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20001018
Steven20001018
经作弦,纬作弓,弹指一拨,箭射苍穹。
关注数: 34
粉丝数: 172
发帖数: 18,747
关注贴吧数: 48
【2015-01-11】【破事水】送别坎星的传统飞机 1l祭奠必将被淘汰的传统飞机
【2015-01-10】【食用党】SpaceX食用合集 Musk刚刚发了官推,火箭第一级成功命中降落平台,船上部分设施损坏,火箭一级彻底报废,我看可以算做失败了吧。 君子之风,诚心为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家该吃啥吃啥吧
【2333】我校食物生产力已经极大丰富
【2015-01-05】【水】组图:2015年最令人期待的十大天文景观 3月20日,日食:月亮的阴影将主要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弯曲移动。首先将它出现在格陵兰岛的南端,然后逆时针向东北方向移动,从冰岛和英国之间穿过。最大的日食可以在挪威海法罗群岛的北部观察到。斯匹茨卑尔根岛的巴伦支堡将经历2分30秒的日全食。(腾讯科学 过客/编译) 转自腾讯科学: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50105%2F007863.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ede0ad843e6c379a7bf621c72642b7fa
【2015-01-05】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飞离地月L2点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已完成环绕地月系统拉格朗日-2点(简称地月L2点)的拓展试验任务,于2015年1月4日23时实施逃逸机动,飞离地月L2点,计划1月中旬飞回月球轨道继续为嫦娥五号任务开展在轨验证试验。 截至1月5日8时,服务舱距地球44.5万公里,距月球5.7万公里,服务舱能源平衡,状态良好,地面测控捕获及时、跟踪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正常,各项拓展试验顺利开展。 服务舱2014年11月1日与返回器分离后,经过两次轨道控制,返回到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开展拓展试验任务;11月23日实施月球借力轨道机动控制,飞向地月L2点;11月27日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李萨如轨道;11月28日、12月11日、12月26日分别实施了三次轨道维持控制。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赵文波表示,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到达地月L2点,服务舱实现了环绕该点飞行三圈,开展了全新的科学探测任务,验证了轨道设计、轨道控制和轨道维持技术。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于2014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1日,飞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分离,随后返回器顺利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服务舱继续开展拓展试验任务。(蔡金曼 任俊杰)转自CNSA: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nsa.gov.cn%2Fn1081%2Fn7529%2Fn308608%2F664881.html&urlrefer=dcb2a1456781e2085f02d9c3659ad733
【破事水】笑
【2015-01-03】【破事水】求打脸( ̄ε(# ̄)☆╰╮( ̄▽ ̄///)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 三巨头镇
【2015-01-02】【求祝贺】我成功用10P的飞机把ksp烧了 楼下放图
【2014-12-31】【破事水】【直播】大家新年快乐 首先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不是说好联机去去小月的嘛?活动还有吗?反正我这边联机有问题,不联机了,准备自己回味一下当初去小月的感觉,用电推,没mj,不懂载荷设计,反正就这样。 看直播的赶紧抢个前排 祝大家新年红红火火
【干货】回首2014:全球航天人的匆匆那年 “猎户座”首飞:美国宇航局在12月初执行了“猎户座”载人飞船的第一次测试飞行任务,这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第一次飞出近地轨道的深空宇宙飞船,也标志着美国宇航局开启前往火星的探索之旅。“猎户座”本次飞行轨道高度接近5800公里,再入大气层时表面温度接近2200摄氏度,美国宇航局打算在2020年派遣“猎户座”载人登陆小行星,2030年代实现载人登陆火星,这也成为2014年全球航天任务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首次踏上彗星表面:2014年航天大事件中排名第二的要数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任务,这艘发射于2004年的彗星探测器经历了10年数十亿公里的漫长旅程后终于抵达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并释放“莱菲”着陆器安全登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无人探测器降落彗星表面,最新的消息显示“莱菲”着陆器探测到了有机物质,同时也发现地球上的水并非来自彗星,这暗示了地球生命的诞生与液态水的来源可能需要重新确定方向。NASA测试降落火星减速器:在对火星的探索上,美国宇航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14年也是火星探索的重要一年,除了“猎户座”飞船首次升空外,NASA还试飞了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直径4.57米,从近5.5万米亚轨道高度落下,飞行速度接近3.8马赫,旨在测试空气动力减速的作用,该技术未来用于新一代的宇宙飞船降落火星表面。机遇号打破记录:目前NASA在火星表面还有两辆火星车,分别为机遇号和好奇号。机遇号在2014年7月底打破了人类探测器地外天体行驶的里程记录,超越前苏联月球车2号,达到40公里,历时近10年之久。而位于火星赤道以南盖尔撞击坑中的好奇号火星车在年底发现了未知释放源的甲烷气体,同时也在火星岩石上发现了有机分子。甲烷气体可能来自火星微生物的释放,因为地球上甲烷气体也存在生物过程,这为火星生命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火星表面看彗星掠过:2014年10月,C/2013 A1“赛丁泉”彗星掠过火星,美国宇航局、欧洲空间局、印度航天局在火星轨道上部署的庞大火星航天器舰队采取了规避措施,以减少彗星颗粒物质对探测器敏感的探测仪器造成损坏。“赛丁泉”彗星抵达火星附近这一事件至少百万年才发生一次,这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研究来自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印度火星探测器抵达:2014年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飞船和美国宇航局的MAVEN火星探测器在9月份相继抵达火星,“曼加里安”号则是印度第一艘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也是创造了亚洲第一。而MAVEN火星探测器主要研究火星的大气情况,尤其是甲烷气体的起源之谜,进一步了解火星大气的失踪之谜以及火星未来能否宜居。SpaceX公司载人飞船:我们将视线从火星轨道转移到近地轨道,美国宇航局再次成为年度最闪亮的焦点,该机构将近地轨道业务分包给两家私人航天企业,后者将为美国宇航局提供载人与货运飞船,在未来数年内恢复北美地区载人航天能力。这两家企业为波音和SpaceX公司,分别获得42亿美元和26亿美元用于研发载人飞船。CST-100飞船:波音和SpaceX公司成为2014年度私人航天企业最大的赢家,旗下分别开发的CST-100飞船和“龙”式飞船不仅可运送多达7名的宇航员,也可以运输货物,代表了私企研发宇宙飞船的最高水平。这也是美国宇航局自航天飞机机队退役以来重新获得载人航天能力的重要平台,可以认为2014年是推进商业太空发展的重要一年。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qq.com%2Fa%2F20141229%2F047276.htm%23p%3D1&urlrefer=6d9f6ff3abe8c9b95291acfc674dbfb8
