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顺 穆顺
颿是海上的奔馬!
关注数: 35 粉丝数: 225 发帖数: 6,672 关注贴吧数: 350
1800年前,也就是225年,诸葛亮南征 南中平定,诸葛亮则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为六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云南、兴古,以当地人或将领统领,有人曾劝谏诸葛亮留兵镇守,但诸葛亮认为这有三不易: 第一:“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若果留下外人,则要留兵驻守,留下士兵则要粮食,这是第一个不易)”; 第二:“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加上夷人新破,死伤甚多,有的父死兄丧,如留外人但没有士兵驻守,必定成为祸患,这是第二个不易)”; 第三:“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又夷人忧怕有废杀的罪名,自怕过失过重,若果留下外人,终不会得到信任,这是第三个不易)”; 最后,诸葛亮平衡各条件,决定达至“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任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又收降爨习、孟琰等,与孟获一起授予官职,笼络南人。只有马忠是外地人而被任为牂柯太守,但仍能做到受夷人所敬重。 蜀汉亦移南中万多家劲卒、青羌到蜀地,分成为五部,号为“飞军”,非常勇猛。又分开瘦弱,配给大族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号为五子,所以南人有四姓五子的说法。而夷人都十分刚毅、斗狠,与大族、富豪关系很差;蜀汉便劝大族捐出金帛,聘请夷人作部曲,聘请越多,便可世袭官位。于是夷人渐渐臣服属于朝廷,建立起夷、汉并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物资。南人的小规模叛变虽然没有停止,但相较东汉时期,南中却相对平稳,而多次叛乱亦被马忠、李恢、吕凯等快速平定。
1800年前,也就是225年,诸葛亮南征 南中平定,诸葛亮则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为六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云南、兴古,以当地人或将领统领,有人曾劝谏诸葛亮留兵镇守,但诸葛亮认为这有三不易: 第一:“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若果留下外人,则要留兵驻守,留下士兵则要粮食,这是第一个不易)”; 第二:“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加上夷人新破,死伤甚多,有的父死兄丧,如留外人但没有士兵驻守,必定成为祸患,这是第二个不易)”; 第三:“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又夷人忧怕有废杀的罪名,自怕过失过重,若果留下外人,终不会得到信任,这是第三个不易)”; 最后,诸葛亮平衡各条件,决定达至“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任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又收降爨习、孟琰等,与孟获一起授予官职,笼络南人。只有马忠是外地人而被任为牂柯太守,但仍能做到受夷人所敬重。 蜀汉亦移南中万多家劲卒、青羌到蜀地,分成为五部,号为“飞军”,非常勇猛。又分开瘦弱,配给大族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号为五子,所以南人有四姓五子的说法。而夷人都十分刚毅、斗狠,与大族、富豪关系很差;蜀汉便劝大族捐出金帛,聘请夷人作部曲,聘请越多,便可世袭官位。于是夷人渐渐臣服属于朝廷,建立起夷、汉并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物资。南人的小规模叛变虽然没有停止,但相较东汉时期,南中却相对平稳,而多次叛乱亦被马忠、李恢、吕凯等快速平定。
三国的女武将 1、马氏。皇甫规的后妻。《后汉书·列女传》:安定皇甫规妻者,不知何氏女也。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及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美。后董卓为相国,欲娶之,不从,死节,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 ——皇甫规的妻子,董卓的梦中情人。可以帮皇甫规处理文书。 2、孙氏。孙坚的妹妹,徐真的妻子,徐琨的母亲,孙策的姑姑。《三国志·吴书·徐夫人传》坚薨,(徐琨)随孙策讨樊能、于麋等於横江,击张英於当利口,而船少,欲驻军更求。琨母时在军中,谓琨曰:"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如何可驻邪?宜伐芦苇以为泭,佐船渡军。"琨具启策,策即行之,众悉俱济,遂破英,击走笮融、刘繇,事业克定。 ——孙坚的妹子,献策割取芦苇绑在船上增加浮力,以便让大军顺利渡江,从而抓住战机。这是一个参谋。 3、孙氏。孙权的妹妹,刘备的妻子。《三国志蜀书七庞统法正传》: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孙权的妹子,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但是,没有上战场记录。应该是属于内卫部队。 4、赵媛姜。《后汉书·列女传》:犍为盛道妻者,同郡赵氏之女也,字媛姜。建安五年,益部乱,道聚众起兵,事败,夫妻执系,当死。媛姜夜中告道曰:“法有常刑,必无生望,君可速潜逃,建立门户,妾自留狱,代君塞咎。”道依违未从。媛姜便解道桎梏,为赍粮货。子翔时年五岁,使道携持而走。媛姜代道持夜,应对不失。度道已远,乃以实告吏,应时见杀。道父子会赦得归。道感其义,终身不娶焉。 ——赵媛姜,盛道的妻子,在200年-201年赵韙反抗刘璋的起义中,协助丈夫盛道起兵,事败,掩护丈夫携幼子逃生。属于辅助人才。 5、赵娥。《三国志·魏书十八·庞淯传》:初,淯外祖父赵安为同县李寿所杀,淯舅兄弟三人同时病死,寿家喜。淯母娥自伤父雠不报,乃帏车袖剑,白日刺寿於都亭前。 ——赵娥,属于游侠刺客一类的人。 6、王异。裴松之注《三国志 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之皇甫谧《列女传》:异复与昂保祁山,为超所围,三十日救兵到,乃解。超卒杀异子月。凡自冀城之难,至于祁山,昂出九奇,异辄参焉。 ——王异,赵昂之妻。属于辅助与参谋人才。 7、郑氏、姜氏。《三国志·卷二十九·魏书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九·周宣传》:东平刘桢梦蛇四足,穴居门中,使宣占之,宣曰:"此为国梦,非君家之事也。当杀女子而作贼者。"顷之,女贼郑、姜遂俱夷讨,以蛇女子之祥,足非蛇之所宜故也。 ——郑氏、姜氏。应当属于泰山贼,《三国全面战争》这个游戏把她俩做成了一个人,把郑姜的根据地放在山西,是不对的。 8、荀灌。荀彧的五世孙女,周抚之妻。《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荀灌传》: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荀灌,生于303年,在315年西晋大乱、东晋建立时,搬救兵救下宛城。
