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顺 穆顺
颿是海上的奔馬!
关注数: 35 粉丝数: 225 发帖数: 6,672 关注贴吧数: 350
生子当如孙仲谋,你们最喜欢用哪个第二代? 曹操说:刘表儿子如猪狗,生子当如孙仲谋。 爹伟大,哥伟大,但是死掉了,作为儿子、弟弟,该怎么办呢? 孙坚是江东猛虎,阵亡之后,没几年,孙策像旋风一样,席卷江南,建基立业;孙策死后,孙权能稳住局势,最后,终于能鼎足江东,实在是不容易。 反观其他的诸侯,如果把我们自己带入当时的情景中,我们能做得更好吗? …… 第一、公孙晃;公孙修 辽东公孙度 第一代:公孙度1 第二代:公孙康11 公孙恭12 第三代:公孙晃111 公孙渊112 第四代:公孙修1121 公孙晃,公孙康的长子,送在洛阳做人质。认为其弟弟公孙渊夺取叔父公孙恭之位非法,日后必叛,劝曹叡征讨之。曹叡没有采纳,采取了安抚公孙渊的政策。后来,司马懿讨灭公孙渊,公孙晃被连坐处死。 公孙修,公孙渊之子,与公孙渊一起出逃被擒斩首。 …… 第二、公孙越、公孙范;公孙续 公孙越:公孙瓒从弟。被公孙瓒派往助袁术与孙坚一同攻打周昂,为流矢所中而死。 公孙范:公孙瓒从弟。以勃海兵助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中与公孙瓒一同败走。 公孙续:公孙瓒之子,生卒年不详。被公孙瓒派往黑山求张燕来救已迟,后疑似为屠各所杀。 …… 第三、刘和 刘和,刘虞之子,侍中。曾被袁术捉为人质,后逃回袁绍处。刘虞被杀后与刘虞旧部等向公孙瓒复仇。 …… 第四、张方 张方,张燕之子。曹操攻取冀州,张燕请降,封安國亭侯,邑五百戶。燕薨,子方嗣。 值得说一下的是,张燕也算是张牛角的结义兄弟。张牛角战死,张燕继续。 …… 第五、眭固、薛洪、缪尚 眭固,张杨部将。张杨被杨丑杀害后为张杨报仇,杀了杨丑,向袁绍求救兵。 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在张杨被杀初欲守城等待袁绍救援,后被董昭招降。 另,缪尚又作樛(音liú )尚,“樛”字字形近于“穆”,这个可能是《演义》中“穆顺”的原型。 …… 第六、李式 李式,李傕之子。李傕、郭氾相争,张济讲和,李、郭互质其子。李妻护犊,不从,互质以女儿。后来,李、郭、张三人又以李从弟李恒、郭从弟郭某(名字没留下)、张从子张绣互质。 …… 第七、卫固、范先 卫固、范先是河东太守王邑的部属,献帝东迁时,曾得到王邑的救援。王邑担任河东太守十年以上(195-205),后被钟繇强行征召入朝,以杜畿为继任,杜畿继任16年,曹丕称帝,被郑入朝为尚书。王邑入朝后,官居大司农、兴太常。卫固作乱,一年后被讨平。 …… 第八、呼厨泉;刘去卑 汉献帝初平六年(195年),於夫罗单于殁后,呼厨泉成为了单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呼厨泉入东汉汉献帝朝觐时被授予官职,因此他就被留在邺城,作为人质。而匈奴事务则交匈奴的右贤王刘去卑整顿。 刘豹系并州屠各的首领,与於扶罗子、左贤王某并非一人。这是冒牌货。 …… 第九、王凌;王黑 王允侄儿。王允的小朝廷维持了36天,从192年的5月22维持到6月28,自己的三个儿子被杀光了。侄儿王晨、王凌逃回家。 王黑,王允之孙,献帝东迁到许昌后,访求王允之孙王黑。 董卓的孙女叫董白,和王黑,是黑白配。 …… 第十、董旻;董璜;牛辅 董旻是董卓的弟弟;董璜是董卓哥哥董擢的儿子;牛辅是董卓的女婿。 …… 第十一、马岱;马秋、马承 马岱,马超的族兄弟。马秋、马承为马超之子,马秋死在张鲁手上,马承为嗣子。 …… 第十二、张卫 张鲁弟,拒绝投降曹操。 …… 第十三、张泉 张泉,张绣的儿子,后来因卷进魏讽的谋反事件而被处死。 …… 第十四、吕姬;魏续 吕姬,名字不详。魏续,是吕布的小舅子。 …… 第十五、刘瑁;刘循、六阐 刘瑁,刘焉第三子。 刘循、刘阐,刘璋之子。刘备攻益州时,刘循在雒城驻守,抵抗刘备,长达一年,刘璋投降后,一直在蜀汉任职,拜为奉车中郎将。刘阐,一名纬,刘璋次子,随父刘璋到荆州居住,后来刘备失荆州,刘阐被东吴任命为益州刺史,驻守在交州、益州边境。诸葛亮平南蛮后,刘阐归吴,官至御史中丞。 …… 第十六、孟优 孟优,南蛮王孟获之弟,其名仅见于《三国演义》。 …… 第十七、刘贤 刘贤,《三国演义》人物,刘度之子。用伏兵计被诸葛亮识破,逃走时被张飞活捉。 …… 第十八、金祎 金旋之子。 …… 第十九、士徽 士燮之子。士燮兄弟、儿子、侄子好几个,以士徽为主抵抗。 …… 第二十、刘琦 刘表之子。 …… 第二十一、王肃 王肃,王朗之子,司马昭的岳父,司马炎的外公。经学家,著有《孔子家语》、《孔丛子》、《尚书传》、《论语注》、《孝经注》等书。 …… 第二十二、严舆 严白虎的弟弟,被孙策在谈判时不讲武德格杀。 …… 第二十三、刘基 刘繇的儿子,孙权进位吴王时担任大司农,曾在酒宴上劝阻酒后发怒失态的孙权杀虞翻。死时四十九岁,女儿刘氏为鲁王孙霸之妻,弟弟为刘铄、刘尚,为骑都尉。 …… 第二十四、袁耀;袁胤 袁胤,袁术从弟,袁术败亡后,袁胤率其部曲奉术柩及妻子奔庐江太守刘勋于皖城;孙策破刘勋,得袁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俘获袁术、刘勋的妻子。后来袁术女儿被纳入孙权后宫,儿子袁燿仕吴为郎中,袁燿的女儿又许配给孙权的儿子孙奋。 孙权父子,袁术女儿和孙女,两代为姻亲。 …… 第二十五、张超 张邈之弟。 …… 第二十六、陶商、陶应 陶谦之子,都没有出仕。陶谦死时六十三。 …… 第二十七、袁谭、袁熙、袁尚;高干 袁绍三子一甥。 …… 第二十八、曹彰、曹植;曹芳;曹髦;曹奂 曹魏的人。 …… 第二十九、刘封;刘谌 刘封,刘备长子。刘谌,北地王。 …… 第三十、魏修 魏延之子。魏延死后,改名为郭修,刺杀了费祎。 魏延是刘备、诸葛亮培养的接班人,但却为刘禅所忌。234年,诸葛亮死,刘禅28岁,作了12年的吉祥物。刘禅、费祎、杨仪合谋冤杀魏延。 …… 第三十一、霍弋 霍峻之子,安南将军,统治南中诸郡。霍弋闻魏兵入蜀,欲赴成都,刘禅不听霍弋言。闻成都失守、霍弋素服大哭三日。 …… 第三十二、罗宪 罗宪(218年—270年),字令则,巴东郡太守。于蜀汉灭亡后成功抵御孙吴的入侵,守住入蜀的要冲永安。
璇车:东汉末年最牛逼野战器械应该加入游戏 其实,这个器械和战法,应该出现在游戏中。 画面应该很华丽,有扬灰、燃烧的奔马、弓弩齐发,还有鼓声、钲声。 时间:180年 地点:苍梧、桂阳、零陵 主人公:杨璇 战术:马车数十辆在前,装载石灰和皮囊鼓风机,马尾系上布条绳索;弩车在后,“专彀弓弩”,“彀”,意思是“上弦拉满”。遭遇敌人时,用鼓风机向敌阵鼓风扬灰,马尾上布条绳索点火,马匹受惊冲向敌人。在后面的弩车趁势弓弩乱发,同时击鼓鸣钲(读音[zhēng],形似倒置铜钟,有长柄,退兵信号)。 这个战术,综合应用了石灰、鼓风机、惊马、火攻、弩车、信号混乱(击鼓是进军、鸣钲是退兵,同时作响,敌人懵逼)。 …… 但是,杨璇立下战功后,却被荆州刺史赵凯诬告杨璇并未亲身破贼,而妄有其功。杨璇同时上奏辩驳,赵凯在朝中有党羽相助,朝廷便用槛车将杨璇召回。防禁严密,没有机会辩明理由,杨琁便咬破手臂,用血写成章奏,具体陈述破贼的形势,并且说到赵凯诬陷他的情况,按照让亲属到朝廷通报。灵帝览奏后,宽宥了杨璇,拜其为议郎,而赵凯反受诬告他人之罪。 …… 以下是原始记录。 …… 《后汉书·卷三十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 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琁初举孝廉,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吏人忧恐。琁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排囊即今囊袋也。排音蒲拜反。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郡境以清。枭,悬也。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埶,及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诣阙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赞曰:琁能用谲,亦云振旅。 《资治通签·卷五十七·汉纪四十九》 光和三年庚申,公元一八零年 苍梧、桂阳贼攻郡县,零陵太守杨璇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及战,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燃,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郡境以清。
