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20001018
Steven20001018
经作弦,纬作弓,弹指一拨,箭射苍穹。
关注数: 34
粉丝数: 172
发帖数: 18,747
关注贴吧数: 48
【2014-10-21】(《-这是啥?)【水】老梗求PS 一楼不给看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
【合集】世界经典纪录片合集 本文仅作为个人分享,不提供网盘下载等服务,建议感兴趣的吧友可以自行搜索观看正版纪录片或购买正版光碟。
【联军福利】 一楼不给看
【投票】大家认为哪里的新闻“干货”最有转载意义?
【干货】【微航天】美国有哪些X系列飞行器? 近日,据外媒报道,被誉为美国空军最神秘太空飞行器的X-37B空天飞机将结束在太空的飞行并返回地球。据悉,这架X-37B空天飞机自2012年12月发射升空以来,已经在太空运行了671天,用于执行各种秘密任务。那么,目前美国研制过哪些X系列试验飞行器? X-1:飞行器的开端 1945年初,世界上第一架火箭动力试验机X-1在美国军方的资助下首飞成功,揭开了美国X系列飞行器研制的序幕。X-1飞行器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向高速、高空进军和验证各种先进的气动布局以及动力技术。X-1飞行器作为人类历史上研制的一种划时代的飞机,不仅突破了音速,而且还是世界上第一种纯粹为了试验目的而设计制造的飞机。 X-15:各种记录的创造者 X-15高超音速飞行器是由美国宇航局牵头,联合美国空军、海军和北美航空公司共同研制的。在近十年的时间里,X-15先后创造了6.72倍音速和108公里高的世界飞行记录。它的试验飞行几乎涉及了高超音速研究的所有领域,并为美国后来的水星、双子星、阿波罗载人太空飞行计划和航天飞机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试验数据。 X-51:未来的杀手锏 X-51是美国空军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联合执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演示验证项目,其所验证的高超音速关键技术,对美国未来发展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实现全球快速打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5月,美国空军成功完成了X-51A的首次飞行试验。在历时200多秒的飞行中,超燃冲压发动机成功将X-51A巡航导弹加速到6倍音速的巡航飞行速度,创造了人类迄今为止由超燃冲压发动机推进时间最长的高超音速飞行记录。 X系列飞行器对各国的启示 美国利用以X系列飞行器为代表的验证机,承担探索、验证各种先进技术的任务,经过这些有益的研究,积累了丰厚的航空航天技术储备,拉开了与世界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差距。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断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正是有了这些尖端科学技术的“开拓者”,才铸就了美国今天在航空航天研制领域的辉煌。 美国X系列试验飞行器计划的发展脉络所带给各国的,不仅是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先进技术验证机,而是隐含其可供借鉴的“样机”战略,即如何加强顶层策划,将预研探索的关键技术通过验证平台加以验证。(曹熙炜) 摘自中国航天报腾讯微博: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t.qq.com%2Flongweibo%2Fpage.php%3Flid%3D13709112877724787558&urlrefer=961e70ec5d1feae363c5062a6e39372f
【干货】【微航天】海南发射场建成 登月探火指日可待 据人民日版海外版报道,位于海南省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目前已基本竣工,具备投入使用条件,这将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基地建成后,中国发射自己的火箭空间站、载人登月乃至于火星探测已是指日可待。 长期筹谋今日基本建成 众所周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之前,我国有酒泉、西昌、太原三大火箭发射中心承担航天发射任务。为什么要在海南新建一个发射中心呢?这要从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历程和文昌独特的区位优势说起。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在进行航天发射场选址时,就曾对在海南岛建设航天发射场进行评估,海南岛一度被列为当时最佳选址之一。但因为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国际形势较为复杂,沿海地区处于敌对势力的直接威胁之下,故而不得不将航天发射场设置在地处“三线”的大西北。 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在海南建设我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的条件也日渐成熟。1988年底,中国第一座用于科学研究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在海南岛建成,并成功发射了火箭,这也是中国发射亚轨道火箭的测试基地,它的建成对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1988年之后的20多年间,此发射场曾多次成功发射织女系列火箭。 海南航天发射基地建设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和多轮科学评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火箭专家余梦伦介绍,最初论证时曾有海南三亚方案、文昌方案、广东阳江方案等3个方案。但经过专家的综合评估,我国第四个卫星发射基地最终花落文昌市。 全面提升我深空探测能力 为了适应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要,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2009年9月,中国在海南文昌建设首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在历经五年的艰辛建设之后,这一宏伟项目目前基本竣工,正式投入使用也近在咫尺。 作为中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最大、发射条件最好的卫星发射基地,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未来可用于发射正在研制中的重型“长征五号”以及正在预研制中的其他系列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此前曾表示,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输火箭“长征五号”计划2015年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据介绍,作为一种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的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是具备多级推力的火箭体系,最大推力将达到1100吨,相比之前型号,其适应能力更宽,有效载荷更大,比如其低轨道载荷达25吨,远远高于目前只有10吨低轨道载荷的普通火箭。未来这种型号火箭将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闪亮登场。 文昌卫星发射基地还将在我国未来载人探月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完全有可能在2025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中国人登月将从文昌出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此前接受海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近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也表示,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期工程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该探测器是探月“绕、落、回”中的第三步,主要实现无人采样返回任务。 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建成也将为中国探测火星创造条件。据相关专家介绍,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任务顺利完成后,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火星探测能力,未来火星探测器也将在此发射。(刘洪强) 摘自中国航天报腾讯微博: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t.qq.com%2Flongweibo%2Fpage.php%3Flid%3D11259154693320139622&urlrefer=c97f7db6bfe593e76af25989731b55b7
【外交】Jool吧迫切希望与贵吧正式建交 Jool是游戏坎巴拉太空计划中的一颗虚拟气态行星。Jool吧是一个成立不久的新吧,主要讨论新兴的科学技术,目前发展良好(如果不算几乎只有我一人发主题贴的话),欢迎大家来这里发帖。 Jool吧(准确说是新阵地联军)和天球吧拥有着长期一同传播科学知识的友好合作关系,不过一直没有正式建交。 今天我们正式向天球吧提出建交建议,希望贵吧吧务能够认真考虑并同意我们的提议。 祝两吧越来越好!@现实主義者 传送门:http://tieba.baidu.com/f?ie=utf-8&kw=jool&fr=search
那个惹事的站出来 我就笑笑,又见崇拜某小胡子的小学生。
【干货】人类火星“科学舰队”遭遇彗星威胁 腾讯新闻独家综合编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感兴趣的吧友可以进入原网站浏览: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qq.com%2Fa%2F20141011%2F042558.htm%23p%3D1&urlrefer=7c22b6c8b96863a1f40bb32d0eb60505
【干货】俄航天局计划2020年代末启动全面探月工作 配图:前苏联N1运载火箭 来源: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日期:2014/09/29 据俄塔斯社新闻网站2014年9月23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负责人奥斯塔朋科称,Roscosmos计划在2020年代末至2030年代初开始进行全面月球探测。在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主持的一项政府会议上,奥斯塔朋科称,“到2020年代末,Roscosmos计划完成超重型运载火箭的测试并启动全面月球探测工作。届时,Roscosmos将根据无人太空探测器的探月成果,选定月球探险和月球基地最为有利的位置。”“俄罗斯月球探测任务的预备工作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为贯彻2030年前及未来航天政策原则的基本规章,Roscosmos已经开始新型载人飞船的设计工作,这将是研发面向未来载人系统的第一项任务,而该系统将由新的重型和超重型运载火箭发射。此外,该系统还可用于将货物和乘员送往月球,从更长远的角度也可将其送抵外太空。”月球探测项目中大部分工作将在2016-2025年新联邦太空项目框架中开展。此外,Roscosmos也在持续关注到2050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太空探索计划。奥斯塔朋科最后还强调,他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上述计划十分可行。(孙硕 许红英) 摘自CASA: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pacechina.com%2Fn25%2Fn144%2Fn208%2Fn232%2Fc754696%2Fcontent.html&urlrefer=1cf9de8263ae0d6e878959b8a51e521e
【新人报到】这里是一只萌哒哒的新人 隔壁两家太乱了,完全不知道大神都是什么状况。跑到这里来看看,附上原来的小卫星(一楼不给看)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 基洛镇
【讨论】论火箭发射的正确姿势 欢迎神侃。坎吧这两天冒出来种种奇葩。躺尸咱就不说了,我看见吧里有人说垂直发射,直上直下,在月球来一次奥伯特。。。(你咋不直接上同步啊?) 马上又有人发帖觉得在珠峰上发射更省DV。。。 我们的jerrycy得出个正常的结论:赤道发射最省,可原因居然是因为离心力,赤道比珠峰高【噗】 谁还有啥恶搞的,进来神侃两句
【怒水一贴】我找到这张图了 刚才看到了这贴,突然心血来潮,想去找找 TX的“罪证”一楼不给看
没完了是吧? 不理你们不是怕你们,跟小学生似得很有意思?
