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铁男 温柔铁男
关注数: 109 粉丝数: 98 发帖数: 9,786 关注贴吧数: 6
这个骑者,让我瞬间感动----广西小伙骑单车带绝症女友游全国 故事情节没有太多的复杂,女孩爱笑,男孩耍酷,加上一只忠狗,组合成他们心中“家”的概念,浪迹天涯。广西武宣209国道,阴天,浅灰色调的天空,不似烈日浮夸,也无雨天阴冷,一切都刚刚好。这样的组合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偶尔急促的喇叭声,也因这和谐的组合而停留驻足。走累了便停下,男孩细心检查女孩的轮椅。路人的眼光,看得出,那是羡慕。他们的出发,是多少人内心的渴求,这叫希望症,任何人都需要。行人纷纷停下为他们捐款,他们婉拒。和所有情侣一般,他们也会玩着两人间的小甜蜜:即使近在咫尺,也要一前一后用手机聊天工具打情骂俏,再相互来个鬼脸,笑声便洋溢扩散,似有回音。男孩说要带她看风景,女孩说你就是我的风景。狗狗阿宝给这个小“家”带来很多的快乐。天色暗下,男孩开始搭帐篷。女孩和狗狗阿宝在一旁安静等待。男孩背着女孩准备进入搭好的帐篷休息。休息前,两人在搭好的帐篷前玩耍。两人玩耍时,眉宇间也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可是,这并不仅是一个爱情片。有关路上的故事,还有头发会凌乱,面庞会憔悴,长途跋涉的双脚也无意外的会发臭。在男孩心里最为明白,女孩是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在行走。他们的旅行始于2015新年伊始,女孩身患绝症,生命或所剩无多,为了圆她出去走一走的心愿,男孩辞去工作,带着仅有的200元钱,以及自己理发的手艺和工具,和女友一起踏上了旅途。
单车骑行在弯道和平路的安全原则(转帖) 一、 弯道过急:   通常我们说这属于“胳膊肘弯”,90度~180度弯道,这样的万到很多自行车爱好者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者是处理不妥当,此时可以说我们已经处在失控的状态了,以往的事故会发生于对面车辆相撞、跌入山崖、撞在石壁上…,血的教训是深刻的,处理的办法是什么?   首先,我们进入弯道前一定要减速行驶,减速到我们能够掌控车辆的状态下才可以,每个人的水平不同入弯的速度也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切忌互相追逐。在整个过弯道的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在我们的行驶界限内,禁止越过界限。过弯道的时候,朝哪边拐弯,哪边的膝盖就应该在最高点,一是为了防止脚踏触碰地面,二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车辆,减速的时候应当前后刹车共同作用,进入弯道后避免使用刹车,依靠向心力过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使用点刹的方式。   弯道的状况下可能在道路上会有碎玻璃、沙子、石头,都很可能会导致我们摔车,如何防止呢?即便我们进入弯道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紧张,此时我们的车身是倾斜的,应当及时校正我们的身体,迅速改变车身的倾斜状况,尽量是的车轮以垂直的角度经过危险地带。   弯道的最根本原则:绝对禁止超车(无论是超越自行车、汽车)。   遇到紧急情况,如果已经失控了应当做好摔车准备,不要紧张,如果遇到山崖、石壁等情况尽量向道路内侧靠拢,如果遇到汽车迎面相撞,还是应当快速改变方向,尽量降低伤害程度。   摔车事故处理,首先应救护伤者,尽快送到医院处理,一般来说,摔车后如果伤者清醒没有昏厥的,原姿势不动片刻后,逐渐主动缓慢活动四肢、头颈、腰部,无明显不适、剧烈疼痛时,被动(在同伴帮助下)再次活动其上述部位,无明显不适、疼痛时方可缓慢坐起、站起.......,其他人应避免处碰伤者,主要是防止其伤势恶化,尤其是骨折的情况,如果发生昏厥、重伤、大出血应尽快报警、请救护车救助。   