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顺 穆顺
颿是海上的奔馬!
关注数: 35 粉丝数: 225 发帖数: 6,672 关注贴吧数: 350
刘琦的演义传 一.刘琦出镇地方 1.事件:刘琦被蔡氏排挤 结果:刘琦与蔡氏关系恶化 条件: 主角武将为 刘琦 有以 刘表 为君主的势力 刘琦 属于 刘表 军 刘琮 属于 刘表 军 蔡氏 属于 刘表 军 蔡瑁 属于 刘表 军 张允 属于 刘表 军 2.事件:刘琦担任太守 结果:刘琦担任太守 条件: 主角武将为 刘琦 有以 刘表 为君主的势力 刘琦 属于 刘表 军 二选一:刘琦的智力达到80以上;刘琦和智力80以上的武将关系达到信赖以上 刘表 军支配襄阳 刘表 军支配的城市在2座以上 二.刘琦任荆州之主 1.事件:刘表病危 结果:刘琦的文名上升 条件: 时间为208年1月以后 主角武将为 刘琦 有以 刘表 为君主的势力 刘琦 属于 刘表 军 刘琮 属于 刘表 军 蔡氏 属于 刘表 军 蔡瑁 属于 刘表 军 张允 属于 刘表 军 刘琦 为太守 2.事件:探病受阻 结果:刘琦的文名上升 刘琦的武名上升 刘琦的魅力经验值上升 条件: 已执行“刘表病危”事件 3.事件:与蔡瑁斗法 结果:刘琦的文名上升 刘琦的武名上升 刘琦的魅力经验值上升 条件: 已执行“探病受阻”事件 二选一 刘琦的武力值为70或与武力值超过70的武将关系在信赖以上,则与蔡瑁单挑;刘琦的智力值为70或与智力值超过70的武将关系在信赖以上,则与蔡瑁舌战 4.事件:父子相见 结果:刘琦的文名上升 刘琦的武名上升 刘琦的魅力经验值上升 条件: 已执行“与蔡瑁斗法”事件,并赢得胜利 5.事件:继任荆州之主 结果:刘表死亡 刘琦继承了刘表军 条件: 已执行“父子相见”事件 三.刘琦的桶狭间 1.事件:曹操南下 结果:曹操军与刘琦军、刘备军解除同盟关系 刘备军成为流浪军 曹操军支配新野 曹操在新野 条件: 主角武将为 刘琦 有以 刘琦、刘备、曹操为君主的势力 曹操军支配中原、冀州、并州及蓟、北平 刘备军支配新野 刘琦军支配襄阳 王威 属于 刘琦军 黄忠 属于 刘琦军 已执行“刘琦任荆州之主”事件 2.事件:王威的奇谋 结果: 刘琦的智力经验值上升 条件: 已执行“曹操南下”事件 3.事件:奇袭曹操 结果:曹操死亡 刘备军支配江夏 刘琦军支配新野 刘琦军支配宛 王威的文名上升 黄忠的武名上升 刘琦的文名上升 刘琦的武名上升 刘琦的统帅、武力、智力、魅力经验值上升 条件: 已执行“王威的奇谋”事件
刘琦的演义传 一.刘琦出镇地方 1.事件:刘琦被蔡氏排挤 结果:刘琦与蔡氏关系恶化 条件: 主角武将为 刘琦 有以 刘表 为君主的势力 刘琦 属于 刘表 军 刘琮 属于 刘表 军 蔡氏 属于 刘表 军 蔡瑁 属于 刘表 军 张允 属于 刘表 军 2.事件:刘琦担任太守 结果:刘琦担任太守 条件: 主角武将为 刘琦 有以 刘表 为君主的势力 刘琦 属于 刘表 军 二选一:刘琦的智力达到80以上;刘琦和智力80以上的武将关系达到信赖以上 刘表 军支配襄阳 刘表 军支配的城市在2座以上 二.刘琦任荆州之主 1.事件:刘表病危 结果:刘琦的文名上升 条件: 时间为208年1月以后 主角武将为 刘琦 有以 刘表 为君主的势力 刘琦 属于 刘表 军 刘琮 属于 刘表 军 蔡氏 属于 刘表 军 蔡瑁 属于 刘表 军 张允 属于 刘表 军 刘琦 为太守 2.事件:探病受阻 结果:刘琦的文名上升 刘琦的武名上升 刘琦的魅力经验值上升 条件: 已执行“刘表病危”事件 3.事件:与蔡瑁斗法 结果:刘琦的文名上升 刘琦的武名上升 刘琦的魅力经验值上升 条件: 已执行“探病受阻”事件 二选一 刘琦的武力值为70或与武力值超过70的武将关系在信赖以上,则与蔡瑁单挑;刘琦的智力值为70或与智力值超过70的武将关系在信赖以上,则与蔡瑁舌战 4.事件:父子相见 结果:刘琦的文名上升 刘琦的武名上升 刘琦的魅力经验值上升 条件: 已执行“与蔡瑁斗法”事件,并赢得胜利 5.事件:继任荆州之主 结果:刘表死亡 刘琦继承了刘表军 条件: 已执行“父子相见”事件 三.刘琦的桶狭间 1.事件:曹操南下 结果:曹操军与刘琦军、刘备军解除同盟关系 刘备军成为流浪军 曹操军支配新野 曹操在新野 条件: 主角武将为 刘琦 有以 刘琦、刘备、曹操为君主的势力 曹操军支配中原、冀州、并州及蓟、北平 刘备军支配新野 刘琦军支配襄阳 王威 属于 刘琦军 黄忠 属于 刘琦军 已执行“刘琦任荆州之主”事件 2.事件:王威的奇谋 结果: 刘琦的智力经验值上升 条件: 已执行“曹操南下”事件 3.事件:奇袭曹操 结果:曹操死亡 刘备军支配江夏 刘琦军支配新野 刘琦军支配宛 王威的文名上升 黄忠的武名上升 刘琦的文名上升 刘琦的武名上升 刘琦的统帅、武力、智力、魅力经验值上升 条件: 已执行“王威的奇谋”事件
刘表的部属 宗族 妻妾 陈氏(元配),刘表夫人,陈寔族人,为刘表诸子女之母,刘表被派往治理荆州之初,建安八年(203年)前后过世。 蔡氏(继妻),原是刘表的妾,元配陈氏死后,成为刘表的后妻,并非刘琮之生母。据《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所载,因为刘琮娶了蔡氏的侄女,所以偏爱刘琮而厌恶刘琦,欲立刘琮为荆州继承者,正史亦没有遭曹操杀害的记载。 姐妹 刘氏:张允之母。 刘氏:刘表之妹,随刘表上任荆州,刘表曾欲将其许配给王粲,然而见王粲容貌甚丑,只好作罢。此事件出于世说新语。 子 刘琦 刘琮 刘修 女 刘氏,嫁王粲族兄王凯,生王业 [5] 侄 刘磐刘表平定长沙郡,刘磐与黄忠一同守攸县。 刘虎 属臣 南郡 蒯良 蒯越 蔡瑁 蔡中(《演义》人物,为蔡瑁从兄弟) 蔡和(《演义》人物,为蔡瑁从兄弟) 蔡勋(《演义》人物,为蔡瑁之弟) 张允 文聘 王粲 王儁 王威 傅巽 邓羲(荆州治中。) 杜夔 刘先(字 始宗 ,零陵人,外甥是神童 周不疑 。曾任武陵太守,归顺曹操后官拜尚书令。) 刘望之(刘廙之兄,因直谏惹怒刘表被下令处死。) 李珪 韩嵩 韩暨(宜城长) 伊籍 綦毋闿 宋忠 吕公(《后汉书》注引《英雄记》作“吕介”) 庞季(刘表初至荆州发展时,曾与蒯越说服江贼张虎、陈生投降。) 向朗(临沮令,刘表殁后改仕刘备) 韩晞(与刘虎率五千兵抵抗孙策,被斩) 陈震 霍笃(枝江人,刘表部曲,霍峻之兄,病故,由弟继掌部曲。) 霍峻 李严(秭归令,曹操入荆州时遁入益州。) 南阳·章陵 邓济(曹操攻张绣时,驻防湖阳,为曹军所败被俘。) 江夏 黄祖 黄射(黄祖之子,章陵太守) 苏飞 张武、陈孙(《演义》人物,皆为刘备所讨伐) 张虎、陈生(两人在正史中为贼,后降刘表。在《演义》中为黄祖部下,与孙坚军交战,战死) 邓龙(孙权即位后,黄祖命其率数千兵入柴桑,遭周瑜击破生擒) 陈就 张硕(黄祖部将,江夏之战担任先锋,遭遇奇袭而身亡。) 甘宁(因不受重用,遂率部往江东投奔孙权麾下) 沈弥、娄发(本刘璋部下,与甘宁一起逃往荆州投靠刘表) 长沙 刘磐刘表平定长沙郡,刘磐与黄忠一同守攸县。 苏代(吴郡人,代替北上的孙坚领衔长沙太守,之后臣服刘表) 张羡(长沙太守,经部下桓阶与曹操串谋之下,反叛刘表) 张怿(张羡之子) 桓楷(应是指桓阶,却误记为 桓楷 ) 张机(据章太炎先生《张仲景事状考》,推测上任时间约公元202年至205年之间。) 韩玄(《演义》与正史上为长沙太守,但是上任时间未有详载,应为曹操南下收荆州时上任。) 杨龄(《演义》人物,韩玄部下) 魏延(《演义》中为韩玄部下) 黄忠(中郎将,与刘磐共守攸县) 武陵 金旋(按史实历阅,应是刘表死后,曹操指派出任武陵太守) 巩志(《演义》人物,金旋部下) 潘濬 桂阳 赵范 陈应、鲍隆(《演义》人物,赵范部下) 零陵 刘度 邢道荣(《演义》人物) 刘贤(《演义》人物,刘度之子) 交州 吴巨(《演义》误作“吴臣”) 赖恭(原为刘表指派任交州刺史,因与吴巨不和遭赶回零陵) 盟友 袁绍 张绣 刘备 参考书目 《后汉书·刘表传》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 《全三国文》卷五十六
