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lhliliang
wylhliliang
关注数: 100
粉丝数: 179
发帖数: 15,187
关注贴吧数: 46
韦东奕2024长江特聘 RT
韦东奕2024长江特聘 RT
西海岸校区二期进展 海大西海岸校区规划占地280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 一期工程:于2019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8月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建设总面积58万平方米,完成总投资30亿元; 二期项目:目前正在实施。总规划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总投资75.5亿元,计划于2028年12月基本建成,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分批投入使用。 三期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计划于203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来源|青岛西海岸报、观海新闻、青岛晚报(2024年9月14日)
海岸与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025-04-03 3月30日,海岸与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大连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华军院士,副主任欧进萍院士、金和平正高级工程师,王中林院士、杨志峰院士、张喜刚院士、胡亚安院士等19位委员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校长贾振元出席会议并向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我校副校长张弛,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厚杰,中国三峡集团科研院院长、党委书记刘笑驰等领导及共建单位骨干成员和实验室核心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副校长王博主持。
海大筹建海洋国家实验室信息 百年校庆前夕,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在《与恩师管华诗院士的几件小事》文中提到了筹建海洋国家实验室的零星信息。
按下“加速键”!海大西海岸校区项目二期最新进展 来源|青岛西海岸报、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海大经院一篇经济研究 RT
海大西海岸校区二期全面开工 2023年2月,西海岸校区二期首个项目体育教学中心及游泳馆正式开工。 2024年6月,东区学生宿舍(二期)、海德学院楼、西区学生宿舍及食堂(二期)开工,接下来,智慧海洋楼、新兴交叉学科楼、材料楼(二期)等项目也将陆续开工,西海岸校区二期全面铺开建设。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点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点
海大最新官方定位-世界一流大学快速发展起飞阶段 7月30日,中国海洋大学党W常W会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审议通过了进一步全面深化学校改革的方案。党委书记田辉主持会议。
西海岸校区二期进展 2024年5月31日上午,东区学生宿舍、西区学生宿舍与食堂、海德楼三项目动员会在指挥部二楼会议室召开。 总指挥王卫栋先后介绍了国家支持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利好政策、西海岸校区目前的建设进展、接下来几年内的建设时序和强度及即将开工建设三个项目如期交付的重要性,并对项目建设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并强调: 三个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各参建单位必须认真倒排工期,针对节假日、施工噪音、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如期完成项目建设。
海大十四五规划6个冲一流学科 根据海大第五轮学科评估,6个学科应该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海洋工程、药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外语语言文学(海大本科招生信息网外国语学院介绍)
海大规模扩张 师资: 1、2015年8月: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博士生导师360余人。 2、2022年12月:教职工4025人,其中专任教师2096人。博士生导师63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7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在校生: 1、2017年12月,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300余人、博士研究生1800余人。 2、2022年12月:在校生3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6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9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480余人。 校区: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在青岛有4个校区,占地5200亩。其中,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共占地2400余亩;西海岸校区规划占地约2800亩,2022年9月一期建成启用。二期在建中。设有1个学部、2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
海大西海岸校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 9月5日,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举行了升旗仪式,整个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海大3杰青3优青 学校共获资助项目193项,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4.52%,项目数创学校历史新高,直接经费超过1亿元。获批项目类型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项、重点基金2项、面上项目94项、青年科学基金90项、专项基金1项。
海大西海岸校区正式启用 9月5日,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举行了升旗仪式,整个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青岛西海岸工程热物理所大科学装置项目启动 2022年1月6日,吸气式发动机关键部件热物理试验装置项目社稳公众参与调查信息公示发布,这意味着西海岸新区第二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正式启动。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系吴仲华先生1956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目前已经建设成为以“动力与电气工程”和“能源科学技术”并举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 截至目前,中科院在古镇口布局的三大产业也初见成效:海洋大科学中心在围绕近海环境、深海大洋、海洋生命三大领域,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协同创新;工程热物理所在军民两用轻型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端智能无人飞行器以及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技术研究方面,逐步形成百亿级航空产业链条;金属所2021年落地的高端轴承项目,将实现P2、P4精度的高端轴承国产化,突破高端高精度轴承的国外技术垄断。
海大持续推进建设医学学科 6月25日,中国海洋大学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暑期工作部署会。
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 隶属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气象局直属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社会公益类研究院。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同性质的机构。
海大法学 法学一级博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海大法学 法学一级博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青岛两会海大代表提案涉医学双一流 RT
海大人大政协代表参加青岛两会提案涉双一流医学 4月14日至19日,政协第十四届青岛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相继召开。中国海洋大学新一届青岛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会议。学校新一届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2022年青岛“两会”
2019-2021三年选调人数 RT
海大计算机首次入选1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RT
海大扩大规模了 师资扩张: 1、2015年8月, 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博士生导师360余人。 2、2021年12月,教职工3896人,其中专任教师2009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3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海大2022年工作要点:启动未来医学研究中心 海大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涉及8大类35个要点。其中涉及培优计划、医学学科布局、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关注的焦点问题。
青岛西海岸工程热物理所大科学装置项目启动 1月6日,吸气式发动机关键部件热物理试验装置项目社稳公众参与调查信息公示发布,这意味着西海岸新区第二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正式启动。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系吴仲华先生1956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目前已经建设成为以“动力与电气工程”和“能源科学技术”并举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 截至目前,中科院在古镇口布局的三大产业也初见成效:海洋大科学中心在围绕近海环境、深海大洋、海洋生命三大领域,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协同创新;工程热物理所在军民两用轻型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端智能无人飞行器以及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技术研究方面,逐步形成百亿级航空产业链条;金属所2021年落地的高端轴承项目,将实现P2、P4精度的高端轴承国产化,突破高端高精度轴承的国外技术垄断。
海大再提布局医科,释放了什么信号?