二、 平路:   在平坦路面上,也可能会发生摔车事故,多发生于自行车爱好者之间的,或者是与其他行驶车辆相撞,主要说自行车爱好者之间的,几个或者十几个车友一起骑行,本是很快乐的事情,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者编队技术而导致摔车事故,甚至演变为与其他车辆的连带交通事故。   我们把编队简单的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领骑者,二是跟随者,领骑者担负着舵手的角色,正常骑乘中,应当避免忽快忽慢,尽量保持匀速,车身正直,不要走S形或者是突然改变方向,遇到障碍物应当提前打手势示意,并且提前改变路线,改变路线时应当先观察后方队员、道路状况,改变路线时应当逐渐的小角度切换路线,避开障碍物以后,以同样的观察办法确定安全后,同样逐渐的小角度切换路线。   跟随者,应当及时观察领骑者手势、动向,跟随时前轮于其后轮不能位于一条直线上,应当错开且具有一定的距离为宜,根据编队的水平和速度,该距离是不同的。   根据上述,令骑者直接问题是最多的,例如遇到井盖等障碍物,临到跟前突然改变方向都是造成事故的原因,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倒不如正常通过,如果是必须躲避的应当减速或停车。   提前预警整个贯穿于我们所写的文字中,无论是道路上的任何事物,包括行驶的车辆、走动的行人、路面的障碍物都需要我们提前做出判断,并且提前采取行动,这样做会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
怎样选择冬季骑行装备 北方冬季骑行最大点痛苦莫过于内湿外冻,处于0度以下的环境中,你浑身湿透、手脚麻木、泪流满面、涕流满嘴,而冷风却不停当往身体里灌....这种痛苦的感觉会让你恨不得立刻钻进一间充满蒸汽的桑拿室里……其实,你没有必要这么痛苦的骑车,如果你选对了合适的冬季骑行装备,就能体验到不同于其他季节骑行的乐趣-骑行在蜿蜒的山岰中(或畅骑在平直的公路上),呼吸着清爽的空气、欣赏着未溶积雪的美景…… 外衣 冬季骑行首要保暖,特别是外衣,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挡风保暖的服装。保暖不在于单件衣服的厚度,而是在于所穿衣服的层数(多层的空气隔层可以更好的保持你的体温),而笨重的外衣只会让你感觉束手束脚,操控单车变得困难。 轻便、挡风的抓绒面料骑行服、骑行裤就是不错的选择。一般骑行上衣前为挡风抓绒面料,后背为排汗透气的抓绒面料,既抵挡了前面吹来的冷风,又加速了后背汗液的排干;而骑行裤的选择要注意膝盖处有没有加厚层,保护好你的膝盖非常重要(我的做法是再加上一套护膝),最好选择背带骑行长裤,可以阻止冷风钻进你的后腰。 现在市面上这类产品很多,百元左右就能买到性价比不错的衣、裤(还是牌子货!)如果你就是有钱花不出去,也可以考虑一下Windstop面料的户外服装,毕竟你要为此掏出一笔专利费(如同Gore-Tex)]
徒手健身 无氧运动作用:增肌、增力等。 常见的无氧运动项目有: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力训练等。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无氧运动的最大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而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 肌肉恢复期为 48~ 72小时,因此在肌肉没有完全恢复之前再继续锻炼同一块肌肉是没有效果的,相反会影响锻炼效果。一般在大肌肉锻炼的同时有小肌肉的参与运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把参与运动的肌肉同一天锻炼效果是最好的。组数、次数要求,大肌肉 3~ 4组、 6~ 10次、 3~ 4个动作,小肌肉 2~ 3组、 8~ 12次、 2~ 3个动作。