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鹤
邓林鹤
支持打字,拒绝粘贴
关注数: 0
粉丝数: 75
发帖数: 2,701
关注贴吧数: 11
曹丕 陈寿过曹丕的评语很经典,大约是这样表述的:这里很美,那里也很美,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话就是完美了 也就是说这个曹丕很糟糕的意思
一死不再生 黄节注阮籍诗说;一死不再生一首是写陈泰弹劾贾充的,我对暗喻式解读没兴趣,所以也就没什么意见 但是王绩说王凝弹劾侯君集事联长孙无忌,不禁让我想起陈泰一事!贾充指示成济杀害了曹髦,最终主谋却是司马师,然而司马师却是现此时的当权人,陈泰要讨公道,能且只能向司马师述求!也就是说,要向罪魁祸首弹劾他的爪牙!这是多么愚昧的事,这是多么耿直的事! 司马师杀成济当替罪羊,不杀贾充,陈泰吐血死。 王凝弹劾侯君集一案没有记载,大约与陈泰一样,他向李世民弹劾长孙无忌指使侯君集在玄武门事件里充当主要打手!因为成济还作为替罪羊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了,而此时不但长孙无忌不用死,连一个打手都不必死!这实在太天理难容了! 王凝陈泰以及后来的方孝濡,他们都行为也许很荒唐
历代酒鬼酒狂酒仙酒神们 司马相如,娶了个卖酒的, 曹操,对酒当歌 曹植,陈王斗酒 刘伶,醉死便埋 阮籍,载酒漫游 陶潜, 王罴,醉打高欢 高洋,酒腐烂所有内脏 杨广,此头待谁砍 高雅贤,刘黑闼的部属,醉酒出战而死 王绩,五斗过瘾, 王勃,醉酒沉江 李白,醉酒溺水 张旭,醉酒狂草 辛弃疾,南渡后好酒,戒酒杯勿近 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其实许多悍将的酒水消费量要远远大于骚人墨客的,不过他们喝酒就是喝酒,不喜欢唧唧歪歪,所以他们的酒名不大, 像高洋一样死于就的很少 高雅贤王勃李白是酒后事故,如果给杨广一些时日的话,他可能步高洋后尘,不过杨广已经五十了,酒精杀死一个老头和杀死一个壮年的高洋是有区别的, 其余的著名醉者是曹植刘伶阮籍陶潜李白,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这是隋诗人王绩的诗句, 阮籍,大人先生 陶潜,五柳先生 王绩,五斗先生 王绩,字无功,号五斗先生,吹嘘自己喝酒五斗才能够尽兴, 王绩的诗文风格与阮籍不同,尤其喜欢一句:子为背风鸟,我为痼壑鱼 由于唐代政治及其不堪提,所以我把王绩记做隋人,他是王勃的爷爷
魏晋与广陵散与阿飞 听歌,我听港台旧歌更多些,大陆的崔健唐朝祚小祖咒木马盘古都不入耳,只喜欢张浅潜,因为她唱歌很快乐,后来发现一个吴虹飞,也不错,她的曲目有魏晋,还有广陵散,
嵇、阮印象 一 嵇康,身形魁伟,壮硕,平日里精力过剩就烧个火炉抡个铁锤打打铁,五石散吞多了一时忍耐不住也就便宜一下侍女们… 一个刚猛强健的男人! 《幽愤诗》中嵇康回顾自己的一生,很是清醒:我,一个猛男,只因幼年环境使自己性喜恬静,而天性与生性的分歧终归没能弥合,才落得这不伦不类的下场… 二 我关于阮籍的论说已经比较多了。 从两人诗文上及与孙登的交往上,可见阮籍的境界更高。 无喜怒之色,对人物无所臧否,直言“穷矣”…可见阮公心中没有嵇康那样的分裂痛苦。同时,阮公白眼独多,其放诞如是。 这自是各有所爱,甚至许多裤裆中的虱子都鄙视阮籍,但,这不影响我慕美阮籍。 于此祝所有喜欢阮籍的人健康快乐!
