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周7
敬周7
关注数: 21
粉丝数: 77
发帖数: 1,993
关注贴吧数: 14
唱戏的学问 唱戏难!唱好了更难!除了演员本身的条件、功夫等等,这里面还要好多学问。 说科里红不叫红,这行就是很无情。有些演员很幸运,谭富英算是少有的!谭富英在科班里就红,出了科也没怎么费劲,继续红!京剧最早是老生挂头牌,旦角其次,后来发展到老生行与旦角并重!谭富英出科的时候,正好是旦角最受欢迎的时候,梅兰芳等等那就是宝贝!谭富英出科,也是挂二牌,在徐碧云班中搭班,但时间不长,人家就自己挑大梁了!没怎么费劲!这是梨园行比较罕见的!高庆奎就不行,高老先生出科后,唱了不少二路活,嗓子慢慢恢复后才遇到机会挂上了二牌,又过了一段时间才挑大梁!但高老先生的舞台寿命不算长,后来嗓子就败了。其子高盛麟,那绝对是少有的武生!但出科后也落了赔!他与裘盛戎两人一块四处搭班,最落魄的时候,不但应底包,而且两人穿一双厚底,就这么换着穿!再早点的康喜寿,科里最火的大武生,出科后却落魄潦倒! 姜妙香先生是著名的小生艺术家,常年与梅兰芳合作,会戏很多,艺术上成就很大!但始终未能挑大梁!叶盛兰先生算是小生挑班的第一人!叶先生曾一度唱旦角,想以旦角挑班,但没能成功!可见,那个年代唱戏有多难! 还有一些演员,科班时嗓子好,出科了嗓子没了!只能应底包。还有一些从前嗓子好,能唱一出,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嗓子不行了,有的改行教戏,有的改行当管事,有的改行办科班,但也有的还是继续唱戏,而且还是由底包升为二路!为什么?角儿离不开他! 哈宝山先生,能高平关、骂殿等很多老生戏,曾与谭富英合作,后来与杨宝森长期合作。杨先生的嗓子条件后来不是很好,他唱戏,就不能找马长礼那样嗓子的给他当绿叶,那纯粹就是唱马长礼了!自己就甭唱了!所以他必须要找嗓音不如自己的,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是红花!故哈宝山、曹世嘉等先生,常年与杨合作最为合适!像谭富英之类的角,找个嗓音好点的二路也不怕。杨小楼之类,是名武生,他唱长坂坡之类戏,就找李鸣玉之类有嗓子的老生演刘备,以为整出戏提高效果。
说说二路与二排 看到有朋友问二路,提到二路,又有朋友说了几位如金少臣、钱金福等,这个要说说。 好角需要好二路,所谓红花配绿叶。谭鑫培演戏,离不开李顺亭、贾洪霖、刘春喜,但这些位绝不是二路里子! 头路,就是角儿!挑班的大梁!二路就是棒角的、为角服务的!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剧目分主角、二路活、三路活、四路活,四路活就是龙套了!三路活就是扫边活,文昭关的皇甫纳、骂曹的张辽、很多戏的院子、有名有姓的朝官等,都属扫边。二路,文昭关的东皋公就是二路,里子老生。这是按戏分。说份子,什么叫份子?你今个来个皇甫,就那一个过场,你就值一吊钱,他来东皋,唱念比你多,就值三吊钱,人家主角就值十两银子!这是简单的说,往细了说,同样来东皋,李顺亭扮演的,就值五两银子,他就得是这份!为什么?他就有这份量!所以说这个份有两层意思!总之,说你台上有没有份量、有没有份就是指你值钱多少、玩意行不行? 实际上,很多二路演员也都是好角!有些老先生甚至不能叫二路! 举个例子,李顺亭,虽棒老谭,但头路主戏有很多都唱!贾洪霖虽唱不过谭鑫培,但很多戏都唱!又如钱金福,一代宗师,绝非二路演员!虽说他也演很多戏中的二路角色,但他演二路胜过一般演头路的!况且钱先生影响很大!无生不学谭,指的是谭腔、谭韵、谭戏路等,但身上、武的学大多学钱派!钱老还有一堂主戏!演出的戏报上,谭鑫培三字躺着,钱金福得坐着、或是排在主角其次站着!金少臣也是一样,他的地位属于挎刀,挂二排,但不是二路。哪个二路能唱大叹二的?就大叹二来说,,徐就是主角,这是按戏来分,要是金少山唱,那就是头排唱主角,金少臣唱,就是二排唱主角,这个戏的李良,是二路活,但侯喜瑞老要唱李良,那就是角唱二路了。
小可前来拜吧! 嘿嘿!
从雷喜福先生剧照聊起 自结识道兄以来,有相见恨晚之感,和道兄学到不少东西,也得到不少资料,如获至宝!还要感谢道兄的几位朋友!都是宝贝! 近日观雷喜福先生太白醉写之李白剧照,有些疑问,也曾和道兄、三郎兄探讨。 李白的戏,时慧宝有两出,一醉写,一金马门。醉写,李白的扮相:俞振飞有昆曲录像资料,与时慧宝的醉写剧照的扮相一样,主要特点就是李白乌纱帽的展!又观李鸣玉老先生醉写剧照,也是一样的扮相!那么这个戏的扮相李白戴这种展是有渊源的,因为此时李白还不算什么官,官职小的可怜。到了金马门,李白的官就多少提高点了,所以戴长扁展。 而雷先生这剧照,戴的是长扁展,字面介绍是醉写之李白。这个就要质疑了。老先生们比较在乎穿着打扮。俗话说:宁穿破、不穿错!如果雷先生此戏是醉写,恐怕他不会把这么个重要细节忽略----乌纱帽展!别说是雷爷了,就是一般演员也不会忽略! 但雷先生这个剧照,他的动作是坐着摆像,看着却是醉写那像!金马门也有坐着的表演,所以不为奇怪。 鉴定老先生剧照都是什么戏,个人觉得看服装扮相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戏都差不多失传了,老先生留下的资料是非常宝贵的,很多书、报刊、杂志中所记载、刊登的老照片,注释往往都有错误,有些剧本甚至把板式也记错!这样就很容易误导后人!觉得,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探讨、纠正,刻不容缓!
谈些老戏 现如今京剧舞台,能看到的戏,可以说少的可怜! 先说老生,马鞍山、百寿图之类的戏,竟然看不见!而杨、失、伍、打、甘这类的戏,谁都唱!争着唱,抢着唱! 再说花脸,前几年还能看到铡包勉、大回朝、忠孝全之类的戏,现在大多大叹二……这几出!架子花、武花为主的戏,基本上没几出! 旦角,梅派全唱这几出,程派也就那几出,荀派就红娘、金玉奴,尚派基本没有!张派也都唱张派代表成名剧目!老旦戏、武旦戏更是少的可怜!彩旦基本没有! 武生相对剧目还多一点!但还有大量剧目少见舞台! 小生,比武旦、彩旦强点,还能看到几出! 那些代表剧目不是很容易唱!唱好了难,唱精了更难!演员都在自我挑战?那些马鞍山之类的小戏,要比杨、失、伍这类戏轻松的多!但是,唱好了也不易!为什么没人挑战呢? 落花园本是旦角开蒙戏,高平关本是老生开场戏,玉门关本是前几出的垫戏,双观星本是娃娃戏,岑母归汉本是老旦基础戏……
说几位绿叶 红花要有绿叶配,方能显得更漂亮!京剧演出也是如此! 贾洪霖,名老生。会戏很多,以谭派为主,多年陪老谭演出,谭演状元谱,必用贾之院子,贾能唱单挑,二路活也都用他,且能教戏,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高庆奎就是其中一位。 比贾还早点的,是李顺亭,人称大李五,文武皆能!也能唱单挑!会戏极多!常年与谭鑫培等合作。 张春彦,名老生。文武昆乱皆能。能唱单挑,常年与名家合作,四大名旦也都愿与其合作! 李鸣玉,名老生,能唱单挑,嗓子很好!是硬里子老生。与杨小楼、陈德霖、高庆奎等都合作过。可惜英年早逝。 李春霖,名二路,后为梅兰芳班中管事!嗓子好,能唢呐戏。 曹连孝,富连成科班老生,也是名里子老生。 哈宝山,早年嗓子很好,能唱单挑,曾与谭富英合作,后常年与杨宝森合作。 曹世嘉,富社老生、老旦,名二路!后在天津。 此外,旦角班中要有好的小生、小花脸,姜妙香常年与梅兰芳合作,是铁搭档!金仲仁常年与荀慧生合作。这些小生演员都能在各自班中起到衬托角的作用。
集结号超百人! 现在已经101位了!基本上都是全国各地的青年朋友们!这是京剧艺术很重要的后备力量!
说说小花脸的戏 小花脸的戏很多,包括文丑、武丑、婆子戏。 群英会、审头刺汤、探亲家、送亲演礼、三字经、顶灯、顶花砖、下河南、打城隍、打灶王、打砂锅、打面肛、打杠子、打钢刀、打樱桃、拾黄金、瞎子算命、瞎子逛灯、十八扯、盗魂铃、戏迷传、连升店、拾玉镯、法门寺、丑嫖院、老黄请医、小上坟、小放牛、烟鬼叹、祥梅寺、大卖艺、跑驴子、送盒子、选元绒、一两漆、一匹布、绒花记、张三借靴、借茶活捉、单下山、双下山、狗洞、胡来唱山歌、 时迁偷鸡、时迁盗甲、九龙杯、盗王坟、打瓜园、连环套、战宛城、十二红、溪皇庄、水帘洞、安天会、火焰山、三岔口、普球山、卖马、双背凳、入侯府、霸王庄、叹皇陵、张古董借妻等等! 想起来再说。
言菊朋的戏 言菊朋作为票友下海,能文武不挡,而且成为一派,真是不容易!他学老谭,并有自己的风格!会的戏也很多! 定军山、阳平关、南阳关、战太平、珠帘寨、九龙山、金兰会、空城计、二进宫、捉放曹、击鼓骂曹、鹦鹉州、李陵碑、清官册、黑松林、四郎探母、洪羊洞、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浣纱记、鱼肠剑、大保国、群英会、卖马、打渔杀家、游龙戏凤、乌盆记、法场换子、桑园寄子、二堂舍子、朱砂痣、朱痕记、骂杨广、骂王朗、打金枝、金水桥、上天台、贺后骂殿、战北原、卧龙吊孝、天水关、白蟒台、连营寨、白帝城、伐东吴、马鞍山、清风亭、战蒲关、夜探浮山、琼琳宴、战宛城、辕门斩子、宁武关、凤鸣关、黄金台、八大锤、法门寺、芦花河、借赵云、十道本、武家坡、武昭关、大登殿、回荆州、桑园会、汾河湾、乌龙院、忠孝全、南天门、遇龙封官、失印救火、盗宗卷、让徐州、三娘教子、胭脂虎等! 想起来再说!