大肌肉包括:胸肌、背阔肌、腹肌、腿部。训练初期要适当减轻重量、加大数量。每组锻炼的次数是指:一次性可以完成的数量,比如你一口气可以做 30个俯卧撑为一组,按要求到力竭每组只能做 8~ 12个,那么就需要在你的身上负重,使你有压力做不到 30个,最多只能做 8至 12个。每做一组间隔休息 60~ 90秒,换动作训练间隔休息 2~ 3分钟,一次总运动量为 45~ 60分钟为宜,不能超过 90分钟。运动前需要热身 5~ 10分钟,运动之后 15~ 30分钟之内及时补充 100克食物( 1个脱脂面包、 1~ 2个鸡蛋白)。 胸肌、三头肌:
如何进行自行车训练--自行车训练的建议(转) A.车龄未满一年的人: 1.无论你是否有晨骑习惯,每周累积骑乘里乘数至少150公里 千万不要只在周六和周日各骑75公里,这样效果不好. 最好是一三五20~30公里,周六60~80公里,周日休息陪陪家人. 2.无论平路或爬坡前面都用39的小盘来骑车,重点在于练习回转数(踏频),刚开始练习试 控制在90~100rpm之间. 想要成为优秀的骑者练习回转是一门必修的课程,此时53的大盘对你们的帮助不 大,因为你们的肌力还不够强,就算用了练习的效果也不大. check point : a.利用轻踩回转时检查膝盖上提时,是否会外翻的现象,就是一般所说的脚开开. 原则上膝盖上提时,要隐约好象要碰到车架上管,但实际上又不会碰到才对. b.当转速到达110~120时看看屁股是否会上下震动,如果会代表你踩踏的不够 圆,要练到屁股能够稳定的坐在坐垫上为止. 3.初学者开始练习骑车手要建立固定的骑车习惯与正确的骑车姿势,不要一开始 就想要跟上老手的节奏,应该用八成体力来练车,想要跟上别人只会让你的乳酸 提早堆积,你需要的是用二三个月来建立身体的有氧机制,提早让自己爆缸只会 让你的身体更累,并且打击自己的信心. 4.再重申一次,培养骑车乐趣,建立耐力基础,学习正确骑乘姿势,打好基础准备迎接 中级班的课程. B.车龄超过一年的人: 1.你的骑车姿势大致底定,你也知道踩回转是怎么一回事,你有一定的心肺功能, 你勉强可以跟上车队好手,但往往在关键时刻就被甩开,你很努力也很用心骑车, 但不知为甚么就是无法进步,但你心理又渴望像别人一样强. 如果你符合上述的情况,请准备进入中级班的训练. 2.每周累积骑乘里乘数至少250公里,内容分配参考前面. 3.每次出门骑车,刚开始5~10公里为热身阶段,前面一样使用39小盘. 4.过了热身阶段开始利用地形练习坐姿爬坡,站姿爬坡,握下把抽车爬坡,以及平路 压低身体减少风阻的骑车姿势. 这些项目注重在姿势与技巧,不要要求强度,姿势正确又要求强度是属于高级班 的课程,请不要好高骛远. 5.周一~周五是你闭门练功的时段,周六是验收成果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向车队高 手请教,甚至在某些路段向他们讨教几招,看看自己跟他们的差距是否又拉近? 6.这个阶段是转型变大人的重要时刻,每一项基本功学的越扎实,将来你的骑车风 格会更全面化,各种路况都难不倒你,你几乎没有罩门,想击败你除非你的车爆胎. 因此你要更全心全意的明白每一个动作发力的原理,并学习能做出每一个动作. 7.偶而有机会参加一下比赛,感受一下高手是如何骑车?从中吸收比赛经验,而不再 是出发后没多久,目送别人的屁股离去. 8.这个阶段的队员在熟悉各种姿势骑车的方法后,开始要增加一些强度,让你变的 强壮,准备接受高级班的训练. 想骑的更远更快,没有快捷方式,更别妄想吃药,没有甚么武功密集,上网到处可以找到 资料,有心勤练是不二法门,或许以往你已经很强了,那是周遭没人比你强,现在你 来到这里,发现好象每个人都很厉害,其实每个人刚开始都一样,但是他们为何变 成如此?道理很简单,因为有心.腿绑沙袋,骑车上坡。普通训练每周8-10小时。专业选手20-30个小时
