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niffer
AISniffer
关注数: 21
粉丝数: 486
发帖数: 8,081
关注贴吧数: 4
关于最近下棋的一些感悟 最近棋力好像有所小涨,能够站稳弈城3D了,并且好像赢得还不算费力,今天在弈城3D开了8盘升降对局,对手均至少为中等3D或者强3D,结果5胜3负,其中有1盘是纯粹的勺子输掉(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死活,挤错位置),在赢了的对局中,有好几个对手还是4D掉下来的。在此之前,每一次上弈城3D,10盘只能赢个3盘左右,而且赢的都是强2面3D,凡是中等3D,特别是4D掉下来的强3D我毫无还手之力。因此我鉴定自己的棋力好像真的涨了。 总结下最近的一点经验,鉴于棋力比起高手们(弈城6D+,或者现实业5+对我来说就是高手了)还是低得多,肯定有很多不对,但算我自己悟出来的吧 1.涨棋原因之一得益于平均一两周去一次当地棋院感受氛围,偶有机会能听听老师讲棋,大部分时候和小棋手们下棋,可能是日积月累产生了一些手法上的顿悟 2.涨棋原因之二得益于现在下棋比以前认真一些,每一步都会仔细计算,少了一些随手 3.涨棋原因之三,上周偶然翻到百度贴吧一篇讲如何提升棋力的帖子,是一位业余高手(弈城9D)写的,该高手认为弈城3D以下主要比计算,而突破此瓶颈,到4D往上,更多靠悟,一是对棋形的感觉,治孤时形状一定要正,坏形的结果不死也亏损很严重,二是在作战或者治孤时,对靠碰夹托等手段要有感觉,最有感的一句话,扭断的形分为4块,仔细计算总能活1块,当然要通过弃子借用转身。 以我自己的对局为例,图1-5都是我自己下出来的一些手法。 图1黑的靠,一是为了创造让下方黑棋逃跑的条件,实则瞄着上方白的7颗棋筋。对局时对手下的很快,估计他想都没想那7颗子的事,一心想吃我下面,结果导致7颗棋筋被吃,上方黑本来死了的大龙吃通做活图2黑的碰,目的在于分断白,形成战斗,当然战斗结果与水平有关,走法很多,实战对方右边白子被分割后,白右边一子陷入黑厚势图3白的靠,意在整形,黑需想办法补,不补的话冲下去太损图4白的靠道理和图3类似,意在整形,并走厚自身图5黑的碰意在分断白上下两块,利于战斗图6-9为几盘赢棋的对局结果
网棋里是不是段位越高,两级之间差距越大 我是弈城2D站稳水平,有一弈城6D的棋友,让我3个我完全不行,而且从中盘就变得很被动。而我让弈城2k的最多最多让3子,跟弈城一般8-9k的朋友下过,一般让4-5子。另外还有个强8面9D的老师,让我5子我都不行。
看围棋吧大家对霍金还挺有兴趣的,我来科普下 恰好我是下围棋的人里稍微懂点物理的,当然不敢说是下围棋的人里最懂物理的,更不敢说是懂物理的人里最会下棋的(我才弈城2段站稳) 大家都在刷霍金,我也来跟个风。 关于霍金的贡献之一(无边界条件,或者为什么说霍金的理论否定了上帝,他的理论不需要上帝这个假设)。其实我自己只是一个物理发烧友,相比物理专业的理论水平完全不能比,如果说教科级的物理书,除了中学和大学物理学的那些,就是后来读过《相对论导引》(赵展岳),《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梁灿彬,这个有三本,还没读完),《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爱因斯坦),其余就只是科普的,权当看着放松或了解,比如今天刷屏的《时间简史》,《极简宇宙史》(极力推荐,霍金学生写的,是我读过的科普级物理书写的最好的,用故事般的语言写的,任何人都读的懂),《上帝掷筛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之类的。 简单说,对于宇宙如何起源,大家肯定听过过大爆炸,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但以前不管让物理学家还是普通人,探讨“谁引发了大爆炸”这个问题,都存在物理或哲学上困惑,如果有造物主(上帝)的存在,那么又是谁造了造物主?用物理语言说,就是宇宙演化的初始条件是什么?霍金算是开创性地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的答案,虽然他的理论还无法验证,但从简洁的角度,不再需要上帝这个假设,因此至少说为物理学家开创了一条新路。宇宙起源于量子涨落,这是物理定律,不是上帝或什么造物主,量子涨落在0.00000..........1秒内产生了时间和空间,之后时空经历了大约几十万年的暴涨(大爆炸期,弱电强三种力,胶子,光子等各种量子场还没分开,纠缠在一起),然后是膨胀(有自由移动的光子,光线从此产生,宇宙变得可视)到我们现在,也就是你从地球观测的宇宙这个样子。霍金相当于用方程描述了宇宙产生的无边界条件,也就是说时空产生可以由量子方程自发产生,而不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因为量子涨落是物理定律,不是什么造物主的意志。在量子涨落之前,什么也没有,按霍金原话,就像时空被致密的物质弯曲纠缠成了闭合的流形,就像地球的南极,你问之前有什么,如同问南极的南端是什么一样,这就是无边界条件。 无边界条件的意义在于为物理学家解决了宇宙开端的哲学困惑,为今后宇宙演化研究提供了一条逻辑自洽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会陷入“如果a导致了b,那么谁导致了a这种无限回溯的困惑” 你肯定会问,什么叫时空都没产生,那如果没有时空的时候有什么,时空又是谁产生的,这个问题现在物理学还没法回答,因为统一物理学还没完全建立。目前超弦理论和量子引力论是统一物理学的两个候选者,但都还没成功。他们正在努力...
围棋水平对照表(各位可以看看自己) 围棋水平对照表,各位棋友,有证书没证书的都可以来对照一下。此表以弈城网(国内最高水平的网络对弈平台)为基准。
弈城把我带成疯狗流了! 本人一直野狐2-3D棋力,棋风属于那种你温柔我也温柔,你凶猛我也凶猛的那种。自从一个月前听大家说弈城水平高一些就去了。刚去弈城直接注册了个1D,开始很不适应,连输了4盘,后来下的站稳了1D,在1D下了大概40盘,可能逐渐适应了弈城的猛攻风格,后来上了2D,现在在2D下了44盘,27胜17负。现在我的棋风完全被弈城带变了,连四个星位都不走完,我如果执黑第三手就去挂别人,白的话第二手直接去挂,也特喜欢猛攻,基本能打入,靠碰点就去。。。。
测试下大家对Matrix系列掌握多少(高难度,每楼一题) 1.《鬼书》主角伊斯戴维斯在黑客帝国系列饰演哪个角色?出现在哪一幕?
