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周7
敬周7
关注数: 21
粉丝数: 77
发帖数: 1,993
关注贴吧数: 14
我爱仁志宏 首先说,我是个男同胞!大家看到标题,不要误会!男女之间的爱,父母对孩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等等,都可以用爱字来形容!我想,我对任老师的崇拜也可以用爱字来形容! 我很早的时候就听任老师的播音!那时候,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觉得他的声音特别动听,与论是什么内容,只要一听他开始播音,即便你对内容不感兴趣,也会被他的声音带进去!他的声音太迷人了!可以说他是把播音这门技能上升到播音艺术的一位大师!!!听他的播音,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那时,虽不知他是何人,但一听他播音,就知道是他!他的声音特别特别的独特!美!无论是什么内容,经他播出来,感觉很顺!动听且耐人寻味! 从那时起,他的播音艺术便一直影响着我直到现在!通过对任老师播音艺术的学习,我受他的影响很深! 大概在两年前,我有幸在现场听了一场唐宋诗词音乐朗诵会!更觉得幸运的是现场欣赏了任老师的朗诵!更觉受益非浅!当时,真想到后台向任老师道声辛苦!!! 特想拜他为师,和老师学播音艺术! 我是新来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任老师的艺术!谢谢大家!也谢谢任先生!,
漫谈京剧艺术大概其! 京剧的剧目广泛,题材众多,然而每出戏,不论出处、人物、表演、唱年、服装等等,都有其渊源!看到一贴,提到罗成叫关,那位朋友说的很好!但看到有网友回帖,意思是说成形的玩意,唱了这么多年,就应该保持,错了也是对的!况且是艺术家的杰作!对此种态度,开诚布公讲,我对此十分反感! 这里都是喜欢京剧的朋友!但不管这里有没有专业的演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希望大家不要这么想!认为艺术家的东西就是绝对的好!其实,往往艺术家也有失误的地方!这行倒霉就倒霉在无所谓上!也就是俗话说的京剧艺术大概其! 罗成是罗成,决不是罗士信!如果说他是演艺,不用太追究历史的话,那么在戏文中乔国老是不是可以把刘备介绍说是刘邦的直系之后?反正三国演义本身就是演艺的,放在戏文中更可以演艺了!叫关、小显后面就是哭罗成!那么秦琼哭的是罗成还是罗士信?最起码有没有这段历史,人物得对的上号啊! 中国戏曲的题材,大多源于历史、民间传说、小说传奇,还有一种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而彼岸故事!基本上就这四种!那么京剧更是这样!老先生们把艺术都研究绝了!也可以说是研究决了!每一出戏无论唱、念、做、表还是服装道具、唱腔板式、节奏快慢、戏情戏理诸多方面,都尽可能的追求完美!一代又一代的前辈们,不断的加工、磨炼,才床沿出了这些经典剧目!然而,艺术家们也有疏忽的地方!不是全都完美!像叫关中罗士信就是典型的败笔!是犯了历史大错!这样例子有很多!裘盛戎先生姚期,万花亭中有句唱:穿过了万花亭太和殿上!汉代远没有太和殿!哪来的太和殿啊?这就是败笔!不如老词草桥关的考究!再如三家店:一不是响马并贼叩,二不是歹人把城偷!这歹人把城偷根本就是为了合辙胡凑的!不挨边!也没道理!老谭派此戏就不是这个词! 这些艺术家并不是艺术功力达不到,也不是说艺术家的艺术不好!评论艺术家的表演艺术和评论这出戏本身是两个概念! 在说说现在后学的这些演员!马连良先生在继承了前人的艺术上,不大胆的进行创新、改革,就没有马连良!裘盛戎不大胆创新,就没有裘盛戎!所有大家、好角都是如此!而现在的演员们,唱了很多大戏了!也改了不少!把老先生们的经典剧目唱了个遍!该改的没改,不该改的自己胡唱!没有自己的特色,一味的死学!甚至和艺术家一个味!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往往细节的地方,没人在乎! 还有一点,这个圈里的没人敢大胆指出!老师这么教的,不敢改!错的也得这么唱!祖师爷就这么传的!反正大概其就得了! 希望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们,能对得起艺术!对得起国家的培植!对得起观众!好的要继承!老艺术家们好的东西现在没继承好!老艺术家一些缺陷的东西,现在糊里糊涂学得还挺带劲!一帮棒槌,就想捧角!角唱得再好,哪怕形成了自己的一派,也就罢了!竟说今人已超过了梅兰芳!京剧艺术有这帮糊涂人,也好不了哪去! 所以说,争口气吧同志们!