【庆祝】恭喜小乌转正 希望Jool越来越好。
【露个脸】有几个人认识我 大家好,我是 steven,我发现长时间签到还是有意义的嘛!
新吧宠选举投票区 @taiwanesebrony 多次恶语中伤他人,经过联军高层讨论,欲将此人推选为新吧宠!
【坎巴拉中篇英文小说翻译转载】Jool of the Kerbol System 任务旗镇楼 可以转载,请转载全文、标注转自Jool吧并注明以下事项: 1.原文作者:czokletmuss 2.原文网站: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forum.kerbalspaceprogram.com%2Fthreads%2F27214-AAR-Jool-of-Kerbol-system-or-There-and-Back-Again&urlrefer=e798453814e362efdf6db4cd2c93227c 3.中文翻译:jiaxin1995 4.加薪原贴:http://tieba.baidu.com/p/2992961421 5.本文由Steven20001018转自此吧。
【干货】我国成功发射实践十一号07星 (图片来自百度) 新华网酒泉9月28日电 9月28日13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一号07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实践十一号07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东方红卫星公司负责生产,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4次飞行。(李超军) 转自CASA: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pacechina.com%2Fn25%2Fn144%2Fn206%2Fn214%2Fc754792%2Fcontent.html&urlrefer=4270ee96687dfd372530d2f78e7c3eff 【不是我不想转CASA的新闻,CASA的新闻实在太短了】
【干货】科学家在水下发现鱼类建造的神秘“建筑” [摘要]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慈鲷公鱼可以在水底建造沙堡吸引异性,并抵御其它竞争者,这对于新物种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慈鲷公鱼改变建造的沙堡形状,有助于增大与母鱼的交配概率,意味着其它物种慈鲷更适合于交配,这或将解释相同环境中如何促进地球生物多样性进化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慈鲷生活在东非马拉维湖,它们会在水底建造叫做“凉亭(bowers)”的沙堡结构,一年两次在这里与母鱼进行交配。大约有200种建造沙堡的慈鲷,每种都会建造不同外型沙堡结构,能够吸引异性和抵御公鱼竞争者。英国赫尔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沙堡的精确结构能够测定出慈鲷公鱼与邻近竞争者发生过多少次争斗,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出版的《Peer J》杂志上,将有助于解释不同慈鲷物种如何生活在一起。 赫尔大学生物进化系高级讲师多米诺-乔伊斯(Domino Joyce)博士称,研究小组花费26.5小时水下观察99只慈鲷,为了调查沙堡结构的重要性,我们小心翼翼地改变了一些慈鲷的沙堡结构,之后我们吃惊地发现沙堡的主人与其它公鱼减少争斗。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暗示着如何慈鲷公鱼逐渐改变沙堡,不同于其它个体的沙堡,它们将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很少遭到攻击。 研究小组在改变沙堡结构之前和之后分别记录了慈鲷成功交配和攻击次数,他们发现当攻击次数减少,改变沙堡外型并不会影响与母鱼进行交配。这项研究结果非常重要,表明不同的行为共存于同一群体,独特沙堡结构的慈鲷公鱼具有交配优先权,很少遭受其它公鱼攻击,并能成功与母鱼交配。 诺丁汉大学研究员安文思博士认为,如果慈鲷母鱼逐渐倾向于喜欢新沙堡结构,之后将可能出现新物种慈鲷,它们将建造新类型的沙堡。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一种生物如何进化形成其它物种分支,尤其是在同一环境中,这将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生命的多样性。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925%2F027022.htm&urlrefer=b64a345f6b50a71c3b4272a7938b1ded
【干货】我国将开启“民间太空游” [摘要]“太空边缘观光项目”采用超级氦气球携带载人观光舱的飞行方式,乘员将到达4万米高的太空边缘。腾讯科学讯 日前,多位国内知名航天专家聚首北京航天城,参加“太空边缘观光项目”总体设计方案研讨会。中科院著名院士、原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研讨会上指出:“该项目技术方案具备可行性,是实现太空观光飞行中相对稳妥、安全、经济的办法。同时,中国民营企业能和航天科研机构合作,敢于投资、开发航天项目是一件值得赞赏之事,也是未来航天大发展的趋势。国家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应该鼓励和支持民间太空旅游企业的发展”。该项目设计方案的研讨与进一步实施标志着中国普通人的太空梦想拉开了帷幕,中国民间的太空观光时代即将到来。 “太空边缘观光项目”采用氦气球载人到达4万米高的太空边缘。 “太空边缘观光项目”得到了多家中国航天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项目采用超级氦气球携带载人观光舱的飞行方式,乘员将到达99.85%大气(4万米高度)以外的太空边缘。飞行期间,乘员可以在观光舱内看到深穹的太空美景、1000多公里的地球弧线、蔚为壮观的太空日出、太空日落景象,还可以体验短暂的漂浮失重。在巡航飞行中,乘员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环形山,可以寻找“嫦娥探测器”及“阿波罗登月”的着落点,甚至有机会观测到红闪、蓝急流、日冕物质抛射等罕见景象。 五小时的飞行过程中,乘员在特制的增压服和观光舱双重保护下,可以欣赏不同高度的特殊景色,还将完成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对于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这将是一次非凡的人生体验。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总设计方案合理,国内相关技术成熟、性能安全可靠,经过严格的设计和实施,具备可行性。本项目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是普通人实现太空观光的理想平台,适合民营企业介入。同时,该飞行平台还可以进行多种科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中国航天产业吸引民营企业介入,能给中国航天产业带来突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说表示:中国航天产业只有吸引广大的民营企业介入,进行市场化的运作,真正实行军民融合,才能给中国航天产业带来突破性发展。 负责本项目总体设计的技术方介绍:“我们为项目设计了观光舱和特制的增压服,能保证乘员的观光效果和舒适性。项目设置了多重安全保护措施,来确保乘员安全。在研制阶段完成后,还将进行多次测试飞行,其后再择机进行载人观光飞行”。 项目组的航天专家介绍:“本项目专门开发的增压服同时包含了一款特制的降落伞,乘客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跳伞,体验极限跳伞,或用于应急”。 项目方北京金海洋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蒋方在会上介绍:研讨会后,将逐步进入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同时还将选拔参与飞行的人员。参与人员将在相关航天专家的指导下接受专门的太空探险家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飞行。 多个国家和公司都在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太空旅游的开发与运营。 