璇车:东汉末年最牛逼野战器械应该加入游戏 其实,这个器械和战法,应该出现在游戏中。 画面应该很华丽,有扬灰、燃烧的奔马、弓弩齐发,还有鼓声、钲声。 时间:180年 地点:苍梧、桂阳、零陵 主人公:杨璇 战术:马车数十辆在前,装载石灰和皮囊鼓风机,马尾系上布条绳索;弩车在后,“专彀弓弩”,“彀”,意思是“上弦拉满”。遭遇敌人时,用鼓风机向敌阵鼓风扬灰,马尾上布条绳索点火,马匹受惊冲向敌人。在后面的弩车趁势弓弩乱发,同时击鼓鸣钲(读音[zhēng],形似倒置铜钟,有长柄,退兵信号)。 这个战术,综合应用了石灰、鼓风机、惊马、火攻、弩车、信号混乱(击鼓是进军、鸣钲是退兵,同时作响,敌人懵逼)。 …… 但是,杨璇立下战功后,却被荆州刺史赵凯诬告杨璇并未亲身破贼,而妄有其功。杨璇同时上奏辩驳,赵凯在朝中有党羽相助,朝廷便用槛车将杨璇召回。防禁严密,没有机会辩明理由,杨琁便咬破手臂,用血写成章奏,具体陈述破贼的形势,并且说到赵凯诬陷他的情况,按照让亲属到朝廷通报。灵帝览奏后,宽宥了杨璇,拜其为议郎,而赵凯反受诬告他人之罪。 …… 以下是原始记录。 …… 《后汉书·卷三十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 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琁初举孝廉,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吏人忧恐。琁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排囊即今囊袋也。排音蒲拜反。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郡境以清。枭,悬也。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埶,及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诣阙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赞曰:琁能用谲,亦云振旅。 《资治通签·卷五十七·汉纪四十九》 光和三年庚申,公元一八零年 苍梧、桂阳贼攻郡县,零陵太守杨璇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及战,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燃,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郡境以清。
总体上来讲,三国志系列太过于粗糙,不能反映三国全貌 这一方面是光荣本身是日本公司,他不会像做信长、太阁系列把三国也做的那么细致。 另一方面,也是陈寿《三国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问题,陈寿《三国志》过于简略,很多人应该立传,却没有立传,《三国演义》就不要说了。 …… 比如说刘宠,刘宠是个郡王,他有整整一个郡的地盘、人口和军队,“陈独富强,邻郡人多归之,有众十馀万。”但是,这样一个实力派,因为被袁术在197年派张闿(谢承《后汉书》记载张闿是袁术部曲、《三国志》注解韦曜《吴书》中张闿是陶谦都尉。或许是两个人。也或许张闿是个职业刺客)刺杀,而没有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名声不显赫。但是,刘备只是占据了平原县或者新野县,只有一个县的地盘,就被列为诸侯,而拥有一个郡的刘宠,却被忽略,实在是不应该。SAN8R中,连娄圭这种临时凑了一支流民队伍的,都被当作一个独立势力而不是放浪军对待,刘宠却被忽略,实在是厚此薄彼,或者说太草率了。 再比如,《三国志·贺齐传》中,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十年,割据福建侯官(福州)的势力是:商升、张雅、詹强、何雄(商升是首领,商升之后是张雅,何雄是张雅的女婿)。张雅势力被贺齐平定后,建安(福建南平)又有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吴五、邹临这个“建安七子党”。这些势力,都应该做出来,否则,地图上福建那一块就是一片空白。 再比如,张羡、张怿父子与恒阶,割据荆南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与刘表对抗了将近四年,而这也就是刘表为什么不能趁官渡之战偷袭许都得原因,因为他腾不出手来。张羡父子都拥有三郡地盘了,比刘表拥有的两郡还多一郡,这实在不应该忽略。 还有,魏延被暗算的时候,逃亡途中肯定不是一个人,他是和谁一起逃亡的?这些都没有交待。即便历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他是和他几个儿子一起走的,我们应该给他编撰出他几个儿子的名字。 …… 第三,应该引入《太阁立志传3》那样的派系系统,这样,到了三国后期,可以用于游戏的内容就大大增加了。三国前期(188年-220年),是诸侯混战,但是到了后期,三个国内部各个派系之间也是矛盾重重,这方面,也可以做成游戏。除了放浪军系统,应该再增加一结党系统。 举个例子,在董卓时期,王允、士孙瑞、伏完、黄琬、吕布、李肃,这就是一个小集团。在曹操许都时期衣带诏事件中,董承、马腾、刘备、王子服、种辑、吴硕,这也是一个小集团。袁绍势力下的袁谭、袁尚两个集团。在司马懿和曹爽斗争期间,曹爽有宗室党——曹羲、曹训、曹彦、夏侯玄、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桓范、鲁芝、张当,司马懿有司马党——司马师、司马昭、高柔、王观、蒋济、陈泰。他们之间的斗争,都可以游戏化。 放浪军是各个势力外部的非正式集团,而党人是各个势力内部的非正式集团,放浪军有首领和同志的区别,党人也有首领和同志的区别,而且可以跨势力。董卓被杀,要如何处理董卓遗留下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时,王允说:“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所以,王允的党派,是跨越各个势力的,只是比较松散。