还是不太理解延迟选择 说双缝实验,为了观测电子如何运动,不在双缝处观测,而改到接收板附近,在接收前的极短瞬间观测,结果干涉条纹消失,而干涉只会发生在过去穿越双缝时,以此证明“可择历史”,认为过去是由现在的观测决定的。但我想问,为什么说是观测改变了穿越双缝时的行为,为什么不是接收前(虽然极短瞬间)的观测行为影响了结果,因为只要还没到达接收屏,那即使在接收前极短瞬间,观测也是和电子发生了作用,从而导致干涉条纹消失啊,与在双缝处观测一样
《小咖啡大话物理》,第二节:五维空间与平行宇宙漫谈 度娘的检测太厉害了,只能给个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4898577784
《小咖啡大话物理》,序言,及第一节:弯曲时空是什么玩意儿 序言 突然想写本书,说是书,谈不上有多系统,但文集应该可以算。之所以想写,正如标题,想大话下物理。“大话”,是因为不想扯那些复杂的公式,只是想把现今物理学研究的一些东西用大白话讲出来,再举些例子。所以本书主要写给非物理专业,对物理学懂得并不深,但又对物理学有所兴趣的人,甚至是对物理不感兴趣,但对科幻感兴趣的人。比如许多人还是经常问:时间倒流、时间旅行到底可不可能?《星际穿越》里的五维空间是怎么回事?黑洞、虫洞到底是什么?这些东西要说清楚,说得让人至少在逻辑上能理解,不知道现今物理理论的概况真不容易,但是本书可以先“大话”一下,再配些例子,相信大部分人能看懂。 我的物理功底并不深,我在本科、硕士期间不是物理专业,现在从事的工作也不是物理专业。但虽然我的物理功底不深,但应该又比大部分非物理专业的人懂得稍微多点。这源于我从小对物理的原生的热爱,在童年和中学阶段,也就只有科幻片或霍金的《时间简史》来充饥下,因为那时数学功底跟不上,不可能看一些物理学的原著或书(非科普,带公式推导的,能把一个理论讲清楚的)。直到大学学习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后,可以看懂狭义相对论了。后来研究生学了尼曼几何,可以看懂广义相对论。由于不是物理专业,没有系统学过,所以讲的东西也不一定对,但应该比完全不懂仅仅科幻式的讲,如“根据相对论,超光速时间会倒流”这种又要进步一些。至少我大概懂广义相对论整个理论是如何一环扣一环推导的,要公式全部记住我记不住,但他的前后逻辑脉络我还是可以说的。 我对物理的了解,除了为了中考、高考学的那些中学物理知识,还有大学时由于兴趣看过的《相对论导引》(赵展岳写的,此书很不错,讲得深入浅出,不是科普性的,带公式推导,但讲得不复杂,第一次想真正系统了解相对论的可以看看),还有爱因斯坦的一些列原著论文的中文译本,比如《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等。这里也说下,我对相对论了解多些,对量子力学了解不多,所以本书主要还是说一些相对论衍生出来的话题,如黑洞、虫洞、时空弯曲等,量子力学东西涉及不多,但会提及一点,不对之处还请包涵。 另外写本书也有个目的,我以前在相对论贴吧发过一个帖子,《对相对论的常见误解》,比如“超光速时间倒流”“相对论说一切都是相对的”“相对论说存在平行宇宙”,主要介绍了许多人没读过相对论,但由于受科幻片等影响,以为相对论有这些意思,其实都是误解,本书会包含这些内容。 最后再介绍下我这个名字,叫“小咖啡”,和在腾讯围棋的名字一样,个人在业余时间还比较喜欢围棋,在野狐的水平是1-2D,可能现实中是业余1段的水平,欢迎约战(昵称“小咖啡0102”),虽然状态不太稳定,最近状态不太好,降到了2K,状态一般是稳在1D,最多上过2D。
《小咖啡大话物理》,序言,及第一节:弯曲时空和五维空间是什么 《小咖啡大话物理》 序言 突然想写本书,说是书,谈不上有多系统,但文集应该可以算。之所以想写,正如标题,想大话下物理。“大话”,是因为不想扯那些复杂的公式,只是想把现今物理学研究的一些东西用大白话讲出来,再举些例子。所以本书主要写给非物理专业,对物理学懂得并不深,但又对物理学有所兴趣的人,甚至是对物理不感兴趣,但对科幻感兴趣的人。比如许多人还是经常问:时间倒流、时间旅行到底可不可能?《星际穿越》里的五维空间是怎么回事?黑洞、虫洞到底是什么?这些东西要说清楚,说得让人至少在逻辑上能理解,不知道现今物理理论的概况真不容易,但是本书可以先“大话”一下,再配些例子,相信大部分人能看懂。 我的物理功底并不深,我在本科、硕士期间不是物理专业,现在从事的工作也不是物理专业。但虽然我的物理功底不深,但应该又比大部分非物理专业的人懂得稍微多点。这源于我从小对物理的原生的热爱,在童年和中学阶段,也就只有科幻片或霍金的《时间简史》来充饥下,因为那时数学功底跟不上,不可能看一些物理学的原著或书(非科普,带公式推导的,能把一个理论讲清楚的)。直到大学学习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后,可以看懂狭义相对论了。后来研究生学了尼曼几何,可以看懂广义相对论。由于不是物理专业,没有系统学过,所以讲的东西也不一定对,但应该比完全不懂仅仅科幻式的讲,如“根据相对论,超光速时间会倒流”这种又要进步一些。至少我大概懂广义相对论整个理论是如何一环扣一环推导的,要公式全部记住我记不住,但他的前后逻辑脉络我还是可以说的。 我对物理的了解,除了为了中考、高考学的那些中学物理知识,还有大学时由于兴趣看过的《相对论导引》(赵展岳写的,此书很不错,讲得深入浅出,不是科普性的,带公式推导,但讲得不复杂,第一次想真正系统了解相对论的可以看看),还有爱因斯坦的一些列原著论文的中文译本,比如《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等。这里也说下,我对相对论了解多些,对量子力学了解不多,所以本书主要还是说一些相对论衍生出来的话题,如黑洞、虫洞、时空弯曲等,量子力学东西涉及不多,但会提及一点,不对之处还请包涵。 另外写本书也有个目的,我以前在相对论贴吧发过一个帖子,《对相对论的常见误解》,比如“超光速时间倒流”“相对论说一切都是相对的”“相对论说存在平行宇宙”,主要介绍了许多人没读过相对论,但由于受科幻片等影响,以为相对论有这些意思,其实都是误解,本书会包含这些内容。 最后再介绍下我这个名字,叫“小咖啡”,和在腾讯围棋的名字一样,个人在业余时间还比较喜欢围棋,在野狐的水平是1-2D,可能现实中是业余1段的水平,欢迎约战(昵称“小咖啡0102”),虽然状态不太稳定,最近状态不太好,降到了2K,状态一般是稳在1D,最多上过2D。
