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 yay99199
关注数: 489 粉丝数: 1,100 发帖数: 49,507 关注贴吧数: 68
【08-04 | 竞选投诉】申请恢复本人上海献血吧吧主身份 之前,我曾经担任献血吧 上海献血吧、北京献血吧的吧主职务 我是献血吧和上海献血吧第一位上任的民选的 吧主,之前有多么严格,贴吧自己很清楚。 因为贴吧后台自身的错误,使我失去了吧主身份。这是绝对不应该的,这个错误应该得到纠正 现在我郑重提出恢复我上海献血吧的吧主身份 https://tieba.baidu.com/f?kw=%E4%B8%8A%E6%B5%B7%E7%8C%AE%E8%A1%80&ie=utf-8 理由: 本人是专业的志愿者,对这个行业熟悉, 态度认真,发帖严谨,质量高, 是上海献血吧的积分排名第一名, 并没有任何错误行为,为什么后台要鲁莽草率地免去我的吧主身份呢? 在我管理各吧的时候,均未出现管理上的问题。每日打卡签到。有时候也会发发帖子。因为上海献血吧是献血吧的一个补充,我们要表述的一般都会发在主要阵地 献血吧里面,所以一般不会在上海献血吧发布太多的帖子。这个 上海献血吧,我们的职能定位主要是控制一些非法的现象,帮助一些需要关注的输血者和家属 https://tieba.baidu.com/f?kw=%E7%8C%AE%E8%A1%80&fr=home&traceid= 我很清楚当初被一些血头、小人诬告,从而失去吧主这件事。其实这件事倒是不能怪那些刷广告的人,贴吧自己对规则执行、界定 ,非常不清晰、不严格,所以 十分草率地剥夺了我的吧主身份。 现在是时候,纠正这个错误了 百度,如果你们还想愿意对待自己的业务和工作,那就请拿出自己的态度吧
【出售2018.01.02】奥地利整版票雕刻版9张 奥地利邮票整版大版票 10张,含雕刻版9张, 1. 邮票从奥地利空运而来,因为大版票太大,最大号的信封装不下,就对折了一下,有点遗憾 2. 邮品的品相说明;见图,每一张中间都有对折痕,还有空运途中的压痕 3. 油价:KD 15 1967 世界冰球锦标赛 雕刻版 ——1601969 儿童村20周年 雕刻版——160 邮票上端50-60中缝齿孔有一点撕开1962 画家弗里德里希.高尔曼逝世100周年 自画像 雕刻版 —— 折痕 压痕见背面 1601963 诗人赫尔曼.巴尔 逝世100周年 雕刻版 —— 折痕 压痕见背面 1601968 卡米洛.西特 城市规划大师 城市规划之父诞辰125周年 雕刻版 —— 折痕 压痕见背面 1601968 免疫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血型之父卡尔.兰德斯坦纳诞辰100周年 雕刻版 欣赏 不出1969 边防军 雕刻版 —— 折痕 压痕见背面 1801965年 产褥热的发现者塞麦尔维斯医生 妇科门诊的创立者 逝世100周年 雕刻版 —— 折痕 压痕见背面 1601965年 维也纳工业大学创建150周年 雕刻版 —— 折痕 压痕见背面 ,左侧7.50 7.50处齿孔撕开10个孔,右侧4.50 75.00 撕开15个孔 140元制图员彼得.安尼克逝世200周年 —— 折痕 压痕见背面 160Peter Anich(1723–1766)是奥地利使用数学工具的制图者。 他的作品,尤其是1772 年阿特拉斯tyrolensis出版,是当时全世界最精确的地图中。 1965 奥地利红十字会成立100周年纪念 非雕刻版 —— 折痕 压痕见背面 160
【你知道吗】附捐邮票的由来和趣闻 附捐邮票 也叫慈善邮票,这和邮票既用于邮政,也用来为某些慈善事业筹款,世界上最早的慈善邮票是1897年新南威尔士(现澳大利亚的一个洲)发行的,以比邮票面值高12倍的价格出售,所得收入除去邮票面值的金额外,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依照万国邮政公约的规定,邮票的面值写在前面,附加金在后,而且它的字体应较前者为小。 附捐邮票又名福利邮票、慈善邮票、半邮政邮票 最早发行时间1897年 最早发行地点 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 用途 —— 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筹集基金 我国发行时间1920年12月1日附捐邮票是在邮票的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小部分捐款费,用来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筹集基金而发行的附加捐资邮票,也叫福利邮票或慈善邮票,在附捐邮票上,邮资面值和附捐金额的表示方法是:邮资面值+附捐金额 。 附捐金额不能充作邮资,故又称“半邮政邮票”。 中国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920年北京一版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所得捐款用于救济黄河决口区的灾民。新中国成立后,发行过多次附捐邮票。