总体上来讲,三国志系列太过于粗糙,不能反映三国全貌 这一方面是光荣本身是日本公司,他不会像做信长、太阁系列把三国也做的那么细致。 另一方面,也是陈寿《三国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问题,陈寿《三国志》过于简略,很多人应该立传,却没有立传,《三国演义》就不要说了。 …… 比如说刘宠,刘宠是个郡王,他有整整一个郡的地盘、人口和军队,“陈独富强,邻郡人多归之,有众十馀万。”但是,这样一个实力派,因为被袁术在197年派张闿(谢承《后汉书》记载张闿是袁术部曲、《三国志》注解韦曜《吴书》中张闿是陶谦都尉。或许是两个人。也或许张闿是个职业刺客)刺杀,而没有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名声不显赫。但是,刘备只是占据了平原县或者新野县,只有一个县的地盘,就被列为诸侯,而拥有一个郡的刘宠,却被忽略,实在是不应该。SAN8R中,连娄圭这种临时凑了一支流民队伍的,都被当作一个独立势力而不是放浪军对待,刘宠却被忽略,实在是厚此薄彼,或者说太草率了。 再比如,《三国志·贺齐传》中,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十年,割据福建侯官(福州)的势力是:商升、张雅、詹强、何雄(商升是首领,商升之后是张雅,何雄是张雅的女婿)。张雅势力被贺齐平定后,建安(福建南平)又有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吴五、邹临这个“建安七子党”。这些势力,都应该做出来,否则,地图上福建那一块就是一片空白。 再比如,张羡、张怿父子与恒阶,割据荆南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与刘表对抗了将近四年,而这也就是刘表为什么不能趁官渡之战偷袭许都得原因,因为他腾不出手来。张羡父子都拥有三郡地盘了,比刘表拥有的两郡还多一郡,这实在不应该忽略。 还有,魏延被暗算的时候,逃亡途中肯定不是一个人,他是和谁一起逃亡的?这些都没有交待。即便历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他是和他几个儿子一起走的,我们应该给他编撰出他几个儿子的名字。 …… 第三,应该引入《太阁立志传3》那样的派系系统,这样,到了三国后期,可以用于游戏的内容就大大增加了。三国前期(188年-220年),是诸侯混战,但是到了后期,三个国内部各个派系之间也是矛盾重重,这方面,也可以做成游戏。除了放浪军系统,应该再增加一结党系统。 举个例子,在董卓时期,王允、士孙瑞、伏完、黄琬、吕布、李肃,这就是一个小集团。在曹操许都时期衣带诏事件中,董承、马腾、刘备、王子服、种辑、吴硕,这也是一个小集团。袁绍势力下的袁谭、袁尚两个集团。在司马懿和曹爽斗争期间,曹爽有宗室党——曹羲、曹训、曹彦、夏侯玄、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桓范、鲁芝、张当,司马懿有司马党——司马师、司马昭、高柔、王观、蒋济、陈泰。他们之间的斗争,都可以游戏化。 放浪军是各个势力外部的非正式集团,而党人是各个势力内部的非正式集团,放浪军有首领和同志的区别,党人也有首领和同志的区别,而且可以跨势力。董卓被杀,要如何处理董卓遗留下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时,王允说:“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所以,王允的党派,是跨越各个势力的,只是比较松散。
San8R里城、砦的问题 把城池变成了大号箭塔。 城池和野外的城砦竟然不能驻兵。 而在San8初始版中,如果士兵驻扎在城池和野外的城砦,不仅防御上升,每回合还能恢复兵力。 在冷兵器时代,城池就相当于一个不能移动的超大坦克,如果城墙足够厚、足够高、守城器械足够精良,那么,就算城内兵少,但还是能让攻城部队损失惨重。所以,困顿于坚城之下,是兵家大忌,等到援兵一到,很容易被包围消灭。 东汉明帝章帝时,耿恭以弱势兵力坚守疏勒城,匈奴几万人楞是无可奈何。《后汉书》中说得很明白,情势最为危急的时刻,耿恭城中守兵才“数十人”,不足百人。 马克思说,火药的发明,炸毁了领土的城堡,封建制瓦解。可见城堡的重要性。 马克思的原话和《后汉书》的原文我附在下面,大家自己去查。 ……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 …… (耿)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才各数十(二部谓关宠及恭也),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
San8R里城、砦的问题 把城池变成了大号箭塔。 城池和野外的城砦竟然不能驻兵。 而在San8初始版中,如果士兵驻扎在城池和野外的城砦,不仅防御上升,每回合还能恢复兵力。 在冷兵器时代,城池就相当于一个不能移动的超大坦克,如果城墙足够厚、足够高、守城器械足够精良,那么,就算城内兵少,但还是能让攻城部队损失惨重。所以,困顿于坚城之下,是兵家大忌,等到援兵一到,很容易被包围消灭。 东汉明帝章帝时,耿恭以弱势兵力坚守疏勒城,匈奴几万人楞是无可奈何。《后汉书》中说得很明白,情势最为危急的时刻,耿恭城中守兵才“数十人”,不足百人。 马克思说,火药的发明,炸毁了领土的城堡,封建制瓦解。可见城堡的重要性。 马克思的原话和《后汉书》的原文我附在下面,大家自己去查。 ……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 …… (耿)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才各数十(二部谓关宠及恭也),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
关于穆顺在演义和史籍中的资料 第一 上党太守部将 《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绍乃分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孙融、张杨、陶谦、公孙瓚八路诸侯,往虎牢关迎敌。 河内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吕布带铁骑三千,飞奔来迎。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枪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 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 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 众诸侯回寨商议。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瓚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瓚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 看看赶上,傍边一将,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瓚,便战张飞。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 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 … 第二 侍中穆顺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左右或奏帝曰:“近闻魏公欲自立为王,不久必将篡位。”帝与伏后大哭。 后曰:“妾父伏完常有杀操之心,妾今当修书一封,密与父图之”。 帝曰:“昔董承为事不密,反遭大祸;今恐又泄漏,朕与汝皆休矣!” 后曰:“旦夕如坐针毡,似此为人,不如早亡!妾看宦官中之忠义可托者,莫如穆顺,当令寄此书。” 