。 《诗经·大雅·荡之什·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诗经·小雅·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赫赫南仲”,意即“威仪不凡、威风凛凛的南仲”。《诗经》记载了南仲作为周朝大夫,驱逐玁狁、打跑西戎的赫赫战功。 北宋后期的某一年(不是我卖关子,实在是没查到),开封府的一户耿姓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婴。耿家的家长为他取名南仲。也许这个名字寄托了长辈们对他的厚望,希望他也像那位西周卿士一样,成为扫荡外族、威震四方的名将。 他的名字,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就是要和外族打交道的。 北宋末年,风云突变,金人兵临城下。 这位南仲和那位先辈不一样:他是一个标准的文科生,凭借科举进身。虽然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早已功成名就、光耀门楣、位高权重,连皇帝都要叫他老师,已经能左右国家的政策。 他,能像那位真正的南仲那样,为大宋朝力挽狂澜于既倒吗?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6007437705 http://tieba.baidu.com/p/6007241398 http://tieba.baidu.com/p/6006907291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6004544273 https://tieba.baidu.com/p/6004534409 https://tieba.baidu.com/p/5998480439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6006446186
解码《孤芳不自赏》电视剧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 只聊历史,不聊抠图。 其实《孤芳不自赏》电视剧不仅仅是一部强行落地东晋十六国的架空剧。据分析,剧中的书法、酒杯等,都体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不仅如此,看过该剧后,史书上的诸多谜团竟然迎刃而解。 且看小编徐徐道来…… 本着历史科普的原则,小编不过多展开个人立场,相关信息还望大家从字里行间慢慢揣摩。 正文 原著是架空的天下,分为四国,电视剧将这四国落地为历史上的四国,晋,燕,凉,白兰。 历史上,它们的存在年代是: 东晋317-420 前燕337-370 前凉314-376 白兰,即吐谷浑313-663 剧中(也是原著中)何侠灭掉了燕、凉,所以故事的年代大致可以落在370年代了。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何侠还占有了白兰呢,白兰又没有亡国。 其实大家应该注意到,370年代还有一个很厉害的政权,却不知为什么好像被电视剧编剧无视了。 一旦我们好好讲述这个政权的故事,一切隐藏在背后的历史秘密,都将迎刃而解。 是的,这个政权就是—— 前秦! 消灭前燕、前凉的,非前秦天王苻坚而谁? 371年,苻坚击败仇池,白兰首领碎奚感到害怕,向前秦献上马五千匹、金银五百斤,受苻坚封为安远将军、漒川侯。 这就意味着,白兰对前秦称臣了,而且恰好也是在370年代! 灭燕、灭凉、服白兰,几乎一统天下,但最后在对晋的一战中志在必得却中计败北,一桩桩,一件件,剧中何侠做的事,和历史上的苻坚如此吻合! 这说明了什么呢,还需要小编挑明吗? 剧中的何侠,至少原型,就是历史上的苻坚! 看到这里,肯定又有读者说小编在胡诌了,原著何侠是燕国贵族而且很可能是宗室(原著架空何氏王朝),剧中何侠是燕国外甥,苻坚是秦王孙,怎么可能是一个人呢? 其实我们看一下《锦绣未央》也就明白了,这又是一出替身梗。 难道我们只允许男一潜入燕宫劫持燕帝,不允许男二潜入秦宫劫持秦王吗? 其实也不一定要这么复杂,苻坚爱打猎,指不定在某次打猎的时候,就遇到了何侠…… 总之,某一时刻起,真正的苻坚已经死了。 此后的苻坚,都是与他相貌相似的何侠所扮——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人彼此相像也不稀奇,且看后世唐朝大将王孝杰打败仗被吐蕃俘虏后,吐蕃的小娃娃赞普看到他就哭着说“长得像我爹”。 何侠遭遇灭门惨祸在燕帝登基后不久。而前燕末代皇帝慕容暐登基,恰好在360年! 再看360年代,前秦发生了什么? 364年,苻坚的堂兄弟苻腾谋反被诛; 365年,苻坚的堂兄弟苻幼谋反被诛; 368年,苻坚的堂兄弟苻柳、苻廋、苻武及苻坚胞弟苻双谋反被诛。 本来苻坚轮不到继位,他夺的是堂兄苻生的王位,这些谋反的堂兄弟都是苻生的兄弟。苻坚的胞弟从旁支做到了王弟,为什么还不知足要反呢? 