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文德皇后庙的存在及性质(三)
唐朝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3
wuanguo 楼主
我的《文德皇后庙的存在及性质》一和二发出后,广大吧友积极讨论,不断对我的文章进行补充完善,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此外,也有个叫“我就是不不”的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对我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和人身攻击,这个人我还真心不熟,至今没搞清楚他这么做的原因。文章链接如下:
https://tieba.baidu.com/p/3784640729
我认为,冷嘲热讽实在毫无必要,人身攻击更是为人所不齿,但是,既然他提出了问题,我想我有必要汇总一下,如我的文章确有疏漏,自当予以完善,如文章本身并无问题,无端遭到攻击,也需要据史料进行反驳,以正视听。
本文正是据此而作,下面逐段引用那篇攻击文章的原文,然后分析,具体如下:
2015年05月29日 09点05分 1
吧务
level 13
wuanguo 楼主

(三)原文:窦妈妈这个正经八百的神尧皇帝的元后,李二又是她的亲儿子,堂堂开国皇后怎么可能有别庙?
——————————————————————————————————
答复:“我就是不不”引用了《唐至北宋时期的太庙禘祫礼仪》一文,但是就在这篇文章里,很明确地指出,别庙皇后有2种情况,一是皇后去世在前,皇帝在位期间,皇后神主只能暂居别庙,等皇帝死后一并升祔太庙;二是皇帝有不止一位正妻,或是因为后代皇帝的生母生前没有被册立为皇后,所以某些后妃无法进入太庙,只能供奉于别庙。
据此,太穆皇后难道不是属于第一种情况吗?
另据《旧唐书》志5记载,博士殷盈孙在分析《曲台礼》关于别庙皇后的礼仪时,提到,“此乃皇后先崩,已造神主,夫在帝位,如昭成、肃明、元献、昭德之比”,这四位皇后中的肃明皇后,不就是睿宗的原配夫人吗?睿宗生前不是对她别立庙祭祀的吗?“时又追尊昭成、肃明二皇后,于亲仁里别置仪坤庙,四时享祭”。
当然,太穆皇后是否确有别庙,我目前尚未查到直接史料,但是,结合武德年间太庙四室的建筑结构来看,太穆皇后不可能在太庙单独有一世室,这还是可以肯定的。
2015年05月29日 09点05分 11
吧务
level 13
wuanguo 楼主

根据以上记载,可以明确2个问题:
第一,王彦威编撰的《曲台礼》(亦即《元和新礼》、《曲台新礼》),是自隋朝以来的礼仪沿革。
第二,王彦威编撰的《续曲台礼》,乃是“元和以来”,而且仅仅是“【王公士民】昏祭丧葬之礼”。
据此,《太常因革礼》所说的“开元后”,无论是对于《曲台礼》还是《续曲台礼》,时间段上都挨不上。
此外,《续资治通鉴》嘉祐四年(1059年)有一条记载,似乎提供了另一个线索:
《续曲台礼》有别庙皇后合食之文,盖未有本室,遇祫享即祔于祖姑之下。
据此,按照《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别庙皇后合食的礼仪出自《续曲台礼》,而非《曲台礼》。这条记载是否准确呢?据《新唐书》志1记载,《续曲台礼》记录的是“【王公士民】昏祭丧葬之礼”,不应出现关于皇后的礼仪。
当然,我们不能依据两唐书彻底否定《太常因革礼》和《续资治通鉴》的记载,但是,对其严重存疑就是必要的了。史实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2015年05月29日 09点05分 13
吧务
level 13
wuanguo 楼主

因此,当时的唐人对于七庙体制是很坚持的,但是对于凑足七庙之数并不是特别看中,虽然也是常有人提议凑数,但均遭反驳作罢,可见初唐的君臣们不是凑七庙之数的控制狂,还远没有到“凑不出七庙之数就活不了”的地步。
所谓李世民将文德皇后神主迁入太庙是为了凑七庙之数的说法,缺乏史料证据。
除了这种说法,还有一种更厚黑的说法,认为李世民不是想简单的凑七庙之数,李世民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他自己想当百世不迁之祖,先让文德皇后进去帮忙占个位置。我们来看看这个说法靠不靠谱。
2015年05月29日 09点05分 18
吧务
level 13
wuanguo 楼主