再说力挽狂澜与挖墙鼠窃 政权的建立或者是创业,或者是同集团内的无德让有德~‘禅让’。 汉高帝是创业,汉光武是复兴,汉昭烈步光武后尘未遂,汉亡。 而自魏受汉禅以后,禅让成了朝代更替的主要形式。之所以争取前朝的禅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名正言顺的继承正统。以下对同一表象下的两种不同本质做一下区别: 1,力挽狂澜的时代英雄,其实质有如创业,其受禅非但不是夺取前朝,反而是给予前朝最好的结局。包括:曹魏、刘宋、高齐。 2,投机倒把挖墙角儿的跳梁鼠辈,受君之禄,乘危乱行侥幸,忘恩负义,窃器谮名。包括:司马晋、萧齐、陈。(苻坚拒绝禅予姚秦。后燕大约也归在这一类。)
一餐度万世/千岁复浮沉 一餐,一顿饭的时间,表示短暂时间内。 悠忽之间,天地间的一切名物情状事变境遇都完全的在此了,而世界终也这般的冷漠,只是如此的浮浮沉沉。 古龙说:谁与我干杯?不是音乐,不是张彻… 当时我感到不解,生活中怎么可以离开音乐呢?即便我一度说“一切声音均是无病呻吟”,且认同声无哀乐,但我总是会不经意的要沉溺到一段声音中去(注明:本人不通声,止解音。)。至今,我仍然是乐音的。但我理解了古龙这样情浓得近乎变态之人何以说“不是音乐”。 又,何以说“不是…”?因为恰恰是!正如假酒一贴我说我不是莽夫不是骚人,正因为我恰恰是莽夫骚人!我为何不说我不是GAY?因为我不是,故此我不必说。话语总指向其反面。 以上诡辩不过是为了说张彻。 古龙说“不是张彻”其实恰是张彻!张彻武侠惨烈终不至于变态,不过是因为张彻电影摒弃了儿女之情,所以识古龙者必然是张彻。 少小时候通读了真伪古龙,发现古龙是绝望的,是反社会的,不得其死是必然的。后来读过古龙传记,知一切为何:直如孽报。 以上跳跃思维本与酒不相干的,不料说到了沉醉至死的熊耀华
王艮罗汝芳刘宗周 阳明后学中不乏得道弟子,浙江某出版社整理出版有他们的文集,如果在王阳明的书中感觉有不通透的地方,可以再去看看阳明以下的师者的言语,因为每个师者均有其独到的话头,说不定哪种话头就就适合你的耳朵。~其话头虽不同,总讲的一般道理,并不存在弟子不如先生的事,对于我们来说他们都是师者。 我大略接触过王艮罗汝芳刘宗周的字句,感觉很得力,在此推荐。 切忌争门户争校话头。 ~~~ 呼吁整风之后,我未自欺,然也不必有信
与王守仁气质较类似的人 王守仁,谥文成,最著名的文成公是刘伯温,更有留侯张良也是谥文成。 张良刘基通俗形象中的牛鼻子老道形象,能掐会算,抑或再加点呼风唤雨的邪乎劲。演义中的诸葛亮徐茂功也这模样。 从玄乎神化角度看,这三个文成的确像,可是张良刘基都经营的帝王事业,王守仁却不是开国谋主。
比冯道还要高明的人 五代时候的冯道先生处世之高明让人折服,在禽兽食人的纷乱时代,不拣何方势力称霸,冯老先生都是丞相。 冯道,字可道。 即便是从礼义廉耻的角度骂了冯道,骂过之后也会惊叹其处世之道的
廿四史吴三桂 求知论学,以少年时期最热烈,然而时代限制,只能在邪曲中打转。成人之后,忙于赚钱务生,也就完全搁下了书本闲扯。即便有走文字门路的人,也势必向体制靠拢,才能够卖文营生,而这一妥协也就完全背弃了真知,只做得一个无廉耻的走狗帮凶。倘或真有为正义而战者,非旦不能有丝毫声响以醒他人,其日用生活也鲜能维持。 百度,一个管制严苛的地方,百度贴吧,一个少儿热闹的场所。然而即便是这样低端的一个地方,也充斥着卑劣的引导视听者。也许只有这种低端市场,干预视听工作才最得力最有效。 本贴试图以吴三桂其人来说一说视听的操控。
六朝简史 正确认识儒学,历史成了很关键的首要条件,故此在这里说一说最关键的六朝史。 这里的六朝指:东晋、宋、齐、梁、陈、隋。 800年周室是中国的奠基,400年汉室,承周,是中国的确立,两汉以后的三国至隋亡又400年,可记作汉余。 由于司马氏窃国,造成了北方的陷落,胡风入侵,故此将晋室窃国以后的南朝记为六朝。隋唐易代是又一次重大窃国事件,故此把隋也记入六朝。那么六朝史也就是晋唐两窃之间的国史,将这段历史搞明白了也就基本明白儒学的基本效用了。
虽未通阅但足令我仰慕的旧儒墨客 先秦:孔子,曾子,子思,庄周,孟子, 汉:张良,贾谊,夏侯玄,诸葛亮,曹植,刘桢,王弼,阮籍,陈寿, 六朝:庾子嵩,颜延之,(?),庾信,王通,王绩 (注明:汉至隋,我把晋以前称为汉,晋之后称六朝) 唐:元稹,韦应物,柳宗元 宋:欧阳修,司马光,范仲淹,周邦彦,辛弃疾,姜夔,陆九渊 明:刘基,薛暄,王守仁,王艮,罗汝芳,刘宗周 民国:谭嗣同,陈寅恪,吕思勉,黄节,张爱玲, 新国:王小波 ~ 名号足够响亮但我未加喜欢的有:屈原,荀墨韩三子,司马迁,杜预,孔颖达,大小李杜,韩愈,苏轼,程、朱,李贽,冯梦龙,汤显祖,曹沾,鲁迅,郭沫若,贾平凹。
刘宗周吧未建 谁建个?