太空旅游是未来的蓝海产业。据美国Space Foundation研究报告,2012年,全球航天领域市场规模达3040亿美元。多个国家和公司都在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此项活动的开发与运营。而我国2011年制定的《航天白皮书》明确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航天活动。鼓励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商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参与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蒋方还呼吁,希望国家尽快制定针对民间太空活动的立法:一是允许或鼓励民间企业参与太空活动,明确具体政策,以利于民间资本进入航天领域;二是规范管理太空旅游相关的商业活动,对研发、测试、探险、代理和商业飞行等不同形式的民间太空活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民间太空活动立法,有利于中国民间太空旅游企业的健康成长,接轨世界太空旅游大产业,促进国家科技的整体发展。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929%2F018519.htm&urlrefer=b1e5d66adfa13afa1a83a3bd02f981db
【水】庆贺我吧吧友即将突破两万人,帖子九十万贴 恭祝我吧人数即将再次破万, 希望坎吧越来越好,减少内部矛盾,继续构建和谐坎吧 希望吧友们互相学习,继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希望大家多做宣传,继续壮大坎吧 另:希望大家这两天多水两贴,争取关注两万当天,回复超多900000 祝大家国庆快乐
【祝贺】祝贺印度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同时祝贺坎吧某同志践行诺言,尝试“世界最难吃泡面”
【外交】jool吧申请与贵吧建交 rt,老朋友了。
【新闻水】庆贺新阵地联军和天科国迈出全面合作的重要一步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 资料图:联合部队旗 今天中午,坎巴拉太空计划吧新阵地联军和天文与科学联合吧虚拟国联盟宣布建立第一个共同指挥、攻击、防御的联合武装力量-科学新阵地联合武装力量(以下简称联合部队)。 联合部队共由64个吧千余ID组成,是天科国和新阵地部队精华。这支部队主要由科学(航天、天文、化学、电子科技)爱好者组成,是一支能快速反应的武装力量,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日后的统一调动,更有效地维护各个成员吧的权益。 联合部队旗沿用新阵地军旗的太阳系条行星轨和天科国每个成员吧都由一颗星代表的设计,镶嵌的两种底色代表两方面互利合作,中心的八角星代表崇尚科学的理念。旗子配有四种语言说明:英文、中文、俄文、韩文。 码字不容易,吧务求别删。
【新的旗子】 大家来看看提点意见@大鸣在此
【干货】量子物理或可解释物理学上怪异的祖父悖论 [摘要]物理学家通过对量子物理学研究发现,我们可以通过量子物理来解决祖父悖论的问题,这是一个物理学上最怪异的思想实验之一。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量子物理学的建立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最成功的理论之一,经过几位量子大师的完善后该理论至今已经演化了一百多年,虽然多数科学家认为量子物理学引领着物理学的发展方向,但是该理论衍生出许多奇特的宏观解释,并导致许多悖论性的问题出现,与此同时该理论却又符合当前的实验结论,这正是量子物理的神奇所在,看似模糊性的解释却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一些物理学家认为量子物理甚至可以解决物理学史上最怪异的思想实验:祖父悖论。 祖父悖论的形成起源于时间旅行存在特殊的解,也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回到过去,但是如果我们回到过去并将你的祖父杀死,那么你在时空中处于何种位置?从逻辑上讲这不可能出现,如果你的祖父杀死了,那么你的父亲也不可能出现,于是你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换个说法,如果你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么就意味着你的祖父不会死,因为除了你之外没有人会去杀死他,回过头来再看,如果你的祖父没有死,为什么你就不会出现呢?于是这个问题进入了不可调解的死循环。 悖论形成的前提是你有机会回到过去,也就是说时间旅行一旦出现,那么你和你的祖父之间就出现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物理学家认为量子物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我们不能进入封闭类时曲线回到过去,但是建立在量子物理基础上的理论认为可以通过量子叠加提供一个既可以进行时间旅行,又能消除悖论矛盾的解,回到过去的光子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叠加的状态,有些会与事件产生冲突,有些则不会,这样悖论就有可能被避免。 对于物理学家而言,这就像一个电子存在的轨道位置服从概率分布那样,电子并没有固定的轨道,只不过它在这个位置出现的概率更大而言,同理叠加状态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概率理论来避免进入悖论。量子物理中的粒子行为提供了开放和闭合的可能性空间,在开放的空间中,悖论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罗辑/编译)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907%2F004857.htm&urlrefer=c39f22466e90f0d2e42ce658242bd07a
【干货】木卫二或拥有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冰壳板块 [摘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推测木卫二下方可能存在巨大的冰壳板块,板块之间有可能存在冰水物质混合的区域。木卫二表面分布着厚厚的冰层,我们可以看到冰层上出现了许多道裂缝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木卫二是一颗木星的卫星,科学家认为这颗卫星上很可能存在生命,因为木卫二存在巨大的冰层,是个冰封的世界,在木星潮汐力的作用下可形成内部热源,科学家推测木卫二上某个深度应该存在液态的水冰混合物,甚至可能存在游泳生物。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科学家对木卫二的理解,探测器的数据显示木卫二下方可能存在巨大的冰壳板块,如果这个发现被证实,那么木卫二与地球就更加相似了,是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存在板块构造的天体。 来自爱达荷大学的研究人员西蒙认为从科学或者地质学的角度看,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地球虽然拥有板块结构,但是在太阳系内并不是唯一的,木卫二上也有可能存在板块结构,更令科学家感到好奇的是,木卫二冰壳板块并不是岩质的,而是由冰构成,这可能是太阳系中独特的天体结构。不久前,科学家还在木卫二的南极地区发现了羽状物质喷射,这个发现对天体生物学家而言非常重大,因为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木卫二厚厚冰层下方的液态物质,可由这个通道间接推测木卫二是否存在生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负责本次调查项目,研究人员通过比对伽利略探测器在十多年前发回的照片对木卫二进行研究,在1995年至2003年间,美国宇航局的伽利略探测器对木星及其卫星系统进行了探测,并发回大量与木卫二有关的照片。研究人员通过这些图像重建了木卫二表面地形分布,面积大约为13.4万平方公里,接近亚拉巴马州的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还发现木卫二表面存在一些变化。 对于木卫二冰壳板块,科学家观测到一个巨大区域的移动,由此联想到地质板块的运动,事实上也称为板块滑动,这也暗示了木卫二内部存在相当的能量源,可能与木星强大的潮汐力有关,在板块边界附近有可能存在水冰物质混合的区域,这里也是科学家非常感兴趣的地方,因为液态水环境对生命而言非常重要,这里可能生存着可在水中生活的地外生命。(罗辑/编译)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912%2F008681.htm&urlrefer=bbb1034ebf651e8ed54c3b7dc67cfb06