我来报到 亲们!想死你们了!
闲聊目莲救母 有朋友提到这个戏,我把我所知发帖,供大家参考。 此戏属于《劝善金科》中的题材之一。京剧有不同版本。属于目莲戏之一。 剧情,刘氏信佛,一心向善。一日,其夫、其子出去,遇仙人,将其父子度化。刘氏不知,以为其父子已经死不见尸,心中不平衡,随之性情大变,打僧、骂神,触犯神灵,随后被打入地府遭罪!目莲僧得道,知其母在地府遭罪,于是到地府寻母,母子相见,痛抒经过,目莲救母事! 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京剧多分开演,滑油山后面接演得就是游六殿。滑油山一戏,老旦除唱功外,还有很多身段表演,而且还要能翻摔,故老旦演员多不敢动! 另有《五鬼捉刘氏》一戏,与滑油山、游六殿同出一折,算是姊妹本!剧中表演还繁重,多为武生演员能唱者演出,南派多演全本,包括布景都有新鲜创意!前面目莲父子有驾鹤西游的表演。后面老旦有接叉摔骒子等表演,算是老旦的金钱豹了! 目莲据说就是后来的地藏王菩萨!关于目莲戏还有《四面观音》等戏,今多以失传!
闲聊定军山 定军山,是京剧的代表剧目,也是老生重头戏,老生演员基本上没有不会的,是老生必学剧目,算是必修课。 定军山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但此戏之渊源却有的聊! 汉剧中,黄忠为花脸,京剧中变成老生。但扮相没变,与今所见不一样。黄忠戴扎巾盔,挂白满。王九龄有张剧照,就是这扮相。此戏余三胜、王九龄等都经常演出。后谭鑫培把此戏升华到了经典之兄。由于谭老头瘦小,戴上扎巾盔这种大盔头不好看,所以,他改戴扎巾,白满改白三,这样显得更精神饱满! 在表演上也有改动。老的定军山,过去黄忠、严颜要双起霸,念你我两厢伺候之后,黄忠由于归大边,所以他要从下场门下,严从上场门下,然后诸葛亮、刘备出来后,两人从各自下场的地方再上。后来谭鑫培删去双起霸,但仍保留了黄忠从下场门上。这就是为什么这出戏黄忠出场要从下场门出来的渊源。 这出戏自谭鑫培之后,几乎无生不学谭!扮相也都按老谭的扮相,影响力很大!甚至其他戏的黄忠也都按这个扮相! 周信芳战长沙之黄忠,是按老扮相,戴扎巾盔、白满,这个扮相的黄忠也是对的!有的演战长沙的黄忠,还挂翎子、狐尾,这也是对的!
我也爆个
我也报个到 话说京剧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四门功课:说学逗唱!相声也是艺术,讲究功课四门:唱念做打!弘扬艺术!一起努力!
再介绍一出冷戏 昨晚贾老师进入集结号,欣赏了他的老旦!又想起老旦有很多失传冷戏,与三郎兄、铁兄等就聊起了老旦! 因听了贾老师望儿楼,想起了一出《夜会·背楼》。这出戏绝对是骨子老戏!失传百年了! 此戏也可叫夜会悲楼,也有叫夜会背楼的!是小生、老旦的合作戏!剧情就是接在望儿楼后面。 行里有话,说小生、老旦各有“三托兆”,小生是孝感天、小显、和夜会,老旦是孝感天、孝义节和这出夜会!俗称“黄粱子”!这出夜会实际上不属于托兆,因为这个戏的小生、老旦是“生魂”。 这个戏小生演的是李世民,老旦演的是窦太真。窦思子,李世民与母在梦中相见,诉说自己被李密囚困多年的经历!这就是夜会。到后面,李密投唐,李世民班师回朝,但窦已死在望儿楼,李世民要自杀,被李渊拦下,李世民背母下楼!这就是背楼的情节。 剧中,小生、老旦有反二黄唱段,是一出重头戏。这个戏太老、太冷了!李多奎都没赶上这出!当年,同庆班演过一次,那是光绪年间的事了,那个时候,这出戏就已经是久不见舞台的老戏了,上演后非常受欢迎!龚老旦的窦太真,张宝昆的李世民,大李五的李渊,龚此戏未能传其弟子!
介绍一出失传戏 我很惭愧,稀里糊涂的就当选了小吧主!小可何德何能?全仗诸位抬爱!我就尽我一份力吧!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出失传老戏。 有一出老生戏《麒麟山》,此戏又名马三保救驾!是一出靠把老生戏,黄月山所创。能唱的武生也演。现在基本不见于舞台了。有些资料说,凤凰山就是这出,这个说法不对!凤凰山是薛仁贵的戏,在独木关前面,与麒麟山是两回事。主要讲的就是马三保、尉迟恭等救驾,马三保牺牲在麒麟山的事。 这个戏最精彩的是后面,首先,扮相就是独一无二!绝对漂亮!马三保红硬靠、白三、白网子、白甩发。这是其他戏所看不到的扮相!剧中,有马三保刖足、刖手的表演,连摔再比划,有一系列动作,唱念做打非常全面,也很火爆!做工吃重!一般老生恐难胜任,武生没嗓子也唱不了!黄月山之后,很少有人唱这出。宋保罗先生曾在天津唱过这出,可以说是宋老的经典剧目之一!
京剧集结号,越来越火爆! 列位吧主、老师、前辈们!看标题,你们是不是觉得兴奋?嘿嘿!我继续聊聊我的心得! 现在,集结号已经有69位了,而且我发现,有些青年朋友们也是唱的很好的!如空心菜、桃花岛、微笑等等,只是限于环境,不能大声放出来唱!有时候非常理解他们,宿舍同学、同寝室的朋友、同事……一唱就会遭到耻笑、埋怨、阻止甚至是扰民!没办法! 那也要鼓励他们!支持他们!谁叫咱都喜欢、热爱京剧呢!有时间就唱!有机会就唱!必须的! 现在,群里最小的年龄在16、17岁,了不起!这岁数喜欢京剧,真的了不起!还竟是通过群友介绍来的,可见本群的影响力了吧!嘿嘿! 大家有时间就进来,一起聊戏、唱戏!您不信您看吧,早上有人,中午有人,晚上还有人,半夜都有人!聊得内容,京剧、京剧还是京剧!也不光是京剧,文学、艺术……呵呵,非常有百花齐放的感觉! 最后,还要说说我和七爷!嘿嘿!我两已经进入了魔杖阶段!三句不离京剧!这不,早上起来,都要用语音,用京剧的唱念来问候!很多小喷油都在潜水、偷听……呵呵! 我估计大家也都快成戏魔杖了!照这样发展下去,估计大家对京剧的理解、认识会越来越提高! 好了,就先汇报到这! 对了,还有小钥匙!她可了不得!进步很快!而且还要忙里忙外!向她致敬! 正是:别看我们年纪小,一个到比一个高!
再唱京剧集结号 提笔边写边动脑,写段慢流水唱唱集结号。 小可无才写不好,尊一声大吧主、各位老师、前辈、列位同仁你们凑合听根苗。 七爷本是奇男子,文武全才有略韬! 身为群主统领集结号,搞得群里非常火爆! 三郎的热情也不小,情愿把所学全部往外掏。 铁兄知识非常广,总是爱把历史、美食和京剧聊! 几日间群里不得了,一个个兴高采烈都来报到。 天南海北几乎齐了,每天群里好生的热闹! 他们都是青春年少,对京剧的热爱没的挑。 啊斯兰第一个来报到,后面就是何建浩。 这边来了红衣、小夏、花卷、哼哼、寒门士子、明月皓,,那旁又来小鹰展翅、三寸先生、虎林居主人、桃花岛少爷高! 又只见锤锤他把花脸唱,正工的铜锤阿庆嫂。 又只见朱大人下班就来到,生旦净丑全都嚎。 又只见入画白纸来求教,又只见虎林居把自己的经验依依来相告。 又只见左腿绊宝马,我以为他是得了马宝。 又只见空心菜旦角唱得好,又只见哲同学他学戏的志气高。 又只见云自无心水自闲、火柴也逍遥, 又只见来了路小佳他本是叶开神刀。 又只见小孟海、逆光下微笑,又只见原始天尊也来凑热闹! 又只见皓月当空长得美貌,又只见小公主也时尚苗条。 也曾有人对我道,言道都是老古板、中老年才把京剧好! 谁再与我把话道,我就对他说:进入集结号、一看便知晓! 连男带女都算上,仔仔细细来观瞧。 男儿一个个生的俊俏,女儿一个个赛过凤环巢! 一个个生龙活虎、活蹦乱跳,唱起戏来精神好! 小可到此没想到,广大青年热情高! 这里每天都热闹,特别是新人前来报到。 七爷与我要升堂,哪里人氏、什么行当、学戏几年、年龄多少、是男是女我们都要问根苗! 若是有照鼓励爆,有利交流与深交! 但愿得集结号越办越好,但愿的集结号越来越火爆! 但愿的广大青年都来报到,齐聚一堂有说有笑。 京剧发展要牢靠,广大青年很重要! 此段虽是慢流水,也可当作三花脸的数来宝。 千言万语没完又没了,同心协力(嗒嗒)真心好!
从京剧集结号说起 首先,向那些为人民服务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青春的那些英雄们致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 可能大家会问,敬周是不是写错地方了?这里是京剧吧!可以告诉大家,我没有写错! 与小公主聊天,知道许多鲜为人知的事迹!我沉默许久,心里不好受!一种敬畏感油然而生!特别是听说小公主的一位战友,19岁!牺牲了!不知道该怎么说!还有很多青年,由于地处恶略环境,加之各方面营养跟不上,正直青春美好年华却掉头发……苦!他们的父母家人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可想而知!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的集结号!同样都是青年,与他们相比,集结号的朋友们幸福多了!应好好珍惜啊! 我们的集结号基本上也都是青年朋友们!做些有意义的事,应该是我的一种责任!我能做的就是与他们交流、学习!也曾说过,这些青年朋友们同样让我感动!听到公主所讲的事迹,我在想,同样都是青年,应该尊重他们、支持他们、爱护他们!不管是那些英雄们还是群里这些青年朋友们,都应如此! 对于集结号,感触很多!就先写到这吧!
