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九 步九
关注数: 74 粉丝数: 148 发帖数: 7,380 关注贴吧数: 97
共同欣赏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 齐白石 (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木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   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 。   1888年起,弃凿学画,先后从萧乡陔、文少可、胡沁园、谭溥等人学画,曾从陈作埙读书,从王湘绮攻读诗文,任龙山诗社社长 。   1902年起,出游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七年间"五出五归",得见名山大川,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 。   1917年二进北京,结识陈师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从陈师曾劝,始行变法 。   1926年应林风眠聘于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1936年游四川 。   1937年自加两岁。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应徐悲鸿聘,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   1957年去世,享年九十七岁(实为九十五岁,因信术者言,跳过二岁) 。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授。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   国画代表作品有:花鸟画《祖国万岁》、《群鸡》、《菊花秋虫》、《牵牛花》、《百花鸽子》、《雁来红蜻蜓》、《草叶螳螂》、《松鹰》、《秋荷双鸭》、《鱼塘小鸡》、《群鱼》、《蛙声十里出山泉》、《虾》、《蟹》、《灯蛾》、《猫蝶》等,山水画有《渔村夕照》、《红树白泉》、《山村楼台》、《杏花草堂》等,人物画有《仕女》、《钟馗》、《不倒翁》、《渔翁》、《铁拐李》等。   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三卷本《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画册多种 。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   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诞生100周年纪念展览会》 。   1983年底至1984年1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齐白石诞辰120周年作品展览》 。
交流是人的生命属性 美国小说《蓄意破坏》,讲的是一家养老院里,一群老妇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她们最爱干的活是削土豆,因为这是她们觉得自己还有用,也让她们回想起自己做家庭主妇时忙碌的日子和温馨的岁月。她们一边削土豆一边说着心里话,日子就在这样絮絮叨叨的闲聊中过去了。 后来,新来的院长为了减轻老人们的劳累,买回一台削土豆的机器,老人们不用削土豆了,但也把她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回忆带走了。 于是,她们就像小孩子一样搞起了恶作剧――往机器里面扔发卡,倒沙子,塞帽子,让机器不时地发生故障。 院长无奈,只好把削土豆的机器退了回去。老人们又能兴高采烈地围坐在一起削土豆了,找回了从前的快乐。 对于老年人,甚至对于所有人,交流既是自己的生命属性,也是社会的本质属性。因为没有哪个自我封闭的人会有好心情,没有哪个心情不好的人会长寿。人老了,总要从社会舞台上退下来,她的视野和生活圈子自然会变窄,活动空间狭窄了,心灵就容易受到挤压,情感如果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就会伤害到内心。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第一目标和共同目标,而交流就是健康长寿的第一秘方和共同秘方,我们不仅要善于和同龄人交流,更要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让彼此间的每一个问候,每一句祝福,每一声安慰。都变成沁人心脾的清泉甘露;去和大自然交流,春天里的第一朵鲜花的绽放和秋日里飘下的第一片落叶,都会让你感到生命的存在,倍感生命的美丽;去和琴棋书画交流,让心灵得以寄托,让性情得以陶冶;去和书报博客交流,看世态万象,看云卷云舒,你就不会落伍和寂寞。 学会交流吧,交流使我们快乐,交流使我们健康,交流会使我们的思想升华、生命灿烂。
【11月征文】我的颠峰演唱 音乐是人类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是宇宙所有生命的共同语言。我五音不全,也从未接受过任何音乐教育,但我喜欢艺术,艺术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一般情况下,我对通俗音乐还有自己的眼光。但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在需要唱歌的时候,没有人为我所难。 回想自己的历程,参与的音乐活动十分有限。记忆中只是单位一些纪念性、节日性、应景性的全员大合唱,多数情况下是充当南郭先生,记住的会唱的就唱几句,没把握的也就不“冒调”了。 今年集团公司搞二十周年庆典,其中歌咏比赛要求基层单位都要参加,领导采用了“用高水平的教练来提高队员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效果升华”的建议。于是,在市里请了一流的指挥和大学的声乐老师,从发声换气技巧开始,如“力量用在腰上”,“声音发在头顶”的经验。合唱的原则:大局、协调、统一。指挥的绝对权威以及他肢体语言和情绪引导的运用。逐步深入到歌词与情感的融合…… 功夫在诗外,润物细无声。老师富有经验的指导,使整体学习进展十分顺利。 由于单位工作性质所限,我们必须每天六点起床,六点半集中学歌,八点上班。一周后,老师高兴地看到:“让党的旗帜永远鲜红”“清风无声”两首难度较大的新歌已基本掌握。于是又增加了分声部演唱、轮唱,倾体、摆头和三样道具。一幕主题鲜明气势恢弘缤纷夺目动人心弦的大合唱正在形成。 尽管在100人的队伍中,大多数是和我一样的普通队员,但大家热情高涨,十分投入,双休日也不休了。在学歌过程中,声乐老师的声音情感,指挥老师的面部情感使我们印象深刻,正所谓:“带着情感演唱声音就不会嘶哑。”半个月的学歌当中,大家的手机里、电脑上、车子里都下栽了我们的学唱歌曲,同事走在路上,坐在地上都哼唱我们的学唱曲调。每次练唱,我看到人人精神饱满,喜形于色,这应该就是“美的享受”吧。赛后十多天了,我的周边还能听到熟悉的旋律,感到这种美的延续。 我们对歌曲的流程反复扫描反复超越,从而在比赛中激情发挥共同演绎,赢得了评委、观众和兄弟单位的认可和赞誉。领导在总结合唱的收获时说:第一:提升了团队精神。第二: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全员思想文化教育。第三:人人做了一次歌手梦。我第一次给领导的讲话带头鼓掌。 我的演唱已进入颠峰,期望更多的合作和展示。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