观帖有感 看到网友发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些戏,很全!其中很多戏都是根据传统剧目改编的! 这些剧目不乏经典! 猎虎记,本是一出传统老戏,名双越狱,开打火爆! 赵氏孤儿,老戏名八义图,搜孤救孤就是其中一折,另唐韵生之闹朝早于赵剧! 佘赛花,老戏名七星庙,过去有和汜水关连演的,全名紫金带! 响马传,老戏名贾家楼,且前面还有一出老戏,名重友舍身! 状元媒,老戏名潼台会! 野猪林,杨小楼代表作,分四本演全,包括夜奔。杨先生这出戏扮相,是传统扮相,属箭衣戏!唱不多! 将相和,孙菊仙代表作,马连良曾拜孙为师,学过这出。 柳荫记,老戏名双蝴蝶,南派戏。 义责王魁,老戏也有,另张春孝、刘秀荣有沉海记,也属新编! 另外文天祥一戏,老本也有名三尽忠!
继续聊 对不起,刚才有事,咱们继续聊!现在的演员,往往戏对他们是次要的,怎么赚钱、如何搞对象、怎么玩等等是他们的住要事情!大道理不多讲,往往观众的过分热情害了这些演员、害了艺术! 有朋友问,为什么这出戏他是这词,而他又是那词?这并不新鲜!京剧的流派众多,在传承与发展中各自有渊源! 谭鑫培把空城计从场次到唱段、唱词、唱腔全都改了!这还要提到过去的保守问题,谭鑫培成名了,他敢改,敢于冲破保守的思想,并且成为了一出谭派名剧!无生不学!谭鑫培改这出戏是有道理的!老本失街亭就有大段西皮慢板,空城计又有一段慢板,场次很乱!干嘛不改?这出戏谭鑫培给老佛爷演,老佛爷大喜,把朝珠给了谭鑫培!谭鑫培演出完了不敢卸妆,直接跪在老佛爷面前听旨,老佛爷把朝珠直接就戴在了这位诸葛亮的身上,以后再演这出,他还敢不戴老佛爷亲自赏赐的这朝珠吗?于是,诸葛亮戴上了朝珠!道教吗,干嘛戴佛珠啊?后人学者,都这么演!但是,有些演员演别的戏也戴朝珠?群英会、战北原等等!干嘛呀?戴上瘾了?没道理啊! 有些专业演员,看到音配像周信芳战长沙后,说这黄忠扮相不对!敢说周信芳不对?没道理啊?周先生这个扮相没错啊?不一定黄忠就戴扎巾,原本黄忠就是戴扎巾、额子,没有归顺刘备时还戴翎子、狐尾了!都可以的!唱词、唱腔也一样!版本众多,打渔杀家黄派就唱二黄不唱西皮! 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学习、研究的东西很多!说冲破保守是好事!但无拘束的胡改乱编就不好了! 国家每年花很多钱给剧团,剧团每年都出一出新编戏!服装、道具、音乐设计、舞台美术等就花了大价钱!华而不实!干嘛呢?舞台背景多么多么漂亮,不如一桌、二椅!赵氏孤儿总是经典!现在每年各大剧团花这么多地方钱编出来的玩意演完了完成任务就完事!用你啊! 不如抓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挖掘、恢复一些传统戏!现在唱老生的算是空、探、二,唱旦角的就是武、玉、龙这几出!听都听吐了!没有新鲜感!现在学艺的小孩,谁会马鞍山?上来就学上天台啊、文昭关啊、二进宫啊!老先生们成名的代表作是在无数小戏、基础戏之上才形成的!你连基础还没有呢,就学成名作、代表作,这能学的好吗?失传的东西能不更多吗?说句不中听的话,专业的都是一波不如一波,都不懂戏了,何况是戏迷、观众呢? 反过来再说,现在学马派的都是赵、秦、甘、四等这些马派名剧,马连良唱三字经这类小戏,为什么没人敢动?我想一是功力不足,二是戏不熟! 