【干货】盖茨再捐5000万美元抗击埃博拉病毒 【美国Business Insider作品(简称“作品”)的中文翻译权及中文版版权均归腾讯公司独家所有。未经腾讯公司授权许可,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不得对作品进行中文翻译或对作品中文版本实施转载、摘编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使用行为,违者腾讯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感兴趣请阅览原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912%2F071544.htm&urlrefer=871639e209145d5bd4a97d35935ea465
【干货】【新闻】【微航天】中国长征七号合练箭开始全面总装 2014-09-11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合练箭全面总装工作正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进行。 据介绍,长征七号合练箭将在总装完成后,奔赴发射场,与地面发射系统等进行演练,考核火箭与各系统接口之间的关系。图为员工正在熟悉长七三维模型,准备总装工作。(吴思 李聪颖 赵鸿飞 摄文) 摘自中国航天报腾讯微博: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t.qq.com%2Flongweibo%2Fpage.php%3Flid%3D3031228686948164454&urlrefer=de1a6c79f655ee78b90d0e7765c1dbef
【干货】【微航天】中国货运飞船即将转入正样研制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五院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货运飞船转正样阶段评审会。 与会者观看了货运飞船初样研制总结汇报片,听取了货运飞船初样研制报告,审查了《货运飞船正样设计报告》。会议认为:货运飞船完成了初样技术流程规定的工作项目,经试验验证,初样设计合理,功能和性能满足工程总体要求,初样研制过程技术状态受控,符合工程总体、集团公司对初样转正样的要求,具备转入正样研制阶段条件。 后续将按照工程任务研制管理程序,在工程总体批复后正式转入正样阶段。总装备部领导对货运飞船系统的工作表示高度肯定,指出货运飞船系统在初样研制阶段组织协调有力、质量控制有效、工作成绩显著、科学统筹优化。 货运飞船系统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总装备部、集团公司和五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工程各大系统和各研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进一步落实“提前抓、科学干”要求,对后续工作进行科学安排、统一部署、合理规划,全面推动货运飞船系统工程实施,开展正样研制工作。(田园) 摘自中国航天报腾讯微博: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t.qq.com%2Flongweibo%2Fpage.php%3Flid%3D17586862674019672934&urlrefer=25e0ac92ffe4392479a9838e8667d669
【干货】波音公司研发新型激光武器 可瞬间击落无人机 [摘要]美国军方在激光枪研究领域再次实现了跨越,一种最新研制的激光武器可以瞬间击落敌人的无人机。波音公司为美国军方研发的这种新型激光武器已经完成了三轮测试。 腾讯科学讯 波音公司最近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被称为高能激光移动展示系统(简称HEL MD)的移动激光武器,这种激光武器在三轮测试中,成功击落150多架无人机、火箭和其他的敌方模拟目标。实验证明,这种激光枪能够在不同环境下持续瞄准、追踪并击中一系列的目标。 据波音公司称,这种10千瓦高能激光器的最新测试是在佛罗里达州的艾格林空军基地进行的。这种激光武器被安装在一辆军用车辆上,这就使它成为美国军方建造并展示的第一种移动式高能激光武器。 像HEL MD这样的定向能量技术有可能很快被军方使用,成为像导弹拦截器一样的机动式攻击武器,这种武器不含有爆炸物,但是会以高速撞击摧毁目标。波公司最新激动式激光武器的展示只是一种展示品。据军方研究部门称,到2016年,美国军方计划研制30把激光器进行测试。 波音公司定向能量系统负责人Dave DeYoung在一份声明中称,机动式攻击武器是非常昂贵的,而HEL MD有可能在每次交火时都明显降低成本。激光武器的研究也只是是美国军方机动式地面防空定向能量项目的而一部分。 波音公司也并非唯一与军方签订合同研发高能激光武器的国防承包商。在8月份,军方研究中心与雷声公司签订1100万美元的合约打造一种车载激光武器,这种激光武器研制成功后将能够击落低空飞行的敌方目标。据报道,这种系统能够产生至少25千瓦的能量,这就使它比波音公司的产品更加强大。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912%2F012821.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20da12c2c4e497b52716e28c3960d663
【演习】兹即日起将在液体素描吧进行军事演习 已经通过该吧批准,连爆三天,以测试新阵地联军作战能力。
【干货】阿尔及利亚海军接收新旗舰 系非洲首艘准航母 阿尔及利亚海军两栖登陆舰 【环球军事报道】近日,阿尔及利亚海军接收了其新的海军旗舰,两栖登陆/后勤支援舰卡拉特·贝尼·阿巴斯号(BDSL Kalaat Beni-Abbes,舷号474),这也是非洲大陆上首艘全通甲板准航母。9月4日,造船厂与阿尔及利亚海军双方在意大利军港拉斯佩齐亚的一个船坞举行了签字交接仪式。阿尔及利亚海军军方多名将领、海军监事会、接舰委员会与OSN船厂高层出席了这一仪式。 2011年,阿尔及利亚海军曾经向意大利芬坎蒂尼(Fincantieri)公司订购了一艘“圣乔治奥”级两栖攻击舰,“圣乔治奥”级首舰于1985年6月27日动工建造,1987年2月25日下水,1987年10月9日服役。该级共建成3艘,分别为“圣·乔治奥”号(L9892)、“圣·马可”号(L9893)和“圣·吉斯托”号(L9894)。 “圣乔治奥”级船坞登陆舰共建三艘。前两艘为“圣乔治奥”号和“圣马可”号,经过改装的“圣朱斯托”号,其排水量比“圣乔治奥”号和“圣马可”号多300吨。每艘船坞登陆舰都可容纳400名作战人员或多达36辆轮式装甲运兵车或30辆中型坦克;在舰尾还有飞行甲板,可供3架SH-3D“海王”直升机或AW101“隼”式直升机或5架AB 212直升机起降;舰尾舱门可供两辆LCM登陆艇同时进出。“圣乔治奥”号和“圣马可”号在舱门舷台处可装载两辆LCVP登陆艇,稍大一些的“圣朱斯托”号在吊舱柱处可装载3辆LCVP登陆艇。每艘船坞登陆舰均有符合北约标准的医疗设施。 圣乔治奥级两栖攻击舰 尾部坞舱长20.5米,宽7米,为载运机械化登陆艇装设1部30吨吊车和2部40吨移动式吊车。该级第3艘的住舱增大,岛式上层建筑稍长,约重300吨; 机械化登陆艇艇架的布置与前不同,艇架布置在舰左舷的舷台上; 首部无首门,故无冲滩能力。第2艘为民政部门资助建造,由海军使用,主要执行救灾任务。该级舰的设计独特,可用于两栖作战,反潜战支援和执行救灾任务等,廉价的通用型设计受到许多国家海军的青睐。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qq.com%2Fa%2F20140909%2F054369.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690623f38e5fb15e018f4bfb77b7bbd6
【水】中秋作诗(si)赏月 大家积极参与吧,中秋不止赏月、宅着看电视,作诗猜谜也是重要部分。LZ先来: 又至中秋 140908 甲午年又至中秋,欢饮达旦,若此可休。 花好月圆仍有憾,未尽民科、反动顽疣。 百二十载, 风云轮换, 谁主沉浮? 今比当年, 凌云壮志, 橘子洲头。 中秋自勉再奋力,少年之思,定千秋。 征途此处即星海,不日,可浪遏飞舟!