1984年2月16日我国发行的《儿童》和1985年3月15日发行的《中国残疾人》两套邮票是建国后发行的附捐邮票,每枚邮票由当时的8分邮资和2分捐资组成,捐资由邮电部门统一拨付给儿童福利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世界最早的附捐邮票是前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地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1897年6月发行的,面值为l便士,售价为1先令,超出部分即为附捐之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附捐邮票发行国家大为增加,多为赈济难民和伤兵而募集各项基金而发行,后扩展到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筹集基金,所以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个别国家认为附捐邮票售价含捐款金额,属非邮政因素,故以半邮政邮票、准邮政邮票命之。 若干国家发行专项附捐邮票形成系列,如新西兰的健康邮票,法国的红十字邮票,芬兰的防痨邮票,荷兰、瑞士的儿童福利邮票等。附捐邮票指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筹款而在邮资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半邮政邮票。它与普通邮票的区别是除邮票面值外,另加捐资。捐资部分用于福利事业。依照万国邮联的规定,附捐邮票面值写在前,附加值写在后,且字体小于后者。 世界上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897年英属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的一个州)发行的。附捐邮票的发行,不少国家有其传统。西欧国家每年发行的种数最多。比利时自1910年起至今已经发行了1千余种。有些国家每年春秋各一套,自成系列。芬兰自1930年起,连年发行“红十字邮票”,每枚邮票都印有一个鲜艳的红十字。新西兰自1930年起每年发行带有"健康"字样的附捐邮票,称作“健康邮票”。历史沿革 19附捐邮票世纪末,欧洲正流行肺结核病。1897年,作为英属新南威尔士的政府(现澳大利亚的一个州),为了募捐款项资助肺结核疗养院开展结防工作,并帮助患者的家庭,曾发行了1套2枚的邮票,以邮票面值高12倍的价格出售,所得收入除去面值金额外,全部用于上述慈善事业,这确实是一项发明创造,开了附捐邮票的先河。据闻,这2枚世界公认最早的附捐邮票在的价值约为400多美元。 附捐邮票是通用邮票的一种,一般可以贴用于各种邮件。附捐邮票较之其它票种的最大不同,就是其票面往往有两个面值标注数字,一般的常见形式为:邮资面值+附捐金额,且二者字体也有大小区别,大字为邮资面额,小字为附捐金额。附捐金额是不能计作邮资使用的。附捐邮票的这一特点,也使其有了“附加值邮票”或“附加金已付邮票”的别称。 自1897年至今,全世界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行了附捐邮票。纵观100多年来各国(地区)发行的形形式式的附捐邮票,可以归纳为赈灾、战地救护、慈善、红十字、改善福利、健康事业、护理事业、助残疾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医疗卫生事业、防疫、防癌、牙防、防病、募集各种基金,甚至还有抵偿国债等等。故附捐邮票又有“福利邮票”、“慈善邮票”、“自愿邮票”之称。因而邮票上大多数都有红十字标志,这样的附捐邮票也可称为“红十字附捐邮票”。 据说, 在发行并使用红十字附捐邮票的国家和地区有60余个。其中发行最多的是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士、芬兰、德国、等国家。如荷兰发行的邮票几乎40%都是红十字附捐邮票。比利时自1910年起至今已发行了1000余种红十字附捐邮票。瑞士的红十字附捐邮票一向闻名,不仅是因为发行年代较早(1913年起),可贵的是坚持每年都要发行1--3套,从不间断。法国自1950年起,也连年发行红十字附捐邮票,而且其附捐邮票附捐平均值最高,达1/3以上。以上这些国家常常每年春、秋两季发行,已形成系列,品种达到较大规模。新西兰自1930年起,每年都发行带有“health”(健康)字样的附捐邮票,别有一格,称作“健康邮票”。中国在解放前曾发行过3套附捐邮票(赈灾、防痨方面),解放后也曾多次发行过附捐邮票(儿童、残疾人、赈灾、非典等),但未发行过红十字附捐邮票。 带有强制性质 有几个国家规定在一年之中一定的日期内,交寄邮件必须在规定的邮资外支付附加费,为此发行了强制性附捐邮票,以供这种邮件贴用。 葡萄牙首先从1911年到1928年发行过这种邮票,用以为穷人、为里斯本节日、为在弗兰德的葡萄牙军队、为马尔基斯·庞巴尔纪念碑、为参加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葡萄牙运动员筹款。 希腊在1914年发行强制性附捐邮票,为巴尔干战争期间的红十字会和爱国基金筹款,从此一直到1956年继续发行了各种附捐邮票,援助过爱国慈善联合会、社会福利、邮政职工防痨基金、爱奥尼亚群岛地震受害者和马其顿文化基金。 