不应该被忽视的奇才:曹真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战斗,因为《晋书》与《三国演义》不同目的的拔高,已经被大家视为势均力敌的龙虎双雄会。但在真实历史上,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战绩相当一般,仅能维持阵线而已,《军师联盟》剧中大幅丑化的曹真反倒能跟诸葛亮打个有来有去。而曹真此人跟曹家的关系相当复杂,容大司马细细道来。 人妻控、喜当爹的背后 1 曹真是曹魏宗室名将,但其实并不姓曹。他的亲爹秦邵与曹操关系很铁,后来为救曹操而死,曹操因为感念其功劳,让其子秦真改姓曹氏,当做儿子来养,待遇跟曹丕他们一样。这其实是古代东亚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拟制宗族或者拟制血亲。 在西亚两河流域、埃及、希腊等地,基于血缘的上古共同体氏族公社因为频繁的战争很早就完全解体,人口的流动带动了商业、宗教的发展,在政治大共同体之外,发展出商业和宗教的大共同体,足以与政治抗衡;而中国则因为上古各氏族间势均力敌,氏族公社长期存在,经过夏商周三代和秦汉帝国,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进化成更高级的形式——宗族,商业和宗教则先天不足。 但是面对政治大共同体(国家)这个狰狞的巨兽,中国社会客观上也需要与之抗衡的大共同体,以免全社会受到国家权力的过度侵害。 从西周以来政治组织的形式就是家国同构、化家为国,所以国家特别尊重血缘关系,宗族这样的血缘共同体其实是受到国家保护的,哪怕碰到秦皇汉武这样的暴君,受到的冲击和打压都不及商业和宗教。所以在秦制帝国里面,只有宗族这样的血缘共同体,才有可能进化为大共同体。 但是宗族以血缘为纽带,人数上限太少;而且加入共同体必须要有血缘关系,排他性太强,一些杰出的人才会因为没有血缘关系而被拒之门外。于是为了加强宗族的力量,中国社会很早就出现了拟制宗族的现象。 所谓拟制宗族,就是把没有血缘的人视为有血缘的家人,在称呼上以家人相称,生活上当成家人对待,而被这样对待的人也自我认同为这一家的家人,为这一家的利益而奋斗。拟制宗族扩大了宗族的人数,在政治上有需要时,更是可以增加得力的臂助。 刘邦击败项羽后,把项羽族人全部赐姓刘氏;唐朝皇帝给无数功臣、少数民族酋长赐姓,按皇族管理,如李世勣(徐姓)、李怀光(茹姓,渤海人)、李光颜(阿跌姓,突厥人)、李宝臣(张姓,奚人)、李抱玉(安姓,粟特人)、李克用(朱邪姓,沙陀人)等;五代十国的军阀更是流行收义子,都按家人对待,朱温曾经想把皇位传给义子朱友文,李克用有李存孝等著名的十三太保,建立前蜀的王建更是有王宗侃等一百多个义子。 拟制宗族能把外族都拟进来 但是,宗族通过这种形式扩大,毕竟会引起国家的警惕。唐初,李世民杀功臣张亮,虽有其他原因,但直接借口就是他养义子五百人,《唐律》更是直接规定收养异性男子的判徒刑一年,把男孩给人收养的抽50下。宋以后,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政治范围内的拟制宗族影响不再,民间的拟制宗族却依旧发达,在日本等其他地区则拟制宗族仍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所有群体中,最需要拟制宗族的其实是宦官,因为有了后人他们才能把财产传下去,自己也好有人祭祀。曹操的老爹曹嵩就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受此影响,曹操也特别喜欢收养子,加上他又是一个人妻控,收了别人的老婆后经常连别人的儿子也一起收,是真正的喜当爹。 曹操收了何进的儿媳妇尹氏,还想让其子何晏改姓曹氏,只不过被何晏拒绝了;收了关二哥一直想要的秦宜禄之妻后,将其子秦朗也收为养子;秦邵为救自己而死,就让他儿子秦真变成曹真。曹真自己也受此影响,抚养乡人曹遵、朱赞的遗孤,还把自己的食邑分给他们。 蜀、吴也有拟制宗族的现象,如刘备收了长沙寇氏之子寇封为养子,改作刘封;俞氏曾经将孙坚的侄子孙河收入宗族,改作俞河;朱治早年无子,收其外甥施然为子,改作朱然,但他们都没有曹操玩得这么奔放。 张骞、班超的后继者 2 曹真被曹操收养以后,可没有躺在老爹的功劳簿上吃干饭,乱世之中最需要武力,他就勤练武艺,“鸷勇”非凡,曾经单挑干掉过老虎,虽然用的是弓箭,比孙权跟老虎近战略逊一筹,但已经入了曹操的法眼,开始了带兵之途。 曹真一开始是拿黄巾余党练手,但很快就参加了史诗级的大战。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倾国之兵攻打汉中,一面与夏侯渊在阳平关对峙,一面派马超、张飞走祁山道,招降沿路氐、羌,进而图谋陇右。曹操以曹洪为帅,带曹氏第二代英才曹真、曹休击败马超、张飞,此战虽然风头被曹休抢走,但曹真也颇有战功,获得中领军的要职。 在夏侯渊战死,曹操援军到达之前,曹真以征蜀护军的身份,一度担任汉中战场的前敌总指挥,率徐晃等击败蜀将高翔,稳住汉中阵线,避免在曹操到来之前全线崩盘。 曹丕篡位的当年(220年),为了营造万国来朝的气氛,已经升任西线主帅的曹真决定平定河西走廊的汉胡叛乱,打通西域。于是曹真率张郃、张既、郭淮等名将进击凉州的卢水胡,前后斩首五万级,获战俘、牛羊无数,西域之路自汉末以来断绝数十年,至此得以复通,凉州商贸大兴,日益繁荣。 继续张骞、班超之后打通西域 黄初三年(222),曹真从西线回京后,又马不停蹄的参加三路伐吴之战,与夏侯尚一起统率中路军攻打江陵。 曹真绕道江陵城南,派张郃击破吴将孙盛的一万兵马,占据江陵中洲,得以将江陵城团团包围。此后,夏侯尚负责打援,击退诸葛瑾的援军,曹真则率军挖土山、凿地道、建楼橹,日夜攻城,若非吴将朱然守御有方,毅力非凡,江陵城几乎易手,东吴的荆州也将不保。 可见在与诸葛亮交战之前,曹真已经是曹魏宗室的新一代名将,就其综合表现来看,水平还在曹休、夏侯尚之上,是曹魏第二代宗室将领中的翘楚。当曹丕篡位为帝后,曹氏、夏侯氏族人贵为宗室子弟,再也没有人肯去部队里挣功名,曹真这几个人就成了曹家在军中的老本。 当夏侯尚因为爱妾被曹丕干掉,伤心而死后,曹休、曹真就分担了曹魏东西两线的防务,而曹真跟诸葛亮交手不久,曹休就因为惨败于石亭之战,惭恨而死。这样曹真就成了曹魏宗室硕果仅存的名将,曹睿把他当成定海神针,用来对抗曹魏最大的敌人诸葛亮。 曹真与诸葛亮交战,战绩其实相当不错。但《演义》为了衬托诸葛亮的神奇,简直是不择手段地抬高他的对手司马懿,把曹真的功劳全安到司马懿头上,让曹真变成蠢货,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这在文学手法上自然没什么问题,但是跟真实历史就越行越远了。 《三国演义》的移花接木 3 历史上诸葛亮其实没有六出祁山,但他当政期间,魏蜀之间倒确实爆发了六次大战。其中只有一次是魏国攻蜀,其余几次都是蜀国攻魏。蜀国的几次进攻之中,又只有第一次、第四次确定到了祁山(祁山在今甘肃礼县)。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魏国无备,一路势如破竹,轻松取得陇西(今甘肃南部)。不过阻击魏国援军的蜀将马谡处置失当,丢了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为免与优势魏晋过早决战,率军撤回。 这一次魏军的主帅是大将军曹真,击破马谡的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没有司马懿什么事(司马懿正在上庸打孟达)。但《演义》把主帅换成了司马懿,曹真不见了。 