不明白为什么下棋有状态 我本来基本稳在野狐1-2D(几个月来一直是),最近突然下不赢了,在1D连着输,打回1级,在1级稳不住,被打回2级,但回2级后,不知道是确实2级弱不少还是状态又恢复了,目前6胜1负。感觉有时确实是下不赢,但勺子也满天飞,在1D好多盘都是本来赢几十目的,一个勺子就送出去了。这到底是状态还是怎么的
有没有增强大局观的好的视频系列? 我现在野狐2段到1段徘徊,之前升2段输多了降回来,后来又升上去 感觉我现在最差的是大局,表现在: 1.常常先手时不知道走哪里大,特别是没地方再拆或占的点时 2.侵消时选点要么深了被动,要么牵了没效果 3.常常布局完就差20目以上,之后一直弄不回来 4.常常不知道如何打入,比如超大飞等的打入掌握很不好,不知道下一手以及后续较好的思路
我在这算不算元老,来爆下年级 我,高2005级(2005年高考)5班,班主任:任德峰(化学),语文:谭胡成,数学:宋勇,英语:刘邦蓉,物理:廖雅宁,生物:一位女老师,忘了名字。
统计下各位的段(级)位,以便比较下各平台和现实中 现实:写明“业余”还是“职业”,如“业余3段”或“职业一段” 弈城: 野狐: 新浪: 更多其他的可以补充。 我先来,现实没考过,野狐1段
野狐自战解说 从大亏到大胜 欢迎各位指问题 再评估下能否达到业1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Y3MTQzOTE5Mg%3D%3D.html&urlrefer=d6222dc2cc63f35ad03d3676b07915fb
野狐上耍赖的人真恶心 第一种情况,下到中盘,他死了一片,不走了,耗时间,耗完为止 第二种,刚开始每一步就不停申请点目催你,后来完输了,你申请点目,他死活不同意,直到350手后强制点目
野狐自战解说(20160717),大家评估下我能达到业余1段不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Y0NzA1NTk0NA%3D%3D.html&urlrefer=1753bb98859806d99f2f88a20720aa69
zen5的1段,野狐1段,弈城1段,现实业余1段 排个序 棋力排个序
腾讯围棋初始段位选错,如何改? 如题
西游记原著的文字很优美,任何版本的电视剧都无法比 比如这段,短短几十个对仗的文字描述孙猴子的成长,很有画面感。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吧里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登过周公山顶 那是98年,我11岁的时候,一行5人,两个大人加我们3个小孩。那时没有公路,都是石梯,从山底到顶峰,早晨8点出发,大约下午3点到顶峰,再下来时已晚上7点。 周公山是雨城区里最高的山了,雨城区的人应该知道,周公山的顶峰有前后两个,错开一点,形态很像。而顶峰所在的大山前面,是座高度大概达到顶峰一半的山,老雅安人应该知道,林场就在那上面,当然早废弃了。 那时周公山虽没开发,但景色很丰富,绝不是金凤寺这种小山可以比的。过了周公河,来到山底,大约走40分钟。到第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叫二郎庙,其实只不过是一小亭子,在山下肉眼可见。 过了二郎庙继续往右走十几分钟,将来到一个很长很长的石梯路起点,路两边被茂密的树覆盖,光线比较暗,就像图中那样。这段路很长,记忆中走了大概有两小时。 这段路可能到2/3的地方,有一相对平坦的过渡带,这里植被丰富,树叶深绿,把大部分阳光遮住了,有一种在大山深处原始森林里行走的感觉,我称之为“黑森林”。 过完黑森林,继续往上走几十分钟,可到达一山中小瀑布,这里有溪水,路环绕一圈,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到达林场,其实是几个成排的废弃的房屋,无人,前面是茂密的山林。这里可休息片刻,可以说路程才走了一半。 过了林场,继续往上,仍然在森林里穿梭,随着高度的上升,雾气渐渐呈现。走不久开始下山,之所以下山,是因为要走到背后那座顶峰在的山上。 当然下山下不久,又继续往上了。往上的景色更加丰富,感觉路是旋转着往上的,一时在森林中,一时在山边能看到模糊的城区。一直到顶都是路,没什么休息的地方。 山顶很有意思,上面没什么人工景色,有一户农家,招待上来的人。记得当时吃的他家的腊肉还是笋,也许是饿了感觉味道很好。山顶四周都是大雾,隐约可见矮一点的山体。不过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有个石碑,上面刻着“东面眺峨眉,西面望贡嘎。……”后面不记得了。 雅安雨城区的人,应该去登下周公山,据说现在开发的公路可直接到山顶。但应该沿老的石梯路走上去,才能感受到周公山的美,才能体验登顶的快乐。 周公山对雨城的人是神秘而美丽的,因为他流传着“周公”的传说,因为他比较高很少有人真正登过顶。更因为他下面流淌着周公河,可谓雅安的源河,孕育了一带又一带的人。 我一定会再去一次 :)
证明题:任意度规场的时空中两自由粒子的世界线至多有一个交点 首先说下该命题的正确性,从逻辑上应该是正确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在任意形态的时空,自由粒子做测地线运动,与其本身共动的参考系为惯性系。 。 因此在与粒子共动的观测者看来,另一个粒子始终是钟慢的。若两粒子的世界线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交点,那么在第一个交点将两粒子的钟对准,而选取任何一个粒子为参考系,看对方都是钟慢的,若存在第二个交点,则在相交处看对方固有时刻都比自身慢,类似于双子佯谬。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不会再次相交。但有没有人能从数学上计算证明下? 。 换句话讲,在我们的宇宙中,在一点朝不同的方向发射两个粒子,若两粒子一直是自由粒子,即一直做测地线运动,则永不可能相遇。谁能数学上证明下?
