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浯街 临浯街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45 发帖数: 20,351 关注贴吧数: 3
引渭渠:劳财伤命的典型工程 最近,陕西一条叫“引渭渠”里发现多名尸体的消息让人毛骨悚然。先看媒体报道: 截至4月24日,在宝鸡峡引渭灌溉渠流经我市的兴平、乾县、礼泉、秦都等区段内, 发现并打捞尸体13具,其中,男性尸体8具、女性尸体5具。经过紧张工作,有5具 已查明尸源,其余8具正在查找。以上所发现尸体经过**机关现场勘验、进行DNA 及毒化检验等程序,均排除他杀,系溺水死亡。在已查找到的5具尸源中,有1具是 从宝鸡扶风等上游冲刷到咸阳段,其余未查明尸源及溺水地的还在进一步查找中。 ------------------------------------------------------------------------ 昨天中午,我从央视7频道“聚焦三家”栏目中看了详细报道,得知真实情况远比 目前的报道要严重得多。据被采访的附近一些村民介绍,这条修建于上世纪1958年 的引水渠,自投入使用以来,每年都淹死人,其中一个村已经淹死了20多人了。 从当地村民到管理部门,都认为之所以不断发生悲剧,完全是水渠没有防护栏的原 因。我从画面上看到,这条引自渭河的水渠,全部是用石砌、水泥抹的,样式可用 三个字来形容:深、陡、滑,整条渠道没有任何缓冲段,更没有树木、草地,真是 没有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旦不小心滑落下去,别说是小孩子,就是大人也难逃 厄运。 可以肯定地说,为建这条引水渠,当年一定投资不小。同时,该水渠对当地的抗旱 灌溉的贡献也十分巨大。但是,本来是造福人类的利民工程,却在不断地吞噬着无 辜的生命。真的像人们所说,罪在没有设上防护栏吗?我以为这仅是原因之一,更 主要的问题在于工程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即是建上防护栏,悲剧照样还会发生。 两边全用石头混凝土浇铸,又陡又滑,一旦发生险情,没有任何抓手,自救不可能, 等他救就晚了。如果不铺石抹水泥,而是顺其自然,或有意修一些缓冲土坡,两边 栽上树,就等于有了救生的载体。从这一点来说,引渭渠的悲剧,完全是劳财伤命 的结果,是人为地花钱买来的悲剧!
昌城镇:实施“大高外”战略(转) 发表日期:2012-4-20 新闻来源:国家发展报道网山东频道 诸城市昌城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突破重点打造亮点的目标定位,突出“大高外”发展战略,今年1到2月份,新开工建设了11个新上项目。 “大”就是大项目,重点抓好泰润钢材物流、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上海富春控股物流园区三个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建设。 “高”就是高新技术项目,重点抓好普兰多生物工程和新东方汽车电子两个项目。其中,汽车电子项目由新东方汽车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5亿元兴建,现已开工建设;普兰多生物工程项目由上海客商投资,已注册成立诸城普兰多生物有限公司,并成功收购了天津微生物研究所,完成了技术层面的准备工作,现已进入规划设计。 “外”就是外资项目,先前由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控股的银石泸河成功实现股份转移,现由日本东洋轮胎集团控股,今年计划新投资1.6亿元,实施6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扩产项目,夯实转型跨越发展基础。(昌城镇党委研究室 郭良) 本网记者:王宁 张恒 -------------------------------------------------------------------------------- 当年来回青岛,曾路过几次昌城。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片很大的栗子园,据说是刘壅家留下来的私家园林,其他的与临浯没什么两样。才二、三十年的工夫,昌城已发展成为一棵耀眼的明珠。临浯,只剩下羡慕的份了!