但结合上面的信息,他们谋反的理由就再明显不过了,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们的天王,竟然是个冒牌货! 后来慕容垂被可足浑太后和慕容评所迫逃到前秦,苻坚对他很好,王猛建议杀他,苻坚都不肯,为什么呢?也很简单,化身为苻坚的何侠在慕容垂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影子,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所以后来他相信慕容垂说的淝水之战必胜,兵败后在慕容垂军营住下,这样的信任,不是没有理由的。 而且,史书还记载一件事: 苟太后因为年轻守寡,于是宠幸将军李威(也是她的表兄弟),当时史官亦记载此事。但苻坚后来看起居注和史官所著的著作发现载有这种事,于是发怒烧书并大检史官,要加罪于史官,因著作郎赵渊、车敬等已死才了事。 这说明,苻坚是一个干涉史书记载的君王(唐太宗表示改史第一人这种锅朕不想背。不过苻坚也不是第一人,东汉明帝夫妇已经亲自修史了)。 加上他消灭了除晋以外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史料也都为他所有,于是所有关于何侠的记载,什么他是慕容暐外甥、曾经在蒲坂城以八千守军水淹东晋十万大军、灭门出逃、妹子被司马捷拐了、娶了白兰公主又杀之等等,都被他抹去了,我们今天看十六国历史,是看不到前燕有过一个何姓敬安王,有过一个何侠的,也找不到亡国燕帝慕容暐有个什么姐姐嫁给了何某人。 再看苻坚灭燕后,不但强纳了燕公主,还强暴了燕帝的胞弟慕容冲,足见其对燕深深的恶意,这都是与燕对何侠的灭门大仇分不开的。 至于直接仇人慕容暐,留着慢慢羞辱折磨吧,最后还是要杀的,而且还要养成家庭了再杀,才对等。 但是何侠万万没想到,干掉了大舅舅慕容暐,却遭到小舅舅慕容冲的反扑。 据史书记载,苻坚的堂兄弟苻方和儿子苻晖奉命抵抗慕容冲,结果苻方被杀,苻晖屡败,气得苻坚大骂苻晖:“你是我有才能的儿子,拥大众与白虏小儿交战还屡败,还活着干什么!”苻晖不久就气得自杀了。 显然苻晖也已经和叔叔伯伯们一样察觉到,父王已经不是父王了,而是冒牌的。被一个不是自己亲爹的人像亲爹一样如此责骂,也无怪乎苻晖如此生无可恋。 这一点,他大哥苻丕就比他坚强多了。公元378年末,“苻坚”因苻丕从二月起拥兵十万攻打襄阳一直不克,派黄门侍郎韦华持节去骂苻丕,还赐他一把剑,说:“明年春天再不奏捷,就可以自裁了,别再见我了!” 但苻丕不但没被吓死,还很快加把劲破了城,可见心理素质好就是重要,所以在“苻坚”死后的大乱局下,做皇帝的是他,若是心理素质不过关如苻晖,早就把自己淘汰出局了。 说到苟太后,还有这么一件事: 371年,苻坚在邺城打猎,伶人王洛劝告说“其如宗庙何!其如太后何!”说明这时候苻坚的母亲苟太后还活着。 但此后,也没有了苟太后的记载。 细思恐极啊。 何侠为了掩盖自己冒充苻坚这件事,背后不知做了多少手脚。 电视剧编剧为了加快节奏,将何侠从取代苻坚到淝水战败十几年的时间缩短了,我也是理解的。要是真的按十几年展开,何侠再渣也找到个女人生出自己的孩子来了。 现在历史的主线问题算是解决理顺了,但还有一件事没理顺,那就是本剧男主司马捷对应的是什么身份呢? 360年代,东晋的确发生了两起兄弟继位的情况,晋哀帝继承堂弟穆帝,晋废帝继承兄长哀帝。 但是通过这两件事强行将男主落地为哀帝、废帝,都不如另一种可能性。 剧中晋帝有两子,都被害,而司马捷最初没有宗室身份,是异姓王,又掌握军权,多年征战,在军中有威望…… 晋哀帝只有一子,晋废帝有三子,平均一下就是二子,编剧为了让本剧完美落地在公元360年代,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还记得吗,剧中司马捷,被赐姓司马,与皇族同尊。 而东晋在公元363年,任命了一位驸马为大司马。驸马虽然不是皇弟,但也是皇家姑爷,也是皇家人。 是的,这位能征惯战、有过北伐和对燕战史的大司马,就是司马捷的原型! 他,就是桓温! 历史上桓温虽然杀掉了废帝诸子(剧中是其他奸角背锅),废掉了废帝,但仍然在373年未能篡位就去世了。而剧中司马捷成功登基为帝,也算圆了桓温的遗愿。 而且共通的一点是,他们都会有做皇帝的儿子。桓温的正妻是南康公主,桓玄生于367年,和灭燕的时候剧中男女主的儿子年纪差不多,但桓玄母马氏的出身却是……反正不高,这一点小编还是不解码了吧,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简单查一下,主要小编怕被书粉揍啊……反正桓温肯定妻妾成群,其中一个是从何侠家拐来的也说得通。 再看桓玄称帝后国号是什么,楚! 司马捷本来姓什么?楚! 话说,女主的人设是女诸葛吧?那会儿倒是有个男诸葛,甚至还被一些人认为超越诸葛亮,而且和苻坚,哦不,何侠,以及司马捷,哦不,桓温都有过互动,但我们都知道,他最终选择了效力苻坚,哦不,何侠,而谢绝了司马捷,哦不,桓温的招揽——他就是王猛!唉,王猛同志你咋不按剧本演呢?给男女主一点面子好不好? 