京剧艺术的蓬勃! 京剧吧第二届演唱会都在期待当中!我也一样!呵呵,不过我更期待寒假的青年大比拼!京剧的喜好者不能总是中老年,青年朋友也很重要! 差不多一个星期时间,青年集结号群!哇!太给力了!在吧里的朋友不说了,陆续有尽30余位新朋友加入集结号!不要小瞧这30余位朋友啊!都是青年!也不要小瞧这个数字!很不简单!我在集结号与新老朋友们一起交流,感触颇深!很激动! 基本上学生多!对京剧的痴迷程度,是我没有想到的!热爱!真是热爱!天南的、海北的、国内的、国外的、大的、小的、男的、女的、乾的、坤的……总之,很了不起!集结号里很火啊!他们有学业、要上班,有的不能近视频,有的周围身边人不喜欢京剧,自然就没有知音!有的在地方戏很浓的地方接出不到京剧,但都对京剧不离不弃!我们可以换位想想,我们能上网、能进视频、能经常接触到京剧的朋友们,自然每天很开心!但我们一旦也像他们一样,想想是不是会很无奈!他们还要面对毕业、工作等等压力!这样的青年朋友们,能不支持他们吗?我是全力支持的! 很感谢这些青年朋友们!打动了我!他们的这种对京剧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深深的打动了我!唱花脸的锤锤,唱老生的西哈,五项全能的朱大人、唱旦角的空心菜,还有小钥匙、少高爷、小孟海、幸福过后、顺其自然、左腿、入画白纸、原始天尊、夜深沉、花卷、麦兜、京剧爱好者、小夏、皓月、哲等等,都很可爱!向你们学习!为你们喝彩!祝你们积极参赛,自己梦获得收获! 期待……与朋友们相聚!
介绍京剧术语 那位老师提到了几个京剧术语,有的用语言不好表达明白!有的很有讲头,考虑您是要翻译成外语,恐怕有难度!结合外语,我简单给您介绍吧! 起霸,有20多种,是程式表演的术语,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源于昆曲《起霸》一戏!表现的是武将在出战前,穿好盔甲、整理盔甲的动作!好比是我们在即将出席一些重要场合时,提前先整理一下衣服!起霸都是扎靠的人物的表演! 月亮门三偏腿,是程式动作之一!多用于起霸中。所谓月亮门,就是指演员扮戏时,勒头时,在太阳穴那个位置,用网子、水纱要勒出一点半圆形状,还有,脑门是倒半圆!三偏腿,就是单腿抬起到月亮门的高度,从前面偏到身体侧面!左腿一次,右腿一次,然后左腿再一次!故名月亮门然偏腿!起霸、走边都能用!属于腿功!还有一种撒火彩也叫月亮门,但跟您提到的这几出戏无关! 走边,源于晋剧《走边》,就是演伍子胥逃出楚国,由于是偷偷的,比较有保密性,从边界而走,所以叫走边!后来被京剧表演所用!表现的也是秘密侦察或是夜行!沿着路边走!走边基本也有5、6种! 砌末,最好翻译!就是指舞台上所有道具!种类太多了! 跳门坎,就是铁门坎!武丑多用!就是右脚盘起,左手抓住右脚,左脚向上抬,从左手抓住右脚中间留有的空隙中跳,往前跳完往后跳!左右脚都有! 三角顶,是顶功的一种,多用于武丑!就是人倒立,双手和脑袋形成个三角形状,故名三角顶! 蹿九毛,属于群武行开打时所用!就是一对一对的互相蹿来蹿去!在具体我就不会写了! 劈花,属于刀花的一种,没法写了!只能示范! 剜萝卜也是把子开打中的一个动作,大开打、小开打都有!具体无法形容!只能示范! 二场边,是京剧术语,但不是表演术语!都是排练武戏用的术语!就相当于武戏剧目中主演出现的所有场次的称呼! 才疏学浅,就能写出这么多了!供您参考!
从黄忠的扮相说起 有朋友问黄忠和李克用的穿戴、扮相一样不?答案肯定是不一样! 说起黄忠,就得先说说黄忠的戏。黄忠是后来归顺刘备的,之前有战长沙一戏,演的是关羽义释黄忠事。关羽的份量比黄忠要重些!黄忠在未归顺西蜀之前,也就是说这出戏的黄忠的扮相,是带额子、扎巾、带翎子、狐尾,用的是象鼻刀。周信芳演这个戏,音配像能看到,黄忠所戴是扎巾盔,不是夫子盔!周信芳先生演此戏,挂白满,拿大刀!这种扮相也是有出处可查的! 黄忠,在汉剧原是花脸,京剧为老生,黄忠最早的扮相就是扎巾盔,有一张王九龄的剧照,就是这个扮相!所以说,周信芳此戏扮相没错!过去演老头,不管文的、武的,多戴白满!谭鑫培老先生,由于他的脸较瘦,就把大扎巾盔改为扎巾,白满改为白三,这样就显得他更精神!这种扮相影响后世至今!由于定军山是谭派名剧!而定军山就是这个扮相,学者无不学其全部,逐渐,黄忠这个人物的扮相似乎就这样定性了!所以,现在有很多演员演战长沙以及其他戏中黄忠属配角的戏也都这样扮!但战长沙黄忠戴翎子或是周信芳那种扮相,也是对的!但伐东吴的黄忠就不能这样出场了,由于伐东吴一戏,黄忠被封五虎上将,与关羽齐名!地位很高,所以就戴侯帽了! 李克用,前面戴的是草王盔,后面戴的是八面威!花脸扮李克用,后面还是草王盔!这与黄忠的身份不一样,所以扮相也不一样! 八面威,一般多为花脸所用!形容这个人物很有威风!除了番帮大将,像袁世海扮廉颇也是戴八面威! 至于翎子、狐尾,向来有不同说法!比如,三国戏,曹操的将多戴之!说法是曹操属北方,天气冷!所以戴翎子、狐尾!本身狐尾就是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天冷时披上可保暖!像西蜀将,没有戴翎子、狐尾的,因为西蜀热,用不上这些!又如,说少数民族大将多有狐尾、翎子!中原正统大将没有!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配合演员的表演!包括人物的身份、好看等!总之,都是为了配合演员表演、刻画人物的!如周瑜、吕布、杨继业、杨宗保等等,戴翎子不挂狐尾! 至于说夫子盔,以前也谈过,关羽所戴为夫子盔!因为关羽是武夫子!霸王所戴,虽说形状与关羽所戴夫子盔一样,但不叫夫子盔,叫霸王专用盔!霸王前面、后面也戴八面威!而且霸王扎的靠也是霸王专用靠! 此外,赵云所戴,最早是扎巾,据说杨小楼把赵云的盔头改了,创造了新的盔头,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坂坡赵云的扮相!(一说是源于李万春,这种说法不靠谱,前文解释过)这种盔头也叫夫子盔!赵云不是夫子,为何叫夫子盔!这个还有待考证!
我为今晚的演唱会准备的开场白 西皮小开门 上场念引子:红星大地,万古春秋! 定场诗:先烈建功非容易, 东方红日照大地。 如今已是新世纪, 经济文化大力提! 小可,敬周。自幼喜好京剧,幸喜有京剧吧,内中还有网群,结识天下好友,真乃人生一大快事!今日三十,明日十月一,乃国庆六十四周年纪念之日!因此,群中约定今晚聚会!大家一同振兴京剧,真乃京剧之幸也!我不免早早前去便了! 唱西皮瑶板:过了一天又一天, 心中好似滚油煎。 熬过今日心情变, 等到国庆歇七天!
谈谈德艺双馨 看到评剧公主一贴,想谈谈德艺双馨! 什么叫德艺双馨?有德才有艺!德艺双馨嘛!为什么把德放在前面呢!过去学艺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学戏就得先学做人!这句话说起来很复杂!其实,过去很多老先生们也未必都是德艺双馨、艺德高尚!说这位德艺双馨,那是很难得的! 德艺双馨,首先说周信芳!周先生的为人是很正直的!是一位爱国的艺术家!他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时间,编演了很多爱国思想的戏!你看他所演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忠臣、义士!他的表演、念白听上去就很刚直!很解气!这与他本身的为人有很大关系!一个人,能体现他非常爱国,而且做出了实事!那么这个人的人品还用怀疑吗? 再说一位程砚秋,程先生为人也是很正直的!他从不收女弟子,是因为避闲!程先生打过日本人!好打抱不平!他得罪了日本人,你说他能继续唱戏?那么别的不说了,一位打抱不平的人,他的德行用怀疑吗? 再说一位粱连柱先生!别的老师不如他,学生们都喜欢他,而瞧不起那位!梁先生会马上制止这种思想!梁先生与其他老师进行示范演出,从不争抢,配角也演!而且很认真的演!对学生们也很关爱!对老师同仁都很恭敬!在艺术上,文武昆乱不挡!热心帮助别人!堪称德艺双馨! 就这三位,不仅仅只是这些!只是说几个方面!还有很多艺术家前辈也都是如此!
有感而发 从前不知还有个京剧吧!来到吧里,又知还有个群!在群里我认识了很多大、小朋友!也不乏有同龄人,也有小朋友!呵呵,大家对京剧的痴迷与热爱,……京剧还是大有希望的! 自打来到这里,电视基本不看!就是我平常看电视也很少看戏曲台!没意思!但我却喜欢在这里听大家演唱!更欣赏的是大家对京剧的那种执着!由此我想,如果专业演员也都能像大家一样,哪怕只有大家一半的痴迷精神,那么京剧比现在还要强的多! 有朋友说,不要恶意谩骂演员、要尊重他们等等!本来不想说什么,但咱们群里的朋友们很触动我!就拿我的偶像朱世慧来说吧,他给我的感触最深!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几个月前还是喜欢唱流行歌曲的追星族,那肯定对京剧是不感冒的!甚至是讨厌!你很难想象就在几个月后,他能唱全套的徐久经!还能二进宫一赶三!我不知道他得着迷到哪种程度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对此,我是自愧不如!喜欢这么多年戏,可能会的还真没他多!他时不时的就能唱两口这戏、那戏!我很尊敬他! 反过来在说这些专业演员!从精神上真不如咱这群!多了也不想多谈了!没意思!只是希望演员拿着国家的奉禄、剧团卖票价钱很高!能拿出点精神来,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这些爱护你们的广大观众!
