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tr1 jytr1
关注数: 77 粉丝数: 154 发帖数: 15,076 关注贴吧数: 52
是真的吗?什么情况喝柑普。我觉得不尽然哦 要问最近什么茶最火?那答案一定是统一且肯定是柑普茶。自面世以来,柑普茶因其独特的滋味和清新的果香受到众多茶友喜爱。普洱熟茶(熟散茶)与柑皮的结合,又赋予了柑普茶一定的药理价值,所以柑普茶火也就在所难免,甚至“霸占”了众多茶友的茶桌,成为了茶桌上的常客。那什么情况饮用柑普茶最好? 1、长期抽烟 长期抽烟,呼吸道、消化道、血管都受到了损伤。对吸烟者的健康不利,其次就是对他人的健康不利。 而对于那些一时还难以戒掉烟痛的吸烟者来说,饮茶则是减轻吸烟危害的最好的方法。 柑普茶中,普洱的茶多酚、柑皮的维生素C等成分对香烟中所含有的各种有害物质有降解作用,毒素可随喝茶不断解除,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2、经常使用电脑 现代社会,电脑一族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一天超过八个多小时的时间面对着电脑,所产生的辐射会对皮肤、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柑普茶以柑皮和普洱茶融合,柑皮中含有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普洱茶中富含茶多酚、微量元素等,二者结合能够有效防辐射以及抗衰老。 另外,小青柑形状似球形,小巧,便于携带,在办公室饮用非常简便。 3、肠胃滞气 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也越发快节奏,饮食不规律屡见不鲜。这个时候,肠胃就会经常不适。 脾胃不适的人时常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状况。此时,用柑普茶帮助消化、宽中理气再好不过了。 4、注重养生 养生的话题在近年渐热,不论男女老少都开始重视。茶养生的潜能被挖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着喝茶。
泡茶水温有多重要?转贴来大家讨论一下 水温对于茶的重要性,无异于火候对于菜品的重要性,全方位的去赏析一款茶的综合维度,不可不知的知识: 水温对茶滋味的重要性 对于老茶头来说,如果水温不够高,茶滋味不止析出很缓慢,而且就口感而言,浓郁度和香气都平庸至极,最佳水温是控制在100度,当然,很多地方的沸点都达不到这个温度,但也尽量在93度以上。 不止冲泡需要沸水,品茶也要趁热喝。 因为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中,才能使得茶叶的内含分子处于一个相对活跃的水平,绵滑,醇润,丝柔,甘甜…… 但如果是冲泡滇红茶,就要温和许多,不宜立即采用沸水冲泡,多建议沸水烧开之后静置一会再继续冲泡,水温在85度为宜。 温度过高则会将红茶的酸味浸泡出来,口感不佳同时,也不适宜饮用。 水温对于普洱茶香气的影响 温度越高,香气的挥发越旺盛,所以也有“冲出来的高香”这种说法,尤其对于蜜韵较好的茶,高温冲泡,蜜韵爆棚,砰然乍现。 但是这不止适用于所有的茶,有的茶较为细腻,例如景迈,就试用于常规水温轻柔的冲泡,轻闻冷杯香的迷人气息,兰香醉人。 有时,我们会看到茶艺师冲泡时很酷的炫技手法,这里面也有一部分调节水温的作用。 水温对于苦涩感的作用 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种情况? 刚冲泡出来的普洱,水温控制适宜,苦涩感和回甘的比例在口腔中都有一个明显的层次划分界限,但随着茶汤的逐渐冷却,尤其是冷的茶水,伴随着内含物质的沉淀,不止茶汤显得较为浑浊,而且苦涩感也较为浓郁。(这个倒是经常有感觉的苦多了不少) 当然,有些茶品,本就具有苦涩强的特性,这里也不可统一而论。 总之,控制好普洱茶的水温,就像控制了它的脉搏,一呼一吸之间,凝练不一样的口感!