何侠发动灭晋之战,不但是为了一统天下,也是为了报仇,毕竟灭门之祸还有一个仇人,就是司马捷,就是桓温——然而,桓温已经不在了。连带何侠的头号智囊王猛也不在了。 桓温是赶不上在淝水之战消灭何侠了,但剧中还有大忠臣谢恒呢,那他的原型得是谁呢,谢安啊! 所以何侠最终依然悲剧。 淝水之战 让我们重新理一下全部的时间线吧: 355年,桓温北伐遇到王猛,但撤军后未能将王猛带回。 357年,苻坚招揽王猛。 360年,慕容暐登基。 不久,桓温胁迫慕容暐制造晋燕交战的双簧,意图消灭燕主战派何侠,但桓温十万大军被何侠八千守军水淹所破。慕容暐强行宣布何侠为叛逆,灭其门,何侠出逃,妹子被桓温拐走。【此段历史在何侠灭燕后被其抹去,所以历史书上看不到。】 某年,何侠取代苻坚,以苻坚的身份做了前秦天王。【此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历史书上。】 363年,桓温被东晋任命为大司马。 某一时间起,前秦宗室们发现他们的天王是个冒牌货,纷纷造反; 364年,苻坚的堂兄弟苻腾谋反被诛; 365年,苻坚的堂兄弟苻幼谋反被诛;同年晋哀帝崩,废帝继位。 368年,苻坚的堂兄弟苻柳、苻廋、苻武及苻坚胞弟苻双谋反被诛。 期间某年,何侠通过娶白兰公主的方式掌握白兰政权,杀公主。【此段历史被何侠抹去,所以历史书上看不到。】 369年,桓温北伐,为慕容垂所败。同年慕容垂被前燕逼往前秦,为何侠所信用。 370年,何侠在王猛帮助下灭燕,强行纳燕帝的皇妹皇弟入宫以报灭门之恨。【并销毁燕一切关于敬安王府的史料。】 371年,何侠灭前仇池。何侠一手扶植的白兰新首领碎奚臣服前秦。同年桓温废晋废帝,自立未遂。晋简文帝登基。 某年,苟太后突然死亡。【此段历史被何侠抹去,所以历史书上看不到。】 373年,桓温去世。 375年,王猛去世。 376年,何侠灭代、凉。【并继续抹杀相关史料。】 383年,因东晋谢安运筹帷幄,志在一统天下的何侠淝水大败,前秦分崩离析。 384年,何侠杀灭门仇人慕容暐一家。 385年,何侠在各路叛军夹击下败亡。 403年,桓玄篡晋,追尊桓温为皇帝。 至于司马捷的跟班楚漠然的原型是不是桓温的弟弟桓冲呢,小编以为,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历史上的桓冲两次娶妻,前者王女宗,后者庾姚,小编以为,主要要看醉菊姑娘有多大概率是这两家失散多年的小姐了…… 此外,小编又一本正经地考据出了另一个惊人的平行结论,何侠所做的一切表面上是为了复仇野心膨胀,其实都是为了成就白娉婷的皇后之路。鉴于和历史关系不大,这里不展开了。 冬灼离苻融差远了。 不过会有人替何侠报仇的。关于这一部分,小编将另起一篇。
“她的婚姻会导致亡国”:从政治陷害到一语成谶 没事不要乱立flag。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6002519187 http://tieba.baidu.com/p/6002504486 http://tieba.baidu.com/p/6000260664 http://tieba.baidu.com/p/5997820544 http://tieba.baidu.com/p/6003546905 http://tieba.baidu.com/p/6003572906 http://tieba.baidu.com/p/6003555692
谁是我清剑履上殿第一人? 剑履上殿:古代得到帝王特许的大臣,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被视为极大的优遇。 后来得到这样待遇的大臣不多了。遍寻《元史》《明史》《清史稿》,再也找不到剑履上殿的大臣(掉书袋:明朝顾承光墓志说志主获准剑履上殿)。 但是,楼主最新研究发现,大清还是有人剑履上殿的,而且开了女子剑履上殿之先河。 救驾是为有功于社稷,监军是为有功于军界,肃贪是为有功于政界。至于后来侍奉太后、诞育皇子是为有功于内廷,是后话。 一般得到这样待遇的大臣后来就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加九锡、封王,甚至篡位。但莫愁一介女子怎么可能篡位呢,所以最后二圣并尊也就够了。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4605215731 http://tieba.baidu.com/p/6006305888
他是一位亡国前甩锅的太上皇 他是三国鼎立时期三国最强一国北X的一位皇帝,中国历史上也有南X这个政权。 他在有哥哥在世的情况下登基。 他多才多艺,有著名作品。 同时他也是著名的昏君,他信用奸臣,致使官场腐败,国事日非。 他迷信。 他给非人类封官爵。 他和一个美女有着著名的爱情故事,但该美女并没有成为他的两任皇后之一。 他在位后期,少数民族政权发难攻打重镇晋阳,他在累战不利的情况下甩锅传位给某皇后所生、名字里带“亘”的太子,自己称太上皇,意图逃到江南,但最后自己这一支皇族还是因叛徒出卖被一网打尽。 他就是……