【2014-12-30】回首2014:全球航天人的匆匆那年 “猎户座”首飞:美国宇航局在12月初执行了“猎户座”载人飞船的第一次测试飞行任务,这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第一次飞出近地轨道的深空宇宙飞船,也标志着美国宇航局开启前往火星的探索之旅。“猎户座”本次飞行轨道高度接近5800公里,再入大气层时表面温度接近2200摄氏度,美国宇航局打算在2020年派遣“猎户座”载人登陆小行星,2030年代实现载人登陆火星,这也成为2014年全球航天任务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腾讯新闻综合编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自腾讯: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qq.com%2Fa%2F20141229%2F047276.htm%23p%3D1&urlrefer=6d9f6ff3abe8c9b95291acfc674dbfb8
【2014-12-28】【新闻组】航天新闻整合贴〔2015〕 本贴是新闻组贴,将作为本吧素材和档案长期保存。非新闻组吧友请勿回复,违者视情况可由楼主直接删除。
【奠】2014,航空史上的黑暗一年 以下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hoto.haiwainet.cn%2Fn%2F2014%2F1228%2Fc346083-21603151.html&urlrefer=ff89bfe03719249969177e903d3f464d 2014年12月28日,亚洲航空公司一架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客机失联。至此,2014年已发生6起航空重大事件,更有媒体称2014是“航空史上的黑暗一年”。
【2014-12-28】【奠】2014,航空史上的黑暗一年 以下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hoto.haiwainet.cn%2Fn%2F2014%2F1228%2Fc346083-21603151.html&urlrefer=ff89bfe03719249969177e903d3f464d 2014年12月28日,亚洲航空公司一架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客机失联。至此,2014年已发生6起航空重大事件,更有媒体称2014是“航空史上的黑暗一年”。
【干货】【奠】2014,航空史上的黑暗一年 以下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hoto.haiwainet.cn%2Fn%2F2014%2F1228%2Fc346083-21603151.html&urlrefer=ff89bfe03719249969177e903d3f464d
【紧急新闻】亚航一架印尼飞新加坡客机失联 12月28日电 据外媒28日报道,亚洲航空公司一架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客机失联。失联客机航班号为QZ8501。印尼媒体援引该国交通部官员说法称,印尼泗水飞往新加坡的亚航QZ8501航班与雅加达塔台失联,失联时间是北京时间28日7时17分。据航班追踪网站信息查询,该机型为A320。图为亚航A320机型资料图。
【2014-12-28】【紧急新闻】亚航一架印尼飞新加坡客机失联 12月28日电 据外媒28日报道,亚洲航空公司一架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客机失联。失联客机航班号为QZ8501。印尼媒体援引该国交通部官员说法称,印尼泗水飞往新加坡的亚航QZ8501航班与雅加达塔台失联,失联时间是北京时间28日7时17分。据航班追踪网站信息查询,该机型为A320。图为亚航A320机型资料图。
【2014-12-28】【半夜破事水】新闻贴种种 关于新闻贴,吧务的态度是这样的:斐绿没表态,只说保留爆破权利,AA没同意,IcYao没出现,斐绿说吧务组态度是“挺好的,可以有。但吧务不发帖。”以我的理解能力,吧务组对这件事态度就应该大概也许可以按“可以有”算吧。 初步规划是这样的,从2015年开始搞一个新闻楼。新闻楼作为现实航天发展的真实素材和档案以长期保存。新闻楼里摘录的内容应主要包括航天器最新研制 发射 转移 着陆 载入等内容,非特殊情况不能杂入其他。 这楼只能由新闻组的同志们回复。关于新闻组的编制问题大概就是新闻组主动邀请积极发新闻且新闻质量好的吧友加入。 具体实施方案就是新闻组发完新闻贴之后复制一份完全一致的贴子放进新闻楼里并标明原新闻日期和贴吧发表日期,如果是转载文章要表明转自哪里,相同题目不同内容可直接在楼下补充。当非新闻组的吧友发了比较优秀的新闻贴之后,新闻组会在联系此吧友并获准的前提下将此新闻摘入新闻楼。 大概就是这样,30号大家记得@我一下,要不我忘了发帖就high大了
【2014-12-27】【丢图跑】地名命名 恩,这块就是我们实验空天机失败时常用来迫降的那个半岛,眼力好的吧友可以在右下角看到小岛机场所在的群岛,今天能用电脑,赶紧发出来。希望吧友们能积极参与命名活动,此活动不具有世界权威性。(我会说连吧务都不一定承认?) 第一批需要命名的地形我都标在图上了。 具体要求也都写在图上了,请大家遵守。 请参与命名的吧友按照图上ABCDEFH的格式填写(我就是忘了写G了怎么地) 最终名称择优选取,后投票决定。
【2014-12-27】请问下坎吧新闻组有固定组织吗? 上一个贴子因为恶意卖萌不到十分钟就牺牲了,还是好好问问题吧。 我问新闻组是想学习下兔吧。希望能从2015年起整个统一的新闻楼,最好能请八五加上精,以后凡是新闻发完主题帖后都扔到这里面,这样就能按时间排序,以后需要个资料啥的也好查。
【2014-12-25】我为何要关注苏联吧 个人的一些体会,之后慢慢更,请大家有些耐心。
【2014-12-21】脑洞付诸实施第一弹 之坎星母亲河 在陨石坑的东方有两条大河,这两条河后被命名为科廖劳恩河和坎斯坦丁河,两条河后汇集成一条大河,名为鈊河。坎星文明最早起源于两河流域,这一带地势平缓,纬度适中,土壤肥沃,特别适合于初级航天事业分支——农业 的发展,最初的小绿人便是从此出发,向南,在沙漠中建设了现在可以考证的最早建筑群;向西,见识了宇宙恐怖的威力——大陨石坑;向北,来到极地,发现了小红人交通工具的遗迹;向东,越过海峡,便是坎星人人引以为傲的Kerbal Space Center。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生命,还即将缔造永久的奇迹。
【2014-12-20】【破事水】看我脑洞大开 我刚刚看到那个地理大讲堂的贴子,又想起了原来的一个想法,我们能不能给坎星的高山大川命名,以后再有返回任务就可以做更有意思的报告,比如说正在飞跃##山脉,##洋,预计溅落在##草原,以后再有新飞机也可以说作战半径覆盖什么地理坐标,白菜也有更多东西可以写进水贴里,我们甚至可以用地名写ksp的同人小说(比如《坎尔登湖》啥的),这样像我这样没时间整电脑的水笔说不定也能做出些有意思的事情,感觉挺有意思,大家要不要考虑一下
【破事水】无聊的同学们试试这个 同志们别玩赛尔号啦,我给大家推荐一个个人认为相当不错的沙盒游戏。技术含量很高,技术宅们快进来看看吧。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