200-201年益州的独立势力:赵韪、盛道 势力:赵韪(wěi) 君主:赵韪 臣属:盛道、赵媛姜、盛翔(五岁);庞乐、李异 据点:江州 持续时间:200年-201年 《后汉书 卷七十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赵韪之在巴中,甚得众心,璋委之以权。韪因人情不辑,乃阴结州中大姓。建安五年,还共击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反应。东州人畏见诛灭,乃同心并力,为璋死战,遂破反者,进攻韪于江州,斩之。 《华阳国志 卷五》: 建安五年,赵韪起兵数万,将以攻璋,璋逆击之。明年,韪破败。 《资治通鉴·卷六十四》: 曹操遣夏侯渊、张辽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辽诱降豨,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辽诣操。操遣豨还。 赵韪围刘璋于成都。东州人恐见诛灭,相与力战,韪遂败退,追至江州,杀之。 庞羲惧,遣吏程祁宣旨于其父汉昌令畿,索賨兵。畿曰:"郡合部曲,本不为乱,纵有谗谀,要在尽诚,若遂怀异志,不敢闻命。"羲更使祁说之,畿曰:"我受牧恩,当为尽节;汝为郡吏,自宜效力。不义之事,有死不为。"羲怒,使人谓畿曰:"不从太守,祸将及家!"畿曰:"乐羊食子,非无父子之恩,大义然也。今虽羹祁以赐畿,畿啜之矣。"羲乃厚谢于璋。璋擢畿为江阳太守。 朝廷闻益州乱,以五官中郎将牛亶为益州刺史。征璋为卿,不至。 张鲁以鬼道教民。 《华阳国志(晋)常璩-卷一》献帝兴平元年,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韪建议分巴为二郡。韪欲得巴旧名,故白益州牧刘璋: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河南庞羲为太守,治安汉;以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巴遂分矣。 《华阳国志 卷一 巴志》:建安六年,鱼复蹇胤白璋,争巴名。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羲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 《后汉书·列女传》 犍为盛道妻者,同郡赵氏之女也,字媛姜。建安五年,益部乱,道聚众起兵,事败,夫妻执系,当死。媛姜夜中告道曰:“法有常刑,必无生望,君可速潜逃,建立门户,妾自留狱,代君塞咎。”道依违未从。媛姜便解道桎梏,为赍粮货。子翔时年五岁,使道携持而走。媛姜代道持夜,应对不失。度道已远,乃以实告吏,应时见杀。道父子会赦得归。道感其义,终身不娶焉。
李虎李慕李特 事迹见于《华阳国志·卷九》 李特字玄休,略阳临渭人也。祖世本巴西宕渠賨民。种党劲勇,俗好鬼巫。汉末,张鲁居汉中,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值天下大乱,自巴西之宕渠移入汉中。魏武定汉中,祖父虎与杜濩、朴胡、袁约、杨车、李黑等移于略阳,北土复号曰“巴人”。 特父慕为东羌猎将。特兄弟五人:长兄辅,字玄政;次特;特弟庠,字玄序;庠弟流,字玄通;流弟骧,字玄龙,皆锐骁有武干。特长子荡,字仲平,好学,有容观。少子雄,字仲隽。初,特妻罗氏妊雄,梦双虹自门升天,一虹中断。罗曰:“吾二儿若有先亡,在者必大贵。”雄少时,辛冉相当贵。有刘化者,道术士也,言关陇民皆当南移,李氏子中,惟仲隽天姿奇异,终为人主。乡里人多善之。与叔父庠并以烈气闻,人多归之。 既克成都,众皆饥饿,骧乃将民入郪、五城食谷、芋。雄遣信奉迎范贤,欲推戴之,贤不许,更劝雄自立。永兴元年冬十月,杨褒、杨珪共劝雄称王,雄遂称成都王。追尊曾祖虎曰巴郡公,祖父慕陇西王,父特景王,母曰王太后。追谥世父辅齐烈王,仲父庠梁武王,仲父流秦文王,兄荡广汉壮文公。以叔父骧为太傅,庶兄始为太保,外兄李国为太宰,国弟离为太尉,从弟云为司徒,璜为司空,阎式为尚书令,褒为仆射,发为侍中,珪为尚书,洪为益州刺史,徐舆镇南,王达军师,具置百官。下赦,建元建兴。迎范贤为丞相。从弟置,流子也,以不陪列,诛之。贤既至,尊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封西山侯,复其部曲,军征不预,租税皆入贤家。贤名长生,一名延久,又名九重,一曰支,字元,涪陵丹兴人也。 光熙元年,雄称皇帝,改元晏平。
207年6月,扮演袁尚的思路 207年6月,扮演袁尚的思路。 第一,《孙子兵法·谋攻篇》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一上来,就要结成联军,对付曹操。现在,曹操一家独大,很容易和马腾、张鲁、刘备、刘表、孙权结成 6 路诸侯讨曹操联军。有的玩家可能觉得这样取巧了,但既然可以搞外交,而他放弃,非要没苦硬吃,那也是他的自由。 更取巧的办法是下岗,直接搬家到大西南。 第二,结成联盟之后,不墨迹,什么也不干,倾巢而出,采用联盟战,直接打曹操的蓟城。进入战场后,慢慢等,等个八九天,等到联军来了,再开始行动。计算好,保证最后一击,是袁尚军发出的。 4楼的战略是对的,在207年6月这种局势下,千万别试图守住一个城慢慢种田,你就那几个人,你种田种不过 AI 的,你就一路抢劫,一路打下去就好。北平、蓟都守不住的,打下来的目的就是抢钱抢粮,抢了之后继续往前打。 打下晋阳有个好处,AI 进攻晋阳的时候,没有援军。 打下晋阳再打壶关、洛阳,然后可以在这三个城喘口气,这三个城算是你第一块根据地(虽然也不用长期坚守)。上党有个壶关,可以帮你消耗一下 ai 的实力;洛阳有两个关口。 在蓟城可以搜索到卢植的儿子卢毓,还可以登用田畴,这样勉强有智力上了70的部属。 在晋阳可以登陆刘豹和呼厨泉。 第三,在第一块根据地太行山根据地稍作修整,差不多恢复一点兵力后,赶紧攻打弘农、长安。打的时候,还是要依靠联军。打下长安之后,差不多联军也到期了,解散了。这时候,就可以觊觎凉州,攻打马腾了。把马家军收了之后,就南下打武都、汉中、上庸。 这时候,建立第二块根据地:凉雍梁根据地,这时候,你只需要守住长安、上庸、汉中;袁尚坐镇汉中,可以支援长安或者上庸。 第四、休整一番后,就可以南下打刘璋了,守住江州或者永安,不让刘表入蜀。守江州更好一些,因为,江州可以有两路援军。继续南下,进入南中,打下南中之后,就能拥有象兵了。 第五、攻打交趾。打下来之后,视情况而定,取荆南桂阳或者扬州会稽都可以。 总之,就是河北的城池不要了,打一个扔一个,让曹操去占领,然后触发赤壁之战。 要保证曹操在黄河以北和中原的实力,这样,曹操就会成为诸侯针对的对象。 这期间,注意搜集能续命的伤寒杂病论以及几张符咒,至少,要续命到结婚,生出儿子来。这样,袁尚死了之后,可以把位置传给妻子,然后,再让妻子把位置传给儿子。袁家,就可以复兴了。
刘协应该依靠谁 刘协手里有什么?——皇家的血脉,以及这股血脉带来的人望。那么谁需要这个人望呢?——肯定不是袁绍袁术兄弟以及那几个刘姓诸侯。刘姓诸侯自己就带着刘姓的加成,袁氏兄弟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所以刘姓和袁姓(弘农杨姓也可以,其次像太原王氏、江东四姓、诸葛家族、司马家族),不需要刘协就能招揽足够的人才为己所用。在这种情况下,刘协必须放低升段,提拔从来没有体会过权力滋味的柴门草根出身的人。 但柴门草根,不等于完全没有读过书,不能是屠夫、兵痞、流氓、无赖,太过于底层人,没有底线。 所以,放眼望去,在196年的春天,天下诸侯,谁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刘协可以依靠的对象? ——只有并州的张扬、吕布、张燕。但是,其中,吕布自己还在自顾不暇中,眼看就要被刘备、袁术、曹操合力绞杀,而且,过于强悍,恐怕难以控制。张扬呢?仅仅拥有一个河内郡,今人事后诸葛亮来看张扬,张扬也缺乏亮眼表现。只有张燕,张燕在185年汉灵帝时已经归顺朝廷,是汉灵帝册封的平难中郎将,到他205年归顺曹操时,在晋冀之间割据整整二十年,管辖的军民最高达到百万,归顺曹操时,还有十万军队。 因为小说、游戏(光荣《三国志》《全战三国》)的影响,有人把张燕看作是贼,说刘协堂堂汉家天子,怎么可以和一个草寇合作!这话大错特错。因为,第一,在195年七月离开长安到196年九月进入许昌期间,刘协自己就是流寇了,露宿野外,公卿大臣都在挖野菜。第二,张燕在195年,已经当了汉灵帝任命的平难中郎将10年了,十年,不长不短,我认为足以洗白了。 还是事后诸葛亮来看,张燕纠合同乡少年,趁乱起事,他的行为和甘宁、鲁肃、刘备、田畴、李典、孙坚、曹操等一开始没什么两样。就算犯浑,谁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没有犯过浑呢?关键是后来,人的一生,要盖棺才可以定论。 就个人能力而言,张燕在黑山军中的领袖地位,是实打实打出来的,他的骑兵,和吕布的骑兵不相上下。一部《三国志》中,吕布号称飞将,而张燕号称飞燕,还有其他人的称号中带有“飞”字吗?张燕和袁绍、吕布联军对阵,丝毫不怯,甚至偶尔还能占上风。
