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ycool pandycool
关注数: 58 粉丝数: 111 发帖数: 2,417 关注贴吧数: 65
来支八十年代的老干邑欣赏下凱斯帝龍(Castillon)是非 来支八十年代的老干邑欣赏下 凱斯帝龍(Castillon)是非常古早的公司,很早就進行製造干邑白蘭地,公司也有自己的蒸餾器具和廠房,生產紀錄最早可追溯自十八世紀。只是當時凱斯帝龍只是上游製造商,製作好的干邑還得找零售商配銷,直至1814年,凱斯帝龍才正式整合上游下游組織,成立公司。1853年和Renault酒廠合作,以擴大規模;直到1965年與Renault和百事吉都加入了Pernod Ricard集團,所以Castillon、Renault、Bisquit都隸屬於Pernod Ricard集團。根據名酒年鑑記載,凱斯帝龍有其他酒廠所沒有的高貴香味,當然喝了才知道,其餘的不多說,開喝了!將酒倒入酒杯觀察並搖晃,酒色呈現磚紅色,酒色漂亮!杯中有淚腳,顯示陳年已久。 聞:陳酒特有的草藥氣味,伴有濃郁的熟果香味,有一些杏仁以及堅果、黑可可等氣味,整支酒的香氣非常濃郁且和諧。 品飲:酒質厚實,酒體穩定,可見桶陳時間很足;雖然非常甘醇,但帶有微辣,酒入口時,口腔充滿老干邑的香精華氣息,終感有薄荷和微微辣感,令人覺得喝到好酒的感覺是飄飄欲仙的狀態! 這款酒雖然衹是拿破崙級別,但因為舊標的拿破崙,每家廠商定的時間都是不同的,頸標是extra old,應該有20年以上酒齡,看酒色甚至可能接近30年,能喝到一瓶是不可多得的運氣。
金花百两千两好还是普通百两千两好? 以前最早只有普通千两百两,后来偶然发现有自然环境发花的千两百两,到现在有出厂就制成金花千两百两的产品,但是金花百两千两就一定好么? 其实这也不一定,金花类的茯砖无可厚非是安化黑茶里的独特性代表,具有非常好的养生保健作用,但是这个金花不是安化黑茶一诞生就有,而是后来在黑茶运往边销的路上偶然产生的,因为他独特的保健效果被边疆人民推崇,而近几年来的黑茶热也是以金花茯茶的保健作用为卖点在推广黑茶。 但是并非所有安化黑茶都必须有金花才好,特别是百两千两,因为部分用料很好的有地域特色的百两千两本身就有着独特的香味和口感,更适合于做纯百量千两,黑砖之类的更纯粹的产品,原因很简单一旦黑茶发花,金花就会开始分解茶叶内营养物质,地域特色茶料的香味和口感都会有影响会减弱,最近试了很多天然发花的千两百两,也试过人工发花的千两百两,都是以菌花香和较为厚重汤水带清甜的口感。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不管你什么料,好料差料,在头十泡只喝得出茯茶的菌香和汤水厚度及清甜味,这是一种类似于模式化的茯茶口感,或许不同的茶菌香有差异,滑顺感有高低,甜度有区别,但是大同小异,而茶料本身的特点却被掩盖了,特别是香味淡化到很难辨认,其余特点也所剩无机,可能厚度和甜度有提高,但是已经很难喝出茶料本身特点。 所以个人觉得如果茶料是好茶料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最好还是做纯粹的产品,而非发花做金花类砖,或者金花百两千两,这样会掩盖茶料本身特点。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拍砖