【干货】猎户座视频 视频:#(null)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Nv8Ed0o-vxg%2F&urlrefer=0da0457e1bb8b2dcaced6f62ae670c31 视频来自:土豆 转自坎巴拉太空计划吧
【2014-12-20】【伸手】【破事水】求一下坎吧换头像那会的美图 刚刚成为KSP吧的实习吧主,想换下吧名片,苦于没有素材,想起坎吧前两天刚换头像,求一下得票第一可因为没Jeb而落选的那张图片
【干货】欧空局金星探测器燃料耗尽与地球失联 [摘要]该探测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揭示出金星的地质活动可能还很活跃。“金星快车”最后的命运是坠入金星大气层焚毁(示意图) 腾讯科学讯 据欧洲空间局(ESA)报道,“金星快车”(Venus Express)探测器燃料耗尽,无法继续和地球联络。该探测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揭示出金星的地质活动可能还很活跃。 欧洲空间局表示,该探测器是在执行金星大气层的研究中耗尽燃料的。除了“金星快车”之外,目前没有其它探测器围绕金星运转。该探测器于2005年11月9日发射升空,2006年4月11日抵达并绕金星飞行。“金星快车”是欧洲空间局最成功的探测器之一,它绕飞金星工作8年,原计划设计寿命仅为2年。 延伸阅读: “金星快车”是欧洲首颗金星探测器,于2005年11月9日自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搭乘“联盟”运载火箭升空。“金星快车”的研发工作耗时4年,造价3亿欧元,主要任务是对神秘的金星大气层进行更精确的探测,分析其化学成分。此外,探测器还将就太阳风对金星大气和磁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观测金星气候变化。 “金星快车”携带有7种仪器,有空间等离子体和高能粒子分析器、高分辨率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仪、紫外与红外光谱仪、无线电科学仪器、紫外-可见光-红外成像光谱仪、低频雷达探测器和金星探测照相机。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218%2F063830.htm&urlrefer=3735481920fab5ed26610428215f51a1
【2014-12-17】GSLV-III首次试射讨论贴 印度正计划于12月18日试射本国首枚重型火箭GSLV-III。印度号称这是世界上第三的重型运载火箭。 我吧吧友对此次发射十分关注,为保证吧内秩序,建议大家将相关的评论 新闻 水贴等进行集中讨论。
【2014-12-16】那个啥,食用主义者进来下 我忽然嚼得斐绿可能是嚼得我们一人吃点东西就发个主题贴,有变相爆吧嫌疑,所以全给删了(2333),大家要吃啥就登记在这里,讨论也都放在一起吧,等阿三发射完了再一天一个直播吧。 吧务求不删,要不等十九号吧里肯定变食品杂货铺
【2014-12-16】坎巴拉太空计划beta0.90.0具体 KSP 0.90(也就是 0.26)的新功能: .新的组件摆放编辑器 -[2] 键开启平移组件编辑器 -[3] 键开启旋转组件编辑器 -[4] 键更改根元件 -[F] 键更改相对和绝对坐标模式(平移的时候以 VAB 坐标为基准,或是贴合之组件为基准) -[Shift] 键可以将旋转角度暂时由 15 度降为 5 度 -WSADQE 键依然可用 .全新的组件分类功能 -新增依名称、质量、价格、尺寸排序 -将「推进」分类拆成油箱和引擎 -新增依模组分类 -新增依使用资源分类 -新增依制造商分类 -新增依科技等级分类 -新增自订分类 .VAB / SPH 中现在可以共用一个编辑环境 -存档火箭/飞机可以在两边任意开启 -可以随时用 [R] 键任意转换轴对称或镜像对称模式 -指派到火箭上的小绿人不会再莫名消失 .所有 KSC 的建筑都可以升级 -目前所有的建筑都有三个等级 -在职业模式,所有建筑都从一级开始,要花(大把的)经费才能逐一升级 -不同等级的建筑修理花费不同,愈高愈贵(但最低等级的发射台和跑道不会被摧毁) -升级效果: VAB / 机库:增加总组件数上限、解锁 action group 发射台 / 跑道:增加火箭直径上限 / 总质量上限 雷达站:解锁地图模式中的不同轨道显示模式 / 开启未知物体追踨 太空人中心:解锁坎星外的 EVA / 增加小绿人上限 / 解锁插旗 管理中心:增加策略上限 研究中心:增加最大科研点数上限(扩大科技树) / 解锁组件间油料转移 / 解锁 EVA 样品取得实验 任务中心:增加合约数上限 / 解锁飞行规画 -右键任何建筑会出现选单,显示目前建筑的能力,以及升级的费用 -[Ctrl]+右键,会出现「拆除」选项 -太空人中心前的旗杆会随著全 KSC 的整体等级而升级 (?) -VAB / SPH 看到的「门外」画面现在会随著 KSC 实际的升级状况而改变 .全新的 MK3 组件 -Mk3 驾驶舱 -Mk3 火箭油箱(三种长短) -Mk3 燃油油箱(三种长短) -Mk3 MonoProp 油箱 -Mk3 坐舱(可载 16 人) -Mk3 > Mk2 转接器 -Mk3 > 1.25m 转接器 -Mk3 > 2.5m 转接器 -Mk3 货舱(三种长短) -3.75m > Mk3 转接器 -1.25m 到 Mk2 转接器 -1.25m 到 2.5m 转接器(两种) .小绿人现在有属性、会升级了 -由任务安全返航会获得经验值 -科学家属性会减少收集到的科研被浪费的部份 -工程师属性可以修理轮子、重新打包降落伞 -飞行员属性可以提供强化的 SAS 功能: 基本 SAS(稳定朝向) 锁定 Prograde / Retrograde(绿色标记,需飞行员一级) 锁定 Radial In / Out、Normal / Antinormal(浅蓝、紫色标记,需飞行员二级) 锁定 Target、Anti Target(粉红标记,需飞行员三级) 锁定 Maneuver Node(蓝色标记,需飞行员三级) -可以开除小绿人,或宣布小绿人无法被救回(当作死了…) .集成了 Arsonide 的 Fine Print mod,提供多种新的合约种类选择 .在所有星体上都加上了 Biome,总 Biome 数超过 100 种 .其他 -支架和油管现在采用新的内部程序码模组 -夜间 KSC 增加灯火 -KSC 的草地现在与外面的使用相同的坐标系统(所以从高空看下去不会看到 KSC 与外面的边界) -减少著陆轮的侧滑 -修改 Mk55 引擎的 ISP 与旋转角度限制 -现有的火箭存档必需要再重新储存一次,以重新计算火箭元件数
【干货】神秘谷神星或将揭晓地球生命起源之谜 谷神星环绕在太阳和火星、木星之间,可能从表面涌出液态水。目前,“透明号”探测器距离谷神星120万公里处拍摄最新照片,谷神星是小行星带中最接近太阳系的矮行星,或许科学家能够在这颗星球上找到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线索。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214%2F007018.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d1bf41f8bb037078b883a783a704f70a
【干货】清理太空垃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摘要]多数太空垃圾尺寸都非常小,据估计,小于1厘米的碎片大约有1亿个。地球轨道上运行着大量的卫星和太空碎片。 腾讯科学讯 最近研究表明,如果太空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那么平均每隔五到九年就会发生一次卫星和飞船被撞击的事件。 据悉,这项研究是由“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做出的。他们在第六届欧洲太空碎片会议上公布了研究结果,并表示这只是最乐观的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每况愈下。 太空垃圾是环绕着地球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包括报废的卫星和丢弃的末级火箭,以及从它们上面散落的大大小小的各种零部件。大多数太空垃圾尺寸都非常小,据估计,小于1厘米的碎片大约有1亿个;在1厘米到10厘米之间的碎片大约有50万个;大于10厘米的碎片大约有2.1万个。去年,来自中国卫星上的一个仅重0.8克的碎片,就使得俄罗斯的飞船偏离了航线。 科学家表示,在未来200年时间里,大于10厘米的太空碎片在地球轨道上会大量增加。在700公里至1000公里的高度上,碰撞的频率会更高。 该研究指出,为了避免灾难性的碰撞事件,我们必须要遵守“25年规则”。该规则指出,当在处理老化航天器时,要保证它在地球轨道上最多只能停留25年,然后会在地球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逐渐坠入地球大气层烧毁。 迄今为止,已经有人提出了对付太空垃圾的一些办法。在前年2月份,《连线》杂志曾经报导过“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制造的“太空清理一号”卫星原型,这是一项耗资690万英镑的项目。这种卫星的工作原理是,当它发现太空碎片的时候就会主动收集起来,然后载着太空碎片一并坠入大气层烧毁。(清风)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214%2F005428.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334d3186efdb931d5c9b94bddc4e436c