其实我一直以为烘青跟我这里的炒绿茶差别不大,看了觉得区别有。。 近些年来经常见到有人对普洱茶的晒青和烘青争论不休。譬如:有的茶友认为XXX厂改制后就有很多茶都是烘青,喝起来味道也不错啊;XXX厂生产的产品都是烘青,根本不能叫做普洱茶等,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事实上也真的有人喝了很多年普洱茶,却真的搞不清什么是烘青。那么,烘青是什么?烘青的普洱茶适合收藏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 什么是烘青茶? 特点:烘干机内温高80℃—130℃以上,只6-7分钟,便结束干燥。 后期:高温杀死茶叶内残余的活性酶,中断了继续转化的条件。 普洱茶中烘青有几个特点: 一、香气:浓郁,沉闷且有烘烤过的味道; 二、汤色:与最后一次干燥有关。1,干燥温度过高,汤色清亮泛绿;2,温度稍低,汤色微黄,但清澈度降低。 三、叶底:色泽统一,泛翠绿鲜嫩。烘青工艺是为提香所为,适宜鲜饮,不宜长期存放。 烘青茶有青香味,且干色泽一般表现为绿色,白毫较显,一般用拿上手会看见白毫四散,飘在空中。因为干燥到位。但条索略粗松,因为制茶过程中如果揉捻过重、过长,则会出现黑条,干茶有明显的火烘味,香气较锐,冲泡后一般的茶汤会表现为黄绿色,或嫩绿色,翠绿色。滋味鲜爽,回甘,但不耐泡,叶底香气一般不持久,因为高温烘培后,部分香气物质如芳香类会挥发,所以香气不持久,叶底表现为嫩绿,或绿亮。不会显褐色。 普洱茶 烘青普洱是否具有存放价值? 按“普洱茶国标”,只有用“云南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才能叫普洱茶。因此,烘青原料做的不能归属为后发酵的普洱茶,确切地说,应该定义为烘青绿茶。 由此,它们更不具备“越陈越香”的特点,只能作为绿茶短期内喝掉。 新茶辨别: 从外观上区别:晒干墨绿,两三年后茶菁开始油润发亮,饼面紧结;烘干青绿,两三年后光泽度下降明显,饼面变松散;半烘半晒青绿偏灰。 从汤色上区别:晒青汤色是浅绿黄色,烘青汤色是青绿中带黄色,半烘半晒汤色是金黄色带青。 从香气口感上区别:晒干短期有些太阳味,淡青草香或花香,香气沉软,两三年后茶香明显,汤水较稠,有胶质,很耐泡,越喝越甜;烘干茶有豆类香,入口清甜,香气细锐而飘,两三年后香气下降很快且出现闷味,汤色反而浊,叶底韧性差;半烘半晒有豆类香,介于晒青与烘青之间;三者新茶明显的区分主要在豆香香气,通过是否有豆香来判断是否进行了烘青,晒青的普洱茶略带青味没有豆香味。 对于苦涩度而言,如果是用一地区的小树茶制作的烘青和晒青毛茶对比,自然是烘青毛茶苦涩度低。但前提是一定要拿同一地区的同一类茶做比较(比如拿老曼娥的茶和冰岛的茶是不具对比性的)。
喝茶真的能养胃暖胃吗 隆冬时节,最惬意的事,不过是红泥小炉水初沸,出汤入盏溢茶香。(其实我一般都是泡茶喝而已) 每到秋冬时节最常听到的茶鸡汤是:来杯红茶暖暖胃;煮壶黑茶养养胃之类。还能摆出一大堆数据论证,诸如红茶黑茶茶多酚含量低等。 岂不知,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功能性物质,卖茶而。是不是不说暖胃养胃这类宣传语就卖不好红茶黑茶了,非也! 说到底是成也茶多酚,败也茶多酚,过度宣传引发的无奈。 稍有茶叶常识的都知道,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功能性物质,对健康有诸多好处,而茶多酚也有个弊端即是对胃粘膜有刺激性。于是,在夸大宣传茶多酚功效的同时也夸大了茶多酚对胃的刺激性。 很多茶友都有担心:新白茶偏凉,对胃不好,想喝老白茶。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掌握正确的喝茶习惯就好。 如今生活压力大,节奏快,饮食不规律,致使很多朋友肠胃系统不是很好。对饮茶又没有系统的认识,道听途说之后便谈新茶色变。 而有些则是自身饮茶习惯不良所致,例如早起空腹喝一杯绿茶,喜饮浓茶等等。一般情况下日常的喝茶,茶多酚对胃粘膜的刺激一般人是没什么感觉的,很多朋友狂吃还喝都不怕,遇到茶就小心翼翼了,着实没必要。 所以养胃、伤胃,怪不得茶。喝茶既没有卖红茶的说的那么暖胃养胃,也没有你想像的那么伤胃。关键是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喜欢的、合适的茶品,在合适的时间,适量的喝茶。身体会给你最终答案。(这个赞同谁喝谁知道是对的,当然包括口感,都需要喝了才知道) 一切坚持适度原则,过去我们先辈也有句老话:过犹不及。 所以习惯早起空腹喝绿茶的朋友,改为了喝有年份些的白毫银针;喜欢喝浓茶的朋友,从大万改为了小杯。 喝茶,喝好茶,先从正确喝茶开始。 那么你还期待喝茶养胃吗? 还是依然害怕喝茶伤胃呢? 有时间,还是坐下来静静的享受一杯好茶吧!(此处也觉得不错,大家一起享受喝茶的美好时光吧)