角逐怀仁县,骑行南太行 8月2日,我和轮哥、豹子一起去山西怀仁参加了那里举办的绕城邀请赛,比赛结束后,豹子因工作比较忙于第二天乘火车返回,我和轮哥则按计划乘火车转车太原到达长治,开始南太行骑行。我们8月5日中午从长治开始,经山西陵川县进入太行山,于第二天到达马武寨,当天下午探险抱犊沟,8月7早晨从抱犊村返回马武寨,骑车经分水岭到达河南省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并于当天下午抵达河南省卫辉市。8月8日,也就是今天早晨6点钟从卫辉市出发,经滑县、濮阳、莘县骑行200公里,于下午5点钟,历时11个小时安全到达阳谷。 根据这次远行的行程,我概括为这么几个阶段: 1.怀仁县高手角逐 2.陵川城访古探幽 3.马武寨车友聚会 4.抱犊沟险象环生 5.跨晋豫关山飞度 6.返家乡归心似箭 按照出发前的计划,我们决定走走驴行的经典线路,这些路线不仅岔路多,而且有的路段十分难走,绝对是对意志和身体的双重考验。所以我先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帖子,再利用百度、google、相约久久等电子地图规划好了线路。所以,在这次骑行中,在那些难走的地方没有出现一次迷路的情况,倒是在大路上被误导了一次,帖子中会做详细描述。正是因为这条线路很考验人,所以建议想骑行这线路的车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想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单车爱好者要注意的问题(转帖) 作为一个骑行爱好者,本身在出行中追求自由,投入大自然,得到一种心灵和身体上的洗涤和锻炼,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也是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骑行,并不是为了“秀”,你不是一个人,是代表单车运动者,你的素质如何,就反映了社会人怎么看待单车骑行者,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对自我的认知。 但是有一点:我们是骑士,就应该要有骑士的“高贵”精神! 1、避免逆行、数人并排骑行。 2、你永远是非机动车,所以你在骑车的时候也永远不要和机动车去激动。 3、你身后的人不是全能的先知,不可能知道你在路口的时候准备左转右转还是直走,所以你最好给他一点提示。 4、带上头盔,并注意随时检查刹车系统。刹车的意义是在于控制车的速度而不是瞬间停下,如果想停下就必须提早刹车。下坡不带刹车的行为是愚蠢的。 5、进出有行人的(景区)大门时,应自觉下车推行。 6、尽可能靠右骑行,后方尽可能从左侧超车,超车之后如需变线骑行,请示意后方人员。 7、车灯的用途是在于让别人看见你而不是让你去看见别人,所以在夜间骑行,请确保车灯打开。 8、尊重路上所有会动的东西。牢记任何情况下,行人和机动车都有优先通过权;在街道上骑行时尽可能走直线,避免左摇右晃,主动避让机动车辆及行人,闯红灯是傻子才做的事;等红灯时应把车停在人行横道后(一般有线标示),不阻碍行人过马路。 9、自行车是一个中间体,所以,在机动车通道绿灯时我们可以通行,同样,在斑马线绿灯时我们也可以通行,通过人行横道时,应自觉下车靠右推行。 10、自行车运动是环保的,我们所到之处产生的垃圾不可随地乱扔,如附近无扔放垃圾处,应自行将垃圾带走。
单车骑行中膝关节的保养(转帖) 自行车是一项既健康又安全的有氧运动,根据骨科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韩伟医师表示,在他的经验,从事自行车运动而造成运动伤害的患者并不多,且绝大多数都是髌股软骨发炎;如果您也曾经在运动过程中感到膝关节疼痛,那就很可能是髌骨软骨发炎。 将座垫调整至适当高度 髌骨位于膝盖前方,在脚伸直时呈线放松的状态,当脚弯曲的越多时,髌骨就会越来越紧,压力也跟着不断上升,所以骑自行车时,由于脚反覆弯曲、伸直,让膝关节不断摩擦,髌骨软骨就容易发炎。 韩医师表示,骑自行车时膝盖越弯曲,压力就会越大,所以一般人为求安全感,习惯将坐垫调整在双腿可以同时着地的高度是不正确的。要预防髌骨软骨发炎的第一歩,就是将坐垫调整至适当的位置,一般座垫高度的计算公式为:跨下长×0.885=座垫高度(中轴中心至座垫),再依自己的骑乘感觉进行微调;由公式估算出的高度,约是踩踏到底时,大腿保持在80%伸直的状况。 