乃即召穆顺入屏后,退去左右近侍。 帝后大哭告顺曰:“操贼欲为魏王,早晚必行篡夺之事。朕欲令后父伏完密图此贼,而左右之人,俱贼心腹,无可托者。欲汝将皇后密书,寄与伏完。量汝忠义,必不负朕。” 顺泣曰:“臣感陛下大恩,敢不以死报!臣即请行。” 后乃修书付顺。顺藏书于发中,潜出禁宫,径至伏完宅,将书呈上。完见是伏后亲笔,乃谓穆顺曰:“操贼心腹甚众,不可遽图。除非江东孙权、西川刘备,二处起兵于外,操必自往。此时却求在朝忠义之臣,一同谋之。内外夹攻,庶可有济。”顺曰:“皇丈可作书覆帝后,求密诏,暗遣人往吴、蜀二处,令约会起兵,讨贼救主。”伏完即取纸写书付顺。顺乃藏于头髻内,辞完回宫。 原来早有人报知曹操。操先于宫门等候。穆顺回遇曹操,操问:“那里去来?”顺答曰:“皇后有病,命求医去。”操曰:“召得医人何在?”顺曰:“还未召至。”操喝左右,遍搜身上,并无夹带,放行。忽然风吹落其帽。操又唤回,取帽视之,遍观无物,还帽令戴。穆顺双手倒戴其帽。操心疑,令左右搜其头发中,搜出伏完书来。操看时,书中言欲结连孙、刘为外应。操大怒,执下穆顺于密室问之,顺不肯招。 操连夜点起甲兵三千,围住伏完私宅,老幼并皆拿下;搜出伏后亲笔之书,随将伏氏三族尽皆下狱。平明,使御林将军郗虑持节入宫,先收皇后玺绶。少顷,尚书令华歆引五百甲兵入到后殿,亲自动手揪后头髻拖出。后曰:“望免我一命!”歆叱曰:“汝自见魏公诉去!”后披发跣足,二甲士推拥而出。 帝望见后,乃下殿抱后而哭。歆曰:“魏公有命,可速行!”后哭谓帝曰:“不能复相活耶?”帝曰:“我命亦不知在何时也!”甲士拥后而去,帝捶胸大恸。见郗虑在侧,帝曰:“郗公!天下宁有是事乎!”哭倒在地。郗虑令左右扶帝入宫。华歆拿伏后见操。操骂曰:“吾以诚心待汝等,汝等反欲害我耶!吾不杀汝,汝必杀我!”喝左右乱棒打死。随即入宫,将伏后所生二子,皆酖杀之。 当晚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余口,皆斩于市。朝野之人,无不惊骇。 时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也。 第三 河内太守樛尚 《三国志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 《三国志 卷十四 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杨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城守待绍救。太祖令昭单身入城,告喻洪、尚等,即日举众降。 《昭明文选》载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还讨眭固,薛洪樛尚,开城就化……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策,折冲讨难,芟敌搴旗,静安海内,岂轻举措也哉!诚乃天启其心,计深虑远,审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勇不虚死,节不苟立,屈伸变化,唯道所存,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赀之禄。【李善注:樛音留】
鹿与马:群鹿狂奔曹操死,匹马难渡孙权崩 这是一个假想剧本。 开局时间:215年8月。 剧情介绍:215年7月,曹操征汉中,张鲁欲降,其弟张卫坚持抵抗,与曹操相持不下。曹操粮尽欲退,鹿群闯入曹操军营——历史上,鹿群是闯入了张卫的军营,张卫失败——曹操在乱军中被践踏而死。 同时,孙权趁机进攻合肥,遭遇张辽突击,孙权的坐骑中箭,孙权阵亡。 曹家与孙家分裂。 献帝改元为天禄(天鹿)元年。 这是二张的豪气与飞升。这是东西二十万的大意与陨落。 曹十万: 《三国志·张鲁传》 杨暨表曰:"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麦以为军粮。……” 同样还是杨暨的文字说: (曹操与张卫)对兵三日,欲抽军还,言:“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这句话,真是不祥之兆。 《世说新语》: 鲁遣五官掾降,弟卫横山筑阳平城以拒,王师不得进。鲁走巴中。军粮尽,太祖将还。……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军大惊。夜,高祚等误与卫众遇,祚等多鸣鼓角会众。卫惧,以为大军见掩,遂降。 孙十万: 《三国志·张辽传》: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 八月,孫權率衆十萬圍合肥。時張遼、李典、樂進將七千餘人屯合肥;魏公操之征張魯也,為敎與合肥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 势力配置: 1、公孙度。领地:襄平。 2、鲜于辅。领地:北平;部属:田豫、阎柔、牵招、徐邈、卢毓、孙礼。 3、刘豹。领地,上党。部属:呼厨泉。 4、曹丕。 5、曹彰。 6、曹植。 7、臧霸。 8、张泉,张绣的儿子。领地:宛。部属:韩暨、侯音、刘先、吕建、冯楷、宋忠。 9、申耽。领地:上庸;部属:申仪。 10、刘璋。领地:武陵;部属:殷观、赵范、刘贤、刘敏。 11、刘基,刘繇的儿子。领地:鄱阳;部属:郑泉。 12、孙韶、孙桓。 13、孙瑜、孙皎、孙奂。 14、孙朗、孙尚香、孙氏、徐氏、吴国太。 15、刘备。 16、张卫。领地:汉中。部属:张鲁……。 17、苏则。领地:天水、西平。部属:庞淯、庞德、杨秋、杨阜、成公英、游楚。 18、士燮。
鹿与马:群鹿狂奔曹操死,匹马难渡孙权崩 鹿与马,或曰:东西二十万 鹿与马:群鹿狂奔曹操死,匹马难渡孙权崩 这是一个假想剧本。 开局时间:215年8月。 剧情介绍:215年7月,曹操征汉中,张鲁欲降,其弟张卫坚持抵抗,与曹操相持不下。曹操粮尽欲退,鹿群闯入曹操军营——历史上,鹿群是闯入了张卫的军营,张卫失败——曹操在乱军中被践踏而死。 同时,孙权趁机进攻合肥,遭遇张辽突击,孙权的坐骑中箭,孙权阵亡。 曹家与孙家分裂。 献帝改元为天禄(天鹿)元年。 这是二张的豪气与飞升。这是东西二十万的大意与陨落。 曹十万: 《三国志·张鲁传》 杨暨表曰:"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麦以为军粮。……” 同样还是杨暨的文字说: (曹操与张卫)对兵三日,欲抽军还,言:“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这句话,真是不祥之兆。 《世说新语》: 鲁遣五官掾降,弟卫横山筑阳平城以拒,王师不得进。鲁走巴中。军粮尽,太祖将还。……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军大惊。夜,高祚等误与卫众遇,祚等多鸣鼓角会众。卫惧,以为大军见掩,遂降。 孙十万: 《三国志·张辽传》: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 八月,孫權率衆十萬圍合肥。時張遼、李典、樂進將七千餘人屯合肥;魏公操之征張魯也,為敎與合肥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 势力配置: 1、公孙度。领地:襄平。 2、鲜于辅。领地:北平;部属:田豫、阎柔、牵招、徐邈、卢毓、孙礼。 3、刘豹。领地,上党。部属:呼厨泉。 4、曹丕。 5、曹彰。 6、曹植。 7、臧霸。 8、张泉,张绣的儿子。领地:宛。部属:韩暨、侯音、刘先、吕建、冯楷、宋忠。 9、申耽。领地:上庸;部属:申仪。 10、刘璋。领地:武陵;部属:殷观、赵范、刘贤、刘敏。 11、刘基,刘繇的儿子。领地:鄱阳;部属:郑泉。 12、孙韶、孙桓。 13、孙瑜、孙皎、孙奂。 14、孙朗、孙尚香、孙氏、徐氏、吴国太。 15、刘备。 16、张卫。领地:汉中。部属:张鲁……。 17、苏则。领地:天水、西平。部属:庞淯、庞德、杨秋、杨阜、成公英、游楚。 18、士燮。