安丘西南山区(沂水境内)发现春秋古墓! 本报沂水4月16日讯(记者 乔显佳) 16日,省文物局、省考古所在临沂沂水举行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发掘重大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段时间的考古成果——在号称“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纪王崮,深藏一座春秋时期诸侯王级的大型墓葬。但墓主是谁,目前仍疑问重重。 2月1日,本报曾以“沂水景区挖出‘春秋铜鼎’?”为题,报道了沂水天上王城景区新发现。  经过近两个月的清理发掘,墓葬形制和埋藏情况已经基本弄清。其中,位于南面的墓室位置,有南、北两个“边箱”相伴。北边箱主要是乐器,出土成套的铜錞、甬钟、鎛钟、钮钟、石磬、舟等,以及甗、罍等其他若干件青铜质文物。  根据《周礼》,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七鼎,足以显示墓主规格较高,应是诸侯王或其夫人之墓。因为考古中既发现兵器又发现妇女用品,墓主性别尚难以确定。 考虑到这座春秋墓葬规模很大,属于单人葬,推断应为春秋时期一般地位的诸侯王或国君。 -------------------------------------------------------------------------------- 最近,这个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媒体体的广泛关注。发掘地点离安丘不远, 说是叫什么“天上王城”。记得公民和浯水经常提起这里,请有空给说说。 可以设想,随着这座古墓的被发现,沂水的旅游业将会得到很大提升。 安丘旅游部门应抓住这个机遇,搞好与沂水对接,进一步开发西南山区的旅游资源。
问安丘:汶河到底需要多少桥? 刚才看到老乡国际象棋发了一组帖子,以图片形式讲述了安丘新建汶河大桥开工剪彩。 按一般道理,看到家乡新发展新建设,理应感到高兴自豪才是。然而,我却高兴不起来。 城北一马路北头有一旧一新两座桥,西边的老桥年久失修,基本报废,但新桥还在继续 使用。现在从汽车站往北再修一新桥,与西边的那两座桥顶多百十米。而继续往东走, 在青云花园北面,前些年已经修了一座桥。从该桥往西到老桥,最多两公里。就是说, 现在新桥竣工后,在不到两公里的距离上,将有4座桥了。 众所周知,由于潍县的原因,汶河以北基本上从安丘剥离出去,隶属上不再归安丘管了。 那么,在通往外地的界河上,有两三座桥足够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建桥?就几里地的距 离,到底需要建多少桥?老百姓有句俗话,吃饭穿衣量家当,目前还是贫困县的安丘,前 几年连工资都发不起,即使现在,工作人员及教师的工资也比周边县市少一大块,哪有闲 钱补笊篱?与县城附近大桥过剩相比,临浯急需开通一座连通河南的桥,这事怎么没人管? 据我所知,武汉市在造桥方面历来是大手笔,前几年去时已开通了武汉长江三桥,现在可 能有五桥了吧?武汉在长江上大力造桥,勾通和带动了武汉三镇的经济腾飞,方便了全市 人民的出行。就安丘与潍县的关系来说,经济发展是多修桥就能解决的吗?这几年,潍县 二锅把周边小弟搜刮得够可以的了,作为安丘当家人,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呢!
把免费逛公园说成“为民办实事”是个笑话 要是把这种事也当成“政府为民办实事”,那可真是上坟点报纸-----胡弄鬼了。 公园开放,居民可免费进出,在大城市可以理解成为民办实事,因为城市大了, 市民出趟城不容易,节假日逛个公园也算是比较奢侈的事了。更重要的是, 大城市的居民,即便是贫困户,也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就是说他什么事也不干, 也不会饿死。而在县级市,老百性90%以上分散居住在离县城较远的今远农村, 除了一些小年轻的外,专门进城逛公园的人能占几成?更何况,类似“逛公园” 这种事,对农民来说是必须的项目吗?说句老百性的话,平时没有事谁有那闲工夫? 如果是公园自身行为,忍痛免费对百性开放,说是“为民办实事”还能说得过去。 但把这种事按到政府身上,不仅有“捡芝麻漏方瓜”之嫌,而且是直接胡弄老百性。 因为当前绝大多数老百性最需要的,还不是急着去逛公园,现在农村多数村民的 生活水平还达不到这种程度。 安丘新班子组建后,向社会公开承诺要“为全县人民办十件好事”,群众相当期待。 但是,你要真心“为老百性办实事”,就别来这些“片里汤”,把各村的路给修一修, 把水利设施拾掇拾掇,让广大村民旱能浇、涝能排,那才是真正的办实事! 现在,“十件实事”等于已办完一件,不知剩下的九件内容是什么?但愿不再是这种 “免费逛公园”式的华而不实的“实事”,来点真事吧!
上班头天送大哥 吴玉田,本县郚山老乡,原济南军区文化供应站站长。因年长于我,故平时称他为吴大哥。 我与吴大哥相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调往济南时,我们同住一个大院,因老乡关系接上了头。 当时,原装进口彩电不好买,便从他下拨部队的计划指标中硬要了一台,日本松下牌子,18吋手摁式。时过半年,我得知他们站新进了一批当时还比较时髦的摇控式彩电后,就把原来的那台搬了回去,硬是讹着老大哥给换了台新式的。后来,随着交往加深,我们越来越熟悉,节假日也经常到家里串个门。有一次,小不懂事的孩子非得要他的那支德国造猎枪。当时,吴大哥是这样答应的:等你大学毕业后就送给你…… 后来,我转业离开大院,因工作关系,我们联系的少了。去年冬天,吴大哥通过好几个人才打听到我的联系电话,在电话上聊了半天……没想到今天一上班,就得知了吴大哥不幸仙逝的信息,中午没顾上吃饭就去殡仪馆,送大哥最后一程。 今天是节后上班第一天,按说大家还处在过年的喜庆中,真不想说这件事,以免败坏了大家的兴致。现在之所以发在这里,不是让大家跟我一起悲伤,主要是想说说明一个现象,即水常势,人无常形,希望年长的朋友们注意身体,年轻的吧友多关注长辈的健康。人就这么回事,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