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anguo wuanguo
关注数: 195 粉丝数: 365 发帖数: 5,037 关注贴吧数: 8
【原创】武则天时期人口问题初探 近来看到有人在谈论武则天时期经济如何繁荣、人口如何众多,因此写了这篇小文章,探讨一下武则天时期的人口问题。 一、武则天末期的籍面户口数字 据《唐会要》卷84记载: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七月,户部尚书高履行奏,计户三百八十万。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户部尚书苏瑰奏,计户六百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四十一。 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这50多年间,唐朝籍面户口从380万户增长到615万户,增长235万户。 这条记载,被某些人反复拿来宣传,以证明武则天时期的经济好,人口众多。 但是且慢,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第一,人口不是一天就增长上去的,而是逐渐积累上去的。 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至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这30多年是高宗统治时期,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这20多年是武则天掌权时期,也就是说从时间上推算,这235万户的增长,主要功劳要归于高宗,次要功劳才是武则天的。 第二,这615万户,只是籍面户口,而籍面户口与朝廷实际管理的户口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在有些时期是非常大的。 原因很简单,当某个时期因天灾、战祸和朝廷的经济剥削等原因,人口会有大量死伤和逃亡,而如果朝廷对于逃死的人口不能及时从户口簿籍中剔除,而是继续保留,那就出现了丁口虚挂的问题,即籍面人口与朝廷实际控制人口出现差异。 下面我们就分2个层次来谈谈这个问题,即人口逃亡问题和人口虚挂问题。
【原创】略论武德七年突厥入寇及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作用 笔者于2012年先后分析了武德五年和六年的突厥入寇情况、以及李世民与李建成在备御突厥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继续分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情况。 依照以前行文的惯例,先看看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上半年唐朝的整体态势。 一、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朝态势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上半年外部战事方面,对唐朝来说,总体上是顺风顺水。 当年二月,“己未,高开道将张金树杀开道来降,……诏以其地置妫州”(《资治通鉴》),高开道灭亡,唐朝北方的割据势力又减少了一个。 三月,李孝恭、李靖等剿灭辅公祏叛乱,“江南皆平”(《资治通鉴》)。 至此,在唐朝周边对唐朝构成一定威胁的割据势力,只剩下了2个,即已经被打残了的梁师都和苑君璋。 这一时期唐朝周边的蛮夷势力,虽然屡有反叛和入侵,但是规模都不大,未对唐朝构成严重威胁。 这一时期的突厥,在武德七年六月以前,整体上讲对唐朝也趋于缓和,据《册府元龟》卷970记载,“(武德)六年……十二月,白兰、白狗羌、高丽、突厥、吐谷浑并遣使朝贡”,另据《册府元龟》卷109记载,“(武德)七年二月,宴突厥使者,奏九部乐于庭”。 当然,考虑到突厥的游牧民族特性,它对唐朝的入侵还是存在的,但是并不频繁,《资治通鉴》记载了二次,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三月丁酉,突厥寇原州。……五月,辛未,突厥寇朔州”。为此,唐朝也采取了措施,特别是在临近秋天的时候,加强了守备。据《册府元龟》卷990记载,“(武德)七年六月,遣边州修堡城警烽候以备胡”。 总而言之,虽然边境并非完全无事,但是整体上讲比较缓和,在这种形势下,李渊决定适当放松,到新修建的仁智宫避暑,“六月,辛丑,上幸仁智宫避暑”(《资治通鉴》)。
【公告】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唐朝吧主要是讨论唐朝历史的贴吧,因此,贴吧的讨论应该以史料为基础。 当然,史料来源众多,错综复杂,有真有伪。部分史料本身就存在前后矛盾、笔误、以及史官本人的倾向等问题。讨论自然不能迷信史料,对于自己怀疑的史料,唐朝吧欢迎吧友充分展开讨论,以去伪存真。 但是,对于受怀疑的史料,也不能武断否定,对此,唐朝吧提出以下讨论建议: 如果试图否定某些史料,需要针对具体的史料进行讨论和甄别,甄别时,应当主要出示其他史料(正史、野史、墓志和碑铭等均可),在此基础上加以一定的分析和逻辑推理。 唐朝吧不建议仅仅根据逻辑分析来武断推翻现有史料,更不能容忍在武断否定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讨论其他问题(以下简称“武断否定史料及进行相关讨论”)。原因很简单,某些人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不代表其就是不存在的。 如果有人确实不认可某些史料,则其本人当然可以存疑,但是,不能否定这些史料,更不能在否定史料的基础上展开其他讨论。 如果在讨论中,吧友发现有人武断否定史料及进行相关讨论,请吧友依据本公告对其进行劝说和抵制。如果劝说无效,请通知吧务组,吧务组将根据情况分别处理: 如果有人第一次武断否定史料及进行相关讨论,吧务组将对其进行劝说,向其提供史料学习建议和史料来源,并建议其自行将违规内容删除。如果在劝说后,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吧务组会再次提出劝告,并将武断否定史料及进行相关讨论的贴子删除。 如果有关人员不听劝告,反而继续出现这种情况,相关回贴累计达到10篇以上(含10篇),则属于扰乱贴吧秩序行为,吧务组将根据其恶劣程度,对其处以1-10天的封禁。 在此强调一点,由于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吧务组在进行处理时注意: 请吧务组相关成员留下截图证据,封号之前通知有关被处罚人员,如其本人对处罚有异议,吧务组可对其出示相关证据。 另外,唐朝吧除讨论唐朝历史外,不可避免的会对《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和相关影视剧进行讨论。在进行这类讨论时,如果已明确标注“演义”、“影视”等字样,则不适用该公告;如果未标注这类字样,吧友可通知吧务组,吧务组将对相关人员进行劝告,请其补充标注“演义”、“影视”等字样,如果仍未标注,则适用该公告。 本公告自2013年3月3日22:00生效。待唐朝吧全套吧规公布后,将并入吧规,特此公告。
【公告】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征求意见稿) 唐朝吧是讨论唐朝历史的贴吧,因此,贴吧的讨论应该以史料为基础。 当然,史料来源众多,错综复杂,有真有伪。讨论自然不能迷信史料,对于自己怀疑的史料,唐朝吧欢迎吧友充分展开讨论,以去伪存真。 但是,对于受怀疑的史料,也不能武断否定,对此,唐朝吧提出以下讨论建议: 如果试图否定某些史料,需要针对具体的史料进行讨论和甄别,甄别时,应当主要出示其他史料(正史、野史、墓志和碑铭等均可),在此基础上加以一定的分析和逻辑推理。 唐朝吧不建议仅仅根据逻辑分析来武断推翻现有史料,更不能容忍在武断否定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讨论其他问题。原因很简单,某些人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不代表其就是不存在的。 如果有人确实不认可某些史料,则其本人当然可以存疑,但是,不能否定这些史料,更不能在否定史料的基础上展开其他讨论。 如果在讨论中,吧友发现有人不以史料为基础进行讨论,请吧友依据本公告对其进行劝说和抵制。如果劝说无效,请通知吧务组,吧务组将对其进行劝说,并将不以史料为基础进行讨论的贴子删除。 如果有关人员不听劝告,反而继续进行脱离史料的讨论,相关回贴累计达到10篇以上(含10篇),则属于扰乱贴吧秩序行为,吧务组将根据其恶劣程度,对其处以1-10天的封禁。 在此强调一点,由于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吧务组在进行处理时注意: 请吧务组相关成员留下截图证据,封号之前通知有关被处罚人员,如其本人对处罚有异议,吧务组可对其出示相关证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