同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这次没走祁山,而是出陈仓道口,直插关中。结果曹真早就料到了诸葛亮的行军路线,先派了擅长守城的郝昭加固陈仓城墙,诸葛亮攻城不克,只好撤兵。撤兵途中,蜀军斩杀追击的魏将王双,扳回一局。 《演义》里把郝昭说成是司马懿推荐的,曹真又不见了。 次年(229),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派人攻陷武都、阴平二郡(都在甘肃南部),自己则向祁山方向进军,阻截魏国的援军。但诸葛亮还没到祁山,就逼退了魏将郭淮的援军,所以严格来讲不算出祁山。 这次北伐跟司马懿毫无关系,但《演义》里的魏军主帅又是司马懿。 下一年(230),魏国为报复蜀国连年进攻,派遣多路兵马大举攻蜀,曹真依旧是主帅,司马懿只是其中一路,这才是他第一次跟蜀国对战。不过这次天降大雨,魏军虎头蛇尾,还没遇见蜀军就撤退了,诸葛亮反而派魏延率军深入羌族地区,大破在羌区拉关系的魏将郭淮等人。 这次司马懿根本没碰见诸葛亮,但《演义》里又增加了司马懿跟曹真赌蜀军必出,曹真不信结果吃亏的情节,反衬司马懿的伟光正。 曹真是病死而非被气死 下一年(231),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走的祁山。这时曹真已经病故,司马懿才终于当上了西线主帅,跟诸葛亮正式交手,结果战术部署上被张郃多次打脸,上邽之战中果然惨败给诸葛亮。司马懿面子上过不去,居然在诸葛亮撤兵时公报私仇,借蜀军之手弄死张郃。 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攥着优势兵力,却完全不敢交战,一味采取守势跟蜀军对耗,连部下都看不过去纷纷请战,要不是诸葛亮病故,蜀军撤退,还不知道怎么收场。 虽然诸葛亮在战争实践中一次比一次强,但司马懿这种战绩跟曹真也确实无法相比,他只擅长奇袭一招,总体军事经验明显逊色于曹真、张郃这些宿将。曹真时代魏军还能跟蜀军打个有来有去,司马懿时代则几乎完全是被动挨打。 只不过,曹氏一旦贵为皇族,安享富贵,将才必定难以为继,曹真已经是曹氏、夏侯氏最后的名将。魏明帝曹睿死前,留下其子曹爽与司马懿打对台,曹爽在政治权谋上还有些水平,军事上却毫无经验,司马懿甘冒奇险的高平陵之变因此成功,曹爽一党被全部灭族,曹家江山也落入司马氏之手。
黄琬欲加害曹操? 《三国志·魏书·曹真传》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 【魏略曰:真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变其姓。魏书曰:邵以忠笃有才智,为太祖所亲信。初平中,太祖兴义兵,邵募徒众,从太祖周旋。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 初平 元年 190年 庚午 二年 191年 辛未 三年 192年 壬申 四年 193年 癸酉 ……………… 初平元年(190年),各地诸侯起兵,反抗董卓。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 初平二年(191年),①孙坚击刘表,败,刘表占据长沙郡,被封为荆州刺史。②袁绍击败韩馥,占据邺。③荀彧投靠曹操,后成为曹的主要谋士之一。 初平三年(192年),①王允和吕布合谋杀死董卓。②袁绍与公孙瓒界桥之战、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③袁术击袁遗扬州之战。④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率兵十余万攻入长安,又和韩遂、马腾的兵马交战,关中大乱。吕布和张辽等将领和军队逃奔华东。⑤曹操击黑山军武阳之战。⑥曹操破黄巾军兖州之战。 初平四年(193年),刘备被封为豫州刺史。
赖恭的生平 [lbk]1[rbk]《三国志 卷四十九 吴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闚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后燮遣吏张旻奉贡诣京都,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后巨与恭相失,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 [lbk]2[rbk]《三国志 卷五十三 吴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吕岱从交州召出,综惧继岱者非其人,上疏曰:……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於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离丧亡。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表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所服,辄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 [lbk]3[rbk]《水经注 卷三十八 漓水》:漓水又南与沩水合,水出西北邵陵县界。而东南流至零陵县西,南迳越城西。建安十六年,交州刺史赖恭自广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就骘,即是地也。 [lbk]4[rbk]《三国志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於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冯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夙夜惴惴,战栗累息。昔在虞书,敦序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诗著其义,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於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急於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lbk]5[rbk]《三国志 卷四十五 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王元泰名谋,汉嘉人也。有容止操行。刘璋时,为巴郡太守,还为州治中从事。先主定益州,领牧,以为别驾。先主为汉中王,用荆楚宿士零陵赖恭为太常,南阳黄柱为光禄勋,谋为少府;建兴初,赐爵关内侯,后代赖恭为太常。恭、柱、谋皆失其行事,故不为传。恭子厷,为丞相西曹令史,随诸葛亮於汉中,早夭,亮甚惜之,与留府长史参军张裔、蒋琬书曰:"令史失赖厷,掾属丧杨颙,为朝中损益多矣。"颙亦荆州人也。后大将军蒋琬问张休曰:"汉嘉前辈有王元泰,今谁继者?"休对曰:"至於元泰,州里无继,况鄙郡乎!"其见重如此。 [lbk]6[rbk]《华阳国志 卷六》: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大司马。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零陵赖恭为太常,南阳黄柱为光禄勋,王谋为少府,武陵廖立为侍中。
