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莲儿 赤莲儿
关注数: 0 粉丝数: 72 发帖数: 18,352 关注贴吧数: 3
文摘《爱入膏肓》作者:李绵星 我来了。小苒。 我在。元克。 等很久了? 拥有等待的人是幸福的。 你是个幸福的女人吗? 我是。因为我爱过也被爱过。 你是幸福的男人吗? 我是。因为我在爱着也在被爱着。 幸福的男人活在感觉中。 幸福的女人活在回忆里。 我们有未来吗?小苒? 有。来生,我去找你。 那么今生呢? 我相信命运既然让我们在这里相遇一定有它的道理。 我真想现在就把你拥进怀里,给你一个男人最深厚的爱。 我真想下辈子嫁给你,给你一个女人最温柔的情。 认识你,让我理解了一个词的真正含义。 红粉知己,青衫之交? 不。是“怜惜”。非常普通的一个词,但却是一个爱着的男人对心爱的女人最真切的感觉。 谢谢。你让我感动,爱永远不是索取。 你相信这个世界有真正的爱情吗? 相信。因为我在用心爱着。 你相信永恒的爱情吗? 永恒的爱情是人类的终极追求,那是一个顶峰,只有那个顶峰存在人类才有希望,没有爱的人类是绝望的,没有爱的人生是黑暗的。 能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我们是悲哀的。 你病入膏肓了。 不,应该说是爱入膏肓。           ——2009年4月11选自《爱入膏肓》 手中正读着李绵星的《爱入膏肓》这是一本悲情的书,为爱而生,因爱而散。其中关于爱情的观点,很值得我们索思,故摘上来与大家分享。人生有很多情这一世是不能如愿呢,所以许下了来生缘。               
专题类博物馆 (图文) 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全国性专业博物馆。在北京东三环路东侧。1983年筹建,1986年9月开馆。 该馆藏品1万余件。有3个基本陈列。陈列面积为8000平方米。古代农业科技史陈列介绍从新石器时代到1840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陈列有出土的种子、畜禽骨骼及各种农业工具等。其中有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距今6900年的稻粒和骨耜。 农业资源区划陈列介绍了中国的自然条件与农业资源、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区划。陈列标本5000余种。林木标本有中国特有的金钱松、台湾杉、水松、杜仲等乔木树种,有中国独存的水杉、银杏和银杉等珍贵树种,有中国树木中最高的望天树,还有一段原产广西、树龄170年、直径2.64米的樟木标本。栽培作物有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花卉等实物标本。其中有闻名世界的水稻矮杆品种和杂交水稻;为世界各国所注目的野生大豆标本;世界上少有的玉米新类型“四路糯”。有中国特有的分枝型小麦——“小佛手”。 动物标本除一般野生动物外,还有闻名世界的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丹顶鹤、朱 等多种珍稀动物标本。优良畜禽标本有著名的中卫滩羊、金华猪、三黄鸡、北京鸭以及狮头鹅等。陈列的害虫天敌标本有800多种。 水产陈列分淡水渔业、海洋渔业和淡水鱼养殖三部分。淡水鱼养殖馆养殖着50余种活鱼,其中除青、草、链、鳙等主要品种外,还有闻名中外的黄河鲤鱼、东北大马哈鱼、新疆伊犁河裸腹鲟和近年来培养出的荷元鲤等新品种,以及凶猛的狗鱼、黑鱼、鲶鱼、江河回游性鱼类鳗鲡、从国外引进的冷水性珍贵鱼类——红鳟鱼等鱼类。 陈列实物标本中有与恐龙同时代的、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白暨豚、白鲟和扬子鳄。还有体重15千克多的大鱿鱼,95千克的纹齿长吻海豚。重 150千克多的大海龟和体长7.53米,重5吨的 鲸。 该馆收藏农业书籍1万余册。
【知识】《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在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也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基本上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经”与封建社会相始终。这三个特点,也是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论语》和《孝经》都有过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经历,就是取决于它们是否迎合帝王的行为和心理,是否迎合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合则为“经”,不合则去之。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解《春秋》。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国语》中也约略可见。傅庚生先生指出其尚有墨、农、法、阴阳、黄老等思想的萌芽分布于鲁、齐、晋、郑、越等诸语当中。