罗马尼亚(1915一1936年),南斯拉夫(从1933年起),哥伦比亚(1935一1970年)和厄瓜多尔(1920一1961年),也使用过类似的邮票。 葡萄牙、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部发行了欠资邮票,以备未贴强制性附捐邮票的邮件贴用作为处罚。有些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发行过强制性附捐邮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邮件都收取附加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许多殖民地发行了战争税邮票(参见此条),用以筹款。较近的年代里,有些国家发行了强制性税票,如联邦德国(为了柏林空运;1948年),伊拉克(救济巴勒斯坦难民,1949年),巴林(救济巴勒斯坦难民,1974年人塞浦路斯(救济难民,1974年、1977年)和印度(救济孟加拉难民,1971年)。墨西哥在1923年发行1分邮票,用以为灭蝗 表现方法 1.邮票上未印出附捐的金额,只是出售时要加收附捐,如1897年前英国大洋洲殖民地维多利亚(今属澳大利亚)发行的附捐邮票。 2.邮资面值与附加金额同时分别印出,如1897年南威尔士附捐邮票。 3.在邮票上加印“附收××(金额)”字样,如中国1920年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 4.瑞士1937年开始采用加法符号“+”来处理,如10+5,前面的10为邮政邮资面值,后面的5分为附加的捐款金额。这个一目了然的公式已普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附捐邮票上的附加捐款数值,起初无明确规定,有为面值十来倍,甚至上千倍的,规定附加金额高于邮票面值50%的被视为滥用。 发展现状 仍在发行并使用附捐邮票的国家和地区有60余个。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过4套附捐邮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T92《儿童》、T105《中国残疾人》和T123,每枚都印有“8+2”或“8+4”,即面值8分,附捐2或4分。1998-31《抗洪赈灾》(附捐邮票)则以正票50分加附票50分的形式为洪灾赈捐。 除正常的附捐邮票外,还有一个与之相似的票种,叫邮政捐税邮票。有一些国家在指定的日子里,所有邮件在按邮资贴好邮票外,还必须加贴这种邮票,作为捐款,多供慈善团体和或科学事业使用。如巴西20年前基本上每年12月24日后的一周内,所有邮件必须加贴邮政捐税邮票,税款专供麻风病人治疗之用。这种邮票与附捐邮票不同,它是强制性的,所以称“捐税”。发行较多这类邮票的国家有土耳其、前南斯拉夫、巴拿马、多米尼加、哥斯达尼加等国。 2010年1月19日,法国邮政临时追加发行了一枚“支援海地”附捐邮票,以募集资金帮助海地大地震的受害者。 法国此次发行的“支援海地”附捐邮票采用的是在普通邮票左侧加印附捐附票的形式。该枚附捐邮票售价为1欧元,其中包括转交给法国红十字会的0.44欧元的附捐金额。该附捐邮票原票选用的是正在流通使用中的红色无面值法国国内邮资“玛丽安娜”普通邮票,该邮票价值为0.56欧元,可用于邮寄一封20克以内重量的法国国内平信。左侧添加的附捐附票上则印有“支援海地”、“捐助0.44欧元予法国红十字会”的法文字样和红十字标志。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7.0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等多个地区大量房屋被震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在此次地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大多数建筑均在地震中遭到损毁,其中包括海地总统府、国会大厦、太子港大教堂、医院和监狱等。包括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团长赫迪·阿纳比和8名中国维和警察在内的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也在地震中不幸遇难。据海地政府内政部22日在一份公报中宣布,1月12日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111499人。而美国军队在海地的负责人估计死亡15至20万人。联合国估计受地震打击的灾民达到300万人。为了帮助遭受地震打击的海地人民,世界多国政府和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向海地提供了援助。法国政府于呼吁一些国家免除海地数百万欧元的债务。法国民间也向海地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本次法国邮政发行的附捐邮票所募金额即由法国红十字会用于援助海地。 法国以前也曾采用过在普通邮票上添加相关图文的方式来发行附捐邮票 。2005年1月10日,为了援助2004年底的印度洋大海啸受害者,法国利用了当时流通的“玛丽安娜”普票图案添加图文后,发行了一枚名为“支援亚洲”的附捐邮票