锻炼有力而柔软的肌肉 要预防膝关节的运动伤害,可以长期做伸展运动与重量训练来训练四头肌、大腿后侧的弯曲肌肉,如果四头肌有力,膝盖会较强壮,也就不容易受伤。 此外, 韩医师强调运动前一定要暖身、伸展肌肉,尤其在天气冷的时候肌肉会比较僵硬,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暖身。因为肌肉就像橡皮筋一样,如果很有弹性,怎麽拉都不会断;如果僵硬,可能一拉就断。而温度越高,肌肉越软,就容易被拉松,所以在骑车要注意保暖,否则冷空气会让肌肉僵硬,就容易造成受伤。若想更有效的预防,在平日要勤做伸展运动, 韩医师根据一项医学报告指出,每天做5~10分钟的伸展与肌肉运动,比只在运动前做暖身,能更有效降低运动伤害的机会。 从事运动应循序渐进 若是平常较少运动或是因受伤而使的肌肉发生萎缩的状况时,那运动就特别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时兴起就勉强运动。像是车友如果只在周末骑乘自行车,而且骑的距离又很长,也容易使受伤的机会增加;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车友,并不适合一周仅仅一次的激烈运动,一个星期应有三次以上的运动才是最正确,如游泳、骑自行车、有氧舞蹈等有氧运动对身体最好。 近年来“爬楼梯运动”颇为盛行,普遍被认为是不错的有氧运动,不但可以减重,还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不过医师表示,上下楼梯的动作,会对于膝盖前方得髌骨产生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下楼梯的压力又比上楼梯高出两、三倍,如果本身大腿肌力不够,就容易出现髌骨软骨发炎、受伤,出现膝盖疼痛的情况,这种病症尤其常见于肥胖者及年轻女性身上。除了爬楼梯外,登山、跑歩也都可能有同样的情况。 受伤时牢记RICE原则 如果骑车碰到膝盖觉得不舒服,韩医师建议车有可以先放慢速度,不要太出力,若继续痛就要赶快休息并冰敷。一般在处理这种初期受伤的状况,都可以用“R、I、C、E”原则来护膝,即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及抬高(Elevation)。冰敷可以消炎、消肿、止痛、降低乳酸堆积,是一项极有效的急救与治疗的方法,车友也应随身携带冰敷用具;压迫是穿上护膝或以绷带绑紧来保护膝盖,减少关节的作动;而抬高是要让患部高于心脏。如果状况仍没有改善,赶紧在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医师治疗,并在安全没有副作用为前提下展开复健,将可尽快忽复正常。 保持规律而缓和的运动习惯 受伤就医后,多久可以开始运动?很多人认为运动伤害必须休息很长一段时间静待他复原,但韩医师他认为,在受伤的急性期过后,也就是感觉不疼了,就应该在安全范围内开始关节及肌肉的活动,才能维持关节灵活及肌肉力量。因为越不活动、越不锻炼,肌力就越差,一个星期不活动,原本的肌肉就会减少一成,而想要恢复,可能得花上三个月的时间。 因此,想要尽早恢复到受伤前的状况,就应该在医师及物理治疗师的处方下,积极的作一些伸展和强化的运动。像是有些老年关节炎患者,因膝盖关节软骨磨损,走路时膝盖容易僵硬、疼痛,久而久之就避免走路,结果越不动,膝盖就越僵硬,使病情更为严重。 韩医师建议不妨试着在温水游泳池中走路,或做些缓和的伸展运动,即可减少膝盖软骨的磨损与压迫,又可维持肌力与心肺功能 当然,对健康的人而言也是一样,不活动,肌力就会变差,因此韩医师也提供了一些简易而温和的伸展与肌力运动,可做为保养与复健之用;他强调,平日勤活动才是正确保养之道,千万不要到周末才要“上战场”,这样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还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