【水】我只发图还得说两句话 终于成为了正式吧主,这还得感谢大家一个月的支持,希望我们能继续努力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对了, 大家帮忙发点干货呗
【干货】土卫六烷烃降雨循环或为生命诞生前奏 [摘要]法国与美国空间机构的科学家发现土卫六上存在甲烷循环系统,土卫六上的地下的“含水层”可形成烷烃降雨,类似地球早期环境。土卫六表面的湖泊有烷烃组成,科学家认为地球早期也有类似的环境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土卫六上存在甲烷循环系统,存在于地下的“含水层”可通过某种途径转化为甲烷雨,对此科学家模拟土卫六上甲烷雨的形成过程,发现存储地下沼气的“含水层”组分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包合络合物,这是导致土卫六上出现甲烷降雨的主要原因。卡西尼号探测器任务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共同执行,该飞船已经在土卫六上发现数百处湖泊和海洋分布,主要集中的土卫六的北极地区,但是这些湖泊中并不是液态水,而是烃类物质,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甲烷。 有机化合物存在于其他天体上并不是罕见的现象,科学家认为地球在极早期也存在类似的环境,通过进一步的观测,科学家发现土卫六与地球早期极为相似,也是一个充满甲烷的世界。位于土卫六北极地区的液态烃湖泊可以被甲烷雨补充,因此土卫六大气中形成了奇特的烃类物质循环系统,就像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降雨一样,但是科学家对土卫六地壳和的大气层中的烃类物质迁移过程仍然比较陌生。 卡西尼探测器的副研究员Olivier Mousis是本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方向为寻找土卫六上烷烃物质降雨的形成,并了解土卫六的地下含水层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研究小组发现该过程可形成包合络合物,通过表面径流的形式对含水层进行补充,这个过程导致液态丙烷和乙烷流入一些湖泊和河流中,形成液态烷烃湖泊。 科学家认为土卫六表面的液态烷烃湖泊与其下方的地壳物质聚集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对其中的物质交换过程并不是非常熟悉,来自康奈尔大学和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充满液态烃的地下含水层如何通过土卫六上的多孔地形向其他结构扩散,他们发现在地壳含水层中会慢慢形成存储甲烷的区域,并继续形成包合络合物,其表面压力和温度使得包合络合物成为土卫六上存储液态烃物质的重要媒介,可以在土卫六表面保持稳定。最终充满甲烷的含水层会转变为丙烷或乙烷含水层。 本项研究使得研究人员了解到土卫六表面的湖泊组成,以及地壳深处所发生的变化,调查论文发表在2014年9月1日的伊卡洛斯杂志上,该研究由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与美国宇航局联合完成。卡西尼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的联合项目,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目前的日常管理和和运行。(罗辑/编译)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906%2F009466.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ff08fddad68acfc20d02d458fa5cb5d3
【干货】埃博拉病毒能“快速突变” 诊断治疗难 [摘要]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能够“快速突变”,从而更加难以诊断和治疗。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研究人员最新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EVD)能够快速持续变异,从而很难诊断和治疗。这项研究是基于非洲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诊断分析得出的,结果显示埃博拉病毒在感染者体内出现400种基因转变。 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对于当前埃博拉感染者治疗非常不利,同时,科学家更难研制有效的疫苗。 该究小组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布罗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负责的,他们分析了埃博拉病毒基因组。 这些病毒基因组是病毒爆发初期24天在塞拉利昂发现的78位感染者体内采集的,目前,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它对快速诊断测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理解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性。(悠悠/编译)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31%2F006057.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87f6b78b1534bdd59953d49818b4ce03
【干货】小心!互联网正在使人的大脑退化 【美国Business Insider作品(简称“作品”)的中文翻译权及中文版版权均归腾讯公司独家所有。未经腾讯公司授权许可,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不得对作品进行中文翻译或对作品中文版本实施转载、摘编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使用行为,违者腾讯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原文章: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31%2F006635.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f93dbf932efd4eb67c2b6c7343ce88c8
【干货】三院自主研发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无人机亮相天津“水滴” 8月29日,2014(天津)国际无人机及航模技术装备展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水滴”开展。三院围绕“航天海鹰无人机走在军民融合最前端”的参展主题,全面展出中国航天科工作战、侦察、反恐、禁毒、应急、测绘等多种用途的系列化无人机和解决方案。 WJ-600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中高空高速察打一体无人机,是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武器装备,具备反应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的特点,能够全天时全天候执行任务,也可实施对地攻击、电子战、信息中继等军事任务。WJ-600还可以为无人船、无人飞艇以及其他无人机提供目标指引,从而使整个战场组成一个完整的无人化系统。WJ-600采用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是我国极少数采用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战术攻击无人机,目前我国公开展示的战术无人机多以活塞发动机作为动力。 展会特别邀请军方、国土、海事、环保、电力、铁路、民政、贸易、遥感、气象、测绘、林业及灾害防治等应用部门到会参观。航天海鹰无人机亮相本次展会,将大力推进我国无人机技术的创新交流,适应军队装备建设和国家安全防务需求,加速无人机军民融合应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据悉,装备展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青少年仰望蓝天无人机科普教育”活动。(文/蔡亚邦) 摘自中国航天报腾讯微博: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t.qq.com%2Flongweibo%2Fpage.php%3Flid%3D14843952094461107000&urlrefer=1865d76fce11f26859f22da2f2b45a2c
【干货】这家公司根据泄漏信息制作了一台山寨iPhone 6 [摘要]这款iPhone 6看起来很漂亮,最酷的是,它似乎还能正常工作。BI中文站 8月30日报道 设计公司Feld & Volk日前公布了一段视频,他们根据当前泄漏的有关苹果iPhone 6的信息和规格,自己制作了一台iPhone 6,它看起来非常漂亮。 视频中没有明确指出这只是Feld & Volk版的iPhone 6,它的标题只写着“iPhone 6上手”。最酷的地方是,这款iPhone 6似乎还能正常工作。但正如9to5Mac指出的那样,很多迹象显示这款手机只是一款原型机,并非真正的iPhone 6。它的操作系统是iOS 7而非iOS 8,后者才是iPhone 6手机使用的操作系统。这款iPhone 6的最大破绽是,在接通电源后,iTunes标志呈现蓝色而非橙色。不过尽管它使用的是iOS 7操作系统,但运行顺利。甚至连iPhone 6最新泄漏的一些特点也有,包括突出的相机镜头以及超薄设计。 此外,在这款iPhone 6的高清照片中,后壳和前面板看起来与真正的iPhone 6非常相似。(风帆)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30%2F009961.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c1e5f53e6b239dad0018eb25c01104f3
【水】美国军方研究出了坎星气动 我只发图,不说话。