谈谈我的观点 看到朋友们在讨论,我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观众不能太挑剔!那么这挑剔怎么讲?又说观众提出的意见还是要接受!那么怎样区分挑剔与意见?又有说提出的好的意见要接受,不好的就要鄙视!那么这意见的好坏又怎么区分呢? 我从前也发过贴,谈过此类问题,也谈到过关于票友与戏迷的区别,得到多数朋友的反对!其实,这与大家的热爱、钻研并不妨碍!大家的水平都很高!像姜派小生,他是专业的老前辈,退休了却以票友自居!也没必要!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把您的所学所知告诉大家,大家的水平就更能提高! 说实话,看专业的什么演唱会,远不如在这里听大家演唱!为什么晚会啊大家都觉得没意思?你这是在电视里看,不爱看就关掉!你要是花钱买票了,你恐怕得骂街退票!这就是对不起观众!说什么花销减少了,质量就下降了!没有的事!京剧就是一桌二椅的艺术!再简单不过了! 演员缺功!你不行就是不行!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行里有话: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师父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都知道了! 有些演员压根就不是唱戏唱出来的!很多演员走政治路线,演出基本就不涉及了! 现在,还没火的,都想奔北京,都想上中央电视!还有一些就是玩! 听姜派小生老师唱完了,我感触非常深!就小生行来说,现在都抢着拜叶少兰,你拜了叶少兰你就真能好吗?现在你看看,知名的几位小生还唱吗?都想法赚钱去了吧!要么就吃老本了!要么就是纯玩!赶上这个晚会,唱个旦角我过过瘾!就被捧成了多才多艺、昆乱不挡! 观众对演员太包容了!就像是父母对子女的溺爱!观众是衣食父母,你没法说!说深了,伤观众的心,人家关爱演员这本是好事!不能说!可演员自己就变了!可以这么说,很多演员就是蒙事! 说于魁智是于派,这话你说于魁智老师自己听到后会怎么想?
十八罗汉收大鹏与棒打万年春 真是巧,看到两个贴子,提到棒打万年春,又提到十八罗汉收大鹏!这两个戏很有意思。 当年老先生唱戏,都很卖力气,竞争很厉害,戏园子多,唱戏的多,好角多,所以为了叫坐,难免就会出现较量,你名气大,我就和你比比,这也算是一种比试吧!但这种较量,往往也会由于一些个性,来了兴致,较量就成了斗气儿了!谭鑫培与夏月润就是例子!夏家与谭家本还是亲家,夏家久居沪上,老谭到上海唱戏,也是气盛,演定军山,剧名改了,不叫定军山,也不叫一战成功,叫什么呢?刀劈夏侯渊!意思是斩你夏家!那夏家也不是好惹的,你斩我,我也不能饶你,编了一出戏,就五鬼捉老谭!看看,多厉害,人捉都不行,还的鬼捉!余叔岩与周信芳当年也是较量过了!周唱黄金台,余也唱黄金台,周唱骆马湖,余也唱骆马湖……逼的周连花脸戏都唱了,余一出文昭关硬是把周从北京赶跑了!余后来很后悔当年的气盛,应该给人留有余地,也就是也别人留饭! 那么到了李万春这辈,也有这样的例子! 李万春到上海唱戏,和张冀鹏打擂台,斗上气儿了!李万春编了一出戏,十八罗汉收大鹏,意思是我收你张冀鹏!那么张冀鹏也不含糊,虎父无犬子!索性就编了一出棒打万年春!意思就是打你李万春! 棒打万年春这个戏,不是什么代表性的剧作。这里谈谈这出十八罗汉收大鹏。 老戏,有一出狮陀岭,是以孙悟空为主的一出猴子,此戏不常演,马德成老先生有“二岭”戏,这出狮陀岭就是其中一出!李万春先生就是根据这出老戏编了这出收大鹏!当时叫收大鹏!以金翅大鹏鸟为主,后来李小春(具体李什么春模糊了)着录制的十八罗汉斗大鹏,就是李万春整理演出的!叫斗大鹏!十八罗汉没有收住大鹏,因为剧中青狮、白象、大鹏鸟虽都是妖怪,但却是很正义的,没有孙悟空,与西游记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个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十八罗汉上来自报名称! 那么天津张幼麟曾把十八罗汉收大鹏改编演出,名金翅大鹏!张此戏参赛一炮打响!再后来,由于这个戏不像挑滑车之类,流派全唱死了,各地方都有不同版本,故事差不多,但具体表演上多有不同!
祝大家节日快乐 今天是中秋正日子,祝大家节日快乐!
祝大家节日快乐 今天是中秋正日子!在这里祝大家节日快乐!
祝大家节日快乐! 今天是中秋正日子,祝大家节日快乐!在外而不能回家的朋友们,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声平安!告诉家人,京剧吧是自己的第二个温暖大家庭!我们都是你们的家庭一员!
求解 我是敬周7,我登陆不上去,总是显示账号登录出现异常情况,请稍后再试!为什么?是被禁了还是被盗了?
由班先生所想 没想到会有朋友介绍班世超先生!很激动!也很感慨! 我接触过的前辈们,听他们聊戏,内容太多了!每提武旦,必提班先生,还提起几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班世超、冀韵兰!但二位留下的资料很少,可惜了!见班先生两张剧照,很少见!我是第一次见,很珍贵!非常感谢那位先生提供这么珍贵的资料! 这样的好老,应该多向人家请教! 现在武旦,基本都是学宋德珠先生一派!宋先生的东西,有他的特色,要知道他是模仿女性,刻画古代女子,比女的还像女的,有很多妩媚的东西,自王继珠以后,没见几位学宋学的到位的!那妩媚劲儿来不好就成了怪东西了!因为女同志本身就是女的,你刻意去学女人的哪种妩媚,学不好就走畸了!但班先生这类武旦就比较冲!而且很多技巧都是真功夫,没花活!女同志现在演武旦,就是快,但没有那种冲劲儿!女同志也走汗水,但是普遍都不高,对女同志而言,这也就很不错了。但你看班先生那剧照,你就能看出来功力很扎实,可想他的戏得是什么样! 希望那位先生能多提供一些老照片,很珍贵!像班先生这样的角不能忘记!应大力提倡!
中秋唱戏 中秋快到了,说说与中秋有关的戏词! 想去岁中秋节相逢甚巧
京剧名伶之李姓 京剧名伶中,张王李赵四大姓氏名伶最多,今天闲聊一下李姓名伶。 老辈中,李寿峰、李寿山、李寿安、李寿臣四兄弟。李寿峰是老生演员,人称李六。其子李盛荫,富连成老生。 李寿山,为花脸演员,与钱金福同辈!其子李菊笙,是与杨小楼同辈的名武生!后过继给李寿峰。其孙为李宝魁,常年辅助李少春。 李寿安也是花脸演员,过世较早。 李寿臣就是李鑫甫,文武老生全才!高庆奎学他。李寿臣无后,李寿峰把其子过继给李寿臣,就是李盛藻先生。 李桂春,子李少春。 李永利,子李万春。此外还有李桐春、李庆春。 李春福,子李洪福、李洪春。 李春恒,女李婉云。 李四广,子李少广。 李多奎,其父非京剧人,不提。 李桂芳,老生,后改小生。 李连仲,老前辈的名花脸,非富连成出身。 李鸣玉,老辈名老生! 此外,还有李宝琴、李胜奎、李长胜、李吉瑞、李春霖、李连英、李连贞、李富九、李盛佐、李盛斌、李盛泉、李世霖、李世芳、李元瑞、李德彬、李和增、李宗义、李如春、李金泉、李金鸿、李玉茹、李荣安、李鸣盛、李世琦、李世章、李金棠等!这些都是比较有名。
漫谈高庆奎 看到有朋友喜欢高派,提到高庆奎先生,我想谈谈我所知道的一些关于高先生的艺术。 高先生的父亲高四保,是丑角演员,梅兰芳曾对其表演有很高的评价。高庆奎先生很小的时候就被其父安排到很多演员家里学戏,九岁时,入陈丹仙老先生所创小洪奎科班,说他是斌庆社,不太可能!高先生1890年出生,而斌庆社头科的是徐碧云等辈,要比高庆奎小不少了!小洪奎科班还有扎金奎、高联奎等,都是比较有名的! 高先生俗称高杂拌儿!这是一种讽刺,说高不正宗,什么都学!但高先生的学艺经历,还是很适合他的,也证明多学多用是好的! 提高派,首先得说刘鸿升!刘本票友,据说与穆凤山是邻居!听穆凤山吊嗓子,受他的影响很大,曾听刘唱花脸探阴山等唱片,唱的很花,与何桂山、金秀山之类唱法要花的多,相传,这就是穆凤山所创的唱法!又如穆凤山创造了刺王僚之二六,从此花脸始有二六!可见花腔之说是有道理的!刘的嗓音冲,学奎派的基础上,又把花腔揉进去!高先生最早也是学谭派,后来,他根据自己嗓音的条件,就学刘、汪,也学黄月山! 高先生还有两位老师要提一提,一位贾丽川,老先生会戏很多,高从其学了很多戏!贾丽川死后,高又从贾丽川之侄贾洪霖学习!贾常年陪老谭唱戏,精通谭派,又有很多非谭派戏也唱,高庆奎在此二位先生上所学到的东西,可谓终身受益! 高先生的戏路很广,会戏极多!如他的定军山、珠帘寨等宗谭,空城计宗刘,八义图宗法孙、谭两家,群英会宗谭又有王凤卿的东西,逍遥津宗孙,战长沙、华容道宗汪,单刀会宗王鸿寿,是京昆本,前几天还聊过这出!总之,他宗法很多,他还演黄月山派戏,老旦学谢宝云,武生还学杨小楼,他的花脸戏也是多学各家之长!他的老师除了贾丽川、贾洪霖,尚有李鑫甫、陈福胜、沈三元、朱天祥、吴联奎、刘春喜等!他宗法谭、刘、孙、汪、奎、笑侬、黄派,其他行当又学杨小楼、王鸿寿、王凤卿、李鑫甫、贾洪霖、谢宝云、龚老旦等!可见戏路很“杂”。 但我觉得,高先生是杂而不乱!不走学像,而是宗派其精!如斩子的导板、三眼一段,高虽宗刘,但二位唱法不一样!高盛麟先生说过,学流派首先要学流派创始人的改革、创新精神!其实,说得简单,做起来很难!高先生所学之宗法,非今演员能比! 高先生的弟子中,我觉得学高最好、最得法的是李盛藻先生,学高、学马、宗谭、余,学则不像,很讲究!