鹿与马:群鹿狂奔曹操死,匹马难渡孙权崩 鹿与马:群鹿狂奔曹操死,匹马难渡孙权崩 这是一个假想剧本。 开局时间:215年8月。 剧情介绍:215年7月,曹操征汉中,张鲁欲降,其弟张卫坚持抵抗,与曹操相持不下。曹操粮尽欲退,鹿群闯入曹操军营——历史上,鹿群是闯入了张卫的军营,张卫失败——曹操在乱军中被践踏而死。 同时,孙权趁机进攻合肥,遭遇张辽突击,孙权的坐骑中箭,孙权阵亡。 曹家与孙家分裂。 献帝改元为天禄(天鹿)元年。 这是二张的豪气与飞升。这是东西二十万的大意与陨落。 曹十万: 《三国志·张鲁传》 杨暨表曰:"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麦以为军粮。……” 同样还是杨暨的文字说: (曹操与张卫)对兵三日,欲抽军还,言:“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这句话,真是不祥之兆。 《世说新语》: 鲁遣五官掾降,弟卫横山筑阳平城以拒,王师不得进。鲁走巴中。军粮尽,太祖将还。……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军大惊。夜,高祚等误与卫众遇,祚等多鸣鼓角会众。卫惧,以为大军见掩,遂降。 孙十万: 《三国志·张辽传》: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 八月,孫權率衆十萬圍合肥。時張遼、李典、樂進將七千餘人屯合肥;魏公操之征張魯也,為敎與合肥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 势力配置: 1、公孙度。领地:襄平。 2、鲜于辅。领地:北平;部属:田豫、阎柔、牵招、徐邈、卢毓、孙礼。 3、刘豹。领地,上党。部属:呼厨泉。 4、曹丕。 5、曹彰。 6、曹植。 7、臧霸。 8、张泉,张绣的儿子。领地:宛。部属:韩暨、侯音、刘先、吕建、冯楷、宋忠。 9、申耽。领地:上庸;部属:申仪。 10、刘璋。领地:武陵;部属:殷观、赵范、刘贤、刘敏。 11、刘基,刘繇的儿子。领地:鄱阳;部属:郑泉。 12、孙韶、孙桓。 13、孙瑜、孙皎、孙奂。 14、孙朗、孙尚香、孙氏、徐氏、吴国太。 15、刘备。 16、张卫。领地:汉中。部属:张鲁……。 17、苏则。领地:天水、西平。部属:庞淯、庞德、杨秋、杨阜、成公英、游楚。 18、士燮。
鹿与马:群鹿狂奔曹操死,匹马难渡孙权崩 这是一个假想剧本。 开局时间:215年8月。 剧情介绍:215年7月,曹操征汉中,张鲁欲降,其弟张卫坚持抵抗,与曹操相持不下。曹操粮尽欲退,鹿群闯入曹操军营——历史上,鹿群是闯入了张卫的军营,张卫失败——曹操在乱军中被践踏而死。 同时,孙权趁机进攻合肥,遭遇张辽突击,孙权的坐骑中箭,孙权阵亡。 曹家与孙家分裂。 献帝改元为天禄(天鹿)元年。 这是二张的豪气与飞升。这是东西二十万的大意与陨落。 曹十万: 《三国志·张鲁传》 杨暨表曰:"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麦以为军粮。……” 同样还是杨暨的文字说: (曹操与张卫)对兵三日,欲抽军还,言:“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这句话,真是不祥之兆。 《世说新语》: 鲁遣五官掾降,弟卫横山筑阳平城以拒,王师不得进。鲁走巴中。军粮尽,太祖将还。……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军大惊。夜,高祚等误与卫众遇,祚等多鸣鼓角会众。卫惧,以为大军见掩,遂降。 孙十万: 《三国志·张辽传》: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 八月,孫權率衆十萬圍合肥。時張遼、李典、樂進將七千餘人屯合肥;魏公操之征張魯也,為敎與合肥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 势力配置: 1、公孙度。领地:襄平。 2、鲜于辅。领地:北平;部属:田豫、阎柔、牵招、徐邈、卢毓、孙礼。 3、刘豹。领地,上党。部属:呼厨泉。 4、曹丕。 5、曹彰。 6、曹植。 7、臧霸。 8、张泉,张绣的儿子。领地:宛。部属:韩暨、侯音、刘先、吕建、冯楷、宋忠。 9、申耽。领地:上庸;部属:申仪。 10、刘璋。领地:武陵;部属:殷观、赵范、刘贤、刘敏。 11、刘基,刘繇的儿子。领地:鄱阳;部属:郑泉。 12、孙韶、孙桓。 13、孙瑜、孙皎、孙奂。 14、孙朗、孙尚香、孙氏、徐氏、吴国太。 15、刘备。 16、张卫。领地:汉中。部属:张鲁……。 17、苏则。领地:天水、西平。部属:庞淯、庞德、杨秋、杨阜、成公英、游楚。 18、士燮。
我写了一个出师表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临崩,以臣谨慎,属臣寄命于陛下,内结骨肉之恩,外明君臣之义,以讨汉贼,以兴王业。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惟恐托付之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负陛下之望。而臣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计虑再三,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固也。然自张角、董卓以来,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大邑为墟,海内鼎沸,四十余年矣!今三分已成,百姓稍歇,人心思定,再兴干戈,乃逆天而行也——《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禹图三分,势成鼎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臣虑之今日之事,在守不在攻,在内不在外。曹氏凶逆,弑君以自立,吏民从之,屈于势也,岂能久乎?久,必乱自内生。孙氏小戆,非刘而称王,据江山之险也,顾盼自雄,固于一时耳。先帝炎汉之苗裔,然享国日浅,且耽于戎事,民未睹其明,惠其仁,入蜀以来,蜀人未服。是固陛下宜追先帝之德,从百姓之心,拒巴蜀之险,立法度,务耕织,聚钱粮,修战具,养士气,收民心,行王道,怀远人,以待贼寇之弊,以图圣王之远。伍子有言: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吴为其沼乎!   禹图三分,益州疲弊,若用武东、北,攻而不克,事倍功半,非战之善也;连年兴兵,竭泽而渔,非谋之远也。而益州之南,民沐教化久已,然蛮夷为其长,阴与孙权勾连,叛服不定,为我肘腋之患。今加之以王师,则如汤沃雪,如虎驱羊,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而臣闻之:“富国务广其地,强兵务富其民,王天下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业随之。”且收其土地人民,近则充盈府库,远则恢弘教化,通商南海、凿空西域,是张博望、班定远不世之大功也!   士为知己者死。臣本布衣,而先帝擢拔于陇亩,陛下托信于朝堂。两代之殊遇,常恐不能报万一也,故受命之日,已忘身家。愿陛下托臣以征南之专职,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朝野,臣不胜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唯唯恭愿!