真实的数值应该隐藏起来,而且,每个季节都有变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现在的游戏的误区,就是:人物的数值是透明的,玩家是知道的。但是,在实际中,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作为君上,发现人才、探察人才是困难的;作为臣下,让自己被发现、被任用也是困难的。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其实,诸葛亮比不上管仲乐毅。 刘备说马谡不堪重用,诸葛亮要用,而放弃了吴懿、魏延,结果大败。 张邈经常责备袁绍。袁绍派曹操杀张邈,曹操不从;曹操在征讨陶谦前对家人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曹操凯旋后,见到张邈,两人“垂泣相对”。结果,张邈暗中拥戴吕布,占据了曹操的根据地濮阳。 魏种,被曹操举为孝廉。兖州发生叛乱时,曹操曾说:“唯魏种且不弃孤也。”结果魏种也叛变了。 司马懿是托孤之臣,但是,最后,司马家族取代了曹魏。 所以,要想识别一个人是很难的,处于静态下的人都很难识别,更别说一个人经常变化了。 而游戏中,甚至能看见一个人的忠诚度,这就完全不合理了。 因此,设计游戏时,人物的能力值、忠诚度,都不应该显示,或者说,得有一项“识人”的技能。 没有这项技能,只能大概知道这个人是文是武,有了这项技能后,技能为一级时,人物数值显示为7、8、9,技能为二级时,人物技能显示为两位数:70、74、85、86、92、96,技能为三级时,人物技能显示为三位数:721、728、851、875、904、932。这样,“识人”这项技能越高级,对人物的判断越准确。
如果没有细节,三国志就成了伪三国志:聊聊话题 三国志8r里面的武将,其实各个都是见利忘义的小人,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不管多么高冷的人,只要多开几次宴会,多送几件宝物,没有搞不定的。这完全和历史不符合。关羽给了高官、给了豪宅、给了骏马,天天拉着开宴会,照样还是挂印封金了。 所以,相性很重要。但是,相性这个东西,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我觉得,应该在武将于宅内会面或者宴会上,能发起对话题的讨论。 话题分为: 1、汉室。对汉室是什么态度?从拥汉到代汉,分为五等:拥协(拥献,必须是汉献帝,国号汉)、拥刘(姓刘的都可以上位,国号汉)、中立(改姓刘上位,国号汉或者其他)、代汉(异姓代汉,该国号)、反汉(黄巾,姓刘的都靠边)。 2、战略。战略上要采取什么方式?也是五等:坚守(以待圣人,如张鲁、士燮)、割据(如河首平汉王宋建和辽东公孙世家)、中立(伺机而动)、称霸(三分)、统一。 3、士族。对待世家大族什么态度?五等:取缔、限制、中立、容忍、巩固。 4、民众。对待下层的普通人什么态度?五等:奴役、无视、中立、尊重、崇拜。奴役就是像牛羊一样当做耗材,崇拜,就是一切都是普通人说了算。张飞礼遇文化人,而关羽厚待普通的士兵。 5、诗文。对待文化人是什么态度?五等:消灭、厌恶、中立、礼遇、推崇。如果消灭,就会焚书坑儒,如果推崇,就会兴学校、修文庙,出现建安文学这样的美谈。 6、佛教。对待刚刚传进来的佛教呢?五等:灭佛、抑佛、中立、礼佛、崇佛。崇佛就会像笮融那样,什么事都不干,就只修佛像,开浴佛大会。 7、道教。五等:妖孽、末流、中立、礼遇、崇拜。妖孽,就是孙策那样杀死干吉,崇拜就是张角、张鲁。 8、宦官。五等:消灭、排斥、中立、蔑视、重用。 9、四夷。五等:剿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打击、中立、安抚、选用。 10、商业。五等。消灭、限制、中立、容忍、立国。消灭商业就是取消交换,以商业立国就是积极发展贸易。 11、人物。对某个具体的人物做点评。也是五等。对待许汜,陈登让许汜睡在地上,而刘备要自己睡到百尺高楼上。对待吕布,有人认为是温侯天下无双,而王允把他当作一般的死士、刺客。 12、生死。对待生死,有的人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有的人要派卫温诸葛直求取不死之药,有的人顺其自然,有的人重然诺轻生死。 还有其他的问题。 我觉得,在会面时,可以就这些话题展开辩论,主角如果赢了,就可以让对方改变态度。从而改变相性。 建立在相性基础上的人物关系,才是真正的牢不可破的人物关系。
如果没有细节,三国志就成了伪三国志:聊聊官职 如果没有细节,三国志就成了伪三国志,成了用三国人物当外壳的而且还是阉割版的信长之野望。 聊聊官职。 第一点,一个势力的首领,官职不应当仅仅有“州牧、大将军、公、王、帝”这五等,一个势力的成员,也不应当仅仅有“九品官……一品官”这九等。这都太粗糙了,粗糙到没有代入感。 拿《信长的野望9:岚世纪》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岚世纪》里,有朝廷给的官位,有幕府给的役职,玩家在不断升迁中,会得到很具体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只有一个九品官、八品官、七品官……一品官。 我举个例子,孙策从袁术那里起兵,最初的官职是袁术给的: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时间是兴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打下地盘后,建安二年夏,汉朝派遣议郎王誧下诏书任命以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但孙策嫌弃骑都尉官职太小,想得到将军的称号,于是让人求助于王誧,王誧就临时任命孙策为明汉将军;建安三年,孙策又遣使贡献方物,曹操的许都朝廷拜孙策为讨逆将军,改封吴侯。——这个过程,不算袁术给的,孙策的履历是: 195年1月,骑都尉、乌程侯,会稽太守; 197年夏,明汉将军、乌程侯,会稽太守; 198年,讨逆将军、吴侯、会稽太守。 这里面,有军队的职位、爵位、民政的职位。 在《信长9:岚世纪》里,也有朝廷的官位和幕府的役职两套系统,我觉得,其实三国志可以弄三套系统: 军职、爵位、民职。 你想啊,从完全是平民,然后军职从尉升到都尉、校、杂牌将军、偏将军……四安、四镇、四征……大将军,爵位从列侯升到亭侯、乡侯、县侯、郡侯、公、王,民职从亭长升到县尉、县令、太守、州牧、九卿、三公,这多有代入感! 军职,偏将军以上、四镇以下的将军加威风1点,四镇到四方加威风2点,骠骑、车骑、卫、大将军加威风3点。 爵位,加魅力点数。 民职,加政治点数。 . 第二点,太守的属官。 现在,一个城池里有五个设施:农田、工坊、市场、兵营、城门,我觉得可以对应设置五个属官官职: 典农、监造、平准、司马、督卫。 获得官职的人,可以增加相应的技能。 典农,耕种加1点,政治加3;建造,发明加1点,智力加3;平准商业加1点,政治加3;司马,警备加1点,武力加3;督卫,建筑加1点,统帅加3。 . 第三点,掌控了汉帝的势力首领,可以给其他首领授予官职。 相互关系不是仇视的势力,官职大的势力首领对官职小的势力首领,可以向朝廷推荐。例如: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当然,朝廷批准与否,是另外一说。 掌控了汉帝的势力,相当于信长中的征夷大将军。 . 第四点,黄巾军的官职。 黄巾军当然是不屑于汉朝的官职的,所以,也得有一个黄巾军独有的系统。我杜撰了一个: 军职:魁长、魁首、魁元、帅、宗帅、方帅、大方帅、平汉将军、人公将军、地公将军、天公将军 爵位:法师、仪师、律师、练师、太师、大贤、大医、大贤良师 民职:鬼卒、祭酒、大祭酒、理头、使、上使、神上使、天公 . 第五点,匈奴、乌桓的官职。 这一点,大家自己杜撰吧!
