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钻戒
白银钻戒
关注数: 702
粉丝数: 4,770
发帖数: 18,119
关注贴吧数: 52
海报终于来了
原来去年毕老师这么自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来自比老师的反击!!!
比去年慢了1S左右,我记得去年三连是1:31多?
大家感觉今年的声浪有变化吗? 今年的新规则要求泄压管必须合并了,不能独立。
看看红牛升级的细节
第二天测试结束,蜗法乙烷
梅奔这个都不是海豚跳了 我看都成袋鼠跳了,太严重了.....
这算违规吧?主动散热?真加了个风扇
底板...威廉姆斯
威廉姆斯着火了
马丁给歪头提供了一个特供天窗版
感觉嘉斯利下面有个人...々_々
第一天结束 成绩如下
红牛跑的直出汗
阿罗这轮毂挺好看的
toto现在的内心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奔驰经常跑大啊... 看起来尾部气流很不稳定呀... 又加装了一个侧裙地板连杆...
开两圈胶带开了,正常情况下不会开胶,如果开胶说明该区域的乱流非常严重,这不是好现象。
F1的座椅
冬测看看有什么升级吧
明天想看直播测试的 可以看看虾哥的直播,B站虾哥直播有巴林测试。
FIA这个操作属不属于自己打自己脸? 同意了修改最低重量限制,之前报道说除了阿罗做到了其他车队都不符合这个限制。现在看来FIA为了其他车队的利益而损害了阿罗的利益。 想起当年的美国站,米其林建议减速过弯,或者加个Z字型障碍物,FIA拒绝了米其林,理由就是规则是之前就设定好的,不能因为你无法遵守规则,而让能遵守规则的其他车队来承担损失,他们(普利司通阵营车队)并没有做错什么。 套用到这次,重量限制是早就设定好的,其他车队没有遵守这个规定,为什么要让遵守设计规定的阿罗来给没遵守的其他车队买单? 自己打自己的脸?
《F1 2022》将引入超跑 增加跨平台游戏功能.. 据Tom Henderson为外媒Xfire撰写的一篇文章表示,《F1 2022》将历史首次加入超级跑车,并且用名为“F1 Life”的新玩家中心来取代故事模式,还将上线跨平台游戏功能。 “F1 Life”玩家中心可以让玩家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些一级方程式车手的生活,也可以购买和收集各种奢侈品,包括但不限于昂贵的手表和名牌眼镜。与此同时,玩家也可以开始收集和驾驶超级跑车了! 玩家不仅可以自己收集和驾驶这些超级跑车,还可以在游戏的23条赛道上在线与其他玩家的超级跑车比赛,但不能与实际的F1赛车比赛。且据消息人士称,尽管引入了超级跑车,但是有些的其他功能是没有变化的,职业模式也将保持不变。 虽然“F1 Life”是为了补充故事模式移除后的空白部分,但是据Tom Henderson称,故事模式将在《F1 2023》中回归。在《F1 2022》中不包括这个功能的原因是游戏开发过程中遇到了时间限制。本作也将首次推出跨平台游戏功能,玩家现在可以与全平台的朋友一起玩了。 此外,官方还在公告中表示,本作将获得该系列粉丝长期以来一直要求的VR功能支持。
如果周的目标改一下,效果会不会更好 新秀赛季,只有一年的保守合同。 我在想阿罗这赛季大概率是寄了,赛车的竞争力不会太强,勉强在倒数2个车队的位置。 亦如之前的威廉姆斯,但差距应该比上赛季的哈斯好看很多。 所以与其在想正赛成绩,长距离表现,积分去这些比较难完成的任务。 能否简介一下拉塞尔之前的策略,把车子调教偏排位,在周六有一个亮眼的单圈表现。 成为下一个“周六之王”,如果有可能的话,这样的模式也更能让观众和围场内认可他的实力。 63之所以呼声这么高,也不是他的正赛成绩多么好,而是把一辆慢车经常开进Q2。 相较于63这样在F2有亮眼成绩打底的车手,周只有一年时间来证明自己,专注于正赛成绩我觉得还不如选择一个不一样的方式,而正赛就稳定一些,不出事故,不拼极限,听天由命等着捡皮夹就好了。
奔驰解决了海豚跳 海豚跳的原理就是在直道上速度加快,导致下压力增加,车身下方空气流速增加,导致车身底盘贴地,底盘下方没有空间给空气流过,然后失速,失速以后车身抬高,又有空间给空气流过,如此反复循环。 而梅赛德斯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底板上加几根加强连杆,使得在高下压力时底板依旧有足够的空间给空气流过。 白色箭头就是加强连杆....不过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重新升级侧箱和底板了。
车手对于新规则下跟车表现感受到了积极的反馈 勒克莱尔谈新规则F1赛车的跟车情况,他说:“这很有趣,在跟前车差距从3秒缩到1秒的过程中,能跟的很近。从1秒缩到0.5秒时,我感觉和去年差不多。从0.5秒缩到非常近时,情况要比去年好很多。这很好,很有趣。我的意思是,我还是得跟在前车身后几圈,但目前看起来情况还不错。” 塞恩斯:“我已经感觉到一些不同了,现在挺明显的。我对此持相当积极的看法,并且乐观地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维斯塔潘:“我跟过一些前车,看起来在后面跟车变得容易一些了。至少你不会因为突然转向不足或严重转向过度而失去下压力。”
这比诺托都是和谁学的啊?也太笋了吧! 反奶功力什么时候练的这么如火纯青了?这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比诺托吗?比诺托接受Sky的采访 记者:汉密尔顿说法拉利现在领先梅赛德斯2-3个月,法拉利会是新赛季的领先者吗? 比诺托:我很确定当我们到巴林之后,他们就会领先我们2-3个月了
阿隆索爆缸之后马丁也寄了 法国人:吾辈不孤
周冠宇引发了红旗 在T10打滑,冲出赛道,回不来了。
阿隆索爆缸了 雷诺引擎,这还没推速度呢....
