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莲儿 赤莲儿
关注数: 0 粉丝数: 72 发帖数: 18,352 关注贴吧数: 3
【姓氏文化】——揭氏 揭(Jiē)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史姓,为西汉首任揭阳令史定及其后代,被赐姓地名为氏。据《中华万姓渊源》称:“揭猛,原名史定,后因任南越揭阳(今属广东省)令而因地取代”;《唐熙字典》称:“揭者,姓也。”《前汉功臣表》载:“安道侯揭阳定”;《中国姓氏辞典》称:“揭氏在历史上较为晚出,据《姓氏考略》所载,西汉初年有揭阳定,为功臣,原姓史氏,官拜揭阳令,以任职的地名为‘揭阳氏’,后改为单姓‘揭氏’。揭阳,在广东省东部,榕江上游”;《中华姓氏辞典》称:“揭氏:西汉时,史定官迁揭阳令(今广东省揭阳县),世称揭阳定。唐有揭镇,青州刺史。”苏过(字叔党,晚号斜川居士,是苏轼第三子,时受苏轼之命,为揭氏一修族谱撰序)所撰的《史揭合序》称:“史焕长子定于建元六年以护驾将军随王恢出豫章,兵未逾岭而东越输服;又承命随严助往谕南越,为粤胁令揭阳而阴据中国之喉吭,业二十载矣。乃元鼎六年,南越相吕嘉闻助、恢主战已戳,遂叛粤主,杀中国使。而东粤兵临揭阳,史定以素教聚蓄储者,挈地归汉,收平两粤。武帝旌其忠,发诏封为安道侯,世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史定之后代子孙,相传姓揭,称为揭氏。
【了解】一些民族的禁忌 佤族的禁忌 佤族信仰自然宗教,活动频繁,生活中有很多忌讳的言行。如:   (1) 不准骑着马进入寨子,到寨口必须下马;寨内的牛角杈忌讳拴马。   (2) 家里如有人生病,屋门口须横放一根竹竿,表示有病人,外人不得进入,也不准他人留在家里住宿。   (3) 家里妇女生小孩,当日不准外人进屋,屋里屋外不准烧肉吃。   (4) 屋里神龛处不能随意放东西,屋子的柱子四周不能挂衣物;室内主人塘前主位是房主人专坐位置,外人不能乱坐,外人男人坐了被认为是污辱主人的妻子。   (5) 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讳别人摸自己头和耳朵。   (6) 喝酒时必先敬老人,并且先滴一点地上再喝。   (7) 给别人敬酒时,手要向前伸,手心向上;如果手心向下,甚至大拇指和其他手指不分开,就意味着是要掐死对方。   (8) 火塘烧用的“三脚石”不能随便移动。   (9) 不许进圣山乱伐树木和捕杀野生动物;禁止乱砍滥伐墓地的树木。   (10) 杀鸡招待客人,主人必须把鸡头敬给客人,以表示尊重,主人给客人食物时,客人一定要吃(少吃一点也可),否则是对主人不礼貌、不尊重,今后绝不许跨进他家门。   (11) 到播种季节时,如没有祭寨神和家神,就不能播种。到收割稻谷的季节,先要举行迎谷神仪式(佤语叫“闩逢”),否则就不能食用新的稻谷。   (12) 出生的婴儿,满15天,务必由他(她)去自家地里干活(由母亲象征性代替婴儿拔两三把草),由婴儿的哥或姐代他(她)吃一顿米饭和鸡肉,这样,婴儿长大后不仅热爱劳动并且还会富有。   (13) 盖新房,砍伐第一要柱子前,要杀一只公鸡祭神,并看鸡卦凶情况,否则是对树的不敬;庆贺新房盖成必须吃糯米饭,这样,人魂与家魂才相亲相爱,抱为一团。   (14) 赶集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许踩别人的脚后跟,否则没有运气赚不了钱,买不到好货。   (15) 安葬死人时,要吃净米饭和肉,不能吃杂粮和蔬菜;人死之后,不给家神祭祀和安慰,不能盖新房和结婚,也不能在新一年里播种。   (16) 已婚分居的弟兄俩,杀猪时,弟要给兄左前腿一只,兄要给弟脊梁肉一斤,否则被视为是忘了祖先的礼。   (17) 山上狩猎时,每顿野味餐都要吃完,不能有剩余带回家,否则山神对你说“你吃不完带回家,以后不让你捕获动物。”   (18) 婚前不能同床,更不许怀孕,否则是对整个寨神的侮辱,要受重罚。   (19) 怀孕的妇女及丈夫不能食用已祭神的食物和酒;产妇不满月时,不许串门聊天;女人的旧衣碎布,千万不能撕下来补男人的衣物。   (20) 不能随便跨过家里的火塘,否则会得罪火神。   (21) 禁止坐在舂米的臼上,否则米碾得不干净;禁止任何人坐在门坎上,否则挡财神进屋;不能用手指去地里棉花蕾和小嫩瓜,否则花蕾和瓜会坠落,蛇会咬手。   (22) 不能让过路人(陌生人)睡在门外,问清情况后,要让他(她)进家里来住,否则将被社会视为良心坏了的家庭。   (23) 见了山里的水泉源,不能堵住,否则会耳聋和皮肤干裂。   (24) 出门时,一路上要注意聆听“鸟神”(小山雀)的叫声,以鸟的叫声和方向来决定行止;吉利时可成寿,凶时则不能前往。   (25) 得疟病的人,禁止吃雌性家畜的肉,否则病永远不会好。
【作者peihongbing】宰相世家 一、天下无人不说裴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者何?宰相也。他上佐天子,下治吏民,位极人臣,何等尊贵,何等荣耀。在封建社会,不论张王李赵,抑或周吴韩杨,如果谁家出了一位宰相,那真是全家族的莫大荣光,欢天喜地的景象自不必说;如果谁家父子相继为相,那更是阳春白雪,让人唏嘘赞叹,给家族带来的荣耀也就非同凡响;可如果一家世代为相呢?你或许不信:宰相是何等身份,还能代代相传乎?答案是肯定的,河东闻喜的裴氏家族给我们创造了这个奇迹。不是神话,不是天方夜谭,是奇迹,是真实的存在。我想读者诸君听到此时所产生的震撼一定和我一样,起初不信,随之愕然,继而惊叹,再后来就想穷其究理,就想知道这个家族都是些何等人物,能创造出如此奇迹?   据文献记载,裴氏家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人类的传说时期,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便是传说中裴氏最早的祖先。因此,在裴氏早年的一些家谱中就曾有把颛顼列为一世的,足见其源之远。裴氏与嬴氏、赵氏这样的皇族大姓有着共同的祖先。相传颛顼帝的后裔女修玩吞鸟卵怀孕,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女女华,生伯益。伯益与大禹共同治水,取得了成功。虞舜念其有功,便把姚姓之女儿赐给他为妻。后来伯益跟随舜帝左右,调训鸟兽,深得舜帝器重,便赐姓赢氏,伯益的后代造父以善御获宠幸于周缪王,封地赵城,遂改姓赵。伯益的后代非子以善养息马畜倍受周孝王青睐,因此周孝王辟地以为附庸。非子之六世孙陵,周僖王时封邑城,后除“邑”从“衣”,因以裴为姓。陵十二世孙裴遵,东汉时为敦煌太守,汉光武建武二十一年(45)由于平蜀有功诏准举家由云中迁入安邑。其孙裴哗在顺帝永建初年(126-131)来到闻喜凤凰原之阴、峨嵋山之阳的一个小村庄,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去。   他们舍不得离开的小村庄名叫裴柏,因柏林茂盛故有此名。   这裴桕村便是裴氏家族的世居之地,发祥之源。   于是,裴氏以裴柏为根基,使这株幼苗迅忽在这块沃土上长成为一棵浓荫蔽日的参天大树。从此,裴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盘根错节,蔚成大姓巨族,以至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宰相世家,天下无二,世上无双,难见其匹。   裴晔有子裴茂,汉灵帝时历任县令、郡守、尚书等职。建安初年,军阀混战,他率关中诸将讨伐李催,’有功于当朝,封阳吉平侯。他有,4子:潜、徽、辑、绾。自4子之后,裴氏家族逐渐兴旺、繁茂起来,其子孙后代虽仍以裴柏为中心,但也开始向外散移播迁。其后代编修家谱者把其族人总括为三眷:西眷、中眷、东眷。   西眷之裴出自裴徽之后,由于他的子孙最初大多在西凉任职为。官,故号西眷裴;   潜、绾居闻喜,其后代也大多为官河东或河东周围,故称为中眷裴;   东眷裴为裴辑后人厂辑乃汉献帝工部尚书,赐金紫光禄大夫。其后代为宦者多在京燕淮襄广带,故称其为东眷裴。   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裴氏又繁衍出许多支派,如洗马川裴、南来吴裴等。