我怀疑奇才给错人了,我给改了改 第一、孙坚、孙策父子 孙坚——江东猛虎(身为总大将胜利之后,士兵量上升,根据武名决定上升效果。) 孙策——小霸王(攻击武力85以上部队时,步兵·骑兵·弓兵战法威力上升85) 这父子两个应该换一换,孙坚作为江东猛虎,他攻击华雄时,把华雄斩首了,《三国志》说:“坚(孙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 而孙策,则是过了江东之后,地盘和兵力是越打越大、越打越多。 . 第二、周瑜、袁绍、刘备、孙权 周瑜,可以给个狼顾,因为:曲有误周郎顾 ——狼顾的效果是:担任总大将或参军时,战斗开始时敌方部队全战意-20。为什么战意减少了,因为被黄盖给烧了一把火。 刘备——大德(除厌恶,相克关系外,会面必定成功),这不是搞笑吗?如果必然成功,那么还用得着三顾吗?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诸葛亮不在家;但我却认为,是诸葛亮在家,就是不想出来见他。而刘备的奇才应该是什么?应该是孙权那个,用才(自身连携效果提升)。 大德应该是谁的呢?应该是袁绍的,毕竟四世三公,大家见了他都很客气。 那孙权呢?孙权应该是貂蝉那个闭月羞花的的效果:除厌恶,相克关系外,和武将容易建立亲密关系。孙策说孙权: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周瑜说孙权: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诸葛亮说孙权: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而实际上,孙权确实很善于忽悠人,给足了手下面子。 . 第三、贾诩、貂蝉 贾诩奇才的效果应该给貂蝉。 贾诩——伪书心攻(离间计效果提升,离间成功时忠诚度必定下降),这个伪书心功的效果,应该是给貂蝉。 而贾诩的奇才应该是:麒麟儿(可以在战斗10日后再使用一次自身的战法)。 张绣追击曹操时,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 第四、袁术、董卓 袁术怎么着也是率先称帝的,所以应该给个奇才。 而袁术的奇才应该是董卓那个,暴虐无道(自身担任太守的都市,每年金钱·士兵收入增加,民忠下降,根据恶名提升效果)。《三国志》说:“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徵敛无度,百姓苦之。”“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袁术就是征敛无度,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董卓的奇才应该是:曹操的那个——超世之杰(战略点增加1,评定中自身可以行动2次) 《九州春秋》曰: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 ——调兵能调两次,的确是个奇才。 . 第五、诸葛亮和司马懿 诸葛亮奇才的名字应该是六出祁山,效果应该是夏侯惇那个——不屈不挠(战意70以上时,每日周边自部队战意提升5) 而司马懿的奇才应该是曹仁那个——金刚不坏(战意70以上时,防御提升100) 所以诸葛亮铆足劲去打司马懿,而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 . 第六、曹操、郭嘉、关羽、赵云、陆逊 曹操应该是火神——战意100以上时,火效果上升120。 不仅仅是诸葛亮和周瑜会玩火,其实曹操更会玩火。曹操在乌巢放的那把火,可比赤壁那把火厉害。曹操和袁绍力量的差别,悬殊度远大于孙刘和曹操之间的差别。乌巢那把火,直接把袁绍打崩,张郃、高览随之投降,而赤壁那把火,曹操一方,基本上保住了实力。 郭嘉的奇才是庞统的那个——凤雏(战斗初始策略量上升50%),郭嘉抢占先机,配合曹操的火神,才可以战无不胜。 而郭嘉自己的奇才,应该给关羽——兵贵神速(担任总大将或参军时,我方部队平地移动力上升)。 关羽骑着赤兔马,所以跑得快,崭上将如同探囊取物。 关羽的奇才——义心(连携伤害提升),我给了赵云。赵云才是药材中的甘草,妥妥地愿意和别人打配合;而关羽太骄傲了! 陆逊的奇才应该是鲁肃那个,深谋远虑——身为太守、军师时,调动命令不消耗行动力。悄咪咪把吕蒙调动到了前线,偷袭了关羽。 . 第七、张辽、吕布、马超 张辽的奇才是张飞那个——万人敌(范围内敌方部队较多时,攻击上升100),专门用来打孙权的。 吕布的奇才是锦马超——战意100以上时,骑兵战法攻击力上升100。 《三国志》中,吕布被曹操擒住后,对曹操说: "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说明吕布对自己的骑兵其实是很有自信的。 而旁人对吕布的印象也是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吕布为袁绍出击张燕时,《后汉书》说: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马超的奇才是张辽那个——辽来辽来,击破敌部队后,降低全体敌方部队战意10。 第八、庞统、魏延、鲁肃、荀彧、夏侯惇 庞统的奇才是陆逊的那个——冷炎,敌方战意70以上时,火攻效果上升100。因为连环计嘛,所以火攻效果上升。 魏延的是邓艾的山道强袭——担任总大将或参军时,我方部队山地移动力上升。我要给魏延一个能实现他子午谷奇谋的机会。 鲁肃的奇才是王佐——自身为太守或军师的城市,士兵自然增加量上升。 《三国志》提到周瑜死后,鲁肃接任周瑜的位置——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荀彧的奇才是袁绍的名门威望——征兵时民忠不会下降,募兵量上升。 荀彧是曹操稳定的大后方。 最后,恶趣味一下,夏侯惇的奇才:刮目相看。
我怀疑奇才给错人了,所以我给改了改 第一、孙坚、孙策父子 孙坚——江东猛虎(身为总大将胜利之后,士兵量上升,根据武名决定上升效果。) 孙策——小霸王(攻击武力85以上部队时,步兵·骑兵·弓兵战法威力上升85) 这父子两个应该换一换,孙坚作为江东猛虎,他攻击华雄时,把华雄斩首了,《三国志》说:“坚(孙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 而孙策,则是过了江东之后,地盘和兵力是越打越大、越打越多。 . 第二、周瑜、袁绍、刘备、孙权 周瑜,可以给个狼顾,因为:曲有误周郎顾——狼顾的效果是:担任总大将或参军时,战斗开始时敌方部队全战意-20。为什么战意减少了,因为被黄盖给烧了一把火。 刘备——大德(除厌恶,相克关系外,会面必定成功),这不是搞笑吗?如果必然成功,那么还用得着三顾吗?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诸葛亮不在家;但我却认为,是诸葛亮在家,就是不想出来见他。而刘备的奇才应该是什么?应该是孙权那个,用才(自身连携效果提升)。 大德应该是谁的呢?应该是袁绍的,毕竟四世三公,大家见了他都很客气。 那孙权呢?孙权应该是貂蝉那个闭月羞花的的效果:除厌恶,相克关系外,和武将容易建立亲密关系。