中轴异响修车小感 (转帖) 本人骑10款770,以前车子中轴就时有异响,因为一般只有发力或登坡时才响,所以没太在意。前些天在网上看帖,发现此现象在2000到3000的低端车中非常普遍,且以捷安特770尤为代表。大致表述多如此:,中轴异响,如金属崩裂声,每圈响,发力时有,空转时无,闹心…… 去贴吧论坛里转转就会发现,问题真的很普遍,解决方法多为换脚踏、换中轴、上油、紧中轴、凑活、抱怨等等。 去了第一家捷安特,技师小伙骑我车小试了两圈果断说脚踏问题,换脚踏,并保证换后无效退还。结果依旧响,换回。然后我就凭着自己网上刚学的那点儿知识,让师傅帮忙紧紧脚踏,紧紧中轴,紧过之后仍然响,且频率加快。没办法,去了第二家捷安特。第二家店师傅屋里吹着空调,车连看都没看,一口咬定轴坏了,必须换轴!还放话这种低端玩意也就这样,响,正常。对捷安特这种态度早已习以为常,去了第三家店,一家比较大的店,有专门的修理部和修车台,师傅紧了下中轴,问题解决,根本不用换件!就是中轴松了。 其实说到“紧中轴”,看到网上很多车友都提到过这个词,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误以为紧的是曲柄上那个与中轴连接的内六角。其实不然,拧它没用,它只是锁紧曲柄与中轴的连接,而真正要紧的是中轴与车架螺纹!这个我们在外边看不到,必须先卸下车左边的曲柄。这也就是为什么车店一般不愿意给你修的原因,因为要先卸曲柄,再紧中轴,外边没法拧,费半天劲,还没法收你钱,所以干脆让你换件。下附图解: 1.先用8mm内六角拧松曲柄 2.扳手+曲柄拆卸器,卸下曲柄 3.扳手+中轴拆卸器,拧紧中轴,曲柄装回。 中轴异响排查小结: 1.脚踏与曲柄连接处松:15号扳手上紧脚踏 2. 曲柄与中轴连接处松:8mm内六角上紧曲柄 3.中轴与车架螺纹处松:卸下曲柄,上紧中轴。拆卸曲柄、中轴,建议去车店,自己容易滑扣 4.脚踏进水进泥:更换 5.轴坏了:最后一家店的师傅说,这种可能基本很小,所以大多让你换轴的店都在蒙你 6.其他异响:如花鼓异响,这个很容易判断,空转轮,不转轴,就可判断是花鼓还是中轴响。2000多的车花鼓基本为滚珠的,骑行一段时间后难免珠子磨碎。解决办法:定期换珠,或更换培林花鼓 修车小感: 想想看不能全怪车店黑心蒙人,也不能天天企盼遇上好心师傅。换件,轻松又赚钱,修车,费力不讨好。修的人家一身汗,因为就紧了紧螺丝,最后也没法管你要钱,只能是一句谢谢,一了了之。你说人家会如何选择?技师是靠手艺吃饭的,人家一天帮你白修行,天天帮你白修靠什么吃饭啊?所以选择果断换件。如果修车师傅告诉你:“换件50,装卸50。”你肯定会说人家黑,那人家干脆说:“换件100,装卸免费。”结果我们欣然就接受了。那你说人家会怎么跟你说?这就是我们对技术,对手艺的的漠视。紧一紧某个螺丝而已,但人家知道紧哪里,怎么紧,虽然那只是人家技师的举手之劳,但它就应该值那50。花钱学手艺,天经地义(自己全会的老鸟除外)如果这一点能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技术与手艺能得到大家的普遍尊重,那么我们也就只需花50块修车,而不是动不动就100块换件了。想想挺像咱么的医疗体制的,算了,车友,莫谈国事。 希望老鸟指点,与新鸟分享,希望对以后遇到中轴异响的车友有帮助,少花冤枉钱。
长途骑行的一些小经验(转帖) 一. 关于装备 (一)自行车(南方人叫单车) 选择2000元左右的品牌自行车,如捷安特的ATX770和美利达的公爵650等, 品质可靠,性价比较高,骑的人多,沿途维修点多,配件容易找到。 我的是ATX690,1725元,无前叉锁死功能,上长距离大坡时会卸力,浪费些体力, (不过觉得无所谓,就是为了锻炼身体才骑行的么。) *滇藏路上碰到一位骑380元普通自行车进藏的温州年轻人,所以说单车的贵贱性能不是主要的, 骑友之中说:“骑得快慢主要靠发动机”意思就是说主要靠人的体力和意志。 总之:“没有去不了的车,只有去不了的人” 如果路上准备经常搭车的骑友,可以选择折叠车,方便携带。 (二)必须的装备 骑行头盔,骑行手套,电筒和尾灯是必须的,只要上车,必须戴好头盔和手套,绝对不能侥幸。 (三)其他装备 货架选择钢货架,铝合金货架长途颠簸很容易折断; (目前碟刹单车没有钢货架,所以综合比较的话,最好选择V刹车) 驼包选择质量好,结实防水,一个好驼包可以减轻很多烦恼,尤其是雨天, 不要选择太宽大的,风阻大,很痛苦; 下次走我选择摩托车的油箱包,或者干脆就用双肩背包, 顺着放在货架上,轻装简行,风阻最小,住店逛街什么的携带也方便。 