光荣三国志系列,官爵系统还是太简略   光荣三国志系列,官爵系统还是太简略了,简略到失去了代入感。   首先,从小官升到大官时,没有具体的官职也就算了,直接用几品官几品官代替,但是,汉朝是论石的不是论品的,不是九品、八品、七品……这样的,而是:佐史、斗、百石、比二百石、二百石、比三百石、三百石、比四百石、四百石、比六百石、六百石、比二千石、二千石、中二千石、三公,共十六级。   …   《后汉书·百官志》里说:   百官受奉例:《古今注》曰,建武二十六年四月戊戌,增吏奉如此,志例以明也。   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   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   二千石奉,月百二十斛。   比二千石奉,月百斛。   千石奉,月八十斛。   六百石奉,月七十斛。   比六百石奉,月五十斛。   四百石奉,月四十五斛。   比四百石奉,月四十斛。   三百石奉,月四十斛。   比三百石奉,月三十七斛。   二百石奉,月三十斛。   比二百石奉,月二十七斛。   一百石奉,月十六斛。   斗食奉,月十一斛。   佐史奉,月八斛。   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   …   其次,一个势力中,势力首领担任的官职有什么用呢?那就是:官职可以给势力首领增加魅力,并且决定了该势力中的成员忠诚度的最大职。比如,如果势力首领的官职升为太守,那势力首领会凭空增加10点魅力,势力成员忠诚度最大为60;如果升到刺史,则首领加15点魅力,成员忠诚度最大为65;如果升到州牧,则首领加20点魅力,成员忠诚度最大为70……依次类推。这样,就必须迫使玩家不断升官职,直到接受禅让。官职的作用不应是装士兵的坑,那些白波贼、黑山贼、泰山贼、米贼……动不动就几万人、十几万人,可他们哪有官职了?   一个将领,只要钱多粮多,他想带多少兵就带多少兵。但是,军队中单兵的战斗力取决于士气、熟练度、将领的统帅值(运用兵法的综合能力);而士气除了特殊事件(哀兵、破釜沉舟、穷寇;缺粮与否;是王师、义军还是贼寇,是否师出有名)造成,平时就取决于统帅的魅力。统帅魅力高,则士兵认同感强,士气就高。   官爵和能带多少兵的逻辑是这样的——能征来多少兵的上限值,取决于适龄人口有多少;能养活和装备多少兵、兵的数量,取决于有多少钱粮、能置办多少副凯甲兵刃,能供得起多少人脱离生产不去种粮而来吃军饷。   但这些兵是只是混口饭吃、在谁手下混饭吃都一样,还是真正对自己的统帅产生认同、能令行禁止、能与子同袍卖命厮杀是另一回事。这就需要统帅魅力值高,才能得到士兵认可。否则士兵会一触即溃,甚至望风而降,甚至临阵倒戈。   第三,有了养兵的钱粮,有了兵,有了认同和士气,这些兵还要训练。训练之后,还得看统帅怎么运用,取决于统帅的调度有方或指挥不当。反倒和统帅个人的武力值关系不大。   第四,统帅的人选,要考虑被提拔为统帅的那个人的魅力值。每一级军职,对应一个就任者应具备的最低魅力值。比如太守,就任者最低魅力值为60,而就任者,其就任时的魅力值如果太低,比如他只有40,即便因为官职的加成、加了10点,也才50点,离60差10点,那他的手下便会离心离德。而反过来,如果大才小用,这个人已经有80点魅力,你只给他一个太守,那他本人就会掉忠诚,而由于他的手下因他的加了10点魅力更忠于他,就导致他更易自立或叛变。因此,要量才而用。   那么,魅力到底是什么呢?魅力,就是让别人失去判断力、来崇拜你的东西。当一个武将,他只是平民时,他的魅力最高只能有60点。之后,他在舌战、单挑中战胜一个高于他10点的人,魅力加1;战胜两次平级的人,魅力加1;战胜四次低于他10点的人,魅力加1;战胜八次低于他20点的人,魅力加1。反之则减。在内政或战场上,出色完成任务,魅力加1。在出任太守以上的地方主官或戊己、护羌、护匈奴、护乌丸校尉及四镇将军以上的独挡一面的军职时,每任职一年,增加1点魅力,不管有没有功过。毕竟,人们是崇拜权力的。
官爵在游戏中应样设置?起什么作用? 光荣三国志系列,官爵系统还是太简略了,简略到失去了代入感。 首先,从小官升到大官时,没有具体的官职也就算了,直接用几品官几品官代替,但是,汉朝是论石的不是论品的,不是九品、八品、七品……这样的,而是:佐史、斗、百石、比二百石、二百石、比三百石、三百石、比四百石、四百石、比六百石、六百石、比二千石、二千石、中二千石、三公,共十六级。 《后汉书·百官志》里说: 百官受奉例:《古今注》曰,建武二十六年四月戊戌,增吏奉如此,志例以明也。 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 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 二千石奉,月百二十斛。 比二千石奉,月百斛。 千石奉,月八十斛。 六百石奉,月七十斛。 比六百石奉,月五十斛。 四百石奉,月四十五斛。 比四百石奉,月四十斛。 三百石奉,月四十斛。 比三百石奉,月三十七斛。 二百石奉,月三十斛。 比二百石奉,月二十七斛。 一百石奉,月十六斛。 斗食奉,月十一斛。 佐史奉,月八斛。 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 其次,一个势力中,势力首领担任的官职有什么用呢?那就是:官职可以给势力首领增加魅力,并且决定了该势力中的成员忠诚度的最大职。比如,如果势力首领的官职升为太守,那势力首领会凭空增加10点魅力,势力成员忠诚度最大为60;如果升到刺史,则首领加15点魅力,成员忠诚度最大为65;如果升到州牧,则首领加20点魅力,成员忠诚度最大为70……依次类推。这样,就必须迫使玩家不断升官职,直到接受禅让。官职的作用不应是装士兵的坑,那些白波贼、黑山贼、泰山贼、米贼……动不动就几万人、十几万人,可他们哪有官职了? 一个将领,只要钱多粮多,他想带多少兵就带多少兵。但是,军队中单兵的战斗力取决于士气、熟练度、将领的统帅值(运用兵法的综合能力);而士气除了特殊事件(哀兵、破釜沉舟、穷寇;缺粮与否;是王师、义军还是贼寇,是否师出有名)造成,平时就取决于统帅的魅力。统帅魅力高,则士兵认同感强,士气就高。