修身为本 人,也就是你那170多厘米的高,65千克的重,这身体也就是你最真实的全部,眼耳口鼻,手足肢躯,五脏六腑,你把它们照顾好了吗?协调好了吗?看看如今年轻人,未老先衰,发福谢顶,体能体质直如鸡场养的一只炮仗就能惊吓死的肉鸡,不拣你点成功,肉不能吃酒不能喝女不能槌,侬家活个啥啊! 舍本逐末,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一堆废铜烂铁,耗尽心血只是在无休止的逐物,为这浮华世界再添浮华?无知! 修身为本,修身为本。 大本一成,脚力超过160马力何必高速路上飞车?哈哈,这虽说有点夸张,神通术一成意念杀人何必母舰核弹?这虽说有点玄虚。但是身不修确系无可成之事。 诸位你今天修身了吗? 刘宗周的书,现下市面上仅有浙江出版的大全集,似乎民国时候把《证人》单行本发行过,我想那的确是一本最好的修身指要! 说,是警惕自己,苟日新日日新,修身吧!珍惜生命,活出精彩!
文学道德乡愿狂狷 这是四个词,文学道德同义,乡愿狂狷反意。 文=德,学=道,文学道德是意群合成词。文是学的表征气象,德是道的气象。 文学是道德的抽象符号表述。所以,文学不是辞章歌赋,不是诗词文曲,更不是小说野闻。未合乎道,未入乎德,不可以文学视之。 道德,天地万物之所成者,非言辞规矩所可及。 故此,乡愿,德之贼也!乡愿,似德非德,最能害德,故谓之贼。伪德盛,真德必隐,故此就有狂狷。 狂狷,孔子最想见到的人物!狂狷,形迹虽不如乡愿方正,终也不弃其德。 王阳明也有三五次论及狂狷。 又忆阮籍
所谓良知 良知一词是王阳明从孟子那里拿来的。 我也记不得孟子的原句了。不过我老是认为孟子根本没有说“良知”这个词,那个“良”字不过恰恰出现在了“知”字的前面罢了。 原句大约是这样的“日本女人真好”,“真”字恰恰出现在了“好"字的前面,“真”字和“良”字都不过起着一个强调作用,并不和“好”字“知”字构成词。 嗯?有没有这样认为的? -------------- 一切都是设法尘尾。不必过多计较。 在孔子吧的一个回复里得到一个回复说到王阳明和朱熹争校的《大学》里的“新”字“亲”字,的确朱熹的对。即便王阳明话头尽是诡辩,其事理却是全然正确的。
《传习录 门人黄省曾录 》里的两个疑问 1.注疏方面1个: 【258】先生语陆元静曰:“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 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 陆元静是谁? 陆澄,字原静,明朝人,王阳明的弟子,上卷、中卷均有提及; 陆九渊,字子静,宋朝人。 根据此句意思,我感觉应该是在说陆九渊。 你们怎么看? 2.校点方面1个: 【285】问:“‘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朱子作效验说,如何?”先生曰: “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不重效验。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全得仁 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天下皆与;其仁亦在其中。如‘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亦只是自家不怨,如‘不怨天,不尤人’之意;然家邦无怨于我,亦在其中, 但所重不在此。” --------- 我认为应该这样断句、标点: 问:“‘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朱子作效验说,如何?” 先生曰:“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不重效验。 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天下皆与其仁’亦在其中。 如‘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亦只是自家不怨,如‘不怨天,不尤人’之意;然‘家邦无怨’于我,亦在其中,但所重不在此。” 啊!以上从网页上面复制粘贴的285节断句上居然和我以为的一模一样!!!实在不好意思! 我读书十分粗糙,偶尔精细一次发现自己所读的版本上居然把“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断句成“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岳麓书社的均是这样断句的,所以我才拿出来谈论一下,没料到网页上复制粘贴的“中国孔子网”上面的校点居然印证了我的疑问具有成立性!!!!