骑行眼镜最好有;大风沙,刺眼阳光和傍晚飞虫多的时候最有用,其他时候不戴也行。 魔术头巾可以买两个,天冷风大的时候套膝盖上还可以保暖防风。 相机带卡片机就行了,单反取放麻烦, 卡片机还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边骑边拍,迅速捕捉转瞬即逝的沿途风情,还不耽误时间。 修车工具的话就带打气筒,链条油,补胎工具,外加一个小的扳手组合工具就行; 备件就带一个备用内胎和一对刹车皮就够了, 截链器,刹车变速线等不用带,坏的几率很小,我骑了6600公里,从来没坏过。(单车长途首先在思想上就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可能用到的东西都带着) 露营装备建议不用带,使用频率很低,风阻还大,露营的话充电,洗浴,安全等都不好解决,最主要是休息不好。 沿途旅店大多数都是20-30元价位,综合比较还是住店较好。 不用带专门的GPS,使用频率很低,国道沿途都有路桩,很难走错,在城市里找路就多问问好了。 另外,现在绝大多数手机都有GPS功能了,不过即使有GPS指示,也还是再问问当地人好,走错了很打击旅行的情绪的。 如果想保存下自己的GPS路径留念,网上有卖专门的GPS路径记录仪,体积很小。 如果要充电的东西比较多,就带个插线板,因为大多数旅店房间只有一个插座。 轻便的电吹风很有用,尤其是进藏,西藏雨多,天气转瞬即变,难免鞋袜手套和衣服被浇湿, 晚上住店后可以用来迅速吹干衣物,这样也可以减少带过多的备用衣服。 水杯架选择金属的,塑料的张紧力不够,下坡颠簸时水杯容易掉。 水杯建议选择太空杯,可以在沿途的旅店饭店直接装开水,节约买水钱, 选择开口是小口推按式的,这样骑行时不用下车也能单手喝水。 可以带两个太空杯,小的插在车上,大的放驮包里。 建议装付把,减少手部疲劳,我一路上就是手受不了 码表我就网上买个17元的,用着也不错,但是大雨天要套个方便袋挡雨。 MP3小音箱网上有,一般100元左右 (骑友说雨天用安全套套上,我只能说,骑友太有才了) 车铃有没有都行,我的是在woerma超市买的,带个小指南针,还是比较实用,但是音箱放在旁边的话,指南针就不准了。 总之,行李尽最大可能要少,轻装简行才能更轻松,享受旅途快乐! (本帖71楼:最轻量化长途装备) 二. 关于出行准备 一般来说,常见的线路都有路书,可以在网上搜索,但是路况每年变化很大,具体还要路上多问。
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转) 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着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 (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身体和车子要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骑行者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入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夏季长途骑行补水佳品:口服补液盐 夏季气温高,我们长时间骑车会大量出汗,据说光喝白开水补水效果并不太好,看到有的车友说可以饮用口服补液盐,网上搜了一下,口服补液盐可以补充钠、钾及体液,调节水及电解质的平衡,并且价格很便宜,每包几毛钱,用的时候不必按说明书上的用量使用,可以冲的淡一点,一包可冲几壶水,在夏季长途骑行中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去年我们去太行山,我就买了几包带着,感觉效果挺好的,就是口味有些怪,有点甜有点咸。 【通用名称】口服补液盐 【英文名称】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每大包含主要成份葡萄糖11克、氯化钠1.75克,每小包含主要成份氯化钾0.75克、碳酸氢钠1.25克。