【干货】【微航天】如何把地球“变成”火星 寒冷,干燥,砾石遍布,大气稀薄,火星是一个荒凉、死气沉沉的星球,但人类却对它充满了兴趣。 除了地球以外,火星是目前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它们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发回了大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科研人员通过各种方法来模拟火星的环境,测试火星登陆设备,培养登陆火星的航天员。 300吨沙子:模拟火星地表 长约30米、宽约13米,气温零下63摄氏度,氧气稀薄,所有内部表面都被漆成红褐色,地面还铺设了300吨沙子。这个位于英格兰东部的火星任务模拟场内所有设计都尽可能接近真实的火星地貌,场内还陈设了一幅巨大的火星地貌壁画。欧空局研发的新一代火星车ExoMars将在这里进行测试实验。 迷你“火星锅”:“繁殖”火星尘埃 “火星锅”的外观并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它是一个直径小于1米、大约1.5米高的金属圆筒,可允许不同的科研人员用任何类型仪器测试火星的大气条件。在这个装置内,气压不到地球大气压强的1%,气温在150摄氏度和零下165摄氏度之间,空气中95%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此外,“火星锅”还能“繁殖”与火星上类似的尘埃,模拟火星环境,用于测试准备飞赴火星的探测装置。 南极:训练“火星人”的好地方 南极是地球最寒冷、最黑暗以及拥有最极端气候的地方。在位于南极中央的肯考迪娅基地,有一群从事火星模拟任务的科研人员。该基地由两座圆柱形三层高塔构成,目前共有13名工作人员。从今年2月份起,这里的工作人员与外界隔绝,没有来自外界的补给,且无论任何紧急事件都不能离开基地。 “火星500”:模拟火星往返 在一艘火星飞船模型里,6位志愿者用250天模拟飞向火星,并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登陆”火星和科学实验,最后用剩下的230天左右“返回”地球。在密闭空间里长期承受着压力进行生活和工作,到底会对人的精神和身体造成怎样的影响?这就是“火星500”想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今天把地球“变成”火星 明天把火星变成地球 过去几十年间,各种各样的探测、登陆火星的方案浮出水面,欲将距离地球最近的邻居变成更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星球改造为类似于地球的居住地则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 不论怎样,人类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今天把地球“变成”火星,是为了将来把火星变成地球。(胡逢超) 摘自中国航天报腾讯微博: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t.qq.com%2Flongweibo%2Fpage.php%3Flid%3D18446729020898075494&urlrefer=790620db3b7f56e5606027b757b0e3d3
【干货】【微航天】视频:俄罗斯撒旦核导弹发射场景 近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计划在2016年放弃使用由撒旦洲际导弹改装的轰鸣号轻型运载火箭。根据俄国防部计划,在2016年完成最后一次发射任务后,俄罗斯将彻底放弃使用轰鸣号火箭,使用联盟-2.1V及安加拉轻型运载火箭完成任务。 究其原因,要从轰鸣号火箭的来历说起。根据俄罗斯官方披露的消息,轰鸣号火箭是由SS-18撒旦重型液体洲际导弹直接改装而来,但SS-18的保养、维修与升级都必须在乌克兰进行。不少权威分析人士认为,正是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局势愈演愈烈,迫使俄罗斯不得不放弃轰鸣号火箭。 摘自中国航天报腾讯微博: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t.qq.com%2Flongweibo%2Fpage.php%3Flid%3D18446728995128271718&urlrefer=6cd98c36ad4a83aba5d05d7f4b212fa8
【干货】组图:美无人机测试垂直起降 浑身都是螺旋桨 NASA Langley 研究中心所研发的 GL-10 Greased Lightning电动无人机进行垂直起降测试。该无人机翼展长达3米,靠10个电动马达驱动。利用整个翼面的偏转改变动力方向。地面组装无人机GL-10 无人机主要结构示意图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qq.com%2Fa%2F20140828%2F064386.htm%23p%3D4&urlrefer=5e0b1fc0802869be886d9f613fabb735
【干货】科学家发现倾斜轨道有助于行星留住液态水 摘要]目前科学家一直在可居住带之内寻找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但有些行星的轨道比较特别,时而进入可居住带,时而移动到可居住带之外。艺术家绘制的“醉酒”行星轨道示意图,科学家认为摇摆不定的特点使得该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日前公布了对一颗大轨道倾角行星的调查结果,暗示这颗行星可能拥有外星生命,这是因为该行星的轨道“摇摆不定”,自转速度较快,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华盛顿大学、韦伯州立大学和美国宇航局的研究小组对这颗奇特的行星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恒星周围存在一个或者两个巨型气态行星的轨道,这就导致了这颗行星受到其他天体的万有引力作用,轨道也处于奇怪的倾斜状态。 目前科学家一直在可居住带之内寻找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但有些行星的轨道比较特别,时而进入可居住带,时而移动到可居住带之外,因此这些星球也有可能存在液态水环境(如果上面有生物的话,可能不断在休眠与活跃状态转换)。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天体物理学家肖恩介绍:有些行星轨道距离恒星足够远,我们很容易将其遗漏,现在许多观测都证实了在可居住带之外也有可能存在可居住的星球,那些拥有液态水环境的行星也会出现在更加遥远的地方。 该行星之所以可能存在液态水,是因为其在“摇摆不定”与快速自转的情况下,不仅温度分布较为均匀,而且两极地区可能会在不同时期指向恒星,这样就可以接受到来自恒星的光照,这与地球上极地冰川演化过程有一些类似,有助于液态水的保持。科学家已经通过对地球历史的调查发现冰川接受到太阳光照强时融化得更快,因此恒星光照对极地冰川的消融在漫长演化时期内是非常重要的,该行星可以让两极在不同时期直接指向太阳,那里的极区将不那么寒冷。 本项调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阿姆斯特朗教授,对此他认为恒星周围的宜居带可能要被拓展一些,有些系外行星的液态水满足条件可以在可居住带之外实现,甚至在更加遥远的轨道上仍然有可能形成表面液态水。(罗辑/编译)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29%2F011880.htm&urlrefer=3e1576dee675f9f931ebc466c7a75df8
【干货】科学家欲研发机器人牧羊犬 狗狗要失业了 [摘要]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牧羊犬控制羊群的两种简单法则,未来有望研制一种替代牧羊犬的机器人。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牧羊犬放牧的两个基本法则,未来可用于设计放牧机器人。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晓了牧羊犬群牧能力的秘密,未来可研制一种机器人用于替代牧羊犬。 研究表明,牧羊犬成功地将羊群围赶遵循着两个基本数学法则,一是当羊群分散出现间隙时,牧羊犬就会围赶分散的羊;二是羊群间隙有效合拢时,牧羊犬会驱赶羊向前行进。 一项计算机模拟实验表明,遵循以上两个法则,可使一位牧羊人或者牧羊犬完全控制100多只羊构成的羊群。科学家指出,该项发现暗示着未来可研制设计一种能够聚拢和放牧牲畜的机器人。 研究负责人、英国斯旺西大学安德鲁-金(Andrew King)博士说:“如果你观察牧羊犬驱赶羊群的过程,会发现牧羊犬会从羊群后面向前驱赶它们,与模拟实验中的情况一致。我们必须思考牧羊犬所看到的事物,从而便于研制我们的模型,根本上它看到的只是前方白色毛茸茸的羊。如果牧羊犬看到羊群的间隙过大,就会奔跑驱赶羊群聚拢在一起。” 为了证实这项研究,研究人员对一群羊和一只牧羊犬安装了高精度GPS“卫星导航”背包。该设备的运动跟踪数据程序化输入计算机模拟系统,可以获得数字化牧羊模型。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皇家学会界面期刊》上。 这项研究将有利于研制多样化环境中自动化放牧牲畜、互动化机器人,未来科学家基于以上研究研制机器人辅助化放牧模式,使牲畜群远离敏感地区,同时,还可以研制协调控制群集的机器人,清洁环境,实现人群拥挤控制,特别是人群遭遇火灾等灾难时如何顺利逃生。(悠悠/编译)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29%2F012977.htm&urlrefer=785dac80284b3382505d8920e8e69596
【干货】人类首个彗星登陆器着陆候选点已确认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27%2F016046.htm%23p%3D1&urlrefer=be64c31316c2bb0a2e0af05e9b20f7c8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探测器飞行了10年后将在这颗彗星上着陆,当然着陆的并不是“罗塞塔”探测器,而是其携带的一个着陆器,它名叫“莱菲”。前不久,“罗塞塔”探测器抵达彗星后开始了环绕拍摄,对彗星表面进行了详细观测,为“莱菲”寻找一个合适的着陆场。(罗辑/编译)
【干货】组图:美军20倍音速飞行器升空爆炸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28%2F013953.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74dbb35908a9f677d946fbb59be6b392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摄影师斯科特·怀特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拍摄到美军最先进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飞过程失败的画面,时间为2014年8月25日,该飞行器从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的发射中心起飞,但在升空数秒后就爆炸了,美军方正在调查这起事故,本次试飞的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凌晨4点。(罗辑/编译)