我有一种感觉,人类越进化,理论的超前性越显著 众所周知,我们的科学理论,特别是物理理论,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解释,一个是预言。解释,就是对当下,对当前科技发展水平下的观测事实,进行理论解释,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验证”。 。 我觉得预言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比解释作用更重要,因为预言指导了我们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比如没有广义相对论,人类必然不会想到黑洞,至少说不会这么快想到,而他预言了黑洞的存在,我们在科技发展过程,才有倾向性地关注该领域。 。 从物理学发展史来看,一次次的理论更迭,理论的超前性体现得越来越显著。看看最早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天圆地方”,基本完全由观测经验得出感性判断,到“地心说”“日心说”,到否定绝对静止的牛顿理论,再到相对论,一次比一次超前,目前量子力学、超弦理论这些更是听起来匪夷所思(如果你不认真学),之所以越来越匪夷所思正是因为我们的理论越来越超前。 。 的确,每一次物理学革命,都必须基于无法证明的公理体系,这些公理是从观测经验中概括的,但理论本身我觉得会越来越超前,即预言作用越来越强。这也是人类智慧进化的标志,造物主(若存在)给我们呈现的表面现象始终满足不了我们的进取精神,我们的智慧是不会满足于现状的。 。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个题外话,即使统一物理学出现,我们也不会安于现状,也许统一物理学只是告诉我们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但规律怎么来?谁造的?这些也是问题。我们人类的本性,就是不断带批判的态度,科学地修改我们前辈的理论,使之越来越接近观测事实。
ccdxl,来亮下相,显示下你的“才华” 此人说,相对论钟慢效应是无稽之谈,理由是,比如用日晷计时,飞上天空绕一圈回来,和地球上的日晷并无区别,虽然天上太阳影子在不断变,但回来后由于位置相同,所以影子相同。这和钟慢效应一样,动钟变慢也是他所谓的“呈现时”,所以钟慢效应属于无稽之谈。 。 呵呵,我想告诉你:钟慢效应里,两个钟,是同样的标准,就是说,各自系的观测者,看各自的钟,其一秒代表的物理过程节奏是一样的。仅由于运动,导致了动钟变慢。你的日晷,在太空上转时,计时标准和地球上的根本没半毛钱关系。你在地球和水星上放两个日晷,他们单位间隔代表的时间一样吗。真是好笑。钟慢效应的钟,是标准钟,不需要依赖第三方物体就可以运作。
有个问题请教下,确实被问住了,现在还没想通 假设K惯性系系有距离为x的AB两钟,还有个钟C与A置于同一位置,三钟同步,时刻均为0。C瞬间加速到接近光速,那么根据洛变或广相角度计算,可计算出加速完后C钟所处的K'系,远方的B钟是相当大的时刻。用数字举例,从K'系看,可能C钟才过5秒,远方的B钟已过5年。从广相角度,加速过程的K'系存在一方向向A的等效匀强引力场,而B在引力势很高的位置,所以加速过程中B钟运行很快(在K'系看)。我想这个大家只要理解洛变或广相没什么争议。 。 那么问题来了,若K'的C瞬间加速完,立刻瞬间减速到相对AB静止,那么三钟读数如何。由K系看,由于全程是惯性系,用钟慢公式,比如AB只过了20秒,C由于钟慢只过了10秒(加速减速C的固有时均各自走5秒)。那么三钟读数分别是20 10 20。但从K'计算,加速完,远方B钟已5年过去,不管减速时B钟怎么样,但至少是比5年大的数,因为时间不能倒流。就是说从K'考察减速完后B钟至少是比5年大的数。 。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减速完,三钟又重新均处于K系,分别的读数是绝对客观的物理事实,不会因从K或K'计算不同而不同,问题在哪? 。 备注:正因为加速完,从K'看B时刻前面去了,所以如果C加速完保持匀速运动,虽看B有钟慢效应,但C的时刻再也追不上B,所以到达B时,读数必然比B小。定量计算结果和从K系看完全一样。从K看是全程钟慢,从K'看是一段非惯性过程导致的远方B“钟快”和后面匀速段钟慢的综合效果,最终C读数仍然小一些。这结果和K系计算是一致的。我想大家没什么意见。所以请大家考虑下我上面问的问题?
双子佯谬的实质,不是什么惯性系非惯性系的问题 一般我们考察物理过程的输出,要求物理条件要一致,才谈得上对称性。 关于双子佯谬,地球上的人处于惯性系,飞船靠发动机加速,并不是该惯性系中的自由粒子(比如是喷气式飞船,飞船与气体接触,一个粒子是否自由,实质看有没有能量消耗) 飞船参考系下,不论该系的度规场,地球是个自由粒子。 因此物理条件不对称,用数学语言,地球系中的飞船,四维协变加速度不为0,但飞船系中的地球,沿测地线运动,四维协变加速度为0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论协变加速度,不用牛顿加速度,很遗憾,在高斯坐标变换下,四维协变加速度是张量,但牛顿加速度不是,因此说两系看对方,虽牛顿加速度相等,但并无什么物理意义 此问题的实质,就是有些人把某些不是张量的物理量,当做“力学好量”,认为这些量反映了物理实在性。是不是“力学好量”,要与时空几何适配,相对论的时空几何下,牛顿加速度就不是“力学好量”。
我认为双子佯谬的实质,不是什么惯性系非惯性系的问题 一般我们考察物理过程的输出,要求物理条件要一致,才谈得上对称性。 关于双子佯谬,地球上的人处于惯性系,飞船靠发动机加速,并不是该惯性系中的自由粒子(比如是喷气式飞船,飞船与气体接触,一个粒子是否自由,实质看有没有能量消耗) 飞船参考系下,不论该系的度规场,地球是个自由粒子。 因此物理条件不对称,用数学语言,地球系中的飞船,四维协变加速度不为0,但飞船系中的地球,沿测地线运动,四维这边加速度为0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论协变加速度,不用牛顿加速度,很遗憾,在高斯坐标变换下,四维这边加速度是张量,但牛顿加速度不是,因此说两系看对方,虽牛顿加速度相等,但并无什么物理意义 此问题的实质,就是有些人把某些不是张量的物理量,当做“力学好量”,认为这些量反映了物理实在性。是不是“力学好量”,要与时空几何适配,相对论的时空几何下,牛顿加速度就不是“力学好量”。
