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官捐献由计算机分配】
饱受质疑的还有器官分配。黄洁夫说,“公开、透明、可溯源的器官分配体系至关重要。”
2011年4月开始,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上线,覆盖169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这是2009年国家卫生部门委托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研发的人体器官分配系统,目的是使器官捐赠过程公正透明,用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排除和监控人为干预。而在此之前,决定器官分配完全是基于医生的判断。
系统设立的首要目标就是降低等待名单的死亡率,通过患者病情紧急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国际公认的客观医学指标对患者进行排序,等待移植的患者根据医学指标来得分,并遵循“区域优先原则”(就近原则),“病情优先原则”,“年龄优先原则”(儿童比成人更享有优先权),“等待时间原则”(等待时间长的患者),以及“捐献者优先原则”(捐献者直系亲属优先;已登记自愿捐献器官者优先)。分值越高,在等待名单的位置就越靠前。
录入病人数据由医院医生负责,如果有医生在登记数据时造假,人为提高病情危重程度,一旦被发现,将取消医生所在医院的器官移植资质。同时,国家卫计委也会不定期对医院进行抽查。
在王海波看来,由计算机决定的器官分配系统既显示了分配的公平、透明,也保障了分配的高效和安全。
在台湾和美国曾出现把艾滋病和狂犬病患者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的安全事故,之后,王海波马上将系统设置强制添加了检查结果,并为了防止发生错报,医生在录入时还要上传检测结果的扫描件。
“我们希望从系统层面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王海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