还想说一点,这行往往过于纠结于门派!说你没拜师你就不是正宗!你唱马派的怎么还唱杨派戏?其实倒霉就倒霉在这上! 余叔岩、言菊朋等等都学谭鑫培,余叔岩拜师谭鑫培,也没学到什么,都是向谭鑫培的老战友们学的,谭给余叔岩说太平桥,半天不到,坐在那说说地方,你记住就学,记不住就不教了!这也叫亲授!谭鑫培给周信芳说过好几出戏,也得谭氏亲授,没有拜师,这就不算正宗!我就觉得没道理!言菊朋学谭完全是看、记、听,请教别人,谭派唱的也很好!而且都是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马连良学余,没有拜师,杨宝森也一样,但学余最好!纠结于正宗有意义吗?余叔岩的弟子,除谭富英,没有一位自成一派地方!相反,把前人的艺术学到一定程度,根据自己的特色,海纳百川,打破保守观念,自成一派!马连良学谭、学余、学孙、学刘,高庆奎更是杂学!周信芳也一样! 现在的演员,朱强老师就不错,不但唱马派,青石山照唱,没有马派味道!张克唱杨派,也唱赵氏孤儿,是一种学习!吸收营养挺好! 就先聊到这吧!
继续聊 刚才说马先生那个法字,严格讲是唱倒了!但他的名气太大了,你唱就不行!他唱就行!就好听!为什么?腔时活的,是配合演员表演的,这么唱适合马先生的风格,受听,听上去美,不难听,很受听,听惯了还就是他这味儿,谭富英、李少春也都唱这出,规矩唱,就是唱不过马!往往这东西不好说,死规矩儿的东西,往往也可变化,你就说不清京剧的规律!但有一点,功力、基础是前提!马连良也不是上来就借东风! 现在有一些演员,主张不要上口字,这样观众就能更容易听明白!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是不对!老先生改戏不出圈,改的有道理!不上口,还叫京剧吗?现代戏就是例子!失去了京剧的一大特色!当然,马连良的一些戏也不是很出色!比如那出临潼山,有些人就认为马连良先生的戏还能错的了?就说马先生发明了放靠旗,我个人觉得不好看! 刚才说,现在演员唱戏很容易,不用卯上都是好!过去老先生,一天到晚没别的事,就是研究戏,听戏、看戏、学戏、练功、拉戏、琢磨戏,没别的事,再加上观众的要求那叫真高!稍有不慎,你就完了!你说这演出的质量能不好吗?艺术水平能不进步吗?现在的演员?未完!稍后!
闲聊戏中的渊源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过去是三多,见得多、学得多、演得多,自然会的就多!杨小楼先生的宫廷演出剧目表中,所演之戏二百余出,但是他坐科七年,师傅教的戏也不会教这么出戏,有一些戏都是现钻锅,还有一些戏过去没学过,但见过,根据记忆脑子里想想、琢磨琢磨,这就上了!这就算又会了一出!谭鑫培老先生在宫廷演出,盗魂铃就是最明显的!甚至成了代表剧目! 老先生们把东西都研究绝了!与论唱腔、人物、表演、化妆、服装、场次等等,都成为了经典! 过去学艺,老师不但要教这一出戏,而且对剧中的人物、剧情、戏理、这出戏的渊源出处以及历史与戏文有什么不同等等,来龙去脉、点点滴滴都要告诉学生!这其中也包括人物的穿戴扮相! 记得从前看上海剧团演戏,很多大戏都会出现一身大黄靠!什么人物啊?一看,是一个靠将!过去讲,宁穿破、不穿错!这样的例子老戏班都很讲究!大黄靠,除了皇帝、大王,谁敢穿大黄色的铠甲? 一出好戏的严谨,体现在诸多方面,一些细节更要注重!这样,才对得起艺术!对得起观众!