由关素霜先生所想 看关先生的戏,感觉女中的花旦、刀马,关有许多超出前人的地方!个人观点,和大家探讨! 关的铁弓缘,嗓子要比荀慧生先生亮堂!唱出来,又干净、脆!现在许多女同志也唱,把荀派演的跟妖精一样,实在不敢恭维!唱吧,嗓子也好,但就是不会唱,唱旦角反串小生娃娃调,基本在大嗓、小嗓间结合,以表现女儿身装做阳刚之身!像赵燕霞先生也是这种唱法,赵的嗓子还要冲!这是女同志特有的! 关的唱法,除嗓子外,行腔不拖!所有行当都一样,要行腔则不拖泥带水!现在有些旦角,特别是有些唱程派的演员,一张口恨不得把人吃了!春秋亭外,能唱成吃秋亭外!把程派的那种行腔特点就特意的更夸张、夸大!看到这样的,就跟看中国足球一样,想把电视砸了那种感觉!在说于魁智,有朋友说他都形成一派了,是从专业发声的角度讲!这个我不懂,也不是和那位朋友对着干,李少春形成一派尚有争议,何况于魁智?于老师的唱法,如姚皇兄休得要的要字、王离了龙书案的了字、案字的收尾,就是拖腔太多,李和增的嗓子要是按这种唱法,恐怕也唱不了几年!累嗓子!但他的这种唱法,很多人爱听,观众能接受,唱出了自己的风格,不死学流派,这是很好的!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但他的唱法一来太累嗓子,二来不讲究!行腔决不拖腔!但现在很多演员都把戏越唱越拖、越唱越慢!很多演员嗓子不行了,其实就是这么拖着唱死了!在唱法上,我个人觉得王佩瑜还是很讲究的! 有的演员,改腔就很好,如陈少云,他唱甘露寺就与麒老牌的不完全一样,有自己的东西!很好!但有的改的就不受听,现在奚派唱甘露寺,那句哗啦啦的水倒流!奚啸伯先生唱这个怎么唱没听过,但现在演员唱来,实在不受听! 京剧本不慢,经典的东西也不是慢!
由掌门人所想 看到掌门人那帖子,感觉挺有意思。 先说谭们吧。且不说梨园有没有掌门人一说,掌门人的概念是什么?武侠剧里表述的很清楚,学了本派武功,被师父任命为新一代掌门,把本派武艺发扬光大!但实际上,任何领域其实都不是轻易收徒弟!何谈发扬光大!京剧也不例外!你崇拜于魁智,你对他说你要拜他为师,他决对不收你! 说谭派第一代谭志道,老先生太早了,没有太多的相关记载。但谭志道非专业科班出身,他喜欢戏,跟着地方草台班子游荡,可那时还没有京剧,京剧形成于约一八五五年前后,谭老虽唱京剧,但恐怕也是晚年了!说谭艺名叫天子,有一种说法,余三胜为叫天子,谭学余,嗓子也好,艺名谭叫天!谭志道与余三胜相比,我更相信是余三胜!谭志道老先生是谭门掌门?那谭鑫培没有继承本门绝学啊?其实,谭门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谭鑫培! 学谭派的,太多了,几乎无生不学谭!谭小培是谭门第三代,与谭鑫培相比,影响力就不大了!那么谭鑫培开创谭派,如果说其子小培就算是接班掌门了 ,那余叔岩这位学谭最突出而且又最有影响力的呢? 说谭派,还有一位老先生不能不提,王又宸!谭富英虽为谭门之后,但谭门本派的清风亭,谭富英却很少演,又如谭派斩子,谭富英轻易不敢动!但王又宸却是经常上演!功力可见一斑! 另有贾洪霖、言菊朋、贯大元、票界夏山楼主、王瘐生以及王琴生等等,都是学谭造诣很深的!其功力不在小培先生之下!
怎样说清之剧目 说八大锤,武生、小生都能演,陆文龙是两门抱!不管谁演都是一出八大锤! 那金马门与骂安呢?安禄山一个为花脸演,一个为小生扮,这算是两门抱吗? 又如战马超,老生、武生都演!算是两出戏还是一出戏两门抱? 又如沙桥饯别,老旦、小生都唱,算什么?
怎样说清之花脸! 说什么是花脸?花脸分铜锤、架子、武二花!对不了解京剧的朋友,你也很难说清怎么区别! 说铜锤就是唱,以唱为主的就叫铜锤!那九江口就有大段唱啊!怎么是架子呢? 说架子就是以表演、工架为主,所以叫架子!那七郎托兆就只有唱、没表表演啊!怎么是架子呢? 裘盛戎演连环套,到底是铜锤还是架子? 尚长荣唱二进宫,到底是不是铜锤? 很难说明白!
清风网友请进 看到你要退走!!!又见你提到正气二字,颇有感触! 你喜欢麒派吗?不管你喜欢与否,如果你对麒派有印象,小可无才,用麒派念白的音韵:你我一言!想这天地之间,人生以命立命,以心居心,若不将方寸置之于中正之处,倘失遗于两腋之偏,则千变万化、意狠心毒,千方百计之狡诈,实令人罕闻罕见!盖人心以方寸为要地,做生命置良田,故成于中、形于外,此心不可瞒、不可眉、不可亏、不可屈!若瞒心福田必损!若眉心天理必伤!若亏心生命必丧!若屈心则寿数必夭!此乃,人心中四大纲目! 你若看不惯,只管去骂!你若听不出,只管去问!何必要离开此地?只要你心中有正气,何必气不息!有道是:任重而道远!千言万语难表留君之心! 费了一点心机,希望能把你挽留!
由于魁智所想到的回族演员 于魁智老师,我曾一度痴迷他的艺术!凡从前学过的戏,曾一度全改按他的唱,声韵全学!但后来随着对余派的进一步学习,听老前辈讲艺术,自己对唱念的理解,觉得于老师在唱念方面还能有晋升的空间!但论全面,个人觉得于老师还是很难得的! 对于其他位老生,不过多评价,各有特色!总体觉得于老师更胜一筹!是回族的骄傲!能成为他这样的,现在不多! 提到回族,回族出演员特多,包括相声圈! 首先说侯喜瑞!架子花脸中,侯老的表演分量太重了!他的嗓子很糟,但是,功力太深了!牛皋下书这样的戏,侯老一句玩笑念白都能把人逗乐了!戏不大,唱不多,他嗓子不好,但唱也能落好!其表演就更别提了!尚长荣先生演此戏,没有太多出彩儿的地方,与侯老唱念对比,尚先生虽嗓子好,但听上去感觉差着!又如战宛城,侯老没见过,袁国林的曹操 看过两次,都是看的录像,袁是学侯的,我看后很惊叹,马踏青苗那几像,感觉出侯派的艺术魅力了!但听老先生讲,袁的道行还是差着,离侯老表演相差很多!我听后惊呆了!袁走的那几下,尚未见有谁能来!他的曹操给我印象很深!很难想象侯老的表演是什么样?可见老先生的功力! 郝先生与侯老相比,各有春秋!但战宛城之类恐唱不过侯!不然,战宛城的曹操也会是郝派的代表剧目了!袁世海先生基本是郝派衣钵! 王泉奎,算是我的师爷爷了!提到王泉奎,不敢不尊称师爷爷! 花脸有三奎,师爷爷为三奎之首!不是我捧,其他二位与师爷爷相比,略逊!当然,是我个人观点!现在花脸唱五台山,基本都是师爷爷的路子! 大叹二连演,也是始自师爷爷!记得十多年前,天津有位票友,姓郝,所唱御果园提起了一段,金派,其嗓音之亮,实属难得,可与师爷爷相比!但仅限于嗓音条件!师爷爷算是半路出家,但造诣之深,今人绝对无! 哈宝山,虽为二路,但见多识广,曾在杨小楼的晋阳宫里扮演李渊,可见其道行很深!他早年嗓子还好,也经常唱开场戏,嗓败后,专演二路老生,后常年榜杨宝森!所演之戏,无论唱念做表,火候正好! 雪艳琴,原名黄咏霓,可谓女中的豪杰!艺术造诣很深!有一张梨园前辈们的便装合影,坐前念的都是龚老旦、杨小楼、梅兰芳等,雪艳琴也坐在前排,可见造诣、地位之深!
闲聊老旦 看到网友提到老旦的扮相,这个有的聊! 老旦化妆,多苦像!但没有死规定。过去,我们看照片就能看出来,如谭鑫培、龚老旦等都很瘦,可以说是唑腮!长相清秀的基本都是唱旦角、小生的!大圆脸的基本上都是大花脸!像龚老旦本身就瘦的唑腮,如他演钓金龟(有剧照),那就是苦像!老旦戏,多演钓金龟、遇皇后、打龙袍、六月雪、等穷苦老旦!打龙袍虽是太后,但也是二十年受苦,一时也恢复不了富态像!但老旦也不都是穷苦像,如演沙桥饯别、大登殿、秦香莲等戏之老旦,就不是苦像!从郝兰田的画像中也能体会到! 说到老旦化妆,有一出戏,朱痕记之朱母,挺有意思!由于这出戏朱母是又渴、又饿、又冷、又身体虚弱,所以这出戏老旦化妆,基本不打底彩,扑淡淡黄粉,表示人老珠黄、面黄肌瘦状,还演用油彩画鼻涕,表示冻的很冷!这种扮相,表演起来更有特色!非常形象!但现在多为女同志扮演老旦,所以这种扮相就改了,女同志这样化妆可能不美观! 老旦化妆没有太浓的!像清风亭之贺氏过去基本不化妆!现在有上电视的影响,台上台下灯光又多,不化妆不好看!但也不益化太浓!这样,在台下更有像! 多说点,过去男老旦,文的、武的都能来,而且扮相有很多,是女老旦所不能!如滑油山,老旦就要吊毛、抢背、摔壳子、接叉兜壳等,难度很大!又如沙桥饯别之唐僧,老旦扮演时,头场是光头上,后面才戴九佛冠。女老旦就不能这么演了!
从单刀会谈起! 看了好几个帖子,我要做个回应,就在一个帖子里说吧。先说单刀会。 京剧的剧目往往有很多版本,艺术家的风格不一,往往同一题材的剧目就有很多不同的表现,版本就有了不同版本!比如金水桥与选元绒,都是一个题材,但角色、行当、具体的情节内容、唱腔、唱词、板式、唱段都不一样!无形中就成为了两出戏!赵松樵老一出长坂坡会好几种演法!空城计几大流派全唱,由于此类戏名气太大,虽都唱,但数路基本一样,包括场次、服装、人物、行当、板式都一样,只是唱词上有的地方有所不同,演唱风格各异!但基本上没脱离总的本子!像四郎探母、红鬃烈马、龙凤呈祥等等都是这样!那么单刀会与这些戏比,相对名气就差着,但不失是一出好戏!关戏,最早的米喜子、程长庚都演这个戏,但太早了,究竟是什么数路没有记载!包括说李洪春得王鸿寿真传,那么李洪爷这出戏也是有自己的东西,与王鸿寿的戏路子也不可能一模一样!不然,就不叫李洪春了! 周信芳这出戏音配像我没看过,但听那位朋友说前场有这一段二六,那就对了!这是南派特点!周信芳与林树森都是这么演!林所唱二六,唱法很老,黄钟大铝形,与老生的二六不一样!此二位应该是王鸿寿一路演法!与李洪春应该是一样的!提到李桐春,就不能不先提李万春的鸣春社! 李万春先生,会的戏很多,而且擅长改编、创新,鸣春社很多戏都有创新!这出单刀会应该与李万春的路子同出一脉! 总之,此戏改动不大,基本上都没有太大变化!但林树森的那段二六有句词:不看先生诸葛亮一句,想必头场下书的不是上黄文,而是诸葛谨?不知周先生此戏是不是这样?这一点我要求教各位! 京剧的剧目渊源有很多!有位朋友发帖说,这里高人太多,自己不敢发言了!其实,我可以告诉这位朋友,之所以高人多,你才要大胆的发言!不明白的就问,你慢慢的积累,学的就多!不懂就问,没人笑话,相反,是值得学习的! 我对吧主还有个请求,有朋友回我的帖子我看不到,想必是被吧主删掉了!没关系,如果说没有敏感、反动的回复内容,希望吧主不要删,保留完整的帖子,供新人参考,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记录! 在此还想多说两句,很多人反毛、反周!我先声明一点:这种谩骂伟人的情况,在哪看见我就在哪管!这是一种责任!也希望你愿意纪念伟人你就纪念,不愿意纪念的就不纪念,纪念、缅怀伟人没有错!想讨论政治的,想评论伟人功过的,可去别的地方!没必要挖苦人!要是存心谩骂伟人的,那就不客气了!相信这里应该没有!希望本吧越办越好!