搬砖住工地没茶喝,唯有转贴普洱茶比例 普洱茶的口感,是茶汤通过刺激人体的味觉、嗅觉、触觉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主观感受。口感产生的基础是普洱茶的水浸出物,与其中的主要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有一款普洱喝起来让你觉得口感协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内含物中的“氨酚比”适当,“氨酚比”影响到茶的滋味、香气、韵味,品“协调性”就是品普洱茶好不好喝的基础。 1 氨与酚 茶汤的味精 氨指氨基酸,它的鲜、酸、甜味都会促使唾液分泌,导致生津。在普洱茶的长期存放中,氨基酸含量会有所下降,一部分会被分解和转化为无机物。但是氨基酸在普洱茶滋味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含物质,茶的品质后期好不好,口感好不好,氨基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酚指茶多酚,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可水解单宁(又称酯型儿茶素),刺激性较强,涩味明显,并使口腔感觉“粗糙”; ►另一类是缩合单宁,刺激性弱,使口腔感觉爽口、顺滑。我们可能不太喜欢这个“涩”字,但是它在口感中非常重要,能促使其他的呈味物质更好地表现出来。 2 氨酚合理搭配 茶汤更好喝 太苦的普洱茶,是因为茶多酚含量高,如果再加上回甘差的话,其茶韵不上台面;而偏涩的普洱茶,是因为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含量高,在口腔中形成厚重的滞涩感,如果长时间化不掉的话,其茶韵可想而知。 苦涩不散总是一种让人不悦的体验,如果是氨酚比适当,协调性好的普洱茶,入口“抓”舌头,即使是有瞬间浓重的奇苦(像是以重苦闻名的布朗系茶),也能很快松开,这种感觉被称为“化”,,这样的茶即便在茶汤温度降低后也不会留有过重的涩底。有老茶客会把“抓”舌头的力度、“化”的迅速与否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之一。 一般来说,苦涩化得快,回甘速度和程度要适合个人口味的茶,就是适合你的好茶。 ▼ 不同茶区、不同茶种、不同季节、不同嫩度的毛茶茶青“氨酚比”不会相同。比如同茶区、同茶种、同嫩度、不同季节的茶青,春茶氨酚比高,滋味鲜爽,相较而言,夏茶的氨酚比低,再加上生长采摘的间隔时间较短、雨水多等原因,滋味就会呈现苦涩,鲜爽不足韵味欠佳。
大家来讨论讨论肠胃不好的人喝什么茶,怎么喝茶? 如今都市生活节奏快,很大一部分都市人饮食、作息时间无规律。很多男性因工作需要经常抽烟、喝酒应酬,很多女性经常吃生冷、辛辣食物……种种原因,导致很大一部分人患上了程度不一的肠胃疾病。那么问题来了"肠胃不好的人该喝什么茶?喝茶时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今天,同被胃病困扰多年,又坚持长期喝茶的笔者(转的已经不知道是那个笔者了),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普洱熟茶性温和,养胃护胃 肠胃不好的茶友,首选喝熟茶。 由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教授周红杰、云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龚加顺教授主编的《云南普洱茶化学》中写到:"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的影响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后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这是国内外崇尚饮用普洱茶的消费者称谓普洱茶为"美容茶"、"益寿茶"的主要原因。普洱茶具有的粘稠,甘滑、醇厚品质特点也就是茶之甘味表现和感觉,对饮用者有补的作用,温和无刺激,增强免疫功能与甘味物质相关,在普洱茶中甘、稠、滑等呈味物质主要是多糖水解的产物。" 肠胃不好的茶友首先不能再喝茶多酚氧化程度低、刺激性大的茶了,如绿茶、新白茶,乌龙茶中发酵程度较轻的铁观音和普洱茶新生茶之类的茶。肠胃不好的茶友尤其适合喝茶性温和,养胃护胃功效显著的普洱熟茶,或选择喝茶性相对温和的红茶,陈期超过10年的普洱生茶,柑普茶等。 