这样驳杂的思想体系,也使得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论大骨、论楛矢等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也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左传》是古文大经,“春秋内传”,据孔子史记而成,又曾立于学官,人所认同。《国语》则只能以“春秋外传”的名义,维系着它与“经”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升为“经”。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朱熹云:“《国语》使人厌看。”崔述曰:“《左传》纪事简洁,措词亦多体要,而《国语》文词支蔓,冗弱无骨。……《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周、齐、郑等语,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鲁语》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楚、吴、越之语,则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实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藉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也颇受那些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其“春秋外传”的声誉。   王充曰:“然则《左传》《国语》,世儒之实书也。”韦昭说《国语》“包罗天地,探测祸福,发起幽微,章表善恶者,昭然甚明,实与经义并陈,非特诸子之论也。”柳宗元云:“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评价甚高。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经义考》引陶望龄语:“《国语》一书,深厚浑朴,……如其妙理玮辞,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诸多评价,不可谓过于褒扬,准经典的地位是合适的。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大戴礼记》、《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成“二十一经”。他认为这些典籍,皆是《周礼》保氏书数之遗意也,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欲建立一个别于《十三经注疏》的体系。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将《礼记》中的《王制》、《大学》、《中庸》独立出来,合成“十八经”,终未成。其所撰《六译馆丛书》一百十二种,则将《国语义疏》列于“经”中。可知前人也曾经努力试图改变《国语》准经典的地位,使之升格,终究没有成功,客观的和自身的原因都有。即便段玉裁、廖平留下了编纂注疏后的《国语》著作,离开了封建政府的干预,恐怕情况也难以改观。(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光明日报
【图文】澳门历史建筑群 妈阁庙简介: 妈阁庙包括弘仁殿、“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观音阁等建筑物。明朝时本名“天妃庙(宫)”,至清道光八年(1828 年)重修时增建山门,额名“妈祖阁”,华人俗称“妈祖阁”,又有另称’正觉禅林”。  妈阁庙之建筑物建于不同时期,整座妈阁庙至清道光八年(1828年)才初具规模。弘仁殿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现存门楣石刻“弘仁殿”三字,旁边之题款则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该殿是一座小型石殿,供奉天后。现在庙内有实物可考,而历史最长的是“神山第一”殿。该殿供奉天后,由当时官方与商户合资筹建于1605 年(明万历三十三年),至1629 年(明崇祯二年)又再重修,其门口石横梁至今仍存初建时的石刻;妈阁庙因而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明确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至今时间最长的。  观音阁的建筑年代无从稽考,阁内现存一块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的木匾,则观音阁应建于此前。阁内供奉观音。  正觉禅林也是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供奉天后。此殿在1988年2 月8 日曾发生火警,后由文化局按原貌重修,至翌年2月完成。  