儒学传承及心学理学 这是我在孔子吧的一个回复内容,手机,没法复制,只得再打一遍,相信多一次表述会让表述更好些的。
我讲你国史:帝、霸、贼、匪 国史,即周人史,汉承周,故定名为汉人,故称汉史。 其中夹着一个小插曲:秦。从文化上讲,秦不是周汉文化,千年以来一直被骂做暴秦,每有奠基立国者必然去和刘邦比,所以汉高帝刘邦才是我们真正的皇帝,而秦几乎可归入匪类,这是无须翻案的。
四人联句 阮籍:白眼向中区 萧衍:腾身出凡尘 高洋:裸奔可尽情 杨广:饮鸩以腐腹
《第三类打斗》 题解:标题是张彻后期的一部电影名。鲜有人关注这部电影。因为电影开头戏份给了姜大卫,接着又给了傅声,电影实质部分已经是尾声了:李艺民率领郭追、孙建、罗莽、唐炎灿冲出地狱。 张彻是儒者。刘家良与唐佳做武指,倪匡做编剧,共同打造的邵氏武侠时代。 侠,儒侠,而非墨侠。盘肠大战、螳螂奋臂,均有气魄承当的意兴,不为儒生所许者也。然而张彻却只要意气。 这部《第三类打斗》直要反出地狱,故此,选做标题来指代张彻意气。
“如梦幻泡影”及其他 题解:我发言注重理证。标题中的“其他”二字才是此贴所要阐述的意思,而“如梦幻泡影”及文中或许要涉及的其他话头都只是为所要阐述的正题服务的,所以不必拘于这些话头。
信不信都好 标题使用的是刘以达《晚节不保》的歌词。实际内容与此全无关系。将是对历史的一次反思
淮南格物说与学习方法 王艮对“格物”又有新解释:摒除物欲成见。 是的,直解《大学》正可以通过王艮的这个解释来完成。只是之后的工作没有人去完成。 我这里提及淮南格物说也不是要去疏解《大学》,只是断章取义,借此来说说我们如今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格开一切物欲成见,那么一切经典的文义均会自然的呈现出来。 那么也就仅读文本也就足够了,不需要任何的注疏导读。 又有人会说读不懂啊,或者真的是年龄太小吧,但我认为更多的是自信不足造成的。 比如让你读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它自有它的话语体系及思维模式,又给你读康德的《辩证理性分析》,又是一种话语体系及思维方式,柏格森胡塞尔萨特福柯均有他的话语与思维,但是均只是人的话语与思维,只要你摒弃了私欲与成见,来回驰骋于所有文本之中都能够直得其正义。 同时,笛卡尔也有类似淮南格物说的论说,他说一个神学工作者就要与世割绝。 陆九渊也有过类似言论:只有那些一无所知的人才能够听进正学。 可以说不格物,就算再高明的老师做指点,均不过是一场闲说。越说越远越说越乱。 信得吾性自足,摒弃私欲成见一切学问都变得简易。
非礼勿视及其他 佛印说:你在我心中直如佛之本体。 苏东坡说:但你在我心中就是一陀屎。 然后苏东坡发现这次斗嘴吃大亏了,外物只是内心的反映,自己成了一陀屎。 当然这世界上真的有一陀陀的屎,我们总不能非要把它看成美食,那么也就有了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 你没有看它,怎么知道它是非礼的屎呢?你既然看见它了又怎么能说是我没有看它呢? 所谓的非礼勿视的“视”字指发意于此的看,看见了大便,知道它的非礼,也就不再往它身上着一分意思,就是非礼勿视。 对于自己心中别个的不是,也就止于非礼勿视,不流一分意思往别个的非礼之处,你自然得你的正,否则就会为身边的一陀屎感到浑身不自在,转而又要去对它的非礼之处做闲话,终归你还是你屎还是屎,不过在你与屎之间添了许多无谓的纠葛罢了。 又说“举直错诸枉”,你只管说你的正理就是了,非理的自然就靠边占了。 认识到这个地步也就懒理会别个的是非了,也就不会为自己身处的环境不满了,出门临永路/不见车马行,正是这一分意思。
重整阳明吧学风报名 吧主们请站出来广邀各界能够讲学的人士共同落实我的提议,吧主们主持这些事务
整顿一下吧内风气 赖《明朝那些事》的宣传,更多的孩子得以知道王阳明这个人,同时王阳明也就偶像化了,吧内谈话也就失去了问学风气。吧主整顿一下,但凡无关学问的掰扯一律删贴,落实地论学一个月,自然会形成一批以学问为目的的吧员,风气形成,人物一盛,阳明吧的走向将会自觉的朝学问方向发展,而不至于偶像化。可以广泛邀请高人们共同完成这一目标。包括我,我的确是高人中的高人。我相信多数的孩子也不是特意来偶像的贴吧灌水的,只是氛围如此,他们把握不了方向,一旦吧主们落力的要讲求学问,各位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
讲学贴 感谢《明朝那些事儿》让更多的孩子知道王阳明这个人的存在。但因此带来的弊病就是吧内贴子完全的失去了学问色彩,于此请孩子们不要再水了,安静一下,本尊给大家讲个老狐精的故事听听…
发此贴本尊特别加了一下会员 以显示对此吧的支持! 这贴是告知双鱼吧主的,我宣判心学吧对取消友情连接的诉求败诉。 1,两吧的分歧自去年已成定局, 2,状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各行其事,不要瓜葛别家闲话挑衅争端, 3,心学吧常常把嘲弄本吧吧主是非当自己能事,一再挑衅,错过在他, 4,取消连接只是在减少争端
致良知的正确翻译 just do it.