【2014-12-14】【美图】宇航员在空间站拍摄“光怪陆离”照片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 我的积灰精品贴里的几张老(yasuo)图镇楼 听说这样的镇楼图能钓上来很多妹子?我咋不信呢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e4edf3f63ca0e93bffd1aa125cb6edd8e3dfb6c&urlrefer=2e0824300304b63bde628a316a14712b
【干货】【美图】宇航员在空间站拍摄“光怪陆离”照片 宇航员唐-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拍摄了许多长时间曝光照片,为了从太空角度拍摄光线轨迹,佩蒂特采用多重30秒曝光,使照片获得类似于10-15秒曝光效果。如图所示,这是掠过地球表面的恒星、极光和雷暴。 腾讯科学讯: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213%2F009720.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cc9046e274a8f5f94505e89b9bf6625c
【美图】宇航员在空间站拍摄“光怪陆离”照片 宇航员唐-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拍摄了许多长时间曝光照片,为了从太空角度拍摄光线轨迹,佩蒂特采用多重30秒曝光,使照片获得类似于10-15秒曝光效果。如图所示,这是掠过地球表面的恒星、极光和雷暴。 腾讯科学讯: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213%2F009720.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cc9046e274a8f5f94505e89b9bf6625c
【2014-12-07】【怒水一贴】星辰大海啊 成功率100%的奇迹——解密“长征一号火箭” 今天在吃饭看央视的时候看到的,最后混进去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一楼防吞
【干货】欧洲极大望远镜开建:将寻找另一个宜居行星 [摘要]近日欧洲南方天文宣布欧洲极大望远镜将开始建造巨型聚光面,直径大约为128英尺,即39米,到2024年欧南台将拥有又一座庞大的望远镜。欧洲极大望远镜项目的建造工作在2012年6月获得批准, 建成后能够为天文学家解决一些天文学上的难题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极大望远镜(E-ELT)是一个庞然大物,其建造在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上,近日欧洲南方天文宣布欧洲极大望远镜将开始建造巨型聚光面,直径大约为128英尺,即39米,如此大的反射面能够让我们探测到宇宙早期的一些神秘信号。欧洲南方天文的负责人蒂姆·德泽乌认为欧洲极大望远镜已经按计划进行,现在的决定意味着该望远镜的建造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到2024年,我们将拥有又一座庞大的望远镜,跻身世界超级望远镜行列。 欧洲极大望远镜项目的建造工作在2012年6月获得批准,合同价值200万欧元,大约为248万美元,由欧洲各国联合出资建造,十月份的时候波兰同意加入欧洲空间局,因此经费计划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欧洲极大望远镜的建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90%的项目成本集中在第一阶段,剩下的10%预计在欧洲极大望远镜启动和运行后执行。相当一部分的资金用于建造望远镜的主体部分和望远镜的自适光学系统,庞大的主镜面需要自适系统才能实现精度更高的观测,自适光学系统能够降低地球大气对观测产生的影响。 目前的建造审批只适用于第一阶段,这项工作在2015年后会全面展开,根据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正致力于全面建设欧洲极大望远镜,这将是人类建造的最强大望远镜之一,拥有更大的集光面积,能够对系外行星进行初步观测,确定遥远的恒星系统附近是否存在行星。从中可以看出,欧洲极大望远镜对寻找类地行星非常有帮助,而且有望发现系外行星上是否具有液态水。 近年来,欧洲南方天文台建设了数座大型望远镜,比如巨型麦哲伦望远镜,其位于智利的另一座山峰上,与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天文台构成了主要的观测平台,能够为天文学家解决一些天文学上的难题,比如暗物质、暗能量等。(罗辑/编译)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206%2F010626.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cc4da9b920e301f78d346f3ad0bc8aa9
【干货】旅行者1号还需3万年才能穿过奥尔特云 腾讯科学讯 美国宇航局旅行者1号被认为离开了太阳系,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探测器对太阳风的观测结果,然而旅行者1号真的离开了太阳系吗?有些科学家认为而旅行者1号仅仅是飞出了日光层,而太阳系的边界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的定论。这艘发射于1977年的探测器,是否离开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对太阳系边界范围的划定,日光层是否能作为太阳系的边缘依然存在争议,即日光层的边缘并不一定意味着这里是太阳系的边缘。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一些科学家们对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持怀疑观点,他认为探测器是否离开太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一结论的公布需要建立在我们对太阳系边界定义的基础之上。根据美国宇航局JPL实验室科学团队估计,旅行者1号还需要200至300年的时间才能飞抵奥尔特云,如果想要从奥尔特云的一边进入再从另一边穿出,还需要3万年的时间,奥尔特云可能向外延伸大约10万个天文单位,显然如果以这个边界算,彻底离开太阳系还为时过早,旅行者1号的路途依然遥远。PL的研究人员维罗尼·卡麦格雷戈称奥尔特云被认为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因此飞出太阳系的结论应该进行讨论。科学家认为奥尔特云存在大量的彗星物质,这里也是太阳系的最外围(非观测结论)结构。