最近试了N多的茶样来谈下黑茶中最常见的几种香味 最近这几个月不断的试茶样,少说了也试了60种以上的茶样了,试过品牌茶也试过私人茶,品评的标准其实很简单无非是:香味,口感醇厚度,口味,回甘度和耐泡度。 首当其中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香味,有果香味,梅子香和枣蜜香以及参香在黑茶中都可以见到,安化本地大叶种的黑茶十几泡余后还有股特有的粽叶般的糯香可以作为安化本地茶的鉴定标准,泡数越久出糯香味证明茶叶质量更好,例如8泡就出叶底糯香说明此茶树龄尚浅,若是15泡才出叶底糯香味说明树龄较长,当然冲泡技术和产品工艺都会有影响。 下面说下几种香味的特点,首先是果香味,其实果香味已经包含了很多内容,各种水果般的香味都可以称之为果香味,特点就是如水果般清爽迷人、甜而不腻、沁人心脾。最常见果香味盛产于芙蓉山头类产品,天尖,百两千两此味最明显,芙蓉山的果香味很有特色,清闻一股淡淡的幽香,一旦入口它那种果香气会弥漫进你的整个鼻腔,如澎湃的潮水一般汹涌而来,若是你拿到的芙蓉山产品没有果香味,那就说明你的茶并非芙蓉山头的亦或是拼料甚至是鱼目混珠的都可能。 第二种容易有果香味的是安化本地料的天尖类产品,并非指定要某个山头,这种果香味产出的途径更可能是由于火焙工艺和茶叶本身起的化学反应,而非单单是茶叶本身,所以出此果香是先决条件就是是否上七星灶火焙,而并不是每种天尖上灶火焙都能出果香,所以这得看厂家的茶料和工艺的配合,此种果香味的特点是果香味悠长持久、聚而不散、绕梁三日而不绝,并非果香味有多多大的冲击力,而在于果香味的持续性,从头到尾能持续8泡以上,工艺和茶叶质量稍差的可能只有前几泡有,茶叶工艺俱佳的能持续10泡以上。 接着就是枣蜜香和梅子香,此种香味多见于黑砖类产品,天尖类和茯茶类也有,特点就是香味浓郁,茶汤色多红亮,枣蜜香的属于甜香,梅子香的属于酸香,两者其实都是甜为底蕴,但是枣蜜香偏枣甜味,梅子香有股酸酸甜甜的酸香,各有特色。 最后就是比较少见的参香味,此类香味目前我只在陈年10年以上的茯茶中喝到过一次,记忆深刻,香味清冽醒神,犹如人参般的提神效果,真可谓的闻一闻神清气爽喝一口精神抖擞啊!貌似重发酵的不太会有此类香味,轻发酵的茯茶更有可能产生此类气味。 鉴于资历尚浅,其实还有很多香味无法言语形容,特别是茯茶发酵的那股菌香味,款款不同无法具体形容,以上看法纯属个人意见,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大家来说说传统火焙工艺对茶叶口感的影响 以前老茶特别是天尖都是通过传统火焙工艺烘干的,现在新茶为了降低传统火焙的松烟味大都采用了烘干机,对于新茶来说可能烟味小了更多人容易接受了,而且可能后期转化空间更大,而实际是不是这样的呢? 这段时间也试了不下十几款条件各种品牌各种年份,一些全国销售的天尖茶大部分都采用了轻火焙甚至全机器烘干,烟味很小喝起来很干净,我一开始也挺喜欢这种新型工艺,对刚刚接触黑茶的朋友方便上口。而本地的一些茶厂大部分还是遵循传统火焙工艺,只是在烘干木材上做了些创新,有的不是用松木,有的火焙的比较轻,而新茶上口确实前6泡甚至8泡都是烟味,后面茶味淡了才出甘甜和叶底香,整个过程比较煎熬,前几泡的重烟味感觉浪费了好多水……后来有个商家很实在寄来了13年的传统火焙天尖和10年的天尖,两者前后一对比发现确实3年的时间烟味淡了很多很多只剩下可能30%左右,而口感的层次却丰富了很多,特别是果香味十分浓郁而且甘甜醇厚,前3泡有较明显的松烟味,第4泡开始就没什么烟味了,后面十几泡就喝的很爽。 前段时间也看过吧里的科研帖,看到火焙工艺其实不仅仅是烘干作用,而更多的是木材中的挥发性物质随着火焙的高温烟气和茶叶产生了反应,从而产生了新的香氛物质,这也许是传统火焙茶后期丰富口感的物质基础,待时间流转烟味褪去,留下的就是丰富多变的香甜口感。 所以个人觉得大家如果是买口粮茶可能买新工艺的天尖茶,若是想要存个几年再喝,不妨买些传统火焙工艺的天尖,待年份到了,它的口感一定会给你一份不小的惊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