美丽的悲剧人生 天命谓之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虎即使在大街上被狗咬死它也是老虎,猴子即使戴上皇冠也是猴子。对阮籍的赞美正是赞美他天性之美,至于他后天经营的人生却是对这美好生命的践踏,然而将最美的东西冷酷的砸碎的人间悲剧又增添了更多的美感。 悲剧是因为天性中有个致命的缺陷,阮籍的悲剧是因为不止之放失。以下列出类似的悲剧人生
有没有出路 阮籍博览群书,穷极名理,然而时运乖违,就在无止尽的名位纠结中、挥之不去的天命叹息中放纵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也就是孔子思慕的狂者。然而这样的人生是对生命的耗废,在儒家学理中是一种病态,儒家所谓的“止者/知其所止/人而不如鸟乎”就是对这种病状的讽喻,其药方只在一个止字上(或者“克己复礼”的克字上)。 1,名理萦绕是可以克止的(即所谓知止而后有定); 2,成事不说,天命的东西是不可动摇的,知此,止于此,对生命予以肯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经营生命。也即所谓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也即所谓“知天命尽人事”。一个止字也足够让阮籍摆脱“一为黄雀哀”与“但恨处非位”的怨尤。 那么其出路何在?如果不是这样的人生又是怎样的人生? 起码就其自身来说将再无怨毒,像庾子嵩一样一任宿命
就《传习录》涉及人物年龄看学派及其他 王守仁大器晚成,比他大7岁的罗钦顺、大6岁的湛若水、小4岁的顾东桥当时已经是成名的成年人,均不卖王守仁的帐。黄绾比阳明小5岁,是年龄最大的信徒。 阳明72年生,其弟子生年如下: 83年,王艮梁焯;84/舒芬,86/薛侃何廷仁,87/聂豹,88/徐爱,91/邹守益,92/黄弘纲,94/陈九川,96/欧阳德钱德洪,98/王畿。 前期入门的薛侃梁焯是岭南人;末期入门的钱德洪王畿是浙江人;王艮是泰州人晚期入门;其余尽是江西人。 阳明后学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泰州王艮和浙中钱德洪王畿。而江右的聂豹陈九川邹守益欧阳德在学术推广上并不显著。 王艮比阳明小11岁,也算是大龄弟子了,他开创的泰州学派有另立门户的意味,但也是阳明后学最得精义的一支;浙中的钱德洪王畿就是两个娃娃,钱德洪在整理老师文字方面有大贡献。 阳明弟子最成功的还是江西弟子,他们受学的年龄即不像王艮那么大又不像王畿那么小,大了会抵触师说,小了根本听不懂。 传承推广方面还得数王艮!
再读传习录 今天又读了一遍传习录,起码应是第五遍阅读吧,因为这是我买的第五本,每一本也都没有放过不读。最快的阅读是一口气读完的,只用了一个傍晚的时间,最长的用时也没有超过两天。说明我读书除了不看注释外对原文也不十分的认真。近两次的阅读有留意排版和断句,都发现了错误的地方,尤其是上次读上海古籍出版社那个白文本,买时曾寄厚望,读时最叫人失望。
大学之道 儒学是彻上彻下的学问。学苟知本。体用一源。有是本必有是用。故此,可以儒学为个体功能增益之学。《大学》,儒学典要,得大学正义,即大人。于今于此,做此论说,于人于我,何益矣!望而未见之。
传习录拾遗51条 (1)千古圣人只有这些子。又曰:“人生一世,惟有这件事。” (2)先生曰:“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主人翁沉疴在床,奴婢便敢擅作威福,家不可以言齐矣。若主人翁服药治病,渐渐痊可,略知检束,奴婢亦自渐听指挥。及沉疴脱体,起来摆布,谁敢有不受约束者哉?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 (3)先生曰:“合着本体的,是工夫;做得工夫的,方识本体。” (4)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莘、王汝止侍坐,请问乡愿、狂者之辨。曰:“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忤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矣,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惟不克念,故洞略事情,而行常不掩。惟行不掩,故心尚未坏而庶可与裁。” 曰:“乡愿何以断其媚也?”曰:“自其讥狂狷知之。曰:‘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故其所为,皆色取不疑,所以谓之似。然三代以下,士之取盛名干时者,不过得乡愿之似而已。究其忠信廉洁,或未免致疑于妻子也。虽欲纯乎乡愿,亦未易得。而况圣人之道乎!” 曰:“狂狷为孔子所思,然至乎传道,不及琴、张辈,而传习曾子,岂曾子乃狂狷乎?”曰:“不然。琴、张辈,狂者之禀也。虽有所得,终止于狂。曾子,中行之禀也,故能悟入圣人之道。” (5)南逢吉曰:“吉尝以《答徐成之书》请问。先生曰:‘此书于格致诚正,及尊德性而道问学处说得尚支离。盖当时亦就二君所见者将就调停说过。细详文义,然犹未免分为两事也。’尝见一友问云:‘朱子以存心致知为二事。今以道问学为尊德性之功,作一事如何?’先生曰‘天命于我谓之性,我得此性谓之德。今要尊我之德性,须是道问学。如要尊孝之德性,便须学问个孝;尊弟之德性,便须学问个弟。学问个孝,便是尊孝之德性;学问个弟,便是尊弟之德性。不是尊德性之外,别有道问学之功;道问学之外,别有尊德性之事也。心之明觉处谓之知,知之存主处谓之心,原非有二物。存心便是致知,致知便是存心,亦非有二事。’