1977至2013年,美国宇航局对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调查表明,其抵达了一个新的“空间”,探测器所处的环境与太阳系内部环境不一致,即带电粒子探测结果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此时旅行者1号距离奥尔特云还非常非常遥远。科学家已经宣布旅行者1号飞出日光层,这是长达36年空间飞行新的里程碑,但旅行者1号并没有离开以奥尔特云为假设边界的太阳系。旅行者探测器的团队成员进行了数次实验,验证空间飞出、进入星际介质的评定依据,主要通过对带电粒子的检测来判断其是否进入星际空间,结果显示,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数据就显示出一个新的变化趋势,这意味着该探测器抵达日光层的边缘。当然,旅行者1号突破日光层也是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但它要离开奥尔特云的边界,还需要花上数万年,显然我们无法活着看到这一刻,因此旅行者1号离开日光层,进入新的“空间”是非常值得庆祝的。(罗辑)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206%2F008604.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77346a452db7766801594b98e572c28f
【2014-12-06】【伸手】求设计局接单 GOF2震 伸手贴一不能上来就说要啥要啥,那样会被挂城墙的对吧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能接订单的设计局了,反正作一回死
【2014-12-06】【转】三体电影植入广告 美帝虐英帝镇楼
【干货】猎户座发射 原定于今天发射的猎户座已经耸立在发射台上了,不过现因为一些随机事件将发射时间延迟了两次了。 大家到坎吧讨论吧 http://tieba.baidu.com/p/3448589140?share=9105&fr=share
【干货】俄罗斯计划退出与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合作 美国和俄罗斯合作建设人类历史最伟大太空项目之一的国际空间站已近20年,但目前俄罗斯有意向退出国际空间站合作,准备自己建造一个太空站。未来这个太空站将由俄罗斯单独运营,它可能作为月球任务的先驱平台。然而,美国宇航局希望能够与俄罗斯合作运营国际空间站至2024年。俄罗斯可能决定不久开始筹建新的空间站,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近期有谣言称俄罗斯将退出国际空间站合作计划,我们将遵守我们的国际义务,与美国共同建设国际空间站至2020年。但至于合作期延长至2024年,我们并未明确表态。之前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曾表示期望建造独立运营、能超越国际空间站的太空站,该太空站暂时命名为“Opsek”,意思是“轨道领航集合和实验综合站”,图中是Opsek太空站设计图。未来它可能用于对接入坞太空船,作为月球探索的一个太空平台。自2000年11月2日俄罗斯第1远征队抵达国际空间站以来,国际空间站持续派遣宇航员驻守。时俄罗斯计划发射新型载重火箭——“安加拉5号运载火箭”,它可运载构建新太空站的组件抵达地球轨道。这枚火箭重量达到852吨,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能源号运载火箭”以来最强大的火箭。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130%2F004333.htm%23p%3D5&urlrefer=bc068794ac2b50d7811a74884f9d7448
【干货】探月工程嫦娥5-T服务舱飞抵地月系统拉格朗日-2点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29日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已飞抵地月系统拉格朗日-2点(简称地月L2点),11月28日实施了地月L2点绕飞期间第一次轨道维持控制。目前各项拓展试验顺利开展。 服务舱11月1日与返回器分离后,经过两次轨道控制,返回到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开展拓展试验任务。11月9日和17日先后完成绕地大椭圆轨道远地点变轨控制和近地点变轨控制,继续按照预定地月转移轨道飞行。11月21日实施了地月转移轨道中途修正控制,11月23日到达近月点,并实施月球借力轨道机动控制,飞向地月L2点。11月27日,服务舱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李萨如轨道,轨道振幅X轴2万公里,Y轴4万公里,Z轴3.5万公里,周期14天。为保持在环绕地月L2点的李萨如轨道,11月28日实施了地月L2点绕飞期间第一次轨道维持控制。 截至11月28日,服务舱已独立飞行28天,目前距地球42.1万公里,距月球6.3万公里,状态正常,各项拓展试验顺利开展。 再入返回飞行器于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成功实施2次轨道修正后,飞行器于27日飞抵月球引力影响球,开始月球近旁转向飞行。28日晚,飞行器完成月球近旁转向飞行,进入月地转移轨道。30日再次成功实施1次轨道修正,11月1日飞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在距地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分离,随后返回器顺利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地月系统拉格朗日点服务舱在地月L2点绕飞轨道 转自CNSA: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nsa.gov.cn%2Fn1081%2Fn7529%2Fn308593%2F658908.html&urlrefer=3dc7717da9755fe4b1dd6ee082a0ed96
【2014-11-29】探月工程嫦娥5-T服务舱飞抵地月系统拉格朗日-2点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29日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已飞抵地月系统拉格朗日-2点(简称地月L2点),11月28日实施了地月L2点绕飞期间第一次轨道维持控制。目前各项拓展试验顺利开展。 服务舱11月1日与返回器分离后,经过两次轨道控制,返回到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开展拓展试验任务。11月9日和17日先后完成绕地大椭圆轨道远地点变轨控制和近地点变轨控制,继续按照预定地月转移轨道飞行。11月21日实施了地月转移轨道中途修正控制,11月23日到达近月点,并实施月球借力轨道机动控制,飞向地月L2点。11月27日,服务舱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李萨如轨道,轨道振幅X轴2万公里,Y轴4万公里,Z轴3.5万公里,周期14天。为保持在环绕地月L2点的李萨如轨道,11月28日实施了地月L2点绕飞期间第一次轨道维持控制。 截至11月28日,服务舱已独立飞行28天,目前距地球42.1万公里,距月球6.3万公里,状态正常,各项拓展试验顺利开展。 再入返回飞行器于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成功实施2次轨道修正后,飞行器于27日飞抵月球引力影响球,开始月球近旁转向飞行。28日晚,飞行器完成月球近旁转向飞行,进入月地转移轨道。30日再次成功实施1次轨道修正,11月1日飞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在距地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分离,随后返回器顺利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地月系统拉格朗日点服务舱在地月L2点绕飞轨道 转自CNSA: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nsa.gov.cn%2Fn1081%2Fn7529%2Fn308593%2F658908.html&urlrefer=3dc7717da9755fe4b1dd6ee082a0ed96