当然,可能性毕竟还是有,那就是李世民冒天下之大不韪,先无视李虎始封唐国公的事实,把李虎踢掉,再无视李渊开国皇帝的身份,把李渊推开,然后授意臣子们定好自己的谥号,把自己逐渐的迁到太祖的位置。
就算是如此,那总得提前做好准备吧,我们来看看李世民是否做了类似的准备。
贞观九年高祖李渊去世后,当年七月李世民下令详议庙制,当时朱子奢已经明确提出了太庙结构的整体构想,那就是建成七室的结构,注意这里说的是建筑设计问题,而且还特别建议,如果暂时没有可立的始祖,“请三昭三穆,各置神主,太祖一【室】,考而虚位”(《旧唐书》志5),也就是说,太祖的神室,该建还是要建,只是暂时不置神主而已。
如果李世民想让自己成为百世不迁之祖,那他应该预作准备,先从神室的数量上给自己留出位置来,朱子奢的建议是个多么好的机会,李世民应该马上抓住才对,先把七个神室建起来再说。
可是这并没有发生,李世民只是很淡定的将太庙从四室增加为六室而已,“于是增修太庙,始崇祔弘农府君及高祖神主,并旧四室为六室”(《旧唐书》志5)。这也可以证明,李世民本就没有想让自己成为百世不迁之祖。
因此,文德皇后神主迁入太庙,与凑足七庙之数也好,与李世民想当百世不迁之祖也罢,关系都不是很大。
2015年05月29日 09点05分 21
level 9
“我就是不不”最擅长的就是东拉西扯绕,自己逻辑有问题,还说别人是文盲,可笑[鄙视]
2015年05月29日 09点05分 22
吧务
level 13
wuanguo 楼主
我原本想重新写一篇完整的文,但是实在是没有时间,只写了这个讨论提纲式的文,请大家帮忙补充指正。
此外,也请大家帮忙看着,如果还有人在别的什么吧提出异议,烦请帮忙粘贴过来,也方便讨论。
最后说一句,我写文章一般都标注【原创】,而这个主题的三篇均标为【讨论】,既然是讨论,那我自然有一些不确定、不完善之处,所以也希望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心平气和,否则,闹出不愉快,实在不是我想看到的结果。
2015年05月29日 10点05分 23
level 13
大吧辛苦啦[玫瑰][玫瑰][玫瑰]
2015年05月29日 12点05分 24
level 12
分析得很好[大拇指][大拇指]
2015年05月29日 13点05分 25
吧务
level 14
支持大吧,期待第四集[呵呵]
2015年05月29日 13点05分 26
level 12
[呵呵]
2015年05月29日 13点05分 27
level 7
学习[太开心],顺带顶贴, 大吧辛苦啦,不不大仙这回算是做了件好事,观点有争议才能有发展嘛,至于冷嘲热讽什么的也不要在意啦,感觉这人一直都阴阳怪气的,反驳首先得有个好态度才对嘛。
2015年05月29日 14点05分 29
level 7
《新唐书》卷十三:“其追赠皇后 、追尊皇太后 、赠太子往往皆立别庙。”
太穆皇后先入别庙可能与她是追赠皇后有关。
还查到篇文章《唐代追尊皇后袝庙考》,这篇文章的作者也认为太穆皇后是先立别庙,后迁袝太庙。
2015年05月29日 14点05分 30
唐朝先于皇帝而去,又非追赠的皇后好像只有长孙一个,这可能是文德皇后庙显得特殊的原因。
2015年05月29日 15点05分
昭德皇后另立别庙,是否因为不是正妻,就视同追赠了。
2015年05月30日 00点05分
回复
������19
:嗯,新唐书的这条记载,值得注意。
2015年05月30日 05点05分
level 7
贞节等又以肃明皇后不合与昭成皇后配祔睿宗,奏议曰:“礼,宗庙父昭子穆,皆有配座,每室一帝一后,礼之正仪。自夏、殷而来,无易兹典。伏惟昭成皇后,有太姒之德,已配食于睿宗;则肃明皇后无启母之尊,自应别立一庙。”
---------------------------------
从这句话来看,别庙在唐时看来并不属于宗庙。所以《定宗庙乐议》中的文德皇后庙应该不是别庙。
前面有吧友提醒的很对,窦皇后初谥穆,后加号太穆,而长孙初谥文德,或许正与她一开始就进入了宗庙有关。
2015年05月29日 15点05分 31
吧务
level 13
来学习了[可爱]
2015年05月30日 01点05分 32
吧务
level 14
再读一遍[OK]
2015年05月30日 01点05分 33
level 9
再来学学~
2015年05月30日 01点05分 36
吧务
level 14
即使在夹室中,也不属于在太庙之中-----“谨按光皇帝是追王,高宗、中宗、睿宗是祧庙之主,其神主合藏于【太庙从西第一夹室】。景皇帝是始封不迁之祖,其神主合藏于【太庙从西第一室】。”从这句话明明可以看出,夹室就是太庙之中。
我不知层主为何已经贴了“夹室,宗庙内堂东西厢”这种史料了,还会得出夹室不在太庙之中这种难以自圆的结论?