曰:‘存心恐是静养意,与道问学不同。’曰:‘就是静中存养,还谓之学否?若亦谓之学,亦即是道问学矣。观者宜以此意求之。’” (6)先生曰:“舜不遇瞽瞍,则处瞽瞍之物无由格;不遇象,则处象之物无由格。周公不遇流言忧惧,则流言忧惧之物无由格。故凡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者,正吾圣门致知格物之学,正不宜轻易放过,失此好光阴也。知此则夷狄患难,将无入不自得矣。” (7)问:“据人心所知,多有误欲作理,认贼作子处。何处乃见良知?”先生曰:“尔以为何如?”曰:“心所安处,才是良知。”曰:“固是,但要省察,恐有非所安而安者。” (8)先生自南都以来,凡示学者,皆令存天理、去人欲,以为本。有问所谓,则令自求之,未尝指天理为何如也。黄冈郭善甫挈其徒良吉,走越受学,途中相与辨论未合。既至,质之先生。先生方寓楼饘,不答所问,第目摄良吉者再,指所饘盂,语曰:“此盂中下乃能盛此饘,此案下乃能载此盂,此楼下乃能载此案,地又下乃能载此楼。惟下乃大也。” (9)一日,市中哄而诟。甲曰:“尔无天理。”乙曰:“尔无天理。”甲曰:“尔欺心。”乙曰:“尔欺心。”先生闻之,呼弟子,曰:“听之,夫夫哼哼讲学也。”弟子曰:“诟也,焉学?”曰:“汝不闻乎?曰‘天理’,曰‘心’,非讲学而何?”曰:“既学矣,焉诟?”曰:“夫夫也,惟知责诸人,不知及诸已故也。” (10)先生尝曰:“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于学者言,费却多少辞说。今幸见出此意。一语之下,洞见全体,真是痛快,不觉手舞足蹈。学者闻之,亦省却多少寻讨功夫。学问头脑,至此已是说得十分下落。但恐学者不肯直下承当耳。” 又曰:“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此本是学者究竟话头,可惜此理沦埋已久。学者苦于闻见障蔽,无人头处,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但恐学者得之容易,只把作一种光景玩弄,孤负此知耳。”
阮籍的悲哀 《真阮籍》一贴,之所以要名之为“真阮籍”,是针对俗见之伪而发的。 然而这不是去伪存真的好办法。 举直措诸妄,才是真正的打击邪说的好办法。与错谬做辩,只会使得正缪不分,二者被半斤八两的等视。 故此,直言阮籍之悲。 以下或者需要占三五楼,或者只要一楼即尽意。
阮籍与红楼梦或曹雪芹 输入阮籍曹雪芹字样,你会搜索到一大推扒扯文字的。 虽说那是扒扯,但阮籍与红楼梦的确有共同之处,他们都像是反礼教,却都是正经八百的礼教之人,他们都痴到遗弃世务,都有意难平世难容的离弃愿望。都有GAY的先天气质。区别在于如果让两位玩GAY,阮公将是男人中的男人。另一区别在于红楼梦着眼仅限于小儿女初萌情窦,阮公于此方面无所挂牵。 是否也喜欢或喜欢过红楼梦呢?
淫荡不? 我喜欢的贴吧居然是:阮籍杨坚刘邦南北朝陆九渊…
发现本尊喜欢的贴吧好不淫荡 阮籍杨坚刘邦南北朝陆九渊
《世说新语》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用极简炼的文字勾画出一个神奇的时代,这本书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在刘义庆到隋朝末年,这段时间满可以再有类似于《世说新语》的书的,因为这仍是个充满个人色彩的时代。这是个缺憾! 《隋唐嘉话》的存在并不足以减少丁点缺憾。 大家有兴趣可以拣一些史料中突现个人色彩的段落改遍辑录,以补充《世说新语》不能顾及的时段。
谦虚使人进步 刘邦说,分析局势我不如张良,打仗我不如韩信,管理我不如萧何。。。 因为这话,许多人就认为刘邦是个一无所能的人,汉朝的建立全部依仗张良韩信一干人。是这样吗?刘邦谦虚罢了!刘邦以汉纳百川的雄宏气魄,知人善用,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又把他们大大地赞美一番不去和他们争功劳。 于是刘邦开辟了四百年汉室江山,开辟了八百年汉风文化,使得这个国家的人民拥有汉人的名字。 最后一个皇帝杨广说,不要以为我当皇帝只是因为接了老爹的班,就是跟各位比试文武,这皇帝座位照样该我坐。 或许杨广的确就是这样功能非凡,可是他大业未成,身死国亡了。 (注明:隋明帝杨广是最后一个以谥号行世的皇帝,故此我称他最后的皇帝。) 把李世民的说话辑录成语录看看,你会为他无微不至的装13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牛皮吹得再清新脱俗,软的就是软的,印度阿三的神油没有让他显得更雄伟,而是要了他的小命。就是这个看起来像男人的嗑药丸的李世民彻底的葬送了汉文明。 像刘邦一样谦虚,会有大成;像杨广一样骄傲,只有半截大业;像李世民一样装13,如果侥幸没被单雄信宰掉的话就贻害无穷。 本吧前几天有个愿意免费给大家讲如何得道的朋友,他的热心一再被骄傲的人和装13的人浇凉水,最终也没有如愿
家乡的月光 找不见的,它或者在砖墙的缝隙中,当向西墙寻它时,它或者又在东墙了,平均分配,每户一枚,所以它的吟唱绝不会吵杂,不知疲劳,不绝于耳,以为它会像蟋蟀的样子,以为而已,它的名字当是叫蟪蛄,蔓延的瓜秧,参差枝叶,停不住的手在身上追赶着蚊子的脚步,鬼话逸闻,直将个大碗留到睡前再刷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我在本吧发了许多水贴。我是故意的。纯水无味,故可调百味。乱匪降自天/生于妇人。无疑,这是对美言巧言夸言的冲淡。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将成为一个巨人!
