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门人黄省曾录 》里的两个疑问
王阳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邓林鹤 楼主
1.注疏方面1个:
【258】先生语陆元静曰:“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
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
陆元静是谁?
陆澄,字原静,明朝人,王阳明的弟子,上卷、中卷均有提及;
陆九渊,字子静,宋朝人。
根据此句意思,我感觉应该是在说陆九渊。
你们怎么看?
2.校点方面1个:
【285】问:“‘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朱子作效验说,如何?”先生曰:
“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不重效验。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全得仁
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天下皆与;其仁亦在其中。如‘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亦只是自家不怨,如‘不怨天,不尤人’之意;然家邦无怨于我,亦在其中,
但所重不在此。”
---------
我认为应该这样断句、标点:
问:“‘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朱子作效验说,如何?”
先生曰:“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不重效验。
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天下皆与其仁’亦在其中。
如‘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亦只是自家不怨,如‘不怨天,不尤人’之意;然‘家邦无怨’于我,亦在其中,但所重不在此。”
啊!以上从网页上面复制粘贴的285节断句上居然和我以为的一模一样!!!实在不好意思!
我读书十分粗糙,偶尔精细一次发现自己所读的版本上居然把“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断句成“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岳麓书社的均是这样断句的,所以我才拿出来谈论一下,没料到网页上复制粘贴的“中国孔子网”上面的校点居然印证了我的疑问具有成立性!!!!

2012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1
level 8
邓林鹤 楼主
关于【285】则的解释按照我的断句意思更加明了:
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不重效验。--1,综述“重功夫不重效验”。
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天下皆与其仁’亦在其中。--,2,对“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本句进行功夫效验解说,说‘天下皆与其仁’就是从效验角度理解的。
如‘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亦只是自家不怨,如‘不怨天,不尤人’之意;然‘家邦无怨于我’亦在其中,但所重不在此。--3,另举‘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一句,进行功夫效验解说,‘家邦无怨于我’就是效验。结语就是“但所重不在此”,就是说效验自然也有,只是这里更注重功夫。
----
仔细解释一下,发现1楼所做的标点工作依旧不到位,这里的要比1楼的好些。
其中加引号的‘八荒皆在我闼’‘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不怨天,不尤人’皆是引用前人话语;完全正规的使用引号;
而‘天下皆与其仁’‘家邦无怨于我’则是用引号标注出一句话里一个独立的意群,这个引号也完全可以像我复制粘贴的原文那样不使用。

2012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2
吧务
level 15
1,你心中有陆九渊
2,应该是你这样断。“八荒皆”在这句显然是解释“天下皆归于吾仁”,而不是直接形容仁。
仁在儒家中是全德之名,所以如孔子那样只会说###
#是仁,而不会说仁是#
#&&。
2012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3
那么陆元静又是谁?“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 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1,简易--陆九渊的特色;2,圣人教人--陆澄是王阳明弟子那会受得王阳明这样的夸誉。岳麓书社本没做注释,我以为注为陆澄不合适
2012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回复 邓林鹤 :第一句是讲弟子元静的情况。第二句就是告诉弟子,圣人之学、圣人教人是怎样的,让弟子反省。话中讲的圣人指儒家圣人,认为是孔孟也可。
2012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回复 zhanpar :我搜索一下其他,可以确认“先生语陆元静曰”的“语”字是指先生对某某说,还是先生说起某某。
2012年10月27日 03点10分
回复 邓林鹤 :是的。的确是心中有陆九渊造成的--因为我一直希望看到王阳明说陆九渊。
2012年10月27日 03点10分
level 8
邓林鹤 楼主
另外《传习录》中卷部分提到文中子王通,可是校点工作者发现多种版本里面只记作“文中”二字,所以在严谨的校点过程中对这个人存疑,按照上下文这个实在是可以确认是文中子王通的。
在同一地方提到“韩、范”二字,校释者居然不客气的说指韩琦、范仲淹。韩,也或可能指韩愈啊。这里就不必计较定论了。
2012年10月27日 02点10分 4
level 8
邓林鹤 楼主
很久没来贴吧了,发现许多人回复我“我的确是高人中的高人”一句,是啊,的确是这样的,就名理认知疏解方面我的确是这样的。看张爱玲《红楼梦魇》时候,佩服过张爱玲,或者是因为我仅仅读过一遍半《红楼梦》的缘故吧,只感觉张爱玲同学博闻强记思维严整,其思维在繁复芜杂里如丝似刀,把个《红楼梦》的始末说的句句得力拳拳到肉,而不是想什么周汝昌刘心武之流的单细胞动物做什么漫谈瞎掰。另外,思维上最佩服的是萨特,王阳明略次--这个略次是因为国学和西学不同,国学不奢智。
2012年10月27日 03点10分 5
level 8
邓林鹤 楼主
问题来了
谁能确认一下陆元静一句。
2012年10月27日 03点10分 6
陆澄,字原静,又字清伯,湖之归安人(今浙江吴兴)。进士。官至刑 部主事。王阳明曾经叹曰:“曰仁《徐爱》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不浅”。 他的第一位学生徐爱英年早逝后,即将弘扬心学的期望寄托于陆澄。黄宗羲 对他所记的先生语录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可见陆澄对阳明学说理解的程 度。
2013年05月05日 12点05分
level 8
邓林鹤 楼主
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
说“少年”而不是“少时”当指陆澄。
2012年10月27日 03点10分 7
先生语陆元静曰,语字指对别人说到陆澄。
2012年10月27日 03点10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