IF 剧本:刘琦的桶狭间 刘表手下有个神龙不见首尾的射手。 192年初,孙坚攻刘表,死于流矢;196年底,张济攻刘表,死于流矢;203年,徐琨攻黄祖,死于流矢。 徐琨,其母为孙坚之妹,问孙坚喊二舅,其女儿为孙权之妻(就这么乱,孙权娶了亲姑表兄弟的闺女)。徐琨算得上是孙吴早期元老重臣,最早跟着他二舅孙坚,因功拜偏将军;后随孙策破刘繇、笮融;再随孙权破李术,取庐江。 208年春,孙权攻汉口。黄祖用两艘艋艟守江,上置千人,弓弩齐发。舰长名字失载。 208年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死。王威向刘琮献计说,可趁曹操无备,于险要之处设伏,射杀曹操。刘琮未采纳。 王威,少为郡吏,因应征上书言事,为刘表拔为州吏,能作赋。 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痈发而死,九月,刘琮降。刘表死因可疑。 刘表死后,下葬时用了数十石香料,包括苏合香,这种来自波斯一带的名贵香料。刘表节俭,在荆近二十年,临死家无余积。刘表十七岁时,其老师南阳太守王畅就奢俭问题说,矫枉须过正,宁俭勿奢。所以,刘表下葬时用数十石来自海外的名贵香料,与其一生行事不符。过了一百多年,盗墓者见到刘表夫妻,尸身未坏,这有可能是中毒。 一石在汉代是120斤,数十石以30石算,也是近4000斤了,当代的苏合香,一斤在100元到200元左右,则刘表所用香料,若全是苏合香,在5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 若刘琦能在刘表病危前见到刘表,刘表未必会死。说刘表宠爱刘琮而疏远刘琦,恐不实。袁氏兄弟袁谭袁尚在202年袁绍死后自相残杀,刘表还分别给二人写信(信的原文保留下来了,可以说有理有据,情深意切)劝和,怎么可能一边劝袁氏兄弟不要相残,一方面又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起冲突呢!且,袁谭曾被袁绍过继给其兄为子,袁绍成了袁谭之叔,袁谭的继承权有瑕疵,而刘琦则是嫡子,又是长子。刘表另有一子刘修,字季绪,以“季绪”二字看,刘表当有至少三子,按长幼有序的规则,怎么也轮不到刘琮。更致命的是,大敌当前,不立嫡长而立一未成年的刘琮,不合理。刘表是190年到的荆州,假设当年便娶了蔡氏,则刘琮191年出生,到了208年,则未满十八周岁。如果,刘表真的有意立刘琮为后,那在他的主观意识中,必然自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允许他再多活几年,直到刘琮能积累一些人望,可这样一来,和他在208年八月便病死又有冲突了。所以结论是,即便刘表夸赞过刘琮,也可能是息事宁人,稳住蔡氏家族。 因此,若刘琦突破蔡瑁阻碍,在208年七月父子相见,则刘表未必会死;即便死,也应能以嫡长子之身份即位。若刘琦即位,采纳王威之谋,把射杀孙坚、张济、徐琨的旧事重演一遍,则曹操就成了今川义元,刘琦就成了织田信长,刘琮成了织田信行,蔡氏成了土田御前。 曹操死后,北方会分裂。钟繇、荀彧等汉臣是一拨,曹丕在邺是一拨,臧霸回到青徐,鲜于辅、田畴等人会在幽州自保。诸曹、夏侯可能会跟曹丕走。 刘琦可将刘备置于武汉,征孙吴之事全权托付之。以明智光秀视之。 南下交州,打通南海贸易通路,全据荆州、交州;沿汉水西进,灭张鲁,南下取益州。以益州、交州为后方,以荆州为中枢,再取凉、雍。 不过,那已经是另外的故事了。
刘琦的桶狭间时刻 刘表手下有个神龙不见首尾的射手。 192年初,孙坚攻刘表,死于流矢;196年底,张济攻刘表,死于流矢;203年,徐琨攻黄祖,死于流矢。 ——徐琨,其母为孙坚之妹,问孙坚喊二舅,其女儿为孙权之妻(就这么乱,孙权娶了亲姑表兄弟的闺女)。徐琨算得上是孙吴早期元老重臣,最早跟着他二舅孙坚,因功拜偏将军;后随孙策破刘繇、笮融;再随孙权破李术,取庐江。208年春,孙权攻汉口。黄祖用两艘艋艟守江,上置千人,弓弩齐发。舰长名字失载。 208年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死。王威向刘琮献计说,可趁曹操无备,于险要之处设伏,射杀曹操。刘琮未采纳。 ——王威,少为郡吏,因应征上书言事,为刘表拔为州吏,能作赋。 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痈发而死,九月,刘琮降。——刘表死因可疑。 刘表死后,下葬时用了数十石香料,包括苏合香,这种来自波斯一带的名贵香料。刘表节俭,在荆近二十年,临死家无余积。刘表十七岁时,其老师南阳太守王畅就奢俭问题说,矫枉须过正,宁俭勿奢。所以,刘表下葬时用数十石来自海外的名贵香料,与其一生行事不符。 过了一百多年,盗墓者见到刘表夫妻,尸身未坏,这有可能是中毒。 一石在汉代是120斤,数十石以30石算,也是近4000斤了,当代的苏合香,一斤在100元到200元左右,则刘表所用香料,若全是苏合香,在5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 若刘琦能在刘表病危前见到刘表,刘表未必会死。说刘表宠爱刘琮而疏远刘琦,恐不实。袁氏兄弟袁谭袁尚在202年袁绍死后自相残杀,刘表还分别给二人写信(信的原文保留下来了,可以说有理有据,情深意切)劝和,怎么可能一边劝袁氏兄弟不要相残,一方面又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起冲突呢!且,袁谭曾被袁绍过继给其兄为子,袁绍成了袁谭之叔,袁谭的继承权有瑕疵,而刘琦则是嫡子,又是长子。刘表另有一子刘修,字季绪,以“季绪”二字看,刘表当有至少三子,按长幼有序的规则,怎么也轮不到刘琮。更致命的是,大敌当前,不立嫡长而立一未成年的刘琮,不合理。刘表是190年到的荆州,假设当年便娶了蔡氏,则刘琮191年出生,到了208年,则未满十八周岁。如果,刘表真的有意立刘琮为后,那在他的主观意识中,必然自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允许他再多活几年,直到刘琮能积累一些人望,可这样一来,和他在208年八月便病死又有冲突了。所以结论是,即便刘表夸赞过刘琮,也可能是息事宁人,稳住蔡氏家族。 因此,若刘琦突破蔡瑁阻碍,在208年七月父子相见,则刘表未必会死;即便死,也应能以嫡长子之身份即位。 若刘琦即位,采纳王威之谋,把射杀孙坚、张济、徐琨的旧事重演一遍,则曹操就成了今川义元,刘琦就成了织田信长,刘琮成了织田信行,蔡氏成了土田御前。 曹操死后,北方会分裂。钟繇、荀彧等汉臣是一拨,曹丕在邺是一拨,臧霸回到青徐,鲜于辅、田畴等人会在幽州自保。诸曹、夏侯可能会跟曹丕走。 刘琦可将刘备置于武汉,征孙吴之事全权托付之。以明智光秀视之。 南下交州,打通南海贸易通路,全据荆州、交州;沿汉水西进,灭张鲁,南下取益州。以益州、交州为后方,以荆州为中枢,再取凉、雍。 不过,那已经是另外的故事了。