190111【吐槽】永璇家算不算妻妾职责分明的典范啊 妻只负责持家,妾只负责生。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995966727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5997815613 http://tieba.baidu.com/p/5997846298 http://tieba.baidu.com/p/5997820544 http://tieba.baidu.com/p/5997881285
书生误国:末世帝师耿南仲 周宣王六年(前822年),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太师皇父及程伯休父率周六师征讨淮夷。大军沿淮水东行,沿途对淮夷民众广施恩泽。经过激烈战斗,周军击败淮夷中势力最强的徐国。徐国归降后,淮夷各方国、部族皆臣服于周。 《诗经·大雅·荡之什·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诗经·小雅·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赫赫南仲”,意即“威仪不凡、威风凛凛的南仲”。《诗经》记载了南仲作为周朝大夫,驱逐玁狁、打跑西戎的赫赫战功。 北宋后期的某一年(不是我卖关子,实在是没查到),开封府的一户耿姓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婴。耿家的家长为他取名南仲。也许这个名字寄托了长辈们对他的厚望,希望他也像那位西周卿士一样,成为扫荡外族、威震四方的名将。 他的名字,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就是要和外族打交道的。 北宋末年,风云突变,金人兵临城下。 这位南仲和那位先辈不一样:他是一个标准的文科生,凭借科举进身。虽然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早已功成名就、光耀门楣、位高权重,连皇帝都要叫他老师,已经能左右国家的政策。 他,能像那位真正的南仲那样,为大宋朝力挽狂澜于既倒吗? 年轻时的耿南仲,通晓《易经》,有贤名。元丰五年(1082年)中进士。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八月,时任国子监主簿,被翰林学士蒋之奇应诏推荐为可以做台阁清要官员。 耿南仲历任两浙常平司提举、河北西路常平司提举,改河北西路转运判官、广南东路及夔州路提刑,荆湖、江西转运副使,入朝为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即国子司业),因事罢为衢州知州。政和元年(1111年)三月,为侍讲、司门员外郎。二年(1112年),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 然后,他的工作就稳定了。 他给两位皇子侍读,这两位皇子一个是嫡长子定王赵桓,一个是王贵妃所出的三皇子嘉王赵楷。 政和五年(1115年),赵桓被立为太子。 这一年的二月,耿南仲被任为徽猷阁侍讲。政和七年(1117年)十月,试太子詹事,后又任徽猷阁直学士,改宝文阁直学士,教授皇太子赵桓《易经》。这可以说是专业对口了。 宣和元年(1119年),赵桓奏称耿南仲已讲完《孟子》,请求让耿南仲讲《诗经》,获准。 ——想必耿南仲对那位真正的南仲也是有所了解的吧。 但是,赵桓很有危机感,他这个太子是靠拼妈得来的,他父皇并没有很中意他。 徽宗中意的是耿南仲的另一个学生,也就是他的异母弟,赵楷。 这个赵楷了不得,因为第二任皇后所出的二皇子赵柽早夭,所以赵楷事实上是仅次于赵桓的帝位继承人。他本人又类似父皇徽宗,多才多艺,善于绘画,文学也不简单。重和元年(1118年),他竟然偷偷去参加科举。不知道是不是耿南仲教导有方,这位爷竟然不是靠拼爹而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一举夺魁! 宋徽宗一看,那还了得,为免非议,点了那一届的第二名为状元。 后来宋徽宗加赵楷太傅,又违反宗室不领实职的常例任赵楷为提举皇城司,出入禁省。 即使赵桓已经是太子,也难防旁人觊觎之心不死。赵桓厌恶太傅王黼,王黼就秘密谋划让当时改封郓王的赵楷夺嫡。赵桓子赵谌被任为节度使、封崇国公,王黼认为赵谌仅可当观察使,对赵桓说“皇孙不同于皇子”,召耿南仲到府第,指使他代东宫起草代赵谌辞官的奏章,使得赵谌没有被任官,意图以此动摇赵桓的地位。 可以说,赵桓、赵楷之争,耿南仲是亲历的。他甚至还有幸亲历了更大的场面: 金兵南下,宋徽宗仓促甩锅给赵桓,自己带着亲信和爱子赵楷跑路了。 这是要当背锅侠呢,赵桓当然不肯。正好他也病倒了,宰相百官排队等候,日暮了也不敢退去。宰相李邦彦说:“皇太子素亲耿南仲,可召之入。”于是耿南仲与门下侍郎吴敏到殿中侍疾,照顾赵桓就医用药直至夜半,赵桓稍醒,就这样不情不愿地登基成为了宋钦宗。 