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作用类别】本品为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用药类非处方药**。 【药理毒理】钠离子、钾离子是维持体内恒定的渗透压所必需,而恒定的渗透压,则为维持生命所必需,体内的钠和钾如丢失过多,则会出现低钠综合征或低钾综合征。急性腹泻、暑天高温、劳动大量出汗均可导致上述症候,本品可以补充钠、钾及体液,调节水及电解质的平衡。 【药代动力学】 【适应症】治疗和预防急、慢性腹泻造成的轻度脱水。 【用法和用量】临用时,将一袋(大、小各一包)溶于500毫升温水中,一般每日服用3000毫升,直至腹泻停止。 【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刺激感,多因未按规定溶解本品,由于浓度过高而引起。 【禁忌】下列情况禁用:少尿或无尿、严重腹泻或呕吐、葡萄糖吸收障碍、肠梗阻、肠麻痹及肠穿孔。 【注意事项】 1.脑、肾、心功能不全及高钾血症患者慎用。 2.腹泻停止后应立即停用。 3.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如正在使用其他**,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骑行中的休息(转帖) 骑行中休息是非常的重要的,一个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不能及时的休息或休息的方法不得当,身体机能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骑行中就不能保持良好的体能和精神状态,骑行中每个人的身体机能条件各异,要充分考虑好自己应该怎样合理的分配体能和休息,休息大体可以分为:车上和车下两部分。 一、先说车上: (1)我们在骑行速度较快时,每10-15分钟屁股离座采取站姿,手握双把,两腿蹬直夹紧车座,两脚平行踩踏在脚蹬上就可以了,另一种就是,左脚踩踏脚蹬垂直向下用力蹬直,身体向上挺起,腰部向左提起,右侧臀部抬起,左侧臀部依然坐在车座上不能离座,使右下肢的肢体放松,而左下肢的肢体由于用力的缘故,加速了血液循环的流动,血液中的含氧量随着流速的加快,能让左下肢的肢体得到大量的血氧量的补充,缓解了由于长久快速频率的蹬踏,局部缺氧所造成的僵硬、酸、涨、麻、痛(膝盖)等现象,休息另一侧则用相反的方法去做; (2)在骑行中,脚前掌蹬踏在踏板上,脚后跟向下垂直,单腿蹬直向下用力,主要拉伸由于长久快速频率的蹬踏,局部缺氧所造成的僵硬,缓解腿部筋络的疲劳和脚踝以及前脚掌的麻木。 二、再说车下:正常骑行合理的休息,一般可以考虑15公里左右下车休息一次,每次5-8分钟(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适当延长或缩短),下车后不要席地而坐,要离车走一走,活动腰部,缓解由于长久快速频率的蹬踏,局部缺氧所造成的僵硬,缓解腿部筋络的疲劳和脚踝、前脚掌的麻木,以及腰部的酸楚、屁股的疼痛,也可做压腿动作或指压膝眼穴(位于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凹处,指压用双手的中指。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做10次,一天三组。)对缓解腿部的酸、涨、麻、痛(膝盖)有一定的作用;如不能缓解基本症状,可以考虑在下一次的休息时,使用一些外部的缓解疼痛的药物,帮助及时快速的解决好这个问题。 上述的是骑行部分的休息,还有哪些的休息呢,那就是人的生物钟控制的正常休息,一个成年人的正常休息时间应该晚间保证八小时的正常睡眠,没有充足的睡眠,很难保障正常的新陈代谢,营养的吸收转换,只有保证了正常的收支平衡,才能把握好机体体能的分配,达到理想的良好程度,以利于长时间的骑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