简单回忆下看过的几次世界杯 第一次看是98年,小学5年级,11岁,和我妈一起看的,当时巴西0比3惨败德国很伤心。当时那个年代,班上凡是男生都买了球服,谁不买就怂恿他买,最后全班都是,另外印象比较深的是干脆面里有张球星卡,大家都在集,我集了20多张,还有张银卡(银卡一般很难得到,边框是银色的,很多人用几张普通卡给我要我都没答应),总之,那时小,那种狂热很单纯,无拘无束。对于80后,相信那次世界杯的记忆是很深刻的。 第二次是02年,中考第一天晚上,巴西打败德国夺冠,也是和我妈一起看的。当时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喜欢巴西。记得中国队出线,当屏幕上打出我们出线了五个大字,整个城市都沸腾了。首场中国对阵哥斯达黎加,学校专门放了半天假让大家看球。 第三次06年,大二,大学里和同学一起看,晚上一堆人挤在电视房,准备了一地的食物和啤酒,印象不是很深了,记得好像1/4决赛法国打败巴西。 第四次是10年,研一,印象很深的是朝鲜对阵巴西,在酒吧看的。 第五次是14年,工作了也成家了,和老婆在家里一起看,因为没有学业的压力,也是看得比较全的一届,几乎每场都看完了。
吧里还有人比我大的不,05年高三毕业的老校友 年休回雅安来,前天路过校门口,进不去,很想进去看看10年前,准确说是13年前,02年在雅中读高一,05年高考毕业
德国是不错,但决赛取胜主要是运气,不服来辩 不得不承认,这届世界杯,德国的实力,状态确实很不错,一路杀到了决赛,决赛的实力状态也是很不错的 但阿根廷的实力也是一流的,决赛状态也是不错的,所以我觉得,德国取胜,主要是偶然因素 从比分上,1:0,只是胜1球 进球时间为倒数7分钟,进球还是比较突然的,是阿根廷防守失误 德国这个队伍,确实像精密的机器,但只要对手防守稳定,德国就没法,就像这场比赛一样 而拼进攻,德国是不如阿根廷的,从灵活性上说,身高不占优势,没有梅西这个灵魂人物 足球是团队运动,但明星效应也是不能忽视的 阿根廷有多次破门绝佳机会,也就是德国前面无一人防守,都被浪费了,只能说上帝一定要把冠军给德国,谁也拦不住
求个游戏的名字,可以选玛丽或青蛙,放炸弹爆水流的 平面地图模式的,可以选玛丽,或者选只青蛙,放炸弹,爆水流的,第一关BOSS是个火球
关于广义协变原理和张量方程的关系 广义协变原理只要求描述物理学定律的方程在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形式,但并没要求方程中的物理量都是黎曼张量啊,我的意思就是说,组成方程的物理量如果不是逆变张量或协变张量,只要能维持方程形式不变,即这些物理量的变换规律一致即可,也满足广义协变原理,为什么一定要取黎曼张量
非惯性系中的坐标时是如何定义的? 赵展岳的《相对论导引》中,讲非惯性系中的时空度量,提到非惯性系中 固有时 dT 和 坐标时 dt 的关系: dT = sqrt(g00) * dt 这个 dt 怎么定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非惯性系中对钟就是没有意义的,这里的 dt 到底指的什么,看到后面好像意思是处于坐标原点的观察者手中的标准钟。但要和远处某坐标位置的标准钟比较节奏快慢,必须先建立同时性,即 dt 是原点处标准钟两个邻近时刻的差值,但要和远处的 dT 比较,必须把原点处两个时刻和远处某坐标的两个时刻对准啊,而对钟结果在非惯性系中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所以不太明白,请各位解释下
小孩子不会理解星爷西游降魔篇的搞笑风格 这片比起早期的比如百变星君笑点没那么多,但该搞笑的地方确实搞笑,而且笑料很有创意,不象泰迥一直是王宝强犯傻而搞笑(没有贬低意思,只是搞笑风格不同),还有文章唱歌,这些都让人感觉到星爷的影子,总之这片不错,看这片能让我想起看星爷片长大的感觉
星爷的片确实是星爷的搞笑风格 这片笑点不多,比起早期的比如百变星君,但该搞笑的地方确实搞笑,而且笑料很有创意,不象泰迥一直是王宝强犯傻而搞笑(没有贬低意思,只是搞笑风格不同),还有文章唱歌,这些都让人感觉到星爷的影子,总之这片不错...
你比较关注Matrix系列的什么
(个人推断)关于从母体中强制断开连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分析 这也是由来已久的一个话题,从母体中强制断开连接会导致死亡,电影中已经有多处见证 再加上设计师在第二部对Neo说,如果你执行的升级过程失败,就会导致母体当机,连接在母体中的所有人都会死,这样我们对“从母体中强制断开连接会导致死亡”确信无疑 依然按“从电影本身的剧情和台词出发”,这是我理解剧情的一贯原则 首先我反对这样的说法,就是说强制断开连接,母体输出一个电流,或者类似“KILL”的信号,大脑接收到这信号,就会被杀死或自杀 因为这种说法首先给剧情硬加的东西太多,其次强制拔除这行为是母体不可预料的 好了,第一次电影中谈到这个问题,是Neo做了跳楼训练之后,问 Morpheus,“如果在母体里死亡,也会死在这里吗”,Morpheus 的回答是,“身体要活着离不开灵魂”,那么这里应该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就是说,当在母体里死亡,先是脑死亡,其次是脑死亡导致了身体的死亡(这里的脑死亡必然是大脑中一些必须维持身体运转的神经中枢死亡了) 首先看看强制断开连接时,在母体中,RSI(残留自我影像,即投影)会倒地,那么可以说明,RSI在母体中活动是需要等待大脑给出的信号的,比如这个时刻你在想“跳”或者“摆手”,母体主机接收到大脑运动中枢发出的信号后,会进行解析,然后在主机上产生相应的动作影像,大脑应该是非常频繁地通过大脑后的接口在输出信号,突然间线被拔掉了,母体主机上的响应程序等不到信号,就会使RSI执行倒地动作,或者是机器本身就知道,这种强制断开必然导致真实世界的死亡,因此当信号突然中断,便让RSI执行倒地动作 重点是为什么现实中也死了,根据前面的描述,还是先脑死亡再导致心脏停止跳动等一系列身体死亡的可能性很大。