这时,耿南仲已经给他做了十多年的老师,父母也已经得到了追赠。 钦宗拜耿南仲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免去签书之职。因耿南仲是东宫旧臣,礼敬尊重他,赐宅一区。 耿南仲以为自己给皇帝当过多年老师,总该发达了,结果只做到门下侍郎,惨遭吴敏、李纲超车,心理不平衡了。 对金的大政策上,李纲主战,耿南仲偏偏主和,导致一些作战的准备工作半途而废。前知严州李邈上御敌之策,宋钦宗觉得可以,但耿南仲主和,于是没戏了。耿南仲指称伏阙上书的太学生陈东等为主战派李纲所指使,建议逮捕涉事数人下御史府,钦宗不从。 金人暂时退兵后,钦宗想尽办法说服太上皇宋徽宗回京。宰相们在延和殿奏事时,耿南仲商议屏去太上皇左右。李纲说耿南仲不以尧、舜之道辅佐钦宗,是暗而多疑。钦宗只是笑,耿南仲愤怒了。退朝后,钦宗在睿思殿召对耿南仲、李纲等,赐茶完毕,耿南仲突然起身说:“臣刚才在百官队伍中看到了左司谏陈公辅,他是李纲结连士民伏阙上书之人,岂可为谏官?请求下御史狱对质。”钦宗愕然。李纲说:“臣与南仲所论是国事,南仲却说这话!愿因陈公辅事被下吏问讯。”钦宗不认可耿南仲所奏,但耿南仲仍坚持。李纲因而请辞,钦宗不允。在太上皇回京后,耿南仲的建议生效了,太上皇的左右都被罢黜了。太上皇本想让儿子背锅,结果却被儿子软禁了。 谢克家、孙觌、李擢、李会、王及之、王时雍、刘观七人结党依附耿南仲主和。耿南仲和吴敏不顾御史中丞陈过庭和陈公辅反对,一起推荐李纲去救被金人围攻的太原,结果大败。金人兵临开封,众臣多主战,耿南仲却和翰林学士承旨吴幵坚持割地求和。耿南仲还指责敢说话的陈公辅是李纲党羽,陈公辅辞职,被贬。左正言程瑀辩解,无果。 朝中的主战派还有同知枢密院事许翰、太宰兼门下侍郎徐处仁。 许翰不但是主战派,而且早就是一个敢于和“六贼”为敌的耿直之人,也坚持朝廷务必要吸取前朝教训,重用“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这样的沙场宿将。 但是,与此同时,许翰却又坑死了种师道的亲弟弟、同为沙场宿将的“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因误信错误军情,他接连敦促种师中发兵救三镇,更不惜以军人最看重的名誉进行道德绑架,导致种师中仓促之下不带辎重和赏赐就上了前线,结果在种种原因下不但怒送人头,宋军的士气也遭到大损。 后来许翰罢官,徐处仁又与吴敏在钦宗面前争执,耿南仲与依附自己上位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唐恪、户部尚书兼开封尹聂山欲排挤二人取而代之,指使中丞李回弹劾,于是徐处仁、吴敏都被罢免。 吴敏:我们不都是主和派吗? 聂山:呵呵。 聂山本来是王太傅的人,后来又跟了蔡京,因此与老王反目,被老王贬官。钦宗诛杀六贼时,老王名列其中。正好吴敏起用聂山为开封府尹,聂山就派人去给老王发了盒饭,而且很礼貌地把老王的尸体丢在了路边。 吴敏感到聂山如此的作风怕要不为自己所用,于是提拔唐恪、徐处仁,丢下了聂山。 当陈东伏阙上书时,开封府尹已经成了王时雍。他想把陈东等人抓起来,在聂山坚持劝止下不果。钦宗很欣赏聂山,取西汉周昌之意,赐名聂昌。 王时雍离任后会很没节操,连继任的开封府尹也一样没节操。 中书侍郎何㮚反对割地,请求建四道总管,由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分别率军勤王。军队已响应,唐恪、耿南仲、聂昌却合谋认为:正要安民却不停调兵,如果让金朝人知道了怎么办,赶紧发檄文止住军队。 何㮚出身状元,还是御史中丞时就敢弹劾王太傅,以后还能做到更高的位子。 但是,他也不靠谱。 中书舍人刘珏说李纲勇于报国,被吏部侍郎冯澥指为为李纲游说而被贬。耿直的中书舍人胡安国封还词头,且弹劾冯澥越职言事。结果何先生和耿南仲一起把胡安国踢飞了。 何先生做了宰相以后会更不靠谱,下文分解。 当时天象不吉,彗星出于寅、艮之间。连老天爷都以天象示警了,耿南仲却说这是应在外夷身上。谏官李光对此有异议,被踢飞。 金朝使者王汭持右副元帅完颜宗望书信,欺诈耿南仲等大员说割地可以求和。十月,真定失守,唐恪、聂昌、耿南仲诬奏真定通判献城。 老将种师道得知真定、太原皆失守,檄召西南两道兵赴阙,南道总管张叔夜、陕西制置使钱盖各自统兵赴阙勤王,而唐恪、耿南仲仍然坚定地主和。正好,种师道病死了,二位爷就发檄文止住诸军前进,两路军也各自回师。 十一月,钦宗因对战和拿不定主意,召百官于延英殿商议割三镇(其实本来就已经差不多了)。耿南仲说皇弟肃王赵枢已出使河北军,建议派兵部尚书王云出使完颜宗望,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莫俦出使完颜宗翰。钦宗让他再与少宰商议,耿南仲又说只遣王云、吏部侍郎李若水亦可。 少宰是谁呢?唐恪。 太学博士万俟虚、监察御史晁贯之等去找唐恪建议主战,唐恪说“皇上欲以耿南仲、王尚书定议,遣康王前去了。”康王就是赵构,因为耿南仲主和,就提出让耿南仲一起去。钦宗因耿南仲年老,命其子中书舍人耿延禧为参议官代行。 这次并没有成行,因为局势有变,金人进逼了。