回忆姜培培 看到网友提到女老生姜培培,觉得应该提一提。 看过她几出戏,法场换子、举鼎观画、法门寺等,都是王思及先生教的,值得一提的是她敢动战太平!这对于女老生而言,不容易!其中,大靠走虎跳完成的很好! 提起她的这出战太平,记得是周少麟先生给说的,还有张星海先生担任场面指导,负责说全堂的是钳韵宏先生! 这戏在彩排的时候,花脸陈友亮没来,钳韵宏先生亲自来这个活,至今记忆深刻!全堂演员见钳韵宏先生亲自上场,更是卯上!使这出戏大增色彩!可惜,这出戏在演出的时候,不是钳韵宏先生! 姜培培为人开朗,爱说爱笑,也很和善!学东西快,也很乐意帮助人,不保守! 女中的豪杰,觉得还是要记录下来,不要被遗忘!
周恩来的细心 周恩来总理的伟大和崇高恰恰是通过一些细小的环节的积淀撞击党心、军心、民心;与“大”的作为相映成辉,进而成为古今之“完人”!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有一天,总理突然叫工作人员细报他家里的收支情况;工作人员汇报念道3月2日买盐一斤,1毛五分钱时,总理说停!“你们买盐多花了我一分钱”。工作人员很快找到那张买盐的发票,上面写着“大盐一斤,一角五分”。总理给民政部门打电话询问民用食盐为什么涨价?当得知是因为北京卫生局为防止市民患大脖子病而对食用盐加碘,才促使价格上涨,总理这才放心。日理万机的总理竟能知道工作人员报的食盐的价钱多一分钱,可见周恩来情系民生心细如发、凸显总理对民生问题极端负责的务实作风。1959年一月,总理到从化看望养病的邓颖超,并在当地视察;从化温泉全国有名,但也出现问题,温泉被干部疗养院占了,当地百姓难以享受温泉,总理发现后,问地方干部为什么不给群众建一些浴池,当总理得知因为经费困难时,总理很生气,批评道:“都知道温泉好,能治病,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却洗不上温泉,你们说群众会怎么想?你们在温泉边修建这么好的房子给我们住,我们随时都可以享受到温泉,温泉地区的老百姓却洗不上温泉,我和小超都感到不安!修干部疗养院有经费,给当地群众修建浴池就经费有困难?”他提议,到这里疗养的同志,向他们募捐,给人民建一座温泉浴室!
容止格言 天津南开学校始建于1904年,除教学之外,社会活动以及其他事项都很重视,也包括仪表教育;教学东楼入口处有一面大立镜,上面镌刻有容止格言,内容为: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务傲、务爆、务怠;颜色:宜和、宜敬、宜庄。周恩来的一生十分注重仪表,他的彬彬有礼、高雅的气质、衣服总是十分的整洁,就得益于他在南开所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仪表教育对周恩来的一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京剧“十骂” 京剧中有“十骂”之说,所谓十骂,不是所有的“骂”剧,是剧中被骂人物的脸谱都很有规格!击鼓骂曹、徐母骂曹、骂杨广、骂王朗、骂毛延寿、骂安禄山、骂阎罗、骂锦袍、骂判、骂燕王、王英骂寨共十一出戏。 若按照排行榜,男、女骂曹荣登首位!其他各戏被骂人物的脸谱都有讲究!惜十一出戏今能见者没几出了!