第一部里有个细节,不知道各位是否注意,就是 Morpheus 被抓时,在母体中,他们看着飞船上的脑波监视设备,当时屏幕上显示着α脑波态的标示,另外,第三部刚开始,Neo处于昏迷状态,那个后来被Ben刺死的女的叫什么我忘记了,说Neo现在的脑波不像现实中的,更像在母体中。因此这里基本可以做出一个推论,处于母体中的脑波和现实中是不一样的,当连接到母体中时,大脑处于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状态 到底这种状态是怎么形成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当我们睡眠时,脑波就是另一种状态,即连入母体初始化时,母体首先要保证你睡着了,因此会屏蔽里身体上的一些感官刺激到达大脑的信号,也会中断你大脑本身发出的一些信号(比如运动),重定向到母体的主机,当你一旦睡着了,大脑自然地转入另一种脑波态。第二种可能是,我们都知道,其实那些能连入母体的人脑已经不能完全说是人脑了,他必然是在胚胎培育过程中,给大脑融合了电子电路,并在末端形成一个接口(光一个接口是不可能的那么高程度地获取神经中枢输出的信号的,必然电子电路和大脑的融合度很高),那么可能连入母体后,母体可以通过接口把大脑设置成那种状态。不过这个无关紧要,我们只要知道,连入母体后,大脑处于另一种脑波态,就OK了 那么这里就可以说了,当大脑处于那种特殊的脑波态时,如果强制断开连接,就会脑死亡,按正常方式退出母体时,会将人唤醒,这里必然大脑是恢复现实中的脑波态的,至于这个过程是母体设定还是大脑自发转换我们不必要关心。那为什么会死呢?这种脑波态有哪些特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时,大脑对许多外部刺激都不像清醒时那么敏感,比如轻轻地碰你一下,你是不会醒来的。在现实中,你的大脑随时随刻都在接收大量的刺激,各种中枢神经都很活跃,当你睡眠时,有些中枢减弱,但这是有一个过程的。在母体中,你的大脑处于另一种脑波态,这时虽然那些刺激是虚拟的,但对你的大脑却是真实的,就是说你的大脑虽然是睡眠的,但随时随刻在接收大量的刺激。连接到母体时,母体是怎么让你睡眠的,必然是给一种类似指令的信号,当你的“半电路半大脑”接收到这指令后,会使你的大脑的中枢不再接收身体器官本身送来的真实刺激,只接收通过后面接口送来的虚拟刺激,当然你的大脑对这是无法分班的,同时,你的一些中枢发出的信号,也被这些电路截获下来,不再送给身体的运动神经,而是通过接口输出再送给母体的主机。那么强制断开连接会发生什么呢?当你大脑连接在母体中,即处于那种特殊的脑波态时,神经中枢接收着大量主机虚拟的刺激,但突然间这些刺激消失了,但是此时由于没有按正常程序退出,你的大脑还处于那种状态,身体器官送来的真实刺激依然被屏蔽,当你大脑既接收不到虚拟刺激,又接收不到真实刺激,那么就是接收不到任何刺激,你大脑的神经中枢将处于一种“没有刺激”的状态,这种状态和你睡觉是不同的,睡眠有个过程而且睡眠时这些中枢对刺激响应并不是没有,只是减弱了。所以也许到此为止,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了,当神经中枢处于“没有刺激”的状态,就会死亡。 也就可能是这样的,我们的大脑要运转,除了本身的生理结构是完备的,各种刺激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刺激突然消失,大脑就会停止运转,这就如同某些设备需要“激励信号”一样。
如果刘谦魔术桌子下面那面是镜子,董卿的腿怎么没反射出来 RT
关于“惯性系的变换就是坐标系的平移和旋转”的问题 可以建立闽科夫斯基四维坐标系,然后根据“惯性系变换就是坐标系的平移和旋转”,直接从纯数学上推出洛变,相信大家都熟悉就不多说了 如果是三维的空间坐标系,惯性系的变换是坐标的平移或旋转很好理解,因为变换惯性参考系,无非是选一个新的,位置随时间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由于惯性系是平权的,这个坐标系的单位长度和原坐标系一样,因此虽然这个坐标系在动,但任何时刻这个坐标系相对原来的坐标系,只是平移或旋转而已。 我的意思就是说,“平移或旋转”是根据物理事实得到的,因为按照经典力学方式定义坐标系他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原坐标系在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因此必须是“平移或旋转”。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闽科夫斯基四维坐标系的变换,也是平移或旋转,因为四维坐标系是个抽象概念,他并非在物理上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那天重看动画版,觉得闯进“鬼屋”那女孩和运动员很悲哀,很遗憾 本来也许是一次机会,因为资质不够,最终还是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什么样的世界 女孩后来再去鬼屋,捡起罐头,罐头正常落下,她可能一辈子都想不明白之前看到的是什么,最终会被潜意识转化成幻觉或者梦了。 运动员也是那样,不过运动员和女孩是有区别的,He has the gift,也许以后还会站起来,再次苏醒,直到某一次被先知注意到,通过Zion的人引导到真实世界 不过女孩自身,估计不会感到可悲,因为都一样了 运动员应该还会一次又一次的“觉得这个世界哪个地方错了,但是解释不清,就像心头有一根针”
我心中的终结者系列只有T1和T2 尤其是T2 不说了,老卡,你们都懂
有没有人在电影院看过黑客帝国系列 这是我在电影方面最大的遗憾,希望什么时候能重映
成都人真的浪木假打所,老子泪天打滴… 成都人真浪木假打琐,我内天打滴,从东站到石羊场,三环上跑,恩是要我八十块钱,滴滴儿远打表最多四十。上车多热情的,又是帮我开车门又是帮我放行李。
我正在重庆,第一次来,简单说下对重庆的印象 优点: 确实够繁华,高楼多(比起大多数省会),毕竟直辖市 沿江夜景很漂亮 人比较热情,不管的哥还是商店餐馆服务员都不错 缺点: 城市太拥挤,高楼密集而街道窄,目前我在渝中区商业中心周边没发现像样的街道,也许是地形决定的吧 比较吵闹,理由同上 市容有点差,常常看到随便在街边坐椅上睡觉的人,以及衣冠不整的人,还有街道卫生和绿化该提高下