完颜宗望要求让赵构成行才许和,耿南仲召王云到府告谕,要让赵构出使。金军兵临洛阳,不复言割让三镇,直接请求画黄河为界。王汭要钦宗派左右亲信大臣商议休兵,钦宗与唐恪等商议遣大臣去讲和办理割地,耿南仲以年老有病为由相辞,聂昌以亲人为由相辞,反而陈过庭愿意效死。钦宗大怒,令耿南仲出使河东完颜宗望军、聂昌出使河北完颜宗翰军,分别作为告和使,持书于军前,并赐河东河北两路守臣诏书,商议割地。 闰十一月,耿南仲陪同王汭去卫州。乡兵打算杀王汭,王汭逃跑,耿南仲独自去卫州,卫州人不接纳。 无独有偶,到了绛州的聂昌也遭到闭门不纳。不同的是,聂先生的运气差到爆。 他知道黄河一带的民风,出发时,早已做好了最坏的准备。被绛州闭门不纳后,聂先生手持诏书缒城而上,果然被暴民撕了。 死者为大,这里要给聂昌稍稍平个反。他虽然依附耿南仲这位主和先驱,但事实上一旦和谈希望渺茫,他就会本性爆发,热血上头,成为主战派。先前他官拜同知枢密院时,就在入宫谢恩时谈论御敌之策,反对割三镇,建议发檄文集结军队,围歼敌军,必要的时候我聂某也可以亲自上……很得到钦宗的欣赏。就在那场死亡之旅前,他遇到了完颜宗翰,还努力为自己争取到了身为朝廷代表的礼遇。出发时,他也曾对钦宗说,一旦和谈无望,他会尽力发动河北的力量勤王。 派主战派去办理割地,钦宗也是够了——此公更骚的操作是曾经派金朝使者送信策反辽朝降金的将领,给了金人问罪的借口,耿老师好教法! 得知聂昌死讯,耿南仲不敢动作了,住在卫州城外。 身负皇命,没完成任务,何去何从?
脑洞:列日选举是亨利六世意在救妻的大棋? 1191年列日主教鲁道夫死于十字军回来路上,先前他委托的代理人是他的表弟勒泰勒的阿尔贝,阿尔贝还有个优势就是后台,埃诺伯爵鲍德温五世是他表哥,神圣罗马帝国的康斯坦丝皇后是他外甥女。反而正经本家他亲哥勒泰勒伯爵马纳塞斯四世跟个透明人似的。以上这几位都是勒泰勒家的后裔。 结果9月选举的时候,多数票是另一个候选人鲁汶的阿尔贝。后者的后台是自己的亲哥布拉班特公爵亨利。 对勒泰勒的阿尔贝来说还有一个不利消息就是他的皇后外甥女在随夫南征西西里时被热情的娘家人请去那不勒斯看日落了。 列日选举之争闹到1192年1月交给正在独守空房的亨利六世皇帝裁决。结果亨利六世以选举结果有争议为由,任命第三人——自己新任的宰相洛泰尔为列日主教。勒泰勒的阿尔贝和鲍五都认命退选了,布拉班特兄弟不干,鲁汶的阿尔贝去罗马寻求教宗塞三支持,最迟在5月得到回应,被塞三任命为列日主教,但被洛泰尔占坑没法上任。9月,亨利六世去列日确保洛泰尔上位。11月,鲁汶的阿尔贝在兰斯被杀。 这很明显是亨利六世想通过列日主教这个职位稳固自己在那一块的势力,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强行任命自己的内舅,如果强行了会怎么样。而1192年5月正好发生了另一件事,西西里国王坦克雷迪迫于塞三压力同意塞三派人带走康斯坦丝皇后。 我感觉可能列日之争增加了塞三对亨六的怒气值,才使得塞三动了打人质牌的心思,以为挟持了皇后就能要挟皇帝,可能也能借此改变列日主教的人选,结果…… 所以这会不会是亨利六世的大棋呢:故意激怒教皇->教皇急了想到打人质牌->教皇迫使坦克雷迪把康斯坦丝交给他->押送队伍目标罗马,必定经过切普拉诺->德军埋伏截杀救走皇后。 毕竟在大路上救人比去四面环水的城堡劫囚容易多了。 失去人质以后塞三更加镇不住皇帝了,鲁汶的阿尔贝死了,狮心王被抓了,他全管不了了,只能开除疑似雇凶杀人的洛泰尔。
【一点脑洞】列日选举和皇后回家是不是有因果关系 1191年列日前主教鲁道夫死于十字军回来路上,先前他委托的代理人是他的表弟勒泰勒的阿尔贝,阿尔贝还有个优势就是后台,埃诺伯爵鲍德温五世是他表哥,康斯坦丝皇后是他外甥女。反而正经本家他亲哥勒泰勒伯爵马纳塞斯四世跟个透明人似的。以上这几位都是勒泰勒家的后裔。 结果9月选举的时候,多数票是另一个候选人鲁汶的阿尔贝。后者的后台是自己的亲哥布拉班特公爵亨利。 这事闹到1192年1月交给亨利六世皇帝裁决。结果亨利六世以选举结果有争议为由,任命第三人——自己新任的宰相洛泰尔为列日主教。勒泰勒的阿尔贝和鲍五都认命退选了,布拉班特兄弟不干,鲁汶的阿尔贝去罗马寻求教宗塞三支持,最迟在5月得到回应,被塞三任命为列日主教,但被洛泰尔占坑没法上任。9月,亨利六世去列日确保洛泰尔上位。11月,鲁汶的阿尔贝在兰斯被杀。 这很明显是亨利六世想通过列日主教这个职位稳固自己的势力,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强行任命自己的内舅,如果强行了会怎么样。1191年9月-1192年5月这段时间正好也是康斯坦丝皇后应邀回娘家在那不勒斯看日出的时间。 我感觉可能这事增加了塞三对亨六的怒气值,才使得塞三动了打人质牌的心思,以为挟持了皇后就能要挟皇帝,可能也能借此改变列日主教的人选,结果……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946304445 https://tieba.baidu.com/p/5988497632 https://tieba.baidu.com/p/5989469754