具体来说,肠胃不好,又有抽烟喝酒习惯,容易上火、热气及体形较胖的人(即燥热体质者)适宜喝陈期超过10年的普洱生茶,普洱熟茶,因红茶温热,少饮红茶;肠胃虚寒,平时吃点苦瓜、西瓜就感觉腹胀不舒服的人或体质较虚弱者(即虚寒体质者),应多喝红茶或普洱熟茶,少饮普洱生茶。 不过,现代都市人因为经常抽烟、喝酒、熬夜,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多吃生冷食物,体质似乎不能以燥热、虚寒简单划分了,很大一部分人两种体质兼而有之,但是每个人的体质都会表现出主要症状。饮茶时应以主症状作为依据。 如果实在判断不了自己是什么体质的茶友,择中庸之道,最好还是喝普洱熟茶。 其次,出现反酸、少量呕吐酸水、反复打嗝、嗳气等胃酸分泌过多症状的茶友,可以饮适当熟茶、温水。醇厚温和的熟茶茶汤进入胃后,能够一定程度上在胃部表面形成一层黏膜进而起到养胃护胃的效果,其中经过长时间存储转化的熟茶相对普洱新熟茶效果更佳。但如果是急性胃酸过多,那就得及时赶往医院医治。 二、适量饮茶、不喝浓茶 茶,适饮为好。成人长期饮茶,每人每日低于10克为宜,最好浓淡适宜。 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对我们身体有诸多益处,但浓茶中其含量往往高于普通茶汤数倍,对胃会造成较大的刺激,尤其对肠胃不好的茶友来说,刺激性就更大了。肠胃功能良好的人偶尔品饮浓茶尚可,长期品饮会增加肠胃负担,肠胃不好的茶友就不推荐饮浓茶了。 特别是刚开始饮茶的茶友,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浓茶,易产生头晕、无力、饥饿等茶醉现象。夜晚或是睡前喝大量浓茶,也易导致兴奋失眠,不利于入睡。 三、适时饮茶 胃不好的人,早上起床不建议空腹喝茶,如果一定要喝,最好喝温水或是浓度淡的普洱熟茶。早上如果要喝茶,建议早餐过后半小时喝茶。 日常饮茶,推荐在饭前、饭后半小时以外的时段喝茶。晚上肠胃进入休息期,最好不要喝茶了,要喝也以少量淡茶为宜。 四、适温饮茶 喝茶,茶汤温热为好,切忌过烫。 一些茶友喜欢喝烫茶,认为烫茶才够味,但烫茶会容易烫伤食道和肠胃,对食道黏膜、胃部黏膜造成较大伤害。调查显示沿海地区食道癌、胃癌发病率较高,其中可能性较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沿海地区功夫茶讲究趁热喝。 肠胃不好的茶友,推荐喝温热的茶,不推荐喝太烫的茶,或是冷掉的凉茶。 总而言之,肠胃不好的茶友喝茶,首先应树立哪些茶茶性温和,喝了以后刺激性弱的观念;其次,再结合自身体质,在刺激性弱的茶里选择较适合品饮的茶,适时适量适温饮茶;最后,普洱熟茶茶性温和,茶汤粘稠,甘滑、醇厚,进入人体肠胃后能形成对胃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尤其推荐肠胃不好的茶友喝。
来个走题的贴子介绍家乡梅州😊 梅州是知名的“华侨之乡”,也是全球客家人聚集地,被称为“世界客都”。客家山水、客家小吃等自然优势,开国元帅叶剑英、香港富商曾宪梓等名人事迹,使梅州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客家文化,“文化之乡”的称号随之传遍世界。 在梅州,有一种安全感叫“围龙屋”。 围龙屋是具客家典型的民居建筑,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里面的每一个房间,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对外则是全封闭的,只要把门一关,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盗匪只能望屋兴叹。 在梅州,有一种恋乡情结叫“客家话” 客家话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含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华人社区,对中原文化的海外传播贡献极大,以至于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在梅州,有一种喜庆叫“客家春节” 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个个村庄在此起彼落的锣鼓声中打扫卫生,做隔年饭、蒸年糕;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人们贴对联、点鞭炮,男女女友互相祝福,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百节年为首,春节一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崇尚传统的客家,围龙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 在梅州,有一种自豪叫“叶帅故里” 叶剑英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雁上村,是泥砖砌筑的农舍,属粤东地区客家围屋。