给大家推荐个IPAD的视频转换器,肉眼看不出效果有损耗,破解版 IPAD 的视频转换器多,但免费的我几乎没见过,一旦未注册版的话,转换后中间就有很烦人的水印 给各位推荐一个转换器,这是 3.0.1 破解版: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verycd.com%2Ftopics%2F2826130%2F&urlrefer=797e071fb682a669d566b8d7e19f043b 我只试过将 720P 的 MKV 片源(如8G的阿凡达,DTS音轨)进行转换,转换选项也选高清720P,转换后肉眼看不出有什么损耗
好久没来了,这吧风格还是没变,天天吵嘴 各位端午快乐
部分人到底是什么心理,别人爱用什么品牌关这些人什么事 爱用什么品牌是每个人的自由,别人爱用什么品牌关这些人什么事。究竟喜欢不喜欢某个品牌是每个人的自由,毕竟每个人理解可能不同,但是实在无法理解有些人看到别人用什么品牌就在贴吧上发神经,恶意攻击,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某些东西根本就不是奢侈品,同类产品也差不多是那个价,最无法理解有些人一看别人用什么就说别人在装X,在炫富,这些人真脑残。
祝福各位明天高考的学弟学妹 :) 6年前我也参加过和你们明天一样的考试,祝各位梦想成真 —— Deja Vu @ 2011.端午
关于“物理学定律都必须定义成张量方程的形式” 比如说SR中的四维矢量,定义上变换规律和线元一样,也就是坐标线元的线性函数,那么由四维矢量构造的方程,比如F,G是两个四维矢量,在S系中有物理学定律 F + G = 0,其中 F = f(x, y, z, t) G = g(x, y, z, t) 在S'系中,则有 F' + G' = f(x' y' z' t') + g(x' y' z' t') = f([x y z t]*r) + g([x y z t] * r) = [f(x y z t) + g(x y z t)]*r = (F + G) * r = 0 r是洛变矩阵,这样同次的四维矢量构造的方程自然地满足狭义相对性原理 现在我想问的是,同次的四维矢量满足协变性要求,但满足协变性要求的方程就一定要是同次四维矢量构成吗,总感觉“同次四维矢量构造的方程”是“满足协变性”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是不是SR的协变表述不一定必须定义成同次张量方程,甚至不用这个原则,能否导出GR来(有没有不用张量方程的GR形式)
客观地说,没有品牌的操作平滑感和苹果是一个级别的 以前我觉得apple的东西就是做的炫,太贵不实用,现在我完全改变这个看法了 我的手机是诺基亚的N8,也感受过像HTC这种做得比较好的用Android的手机,然后后来有一次试了试朋友的iphone4。最近我买了个IPAD 2,目前苹果的各类产品,不管是ITOUCH,IPHONE,还是IPAD,最大的感受就是触摸屏非常灵敏,我不知道苹果是否在这方面有特别技术,但这一定是软硬件的配合。 触摸屏灵敏,比如用手指滑动上面的菜单,或者图标,感觉非常同步。另外苹果的系统的确做得好,速度快,几乎所有界面都是“逐渐式地平滑”:比如菜单渐显,IPOD切换时专辑封面立体旋转180度,重力感应也是很流畅地旋转过去,尤其是完全颠倒时效果特别好,屏幕就像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的部件上,转过来的时候还越来越快,很有重力感(旋转这个我只见苹果这么做,其他的几乎都是突然间变过来,我的N8有一点逐渐的放大感,但也不明显,可能是其他品牌的运行速度跟不上)。 买IPAD 2之前我还看了下其他品牌的平板电脑,看了下三星的,我就试了试手指滑动桌面上的图标,就忽略了,有明显的抖动感。我的N8在这方面也比不上,现在更新固件后,速度快一些,但是还是明显地比如苹果的滑动。别人的Android,包括最近出了最新的一款叫G9是吧,就是4900多国行的那款也试过,滑动桌面也有明显的颤动。 还有IPAD 2上的照片浏览器,我觉得是做得最好的一个模块。大家没用的话可以去体验一下,你可以随便用多个手指,在屏幕的任意位置,放大,缩小,旋转一张照片。打开一个照片目录,可以用两个手指,往两边拉,把一堆照片散开。还有,苹果的照片用手指拉大,是我见过的唯一的不会卡的,就是实时地渲染。其他的都会卡,我的N8不会卡,但他实际上是放大后先是模糊的,然后过一阵才渲染成清晰的。具体感觉大家要自己去体验:) 我并不是苹果的粉丝,我目前只有平板电脑也是第一次用的苹果的东西。总结一下苹果的最大优点就是硬件外观上工艺特别精致,很薄,这个相信大家有目共睹,随便找个苹果的授权店看看各类产品就能体会到了。系统上,就是操作特别流畅,平滑,速度快。 苹果的缺点,除了IPAD 2我没用过其他产品,其他的我只简单地体验过一下,就是多媒体性能感觉不够,比如IPAD 2,比我的N8照相效果差太多了。当然了,N8本来就是卖多媒体性能和照相功能,N8的照相功能不多说了,卡尔蔡司镜头,1200万像素,拍出来效果很好,细节十分清楚,IPAD 2的后置镜头才100万像素,噪点比较多,不知道iphone4如何。 所以如果大家追求操作上去综合感觉舒服,买苹果我觉得没错,大家肯定觉得价格贵,但我觉得,除了苹果的电脑确实贵,其他产品都挺值的,尤其是itouch,我一朋友就觉得很超值,iphone有点小贵,ipad比较值,因为其他品牌的平板电脑也是三四千。如果追求多媒体性能(播放,音乐,照相)就不一定买苹果了。如果是平板电脑,其他的直接PASS。
这吧真执着……还是那些标题…… RT,好久不见,给一些朋友和一些人问声好
好久不见 上班了:)
推荐各位去看《西游记未解之谜》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yi-look.com%2Fart_1706_6688.html&urlrefer=8e985b2889574346d1b048650eb40748 西游记能成为名著,是不可能犯很低级的逻辑错误的,看了会颠覆你对西游记的认识,但是大多,这个作者说的比较有道理
问个问题,关于等效原理的 就比如在一个没有引力场的地方,火箭加速上升,火箭里的人感受到惯性力作用,可以等效为引力场,引力场的本质是时空弯曲效应,能动张量会造成时空弯曲,那么这个能动张量其实是火箭发动机提供的对吧?