刘琦的桶狭间时刻 刘表手下有个神龙不见首尾的射手。 192年初,孙坚攻刘表,死于流矢;196年底,张济攻刘表,死于流矢;203年,徐琨攻黄祖,死于流矢。 ——徐琨,其母为孙坚之妹,问孙坚喊二舅,其女儿为孙权之妻(就这么乱,孙权娶了亲姑表兄弟的闺女)。徐琨算得上是孙吴早期元老重臣,最早跟着他二舅孙坚,因功拜偏将军;后随孙策破刘繇、笮融;再随孙权破李术,取庐江。 208年春,孙权攻汉口。黄祖用两艘艋艟守江,上置千人,弓弩齐发。舰长名字失载。 208年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死。王威向刘琮献计说,可趁曹操无备,于险要之处设伏,射杀曹操。刘琮未采纳。 ——王威,少为郡吏,因应征上书言事,为刘表拔为州吏,能作赋。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痈发而死,九月,刘琮降。刘表死因可疑。 刘表死后,下葬时用了数十石香料,包括苏合香,这种来自波斯一带的名贵香料。刘表节俭,在荆近二十年,临死家无余积。刘表十七岁时,其老师南阳太守王畅就奢俭问题说,矫枉须过正,宁俭勿奢。所以,刘表下葬时用数十石来自海外的名贵香料,与其一生行事不符。 过了一百多年,盗墓者见到刘表夫妻,尸身未坏,这有可能是中毒。一石在汉代是120斤,数十石以30石算,也是近4000斤了,当代的苏合香,一斤在100元到200元左右,则刘表所用香料,若全是苏合香,在5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 若刘琦能在刘表病危前见到刘表,刘表未必会死。说刘表宠爱刘琮而疏远刘琦,恐不实。袁氏兄弟袁谭袁尚在202年袁绍死后自相残杀,刘表还分别给二人写信(信的原文保留下来了,可以说有理有据,情深意切)劝和,怎么可能一边劝袁氏兄弟不要相残,一方面又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起冲突呢!且,袁谭曾被袁绍过继给其兄为子,袁绍成了袁谭之叔,袁谭的继承权有瑕疵,而刘琦则是嫡子,又是长子。刘表另有一子刘修,字季绪,以“季绪”二字看,刘表当有至少三子,按长幼有序的规则,怎么也轮不到刘琮。更致命的是,大敌当前,不立嫡长而立一未成年的刘琮,不合理。刘表是190年到的荆州,假设当年便娶了蔡氏,则刘琮191年出生,到了208年,则未满十八周岁。如果,刘表真的有意立刘琮为后,那在他的主观意识中,必然自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允许他再多活几年,直到刘琮能积累一些人望,可这样一来,和他在208年八月便病死又有冲突了。所以结论是,即便刘表夸赞过刘琮,也可能是息事宁人,稳住蔡氏家族。 因此,若刘琦突破蔡瑁阻碍,在208年七月父子相见,则刘表未必会死;即便死,也应能以嫡长子之身份即位。 若刘琦即位,采纳王威之谋,把射杀孙坚、张济、徐琨的旧事重演一遍,则曹操就成了今川义元,刘琦就成了织田信长,刘琮成了织田信行,蔡氏成了土田御前。 曹操死后,北方会分裂。钟繇、荀彧等汉臣是一拨,曹丕在邺是一拨,臧霸回到青徐,鲜于辅、田畴等人会在幽州自保。诸曹、夏侯可能会跟曹丕走。 刘琦可将刘备置于武汉,征孙吴之事全权托付之。以明智光秀视之。 南下交州,打通南海贸易通路,全据荆州、交州;沿汉水西进,灭张鲁,南下取益州。以益州、交州为后方,以荆州为中枢,再取凉、雍。 不过,那已经是另外的故事了。
刘琦的桶狭间时刻 刘表手下有个神龙不见首尾的射手。 192年初,孙坚攻刘表,死于流矢;196年底,张济攻刘表,死于流矢;203年,徐琨攻黄祖,死于流矢。 徐琨,其母为孙坚之妹,问孙坚喊二舅,其女儿为孙权之妻(就这么乱,孙权娶了亲姑表兄弟的闺女)。徐琨算得上是孙吴早期元老重臣,最早跟着他二舅孙坚,因功拜偏将军;后随孙策破刘繇、笮融;再随孙权破李术,取庐江。 208年春,孙权攻汉口。黄祖用两艘艋艟守江,上置千人,弓弩齐发。舰长名字失载。 208年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死。王威向刘琮献计说,可趁曹操无备,于险要之处设伏,射杀曹操。刘琮未采纳。 王威,少为郡吏,因应征上书言事,为刘表拔为州吏,能作赋。 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痈发而死,九月,刘琮降。刘表死因可疑。 刘表死后,下葬时用了数十石香料,包括苏合香,这种来自波斯一带的名贵香料。刘表节俭,在荆近二十年,临死家无余积。刘表十七岁时,其老师南阳太守王畅就奢俭问题说,矫枉须过正,宁俭勿奢。所以,刘表下葬时用数十石来自海外的名贵香料,与其一生行事不符。过了一百多年,盗墓者见到刘表夫妻,尸身未坏,这有可能是中毒。 一石在汉代是120斤,数十石以30石算,也是近4000斤了,当代的苏合香,一斤在100元到200元左右,则刘表所用香料,若全是苏合香,在5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 若刘琦能在刘表病危前见到刘表,刘表未必会死。说刘表宠爱刘琮而疏远刘琦,恐不实。袁氏兄弟袁谭袁尚在202年袁绍死后自相残杀,刘表还分别给二人写信(信的原文保留下来了,可以说有理有据,情深意切)劝和,怎么可能一边劝袁氏兄弟不要相残,一方面又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起冲突呢!且,袁谭曾被袁绍过继给其兄为子,袁绍成了袁谭之叔,袁谭的继承权有瑕疵,而刘琦则是嫡子,又是长子。刘表另有一子刘修,字季绪,以“季绪”二字看,刘表当有至少三子,按长幼有序的规则,怎么也轮不到刘琮。更致命的是,大敌当前,不立嫡长而立一未成年的刘琮,不合理。刘表是190年到的荆州,假设当年便娶了蔡氏,则刘琮191年出生,到了208年,则未满十八周岁。如果,刘表真的有意立刘琮为后,那在他的主观意识中,必然自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允许他再多活几年,直到刘琮能积累一些人望,可这样一来,和他在208年八月便病死又有冲突了。所以结论是,即便刘表夸赞过刘琮,也可能是息事宁人,稳住蔡氏家族。 因此,若刘琦突破蔡瑁阻碍,在208年七月父子相见,则刘表未必会死;即便死,也应能以嫡长子之身份即位。若刘琦即位,采纳王威之谋,把射杀孙坚、张济、徐琨的旧事重演一遍,则曹操就成了今川义元,刘琦就成了织田信长,刘琮成了织田信行,蔡氏成了土田御前。 曹操死后,北方会分裂。钟繇、荀彧等汉臣是一拨,曹丕在邺是一拨,臧霸回到青徐,鲜于辅、田畴等人会在幽州自保。诸曹、夏侯可能会跟曹丕走。 刘琦可将刘备置于武汉,征孙吴之事全权托付之。以明智光秀视之。 南下交州,打通南海贸易通路,全据荆州、交州;沿汉水西进,灭张鲁,南下取益州。以益州、交州为后方,以荆州为中枢,再取凉、雍。 不过,那已经是另外的故事了。
刘琦的桶狭间时刻 刘表手下有个神龙不见首尾的射手。 192年初,孙坚攻刘表,死于流矢;196年底,张济攻刘表,死于流矢;203年,徐琨攻黄祖,死于流矢。 徐琨,其母为孙坚之妹,问孙坚喊二舅,其女儿为孙权之妻(就这么乱,孙权娶了亲姑表兄弟的闺女)。徐琨算得上是孙吴早期元老重臣,最早跟着他二舅孙坚,因功拜偏将军;后随孙策破刘繇、笮融;再随孙权破李术,取庐江。 208年春,孙权攻汉口。黄祖用两艘艋艟守江,上置千人,弓弩齐发。舰长名字失载。 208年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死。王威向刘琮献计说,可趁曹操无备,于险要之处设伏,射杀曹操。刘琮未采纳。 王威,少为郡吏,因应征上书言事,为刘表拔为州吏,能作赋。 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痈发而死,九月,刘琮降。刘表死因可疑。 刘表死后,下葬时用了数十石香料,包括苏合香,这种来自波斯一带的名贵香料。刘表节俭,在荆近二十年,临死家无余积。刘表十七岁时,其老师南阳太守王畅就奢俭问题说,矫枉须过正,宁俭勿奢。所以,刘表下葬时用数十石来自海外的名贵香料,与其一生行事不符。过了一百多年,盗墓者见到刘表夫妻,尸身未坏,这有可能是中毒。 一石在汉代是120斤,数十石以30石算,也是近4000斤了,当代的苏合香,一斤在100元到200元左右,则刘表所用香料,若全是苏合香,在5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 若刘琦能在刘表病危前见到刘表,刘表未必会死。说刘表宠爱刘琮而疏远刘琦,恐不实。袁氏兄弟袁谭袁尚在202年袁绍死后自相残杀,刘表还分别给二人写信(信的原文保留下来了,可以说有理有据,情深意切)劝和,怎么可能一边劝袁氏兄弟不要相残,一方面又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起冲突呢!且,袁谭曾被袁绍过继给其兄为子,袁绍成了袁谭之叔,袁谭的继承权有瑕疵,而刘琦则是嫡子,又是长子。