孙策说孙权: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周瑜说孙权: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诸葛亮说孙权: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而实际上,孙权确实很善于忽悠人,给足了手下面子。 . 第三、贾诩、貂蝉 贾诩奇才的效果应该给貂蝉。 贾诩——伪书心攻(离间计效果提升,离间成功时忠诚度必定下降),这个伪书心功的效果,应该是给貂蝉。 而贾诩的奇才应该是:麒麟儿(可以在战斗10日后再使用一次自身的战法)。 张绣追击曹操时,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 第四、袁术、董卓 袁术怎么着也是率先称帝的,所以应该给个奇才。 而袁术的奇才应该是董卓那个,暴虐无道(自身担任太守的都市,每年金钱·士兵收入增加,民忠下降,根据恶名提升效果)。《三国志》说:“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徵敛无度,百姓苦之。”“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袁术就是征敛无度,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董卓的奇才应该是:曹操的那个——超世之杰(战略点增加1,评定中自身可以行动2次) 《九州春秋》曰: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 ——调兵能调两次,的确是个奇才。 . 第五、诸葛亮和司马懿 诸葛亮奇才的名字应该是六出祁山,效果应该是夏侯惇那个——不屈不挠(战意70以上时,每日周边自部队战意提升5) 而司马懿的奇才应该是曹仁那个——金刚不坏(战意70以上时,防御提升100) 所以诸葛亮铆足劲去打司马懿,而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 . 第六、曹操、郭嘉、关羽、赵云、陆逊 曹操应该是火神——战意100以上时,火效果上升120。 不仅仅是诸葛亮和周瑜会玩火,其实曹操更会玩火。曹操在乌巢放的那把火,可比赤壁那把火厉害。曹操和袁绍力量的差别,悬殊度远大于孙刘和曹操之间的差别。乌巢那把火,直接把袁绍打崩,张郃、高览随之投降,而赤壁那把火,曹操一方,基本上保住了实力。 郭嘉的奇才是庞统的那个——凤雏(战斗初始策略量上升50%),郭嘉抢占先机,配合曹操的火神,才可以战无不胜。 而郭嘉自己的奇才,应该给关羽——兵贵神速(担任总大将或参军时,我方部队平地移动力上升)。 关羽骑着赤兔马,所以跑得快,崭上将如同探囊取物。 关羽的奇才——义心(连携伤害提升),我给了赵云。赵云才是药材中的甘草,妥妥地愿意和别人打配合;而关羽太骄傲了! 陆逊的奇才应该是鲁肃那个,深谋远虑——身为太守、军师时,调动命令不消耗行动力。悄咪咪把吕蒙调动到了前线,偷袭了关羽。 . 第七、张辽、吕布、马超 张辽的奇才是张飞那个——万人敌(范围内敌方部队较多时,攻击上升100),专门用来打孙权的。 吕布的奇才是锦马超——战意100以上时,骑兵战法攻击力上升100。 《三国志》中,吕布被曹操擒住后,对曹操说: "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说明吕布对自己的骑兵其实是很有自信的。 而旁人对吕布的印象也是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吕布为袁绍出击张燕时,《后汉书》说: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马超的奇才是张辽那个——辽来辽来,击破敌部队后,降低全体敌方部队战意10。 . 第八、庞统、魏延、鲁肃、荀彧、夏侯惇 庞统的奇才是陆逊的那个——冷炎,敌方战意70以上时,火攻效果上升100。因为连环计嘛,所以火攻效果上升。 魏延的是邓艾的山道强袭——担任总大将或参军时,我方部队山地移动力上升。我要给魏延一个能实现他子午谷奇谋的机会。 鲁肃的奇才是王佐——自身为太守或军师的城市,士兵自然增加量上升。 《三国志》提到周瑜死后,鲁肃接任周瑜的位置——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荀彧的奇才是袁绍的名门威望——征兵时民忠不会下降,募兵量上升。 或者,把诸葛亮的卧龙给荀彧——卧龙,担任总大将或参军时,使用计策后,刷新我方的战法使用次数。 荀彧是曹操稳定的大后方。 最后,恶趣味一下,夏侯惇的奇才:刮目相看。
如果没有细节2:聊聊官职的设定 如果没有细节,三国志就成了伪三国志,成了用三国人物当外壳的而且还是阉割版的信长之野望。 聊聊官职。 第一点,一个势力的首领,官职不应当仅仅有“州牧、大将军、公、王、帝”这五等,一个势力的成员,也不应当仅仅有“九品官……一品官”这九等。这都太粗糙了,粗糙到没有代入感。 拿《信长的野望9:岚世纪》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岚世纪》里,有朝廷给的官位,有幕府给的役职,玩家在不断升迁中,会得到很具体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只有一个九品官、八品官、七品官……一品官。 我举个例子,孙策从袁术那里起兵,最初的官职是袁术给的: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时间是兴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打下地盘后,建安二年夏,汉朝派遣议郎王誧下诏书任命以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但孙策嫌弃骑都尉官职太小,想得到将军的称号,于是让人求助于王誧,王誧就临时任命孙策为明汉将军;建安三年,孙策又遣使贡献方物,曹操的许都朝廷拜孙策为讨逆将军,改封吴侯。——这个过程,不算袁术给的,孙策的履历是: 195年1月,骑都尉、乌程侯,会稽太守; 197年夏,明汉将军、乌程侯,会稽太守; 198年,讨逆将军、吴侯、会稽太守。 这里面,有军队的职位、爵位、民政的职位。 在《信长9:岚世纪》里,也有朝廷的官位和幕府的役职两套系统,我觉得,其实三国志可以弄三套系统: 军职、爵位、民职。 你想啊,从完全是平民,然后军职从尉升到都尉、校、杂牌将军、偏将军……四安、四镇、四征……大将军,爵位从列侯升到亭侯、乡侯、县侯、郡侯、公、王,民职从亭长升到县尉、县令、太守、州牧、九卿、三公,这多有代入感! 军职,偏将军以上、四镇以下的将军加威风1点,四镇到四方加威风2点,骠骑、车骑、卫、大将军加威风3点。 爵位,加魅力点数。 民职,加政治点数。 . 第二点,太守的属官。 现在,一个城池里有五个设施:农田、工坊、市场、兵营、城门,我觉得可以对应设置五个属官官职: 典农、监造、平准、司马、督卫。 获得官职的人,可以增加相应的技能。 典农,耕种加1点,政治加3;建造,发明加1点,智力加3;平准商业加1点,政治加3;司马,警备加1点,武力加3;督卫,建筑加1点,统帅加3。 . 第三点,掌控了汉帝的势力首领,可以给其他首领授予官职。 相互关系不是仇视的势力,官职大的势力首领对官职小的势力首领,可以向朝廷推荐。例如: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当然,朝廷批准与否,是另外一说。 掌控了汉帝的势力,相当于信长中的征夷大将军。 . 第四点,黄巾军的官职。 黄巾军当然是不屑于汉朝的官职的,所以,也得有一个黄巾军独有的系统。我杜撰了一个: 军职:魁长、魁首、魁元、帅、宗帅、方帅、大方帅、平汉将军、人公将军、地公将军、天公将军 爵位:法师、仪师、律师、练师、太师、大贤、大医、大贤良师 民职:鬼卒、祭酒、大祭酒、理头、使、上使、神上使、天公 . 第五点,匈奴、乌桓的官职。 这一点,大家自己杜撰吧!