院内整洁清静,远处青山含黛,四野田园青翠,环境优美。门楼两边装饰浮雕,反映叶剑英革命生涯。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诞生在此,并曾于1951年、1953年、1971年和1980年四次回到故居。
学会这六个词,品茶境界不是一般的高! 喝茶是一个动作,而品茶却是一门学问。虽然说品茶的时候也是在喝茶,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老茶友来说,品茶的学问可不是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对于刚刚接触品茶的朋友们来说,品茶就显得有点深奥了,有时和老茶友坐在一起,真心觉得自己是个小白。作为提升品茶境界的必要过程,这些常用的品茶术语可一定要懂。 回甘 顾名思义就是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所谓苦尽甘来。这是品饮普洱茶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味觉体验,因为多数云南大叶种乔木茶本来就具有强烈的苦涩味道,苦涩过后,口腔里往往会出现一种甜味,这种现象称为回甘。与其他茶类不同的是,普洱茶的回甘一般比较持久,而且很容易渗透到咽喉部位,并不局限于舌面。 生津 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口中生津可以解渴舒顺,滋润口腔。当亚健康状态和身体不舒服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喉头紧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一些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内涵丰富,故生津功能强,让人舒服。 喉韵 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例如得以滋润,解除紧箍的干涸感。因此喉韵一向最受茶友青睐,对于较资深的老茶客来说,喉韵是他们品评茶叶优劣的重要条件。普洱茶的喉韵可分为甘、润、燥三方面。带有强喉韵的茶,绝大多数属于满口回甘的茶。也就是说,茶汤只有在满足了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才能够深入到喉部甚至产生食道和胃部发热的感觉。 锁喉 品茶后,咽喉感到紧缩发痒、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等等不舒服的感觉,可统称为锁喉。让人有锁喉感的茶品质通常不太好,它锁住喉底、上颚发干,舌头发麻,让人难受,建议大家最好避开这样的茶。 收敛性 “收敛性”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实收敛性跟茶的苦、涩有关,它是苦、涩味转成回甘之间的感知时间的强度。收敛性越强的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转成回甘的过程越短;如果收敛性弱,苦涩味在口腔内就会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 挂杯 葡萄酒中的挂杯是指酒液在杯壁中残留的时间,酒液流得越慢,挂杯时间越长,说明酒中糖分越高。而在品茶时提到的挂杯,并非指茶汤挂在杯壁的时间,而是茶香气留在杯壁上的时间,留香时间越持久浓郁,挂杯时间越长,说明茶越好。