刘表另有一子刘修,字季绪,以“季绪”二字看,刘表当有至少三子,按长幼有序的规则,怎么也轮不到刘琮。更致命的是,大敌当前,不立嫡长而立一未成年的刘琮,不合理。刘表是190年到的荆州,假设当年便娶了蔡氏,则刘琮191年出生,到了208年,则未满十八周岁。如果,刘表真的有意立刘琮为后,那在他的主观意识中,必然自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允许他再多活几年,直到刘琮能积累一些人望,可这样一来,和他在208年八月便病死又有冲突了。所以结论是,即便刘表夸赞过刘琮,也可能是息事宁人,稳住蔡氏家族。 因此,若刘琦突破蔡瑁阻碍,在208年七月父子相见,则刘表未必会死;即便死,也应能以嫡长子之身份即位。若刘琦即位,采纳王威之谋,把射杀孙坚、张济、徐琨的旧事重演一遍,则曹操就成了今川义元,刘琦就成了织田信长,刘琮成了织田信行,蔡氏成了土田御前。 曹操死后,北方会分裂。钟繇、荀彧等汉臣是一拨,曹丕在邺是一拨,臧霸回到青徐,鲜于辅、田畴等人会在幽州自保。诸曹、夏侯可能会跟曹丕走。 刘琦可将刘备置于武汉,征孙吴之事全权托付之。以明智光秀视之。 南下交州,打通南海贸易通路,全据荆州、交州;沿汉水西进,灭张鲁,南下取益州。以益州、交州为后方,以荆州为中枢,再取凉、雍。 不过,那已经是另外的故事了。
人人都有黑历史的909年 可以参考下面的这张图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ap.ps123.net%2Fchina%2F12307.html&urlrefer=be7501a8286745f22c24a2914aa40d35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这一首七律,是清代人严遂成(1694-1736?)写的,描述的是发生在908年初夏的一场战役:三垂冈之战。通过这一战,打出了李存勖复兴大唐的雄心,以至于一千年以后,还有诗人津津乐道。 但我们这个剧本,选在909年。因为,这一年,一些重要的新兴势力登上了政治舞台,一些关键的历史人物尚且在世。天下的诸侯们,各自的地盘都相对稳固下来,这是整个历史中充满着无穷变数的时刻。而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游戏,就是为了让游戏者进入游戏后,其代入的角色力量既不会太强,也不会太弱,人品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坏,无论游戏者代入什么样的角色,都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此时,距离黄巢灭亡的884年与秦宗权灭亡的889年已经过去了20多年了。大唐没有直接灭亡于黄巢和秦宗权的变乱,但却灭亡于在战乱中不断养寇自肥的军阀。经过20多年的淘汰与磨合,曾经只知道杀人放火的武夫们也逐渐明白了修养生息的道理,开始恢复生产,修明政治。于是,过去旋起踵灭的军阀渐渐有了世家的意味,建立起了统治的合法性。 从更大的范围看,和大唐几乎同时崩溃的还有回鹘和吐蕃,他们的遗产,同样是今天中国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这个剧本中,尽可能地把他们也包括了进来。 上面是诸势力所处方位的简单示意图。 诸势力简单介绍如下。 一、梁帝国(中原) 统治者: 朱温(852-912),57岁,称帝第3年,还有寿数3年。 觊觎者: 朱瑾(867-918),42岁,亡命于吴国,还有寿数9年;曾经任兖州节度使。十六年前,与朱温联手讨伐秦宗权(?-889);后来二朱交恶,逐鹿中原,而朱瑾不敌,于十二年前战败逃亡,被杨行密收留。 朱瑾的自述: 想当初,秦魔横行中原,拿人肉当羊肉,那朱三被秦魔打得找不着北,差点也做了干粮。我们兄弟不忍心,出手相救,他才站稳了脚跟。没想到,暴秦方除,他就恩将仇报,把矛头对准我们兄弟,杀了我们全家。我逃了出来,发誓一定要报仇! 二、晋王国(河东) 统治者: 李存勖(885-926),25岁,继位第2年,还有寿数17年。 觊觎者: 孟知衣(876-?),本名孟知祎,33岁,半虚构人物。李克用(856-908)五弟李克宁(866-908)之妻,后蜀建立者孟知祥(874-934)之妹。史载李克宁在诸弟中最贤,为李克用最重,与张承业同为托孤之臣,协助李存勖稳定军心,本人无意谋反。但是李存勖为宵小所惑,将李克宁以谋反罪处死。孟夫人被送回其兄孟知祥处,其子李存环被留用。 孟知衣的自述:这真是天大的冤屈!我家官人,为李家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先王最为看重的骨肉至亲,是大小将领的主心骨。先王驾崩后,按照乱世从权子幼弟及的传统,本来就应该我家官人入继大统。但我家官人不忍心黄袍加身,还是甘居辅臣之位。没想到那个毛头小子,竟然听信小人挑拨,冤杀了我家官人。我是弱女子,但我一定要兵临城下,问问那个昏君,我家官人究竟犯了什么罪! 三、吴王国(江淮) 统治者: 杨渭(897-920),又名杨隆演、杨瀛,22岁,继位第二年,还有寿数11年。在位期间,逐渐沦为权臣徐温(862-927)的傀儡,915年,徐温受封为齐国公,设大都督府,造成国中有国的局面。 复国者: 元德昭(890-967),本姓危,危全讽之侄、危仔倡之子,19岁,还有寿数58年。危全讽兄弟自882年雄踞抚州27年,909年,在与杨吴争夺洪州(南昌)的战争中败亡。危全讽为杨吴擒获,不久病逝;危仔倡父子投奔吴越,为钱镠收留。钱镠以危姓不吉,为危德昭赐元姓。947年,56岁的元德昭被吴越第三任王擢拔为丞相。 元德昭的自白:我们危家兄弟父子两代,与洪州钟氏、虔州(赣州)卢氏三家联手统治江右,不求开疆拓土,只求保境安民。无奈钟家的老大钟传走得早了点,江右铁三角塌了一角,才被那杨家趁火打劫。我大伯、我爹兵败之后,郁郁而终,而我也只好寄人篱下。如果老天爷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给百姓一片乐土! 四、越王国(两浙) 902年,唐昭宗李晔封钱镠为越王,907年,朱温赠钱镠吴越王封号。 统治者: 钱镠(852-932),小名钱婆留,57岁,受封第7年,还有寿数23年。 复国者: 董和(877-933),又名董承和,董昌之子,32岁,还有寿数24年。董昌(847-896),曾割据两浙,895年,因向朝廷求封越王未果,于是在越州(绍兴)自立为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作为董昌部将的钱镠不赞同其称帝,于是奉诏讨伐。896年,钱镠部将顾全武攻破越州,将董昌押赴杭州。途中,董昌自杀(一说被杀),被传首长安,其一家三百余口和大越罗平国的官员一百多名也全部被杀。 董和的自述:那个钱婆留就是大奸似忠之人!为朝廷平叛,家父立下和赫赫战功。当时,天下藩镇割据,没有人理会长安的朝廷,只有先父孤忠不改,坚持向朝廷进献钱粮珍宝。可是奸人当道,先父欲求一名分而不得。于是接受百姓和群臣的拥戴,做了一个小小的越王。如果这顺从天意民心的行为也叫叛逆,那么钱婆留吃里扒外,窝里反又怎么能叫忠诚!连昭宗皇帝还念着先父的功劳,唤先父到长安去述职,但半路上竟然被钱婆留给杀了! 五、大蜀帝国(巴蜀) 903年,王建被封为蜀王,907年,王建称帝。 统治者: 王建(847-918),年轻时被乡里称作贼王八,62岁,称帝第3年,还有寿数9年。 复国者: 顾瑶(877-937),顾彦晖之义子,32岁,还有寿数28年;他颇有勇武,是顾彦晖的亲信,晖以其佩剑“疥痨宾”佩之。顾彦晖(855-897),人称小顾,于891年继承其兄大顾顾彦朗东川节度使的职位。大顾与王建曾经在神策军共事,并结盟进攻前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彼此友善,因此大顾在世时,两川节度使尚能相容。