破案了!迈凯伦的海豚跳效应为什么这么小
关于海豚跳,各个车队都发现了类似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海豚跳现象不是单单仅在个别车队中发现,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法拉利在所有车队当中,属于问题较小的那一撮,但从高清慢放当中也能清晰地看到海豚跳现象。 比诺托表示,车队在CFD和风洞的测试中,没预料到会发生这种问题,这对于赛车安全性有很大隐患会使得在高速弯碰撞时丢失下压力,并且在车内的驾驶员在海豚跳时有不适感。 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比诺托表示这是非常好解决的,只要增加车高就可以实现,但增加车高就等于损失一部分性能。想要在不丢失性能额前提下解决这个问题,才是目前各个车队需要考虑的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也许是赛季初期,拉开车队成绩的关键问题之一,看看我们谁能最先解决在不丢失性能的前提下解决海豚跳现象吧。
某个阵营看起来要寄了..... 加里·安德森指出有些车队受困于赛车纵向颠动(porpoising)。porpoising一词源于海豚连续跃出海面的动作,在赛车上的体现就是行驶过程中车辆在纵向会来回摆动。 当车辆接近最大速度并因此负载时,行车高度会降低,流经底板的气流可能会被阻隔;当通过底板下方的气流减少之后,整车下压力就会降低,行车高度又会抬升。在流经底板下方气流不断变化的过程中,porpoising就会连续出现。 porpoising也可能是由前翼引起的,遇到这种问题的车队需要寻找问题根源,而不是盲目地试图解决它。解决的目标就是让下压力始终能保持稳定,让气流阻断对下压力的影响是线性的,而不是突然变化的。 第一天出问题的车队,那不就是法拉利阵营的车吗?一个哈斯底盘都碎了还有一个阿罗刚开就被叫回去拆了....
哈斯首日霉运缠身 估计测试前没烧香! 哈斯在第一天的冬测中遭遇了冷却液泄露和底板损坏,损失了大量时间,一天只跑了43圈。下午引擎罩还裂了,被场边工作人员捡到……
Alpine竞逐最“呆萌”鼻锥,迈凯伦展现地面效应底盘。
2022年各支F1车队当前的赛车气动属性,以及悬挂布局一览
上午跑完了,拖拉机真的是勤劳啊 最快圈速:勒克莱尔 1:20.165 最多圈数:法拉利 79圈 最慢圈速:库比卡 1:25.909 最少圈数:阿罗 9圈
阿罗的迷彩连车手都不放过啊? 阿罗这个迷彩...车手隐身了吧!法拉利上了烤肉架....勒克莱尔在测试
首日测试:唯一一位登场的替补车手 Robert Kubica
各位的头盔展示 新春刚过勒克莱尔给大家鞠躬拜年了:以下分别是阿隆索、诺里斯、佩雷兹、马泽平、奥康和赛恩斯的常规头盔涂装。
冬测第一天,奔驰W13露出真容 可以看出实测车型和18号官方新车发布会的车型有明显区别。(上为发布会,下为实车)
这小牛烟雾弹也是够足的啊 发布会新车后悬挂是拉杆,实车曝光后悬挂式推杆...虚晃一枪。 后推的目前有4支车队了吧?并且这4支车队里,小牛和阿罗应该是唯二的前后都是推杆的车队。
[F1] 2022年法拉利F1-75侧箱CFD分析 从文章可以看出F1-75的侧箱整体思路是减少阻力,并且效果很不错。 以下内容转自F1 Technical论坛,作者Vanja Hasanovic。 CFD - 2022 Ferrari F1-75 (sidepod analysis) - F1technical.net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f1technical.net%2Fforum%2Fviewtopic.php%3Fp%3D1034019%23p1034019&urlrefer=3ab8a4e41db084ad3475ac2f5a32aa76 为了研究F1-75的概念,我们重新制作了一个基础模型,并在上面添加了类似F1-75的侧箱——我们称之为浴缸型侧箱。请注意,模型的其余部分基本上是通用的,因此除了有关F1-75侧箱如何工作的粗略概念之外外,不应该从这些结果中得到任何东西。首先,让我们检查一下轴测图和顶视图。第三张图展现的是一个没有浴缸侧箱,上表面基本平坦的模型,就像阿斯顿马丁一样。