由花过门谈起 有朋友发帖花过门,又有问何为花过门?就那个帖子闲聊! 听老辈讲,早年王帽老生上场多唱二黄慢板一段,这样的唱段前,也就是第一句前使大过门,其中加点花儿,听着过瘾、讨巧!如上天台金钟响一段、沙桥饯别提龙笔一段、选元绒一年间一段,都是如此!但李少春先生的上天台,过门加了讨巧的东西,今仍保留这种演奏! 杨宝忠先生的演奏,别开生面!凡唱片中杨先生演奏的曲子,基本没有太花儿的,但听他现场演出时的演奏,时不时加入花过门,非常过瘾! 先说杨先生演奏的特色:很轻巧,巧中见脆,干脆利落!他的演奏没法用总结出谱子!曲谱是死的,他的演奏很活!有时候一个过门几个连音一下过!杨先生兴致来了,使花过门能盖过演员!有时抢戏!有时候杨先生犯葛,他演奏的速度你跟不上!因为他本身拉弦就不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拉,很多东西化的很巧!这是一种道行!一般人跟不上,没法张口!就算能跟上,一段下来你就累的慌!况且他在台上抢戏,观众不听唱的了,光听拉的了!马连良就因为这个,把杨辞了!但他和杨宝森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 他们两位在台上有个特点,就是你唱你的,他拉他的!很少有这种情况!一般这也没法唱!但在他们二位这就灵!他们合作,时而不和时,杨宝忠先生也抢戏,杨宝森是干生气!杨宝忠离不开杨宝森,除了他,一般人没人敢用!所以,你听此二位合作的实况录音,胡琴总能落好!比唱的落好还热烈!可见,这花过门不是随便能用! 现在很多戏都使花过门,还有很多自创的!也是为了配合演员的主要唱段!适当的可以,可一出戏里总使,一来搅戏,二来东西就不值钱了!
衷心的和广大戏迷朋友们谈心! 关于票友与戏迷,最初我怎么提的,前面说过了,没想到这么大的反应!我没有给票友下定义标准,举例子主要是讲票友的钻研精神!并不是把京剧单纯的做为娱乐、消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时代变了,有些东西也应该怎么样!时代再变,有些东西也不能变!跑圆场,到什么时代他也是跑圆场,决不会变成竞走,也不会变成赛跑! 那位小姑娘说敢唱就是票友!就是!就是!就是!呵呵,很可爱!也看得出她喜欢京剧!也有朋友说,我提出的要求太严,打击一大片初学者!看得出有诚心!本不想说什么了,但看到朋友提到李人妖,我不说也得说说!不是我想当救世主,看到问题我就要直说!这是一种态度和责任!不然,对不起这些可爱的戏友! 一个专业的,名家也一样!他们接触到戏迷,会和你很客气!这是人之常情!因为他不敢得罪你,为什么?不是他怕你、在乎你!说有一些企业家,有钱!喜欢京剧,会唱两口,请些名角给指点指点给钱啊!余叔岩教张伯驹,主要是为了赚钱糊口,而且自己的艺术也得到传承,你明白了你还来不了!现在不一样,你给我钱,我不缺钱,钱越多越好!你给钱就陪你玩呗!实际上企业家什么也没学着!当你面夸你,过后他就笑话你“这位是高级大票友”!实际上,这不是好话,和棒槌是一个级别!你说这位企业家头大吗?普通戏迷也一样!见到专业的或是名家,有人介绍说谋老师,这位是戏迷,想唱给您听听,您给指点指点!你唱完了,唱的有水平,那位名家、专业的自己就会称你是票友!反过来,人家介绍你是票友,你唱的一般,他不会说什么!你唱的连没板眼都没有,哪也不挨哪,他会表面跟你客气,你走后他就得嘲笑你!这被嘲笑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当然,不是说那名家太狂傲、目中无人!就好想是你走在马路上看见一件新鲜事物,你肯定会有反应一样! 提到李玉刚说自己是梅派传人!说他大言不惭却声名很大!说买龙票进票房等等!你就是拿一堆油票唱戏也没关系!京剧的兴衰与这些没关系!李玉刚大言不惭,实际上,在京剧圈子里,也有这种类似现象,这是一种不正之风!坏就坏在这上面了!你捧我,他吹你,互相乱捧、互相说对方不好、自己的才对这些都有碍了艺术的发展!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你跟谁学的?讲究师承!你拜了谁了?是不是正宗?这个才是真正的保守思想!你拜了谁才能火!你没拜谁就不成!这是最不好的现象! 大家喜欢戏,爱听、爱看,这是好事!不说水平如何,喜好嘛!有朋友要给票友下定义,还举例说主办票友大赛云云!你放心,能上那的绝对是听着有点意思的!在这里,我不是说大家水平都不行!初学者更是瞧不上!我也学戏,艺术家的我听,票友的我听,爱好者的我也听,而且我是认真的听、仔细的看!人家有好的地方我就学、我就向人家请教!水平唱的高低好坏,这是很自然的事情,需要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很苦的过程!不是说我今晚上请个专业的学,明天我就艺术家了?我从不嘲笑谁谁谁唱的水平太不怎么样了!都是从这过来的!要是专业的唱的不怎么样那就令说了! 有朋友说这是矫情,这是显摆!不是显摆,艺术这东西不是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刘曾复基本上没怎么上过台,但他会的多!王思及先生都跟人家!朱家晋可能没有刘老会的戏多,但舞台经验丰富!上海有位老师,本不是专业的,只要一扮上,准一个字不出音!私底下嗓子特好!但人家能教你怎么发声,这也是票友!天津有位王老,就会八出半,但他这八出都很精!这也票友!吴小如唱过三次戏,也叫票友! 又有朋友说,想学没有时间没条件去研究!其实,那也没关系!喜好就好!这与是票友还是戏迷没关系!初学者、唱不好、没有板眼、不明白等等,这些都没有关系!也没人笑话!都有过程!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马连良也有失误的时候!业余爱好嘛!又不是专业的,没人笑话,也不叫丢人!太正常不过了!一步一步来!但如果说上升到票友的程度,那就要下一番功夫! 说改革改观念,过去科班有七科,现在戏校有各部门,名字换了,但实质的内容没有变! 说京剧没人听,节奏太慢!还不是演员唱成这样的!你听吧,老艺术家的演唱,慢板是有尺寸的,一点也不慢!在具体说,就更多了! 还有说,京剧不要上口,那就别上口了不就完了呗!反正上口没人听的懂!现在茶馆三俗相声火,京剧也借鉴呗!就像那大白水滩,旦角别唱什么慢板二六了,唱流行歌曲,都听得懂!那成吗?可能没接触过京剧的,第一次听戏,什么也听不懂!初学者接触的就比第一次听的要在行!为什么?因为你研究京剧啊!可能初学者有不懂的,年头长的就懂,因为他比你接触的又多了!都是这样!戏剧评论家也不是天生就会评论的! 反过来专业的就更是如此!就说关素霜先生,为什么她好?她凭什么就好?人家的功力深、造诣深,好有很多方面!人家就是艺术家!说我也什么不是艺术家?我也是演员啊!对不起,您就不如人家,各方面都没到! 说齐鲁朋友水平高,既然有人这么说,我相信肯定错不了!有听爱关老生唱过,能听出有火候,有尺寸,不是一般的玩!你说此二位的水平与初学者的水平肯定不一样!那初学者叫票友,那此二位叫什么? 说这些话,决不是瞧不起戏迷、嘲笑戏迷,没有恶意!都希望京剧能好!也希望大家都好!但毕竟艺术是艺术,希望不正之风早日刮开!正所谓拨开乌云现晴天!
艺术家的精神 叶少兰老师,上了年纪,时不时也参加演出;有一次,演回荆州之周瑜,这个活在甘露寺、孙尚香别母后才上场,前面有很长的时间空着!但早在未开戏之前,叶老师就早已化好妆了,并在台上背戏、耍枪花、走路子!这一点给我印象很深!叶老师对艺术的这种负责的精神是现在很多演员所没有的!回荆州叶老师是经常演的戏,以他的道行和资历、威望完全可以休息够了在化妆、扮戏,根本不用背戏!但叶老师身为小生界的头号人物还是认真的走路子背戏,这实在是值得学习! 又有尚长荣先生,演法门寺,也是很早就化妆完毕,自己找个清静地喊嗓子、背戏,尚老说不敢怠慢观众! 其实这两位都是威望很高的艺术家!但每次演出都不敢怠慢观众,也从不轻视每一场演出! 还有一位萧润年先生,老头穿着朴实,会的不少,家学渊源,你有问他必答,没有架子!也演出、也教课,从不摆谱! 这些艺术家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不但继承了前辈的艺术,也发扬了职业道德!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的精神是太值得学习了!
闲聊几位票友 票友中的老一代,有位王庾生,回回,早年曾得谭鑫培传授,建国后曾在石家庄,从事编导工作!这位老先生因家里不允许他唱戏,所以未能下海!王老能老生,老谭的戏没有不会的,余叔岩也向他学过戏!王老还能武生、旦角,可谓昆乱不挡!王老武生宗法杨小楼。会的多,曾到戏校教过课!曾与专业前辈同台,演打渔杀家列中轴!惜晚年较为潦倒。 北京有一位朱家晋,特别要提一提! 朱老家学渊源,书法、文物鉴定都是大家!自幼喜好京剧,年轻时曾与刘宗杨一起练功!宗法杨小楼!会戏很多,且昆曲戏及能!朱老能老生,宗法余叔岩!晚年曾演出过很多戏,长坂坡、宁武关、战宛城、连环套等,都是杨派大戏。朱老还有很多关于梨园界的回忆文章,是研究京剧艺术宝贵的资料!