大顾死后,王建于897年吞并东川,小顾自杀。 顾瑶的自述:唉,可怜先君是个忠厚之人!讨伐陈敬瑄时,大家都说先君从容,有君子风度,而那个贼王八和他的手下,个个都是人不人鬼不鬼。恨只恨先君不忍心让兄弟们去拼命,城破之时,城中尚有精兵七万。如果我是先君,绝不会这样束手就擒,让西川吞并了东川! 六、契丹汗国(松漠) 辽曾反复修改国号,909年时国号为契丹。907年,耶律阿保机称帝,但公认还只是一个三年一换的大汗。 统治者: 耶律阿保机(872-926),乳名啜里只,后因追慕汉高祖刘邦与萧何故事,改姓名为刘亿,37岁,被推选为可汗第3年。916年称帝,926年崩。 复国者: 遥辇沙里汗(882-942),名字是意思是遥辇部的公子,汗是自称,纯虚构,27岁,还有寿数33年。契丹人在耶律氏称帝以前,大致经历了从唐太宗开始的大贺氏及从唐玄宗开始的遥辇氏的统治。遥辇钦德(痕德堇)是遥辇氏最后一任可汗,在其任内,耶律阿保机在对外征战中坐大。906年年底,遥辇钦德去世,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 遥辇沙里汗的自述:遥辇氏绝不会终结!啜里只确实征战有功,但是仅凭在战场上比别人抢到更多的战利品,就可以破坏我们两百年的传统,那这个世界,还成个什么样子!从大唐开元年间,契丹人的首领就只能出自遥辇氏,我不是遥辇氏唯一的传人,但我是维护遥辇氏利益和契丹人传统最坚决的人! 野外势力:乌古部 特色部队:挞马部 七、大长和国(南诏) 大长和国(902-928)存在27年,之后是大天兴、大义宁、大理。 统治者: 郑旻(889-926),又名郑仁旻,郑买嗣之子,20岁,正是继位的当年,还有寿数17年。 复国者: 蒙舜安(894-954),又名舜化安,南诏王隆舜(861-897)之女、末代王舜化贞(880-902)之妹,纯虚构,15岁,还有寿数45年。郑家世任南诏的清平官(宰相),897年郑买嗣杀隆顺王,902年又杀舜化贞及南诏蒙氏皇族800余人。 蒙舜安的自述:可惜那老贼死了,我无法手刃仇敌!他杀了我们蒙氏800多人,想把我们斩草除根,可惜他自己啊,却断子绝孙了。郑买嗣,郑买嗣,这名字起得真好,现在道貌岸然坐在王座上的,就是他花钱买来的**,沐猴而冠,粉墨登场!至于我,我才是我们六诏唯一合法的继承人。 八、渤海国(靺鞨) 渤海国(698-926),以靺鞨族为主体,被耶律阿保机攻灭。 统治者: 大諲撰(888-948),或写作“大烟馔”(若字库不显示),21岁,继位第3年,还有寿数39年。 复国者: 大封裔(878-938),第十四世渤海王大玮瑎之子,29岁,还有寿数31年。896年,大玮瑎派儿子大封裔到唐朝进贡,与新罗国使臣争夺席次,唐昭宗裁定新罗居上,大封裔居次,于是新罗人崔致远作《谢不许北国居上表》。906年大玮瑎去世后,大諲撰即位,但大諲撰是否为大玮瑎之子,史书无载。 大封裔的自述:我来自海东盛国,渤海!12年前,我受先王委托,带着使团来到长安,向皇上献上我们的贡奉,同时也学习中原的典籍。我太醉心于学问了,以致于耽搁了返程的日期。没想到就在我埋首苦读的时候,先王……他走了!于是,我叔叔的儿子被一群小人蛊惑,登上了王位。可是,那个位子,所有人都知道,它属于我。 九、岐王国(关陇) 从887年唐僖宗李儇任李茂贞为凤翔和陇右节度使,到930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将李从严移镇汴州任宣武节度使,李茂贞父子两代控制陇州达40余年。 统治者: 李茂贞(856-924),原名宋文通,53岁,已封王8年,还有寿数15年。 复国者: 李俨(866-926),唐朝宗室,43岁,还有寿数17年。902年,唐昭宗被困在岐王李茂贞的驻地凤翔,派李俨联络杨行密、朱瑾、冯弘铎、朱延寿、马殷等人,为之加官进爵,令其起兵勤王。后滞留在杨吴境内。 李俨的自述:你要帮我?帮我打回长安?哈哈哈,别开玩笑了!生在这乱世,有了皇家血脉就是一个累赘,谁都说要效忠皇室,可是谁又不是拿皇室当个摆设,作为自己争权夺利的工具!受先帝之托,来招勤王之师,但我从长安出来,都七个春秋了,谁发过一兵一卒?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不想再回到关中了。如果你想回到关中,那你就去,我乐观其成! 十、闽王国(八闽) 从894年王潮(846-898)攻克福州,到945年王延政降南唐,王氏据闽50余年。 统治者: 王审知(862-925),绰号白马三郎,47岁,继位第12年,受封闽王第3年,还有16年寿数。 复国者: 王延丰(876-936),王潮第三个儿子,35岁,还有寿数25年。898年王潮病重,尽管当时他有四个儿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二弟王审邽也还在世,但他选择了三弟王审知成为继承人。 王延丰的自述:你听过白马三郎的故事吗?白马三郎是一个悲伤的传说,说的是汉武帝时,闽王的弟弟杀了闽王,而闽王的儿子为父亲报仇,最后战死的故事。因为王子穿着孝衣,所以被人们称作白马三郎。小时候,我只知道这是个故事,可没想到,这个故事在那片土地上一再上演,先君之死,不明不白,已经无法追究了,但是,说到继承先君之位,若论父子相继,还有我大哥;若论兄弟相及,还有我二叔。怎么也轮不到我三叔吧! 十一、南平王国(岭南) 从896年刘隐获封为清海节度使副使,到971年灭于南宋,刘氏割据岭南75年。 统治者: 刘隐(874-911),35岁,受封南平王第一年,还有两年寿数。 复国者: 刘昌鲁(868-928),41岁。字安国,相州邺人,明经登第,僖宗时为高州刺史,拒黄巢有功,擢防御使。刘隐据岭南来攻,刘昌鲁大破之,但自度不敌,于是投奔马殷。 刘昌鲁的自述:我这个刘可不同于他那个刘,我这个刘是进士出身,他那个刘是做了人家的女婿。他爹刘谦巴结当朝宰相,娶了人家的侄女才爬上了刺史的位置;他刘隐呢,就知道巴结朱三,恬不知耻。所以,早晚我要杀回去,来端正一下风气! 十二、楚王国(湖湘) 自896年马殷出任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到951年楚国灭亡,马楚存世55年。 统治者: 马殷(852-930),字霸图,57岁,受封楚王第3年,还有寿数21年。 复国者: 雷彦恭(877-937),武陵蛮豪帅雷满(855-901)次子,32岁,还有寿数28年。雷家自黄巢变乱起,父子割据朗州近30年。907年,马殷攻陷朗州,擒其弟彦雄等七人送于梁,斩于汴市,雷彦恭投奔淮南。 雷彦恭的自述:马贼是个什么东西!他是杀人魔王秦宗权的余孽!而我们雷家,才是本乡本土保境安民的豪杰!我的七个弟弟,都被他送给朱三砍头了!那血哗哗流啊!如果我不把马贼逐出湖南,我誓不为人! 十三、燕王国(幽燕) 从895年刘仁恭任卢龙节度使到913年刘守光被李存勖攻灭,父子两代延续18年。 统治者: 刘守光(882-913),绰号刘黑子,刘仁恭的次子,27岁,篡位第3年,受封燕王第3年,还有4年寿数。 复国者: 刘守奇(884-944),刘仁恭第三子,曾任平州刺史,25岁。907年,因与父亲爱妾私通被逐出家门的刘守光发动叛乱,囚禁了父亲刘仁恭,并于次年击败长兄刘守文,杀害了刘守文父子。刘守奇率部投奔契丹。 刘守奇的自述:真是说不出口!我家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哥哥不像哥哥,弟弟不像弟弟。可是家父再怎么也是家父,我二哥怎么能把老人关起来呢!他尤其不该杀害大哥一家。我倒是有心与之一战,把老父亲放出来,但是如果他攻打父亲是叛逆,我作为弟弟攻打他又该怎么说呢! 十四、金山国(西凉) 金山国全称西汉金山国,为张承奉建立,存世八年(906-914)。张承奉是张议潮的孙子,从848年张议潮光复沙州,到1036年被西夏李元昊攻灭,归义军存世188年。 统治者: 张承奉(882-914),27岁,继任节度使第15年,自立天子第4年,还有5年寿数。