【猫哥的收藏】国外的公益事业纪念品 以后,我来开一个转帖,专门介绍国外的公益事业纪念品 今天呢,就从一套德国红十字会的原始信函、首日封开始说起吧 这是我2017年10月17日购买的一套德国红十字会的纪念品,有信函、首日封,明信片,还有两枚原始凭证,德语不好的我,还没有完全搞懂这是啥,有基础的吧友,可以帮我看看,感谢了1、这套纪念品从德国发航空件过来,居然贴了三枚精美的邮票,两枚小型张、一枚小版张,绝了。 这个实寄封的价值提升了许多许多。 依次是: 左上德国的一个咏唱队、合唱团的小版张、 右上 一枚飞艇小型张 左下 一枚森林小型张,里面有很多动物剪影,超级可爱 中间是两枚普票,也是很温馨、美丽2、 德国的红会纪念品文字说明3、德国红会信函的第一页,谁看懂了说一下4、德国的红会信函第二页,谁看懂了说一下5、 3图装帧起来的扫描件6、4图装帧起来的原样扫描7、看文字似乎是法国和德国红十字会之间的一些往来 交流,法文显示:法国的红十字会19638、看文字似乎是日本国和德国红十字会之间的一些往来 交流, 日文显示:日本的赤十字会1959 太田集邮协会。日本赤十字思想诞生100周年9、德国的一位医生 DR .MAX HLAWATY的什么证件,上半部是一个明信片吗?10、好像是德国红十字会的一个首日封,美轮美奂啊,信息量真大11、好像是德国红十字会的一个首日封,1960-1985, 什么纪念25周年?12、这是一枚什么原始凭证,谁看懂了说说,有奖励啊——献血车一台13、所有的内容都是装帧在这样的一张纸板上,非常神圣、庄重。 中间是德国红十字会的标识
【你知道吗】血管吻合术和阿历克西斯·卡雷尔 1912年,卡雷尔因血管吻合术的发明和完善以及他在器官移植领域进行的研究获得诺贝医学奖的殊荣,至今已有整整百年历史。这100年来,血管吻合术对血管创伤出血、血管狭窄、血管瘤、血栓等的治疗,以及断肢再植、器官移植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发明血管吻合术的,是法国医学家亚历克西·卡雷尔(Alexis Carrel)。1912年,卡雷尔因此项重要成就以及他在器官移植领域进行的研究获得诺贝医学奖。  1873年,卡雷尔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个普通商人之家。他4岁时父亲病逝,靠母亲从事刺绣工作以获得收益维持生活。卡雷尔在家乡读完小学与中学后考入里昂大学,先后学习理科和医科。   1894年6月间,一个大型的艺术、科学和工业展览会在里昂举办,法国总统萨迪·卡诺(Sadi Carnot)作为首席贵宾由巴黎赶到里昂。6月24日,总统在乘马车前往展览会场途中,突然被一名意大利歹徒用利刃刺进其下腹部,导致大出血。总统当即被送到医院抢救,医师诊断为腹腔大静脉断裂。但当时,医学上对人体血液学和输血的知识都很少,医师也未掌握完善、有效的血管缝合技术,导致参与抢救的医师、麻醉师及护士都束手无策,总统终因大量出血死去。这件事给当时还是医学生的卡雷尔以极大的触动,他下定决心要努力探索卓有成效的血管吻合术。   1896年,卡雷尔进入里昂医院担任外科医师,并在里昂大学医学院讲授解剖学和实验外科手术。此时,他对探索完善的血管吻合术一直念念不忘。首先,他向从事刺绣工作多年的母亲咨询缝缀的基本要点和方法。他母亲一方面把经验传授给他,同时让他向当地驰名的女刺绣师勒鲁迪埃请教。一段时间后,他熟练地掌握了缝缀技巧。   与此同时,卡雷尔在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进行血管缝合及器官移植的研究和动物实验。他于1900年获得里昂大学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后,这些研究工作并未终止。卡雷尔了解到,自英国医师兰伯(Lambert)1762年介绍早期的人体血管吻合术以来,若干国家的学者在为病人施行血管吻合术后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比如血管衔接处不平整、渗漏血管或狭窄;血管内产生血块、堵塞;血管感染发炎等。为尽可能地避免上述缺陷,卡雷尔研制出更精细的缝针,用消毒细丝线取代羊肠线做缝线。更关键的是,他改进了缝合血管的方式和具体操作。奖章的背面图案为血管吻合术   卡雷尔发明了血管三点固定缝合法——将需缝合连接的两段血管,其接口的血管内膜与内膜、肌层与肌层准确对合后,在血管对接口圆径取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角处缝缀固定,然后缝缀其余接口。缝线所打外科结的张力需松紧适当。他的这些创新,使得吻合口的血管平滑通畅,不渗漏、不堵塞。   根据自己对缝合血管创新技术和器官移植的探索认知、研究经过及实验结果,从1896年至1904年,卡雷尔用法文撰写、发表有关论文24篇,但均未引起法国医学界的很大重视。1904年年底,卡雷尔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赫尔实验室,和美国生理学家查理·克劳德合作研究血管缝合技术与器官移植。