便宜没好货 一位朋友认为自己是当世圣人,说要免费布道,我说便宜没好货,又开了天价,诸位要是选择的话会选什么? 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拣免费赠送也好,天价竟拍也罢,但凡出来卖的,都图的是名利,好买家精不过拙卖家,走过路过,听见叫卖就跑步过。 损人不利己图的就是个热闹,那位朋友不要介意我搅乱啊! 大嗓门的帮俺吆喝两句:天价拍卖了~
王阳明是王导的后代 琅琊王氏啊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李治:爱卿,给朕谏上一谏吧,朕可喜欢纳谏了。 徐懋功:陛下尽善尽美。无可谏。 李敬玄常逆刘仁轨,刘仁轨遂荐李敬玄西拒吐蕃,李全军覆灭而死。 李治将立武后,因问徐懋功,徐曰:此陛下家事,臣不与。 武后将杀裴炎,派使臣到长安探听刘仁轨意思,其人述毕,刘仁轨托其带书返回,武后发其书,上言:这使臣知裴炎反而不报,请杀之。于是使臣与裴炎同诛。 史论者常论徐刘奸诈,徐刘于世何尝有亏于德义?素其位而已。 于学,我尝非阳明,阳明于己何尝有亏于知?素其位而已。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真阮籍 阮籍“言多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这一外在表现的原因,通常被人说是“至慎”,就是说阮籍为了避祸才故意这样做的。这是世俗目光对阮籍最大的污蔑。阮籍岂会为区区苟活雕饰隐晦?“慎”字只是司马昭给阮的评价,司马昭以猫戏耗子的姿态拿阮籍开刀,一旦这耗子触怒了猫就立即将他撕碎,结局却在司马昭预料之外,于是司马昭依照自己眼中的世界对阮籍评价,也算是对自己没能落实的权力荣耀的自慰:不是我不能杀阮籍,只是这耗子超级谨慎,触不起我杀人的兴趣,他很谨慎啊,他心中还是很怕我的,就像老鼠怕猫一样。 这不过是司马昭眼中的世界罢了。阮籍眼中根本就没有司马昭的存在,阿昭像穿了五彩衣的卉服小丑在自己面前显摆,也任你显摆了,直如没看见。阮籍的世界根本就没有世俗的褒贬是非,这是他的境界,“玄远/不臧否”是他的真实,是他修为境界的体现,与慎无关。 有人杀父,阮籍无动于衷,人们很惊讶,阮籍说杀父又不是杀母,没啥大惊小怪的。司马昭请详,阮籍说禽兽只识母不识父,杀父正常,杀母就禽兽不如。见怪不怪,阮籍眼中的世人就是禽兽,阮籍坦然的骂你们就是一群禽兽,司马昭还当阮籍只是在玩巧妙辩答。直接骂他禽兽,还有什么避祸慎言?