如果没有细节2:聊聊官职的设定 聊聊官职。 第一点,一个势力的首领,官职不应当仅仅有“州牧、大将军、公、王、帝”这五等,一个势力的成员,也不应当仅仅有“九品官……一品官”这九等。这都太粗糙了,粗糙到没有代入感。 拿《信长的野望9:岚世纪》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岚世纪》里,有朝廷给的官位,有幕府给的役职,玩家在不断升迁中,会得到很具体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只有一个九品官、八品官、七品官……一品官。 我举个例子,孙策从袁术那里起兵,最初的官职是袁术给的: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时间是兴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打下地盘后,建安二年夏,汉朝派遣议郎王誧下诏书任命以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但孙策嫌弃骑都尉官职太小,想得到将军的称号,于是让人求助于王誧,王誧就临时任命孙策为明汉将军;建安三年,孙策又遣使贡献方物,曹操的许都朝廷拜孙策为讨逆将军,改封吴侯。——这个过程,不算袁术给的,孙策的履历是: 195年1月,骑都尉、乌程侯,会稽太守; 197年夏,明汉将军、乌程侯,会稽太守; 198年,讨逆将军、吴侯、会稽太守。 这里面,有军队的职位、爵位、民政的职位。 在《信长9:岚世纪》里,也有朝廷的官位和幕府的役职两套系统,我觉得,其实三国志可以弄三套系统: 军职、爵位、民职。 你想啊,从完全是平民,然后军职从尉升到都尉、校、杂牌将军、偏将军……四安、四镇、四征……大将军,爵位从列侯升到亭侯、乡侯、县侯、郡侯、公、王,民职从亭长升到县尉、县令、太守、州牧、九卿、三公,这多有代入感! 军职,偏将军以上、四镇以下的将军加威风1点,四镇到四方加威风2点,骠骑、车骑、卫、大将军加威风3点。 爵位,加魅力点数。 民职,加政治点数。 . 第二点,太守的属官。 现在,一个城池里有五个设施:农田、工坊、市场、兵营、城门,我觉得可以对应设置五个属官官职: 典农、监造、平准、司马、督卫。 获得官职的人,可以增加相应的技能。 典农,耕种加1点,政治加3;建造,发明加1点,智力加3;平准商业加1点,政治加3;司马,警备加1点,武力加3;督卫,建筑加1点,统帅加3。 . 第三点,掌控了汉帝的势力首领,可以给其他首领授予官职。 相互关系不是仇视的势力,官职大的势力首领对官职小的势力首领,可以向朝廷推荐。例如: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当然,朝廷批准与否,是另外一说。 掌控了汉帝的势力,相当于信长中的征夷大将军。 . 第四点,黄巾军的官职。 黄巾军当然是不屑于汉朝的官职的,所以,也得有一个黄巾军独有的系统。我杜撰了一个: 军职:魁长、魁首、魁元、帅、宗帅、方帅、大方帅、平汉将军、人公将军、地公将军、天公将军 爵位:法师、仪师、律师、练师、太师、大贤、大医、大贤良师 民职:鬼卒、祭酒、大祭酒、理头、使、上使、神上使、天公 . 第五点,匈奴、乌桓的官职。 这一点,大家自己杜撰吧!
三国游戏中牢不可破的人物关系 三国志8r里面的武将,其实各个都是见利忘义的小人,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不管多么高冷的人,只要多开几次宴会,多送几件宝物,没有搞不定的。这完全和历史不符合。关羽给了高官、给了豪宅、给了骏马,天天拉着开宴会,照样还是挂印封金了。 所以,相性很重要。但是,相性这个东西,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我觉得,应该在武将于宅内会面或者宴会上,能发起对话题的讨论。 话题分为: 1、汉室。对汉室是什么态度?从拥汉到代汉,分为五等:拥协(拥献,必须是汉献帝,国号汉)、拥刘(姓刘的都可以上位,国号汉)、中立(改姓刘上位,国号汉或者其他)、代汉(异姓代汉,该国号)、反汉(黄巾,姓刘的都靠边)。 2、战略。战略上要采取什么方式?也是五等:坚守(以待圣人,如张鲁、士燮)、割据(如河首平汉王宋建和辽东公孙世家)、中立(伺机而动)、称霸(三分)、统一。 3、士族。对待世家大族什么态度?五等:取缔、限制、中立、容忍、巩固。 4、民众。对待下层的普通人什么态度?五等:奴役、无视、中立、尊重、崇拜。奴役就是像牛羊一样当做耗材,崇拜,就是一切都是普通人说了算。张飞礼遇文化人,而关羽厚待普通的士兵。 5、诗文。对待文化人是什么态度?五等:消灭、厌恶、中立、礼遇、推崇。如果消灭,就会焚书坑儒,如果推崇,就会兴学校、修文庙,出现建安文学这样的美谈。 6、佛教。对待刚刚传进来的佛教呢?五等:灭佛、抑佛、中立、礼佛、崇佛。崇佛就会像笮融那样,什么事都不干,就只修佛像,开浴佛大会。 7、道教。五等:妖孽、末流、中立、礼遇、崇拜。妖孽,就是孙策那样杀死干吉,崇拜就是张角、张鲁。 8、宦官。五等:消灭、排斥、中立、蔑视、重用。 9、四夷。五等:剿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打击、中立、安抚、选用。 10、商业。五等。消灭、限制、中立、容忍、立国。消灭商业就是取消交换,以商业立国就是积极发展贸易。 11、人物。对某个具体的人物做点评。也是五等。对待许汜,陈登让许汜睡在地上,而刘备要自己睡到百尺高楼上。对待吕布,有人认为是温侯天下无双,而王允把他当作一般的死士、刺客。 12、生死。对待生死,有的人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有的人要派卫温诸葛直求取不死之药,有的人顺其自然,有的人重然诺轻生死。 还有其他的问题。 我觉得,在会面时,可以就这些话题展开辩论,主角如果赢了,就可以让对方改变态度。从而改变相性。 建立在相性基础上的人物关系,才是真正的牢不可破的人物关系。
如果没有细节,那三国就成了套着三国外壳的伪三国 三国志8r里面的武将,其实各个都是见利忘义的小人,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不管多么高冷的人,只要多开几次宴会,多送几件宝物,没有搞不定的。这完全和历史不符合。关羽给了高官、给了豪宅、给了骏马,天天拉着开宴会,照样还是挂印封金了。 所以,相性很重要。但是,相性这个东西,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我觉得,应该在武将于宅内会面或者宴会上,能发起对话题的讨论。 话题分为: 1、汉室。对汉室是什么态度?从拥汉到代汉,分为五等:拥协(拥献,必须是汉献帝,国号汉)、拥刘(姓刘的都可以上位,国号汉)、中立(改姓刘上位,国号汉或者其他)、代汉(异姓代汉,该国号)、反汉(黄巾,姓刘的都靠边)。 2、战略。战略上要采取什么方式?也是五等:坚守(以待圣人,如张鲁、士燮)、割据(如河首平汉王宋建和辽东公孙世家)、中立(伺机而动)、称霸(三分)、统一。 3、士族。对待世家大族什么态度?五等:取缔、限制、中立、容忍、巩固。 4、民众。对待下层的普通人什么态度?五等:奴役、无视、中立、尊重、崇拜。奴役就是像牛羊一样当做耗材,崇拜,就是一切都是普通人说了算。张飞礼遇文化人,而关羽厚待普通的士兵。 5、诗文。对待文化人是什么态度?五等:消灭、厌恶、中立、礼遇、推崇。如果消灭,就会焚书坑儒,如果推崇,就会兴学校、修文庙,出现建安文学这样的美谈。 6、佛教。对待刚刚传进来的佛教呢?五等:灭佛、抑佛、中立、礼佛、崇佛。崇佛就会像笮融那样,什么事都不干,就只修佛像,开浴佛大会。 7、道教。五等:妖孽、末流、中立、礼遇、崇拜。妖孽,就是孙策那样杀死干吉,崇拜就是张角、张鲁。 8、宦官。五等:消灭、排斥、中立、蔑视、重用。 9、四夷。五等:剿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打击、中立、安抚、选用。 10、商业。五等。消灭、限制、中立、容忍、立国。消灭商业就是取消交换,以商业立国就是积极发展贸易。 11、人物。对某个具体的人物做点评。也是五等。对待许汜,陈登让许汜睡在地上,而刘备要自己睡到百尺高楼上。对待吕布,有人认为是温侯天下无双,而王允把他当作一般的死士、刺客。 12、生死。对待生死,有的人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有的人要派卫温诸葛直求取不死之药,有的人顺其自然,有的人重然诺轻生死。 还有其他的问题。 我觉得,在会面时,可以就这些话题展开辩论,主角如果赢了,就可以让对方改变态度。从而改变相性。 建立在相性基础上的人物关系,才是真正的牢不可破的人物关系。