【2014-11-29】【破事水】都说了多少次了水滴不是曲率 水滴的毁亡 在威慑建立后与“万有引力”号联合追击“蓝色空间”号,被“蓝色空间”号通过“四维空间”摧毁。 水滴的结构 在水滴被“蓝色空间”号通过四维空间摧毁了强互作用力发生器后,呈现出锈迹斑斑的铜色。由此可以断定,水滴的大体结构便是由外层大量的处于强相互作用力场下的单层紧密类金属原子核,包裹着内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强相互作用力发生器和某种不为人知的强大发动机。在水滴被摧毁后的水滴“残骸”应该为类金属合金的化合物。水滴在发动机开机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且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因为不存在分子运动所以是完全隔热的。由此可以看出,水滴的发动机很有可能安装在强相互作用力外壳外。由于水滴在加速时撞穿的太阳系舰只是被先被击中后被高温熔化引爆而并不是被空间扭曲并被水滴穿过后融化引爆,所以可以判断水滴的发动机仍然是极为原始的反冲发动机而不是三体第二舰队所使用的曲率发动机。 强相互作用力外壳 水滴的强相互作用力外壳由水滴内部的发生器控制,由一层只有一个原子厚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组成,所以水滴的质量只有差不多一辆卡车一样重,而不是和小型中子星一样。在“蓝色空间”号摧毁了水滴的内部发生器后,带正电的原子核迅速离散,原子恢复正常运动,变成和原来水滴等重的类金属合金(或类金属合金的化合物)。 维基坏掉了,摘自度娘百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subview%2F1367903%2F11106096.htm%23viewPageContent&urlrefer=5532f8498e70b7aeb74094e901bd6bff 说过很多次了,水滴是湮灭反冲引擎,不是曲率。拉登和原来坎吧里做的水滴的引擎没有任何问题。
请求删帖 http://tieba.baidu.com/p/3437007557?share=9105 这贴写不下去了,弃坑求删 @_jerrycy_
【关于Dr.Trail可能正确研究方向的初步猜想】 Dr.Light Trail曾在她的马事档案中写到关于独角兽/天角兽魔法科学解释的研究。她在此份材料中并未对于此项研究过程和成果做过多的介绍。本马认为此课题具有极大的可研讨性。
【杂】问候下jerrycy 首先祝贺你水到了11级。 jerrycy最近你还好吧?今天上群了才听harry说你最近精神状况不是很好。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不开心,不过好像和某“奇奇怪怪”的组织有关系。 我可以像你保证我和最近_jerrycy_吧有我们的人进驻没有关系,绝大多数的同志也对你没有任何敌意,希望你能在这个问题上放开些。 关于你生活上的问题我不清楚,也没法说太多。你对那根笔的处理方法很对,属于自己的要争取但也不用大伤和气。你说要跳楼真的吓到我们了。希望你能看开些,不要在生活的阴暗面待的太久。 祝你能在生活中交到朋友,变得乐观起来。 Steven
【2014-11-26】【破事水】听说又要来新人潮? 今天看见大家分享的b站和果壳里的新闻,也许我们吧又要来一次新人潮啦 那不知大家有没有在新人潮前留名的冲动,说不定一年后我们可以说我们是本次新人潮前进吧的伪元老
【2014-11-24】【破事水】猜猜这是啥 RT,刨树坑时看到的,明天公布答案。
【干货】带有历史色彩的美国宇航局废弃太空发射台 美国伊利诺斯州56岁摄影师罗兰-米勒(Roland Miller)在过去25年里拍摄大量美国宇航局废弃发射台的照片,他拜访了16个太空发射台,其中包括:弗吉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发射台。图中是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中心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腾讯科学讯如图所示,这是1993年米勒在佛罗里达州拍摄的双子座-泰坦19号综合发射台的电缆通道,据悉,该发射台在太空历史早期具有重要意义,提供太空飞行基础研究的关键步骤,对宇航员在太空持续飞行和测试轨道会合程序具有重要作用,阿波罗太空飞船太空之旅的成功与其密不可分。米勒先后拜访了16个太空发射台、研究所和博物馆,分别位于:弗吉尼亚州、佛罗里达州、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德克萨斯州、堪萨斯州、犹他州、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图中是弗吉尼亚州兰利研究中心的风洞试验室。 (悠悠/编译)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123%2F004670.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c0efb25a795c506f613c6d96c1b2b9d6
【2014-11-23】【古董】带有历史色彩的美国宇航局废弃太空发射台 美国伊利诺斯州56岁摄影师罗兰-米勒(Roland Miller)在过去25年里拍摄大量美国宇航局废弃发射台的照片,他拜访了16个太空发射台,其中包括:弗吉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发射台。图中是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中心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腾讯科学讯如图所示,这是1993年米勒在佛罗里达州拍摄的双子座-泰坦19号综合发射台的电缆通道,据悉,该发射台在太空历史早期具有重要意义,提供太空飞行基础研究的关键步骤,对宇航员在太空持续飞行和测试轨道会合程序具有重要作用,阿波罗太空飞船太空之旅的成功与其密不可分。米勒先后拜访了16个太空发射台、研究所和博物馆,分别位于:弗吉尼亚州、佛罗里达州、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德克萨斯州、堪萨斯州、犹他州、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图中是弗吉尼亚州兰利研究中心的风洞试验室。 (悠悠/编译)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123%2F004670.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23p%3D1&urlrefer=c0efb25a795c506f613c6d96c1b2b9d6
【水】马上10级了求助攻 rt,我ksp吧经验已经1992了,马上升了
【干货】NASA认为黑洞或为中微子制造工厂 November 13, 2014 RELEASE 14-169 NASA X-ray Telescopes Find Black Hole May Be a Neutrino Factory The giant black hole at the center of the Milky Way may be producing mysterious particles called neutrinos. If confirmed, this would be the first time that scientists have traced neutrinos back to a black hole. The evidence for this came from three NASA satellites that observe in X-ray light: the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 the Swift gamma-ray mission, and the Nuclea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Array (NuSTAR). Neutrinos are tiny particles that carry no charge and interact very weakly with electrons and protons. Unlike light or charged particles, neutrinos can emerge from deep within their cosmic sources and travel across the universe without being absorbed by intervening matter or, in the case of charged particles, deflected by magnetic fields. The Earth is constantly bombarded with neutrinos from the sun. However, neutrinos from beyond the solar system can be millions or billions of times more energetic. Scientists have long been searching for the origin of ultra-high energy and very high-energy neutrinos. “Figuring out where high-energy neutrinos come from is 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in astrophysics today,” said Yang Bai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in Madison, who co-authored a study about these results published in Physical Review D. “We now have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an astronomical source – the Milky Way’s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 may be producing these very energetic neutrinos.” Because neutrinos pass through material very easily,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build detectors that reveal exactly where the neutrino came from. The 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 located under the South Pole, has detected 36 high-energy neutrinos since the facility became operational in 2010. By pairing IceCube’s capabilities with the data from the three X-ray telescopes, scientists were able to look for violent events in space that corresponded with the arrival of a high-energy neutrino here on Earth. “We checked to see what happened after Chandra witnessed the biggest outburst ever detected from Sagittarius A*, the Milky Way’s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said co-author Andrea Peterson, also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nd less than three hours later, there was a neutrino detection at IceCube.” In addition, several neutrino detections appeared within a few days of flares from the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that were observed with Swift and NuSTAR. “It would be a very big deal if we find out that Sagittarius A* produces neutrinos,” said co-author Amy Barger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It’s a very promising lead for scientists to follow.” Scientists think that the highest energy neutrinos were created in the most powerful events in the Universe like galaxy mergers, material falling onto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and the winds around dense rotating stars called pulsars. The team of researchers is still trying to develop a case for how Sagittarius A* might produce neutrinos. One idea is that it could happen when particles around the black hole are accelerated by a shock wave, like a sonic boom, that produces charged particles that decay to neutrinos. This latest result ma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another major puzzle in astrophysics: the source of high-energy cosmic rays. Since the charged particles that make up cosmic rays are deflected by magnetic fields in our Galaxy, scientists have been unable to pinpoint their origin. The charged particles accelerated by a shock wave near Sgr A* may be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very energetic cosmic rays. The paper describing these results is available online. NASA*s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in Huntsville, Alabama, manages the Chandra program for NASA*s 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 in Washington. The 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controls Chandra*s science and flight operations.Image Credit: NASA/CXC/Univ. of Wisconsin/Y.Bai. et al.