1906年,卡雷尔被推荐到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医学部从事血管吻合术和器官移植以及抗感染的研究。1908年,他为一只狗移植了肾脏,小狗最终存活了1年5个月。接受了肾移植的狗未能长时间存活,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医学上还尚未认识到机体会对异体组织产生排斥作用。单就血管吻合术这项手术而言,是完全成功有效的。  卡雷尔的医学著作,主要有法文撰写出版的《器官培养》、《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等。作为专家,他曾先后到西班牙、俄罗斯、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意大利、希腊等国访问。在美国访问研究期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卡雷尔正在法国休假。当时,他毅然投入到法国军队的医疗救护工作中。因许多伤员的伤口感染化脓,而青霉素等抗生素那时尚未发明,卡雷尔邀请英国生物化学家亨利·达肯共同进行研究,发明了以0.5%的次氯酸钠和4%的硼酸调制成“卡雷尔-达肯溶液”,用于伤口的清洗消毒,大大降低了伤口化脓和败血症的发病率。为此,法国政府特授予他荣誉勋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卡雷尔对血管吻合术的创新发明以及器官移植的研究成果,逐渐被医学界更多人士借鉴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191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卡雷尔,正是对他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
打造献血吧百花齐放、思想自由的风格 公益事业是年轻人的未来的事业,今天的担当者必然会让位给下一代。献血事业也不例外,80、90、00后眼看着就要成长起来了。 我们一直提倡活泼轻松的风格,希望出现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的局面。说到这里,我特意去查了蔡元培老先生的生平介绍。 我们应该多方面接纳不同的观点,才有助于思考角度的转变,工作方式和效果的改善。 只要是不违反现行法规的内容,都可以畅所欲言。 可惜的是我们的从业者往往闻过则愠、遇事而怨,很少能够平静地了解、处理完整个事态。 期待在今后的日子里,祖国的采供血机构能够转变思想和作风,还是那句话,改变我们的思想和包袱,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我选了一段蔡先生的学术理论风格介绍 他的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画像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这是十分正确的。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因此,“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器官捐赠的原则 【器官捐献由计算机分配】   饱受质疑的还有器官分配。黄洁夫说,“公开、透明、可溯源的器官分配体系至关重要。”   2011年4月开始,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上线,覆盖169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这是2009年国家卫生部门委托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研发的人体器官分配系统,目的是使器官捐赠过程公正透明,用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排除和监控人为干预。而在此之前,决定器官分配完全是基于医生的判断。   系统设立的首要目标就是降低等待名单的死亡率,通过患者病情紧急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国际公认的客观医学指标对患者进行排序,等待移植的患者根据医学指标来得分,并遵循“区域优先原则”(就近原则),“病情优先原则”,“年龄优先原则”(儿童比成人更享有优先权),“等待时间原则”(等待时间长的患者),以及“捐献者优先原则”(捐献者直系亲属优先;已登记自愿捐献器官者优先)。分值越高,在等待名单的位置就越靠前。   录入病人数据由医院医生负责,如果有医生在登记数据时造假,人为提高病情危重程度,一旦被发现,将取消医生所在医院的器官移植资质。同时,国家卫计委也会不定期对医院进行抽查。 在王海波看来,由计算机决定的器官分配系统既显示了分配的公平、透明,也保障了分配的高效和安全。   在台湾和美国曾出现把艾滋病和狂犬病患者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的安全事故,之后,王海波马上将系统设置强制添加了检查结果,并为了防止发生错报,医生在录入时还要上传检测结果的扫描件。   “我们希望从系统层面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王海波说。   