三国时代的特殊兵种21种 三国时代的特殊兵种,有的是和特定地点相联系,有的是和特定人物或者势力相联系,有的是和特殊事件相联系。 和特殊地点相联系的,是无论谁占据特殊地点或者在特殊地点征兵,都可以获得的特定兵种。这包括: 第一、羽林军。 羽林军应该是精锐骑兵,要占领凉州,才可以得到。 《后汉书·百官志》: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羽林郎,比三百石,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 宋代钱文子著的《补汉兵志》里记载:“大抵金城、天水、陇西、安定、北地、河东、上党、上郡多骑士。”第二、丹阳兵。 在三国志8r里面,应该占领了鄱阳或者扬州,就能拥有丹阳兵。 《三国志·诸葛恪传》记载,“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所以丹杨能够出强兵劲卒。很多人都到这里征兵,这个丹阳(丹杨)兵只和特定地点相联系,占领这个地方就可以征募到丹杨兵。 另外,丹阳兵的升级版是青巾兵。《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注——干宝《晋纪》记载,“(丹阳太守)沈莹领丹杨锐卒刀楯五千,号曰青巾兵,前后屡陷坚陈,於是以驰淮南军,三冲不动。”当然,这个也可以看作是和沈莹个人相联系的特殊兵种。 第三、泰山兵。 王匡、于禁、吕虔、臧霸等都曾去征募泰山兵。《三国志·吕虔传》:“太祖以虔领泰山太守。郡接山海,世乱,闻民人多藏窜。袁绍所置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辈,保山为寇,百姓苦之。虔将家兵到郡,开恩信,祖等党属皆降服,诸山中亡匿者尽出安土业。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 第四、无当飞军。 《华阳国志·南中志》:“建兴三年春,亮南征,……秋,遂平四郡。……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第五、六强勇。 《后汉书·郑泰传》,郑泰说董卓拥有天下最强的六种兵源——“且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这八种应该是和地域相联系的。 并州兵、凉州兵这都是和地域相联系的,估计张辽带领的也是并州兵,和高顺的陷阵营有类似效果。 匈奴应该是南匈奴,分布在陕北、晋北。 屠各分布在武威。 湟中义从分布在金城。《后汉书》:“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旧在张掖、酒泉地。……其大种有七,胜兵合九千余人,分在湟中及令居。又数百户在张掖,号曰义从胡。中平元年,与北宫伯玉等反,杀护羌校尉泠征、金城太守陈懿,遂寇乱陇右焉。” 西羌分布在武都。 第六、大象兵。 和永昌、交趾相联系。 第七、藤甲兵 这是传说。可以舍弃不用。 和特定的势力、家族以及人物相联系的。 第一、虎豹骑 《三国志·曹纯传》注——魏书曰: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虎豹骑,皆天下骁锐——说明它并不是和特定地域相联系,它可以看做是和曹家相联系的特定兵种。只要是曹家的势力,就可以拥有这支精锐。 第二、白毦(ěr)兵。 毦(ěr),意思就是以鸟羽或兽毛做成的装饰物,常用以饰头盔﹑犬马或兵器。这是刘备的专利,也可以看作是刘备家族的专利。 第三、白马义从。 《后汉书·公孙瓒传》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这个可以看作是公孙瓒血脉的特殊兵种。 第四、陷阵营。 《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英雄记》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第五、黑山兵 《三国志·张燕传》: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馀人。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癭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这个可以看作是和张燕相联系的特定兵种,也可以看作是和特定地点相联系的特殊兵种。 第六、黄巾兵。 可以看作是张角势力或者信奉天师教的势力而不仅仅张角家族的专利。 第七、绛衣兵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吕蒙姐夫邓当死了之后,邓当的兵归了吕蒙,然后“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这个是吕蒙的特种兵。 第八、青巾兵。 前面说了,青巾兵可以看作是沈莹的特种兵。 第九、响铃兵。 这个是甘宁的专利。《三国志·甘宁传》曰:“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可见铃声是甘宁的logo。至于所谓锦帆,并不切确,甘宁未尝用锦来作船帆,他是“住止常以缯锦维舟,去或割弃,以示奢也”,唤作“锦缆”还差不多。 和特定的事件相联系的。 第一、青州兵。 必须在兖州打败黄巾势力,这包含两个条件:1、地点在兖州。2、打败黄巾军。《三国志·武帝纪》:“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这里,兵源来自青州,但是事件在兖州发生的。其实这个青州兵也可以和曹操这个特定人物相联系。因为打败黄巾兵的人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青州兵。第二,曹操死了之后,青州兵就散了,再也不见记载。“会太祖崩,(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第二、东州兵。 《三国志·刘璋传》注——“《英雄记》曰: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这应该做成一个事件,因为该兵种的兵源来自南阳与长安,但是又不是在南阳与长安征募的兵,更不是在随便在四川征兵就是东州兵,这是流民进入四川后,发生的事情。 至于所谓先登、大戟、强弩、长矛等兵,算不上有特定含义的兵种。
三国时代的特殊兵种,共21种 三国时代的特殊兵种,有的是和特定地点相联系,有的是和特定人物或者势力相联系,有的是和特殊事件相联系。 和特殊地点相联系的,是无论谁占据特殊地点或者在特殊地点征兵,都可以获得的特定兵种。这包括: 第一、羽林军。 羽林军应该是精锐骑兵,要占领凉州,才可以得到。 《后汉书·百官志》: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羽林郎,比三百石,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 宋代钱文子著的《补汉兵志》里记载:“大抵金城、天水、陇西、安定、北地、河东、上党、上郡多骑士。”第二、丹阳兵。 在三国志8r里面,应该占领了鄱阳或者扬州,就能拥有丹阳兵。 《三国志·诸葛恪传》记载,“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所以丹杨能够出强兵劲卒。很多人都到这里征兵,这个丹阳(丹杨)兵只和特定地点相联系,占领这个地方就可以征募到丹杨兵。 另外,丹阳兵的升级版是青巾兵。《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注——干宝《晋纪》记载,“(丹阳太守)沈莹领丹杨锐卒刀楯五千,号曰青巾兵,前后屡陷坚陈,於是以驰淮南军,三冲不动。”当然,这个也可以看作是和沈莹个人相联系的特殊兵种。 第三、泰山兵。 王匡、于禁、吕虔、臧霸等都曾去征募泰山兵。《三国志·吕虔传》:“太祖以虔领泰山太守。郡接山海,世乱,闻民人多藏窜。袁绍所置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辈,保山为寇,百姓苦之。虔将家兵到郡,开恩信,祖等党属皆降服,诸山中亡匿者尽出安土业。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 第四、无当飞军。 《华阳国志·南中志》:“建兴三年春,亮南征,……秋,遂平四郡。……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第五、六强勇。 《后汉书·郑泰传》,郑泰说董卓拥有天下最强的六种兵源——“且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这八种应该是和地域相联系的。 并州兵、凉州兵这都是和地域相联系的,估计张辽带领的也是并州兵,和高顺的陷阵营有类似效果。 匈奴应该是南匈奴,分布在陕北、晋北。 屠各分布在武威。 湟中义从分布在金城。《后汉书》:“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旧在张掖、酒泉地。……其大种有七,胜兵合九千余人,分在湟中及令居。又数百户在张掖,号曰义从胡。中平元年,与北宫伯玉等反,杀护羌校尉泠征、金城太守陈懿,遂寇乱陇右焉。” 西羌分布在武都。 第六、大象兵。 和永昌、交趾相联系。 第七、藤甲兵 这是传说。可以舍弃不用。 和特定的势力、家族以及人物相联系的。 第一、虎豹骑 《三国志·曹纯传》注——魏书曰: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虎豹骑,皆天下骁锐——说明它并不是和特定地域相联系,它可以看做是和曹家相联系的特定兵种。只要是曹家的势力,就可以拥有这支精锐。 第二、白毦(ěr)兵。 毦(ěr),意思就是以鸟羽或兽毛做成的装饰物,常用以饰头盔﹑犬马或兵器。这是刘备的专利,也可以看作是刘备家族的专利。 第三、白马义从。 