再谈观点 此贴一发,恐怕又要得罪人了!呵呵,但那我也要说清楚! 首先,我说票房、票友不能胡来,是针对唱的连基本的板眼都没有却又自以为水平很好的、自称票友的!不是针对广大戏迷朋友们的!有位朋友说一个西方哲学故事,我倒想起这么一个比喻,秃子不见得就是和尚,敢唱的能唱的不见得就是票友!而会念经的也不见得就是和尚,票友也不见得没有高人! 本吧我就认识了一位高人,很想和他学东西!听过他的唱,很讲究!可称票友! 大家喜欢唱戏,喜欢京剧,组织在票房里唱唱玩玩,这是很好的事情!京剧能成为国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但很多票房,也竟是你阴我,我斗你,谁也瞧不起谁的特点!就像那位朋友所说的,唱错了,也不知道改不改提?提出来了,恐怕得罪人!其实,专业团体这样的事也不少!很多人和票友学戏,学的很地道,学的很磁实!但要是向那位唱没板眼的学,那是怎样的后果?从某种程度讲,京剧可谓成也此、败也此! 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继承发扬京剧艺术,离不开广大戏迷的支持!但对专业的来讲,应该是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传承于经典!
从“戏路”说起 说起戏路,说肚囊宽敞,是一种本事!提起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了。 京剧中文武昆乱不挡者就很难得了!前些日子有朋友提到六场通透,解释的非常清楚!但听老先生讲,说形容六场通透的还有一种解释:乐队文场算一场,武场算一场,台上算一场,后台算一场,台下还有两场!这样的全才几乎没有!所谓台上一场,指的是生旦净末丑文武昆乱不挡! 谭鑫培唱武生、武丑,原本就是正工,后唱老生成名后,专唱老生,但年轻时,为了竞争,演出了不少的戏,珠帘寨就是例子。唱戏很累,谁也不愿意受累,但必须得吃饭!唱出名了,一些吃功夫或是受累的戏慢慢也就收了!谭鑫培早年唱太平桥、断密涧、喜封侯、二进宫等等,在宫里唱连营寨后面接白帝城!但成名之后,很少在演这些戏了,武生也不唱了,唱老生就足够了! 余叔岩,早年也唱武生,他学谭很痴迷,谭能演的,他都要演,谭演金钱豹的猴子,余就演安天会,谭演恶虎村黄天霸,余就演骆马湖的黄天霸,谭演挑滑车,余演长坂坡,为了追求宗法!后来和周信芳打擂台,周唱独木关,余也唱,周唱黄金台,余也唱,最后把周逼得没辙了,连盗御马都唱了,余还是取胜了!后来余叔岩想起当年的打擂台,还特别后悔!余成名后,也专演老生,而且老师不唱的,他都不唱!勉强唱过一次战长沙黄忠!武生也不唱了,老生够使了! 言菊朋、马连良、贯大元、谭富英、杨宝森等等都是如此! 与这些名角竞争,就要有点新鲜的,老生不能总唱这些,有一些又不对路,还得吃饭啊!所以就各行全唱!过去科班,学生刚入科,什么都得学点,老师什么都得教点,看最后你适合什么行当!马连良,武生唱过,老旦唱过,最后归老生!王连平先生,由于眼睛不行了,老师为了让学生有饭吃,什么都让他学,而且帮他练就了说全堂、攒本子的能耐!专门教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富连成科班有个特点,你是角就专攻,你条件差就让你多学,以后搭班唱不了老生来老旦,唱不了花脸来小花脸,总之让你多学是为了以后能有饭吃! 王鸿寿老先生当年到北方唱戏,老生、武生没人认,演关戏有特色,在南方,为了糊口生存,你就得有新鲜的,什么都得唱!周信芳嗓子败了后,更是如此,唱空城计不对路,那就想办法!专唱老生站不住,武生啊、红生啊花脸啊什么都唱!唱是唱,但决不胡唱! 所以说,戏路宽是一种本事!梁连柱先生唱花脸,但说什么戏都能说全堂!都是逼出来的! 现在条件好了,没有压力,艺术就在走下坡路!就像刚才有些朋友说,新社会就不要保守要改革之类,这话有道理,但得分用在哪?青衣和花旦,在哪他也有区别!那位朋友说的很好,要谦虚!现在有些演员,台上不灵,学老师的东西学会五六成就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可人家获奖了,评上一级了,别人也就不好意思说了!如此恶性循环,结果呢?我们说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京剧事业,前辈们为我们留下来的是经典!发展到现在,以后我们为后人留下来的就是京剧艺术大概其、无所谓?现在某位演员改唱腔,一句哗啦啦的水倒流!要多难听有多难听!没人敢说!圆滑点得了!爱咋地咋地!说了你能听进去吗? 艺术就是这样传播开来了!戏迷们学唱,一说谁谁谁就是这么唱的!没办法!
说明一点! 我先前发帖,是针对有朋友说给票友打戏,那位没有板眼!这样的水平,说玩、爱好、娱乐都可以!但是,这水平敢称票友!这是大言不惭!我这个人说话直,有什么说什么!对就是对,好就是好! 那位朋友说了,敢唱就是票友!这话是大外行的话!您也别生气,实话实说! 行业都有规矩,这东西也不例外!京剧分专业、业余,专业又分等级,宗师、大家、艺术家、一级等等,业余也是,名票,票友,戏迷,对吧?都要有个标准吧?敢唱就是票友,那会唱的票友呢?叫什么?那有名的票友呢?有叫什么?不是我较真!我先前发帖,听到唱没有板眼的票友,这不是胡唱吗?而且又觉得自己是很有水平,哪啊?这不是胡来吗?可能那位问我是谁啊那位朋友水平很高,我说的不爱听了,这没什么爱听不爱听的!更扯不上怀旧!一加一永远等于二!得罪人也要说!这是一种误区,不好的误区!说过了,票友的概念是什么?不是敢唱了就是票友!那是不简单!更何况连板眼还没有的呢!艺术家的标注决不是敢唱就是艺术家!票友也一样!这两个字也不简单!你能唱,你就是戏迷,而他能唱,可能嗓子没你好,但他就是票友!为什么?这里的学问大了!远的不说,孙元木是名票,为什么说他就是票友?人家走的东西、唱念表演、台上等等,能看出门道!就是没下海,专业的都很人家学!这是票友!你说这跟唱的连板眼都没有的能一样称呼吗?倒是真敢唱是真的!其实也无所谓,玩吗!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一点!专业与票友不是一个概念,票友与戏迷也不是一个概念!不然,还分专业、业余的干嘛呢! 问我是谁?呵呵,我名敬周!问我哪位?呵呵,比专业的糊涂点,比业余的明白点!
闲聊“关老爷”戏 京剧有关老爷和岳老爷之说,王鸿寿、李洪春能演全部!今天,说说关老爷戏的一些相关内容,与大家一起闲聊! 由于关羽是人们很尊敬的人物,尊称为关公、关帝!过去,有专门的演员演关老爷,在演出之前,都要后台供奉关老爷处祭拜!这是规矩!有的说从王鸿寿起,打破这一传统!这可能是指祭拜!但是,专门演关老爷的规矩,恐怕从程长庚时起就改革了!这一点代考! 最早演老爷戏闻名,是米喜子!程长庚学米!但关戏最早属花脸应工,俗称红净!后生行也演!发展到后来,除了临江会一戏的关羽花脸演,其他多由老生演!程长庚之后,汪桂芬演关戏出名!汪学程,可谓以上三位属一脉! 过去科班学戏,相传过去娃娃戏有三挡,是老生必学的!其中就有关戏华容道挡曹!但是,学生唱戏,没有唱老爷戏!因为老爷戏的表演特殊,不适合打基础,学不好就是一身毛病!所以,老先生们不允许学生演关戏!猴戏也是如此!说点闲外话,三挡是否学生都打基础都要学?我觉得这是误传!当然,此话是个人观点,但绝非没根据!言归正传! 米喜子、程长庚、汪桂芬之后,杨小楼也演关戏,老生且有王凤卿。 谭鑫培与汪桂芬曾合演过战长沙,但老谭以为要派他的关老爷,因为此戏关羽戏份大过黄忠!没想到仍然是派汪大头演关羽,自己演黄忠!由此,谭鑫培肯定也是能演老爷戏! 王鸿寿与谭鑫培等是一辈的,他唱红生戏闻名!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与北方演关老爷有所不同,并且影响后世!除周信芳、林树森、李洪春外,包括高庆奎等,都学王鸿寿! 武生,最早不演关戏,杨小楼只有两出关戏,尚和玉、盖叫天、以及孙毓堃、茹富兰等等,都不演关戏!演关戏,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厉慧良、张世麟等都演,并且和有特色!高盛麟受李洪春、周信芳影响很大! 马连良也能演关戏,他与谭富英曾准备排演战长沙,马连良关老爷,谭富英黄忠,但后因故没能上演!但可以肯定,马先生没有一定水平,恐怕不敢动这个戏! 据说,谭富英演过华容道的关羽!很想见识一下!可惜没有留下资料! 这里,李洪春要提一提!李老会戏及多,关老爷、岳老爷的戏,他能演全本!王鸿寿老先生全本关老爷戏有三十六出!而李洪春在此基础上,又创作出了四出,这样,全本关老爷戏有四十余出!今恐怕没人全会了! 花脸演关羽的,多见临江会,刘连荣、孙盛文、梁连柱、袁世海都能!刘奎官能演走麦城,但基本与武生没什么太大区别!还有一位名程永龙,善演关戏,风格又是一种!
话说“南北两派” 京剧形成在北京,曾风火全国!主要就分为南北两派!过去有句话,在北京学艺,在天津唱红!北京是京剧的发祥地,高手如云,好角名伶众多!所以要在北京学艺,毕竟算是见多识广,学的扎实、正宗!想出名,光在北京不行,你还要到天津!只要天津观众认可,你就算彻底成名了!不然,过不了天津这关,你再好也得砸了!但那年头,好角太多了,想吃戏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现在为止,唱戏的都想往北京扎!过去,京城最大,又是京剧的发源地,谁不想在北京待住了?但赶上谭鑫培之类的人物,实在不好和人家竞争,于是,此处不逢生,只好到其他地方吃饭! 后来,随着战乱,很多艺人为了生存,被迫背井离乡!也有是为了避难而走的!如孙菊仙就是例子! 像最早从北方到南边去的如夏奎章、郑长泰、孙春恒等,在晚些的如老三麻子、朱素云等等。 不管怎么说,有一个特点,这些南派艺人基本上都是先在北方学艺,包括周信芳、林树森等,都是如此! 由于上海是非常繁荣的大城市,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北京要早,艺人们大多选择上海,而且长期演戏,为了适应时代,为了吸引观众,所以总得有创新,所以南派的一大特色,新编戏、时装戏大量创作,比北方要多很多! 南派有些传统戏,也都是从北边带过去!也有一些是纯南派的,比如三气周瑜,北方最早就没有此戏,李少春曾学演此戏,从此这个戏南北都演! 南派俗称也叫海道腕儿,代表人物是周信芳、林树森、毛韵柯、赵君玉、刘筱横、郑法祥、盖叫天等! 所谓海派,更多是指一些改革后的东西,比如说服装,海派改良的一些服装就不是很成功! 其实在唱念表演方面,基本上也都是京腔京韵,周信芳也没脱离中州韵、湖广韵!