【干货】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三个孤独星系 [摘要]通常绝大多数星系都存在于星系团中,而最近发现的这三个星系孤独地存在于宇宙的孔洞当中。大多数星系都存在于星系团内,只有很少星系(如新发现的这三个星系)远离星系团。 腾讯科学讯 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三个孤独的星系,它们远离热闹的星系团,被同一片氢气云团包围,看起来它们之间还潜藏着大量的暗物质。 这三个星系犹如荒郊野岭的孤魂野鬼,由于缺乏气体物质的持续补充而发育不良,都停留在了星系演化的初始阶段。正是由于这三个星系处于非常偏僻角落,才成为科学家检验星系演化的极好实验品。 宇宙中的绝大多数星系都存在星系团中(galaxy clusters),星系团包含高达数百、上千个星系。它们的分布形成网状结构,在宇宙中弥散开来。科学家发现,这些星系都沿着看不见的暗物质形成的纤维结构分布,松散地聚集在一起。 在网状结构的孔洞内,通常物质密度非常低,但也可以存在少量星系。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位于本星系群当中,同时还是室女座超星系团的重要组成,距离最近的仙女座大星系约为250万光年。 能够发现这样特殊星系,对科学家来说是一种恩赐。由于星系团中的星系受到其它星系引力影响,通常很难追踪它们起源,所以存在宇宙孔洞中的星系保存非常完好,能够对星系演化理论进行测试。(清风)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114%2F012608.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1d21b7b31d4d8fcbf09b427790365a44
【2014-11-11】说个事 楼主最近心理上出了点小问题,这两天主题帖还会发,但是回复可能不能做到来者必回了,大家见谅。
【2014-11-11】【脑洞大开】欧洲航天局披露首个月球人类基地方案
【2014-11-11】【摔碎】说好的星际穿越呢 本来和@爱好gta 约好12号一起去看电影的,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星美电影 说好的全国上映呢?
【干货】太空船二号”幸存者讲述死里逃生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银河维珍公司的“太空船二号”飞行器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一名飞行员死亡,另一名飞行员受了重伤。目前这名飞行员已经能够接受采访,并透露当时他如何死里逃生。“太空船二号”飞行器上有两名飞行员,一名是Peter Siebold,另一名叫Mike Alsbury。Peter Siebold在本次事故中幸存,而他的好友Mike Alsbury在事故中死亡,当时飞行器发生了爆炸,同时Peter Siebold也失去了知觉,并正在落向地面。虽然Peter Siebold受了重伤,但这名经验丰富飞行员的座椅在坠毁过程中启动了紧急降落伞。Peter Siebold今年43岁,已婚,有两个孩子,他认为自己能够幸存是一个奇迹,肩膀受到了重伤。根据Peter Siebold回忆,当时火箭点火的高度在海平面以上10英里,飞行员戴着氧气面罩,并被固定在座位上。爆炸发生后,太空船二号的可折叠机翼也断裂,使得飞行器解体,Peter Siebold被抛出驾驶舱,并以每小时120英里的速度下坠,而Mike Alsbury则被困在驾驶舱内。随着高度的降低,紧急降落伞在2万英尺的地方开始工作,直到降落伞展开时,Peter Siebold仍然没有恢复知觉,因此可以认为紧急降落伞救了他的性命。(罗辑/编译)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110%2F006425.htm%23p%3D1&urlrefer=17864183a6c3d37a315ca867133eae0f
【2014-11-10】【水】“太空船二号”幸存者讲述死里逃生一幕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银河维珍公司的“太空船二号”飞行器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一名飞行员死亡,另一名飞行员受了重伤。目前这名飞行员已经能够接受采访,并透露当时他如何死里逃生。“太空船二号”飞行器上有两名飞行员,一名是Peter Siebold,另一名叫Mike Alsbury。Peter Siebold在本次事故中幸存,而他的好友Mike Alsbury在事故中死亡,当时飞行器发生了爆炸,同时Peter Siebold也失去了知觉,并正在落向地面。虽然Peter Siebold受了重伤,但这名经验丰富飞行员的座椅在坠毁过程中启动了紧急降落伞。Peter Siebold今年43岁,已婚,有两个孩子,他认为自己能够幸存是一个奇迹,肩膀受到了重伤。根据Peter Siebold回忆,当时火箭点火的高度在海平面以上10英里,飞行员戴着氧气面罩,并被固定在座位上。爆炸发生后,太空船二号的可折叠机翼也断裂,使得飞行器解体,Peter Siebold被抛出驾驶舱,并以每小时120英里的速度下坠,而Mike Alsbury则被困在驾驶舱内。随着高度的降低,紧急降落伞在2万英尺的地方开始工作,直到降落伞展开时,Peter Siebold仍然没有恢复知觉,因此可以认为紧急降落伞救了他的性命。(罗辑/编译) 转自腾讯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1110%2F006425.htm%23p%3D1&urlrefer=17864183a6c3d37a315ca867133eae0f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