【转帖】实名认证,已被广泛接受的新现实 互联网的实名认证管理,也就是所谓“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已经在部分网上活跃人士的反对声中推行好几年了。最近互联网跟帖评论也要求用户后台实名认证,又引起新一波议论。境外媒体参与了对这一新规的指责,批评的主调是,后台实名认证打击网上言论自由。民主德国——献血纪念徽章 15-20-30-40 次 互联网上当然管理越少越自由,但是零管理的互联网哪个国家都受不了。事实上,后台实名认证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行开来,它在中国的接受度也可以说越来越高。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实名认证,在互联网上基本寸步难行。 至于网上表达意见,它是互联网应用很小的一部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以后台实名认证的方式发言,并不构成什么心理障碍。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麻烦一些,但不会觉得这对自己有什么危险。后台实名认证会一定程度削弱网上发言的活跃度,但减少的那部分发言通常是“沉默大多数”临时性、即兴的参与,那些人会懒于为了一次发言而在网上完成一次注册。而那些积极投身网上“舆论斗争”的“专业户们”,则不太可能受此影响。 网上最有影响的大V们,都是实名认证的,即使他们在前台注册了别的网名,他们是谁大家也都知道。对他们来说,实名是他们获得影响力的基础性条件。也就是说,从网上舆论的引领者到最普通的参与者们,实名认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构成能迫使他们放弃参与的心理压力。后台实名认证作为一种普遍性管理原则,是互联网文化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它在理论上是顺理成章的,在现实中也很快被习惯。真正感觉受到限制的,是一些很极端的网上发言者。比如有极少数人想要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制造事端,而不用负任何责任,他们如今这样干时感到了不安全。还有一些境外人士,他们冒充大陆发言者,如今这样干也不方便了。网上跟帖也纳入后台实名认证管理后,这部分人的发言空间会进一步被压缩。 电话卡过去不经实名认证也可以购得,都转为实名认证后,对绝大多数人毫无影响,但一些想用电话搞“偷偷摸摸活动”的特殊需求者,就会感到不方便。网络实名认证压缩的那部分舆论空间也大多是“偷偷摸摸活动”的那一块。当然了,网络后台实名认证一开始推行时,往往被简单说成是“实名认证”,在社会上产生了“舆论要收紧”的泛泛印象。客观说,网上舆论管理比舆论场刚形成时的确有所加强,但这种加强与整个国家推进依法治理是一脉相承的,它的实际效果要由今后更长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和全社会综合发展的情况来验证,不能以西方的做法为标准现在就下判断。中国需要有序的互联网,包括有序的互联网舆论场,不这样的话,互联网就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乱源,它自身也无法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必须繁荣,而以自由为基础的活跃和人气,是繁荣的前提。那么何为网上自由,这是需要不断摸索、矫正的。一个混乱无序的互联网和一个死气沉沉的互联网,都不符合中国社会的长远利益。网上舆论场需要与现实生活一样的法治精神的确立,而不能是反宪法言论的肆意宣扬之地。与此同时,互联网需要充足的表达空间,那里的“自媒体逻辑”应当受到保护,互联网新技术推动形成的那些舆论规律也应受到尊重。 把互联网“管死”大概是个伪命题,因为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这绝对不可能做到。因此它既不应是官方的追求,也不必成为舆论的普遍担心。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管理总的来看会是一个中国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互动过程。 转帖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qq.com%2Fa%2F20170830%2F149270.htm&urlrefer=677d233afc49bf1ae358837e0a2d2411 转帖者按: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有关无偿献血的网络环境? 干净的、无序的、科学合理的、充斥谣言的?