一首并释 城南胭脂浓。城西素天然。昼里同车游。秉烛嬉枕间。莫知谁家子。春色弥自艳。东郊孤坟立。北鄙墓葬乱。但恐前人笑。迟迟多留恋。
知罪春秋~思不出其位 我这样理解孔子所说的“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后人可以通过《春秋》理解我的学识,然而以我的身份去褒贬时代人物正是越位谋事的大罪过。如果有人因慕美我而爱好扯淡历史,更是我的罪过。” 思不出其位。历史成为名目知识,成为个人爱好,总禁不住掰扯几句,想起“思不出其位”就感到惭愧,春种秋收,夙兴夜寐无忝所生,才是份内的事,偏偏有了个这样的爱好,徒害我耳目,再妄言瞎掰,纯粹的戕害身心。 思不出其位。希望自己能渐远名目知识,尽去所谓的文史哲。
两汉影响 刘邦建汉影响深远:1,刘秀刘备刘裕均以刘氏族人的身份建立一个政权,且不论刘渊的伪托;2,张良的后代创天师道;曹操称曹参后人;萧衍称萧何后人;杨坚称杨震后人;3,士族门阀多追溯到汉代,唐代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以后,总还有人记得自己的家世门第:如柳宗元总记得自己是河东柳氏,王旦称王导后人,陆九渊称陆逊后人。 唐以后的寻祖宗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慰籍。而如刘秀刘备刘裕、张良曹参萧何杨震,汉帝与汉相的荣耀却是使之有所现实动力的。所以将六朝称作两汉余续是十分恰当的。 这个时代,刘邦就是最雄伟的社会偶像,张良韩信曹参萧何项羽均是常被拿来比拟的模板式人物。时代变迁,这些帝相的光辉也就不再了,连以经学为门第的士族荣耀也荡然无存了。仅以历史的形式被审视闲说,无关乎实际生活。
初唐“叛逆罪”死掉的名人 一,刘文静。自称沛郡刘氏,和李密有姻亲,牵连入狱。太原谋主。结突厥的关键人物。河东拒屈突通的得力战将。讨薛举父子的实际元帅。由于和裴寂不睦,被李渊以谋反罪灭门。裴寂是河东裴氏,与李渊交厚,太原起事时裴氏出钱,刘氏出力,功劳应不及刘文静。王夫之以为刘文静之死,狡兔未尽走狗先烹
吴法天被群殴 我对这个人不了解,仅看了电视上的现场画面,感觉媒体在引导我喊“打得好”!于是我为吴法天感到悲哀,如果你是正直的就不要成为公众人物,抵死莫与传媒瓜葛。人人如是,传媒没有了受众也就自动死亡了,而人人有自己的脑袋,有自己手中的刀,就已经足够。让传媒见鬼去吧!带上那帮各色英雄与败类。
螳螂奋臂刀/壮气动山河 气动山河,千军万马为之却步,何况一车?
大修史工程与高氏政权 由《史记》文笔太好了,于是引来了后人的效仿,并且也延续了太史公的纪传体格式,纪传体也终于成为正史的唯一格式。 (又由于建安年间曹氏父子引领了一代风骨,从别个角度看这也破坏了质朴导致了轻浮,于是轻浮文人在六朝时期大量写史书。) 为人们认同了的前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果,前四史均是私撰。 宋书南齐书魏收,也是个人作品,仅仅其创作初始受到了皇帝的认可委任。 大修史是指初唐贞观年间的大型馆修。上述可知,汉至隋800多年间仅有廿五史中占七部史书。到了唐代,旧时代结束了,所以在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就有了大修史正程。 《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是贞观一期工程,魏征任总监;《晋书》是贞观二期工程,也包括一期工程的善后完结;之后有李大师父子交出的《南史》《北史》两部整合性正史。 八部正史的产生均在初唐年间。所以我把贞观修史称为大修史工程。其特点是馆修,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来机械化生产史书,史馆的设立被后世延续,成为之后的主要修史方式。通常署名最高长官(任总监的那位)为撰者,实际执笔人不署名。初唐八史中的《隋书》《晋书》就是这样署名的。
证学 中国古代不乏神一般的大人,如:太公望、周公、子产、伍子胥、范蠡,吴起,乐毅,张仪,刘邦及其三将相,卫霍二将,刘病己,刘秀及其部分将相,三曹,孔明,孙策,于吉,张辽,陆逊,阮籍,刘琨,慕容恪,桓温,王猛,刘裕,崔浩,萧衍,韦睿,陈庆之,高欢父子三人,韦孝宽,王思政,杨坚父子二人,杨素,李靖。等等,不可胜数。而以后的历史中,仅有刘仁轨赵匡胤范仲淹孟珙陆秀夫刘基孙立人,了了数人让人服气,并且这些人至多也只能被称为能人,与之前让人叹服的神人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为什么? 因为进入唐代,儒学被搁置了。儒学一废再无神人。 由此可见,儒学是世界的真理! 不过呢,宋明儒者都是读古文学儒经长大的,他们都不能将儒学转化成切实的功能,现代人又怎敢企望能通过学儒学达到神人境界呢? 也不必为故纸堆废置叹气,起码我们深信,儒学曾切实的造就了大量神一般的人,只是后来失传了儒学。
问答 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本质原由。我说一个现象,大家来回答为什么。(如果你认为我陈述的现象不成立就不必回复,别跟我纠缠命题。) 问:为什么六朝以后中国再没有出现神一般的人?(我认为现象是这样的,周朝至隋朝神一般的人层出不穷,李靖以后,至多出现刘仁轨赵匡胤范仲淹刘伯温之类的能人,与之前的神人相比完全不是一个境界。)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