【干货】【微航天】权威分析: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试验为何失败 8月25日,美国陆军研制的高超音速武器在阿拉斯加州测试时发生严重故障,在升空仅4秒后就发生爆炸坠落在测试基地内。有人以“在飓风里点燃一根火柴并保持燃烧”、“开着5.8公里/秒的赛车避开赛道上坑洞”来比喻其难度。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此次试验失败了。 高超音速被视为下一代飞行技术,它一般指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约6000公里/小时)以上。高超音速飞行器采用的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被普遍认为是继螺旋桨和喷气推进之后的第三次动力革命。 弹道导弹防御打破核平衡 冷战时期,虽然美苏的核武器与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带来了所谓“恐怖的”世界和平,但它并不符合美国“唯我独尊”的意愿。20世纪8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以弹道导弹防御竞争代替核导弹竞争的策略。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作为耗资巨大的高科技武器系统,可以将竞争对手拖入美国擅长的比拼国力的军备竞赛中。对方无论是否应战,都将面临困境。更重要的是,它的建成可以让美国实现期盼已久的绝对安全,从而获得单方面军事行动包括核讹诈的自由。 因此,如果一国能研制出有效突破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武器,这种安全困境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最大价值所在。 著名防务专家戴旭表示,美国已进入实战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是防御性的,而基于其开展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45分钟全球打击”计划则完全是进攻性的。一矛一盾,一攻一防,美国全球快速作战体系已初露端倪。 多项难题有待解决 目前,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难题很多,从美国开展的相关研究试验中,可以总结出以下最关键的几点。 首先,发动机研制困难重重。让冲压发动机吸入超音速气流,并且在超音速空气气流中点燃燃料。对此,有人以“在飓风里点燃一根火柴并保持燃烧”来形容其难度。 其次,气动控制难度大。目前,人类对高超音速高空飞行过程中复杂气流场的分析与预测,以及大空域和宽马赫数下的飞行控制还知之甚少。以美国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为例,其飞行速度要经历从22倍音速再入,16倍音速以上速度开始滑翔,最后减速到4倍音速的过程;飞行高度也从60公里左右开始,最后降低到20~30公里,飞行距离高达5500公里,其横向机动能力也有2000公里,技术难度和研制风险都很大。 再次,热防护系统和结构设计困难。由于高超音速飞行器要进行慢则5倍音速以上,快则十几倍音速的飞行,即使飞行高度在空气稀薄的高空,气动加热现象仍然非常严重。美国HTV-1飞行器在研制过程中使用了曲面构型,但由于在壳体制造中对材料应力考虑不足,洛马公司跳过HTV-1直接研制HTV-2,而HTV-2在第二次飞行试验时仍然因结构解体而失败。 最后,制导、导航和控制(GNC)技术难度大。GNC是高超音速飞行器完成任务的基本保障,但技术难度要比传统飞行器大得多。对此,有科学家以“开着5.8公里/秒的赛车避开赛道上坑洞”打比方,形象地介绍了GNC系统的研制难度。此外,GNC系统必须根据飞行器先进气动布局和控制机构进行设计,其技术难度更是可想而知了。 战略意义重大 著名防务专家徐光裕表示,虽然面临着技术门槛高、研制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但美俄印等国都在致力于发展高超音速飞行器。主要是因为高超音速飞行器除了速度优势外,还具有轨迹复杂的特点,令拦截更加困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超高音速飞行器一旦研制成功,它带给世界的冲击丝毫不会亚于当年的核武器,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具备了穿透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因此,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战略意义极为重大。 摘自中国航天报腾讯微博: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t.qq.com%2Flongweibo%2Fpage.php%3Flid%3D18445992446891713382&urlrefer=d7215de965d8048ab009d74326400c81
【干货】【微航天】看洛马公司如何做大做强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由两家著名的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于1995年合并而成的。1996年,洛马公司以91亿美元收购了劳拉公司的防务电子与系统集成部分业务,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防务承包商。在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公布的全球军工企业100强中,洛马公司自1994年以来几乎一直把持着第一把交椅。 洛马公司的业务可划分为航空、空间系统、电子系统、信息服务4大部分,在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均居世界前茅,是世界第三大导弹供应商,美国国防部、美国能源部和NASA的最大供应商。 通过探寻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大力发挥创新精神,洛马公司一步步成为了一家世界一流的防务公司,在美国国内以及强手林立的世界防务市场上,都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的一些经验之举,值得思考借鉴。 兼并收购 优化产业结构 洛马公司的兼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伴随着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逐步调整,这些调整优化了产业链,促进了卫星产业的良好配套发展。 1996年4月,洛马公司91亿美元收购了劳拉公司的大部分产业。2000年8月,洛马公司又完成了对通信卫星公司的兼并。兼并之后,洛马公司对卫星研制生产业务进行了全面调整,将原有的研制生产点,整合成4个卫星研制生产点,分布在美国的4个州。 同时,洛马公司按专业分工布局,建成7个专业化的研制生产中心,并通过签署长期协议、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形成全球性的供销网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洛马公司创建了一个世界级的卫星研制中心——加州卫星研制基地。 严控成本 推动业绩增长 近年来,美国军方预算的调整促使美国国防工业进行了冷战结束后最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大小承包商都在调整业务结构。洛马公司也不例外,将可支付能力管理,即成本管理写入企业文化,对各项运营活动进行管控,确保始终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同时,洛马公司与供应商保持密切协作,在每个项目中推行成本管理,并通过裁员和终止部分项目等方式,削减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2009~2010年,洛马公司裁员两万人。2010年9月初,洛马公司宣布将在2011年再减少25%的行政人员,控制管理人员的数量,缩减管理成本,提高公司运行效率和灵活性,保证对政府、军方等客户的项目的高效执行力。 三大技术创新机构 美国大型军工企业通常都设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洛马公司设有创新中心、臭鼬工厂、桑地亚国家实验室等,各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2005年4月成立的创新中心是洛马公司前沿技术研发的主要阵地,负责新型军、民产品的研究。1948年成立的桑地亚国家实验室,主要负责核武器升级、战斗机创新、预先科学研究等涉及美国国家安全中的技术创新问题。 1943年创建的臭鼬工厂,在公众中的知名度最高,它起初的工作重点则集中在研发重点放在生产先进战斗机原型和高度保密的飞行器平台等传统业务上。其后,洛马公司调整了臭鼬工厂的定位,允许臭鼬工厂将项目快速进行到原型阶段,不受后勤保障体系的限制,并提供提供每年9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其中15%用于基础研究,以确保其技术领先优势,把握未来20~30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杨磊 庞娟) 摘自中国航天报腾讯微博: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t.qq.com%2Flongweibo%2Fpage.php%3Flid%3D18446359095364871014&urlrefer=9c24eb5c68b512e8c165cc1cff7ced35
【外教问题】关于m吧的问题 对于m吧的问题,我建议我方吧友遵守以下倡议: 1.不主动引起相关事端。 2.不主动进入m吧发帖。 3.不主动与m吧发生冲突。 4.在发生和m吧冲突时,主动退让一步。 5.在遵守以上倡议的条件下,保护自己的原则性。
【提醒贴】Duna吧吧务们注意了 最近因为molestia吧(下称m吧)的事,给大家带来许多不方便,在此致歉。 现在有很多的m吧的“外交官”进驻了Duna吧,各位吧务打开会员中心看看没头像的、等级1-4级的、就关注一两个吧的、注册没几天的、关注没几天的,都好好查查证件、招待招待,就十天加IP吧。 @大鸣在此 @Duna吧外交