【猫哥讲故事20170817 】2万毫升A型血 厦门血站本部的大厅,其实一点都不大,和全国很多血站比起来。 厦门血站一直想把本部搬迁到岛外30公里远的集美郊区,但是想到对互助献血很不方便,机采就更不方便了,厦门的机采献血者80-90%都来自岛内,估计岛内的献血者不太愿意远赴郊外,所以迁站之事提了几次又作罢。 17号我去献血,遇到吧友小赵和一位老大哥高原(图一的红马甲) https://tieba.baidu.com/p/5277251697 就是这个主题帖的贴主注意椅子背后的医护人员在干嘛…… 能想到吗? 黄衣服背后的女子是小男孩身后的女子(年长些,已经坐下休息了)的女伴,较年轻。 那天有很多互助献血者 为一位A型血产妇来奉献爱心,大厅满满当当,热闹非凡,厦门从2015年开始,互助就一直常态化,不是好现象。 因为全血献血者人多,负责机采的仅有的一位护士韩娜也出来帮忙全血,于是我就要等她帮忙结束才能开始,那么我就在大厅转转看看吧,这也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观察就有收获,有故事可以写。 我身边就有两位35-40岁左右的女子正好在机位上,今天下午为啥女性这么多呢?她们陆续采集完毕。年轻一点的先下来,献血200毫升。后面的姐姐献血400毫升,年轻的那位妹妹对年长的姐姐很有礼貌。姐姐下来了,还很勇敢地说笑,她说妹妹只献了200毫升就那么难受……一点都不勇敢。结果呢,话音刚落转个身,她就抓着靠椅,坐下吐了几大口,蔡凉爽和韩娜见状立刻冲过来,赶紧把她扶着坐下,一看效果不好,又把她抬到躺椅上……十几分钟后下来了,情况得到迅速缓解。这时,凉爽一直在全程监护那位献血女子的反应情况。看女子稳定下来,凉爽立刻去楼下找了一件6.14的T恤给女子换下。 待两位姊妹一起上楼更衣,我正好顺路陪同,观察一下情况是否真的稳定。我问她什么原因导致不适,她说昨晚熬夜很晚,中午也没有吃什么,难怪呢,那几天都一直36°以上,厦门(海洋性气候)的夏天很少出现35度以上,36、37就算是极值了。 后来她又说她是为她经常做SPA店的店员来献血, 就是那位产妇。所以我们在图中见到了很多职业美容业的女性,大家就恍然大悟了吧。顾客能为店员来献血,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我们来想想,女人帮女人,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来她们有工作关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二来呢女性一般也比较容易激发的同理心。看到同伴遇到危急,哪里有袖手旁观之理呢? 其实后来也来了十来位小帅哥(在图片的左侧,都在填表初筛呢),看模样打扮也都是美容行业的同事——挺精神,同行一个叫一个,一传十 十传百。我离开的时候,还有小伙子们陆陆续续赶到…… 他们的伙伴虽然需要输A型血20000多毫升,却也在大家的紧急响应之下,化解了危机,两条生命得到了挽救。
【猫哥讲故事20170817 】2万毫升A型血 厦门血站本部的大厅,其实一点都不大,和全国很多血站比起来。 厦门血站一直想把本部搬迁到岛外30公里远的集美郊区,但是想到对互助献血很不方便,机采就更不方便了,厦门的机采献血者80-90%都来自岛内,估计岛内的献血者不太愿意远赴郊外,所以迁站之事提了几次又作罢。 17号我去献血,遇到吧友小赵和一位老大哥高原(图一的红马甲) https://tieba.baidu.com/p/5277251697 就是这个主题帖的贴主注意椅子背后的医护人员在干嘛…… 能想到吗? 黄衣服背后的女子是小男孩身后的女子(年长些,已经坐下休息了)的女伴,较年轻。 那天有很多互助献血者 为一位A型血产妇来奉献爱心,大厅满满当当,热闹非凡,厦门从2015年开始,互助就一直常态化,不是好现象。 因为全血献血者人多,负责机采的仅有的一位护士韩娜也出来帮忙全血,于是我就要等她帮忙结束才能开始,那么我就在大厅转转看看吧,这也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观察就有收获,有故事可以写。 我身边就有两位35-40岁左右的女子正好在机位上,今天下午为啥女性这么多呢?她们陆续采集完毕。年轻一点的先下来,献血200毫升。后面的姐姐献血400毫升,年轻的那位妹妹对年长的姐姐很有礼貌。姐姐下来了,还很勇敢地说笑,她说妹妹只献了200毫升就那么难受……一点都不勇敢。结果呢,话音刚落转个身,她就抓着靠椅,坐下吐了几大口,蔡凉爽和韩娜见状立刻冲过来,赶紧把她扶着坐下,一看效果不好,又把她抬到躺椅上……十几分钟后下来了,情况得到迅速缓解。