求解 京剧的历史,与中国其他一些传统文化相比,历史不算太长!但个各方面都很讲究!也包括服装。由于京剧剧目广泛,人物众多,没出戏的人物扮相都有讲究,但有一些来源却众说云云。 首先说赵云这个人物,最早的扮相是大靠,戴扎巾,挂千斤,后来就有了夫子盔。不过,关于夫子盔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源求解于杨小楼,有的说是源于李万春!我个人觉得后者不太可能。李万春先生也是学杨的,比杨小楼晚不少了!且杨小楼的剧照,戴的就是这个夫子盔!所以说李万春先生不可能比杨小楼早。自此,除了借赵云、磬河战外,赵云基本上都是戴夫子盔! 但为什么叫夫子盔?总觉得没道理!说关羽戴的是夫子盔,有道理!因为民间说夫子有文武,文夫子就是孔子孔圣人,武夫子就是关老爷!关老爷戴的叫夫子盔有道理!但赵云为什么也叫夫子盔?不得而知! 其实,关羽所戴与霸王所戴的盔头形状一样,只不过颜色不一样,人物不一样,所以称呼就不一样! 还有一些戏的扮相也不好说!如太白醉写,李白戴的是什么纱帽?战马超中,马超戴的又是什么?说改良倒缨盔?
如聊聊梅兰芳会的戏 过去的老先生们,每个人都会一肚子的戏!程长庚相传能戏三四百出,咱们现在能说出来的能有多少戏?杨小楼在宫廷里所演的戏就二百余出,晚年在民间所经常演的戏也要五六十出!咱们能说出来的武生戏又有多少?谭鑫培会的就更多了! 梅兰芳先生也不例外!据说梅先生仅昆曲就能很多!更何况京剧剧目!现在多上演的梅派戏基本都是梅先生成名后的单本戏或是代表剧目,最典型的就是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生死恨、落神、玉堂春等几出,音配像尚有二堂舍子、御碑亭等几出,实际上,梅先生的传统戏很多,文的武的全有!如落花园、六月雪、虹霓关、二进宫、五花洞、混元盒、九更天、南天门、金山寺、祭塔、祭江、孝义节、孝感天、武家坡、摘缨会、浣纱记、长坂坡、珠帘寨、桑园寄子、三娘教子、拾玉镯、法门寺、大登殿、雁门关、汾河湾、朱砂痣、打渔杀家、游龙戏凤、朱痕记、桑园会、阴阳河、审头刺汤、破洪州、春秋配、樊江关、战蒲关、盂兰会、平贵别窑、关王庙、十三妹等等,至于昆曲如游园惊梦、琴挑、连环计、断桥、狮吼记等等,很多戏都很出色!梅先生还能演八蜡庙褚彪、辕门射戟、白门楼之吕布,群英会、黄鹤楼之周瑜,九龙山之杨再兴,可谓文武昆乱不挡!
京剧旦角流派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黄桂秋、于连泉、张君秋,徐碧云之外,早年还有陈德霖,俗称陈德霖一派!王瑶卿不能不提!对后世影响深远!四大名旦皆源于王!赵燕霞、关素霜等都属王派衣钵!此外,宋德珠要提一提!宋虽为武旦,但其戏路较宽,虽不是大青衣,但很多戏都有大量的唱,在表演上独具特色,现基本上都是学人家!俗称宋德珠一派!
漫说马连昆 京剧前辈中,有一位马连昆,回回!富连成连字辈的花脸!与马连良是亲戚!这位马先生,文武困乱不挡!但老先生有个不好的习惯,爱搅戏!出了名的搅戏!有一次,马老演戏前问管事,今个戏份多少?结果听说戏份还被老板扣除一半,马老也有绝的,就勾了半拉脸!说,拿一半戏份,可不就勾半拉脸!又一次,演定军山,马老夏候渊,派戏的安排错了,前面还有一出阳平关,定军山演黄忠刀劈夏候渊的故事,后面就是阳平关,讲的是曹操要为爱将夏候渊报仇的故事!刀劈夏候渊后,夏候渊就下场了,表示死了,可马老开搅,黄忠刀劈后,夏候渊没躺下,活蹦乱跳的!台下一片大笑!琼琳宴,马老葛登云,有一段二黄原版唱:明日里差家人与你找寻。马老又开搅了,唱起来没完了!明日里 我差家人 到山前、到山后 山前山后 山左山右 犄角旮旯 仔仔细细与你找寻啊!这一下,老生就干台上了!又如他配金少山演白良关,金少山唱着一半,马老所扮演的小黑就打起了哇呀!落个满堂好,抢了戏!金先生下来笑着说,嘿嘿,下次别这样了! 马老陪谁演戏基本都开搅,但他唯独佩服奚啸伯,觉得奚啸伯不容易,陪他演戏从不开搅! 马老有本事,脑子快,玩意好!但台上开搅却是实在的不好!导致马老最后无人敢用!
票房、票友也不能胡来! 过去的票友是很厉害的!水平很高的!只不过有的是专业的,出科后改行了;有的是先是喜好,最后下海了!还有一种,造诣很高,但未下海!像徐小香、卢胜奎、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升、言菊朋、龚老旦、沈华轩、黄桂秋、金仲仁、纪玉良、刘赶三、德珺如、等等,很多!这些都是票友下海!很多成为了艺术主流派,影响后世!有一些票友未下海或是改行了,但很多专业大家都找人家学!造诣可见一斑! 现在的票友,基本上说只能是戏迷!实话实说!比普通戏迷强点,强在能跟胡琴张开嘴,至于唱的怎么样不敢恭维! 看到网友提到票房的各种情况,可以说就是纯粹的玩!也难怪,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多专业的都不灵,别说票友了! 过去,就拿余叔岩举例子,收徒弟有几位,李少春最出色,却教他没几出;陈少霖是他的外甥,也就教了他三出戏;孟小冬拜余,学的都是文戏,剧目也不算多!但张伯驹得到余叔岩传授最多!因为什么?张伯驹学戏给很多钱!而且张伯驹学的再多,基本上也上不了台,不会抢饭碗!你都学会了,我呢?过去老先生都有这样的思想!谭氏父子所灌制的珠帘寨,唱柔球折,就是这个道理!你要是学他这段唱片在台上演,内行一听你就是没学过!不懂的,你就觉得那是谭派正宗! 现在的票友,大多听录老师学的!没有什么基础,光听录音、看录像是不够的!更何况是听老录音、老唱片了!那些唱片大多只能听、欣赏、借鉴一些东西,不能当正宗全学!有的唱片,当时为了灌制,由于时间有限,很多都删减唱词唱句,有的怕你偷学,甚至改词、改腔,甚至唱的很水! 不管怎么说,最基本的板眼都不对,那还票个什么劲呢?懂行的看到了,应该提出!不然,太让人笑话了!
关于关正明先生 有朋友提到关派?这个没听说过!但是,关先生的艺术比较讲究!关先生的二堂舍子,就很有考究!如上来的念“喜鹊、乌鸦同嘈,吉凶事全然不晓!”现在很少有人这么演了!然此乃老谭之正宗!可见先生学艺之渊源!关先生嗓音很饱满,演唱风格有很多言派特点。扮相也好!注重细节!且讲究发音的方法。 关先生在上海戏校时就非常出色,与周正荣等平分秋色!可惜,音像资料不多!
京剧百家姓 全当是普及京剧知识吧!小可开个头: 赵喜魁、钱宝峰、孙春恒、李寿山、周春奎、吴富琴、郑法祥、王喜秀、冯志奎、陈秀华、储金鹏、魏连芳、蒋少奎、沈韵秋、韩长宝、杨小楼、顾正秋、孟小茹、茹莱卿、青富如、罗小宝、安舒元、余胜荪、贯大元、于连泉、俞菊笙、南铁生、姜妙香、江世玉、黄少山、龙长胜、叶忠定、唐永长、常春恒、刘春喜、林树森、鲍福山、海盛阔、金少山、郎德山、穆凤山、班世超、骆连祥、杜蝶云、许德义、范福泰、樊富顺、景文星、龚老旦、张春彦、云燕铭、邱富棠、迟月亭、宋富亭、徐宝成、郭玉昆、侯喜瑞、谭春仲、纪玉良、艾世菊、焦凤驰、贾洪霖、甄洪奎、裘桂仙、郝喜伦、雷喜福、陆华云、苏连汉、萧长华、袁金凯、冀韵兰、悸砚浓、娄廷玉、尚和玉、荀慧生、梅兰芳、程永龙、朱素云、诸茹香、钟喜久、关盛明、梁连柱、葛文玉、高四保、薛凤池、卢胜奎、汪桂芬、仲盛珍、何连涛、齐和昌、傅德威、尉迟喜、言菊朋、彭喜凤、胡盛岩、丁连升、马春樵、文亮臣、奚啸伯、哈宝山、……太多了!大家来补充啊!不许重复姓哈!
从禁戏聊起 说到禁戏,京剧在清代就有不少禁戏。京剧之所以在清代大为盛行,题材有助于清廷教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连环套,窦尔墩本是英雄好汉,曾反清,但后发配到边疆,曾杀退沙皇侵略军!后战死沙场!但由于清廷为了教化民众,连环套一戏以及八大拿、八小拿剧目就大为盛行!教化百姓,清廷伸张正义捉拿强盗!实际上所谓的强盗都是好汉! 教化中,一些粉戏也不让上演,认为伤风败俗!清朝灭亡,基本没有忌讳!解放后,很多粉戏都不在上演。其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那些所谓的不健康的粉戏,与现在的很多影视剧相比,根本也谈不上不健康! 解放后,像恶虎村一戏就曾一度有过争议,说黄天霸是清廷走狗,连自己的兄嫂都放过!从艺术的角度,这出戏是武生的重头戏!艺术成份很高!但从情节上,沈小庆当年编这个戏,就有借黄天霸这个人物来痛骂当时陷害他的小人之意!演戏育人的角度,还是要了解每出戏的初衷来源的好!这样,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来欣赏艺术。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