刘丕:既保全汉朝国祚,又让曹丕掌权 有一个办法,可以既保全汉朝的国祚、汉臣的节操,又可以让曹丕得到实惠。 这个办法就是让汉献帝下一道圣旨,让曹操改姓为刘、更名为刘操,这样,曹操的儿子们,都跟着改名为: 刘丕、刘彰、刘植、刘冲、刘宇、刘熊…… 东汉末年,该姓的事情已经不是个案了,比如: 褚燕改为张燕、寇封改名为刘封、狐笃改为马忠、氏仪改为是仪、俞改为孙、夏侯改为曹…… 而且,收养义子继承大统也是可以的,在东汉一朝,安帝、质帝、灵帝、桓帝都是以外藩入继。 当然,收养异姓改姓为刘、然后继承大统,比起前代,还是有点不一样。 到了唐朝末年,朱邪赤心改名为李国昌,他的儿子就是李克用,孙子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死后,继位的是李嗣源,李嗣源原名叫邈佶烈,是李克用的义子。 李嗣源死后,儿子李从厚镇不住场子,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上位,成了后来的后唐最后的皇帝:清源帝,李从珂姓王,小名王二十三。 至于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也是改过好几次姓,先是姓杨,后来改成姓徐,又改成李。他的孙子就是里李后主李煜,一代词宗。 而在日本战国时代,木下藤吉郎先是自创了羽柴这个姓,又改成丰臣。 所以,其实在游戏中,可以在演义传里增加一个事件,就是,曹操在要成为魏公或者魏王的时候,汉献帝赐姓,曹操改为刘操。 这样,刘备就得气死了。 我希望在PK版中加上这个假想的事件。
刘丕:既保全汉朝国祚,又让曹丕掌权 有一个办法,可以既保全汉朝的国祚、汉臣的节操,又可以让曹丕得到实惠。 这个办法就是让汉献帝下一道圣旨,让曹操改姓为刘、更名为刘操,这样,曹操的儿子们,都跟着改名为: 刘丕、刘彰、刘植、刘冲、刘宇、刘熊…… 东汉末年,该姓的事情已经不是个案了,比如: 褚燕改为张燕、寇封改名为刘封、狐笃改为马忠、氏仪改为是仪、俞改为孙、夏侯改为曹…… 而且,收养义子继承大统也是可以的,在东汉一朝,安帝、质帝、灵帝、桓帝都是以外藩入继。 当然,收养异姓改姓为刘、然后继承大统,比起前代,还是有点不一样。 到了唐朝末年,朱邪赤心改名为李国昌,他的儿子就是李克用,孙子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死后,继位的是李嗣源,李嗣源原名叫邈佶烈,是李克用的义子。 李嗣源死后,儿子李从厚镇不住场子,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上位,成了后来的后唐最后的皇帝:清源帝,李从珂姓王,小名王二十三。 至于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也是改过好几次姓,先是姓杨,后来改成姓徐,又改成李。他的孙子就是里李后主李煜,一代词宗。 而在日本战国时代,木下藤吉郎先是自创了羽柴这个姓,又改成丰臣。 所以,其实在游戏中,可以在演义传里增加一个事件,就是,曹操在要成为魏公或者魏王的时候,汉献帝赐姓,曹操改为刘操。 这样,刘备就得气死了。
夷洲是哪里? 夷洲,汉魏时代人们传说中的、孙权想去求长生之药的夷洲是一回事,诸葛直、卫温抵达的夷洲是一回事,孙权想去占领的夷洲是一回事,沈莹《临海水土志》记载的夷洲是一回事。 按照沈莹的记载:夷洲,距离临海郡(台州)两千里,东南方向,四季无霜雪,地形四面环山(溪),狗有鹿尾,有缺门齿习俗,台湾是不合适的。距离、气候、地形都不对。 而最有可能的是今天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卡加延河河谷或者北伊罗戈省的巴桑河河谷盆地,那两个地方才是四面环山,有溪流汇聚。以孙吴和公孙渊互通使节的频繁程度,以跨越东海、黄海、渤海的航海技术,孙吴政权不可能对隔着海峡相望的台湾一无所知,乘帆船自福建跨越海峡到台湾,顺利的话只需要一天时间。须知,孙权的动机是仿效始皇、去寻求不死之药的,要是这么容易在家门口就可以拿到药,不论孙权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诸葛直和卫温往返花了一年时间,足以说明,他们抵达的地方不是台湾。要知道,到了隋朝,去琉球也才五天时间。 诸葛直和卫温,是在正月出发,风向是往南刮的。求取不死之药,应该是往东去。我猜测他们应该是先往东走,遭遇了南风,被吹到了吕宋岛北部。等到起了北风,才得以返回。因为往东走又往南走了,所以,虽然吕宋在临海郡(台州)正南,当时在人们主观意识中,会被当作处于东南。 最早提出夷洲是台湾观点的,是日本人伊能嘉矩。他是1895年以日本陆军雇员身份来到台湾的。日本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其实是有意为之。因为,如果中国去个台湾都如此费劲,那么,中国去琉球就更费劲了。那日本吞并琉球,就更有理由了。 但为什么在中国的史籍中,没有见到对台湾直接统治的记录呢?第一,可能是资料散失了。第二,因为不重要,资料才散失了。第三,直接统治的一个标志是征税。但台湾躲藏在波涛之中,为什么要向朝廷纳税呢?就算到了颜思齐、郑成功时代,也没有见到纳税记录啊。 贵州、四川南部的凉山、福建腹地、陕北,都存在着大量的无记录时代,但是,这不足以说明,它们是外国(nation-state)。 因此,不能为了说明臺岛“自古以来……”,就硬说诸葛直和卫温抵达的“夷洲”是台湾。
夷洲是哪里 夷洲,汉魏时代人们传说中的、孙权想去求长生之药的夷洲是一回事,诸葛直、卫温抵达的夷洲是一回事,孙权想去占领的夷洲是一回事,沈莹《临海水土志》记载的夷洲是一回事。 按照沈莹的记载:夷洲,距离临海郡(台州)两千里,东南方向,四季无霜雪,地形四面环山(溪),狗有鹿尾,有缺门齿习俗,台湾是不合适的。距离、气候、地形都不对。 而最有可能的是今天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卡加延河河谷或者北伊罗戈省的巴桑河河谷盆地,那两个地方才是四面环山,有溪流汇聚。以孙吴和公孙渊互通使节的频繁程度,以跨越东海、黄海、渤海的航海技术,孙吴政权不可能对隔着海峡相望的台湾一无所知,乘帆船自福建跨越海峡到台湾,顺利的话只需要一天时间。须知,孙权的动机是仿效始皇、去寻求不死之药的,要是这么容易在家门口就可以拿到药,不论孙权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诸葛直和卫温往返花了一年时间,足以说明,他们抵达的地方不是台湾。要知道,到了隋朝,去琉球也才五天时间。 诸葛直和卫温,是在正月出发,风向是往南刮的。求取不死之药,应该是往东去。我猜测他们应该是先往东走,遭遇了南风,被吹到了吕宋岛北部。等到起了北风,才得以返回。因为往东走又往南走了,所以,虽然吕宋在临海郡(台州)正南,当时在人们主观意识中,会被当作处于东南。 最早提出夷洲是台湾观点的,是日本人伊能嘉矩。他是1895年以日本陆军雇员身份来到台湾的。日本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其实是有意为之。因为,如果中国去个台湾都如此费劲,那么,中国去琉球就更费劲了。那日本吞并琉球,就更有理由了。 但为什么在中国的史籍中,没有见到对台湾直接统治的记录呢?第一,可能是资料散失了。第二,因为不重要,资料才散失了。第三,直接统治的一个标志是征税。但台湾躲藏在波涛之中,为什么要向朝廷纳税呢?就算到了颜思齐、郑成功时代,也没有见到纳税记录啊。 贵州、四川南部的凉山、福建腹地、陕北,都存在着大量的无记录时代,但是,这不足以说明,它们是外国(nation-state)。 因此,不能为了说明臺岛“自古以来……”,就硬说诸葛直和卫温抵达的“夷洲”是台湾。