【干货】创办一间企业必须谨记的十大定律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24%2F009342.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69ba2992b209839f5d7c21cf36d3e835I中文站 8月23日报道 自从Fueled战略主管、首席iPhone应用开发商以及移动设计大师瑞安-麦兹纳(Ryan Matzner)在2009年创办了Fueled以来,我们已经从无数的餐桌对话中学到了许多有关自主创办企业的有益知识。Fuled是一家分别在纽约和伦敦拥有分支机构的移动开发公司,他们帮助企业开发App应用,其客户包括有Elevatr、Ribbon、UrbanDaddy以及JackThreads这些公司。 虽然Fuled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但公司创始人却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并从中学习到宝贵的创业经验。而日前在接受美国科技媒体《商业内幕》采访的时候,该公司创始人就同我们分享了自己所总结出的“十大创业经验”,以下是具体内容:
【干货】【多图福利】近期最佳太空图片:超新星死亡和高空雷暴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24%2F007249.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6300816c8e00aba2c2c1959989e60cad死亡剧痛:8月21日公布的一张太空照片显示,一颗远古超新星释放不规律冲击波闪烁着蓝光,温度较高的灰尘微粒发出红外光线(图中红色和绿色部分),期间冲击波产生的热量可形成X射线(图中蓝色部分),这颗超新星与地球相距7000光年,冲击波的直径为10光年。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
【干货】波音打造7座飞船:人员运载力媲美航天飞机 摘要]波音正在打造全新的“太空出租车”, 可将7名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人员运输能力与航天飞机相当,预计2017年时进行飞行测试。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波音目前正在打造全新的“太空出租车”,这款天地往返工具被命名为“CST-100”,可将7名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波音试图用这款“太空出租车”取代航天飞机,因为航天飞机也可以携带7名宇航员,人员运输能力与“太空出租车”相当。波音公司的工程师预计在2017年时CST-100就可以进行飞行测试,参与商业轨道航班的竞争。到目前为止,内华达山脉公司、蓝色起源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都开始建造近地轨道飞行器,可以向国际空间站运输宇航员,并开启商业太空游。 美国宇航局支持下的商业乘员计划衍生出多种载人航天器,以后在美国本土就可以向空间站运输宇航员,而不需要向俄罗斯购买联盟号的座位,随着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的问题升级,美俄之间的博弈也影响到了航天领域的合作,这一不定因素加快了美国恢复本土载人航天的步伐,美国宇航局发言人斯蒂芬妮·马丁认为商业乘员计划中,波音已经完成了关键设计评审,CST-100“太空出租车”很快将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波音公司的“太空出租车”使用的是联合发射联盟的阿特拉斯5型火箭,这款火箭的发动机仍然来自俄罗斯,为RD-180发动机,因此阿特拉斯5型火箭也可能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CST-100而言,其运载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一次可运输7名宇航员,未来数年内美国本土将拥有更多的载人航天器,而美国宇航局也鼓励私人企业发展载人航天器。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宇航局只能通过俄罗斯的火箭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而商业乘员计划则是打破这一局面的途径,波音提出的CST-100令人眼前一亮,人员运输能力与航天飞机相当。 前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指挥官Chris Ferguson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真正的商业空间市场,除了美国宇航局是潜在的客户外,还有许多想要进入太空的游客,因此波音的飞船设计成7座,运载能力是联盟飞船的2倍多。目前,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在研发载人版的“龙”式飞船,预计未来数年内进行首次载人测试,现在这款飞船主要用于无人货运补给。(罗辑/编译)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24%2F008640.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f0d59030f9bf0c3f6f2ad90ad3551a18
【干货】亚轨道太空游存死亡风险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24%2F006730.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14ca5e0a48851c279c2477c5d8db0c2f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只要付25万美元就能体验100公里轨道高度的失重感:银河维珍航空公司已经着手研发亚轨道飞船,并称很快将开通亚轨道航班,你只要付25万美元就能体验100公里轨道高度的失重感,这对许多具有冒险精神的富翁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比起数千万美元的国际空间站体验要经济得多。亚轨道航班是维珍银河公司的首创,那么其安全性如何呢?来自该公司的CEO理查德·布兰森爵士认为亚轨道航班将力保乘客的安全,不会失去任何错过或者失去任何一架飞船,今年秋天就会实现第一次起飞。(罗辑)
【干货】癌细胞具有较强进化能力 人类无法战胜病魔 [摘要]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人类无法战胜癌症病魔,因为癌症具有较强的进化能力。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警告称,癌细胞像地球最早期生物一样古老,可能从未被彻底消除过。尽管数十亿居民寄希望于诸多医学研究项目,但最新研究表明,人类“不可能”战胜癌细胞,因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进化能力。 这项发现意味着人们一旦患有癌症,将很难治疗和康复的,人体细胞发展形成癌细胞是一种“固有特性”,已进化数百万年。德国基尔大学和克罗地亚天主教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了解这种“敌人”将使科学家有更多的机会“战胜它”。 进化生物学家曾发现两种水螅物种自然形成肿瘤的第一证据,水螅是一种简单的淡水生物。他们指出,癌细胞最早存在于数亿年前类似珊瑚的微型水螅体内,暗示着癌症是人类进化的固有一部分。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托马斯-博世(Thomas Bosch)教授说:“癌细胞像地球上多细胞生物一样古老,很可能从未被彻底清除过。” 科学家托米斯拉夫-多马泽特-洛索(Tomislav Domazet-Loso)说:“在研究小组致力于寻找导致所有肿瘤的癌症基因时,他们对于水螅肿瘤的形成感到迷惑不解。我们的数据表明,地球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拥有癌症基因,该基因可以导致人类患有癌症。” 但是他们希望发现这些生物真实形成肿瘤的证据,目前,研究小组认为他们已深入理解癌症的根源。博世教授说:“现在我们已发现两种不同水螅物种中形成肿瘤的息肉,水螅非常类似于珊瑚。这证实肿瘤的确存在于原始简单、古老进化生物体内。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侵入型疾病的历史可追溯至数百万年前。” 如果肿瘤细胞引入一个健康的生物体,它们能够导致水螅体内肿瘤生长。博世教授强调,这种侵入型癌细胞特征同时也具有远古进化特性。 据统计,美国2012年投入癌症研究的经费超过5000亿美元,多年以来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致力于癌症研究,目前已提高预防措施、诊断和治疗方案。但是博世教授作出结论,人类与癌症的战争是不会胜利的。据悉,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曾声称人类能够战胜癌症病魔。 博世教授强调称,癌细胞具有较深的进化根源,人体内任何至关重要的细胞都有可能发现癌变,这就相当于人类一出生身体就携带着一枚定时炸弹。它可以在人生早期、中期或者晚期爆炸,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一旦形成肿瘤的患者,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命运将无能为力。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悠悠/编译)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24%2F008625.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f08ba341ec445fc647c1b3ab0ead5838
太空看地球:180万张照片任你挑 摘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823%2F005274.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00f54609f6dfcd073d7a512c3356de3a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推出了一种服务,可以根据轨道卫星拍摄的图像观察自己所在的城市,目前卫星已经拍摄了180万张地球照片,覆盖了全球大多数主要城市,民众可以通过美国宇航局获得自己所在城市的照片,这些信息都是公开免费的,你要做的就是点击鼠标下载卫星照片。(罗辑)
捉来一只智能 @长征五号F [问:车险 答:4008-000-000]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