转个贴了,普洱茶门徒的三个阶段 无聊中见了次文觉得有几分道理故发来同享下 第一阶段:我把这个阶段命名为求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喝过普洱茶,对普洱茶有点兴趣,想要更多接触一下的人。这个阶段的人对普洱茶还是处于一种懵懂的阶段,不知道什么才是普洱茶,普洱茶该是什么味道的一类人。我的建议是先耐心的喝完半饼当年的7542、7572、2个下关甲沱、1块0081熟砖。不过在喝这些茶的时候心里要明确一点,选择他们作为入门茶不是因为他们好,只是因为他们各方面都很平均。喝它们是为了让自己知道普洱茶生茶、熟茶分别应该是什么味,给自己正确认识普洱茶奠定一个标准。千万不要一上来就上手高端茶,因为高端茶未必在各个方面都是完美的,可能某些优点会特别突出而某些方面会存在不足,如果一上来就喝它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建立正确的口感标准。此外,在喝茶的同时可以了解一下普洱茶的历史,产地和制作工艺。 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我称为探索阶段 当经过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对普洱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后,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认为应该学习两件事。 第一就是要学习了解普洱茶在陈化后口感上会有什么样的转变,对于这个我的建议是可以尝试不同年份的入门茶,比如09、08、07、05、01年的7542。07、04年的下关甲沱、09、07年的7572等。只是如果要收集上述那些茶不仅价格昂贵、假的多,而且仓储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我们不妨试着去茶店蹭或者买一些试喝装。不一定要喝很多,就算没喝全也无所谓,只要我们能喝明白它们之间的不同,能感受出陈化对普洱茶的影响那就足够了。一般来说,饼的陈化每五年为一个阶段、沱的陈化每七年为一个阶段,但每一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改变,对此我们也要有个基本概念。 第二件需要学习的事就是要基本喝懂各个厂的厂味,例如熟茶的勐海味、下关生茶的松烟味。我的建议是可以尝试这些厂相近的几款茶,比如生茶可以选择大益的8582、下关的8853、特沱。熟茶可以选择大益的7262、7592、7562等。通过比较,喝懂它们之间相似的东西,那就是厂味。同时也试着区分它们的不同点,了解原料等级与拼配技术的差异对口感的影响。我认为在学习厂味这件事上,也同样无需花太多的钱,蹭喝或者买点试喝装就好。除了喝茶外,我们还可以上网参考他人写的茶评。对比自己的感受,试着学习如何正确的描述自己的口感。 第三阶段:当我们已经能初步掌握普洱的口感规律与厂味,希望能进行更多尝试时,那就到了第三阶段。 由于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尝试各种各样的普洱茶,并且确定自己喜欢的口感与收藏策略,所以我把这个阶段称为定味阶段。虽然这个阶段的尝试没有限制,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循序渐进。比如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些价位上或地位上与入门茶相近的黎明、澜沧、土林、福海什么的,不要盲目相信别人说的有些小厂茶就是学费茶。除了假货B货外,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都是可以尝试的。在尝试了一些中、低端茶之后,就可以逐步把茶的等级提高,试试大厂的高端产品、福今、陈升号、勐库戎氏、黎明合和昌、澜沧古树系列都可以。在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他们与入门茶的区别。如果在尝试中觉得越喝越迷糊了,那就再把那些入门茶拿出来对比着喝。当自己对各类茶都有了基本认识,并且在试喝中逐步有了自己的口感喜好后,那么最后再少量尝试一些纯料或者山头茶吧。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以上所说的这些,我认为还是应该以试喝装或者蹭茶为主,不要盲目地整饼或整提的买,万一自己不喜欢,那就浪费了。在喝茶的同时,我建议大家可以尝试自己写一些茶评,通过对口感的描述,也是帮助自己强化认识的一个过程,能提高自己品茶的鉴赏能力。 好了。经历完上述三个阶段,那么差不多已经能算是普洱茶入门了。但千万不能因此而自满,因为你对普洱茶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后面要学的还多着呢,只是至少我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普洱茶的方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