张承奉是张议潮的孙子,张淮鼎的幼子,在其十四姑的拥立下夺回被另一个姑父索勋夺走的职位。继位后,整军经武,号称要“东取河兰广武城,西扫天山瀚海军,北定燕然阴山道,南尽戎羌川藏平”。 复国者:药罗葛仁美(880?-924),本名毋母主(一作乌母主),29岁,西州回鹘第二任首领。与归义军在906-911年前后连年征战,终于在甘州站稳脚跟,于924年被李存勖加封为英义可汗,同年卒,之后由其弟药萝葛狄银继任,并获封顺化可汗。 药罗葛仁美的自述:谁说我们是马贼,谁说我们打了败仗?我们不过是在这里修整。勇士,来吧,加入我们吧!我们就差你了,你一来我们就起兵,夺取甘州,把住商路,坐收金银,共享富贵,快意人生! 十五、静海军(交趾) 867年,唐朝设立静海军节度使,939年,吴权自立为王,1010年,李公蕴建立李朝。从867年到1010年,具有唐末藩镇性质的交趾存在了143年。 统治者:曲颢(877?-917),又作曲承颢,32岁,继任节度使第3年,还有寿数8年。 复国者:朱昱(848-916),也叫朱全昱,朱温的长兄,61岁,还有寿数7年。据《资治通鉴•卷二六五》记载,905年朝廷以安南节度使朱昱为太师,“全昱,全忠之兄也,戆朴无能,先领安南,全忠自请罢之。”朱温称帝后,封朱昱为广王。但朱昱反对其弟朱温称帝,认为是忘恩负义,会给家族带来不幸。 朱昱的自述:壮士,你能护送我去安南吗?家门不幸,出了老三这个逆臣,好好的节度使不做,要做天子!还封我为王!我可不要做什么大梁的王爷,我宁愿将这一把老骨头扔在荒蛮之地,也要做大唐的子民!我叫朱昱,是先皇加封的安南节度使,你能护送我上任吗? 十六、新罗王国(三韩) 从668年一统三韩,到935年灭亡,存世267年。 统治者: 金峣(881-912),38岁,继位第13年,还有寿数3年。 新罗第52任王,新罗第49任王庶子,第50任王及51任女王之侄。死后无子,国人拥立第49任王之婿。 复国者:王建(877-943),31岁,还有34年寿数。高丽王朝的开国之君,祖上或来自中原,在新罗末年大乱中投奔弓裔,918年发动兵变夺权,935年取新罗,936年占据半岛。他对中原称臣纳贡,与契丹为敌。1392年,李成桂自立,建立李氏朝鲜王朝,高丽国存世474年。 王建的自述:这个世道乱了!大唐乱了,吐蕃乱了,回鹘乱了,连小小的半岛也乱了!可是乱世出英雄。英雄,你想不想干一番大事?加入我的队伍,我们一起去收拾那三千里江山! 十七、高昌国(高昌) 高昌回鹘存世约417年(866-1283),高昌的意思是中国城。 统治者: 毗伽亦都护(874?-926),继位第16年,还有寿数17年。纯虚构人物,高昌回鹘君王世系佚失,史实不彰。 复国者: 麴文光(883-943),26岁,还有寿数34年。纯虚构人物,麴氏高昌存世140余年(501-640),唐太宗时为侯君集所灭。 麴文光的自述:我麴氏自被国人推举为长,已经四百多年了!这四百年来,眼见得他起高楼,眼见得他楼塌了,多少王侯将相,尸骨无存,多少楼堂殿宇,化作废墟!你看那李唐,之前是多大的排场,结果,被朱氏灭了门!麴氏无罪,却被他灭国,如今,他灭了,就该我麴氏复国啦! 十八、于阗(安西) 佛教王国,意为“牛的国土”,大唐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国姓为尉迟,国祚长达1238年(前232—1006年),1006年被喀喇汗国吞并。 统治者: 尉迟护(868-912),亦作尉迟毗讫罗摩,41岁,继位第22年,还有寿数3年。半虚构。 复国者: 李圣天(889-966),原名尉迟婆跋(一作尉迟僧乌波),20岁,还有寿数57年,半虚构。于912年继承王位,倾心汉文化,自称唐之宗属,与中原王朝是甥舅关系。 李圣天的自述:你也要归去吗?我走过了很多的地方,见过了很多的人,读过了很多的书,听过了很多的道理,喝过了很多的酒,但是最让我动心的,还是大唐的诗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壮士,我的旅行已经结束,我要回家了!可是这一路上土匪出没,你可以和我做个伴,一起去我的故乡吗? 十九、喀喇汗国(七河) 喀喇,有黑色进而引申为深远、广大的意思,存世270余年(840-1212)。 统治者: 奥古尔恰克(850?-915),59岁,继位第24年,还有寿数6年。喀喇汗国第三任大汗,是喀喇汗国创建者卡迪尔汗的次子。 复国者: 阿卜杜勒•卡里姆(883?-955),26岁,还有寿数56年。原名撒图克,是奥古尔恰克的侄子,喀喇汗国的第四任大汗(915-955),在萨曼王朝流亡王子纳斯尔•本•曼苏尔的影响下,皈依了回教。915年,在古拉姆近卫军的支持下,夺得汗位。 阿卜杜勒•卡里姆的自述:不要叫我撒图克,我叫阿卜杜勒•卡里姆。我已经皈依了圣教,阿卜杜勒•卡里姆是我的圣名。纳斯尔是我的朋友,是我的明灯,是对我最好的人,比我的君王、我的叔叔都好。我的叔叔按照传统从我的父王那里继承了王位,但是现在他却打算破坏传统,不再把王位交到我的手上!我要恢复传统,恢复人们渴望的正义! 二十、吐蕃王国(雪原) 统一的吐蕃王朝自620年朗日论赞统一雪原以来,到842年朗达玛被杀,延续220余年。842年之后,继子云丹与遗腹子俄松双王争立,吐蕃进入大分裂时期。 赤日巴贡(865?-925?),44岁,继位第15年,还有寿数16年。史籍中仅存名字。云丹于878年被刺杀,其子赤德贡宁继立,之后是赤日巴贡。 吉德***(875?-935?)34岁,还有寿数26年。吉德***是俄松之孙,贝考赞之子。俄松于905年去世,贝考赞于877年在对阵奴隶义军时战死,吉德***逃往阿里地区,开创阿里王系。 吉德***的自述:你听说过刚出娘胎的孩子就有一口牙齿吗?这种骗人的鬼话也只有王城那帮傻子相信了。六十多年前,郎王被杀之后,王后和国舅不知从哪里找了一个长牙的**,说是刚生下来的王子,然后这个冒牌货及其子孙就这样厚颜无耻地坐在王座上!那帮王公大臣,也自欺欺人地佯装不知。呸!圣洁的雪原,都被他们污染了!我要拨乱反正,恢复吐蕃王朝三百年来的纯洁! 以上是二十个不可忽视的阵营。 至于荆南高季兴、定难李仁福、魏博罗绍威、义武王处直、成德王镕、朔方韩逊等,处理为作为叛服不定的领主。 至于黠戛斯、阻卜(鞑靼)、室韦、牂牁蛮等,处理为在野外游荡的乱军。 黠戛斯人赤发皙面,也有黑发之人,主要从事游牧,兼营渔猎。
最适合用来表现三国时代的游戏本体:《Imperator: Rome 》 欧洲有罗马,正如东亚有汉朝;欧洲有地中海,正如东亚有中原。 最适合用来表现三国的游戏本体,就是《Imperator: Rome 》。 如果用《Imperator: Rome 》开发一个三国mod,创意如下。 1、名字: Mod名称叫做《鞍与袍:洛阳》,或者叫《黄袍:洛阳》。鞍,是马鞍,是将军,袍,是皇袍,是君王。洛阳之于中原,正如罗马之于地中海,诸葛亮念念不忘“复兴汉室,还于旧都”,旧都就是洛阳。 2、时间: 时间我想从ad196年1月开始,就是建安元年。 所有建筑耗费时间、征兵耗费时间,都统统缩短,否则,还没打呢,就一下子越过南北朝到了唐朝了。 3、政体 1)霸府制:曹操执政的许昌政府、司马懿在高陵之变后的曹魏、诸葛亮执政下的刘禅政府,我想用游戏原版中的民主共和制框架,但是作一些参数和文字表述上的改动。执政官改为天子,候选人改为太子,任期改为终身;共治执政官改为丞相,候选人改为司徒,任期改为终身。刘协的魅力值增加为99。 2)袁绍、刘繇、刘表、刘焉-刘璋,用贵族共和制框架 3)士燮,用财阀共和制框架 4)孔融,用宗教共和制 5)公孙瓒、孙策、张扬,军事共和制 6)公孙度、陶谦,寡头共和制 7)张鲁,宗教独裁制 8)张燕、张绣,军事独裁制 9)马腾、韩遂,部落联盟制 10)吕布、刘备,迁徙部落制 ——以上都是以196年的形势说的。 11)山越、闽、南中、匈奴(山西)定居部落制 12)羌、乌桓,部落联盟制 13)西域长史府,民主共和制 4、居民 公民、自由民、部落民、奴隶分别改为:士族、平民、流民、隶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