僖宗再幸宝鸡,其太庙十一室并祧庙八室及孝明太皇太后等别庙三室等神主----就因为古人对于各庙记载如斯清楚,那么《旧唐书》皇祖弘农府君、宣简公、懿王三庙乐,请同奏《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庙乐,请奏《大基》之舞。世祖元皇帝庙乐,请奏《大成》之舞。高祖大武皇帝庙乐,请奏《大明》之舞。文德皇后庙乐,请奏《光大》之舞。【七庙登歌】,请每室别奏。这里的七庙登歌为何会统筒其词,所以我以前说过这里七庙应该是实数,也正因为这里没有明说六亲庙及皇后别庙,每室别奏,才推断皇后是一开始就进了太庙的。
还有我认为皇后一死就进了太庙的依据是,史书中并无提及长孙皇后别庙。而相反,不管是七庙登歌、还是三年停光大之舞,都能依稀推测皇后就在太庙之中占有一室,而且我始终不认为皇后会占昭穆。
2015年05月31日 00点05分 39
某些人想让大家认定文德皇后不仅神主在太庙,而且在宗庙之外还有别庙,犹如唐高祖李渊[酷]
2015年06月01日 06点06分
回复
��������
:希望你的结案陈词不是来自我的这一层。[酷]
2015年06月01日 07点06分
level 6
https://tieba.baidu.com/p/3794746330
那边又有新的回复了
2015年05月31日 01点05分 40
直接粘贴过来吧,方便讨论。
2015年05月31日 01点05分
@wuanguo 她还有截图,我手机不方便粘贴
2015年05月31日 02点05分
真心对这人过敏
2015年05月31日 03点05分
level 8
有人说“文德皇后庙是别庙是据常理推断的,可并没有直接的史料支撑。别庙根本就不属于宗庙,怎么会出现在宗庙乐议里,还与宗庙相提并论。”
我不知道此人说地常理是什么,而为什么古人会形成此人所谓的常理,史书对这种常理的记载于我们而言是属于史料还是仅仅就是常理。如果历史上什么事必须要有直接史料的记载才可以确定,那历史学家们花心血所作地考证还有什么意义?
”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中间代数既近,列在三昭三穆之内,故皇家太庙,唯有六室“
依据此条史料就可以证明贞观时期的太庙是六世室而不是七世室,既然不是七世室,那文德皇后庙自然就不是世室世庙乐。请问这难道是仅据常理在推断吗?
在推论文德皇后不是世庙时,我引用了”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引用了史书记载的从弘农府君到高祖李渊的世系,并按昭穆之序加以排列,这些难道都不属于史料范畴,而属于常理范畴?
因此有人指出的”文德皇后庙是别庙是据常理推断的“,是一种不依据事实说话的作法。
有人还指出“别庙根本就不属于宗庙,怎么会出现在宗庙乐议里,还与宗庙相提并论”
别庙是否属于宗庙此处暂不讨论,我前面已经说过文德皇后出现在宗庙乐议里,不过是附带提出,因为太宗提出商议制定庙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殷荐祖考”,文德皇后是太宗的祖,还是考?可见太宗的庙议诏书根本就不包括文德在内,但既然组织人员去制定庙乐了,那附带将同样没有好庙乐的文德皇后庙也一起制定,则也是自然的事,既然制定好了,那么在回奏时也于结尾提及文德庙乐,也是很自然的事。
2015年05月31日 02点05分 41
“七庙登歌,请每室别奏”你又如何解释,长孙如果有别庙,应当另行提出才对。
2015年05月31日 02点05分
回复
͵����
:而且层主一直是以按常理,那么长孙一死便冠上了老公的谥号,又如何解释。
2015年05月31日 02点05分
回复 xhzyjh :嗯,谥号一事很显然违反了【古人所记载的“常理”(层主深信不疑的史料范畴)】,不知层主怎么想。
2015年05月31日 03点05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