尽管世远族分,但皆出自三眷之后,发端于闻喜裴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1987年,笔者曾有幸在这块被裴氏家族滋润过的土地上逗留了一年光景,其间耳闻目睹几乎全是裴氏散事。而裴柏村则是必然要去看看的。   这是涑水河畔一座不足千人的小村落,寻常阡陌,寻常瓦舍,找不出半点世族大家应有的琼楼玉宇、画栋雕梁一哪怕是破败不堪,哪怕是残垣断壁。也许是年代久远之故吧!裴氏之大与裴柏之小,反差何其明显!   然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就是这弹丸之地,却有堂堂59位宰相并出一门。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么接纳了如此多宰相的裴柏,肚量又何其大哉!走进村庄,还是能发现其许多不同寻常之处。最让人惊异的是这里的裴氏村民每家都藏有一部厚厚的线裴《裴氏世谱》。这是他们的骄傲,这是他们的镇家之宝,书里记载着他们祖先辉煌的历史。即便目不识丁,也要将它百般呵护,如供奉神明一般,将其放在心灵的圣殿。或许,这里也将催生着未来裴氏的栋梁之材,预演着新的壮举。漫步村巷你还会发现,每家的砖门楣上都镌刻着“耕读传家”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而每当谁家有新生命降临时,他家的门口一定会出现许多大红纸书写的“建国英才”、“济世栋梁”之类的祝福。这浸润着浓浓文化气息的古朴民风,正是裴氏家族优良门风的代代相承;这一门风还不断推而广之,在今天广袤的河东大地上处处都能觅到它的芳踪。
【中药传说】王不留行 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王不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夸张地说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王不留行也叫王不留)两味中药的通乳作用。那王不留不过是一种草的种子,怎么起了这么个怪名字呢? 传说王不留行这种药是药王邳彤发现的,经实验,具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可是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邳彤想起当年王莽、王郎曾来过这里的事。 王郎率兵追杀主公刘秀,黄昏时来到邳彤的家乡,扬言他们的主子是真正的汉室后裔,刘秀是冒充汉室的孽种,要老百姓给他们送饭送菜,并让村民腾出房子给他们住。这村里的老百性知道他们是祸乱天下的奸贼,就不搭他们的茬儿。天黑了,王郎见百性还不把饭菜送来,不由心中火起,便带人进村催要,走遍全村,家家关门锁户,没有一缕饱烟。王郎气急败坏,扬言要踏平村庄,斩尽杀绝。此时一参军进谏道:“此地青纱帐起,树草丛生,庄稼人藏在暗处,哪里去找。再说就是踏平十会村庄也解不了兵将的饥饿,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另作安顿,也好保存实力,追杀刘秀。”王郎听了,才传令离开了这个村庄。 邳彤想到这段历史,就给那草药起了个名字叫“王不留行”,就是这个村子不留王莽、王郎食宿,借此让人们记住“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
【华夏·民族文化简介】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详情请进入苗族城,让你耳目目睹一个神奇的民族....... 苗族现有人口7398035 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 苗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红苗”、“青苗”、“花苗”等。建国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