这时,凉爽一直在全程监护那位献血女子的反应情况。看女子稳定下来,凉爽立刻去楼下找了一件6.14的T恤给女子换下。 待两位姊妹一起上楼更衣,我正好顺路陪同,观察一下情况是否真的稳定。我问她什么原因导致不适,她说昨晚熬夜很晚,中午也没有吃什么,难怪呢,那几天都一直36°以上,厦门(海洋性气候)的夏天很少出现35度以上,36、37就算是极值了。 后来她又说她是为她经常做SPA店的店员来献血, 就是那位产妇。所以我们在图中见到了很多职业美容业的女性,大家就恍然大悟了吧。顾客能为店员来献血,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我们来想想,女人帮女人,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来她们有工作关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二来呢女性一般也比较容易激发的同理心。看到同伴遇到危急,哪里有袖手旁观之理呢? 其实后来也来了十来位小帅哥(在图片的左侧,都在填表初筛呢),看模样打扮也都是美容行业的同事——挺精神,同行一个叫一个,一传十 十传百。我离开的时候,还有小伙子们陆陆续续赶到…… 他们的伙伴虽然需要输A型血20000多毫升,却也在大家的紧急响应之下,化解了危机,两条生命得到了挽救。
【猫哥讲故事20170817 】2万毫升A型血 厦门血站本部的大厅,其实一点都不大,和全国很多血站比起来。 厦门血站一直想把本部搬迁到岛外30公里远的集美郊区,但是想到对互助献血很不方便,机采就更不方便了,厦门的机采献血者80-90%都来自岛内,估计岛内的献血者不太愿意远赴郊外,所以迁站之事提了几次又作罢。 17号我去献血,遇到吧友小赵和一位老大哥高原(图一的红马甲) https://tieba.baidu.com/p/5277251697 就是这个主题帖的贴主注意椅子背后的医护人员在干嘛…… 能想到吗? 黄衣服背后的女子是小男孩身后的女子(年长些,已经坐下休息了)的女伴,较年轻。 那天有很多互助献血者 为一位A型血产妇来奉献爱心,大厅满满当当,热闹非凡,厦门从2015年开始,互助就一直常态化,不是好现象。 因为全血献血者人多,负责机采的仅有的一位护士韩娜也出来帮忙全血,于是我就要等她帮忙结束才能开始,那么我就在大厅转转看看吧,这也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观察就有收获,有故事可以写。 我身边就有两位35-40岁左右的女子正好在机位上,今天下午为啥女性这么多呢?她们陆续采集完毕。年轻一点的先下来,献血200毫升。后面的姐姐献血400毫升,年轻的那位妹妹对年长的姐姐很有礼貌。姐姐下来了,还很勇敢地说笑,她说妹妹只献了200毫升就那么难受……一点都不勇敢。结果呢,话音刚落转个身,她就抓着靠椅,坐下吐了几大口,蔡凉爽和韩娜见状立刻冲过来,赶紧把她扶着坐下,一看效果不好,又把她抬到躺椅上……十几分钟后下来了,情况得到迅速缓解。这时,凉爽一直在全程监护那位献血女子的反应情况。看女子稳定下来,凉爽立刻去楼下找了一件6.14的T恤给女子换下。 待两位姊妹一起上楼更衣,我正好顺路陪同,观察一下情况是否真的稳定。我问她什么原因导致不适,她说昨晚熬夜很晚,中午也没有吃什么,难怪呢,那几天都一直36°以上,厦门(海洋性气候)的夏天很少出现35度以上,36、37就算是极值了。 后来她又说她是为她经常做SPA店的店员来献血, 就是那位产妇。所以我们在图中见到了很多职业美容业的女性,大家就恍然大悟了吧。顾客能为店员来献血,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我们来想想,女人帮女人,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来她们有工作关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二来呢女性一般也比较容易激发的同理心。看到同伴遇到危急,哪里有袖手旁观之理呢? 其实后来也来了十来位小帅哥(在图片的左侧,都在填表初筛呢),看模样打扮也都是美容行业的同事——挺精神,同行一个叫一个,一传十 十传百。我离开的时候,还有小伙子们陆陆续续赶到…… 他们的伙伴虽然需要输A型血20000多毫升,却也在大家的紧急响应之下,化解了危机,两条生命得到了挽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