闲聊老本《安天会》 现在,京剧舞台中,看到的安天会一戏,基本都是李万春先生个李少春先生的路子!简繁就轻,成为经典!现在都叫闹天宫,少春先生改为大闹天宫,主要突出孙悟空这个人物,但老本的这个戏可称得上是大闹天宫! 老本名安天会,分头二本,头本就是从大闹御马监等,二本什么偷桃盗丹等情节一样,但所上人物可比现在的演出版本上得多,首先,头场孙悟空扎大靠、领子、狐尾,上十二的小猴,齐天大圣四个大都旗,这是很威风的! 天宫神仙就更多了,要上十二人辰、四大天君、罗猴、忌都、哪吒、二郎神、李天王、红鸾天喜、四海龙王、阎罗、丧门、吊钱、六丁六甲、二十八星宿、巨灵神、青龙、白虎、四大天王、玉帝、王母……好不热闹! 李天王派将一场,最为热闹,人物众多,唱的是李天王,全部昆腔,可老生、花脸两门报,没嗓子来不了这活,仅派将一场,就要好长时间!后面孙悟空与众神将开打,更是热闹非凡! 五十年代,天津还有此演法者,惜今日已失传!
观蓝文云老师的戏 大概在十几年前,蓝文云老师还经常演出,钓金龟、打龙袍、游六殿、四郎探母、大登殿、回荆州、赤桑镇等,都很精彩,台下掌声不断!但,其艺术最为高峰时是十年前,小可在上海看她演过一场孝感天!这个戏从前没看她演过,且反二黄的唱段,更显其唱功的雄厚,所行之腔炉火纯青、游刃有余!至今印象深刻!嗓音之宽厚,如传李多爷之衣钵!
观贴聊老旦 看到网友聊老老旦一贴,也想聊聊小可所知道的一些关于老旦方面的人和戏。 过去,没有女演员,老旦也都是男演员,且唱老旦者一般都兼演老生,由于老旦戏相对其他行当较少,管事派戏时,为了让老旦行有饭吃、有钱拿,像空城计的马岱就归老旦底包演。那么这个活虽说没什么,但也要扎靠、起霸,也要有武功基础。 此外,像早年的谭志道、郝兰田、熊连喜等,都是能唱老生正戏。 罗福山专演做功老旦,得意缘、焚绵山等都是其代表作。焚绵山之介母,里面有很多表演繁重且要走吊毛等,很吃功夫,谭鑫培、余叔岩之后,此戏上演者很少,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能翻、摔的老旦,谭鑫培、余叔岩所演焚绵山、天雷报、宁武关等戏,剧中老旦多由罗福山、孙甫亭以及王长林、李寿山等合作,堪称珠联璧合! 像滑油山一戏,老旦还需要摔棵子,如金钱豹孙悟空在桌子上接叉时的表演,今女老旦者能之甚少! 李多奎,能反串八蜡庙之院子,吊毛走的非常漂亮,也是有武功基础的。 今老旦演员,除对花枪,基无功夫戏,老旦失传戏很多,盼有男老旦继承发现,以弥老旦之不足。 此外,唐连诗、周信芳、李宝魁、曹世嘉等等诸多老生演员,都是老生、老旦两门报!
闲聊京剧演员亲套亲 过去梨园行属下九流之最低,艺人们地位不高,但艺人们往往结亲也喜欢找同行世家!当然,也不都是如此,但比较多见。过去学习,要么是世家出身的,要么是没辙了才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科班学艺,还有一种就是特别喜欢这行,于是就下海了! 杨二喜,其子杨月楼,孙杨小楼,杨小楼的女婿也是梨园子弟,刘砚芳,其兄刘砚亭花脸名宿。刘砚芳之子刘宗杨就是杨小楼的外孙,艺术上要宗法杨小楼,故名宗杨。 陈德霖,其子陈少霖最为出名,老夫子的女婿是余叔岩,曾和陈德霖学艺,后余又收少霖为弟子。再说余叔岩,祖父余三胜,收谭鑫培为弟子,余叔岩的父亲是余紫云,余叔岩尚有兄弟余胜荪。 谭鑫培,乃余三胜弟子,后又收师傅的孙子余叔岩为徒,余叔岩成名后又收师傅的孙子谭富英为徒这在梨园行是不多见的!