《后汉书·公孙瓒传》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这个可以看作是公孙瓒血脉的特殊兵种。 第四、陷阵营。 《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英雄记》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第五、黑山兵 《三国志·张燕传》: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馀人。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癭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这个可以看作是和张燕相联系的特定兵种,也可以看作是和特定地点相联系的特殊兵种。 第六、黄巾兵。 可以看作是张角势力或者信奉天师教的势力而不仅仅张角家族的专利。 第七、绛衣兵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吕蒙姐夫邓当死了之后,邓当的兵归了吕蒙,然后“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这个是吕蒙的特种兵。 第八、青巾兵。 前面说了,青巾兵可以看作是沈莹的特种兵。 第九、响铃兵。 这个是甘宁的专利。《三国志·甘宁传》曰:“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可见铃声是甘宁的logo。至于所谓锦帆,并不切确,甘宁未尝用锦来作船帆,他是“住止常以缯锦维舟,去或割弃,以示奢也”,唤作“锦缆”还差不多。 和特定的事件相联系的。 第一、青州兵。 必须在兖州打败黄巾势力,这包含两个条件:1、地点在兖州。2、打败黄巾军。《三国志·武帝纪》:“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这里,兵源来自青州,但是事件在兖州发生的。其实这个青州兵也可以和曹操这个特定人物相联系。因为打败黄巾兵的人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青州兵。第二,曹操死了之后,青州兵就散了,再也不见记载。“会太祖崩,(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第二、东州兵。 《三国志·刘璋传》注——“《英雄记》曰: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这应该做成一个事件,因为该兵种的兵源来自南阳与长安,但是又不是在南阳与长安征募的兵,更不是在随便在四川征兵就是东州兵,这是流民进入四川后,发生的事情。 至于所谓先登、大戟、强弩、长矛等兵,算不上有特定含义的兵种。
三国时代的特殊兵种,共21种 三国时代的特殊兵种,有的是和特定地点相联系,有的是和特定人物或者势力相联系,有的是和特殊事件相联系。 和特殊地点相联系的,是无论谁占据特殊地点或者在特殊地点征兵,都可以获得的特定兵种。这包括: 第一、羽林军。 《后汉书·百官志》: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羽林郎,比三百石,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 宋代钱文子著的《补汉兵志》里记载:“大抵金城、天水、陇西、安定、北地、河东、上党、上郡多骑士。”第二、丹阳兵。 在三国志8r里面,应该占领了鄱阳或者扬州,就能拥有丹阳兵。 《三国志·诸葛恪传》记载,“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所以丹杨能够出强兵劲卒。很多人都到这里征兵,这个丹阳(丹杨)兵只和特定地点相联系,占领这个地方就可以征募到丹杨兵。 另外,丹阳兵的升级版是青巾兵。《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注——干宝《晋纪》记载,“(丹阳太守)沈莹领丹杨锐卒刀楯五千,号曰青巾兵,前后屡陷坚陈,於是以驰淮南军,三冲不动。”当然,这个也可以看作是和沈莹个人相联系的特殊兵种。 第三、泰山兵。 王匡、于禁、吕虔、臧霸等都曾去征募泰山兵。《三国志·吕虔传》:“太祖以虔领泰山太守。郡接山海,世乱,闻民人多藏窜。袁绍所置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辈,保山为寇,百姓苦之。虔将家兵到郡,开恩信,祖等党属皆降服,诸山中亡匿者尽出安土业。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 第四、无当飞军。 《华阳国志·南中志》:“建兴三年春,亮南征,……秋,遂平四郡。……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第五、六强勇。 《后汉书·郑泰传》,郑泰说董卓拥有天下最强的六种兵源——“且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这八种应该是和地域相联系的。 并州兵、凉州兵这都是和地域相联系的,估计张辽带领的也是并州兵,和高顺的陷阵营有类似效果。 匈奴应该是南匈奴,分布在陕北、晋北。 屠各分布在武威。 湟中义从分布在金城。《后汉书》:“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旧在张掖、酒泉地。……其大种有七,胜兵合九千余人,分在湟中及令居。又数百户在张掖,号曰义从胡。中平元年,与北宫伯玉等反,杀护羌校尉泠征、金城太守陈懿,遂寇乱陇右焉。” 西羌分布在武都。 第六、大象兵。 和永昌、交趾相联系。 第七、藤甲兵 这是传说。可以舍弃不用。 和特定的势力、家族以及人物相联系的。 第一、虎豹骑 《三国志·曹纯传》注——魏书曰: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虎豹骑,皆天下骁锐——说明它并不是和特定地域相联系,它可以看做是和曹家相联系的特定兵种。只要是曹家的势力,就可以拥有这支精锐。 第二、白毦(ěr)兵。 毦(ěr),意思就是以鸟羽或兽毛做成的装饰物,常用以饰头盔﹑犬马或兵器。这是刘备的专利,也可以看作是刘备家族的专利。 第三、白马义从。 《后汉书·公孙瓒传》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这个可以看作是公孙瓒血脉的特殊兵种。 第四、陷阵营。 《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英雄记》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第五、黑山兵 《三国志·张燕传》: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馀人。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癭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这个可以看作是和张燕相联系的特定兵种,也可以看作是和特定地点相联系的特殊兵种。 第六、黄巾兵。 可以看作是张角势力或者信奉天师教的势力而不仅仅张角家族的专利。 第七、绛衣兵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吕蒙姐夫邓当死了之后,邓当的兵归了吕蒙,然后“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这个是吕蒙的特种兵。 第八、青巾兵。 前面说了,青巾兵可以看作是沈莹的特种兵。 第九、响铃兵。 这个是甘宁的专利。《三国志·甘宁传》曰:“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可见铃声是甘宁的logo。至于所谓锦帆,并不切确,甘宁未尝用锦来作船帆,他是“住止常以缯锦维舟,去或割弃,以示奢也”,唤作“锦缆”还差不多。 和特定的事件相联系的。 第一、青州兵。 必须在兖州打败黄巾势力,这包含两个条件:1、地点在兖州。2、打败黄巾军。《三国志·武帝纪》:“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这里,兵源来自青州,但是事件在兖州发生的。其实这个青州兵也可以和曹操这个特定人物相联系。因为打败黄巾兵的人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青州兵。第二,曹操死了之后,青州兵就散了,再也不见记载。“会太祖崩,(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第二、东州兵。 《三国志·刘璋传》注——“《英雄记》曰: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这应该做成一个事件,因为该兵种的兵源来自南阳与长安,但是又不是在南阳与长安征募的兵,更不是在随便在四川征兵就是东州兵,这是流民进入四川后,发生的事情。 至于所谓先登、大戟、强弩、长矛等兵,算不上有特定含义的兵种。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