海大鱼山校区 海大鱼山校区
康复大学学科专业布局 康复大学学科专业布局
海大2021新生大数据 海大2021新生大数据
中国海大获批2项服务山东重点建设专项 中国海洋大学向山东省建议的驻鲁部属高校“十四五”服务山东重点建设专项——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山东省海水高效种质创新与蓝色种业中心,成功获批落地,正式纳入山东省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支持计划,以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形式予以支持。该专项申请总经费6.9亿元,首批批复1.648亿元。
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重大科技创新专项 青岛日报12月1日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重大科技创新专项(以下简称“重大科创专项”)并出台管理暂行办法,以助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据悉,西海岸新区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聚焦新区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四新”经济等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能够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每年由财政预算安排1亿元资金进行支持。 “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的组织实施,遵循‘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公开公正、择优支持’原则,实施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谢龙目介绍,资助额度上,单个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的预算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不超过预算总额的三分之一,单个项目最高资助2000万元。针对已取得省级及以上资金支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且没有区级财政配套资助要求的,直接按照资助金额给予1:0.5配套,最高资助1000万元。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分阶段拨付项目承担单位。
山东两高校上榜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 12月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
教育部公示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 山东两高校上榜 据教育部网站12月6日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的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12月6日至2021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33所学校上榜。
教育部公示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 山东两高校上榜 据教育部网站12月6日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的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12月6日至2021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33所学校上榜。
海大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9月海大在官网公布十四五发展规划
海大高珊教授入选2021年度国家杰青 高珊教授,女,1983年2月。2005年和2011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1-201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4年,受聘校“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特聘教授,2017年转聘“筑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教授。 主要以纤毛虫原生动物-四膜虫为模式材料,利用其双元核型等遗传特点,开展表观遗传学研究。核心成果以通讯/首作发表在Genes Dev、Nucleic Acids Res, mBio等领域重要刊物上,获得了领域广泛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归国7年来,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等。获中国动物学会长隆奖-新星奖、青年科技奖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
海大药学
海大:十四五完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布局和治理体系 4月2日上午,新学期工作部署研讨会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于志刚校长在部署工作时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年,学校要持续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石大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服务社会发展卓有成效 强化校企协同,赢得社会支持 学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提升人才和科技服务地方和行业的能力,用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支持。 教育部与山东省对我校进行重点共建,山东省按照1∶1配套“双一流”建设经费,支持学校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推进与青岛市、东营市、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合作共建,青岛市给予学科建设经费5年共不低于1亿元,支持学校服务青岛重点产业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划拨885亩土地支持学校建设古镇口校区,拓展办学空间; 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投入2.2亿元,支持学校智慧校园建设。 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集团)投入0.95亿元与学校共建新能源学院,支持学校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化工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青岛市支持学校的非竞争性拨款是“十三五”前历史拨款总额的15倍。
石大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 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全日制研究生年招生规模由1933人增长到2775人,增长43.5%。其中博士生招生规模由182人增加到330人,增长81.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753人增加到1352人,增长179.5%。在校生研本比由1∶3提升为1∶2。全日制研究生规模由“十二五”末的5745人增长到7638人,增长33%,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任务。目前,全校各类研究生达到9558人。
石大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高层次人才引育成效突出 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精准引才体系,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优秀人才。调整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根据国内外人才竞争趋势与发展形势,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实行“一院一策”“一事一议”,实施“光华学者计划”,保证人才政策具有国际竞争力。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招聘宣传,精心设计制作人才引进宣传片、宣传折页、微信宣传推文,采取传统撒网与精准投放相结合,充分利用海内外各类媒体全方位展示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成就和人才政策。 建成立体高效的引才网络,创办“能源科学与工程”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邀请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137名优秀青年学者参会,成为全球能源领域青年人才的汇聚地;在世界著名大学、高端学术会议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在重点引才区域建设海外人才工作站,分学科领域建设人才信息库,大幅提高引才成功率。 以优质服务吸引优秀人才,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教师“一张表”工程,不断提高服务效能;配备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在生活条件保障、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