【水一帖】小月莫愁的第一集和最后一集 并没有多图,因为楼主懒。初登场放心,官兵再也不会抓你们了 并不是最后一个同框的镜头,但后面的镜头要么太后占C位了要么远了所以不截了。
【冷知识抖机灵】她是一位皇后、皇太后也是一国之君 我发誓这是我今年最后一次抖机灵了!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993125535 https://tieba.baidu.com/p/5992587624 https://tieba.baidu.com/p/5991371809 https://tieba.baidu.com/p/5990464294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5990521552 http://tieba.baidu.com/p/5990496674 反馈过一次了已经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5990496674 http://tieba.baidu.com/p/5990530534 http://tieba.baidu.com/p/5990521552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926597728
哪些人曾经加九锡(含被提议)? 九锡是中国汉朝、晋朝等朝代皇帝给臣子的九种最高赏赐。“锡”同“赐”。九锡包括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三百人的护卫军),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台阶),六锡朱户(朱漆大门),七锡弓矢,八锡斧钺,九锡秬鬯(音炬倡,黑黍所酿的香酒)。这些物件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又《后汉书》章怀注: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顺序稍有不同。 纳陛: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五锡纳陛。”《汉书·王莽传上》:“朱户、纳陛。”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一说,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便于上殿。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纳陛以登” 李周翰 注。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宋史·吕端传》:“又以 端 躯体洪大,宫庭阶戺稍峻,特令梓人为纳陛。”此为木制者。
八国联军攻陷北彉京始末及其后续影响 1900年6彉月20日,清军和义和团包围了北彉京彉城内奥匈帝彉国、比利时、英国、法兰西、意大利、德国、日本、荷兰、俄罗斯、西班牙和美国公使馆及北堂(西什库天彉主堂),包围了其中的工作人员、天彉主彉教彉徒、士兵等。当月26日,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统领2,000多名水兵和海军陆彉战队试图解围,因遭到激烈抵彉抗而未果(廊坊阻击战)。 不久,这些国彉家组彉织了一支更大的救军,即史称的八国联军;7月占领天津,8月进军北彉京。 奥地利、意大利和德国虽然是八国联军成员,但在当时并没有怎么出兵。 5日,日军在北仓打败董福祥和荣禄率领的清军;6日,联军在杨村又打败了马玉昆和宋庆。
宦官拥立唐僖宗登基背后的血案 由于战乱,晚唐史料缺失。后晋年间,太常博士贾纬提议修唐史,石敬瑭问宰相李崧,李崧说:“臣每见史官辈言,唐朝近百年来无实录,既无根本,安能编纪。”在宰相赵莹等人的努力下,相关史料才得到收集,也因此才有了如今位列二十四史之一的《旧唐书》(署名刘昫是因为修成时刘昫在相位,其实监修是赵莹)。 本文旨在挖掘宦官拥立唐僖宗时的一场因史料缺失而仅被一笔带过的血案真萸相,及补上之前的文章中一个因为和主题无关所以没展开的问题。 原则: 史料彼此不冲萸突的,不轻易推萸翻。 史料彼此冲萸突的,辨析取舍。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985610601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985575537 https://tieba.baidu.com/p/5988486700
【BUG反馈】这个帖子还是顶不上来 http://tieba.baidu.com/p/5988470464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5985575534 http://tieba.baidu.com/p/5985580777 http://tieba.baidu.com/p/5988429492 http://tieba.baidu.com/p/5988470464
