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黄泉之闇 _黄泉之暗
关注数: 98 粉丝数: 150 发帖数: 20,917 关注贴吧数: 25
星空是注定褒姒的游戏 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是带着12分的遗憾的,星空是一款好游戏,但它不是一款好玩的游戏。 我在玩星空的过程中,无数次的为它感到惋惜,因为它的缺点完完全全的盖过了它的优点,技术力的缺陷为星空判了死刑,会有一小群人喜欢它,这个一小群人的数量甚至会比原来的B社粉丝群还少。 有很多媒体评测都提到了这游戏很慢热,必须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感受到乐趣,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星空让你感受到乐趣的那个阈值点并不是游玩时长的持续,而是对世界观塑造的代入,这次星空对与世界观代入的程度是高于老滚和辐射不止一点半点的,但是他们提升了这方面的体验却抛弃了老滚和辐射的探索体验,这也注定会导致原来的一部分B社玩家也会讨厌星空,这游戏注定会被绝大多数玩家嫌弃,其中甚至包括了不少的杯赛老粉。 我不知道陶德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游戏,也许是技术力不够,也许是没有重视,我不知道。 星空需要你全身心的代入去玩,你需要对自己在游戏里的那个角色产生身份认同感,只有你把自己当成那个你捏出来的活在游戏里的角色,你才能体会到星空的乐趣,而玩家一开始和你捏出来的角色一样,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你一开始是没有什么身份代入感的,出生背景的选择也不过就是看那个技能好用就选哪个而已,它对你的代入感实际上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为啥说它慢热,就是因为当你在游戏里做了一大堆的任务,你跟着任务线一步步的完善了你在游戏中的化身,你的角色所背负的一个个身份不再是背景板了,你知道了自己是怎么变成了海盗,你知道了自己是怎么爬到了公司高层,这时候你才有代入感,当你确定了你在这片宙域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当你的角色和你作为玩家已经不是一开始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白纸之后,当你真正的把自己当成游戏里那个穿着宇航服开着飞船的那个“人”时,星空才会开始展现它作为BRPG的魅力。 你在之前的任务中为自己的角色所打造的一个个身份开始在后续的任务中发挥作用,你是海盗,那B社就真的让你做海盗会做的事情,你是赏金猎人,那B社就让你做赏金猎人该做的事情,你是守卫联邦的防卫队,B社就让你做防卫队会做的事情,而且那些NPC也真的会对你的身份产生反应,我可以用海盗的身份去吓哭小学生,我可以用公司高管的身份去威胁小职员。 直到这时候,B社打造的那些浩如烟海的支线任务开始展现出了十足的魅力,让我停不下来的继续游玩,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认同感,我需要认同我在这个B社打造的虚拟世界中的地位,当我投身星空,星空才给我回应。 这个过程原本应该是需要流畅的游玩体验来构建的,然而,陶德把它做烂了。不断重复的跃迁,不断重复的读条也不断的在破坏代入感,只有那些真正不在乎读条,不在乎引导差,不在乎宇宙玩法过浅,只有那些真正能包容星空的玩家,才会觉得好玩,而星空也只会回应这些玩家。所以,它褒姒了。 星空带给我的体验和其他所有游戏都不一样,它需要玩家放慢自己的程度比荒野大镖客2更甚,其他的游戏就像是一个个热情似火的姑娘,在见你的第一面就像你展示她的一切,她的优点缺点尽收眼底,如果你喜欢,你会和她们光速进入热恋,她们也不在乎你作为玩家的任何特质,她们会包容你的一切。 但是星空却不一样,她就像是那种突然搬到你家对门的普通女孩,长得也不算好看,打扮也不新潮,从来没见过她表达过任何有关自己的事情,也不会一见面就给你展现优点,你甚至会觉得她有些土。 可是当你开始和她交流,和她说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也听她说说她的故事,这时候你才能发现她身上的闪光之处,然后你如果可以接受她的不完美,她才达到了之前那些热情女孩的起步阶段,这个过程你光****叨叨也知道了有多慢热,毕竟大多数玩家都只是希望女孩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和自己直接跑步进入约会阶段,没有人会去向游戏展现自己,大多数人只接受游戏带给来的刺激。而星空则相反,它完全没有考虑过快餐游戏玩家的感受,并且还有缺点需要你忍受。 所以星空,褒姒了。