崂山区与青岛科技大学推进校地合作 3月30日上午,崂山区区长王锋一行来校调研,双方围绕校地合作事宜开展深入细致交流。校长陈克正,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勇,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洪坤等出席交流座谈会。
石大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学校科技工作聚焦国家能源战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及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双一流”建设。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 3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邱水平一行来到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考察,一起参加此次考察活动的还有山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教育厅,潍坊市委市政府,峡山区委,北京大学国内合作部、科研开发部、现代农学院、生命科学院等相关同志。
青岛中德生态园
海大获立4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2021年2月2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我校共4项课题获批立项,均由外国语学院囊获。立项总数位列全国高校10位,创我校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总数的历史新高。
山大青岛校区计算机学院2020总结 1、学科排名稳步上升,最新排名位居ESI前0.5% (165/40100),较上一年提升32位,近两年提升近100位;制定强院兴校实施方案和学科一体化发展方案,确定十四五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组织第五轮学科评估相关工作。
山科访问芯恩(青岛)谈合作 2月9日上午,山东科技大学合作发展处王晓东处长与电信学院徐玲平书记、陈达院长一行走访我区重点企业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简称青岛芯恩),并与青岛芯恩董事长张汝京博士就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山大青岛校区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情况 1月7日下午,青岛校区举办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策宣讲暨申报交流会。 王衍章介绍了青岛校区的科研基本概况,通报了校区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与获得资助情况。2020年校区集中受理期申报441项,获批资助118项,申请数、立项数较2019年实现大幅度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吴立新:建设更多涉海高校 央广网北京2019年3月7日消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我国海洋创新人才总量不足等问题,建议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布局合理化,积极鼓励支持沿海省份、特别是海洋大省、海洋强省建设专门海洋大学,更好地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海大海洋工程地质灾害防控科技创新高层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 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海洋工程地质灾害防控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暨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召开。于志刚校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校长陈锐、三亚市副市长花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杨晓杰在开幕式上致辞。 何满潮院士、吴宜灿院士,及来自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的15位专家作特邀报告,围绕影响海洋工程建设及安全的南海地质环境特征、海洋动力环境特征、岛礁工程地质、海洋地质灾害、礁灰岩岩土工程与施工、地下工程新技术开展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海洋工程地质灾害防控分会、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海洋工作委员会、三亚崖州湾创新科技国际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青岛国科海洋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论坛支持单位是国家自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在京举行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12月8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大会以“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新的增长极”为主题,将全方位展现胶东经济圈优势禀赋,展示区域发展新形象,搭建资源对接新平台,谋篇胶东经济圈在新发展格局下的担当作为。
李言荣:关于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李言荣校长在2013年全校教授和中层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2013年9月6日)
青理工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为“嫦娥五号”任务保驾护航 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五号”此次承担的任务是获取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青理工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遥操作作业平台再次发挥关键性作用,并接受严格的实战任务考验。 探月工程三期遥操作作业平台是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发的空间三维实时可视化及遥操作系统的子系统,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常态化测控应用系统,在月面工作段为地形建立、视觉定位、路径规划、任务规划、活动机构规划、规划验证等配置项提供信息显示和业务作业平台,已在“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及玉兔二号月面巡视遥操作操控任务中成功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立项 日前,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以下简称海工装备基础科学中心)正式获批实施。 该中心由学校李华军院士作为负责人,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申报,经过通讯评议、网络答辩、现场考察等评审程序批准立项,资助期限5年,直接经费6000万元。海工装备基础科学中心是我国海洋工程领域首个、山东省唯一一个基础科学中心。
青岛真金白银支持10大科技创新战略课题研究 记者今日自市科技局了解到,2021年青岛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已经发布,将从对标深圳推动科技领域开放创新改革路径、打造国际科技合作新高地路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等10个课题中选出优秀项目进行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支持,每个项目最高支持100万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