《新唐书》辩误一则:子虚乌有的晚唐淮南将领聂彦章(外一则) 《新唐书·杨行密传》: 天祐二年,王茂章、李德诚拔润州,杀安仁义。以王茂章为润州团练使。聂彦章等率舟师复伐殷,攻岳州。许德勋、詹佶以舟千二百柁入蛤子湖〈王弁〉山之南,为木龙锁舟,夜徙三百舸断杨林岸。彦章入荆江,将趋江陵。佶蹑之,德勋以梅花海鹘迅舸进,断木龙,舟蔽江,车弩乱发,执彦章,溺死万人。殷释彦章还,德勋谓曰:"为我谢吴王,仆等数人在,湖、湘不可冀也。" 据小编所知,聂彦章此人只在这里出现一次。 再看《九国志·许德勋传》: 天成中,淮将王彦章、苗伦等寇岳州,舟帅万余人蔽江而下,屯君山侧。殷遣德勋率艨艟战舰千艘以御之。德勋谓诸将曰:“淮人远来,掩吾不备,今若以全师临之,必惧而遁矣。”乃潜师屯角子湖,偃旗卧鼓,夜遣裨将王环以战舰二百,断杨林浦,绝其归路。淮人觉之,迟明淮人移军荆江口,将会荆南兵,合攻岳阳。德勋选轻舰三百,令裨将詹信先袭淮人,且行且战。德勋拥艨艟自后而至,大战荆江中,淮人大败,斩首千余级,溺死者甚众,擒彦章及伦以归。而行密遣使来行成,且请二将,殷以礼归之,遣德勋饯彦章等。德勋谓之曰:“楚国虽小,旧臣宿将尚在,愿公此归,勿以湖南为念。若须得志,当待马子争草,然后可图也。”彦章等媿谢而去。 这巧合也忒多了吧?难道许德勋、詹佶(还是詹信?)俩人在天成年间重演了一遍二十多年前的战斗?大吴的群演也忒配合了吧?当翻拍电影呢? 还有,天成年间哪来的杨行密遣使?莫非是老杨看不过儿子们被权臣又杀又欺负的,诈尸了? 这样,小编感觉真相是,新唐书调皮了,不但把王彦章、苗璘(《九国志》这里咋成苗伦了?)合成为虚构人物“聂彦章”,还把战斗时间提前了二十多年来恶心早已作古的杨行密!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5981097639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5980007841 http://tieba.baidu.com/p/5981069431 http://tieba.baidu.com/p/5981142229
哪些人曾经加九锡(含被提议)? 九锡是中国汉朝、晋朝等朝代皇帝给臣子的九种最高赏赐。“锡”同“赐”。九锡包括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三百人的护卫军),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台阶),六锡朱户(朱漆大门),七锡弓矢,八锡斧钺,九锡秬鬯(音炬倡,黑黍所酿的香酒)。这些物件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又《后汉书》章怀注: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顺序稍有不同。 纳陛: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五锡纳陛。”《汉书·王莽传上》:“朱户、纳陛。”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一说,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便于上殿。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纳陛以登” 李周翰 注。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宋史·吕端传》:“又以 端 躯体洪大,宫庭阶戺稍峻,特令梓人为纳陛。”此为木制者。
八国联军攻陷北彉京始末及其后续影响 1900年6彉月20日,清军和义和团包围了北彉京彉城内奥匈帝彉国、比利时、英国、法兰西、意大利、德国、日本、荷兰、俄罗斯、西班牙和美国公使馆及北堂(西什库天彉主堂),包围了其中的工作人员、天彉主彉教彉徒、士兵等。当月26日,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统领2,000多名水兵和海军陆彉战队试图解围,因遭到激烈抵彉抗而未果(廊坊阻击战)。 不久,这些国彉家组彉织了一支更大的救军,即史称的八国联军;7月占领天津,8月进军北彉京。 奥地利、意大利和德国虽然是八国联军成员,但在当时并没有怎么出兵。 5日,日军在北仓打败董福祥和荣禄率领的清军;6日,联军在杨村又打败了马玉昆和宋庆。
【BUG反馈】顶不上来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4956495240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