IF剧本“国姓集结”的素材与思路 龙战玄黄,凤栖荆楚 虎兕出柙,天下布武 游戏中有乱斗的假象剧本,但一般止于诸侯、猛将、谋士、同族,其实还可以加一个国姓之争。登场者分布如下: 玄菟:王真 乐浪:曹真(曹操很感激) 辽东:张辽 北平:张燕 代郡:蒲元 晋阳:陈元 南皮:严金 北海:贺齐 泰山:张鲁 东郡:张卫 小沛:公孙瓒 洛阳:唐周 弘农:谯周 陈留:张梁 汝南:蔡中 河东:刘虞 河内:张温 上党:孙夏 邺城:邯郸商 天水:宁随 长安:朱汉 汉中:马汉 上庸:何随 新野:穆顺 襄阳:高顺 江夏:游楚 寿春:孙仲 成都:侯成 梓潼:范成 永安:刘巴 云南:刘理(霍弋辅佐老刘家)永昌:郑泰建宁:周泰 建邺:宴明 庐江:秦明 豫章:辛明 吴郡:张明(张士诚热泪盈眶!) 南海:蒯越 龙编:公孙越(反正都是占据角落)会稽:董越(董昌说谢谢!) 带方:夏侯和 耽罗:刘和 对马:蔡和 琉球:孙和(去拿不死之药吧!) 夷洲:吕布在吕宋岛巴桑河谷,飞过去的。 传统上,会把皇室的姓氏和国号相连,比如:赢秦、项楚、李唐、赵宋、朱明等等。那么如果蒯越、公孙越这些人称帝,而且国号是“越”,就会建立起蒯越、公孙越等等。 把史籍以及文学作品中三国人物都算在其中,能生成开国君主和国号重合现象的人物有: 虞:刘虞,史实人物。 夏:孙夏,史实人物,是南阳黄巾最后的统帅。南阳黄巾的统帅依次为:张曼成、赵弘、韩忠、孙夏。 商:邯郸商,史实。邯郸商曾经担任雍州刺史,因为开玩笑,被张猛杀害。 周:唐周,谯周,皆为史实。 楚:游楚,史实,曹魏陇西郡太守。 汉:朱汉,史实。朱汉,“(袁)绍以河内朱汉为都官从事。汉先为韩馥所不礼,且欲徼迎绍意,擅发兵围守馥第,拔刃登屋,馥走上楼,收得馥大儿,槌折两脚。绍立收汉,杀之。”(《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 马汉,演义,刘璋部将,为赵云所杀。 玄德复命霍峻、孟达守关,便撤兵来取成都。赵云、黄忠接入绵竹。人报蜀将刘晙、马汉引军到。赵云曰:“某愿往擒此二人!”(《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仲:孙仲,演义,南阳黄巾将领,出场于演义第二回,原型疑为“孙夏”。 成:侯成,史实,吕布部将。 范成,演义,曹操部下,出场于演义第十四回。“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以荀彧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掾,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 齐:贺齐。史实。 梁:张梁。史实。 随:何随(约213年―284年),蜀郡人,后来做了西晋的江阳太守。 宁随,演义,姜维的部下。 燕:张燕,史实。燕,安禄山、刘守光的国号都是燕。 辽:张辽,史实。 越:公孙越、蒯越、董越,皆为史实。 董越是董卓部属,东中郎将,驻扎渑池,为牛辅所杀。 理:刘理,史实,刘备的儿子。大理,937年—1094年,1096年—1254年。 金:严金,史实。严金,就是严白虎;金,为西、为白虎。严金、严舆,兄弟俩的名字“金舆”相连,宛如刘封、刘禅与张鲁、张卫兄弟。 中:蔡中,演义。1095年,大理宰相高升泰改国号“大中”,次年归政于段正淳。 真:曹真,史实。 王真,演义,司马望部将,演义第一一二回:“望听知蜀兵到,急与王真、李鹏二将,引兵离城二十里下寨。” 真,1215年,蒲鲜万奴“僭称天王,国号大真,改元天泰”(《元史》)。 元:蒲元,史实。 陈元。演义第一二〇回:祜笑曰:“彼亦知吾能饮乎!”遂命开壶取饮。部将陈元曰:“其中恐有奸诈,都督且宜慢饮。” 明:辛明、宴明、秦明、张明。皆为演义人物。 辛明,袁绍部将,第三十回,“绍大惊,急遣袁谭分兵五万救邺郡,辛明分兵五万救黎阳,连夜起行。” 宴明,曹洪部将,第四十一回,“掩讫,解开勒甲绦,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赵云。” 秦明,司马懿部将,第一〇二回:孔明曰:“吾向识秦朗;汝今斩者,并非秦朗。安敢欺我!”文拜告曰:“此实秦朗之弟秦明也。” 张明,王经部将,第一一〇回:经回顾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将曰:“蜀兵背水为阵。败则皆没于水矣。姜维骁勇,汝四将可战之。” 顺:高顺,史实 穆顺,演义。 均水,是汉水的支流。丹水在淅水汇入后,名为均水,又叫顺水,顺阳川是个粮仓,范姓是当地大姓,范晔就是顺阳人。李自成在襄阳,建国号为大顺。 除此之外,还有: 鲁、卫:张鲁、张卫 如果张鲁在东郡一带称帝,那就是张鲁王朝,张卫在濮阳称帝,就是张卫王朝。 张鲁的爹是张衡(不是造地动仪的那个),他老爹起的这个名字有点意思。鲁国是周文王第四个儿子周公的封国,卫国是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康叔的封国。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鲁、一个卫,那么张衡自己就是周文王了。 巴:刘巴。 温:如果张温被分封为温侯,进而称帝,那就是张温。吕布,温侯。 酂:公孙瓒,被分封为酂侯——萧何是酂侯。酂所在地,一说河南,一说湖北。 和:刘和、孙和、夏侯和、蔡和。 刘和是刘虞的儿子,孙和是孙权第三个儿子,夏侯和是夏侯渊之子。 蔡和是演义中人物,蔡和蔡中是兄弟。 泰:周泰、郑泰。 郑泰,是一个非常之人,能搅动天下,谋刺董卓不成,赴任扬州刺史途中去世,41岁,在《后汉书》中有传。 吕宋:吕布可以安置在吕宋北部。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