1874年、1875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造成损毁,于是由居民集资,于1875 年(清光绪元年)开始重修,至1887 年(清光绪十三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  除了于83及88年给予资助维修该庙外,文化局于1996~97年间对该庙进行保养工程,包括墙壁、装饰墙身及门窗的框架等。 建筑描述:  妈阁庙位于妈阁山西面山腰上,主要由入口大门、牌坊、正殿、弘仁殿、观音殿及正觉禅林组成,各建筑规模虽然细小简陋,但却能充分融合自然,布局错落有致。  入口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有“妈祖阁”三字,两侧为对联,三部份均有琉璃瓦顶等装饰,其中门楣顶部更有飞檐状屋脊,脊上装有瓷制宝珠及鳌鱼,紧跟在大门之后为一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亦由花岗石建造而成,并有四只石狮分置在柱头上。正殿为供奉天后的其中一个神殿,有神山第一殿之称,它和正门建筑、牌坊以致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在空间上成一直线。建筑主要由花岗石及砖头砌筑而成,其中花岗石作主导,无论柱、梁、部份墙身以至屋顶均由此材料修筑,两边墙体均开有大面积琉璃花砖方窗,而在较高位置的气窗,则为圆形。在石造之屋顶上又铺设琉璃瓦顶,并以夸张的飞担装饰正脊及垂脊,而其屋顶造型又分两部份,在朝拜区之屋顶以歇山卷棚顶形式出现,而神龛区上方之琉璃屋顶则为重檐庑殿式,飞檐纯朴有力。  弘仁殿规模最小,只有3平方米左右,此建筑以山上岩石作后墙,再以花岗石作屋顶及两边墙身,殿内也供奉天后,两侧墙身内壁有天后之侍女及魔将浮雕,而天后神像则置于山石前,与正殿神龛区做法一样,在石屋顶上,此殿也加上绿色琉璃瓦及飞檐式屋脊装饰。位于最高处的观音殿,主要由砖石构筑而成,其建筑较为简朴,为硬山式做法。  相对于其它神殿位于建筑群最前方且与正殿同在一平台上的正觉禅林不管在规模上或是在建筑形式上都较为讲究,建筑由供奉天后之神殿及静修区组成,静修区建筑为一般民房,属硬山式砖结构,而神殿则为一四架梁结构、主殿前有一内院,两侧侧廊为卷棚式屋顶、主殿区被二列各三枝柱分为三个开间,屋顶为琉璃瓦坡顶,两边侧墙顶部为金字形“镬耳”山墙,有防火意思,具浓烈的闽南特色,位于内院前之正立面,由左至右可分为五部份,中间最高两边渐低,墙身有泥塑装饰,墙顶则以琉璃瓦装饰,而在琉璃瓦檐下是三层象征斗拱之花饰,此外,中间部份尚开有一半径为1.1 米的圆形窗洞,而琉璃瓦顶上之飞檐及瓷制宝珠装饰,亦显示出此殿之重要性。
【贴图】古董宝物 藏品名称:十九世纪法国水彩画《地中海风暴》   收藏者:凌玲   藏品来历:这是持宝人的一个在中国工作的法国朋友送给他的,以折成人民币一万元的价格收下的。   藏品特征:是一幅不透明水彩画,画面描绘的是船工在海上与风暴搏斗的情景。画面背景是茫茫大海,天上乌云密布,在暴风雨和惊涛骇浪中,船工们与风暴进行着搏斗。画的尺寸:长57厘米,宽44厘米,边框鎏金。   相关背景资料:凡尚·库尔杜昂,1810年出生于法国南部的土伦,是“巴比松画派”的画家。19世纪上半期,法国画坛上出现了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他们集中在巴黎南郊枫丹白露森林西边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村子里,长期致力于农村风景画和农村风俗画的创作。这些艺术家对大自然有着共同的热爱,主张作品直接描写自然和表现生活。当时因为他们住在巴比松,所以人们把这个特定的画家群体称作“巴比松画派”,后来“巴比松画派”成为了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柯罗和米勒。   鉴定专家:张夫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从事西方艺术史研究二十七年   专家评述:这幅画,它是十九世纪的一幅很好的作品,那么这是一个不透明的水彩画,就是相当于我们中国所说的,水粉画,但是作者对水分的把握和画面气氛这种渲染,是非常成功的,可以看出它的技巧非常的高超,另外还有细节的表现,尤其是在这个惊涛骇浪中的这个,船只的画法有非常细微的表现,有很多精细的线条和有些内容的刻画,还有底下有很多的人物,那么整个画面的构图,是非常的新颖的,另外他色彩的运用避开了一般水彩画,画得好像比较的亮丽,比较轻飘,而他的这幅画,它的色彩比较凝重,比较厚实,他的这种构图,还有它的这种气氛渲染,应该说是比较夸张的,那么也就是说,对于现实生活当中,他所观察到的这种景象,是一种提升,所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画,应该说从艺术的这个角度方面来说,是非常成功的,法国的水彩画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很少见,所以我觉得他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那么我想随着作者知名度不断升高,它的这个价格还有上涨的可能性,所以我就给出一个二十万元人民币的这样一个价格。   专家鉴定团估价:200000元人民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