闲聊京剧名角的别称 京剧名角众多,往往内外行对他们都有尊称或是美誉,也有一些艺名是自己起的。 程长庚是精忠庙首,京剧的奠基人之一,一代宗师,人称大老板,所演群英会之鲁肃,更有活鲁肃之美誉! 俞菊笙,武生宗师,身材魁梧,人称俞毛包。 孙菊仙,天津人,到天津演出时,乡里都称他为老乡亲。 徐小香,小生鼻祖,相传所演周瑜一角出神入化,人称活周瑜。 谭鑫培,嗓音亮,因其父艺名谭叫天,故人称小叫天。 杨小楼,因其父艺名杨猴子,故人称小杨猴子!此外,杨小楼被评为国剧宗师! 周瑞安,武生名宿,由于腿功甚好,八大锤之陆文龙总是有一腿绝活,故人称周一腿。 薛凤池,武生名宿,由于开打勇猛,走东西火爆,故人称舍命薛。 陈德霖,弟子众多,且教戏得法,辈份很高,故人称老夫子。 王瑶卿,类似陈德霖,且又有所进步,梅尚程荀等等名家都是其传人,根据不同条件,打造不同风格,故人称通天教主。 王凤卿,行二,人称凤二爷。 姜妙香,德高望重,排行老六,人称姜六爷。 龚云浦,人称龚老旦。 李多奎,尊称李多爷。 李顺亭,人称大李五。 汪桂芬,人称汪大头。 孙毓堃,艺名小振亭。 此外,还有五龄童、麒麟童、盖叫天、盖叫地、盖三省、谭大爷、叶三爷、苗二爷、水仙花、金霸王、活曹操、活蒋干等等……
闲聊谭富英! 看到一篇关于谭富英先生的帖子,大家众说不一,在这里也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说,表演艺术大师二字,老辈讲只梅兰芳、周信芳二位,现在许多艺术前辈也都被追认为大师,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等;梅先生代表了一个表演体系,可见一斑!那么谭富英先生可称一代宗师,后人学者众多,且艺术造诣高深!大师与宗师还是有区别的! 谭富英先生天赋极好,科里红,出了科也红,这是很少见的。他的唱、念、做、打、表无一不佳,不然,也不能被评为四大须生,因为过去好角太多了,没有超乎寻常的能耐,别说是评四大须生了,就是想挑班也很难!可见,谭富英先生的艺术功力是很高的! 听早年的录音,我们不能以老唱片为主要评论、学习的对象!只能作为参考!谭富英早年的录音,很多段子也不铆劲,有些段子尺寸过快,因为过去老唱片灌制的时候,时间有限,所以很多地方都得改或是加快,而且老先生们也怕好好唱,怕听众买回唱片偷学会了,所以也不好好唱!如果我们今天能听到他早年的演出录音,肯定就另一种感受了! 我们看谭富英的剧照,没有一张不好看的,身上漂亮、鞕适!而且他秉承家学,定军山、战太平等靠把戏演来得心应手,谭先生不光只有这几出,在科班时,经常演出百凉楼等靠把戏,武功根基很好,谭先生还能演连环套等戏的开口跳,可见其武功之深! 谭先生的戏,我最爱听五十年代他的静场录音,桑园寄子的叹兄弟一段,洪羊洞自那日,战太平一段,以及乌盆记,绝!其嗓音与唱段、行腔的运用,气力之充沛、精神之饱满,与人与之抗衡!音配像中的戏,基本上都是偷着唱,因为唱角很累,能偷就偷者不乏有之,谭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但是,他虽唱的槽,但不失人物的特色,你铆上唱念你唱不过他这偷着唱的,你也偷着唱更唱不过他,这就是功力!没有好好唱念的积累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电影群英会中,谭先生的鲁肃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别人学他的唱念、身段、做派,学不上来! 听过谭富英先生教戏录音的朋友们,也不难听出,谭先生教戏很严格,吐字、发音都很讲究!可见不是不会、不懂。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