星空首日10小时游玩感受 星空好玩吗,很好玩 星空垃圾吗,也垃圾 一言以蔽之,优缺点都极度明显的游戏,好玩的地方是真好玩,坐牢的地方也是真坐牢 当初陶德说有1000颗星球可以探索的时候,我就已经拉低了期待值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CREATION引擎读条载入肯定是会有的,我没想到会这么多 我无数次的提醒自己,陶德的宣发就像是魔鬼的交易,所有的诺言都会以你最不愿见到的方式呈现,但是为什么即便我已经把期待值放的如此之低,陶德还是能精准的预判到我的期待值下限,然后给我一个更低的体验?难道他真的是魔鬼吗! 由于本人不是画面党,3060开中特效游玩,并没有感觉到优化差的问题,BUG方面目前只遇到了一个NPC和椅子穿模。但是听说很多人遇到了大量的BUG,不太确定是不是游戏对某些硬件的适配导致,但是就目前来看,这的的确确是我玩过的BUG最少的B社游戏。 其他系统都没啥毛病,唯一的问题就是太空部分的游玩体验相当反人类。 玩起来爽的部分也是真的爽,派系分支的剧情,玩起来相当带感,本龙裔目前已经潜入猩红舰队成为了双料高级特工,代号穿山甲! 这游戏就像是一块顶级牛排涂上了芥末一样让人一言难尽,这个搭配产生的最终口味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真的喜欢牛排,那么你不妨试一试,从芥末的味道中把牛排的味道品出来,这的确是一块顶级牛排。 如果你接受不了一点芥末的味道,那就别试了,会吐的。
关于宇宙外面是什么的猜想 吧里经常人都发帖问,宇宙外面是什么,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假说,三维球面宇宙 要理解什么是三维球面比较困难,我们可以先降低一个维度来理解 我们假设,在一个二维的宇宙里面,有一个小明,小明想知道这个二维宇宙的外面是什么,所以他想找到二维宇宙的边界,于是他驾驶飞船告别了自己的老婆飞往宇宙的边界,如果这个二维宇宙是平直的,那么他只要往一个方向飞,最终就会到达宇宙的边缘,可是他飞着飞着却发现自己回到了原地,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小明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平直的二维宇宙上面的,也就是说小明并不是生活在一张纸上,他是在一个球上,这个球面是二维的,但是整个球却是处在一个三维空间中,所以小明无论往哪个方向走,最后都会回到原地,就像你坐着火车在地球上跑一样 而且对于二维的小明来说,回到原点似乎很难理解,为什么往前走,会从后方回到原地呢?但是我们作为三维生物来说就很直观,小明是从球的下面绕了一个圈回来了,但是小明作为二维生物,对他来说是没有“下”这个概念的,在他的理解中,只有前后左右,没有上下这个概念 好了,现在我们把视角提升一个维度,把小明变成三维生物,把宇宙从二维球面升级成三维球面,三维球面很难想象,但是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哪怕是升级到三维,它依然是个球面就行 现在小明和我们一样,是一个三维空间中的生物了,他还是坐着宇宙飞船出发前往我们宇宙的边界,最后也会回到原点,对于三维生物的我们来说, 往前走会回来也像当初二维的小明一样无法理解,现在我们只需要回过头想想,当初在二维球面上的小明为什么会回到原点?因为他往下绕圈了,同理,我们在三维宇宙里往前也会回到原点,但是这次不是往下绕了一个圈。 是在第四维方向绕了一圈回来的,就像当初二维的小明感受不到自己在往下绕一样,我们在三维宇宙中前进也感受不到我们自己在绕圈,因为对我们三维生物来说,绕圈的那个方向是感受不到的第四维度方向 所以,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的宇宙,不存在外面,宇宙没有外面这个概念,你往任何方向走,本质上会在四维空间中绕一个圈回来 而且不止如此,我们这个宇宙还在飞速变大,变大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光速,所以我们现在出发往宇宙的远方飞,实际上永远也回不来了
对不可知论的回应,贝叶斯主义 不可知论在哲学逻辑上确实无懈可击。 不可知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对于不可知论的逻辑,我们可以从理论置信度的角度来评判,即贝叶斯主义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的本质不能被人类理解,苹果下落就一定是因为引力吗,并不一定,只是人类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一定会下落,但是并没有办法完美的证明苹果下落和引力之间就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只是把两个现象联系在了一起并认为他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旦因果律被推翻,那么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笑话,因为现代科学就是建立在因果律之上的。 但是通过贝叶斯主义,我们不必把因果关系的存在当成是非题,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概率题,对一个科学假说与信念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论流派。主张一个假说或者信念可能为真当且仅当他们的概率根据相关证据而达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苹果下落和引力之间的关联程度在99.999%以上,那么我们就将这两个现象建立因果关系,世界的本原是否可被人类认知无关紧要,我们就从表象和经验出发,反向推导接近世界的本原,由此一来就可以无限接近世界的本质,可知不可知又有什么关系呢 神创造宇宙的可能性低于1%,宇宙大爆炸的可能性是70%,我当然可以认为神不存在,什么时候发现了宇宙真的是神创造的,那么就把前者的置信度提高到100%即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