跨年了,来个相对论的脑筋急转弯,我刚才就卡了,但又想通了:) 这个脑筋急转弯是关于双生子佯谬的,高手可以无视,发此贴还有一个目的是看我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等回复差不多的时候我会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双生子佯谬相信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自行GOOGLE,结论是飞船上的旅行者,回到地球与地球上的双胞胎兄弟相遇后,一定会比地球上的兄弟年轻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大家记得相对性原理吧,有多种表述形式,比如狭义相对性原理,比较数学的表达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之间,一切物理学定律的数学形式按照洛伦茨变换协变,然后《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里面是:物理学定律与所参照的惯性系无关。为了增强理解,高中物理课本里的通俗化表述: 观察者无法通过任何物理学实验,区分自己所参照的惯性系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 OK,就按照高中的这个通俗化表述来,那么广义相对性原理,也可以类似地说,只是我没看到过哪里的资料这么说,但是这么说肯定是可以的: 观察者无法通过任何物理学实验,区分自己所参照的参考系(无论是惯性系还是非惯性系)是静止还是运动着(无论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因此对于双生子问题,既然回到地球相遇后,旅行者携带的时钟时刻在地球上的时钟时刻之前(即这次旅行造成了旅行者比地球上的人年轻),那么能否这么说:旅行者,可以通过比较两个钟的时刻,谁前谁后,来判断到底是自己的飞船运动了,还是地球运动了? 也就是说,如果是自己的飞船远离地球后再回到地球,比较发现自己年轻些 但如果是飞船不动,地球运动后返回飞船位置,那么会发现地球上的人年轻些 因此飞船里的旅行者就可以说,他可以根据对自己的时钟和地面上时钟的比较,来判断究竟是地球“真”的运动后返回,还是自己“真”的运动后返回,这样就与广义相对性公设矛盾 问题出在哪里?(haha) 不计地球造成的时空弯曲,即地球产生的引力场,假设这个事情完全发生在宇宙深处,其他天体的引力场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大家想过没,其实广义相对性原理就是说,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对的 根据广义相对性公设,不存在任何一个参考系,比别的参考系优越,以至于物理规律的数学形式有不同之处 无论日心说还是地心说,都能够正确描述物质的空-时行为 关键是总结出的公式得符合高斯坐标变换(广义协变)
不如新开一贴——仔细品读车厢思想实验 先说一个事情,关于一个惯性系中同一位置发生的同时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中考察是否同时的问题,这个帖子已给出结论: http://tieba.baidu.com/f?kz=940014357 答案是肯定的,即“同位置同时的绝对性”,因为下面的内容主要是解释为什么车厢思想实验中,光钟延缓效应可以推广或者说等同于一切物理过程的变慢 下面以带'的量作为大地参考系(“静系”),不带的作为车厢参考系(“动系”): 以“动系”作为考察,在P位置于t1时刻竖直向上发射一束光线(“光线在P位置发射”事件和“P位置时钟显示读数为t1”事件同时发生),当光线经车顶反射后回P位置的时刻为t2(“光线在P位置到达”事件与“P位置时钟显示读数为t2”事件同时发生),这样车厢高度h=c(t2-t1)/2,我想这点是没有疑问的。 以“静系”作为参考,车厢以速度V'匀速直线平动,设想在该系中“布满”按照1楼所说的方法校准同步的时钟,即对于该系中的所有位置{Pi'}都装有一个时钟,这些时钟完全同步。设“光线发射”事件的坐标为P1',时刻为t1'(即“光线在P1'发射”和“位于P1'位置的时钟显示读数为t1'”同时),“光线到达”事件的坐标为P2',时刻为t2'(“光线到达P2'”事件与“位于P2'位置的时钟显示读数为t2'”同时),由于“同地的同时性是绝对的”,那么在“光线发射”事件发生时,车厢中位于P1'位置的“动钟”读数必然是t1,而“光线到达”事件发生时,车厢中位于P2'位置的“动钟”读数必然是t2。(“动钟”即以“静系”为参考随车厢一起运动的时钟!)。 现在关键是分析t2-t1和t2'-t1'的关系,因为这两个差值分别代表了“动钟”和“静钟”的“显示读数t1(')到显示读数t2(')”这一个的物理过程所花的时间。 由于车厢做平动,竖直方向速度为0,即可认为“静系”中车厢的竖直方向与大地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即可看做同一惯性系),因此车厢的“静系”高度h'=“动系”高度h所以很容易得到关系 t'=t2'-t1'=sqrt(h'^2 + (v't'/2)^2) 再根据h'=h=c(t2-t1)/2=ct/2就可以得到t=t'*sqrt(1-v'^2/c^2) 即“动钟”的读数间隔总是“静钟”读数间隔的sqrt(1-v'^2/c^2)倍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上述分析还是只局限于“动系”中相同位置P先后出现的两个事件(在“动系”中都是P位置出现的两次事件),而任何物理学过程都可看做(分解)为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的运动过程。 因此,对上述分析进行推广: 以“动系”作为参考系,“布满”同步的时钟,设有两个坐标位置A,B,一个物体X于ta1时刻从A位置出发,于tb2时刻运动到B位置,可表述为:“物体X位于A位置事件”与“位于A位置的时钟CA显示为ta1”同时发生,“物体X位于B位置事件”与“位于B位置的时钟CB显示为tb2”同时发生。且设出发时,位于B位置的时钟显示tb1,到达时,位于A位置的时钟显示ta2,由于同步,则有tb1=ta1,tb2=ta2 现在以“静系”为参考,“布满”同步的“静钟”,车厢做匀速直线平动,设“物体X出发”事件于ta1'时刻发生于A1'位置,“物体X到达”事件于tb2'发生于B2'位置,而此时上一段所述的以“动系”为参考时的时钟“CA”成为“动钟”随车一起运动,用A2'位置代表“物体X到达”事件发生时“动钟CA”所处的位置,设此时A2'位置的“静钟”读数为ta2',因为“静钟”是同步的,所以“物体X到达B2'”与“动钟CA到达A2'”发生时位于A2'和B2'的“静钟”时钟读数相同(ta2'=tb2')(请仔细品味这句话,谢谢) 则有tb2'-ta1'=ta2'-ta1' 另外由“同位置同时的绝对性”,ta1就必然是“动钟CA”在物体启动时的读数,ta2也必然是“动钟CA”在物体到达时的读数,那根据之前“动钟”与“静钟”时间间隔关系,则有ta2'-ta1'=(ta2-ta1)*sqrt(1-v'^2/c^2) 因此tb2'-ta1'=(ta2-ta1)*sqrt(1-v^2/c^2)=(tb2-ta1)*sqrt(1-v'^2/c^2) 由此可见物体X运动过程始末的时间间隔也符合这个关系,因而可以得出结论: 以一惯性系为参考,另一惯性系的任何物理过程都变慢了
为何广相的转盘思想实验中,边缘的时钟慢 爱因斯坦用转盘思想实验来推导引力场中时钟变慢 以转盘为参考系,边缘和中心是相对静止的,然后有说虽然相对静止,但是边缘的线速度大,问题是假设在边缘放一个车厢,无论从边缘还是中心观测,光线都是直上直下的
《低俗小说》的亮点不是剧情结构,而是表达方式——“暴力美学” 黑色幽默,暴力美学也是昆汀一贯风格,把暴力艺术化,把犯罪幽默化,在对犯罪或暴力的情节中穿插轻松幽默的台词,以及让人惊叹的巧合,来达到效果 低俗小说的剧情结构(插叙)不是什么创意,主要还是他对暴力的表达方式,我相信认真看此片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影片里每个人似乎都神经质,但又说不出具体的来,这就是黑色幽默
我觉得“光在天体附近发生偏转”这句话曲解了广相的意思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表达方式的问题,但这句话我觉得是错误的 广相的基础仍然是两个基本假设,一个光速不变原理,一个广义相对性公设 既然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同一真空中大小为C方向不变是一种物理学定律 那根据广义相对性公设,定律在仍然参考系中都是协变的 那无论以什么样的参考系考察光的传播都是符合光速不变原理,也就是说 光经过天体附近的时候依然是“直”的,不过这个“直”不是欧几里得坐标中的“直”,而是高斯坐标下的“直”,你可以想象光沿着一条“坐标轨线”传播,这条“坐标轨线”是弯曲的。 不应该说天体附近光路扭曲了,应该是说天体附近时空扭曲,光在扭曲时空中按照高斯“直线”传播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