显然,有几处地方很快就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进气口、上表面和下表面。 在浴缸侧箱进气口下形成了一个高压区,作用于地板前端的下压力和进气口下方的升力。除非我们能搞到F1-75的精确几何形状和法拉利的CFD设定,否则试图弄清楚这个高压区对整车有多大作用是毫无意义的。 上表面是相当长的,基本上是能有多长就有多长。在前端,这个侧向和通常的侧箱一样会产生一些升力。在后部(就是那块浴缸部分),则形成了一个下压力更大的"压力池",毫无疑问,这对整车的气动肯定是有帮助的,而这也正是法拉利正在寻找的好处之一。从结果上来看,浴缸侧箱整体上比普通侧箱增加了约一倍的升力(仅作用在侧箱上)。而正如上文所述,这些升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地板前端产生的下压力所抵消。而如果与类马丁的侧箱相比,差距(褒义)就要大得多,类马丁侧箱在整个上表面几乎都只产生升力。 浴缸侧箱的后表面与扩散器斜面的上表面一起工作,形成一个相对的高压区。这个高压区直接增加了地板的后部下压力,也增加了浴缸侧箱后部的压力——即减少了阻力。与基本模型相比,单是浴缸侧箱部分就减少了50%的阻力。这看起来很像是法拉利将侧箱一路延伸到后部的主要原因——利用这一效果并减少阻力。说白了就是:F1-75的侧箱不是高阻力的! 至于鲨鱼腮散热口,它们的方向很可能调整过以让其顺着气流,看看模拟的流动图。我尝试了三到四次来防止顶部来流分离,这对法拉利来说一定是一样的,这也是他们把进气口抬高这么多的原因。笔者在次强调这个模型是非常粗糙且不精准的,哪怕仅仅是侧箱也和真正的F1-75有很大区别。 我想查看一下水平截面上的流速图。下图第一张是离地0.1米的流速图,第二张则是离地0.3米的。 0.1米:0.3米:在0.1米高度,浴缸侧箱对前轮乱流没有明显作用,因为那里仍然处于地板高度。在0.3米处,差异就很明显,而且实际上后轮乱流也有差异。在浴缸侧箱模型中,类似破风板的几何形状产生了朝向后轮胎的尾流,这种压强上的不同在第一张对比图中也可以看到。这股低能量的尾流打在后轮上,空压的增加要小得多。总的来说,与基本车型相比,F1-75后轮的阻力减少了10%以上。 总的来说,与基本模型相比,浴缸侧箱模型的下压力增加了约1-2%,这点差距不应该被考虑在内,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车的几何形状以及所有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真正有趣的是减阻方面的优势——浴缸侧箱模型比基本模型的阻力少了大约11%!按照jjn的说法,基本模型在这个问题上不太好比较,然而我认为这个差异是显著的,应该得到注意。 由于法拉利不得不延长侧箱以利用斜面压力的增加来减少阻力,看起来他们做了浴缸来抵消由此产生的升力。这一点在与类马丁侧箱对比时非常明显。之后,法拉利肯定综合了各种效果,并将其与冷却通道设计和散热口结合起来。
谁要来一辆吗?
FIA对于2022赛季的比赛日新规,减少作弊。 FIA要求各支车队新赛季更加公开赛车信息,主要包括: 1、周五FP1开始前,车队需要FIA提供一份文件,列出上一站或官方测试没有使用过的所有主要空气动力学、车身部件及总成的名称及简要说明。FIA和F1将规定披露的具体要求; 2、不晚于周五FP1赛前90分钟,所有赛车均需要在指定Pit房区域外向媒体展示,时长最多1小时;赛车必须搭载FP1使用的所有主要空气动力学、车身部件; 3、周六排位赛赛后30分钟开始,5辆来自5支车队的赛车需要向媒体展示,具体哪辆赛车由赛事总监指定; 4、车队1名高级技术人员或者管理层代表需要抽出至少10分钟,介绍自周五上午以来本站比赛所有主要的空气动力学、车身部件升级。
好像FIA没提对于默黑的处罚决定? 去年收官之后,积分前三名的车手被要求参加颁奖典礼,44没有去,然而这一行为也违反了FIA的规定。 我记得FIA当时还说44这个行为不对,会研究一下怎么对44这样的行为做出处罚? 然后就没然后了吗?还是有官方声明不追究了?
F1对于安全车返回维修区时机的相关规则做出了修改 在昨天更新的2022赛季F1运动规则中,对于安全车返回维修区时机的相关规则做出了修改。 没有改变的部分:当赛道官员认为赛道安全之后,将会通过官方信息系统给出“套圈车辆可以解套”的信息,任何被套圈的车辆需要解套并返回到领跑车辆的同一圈。 安全车返回维修区的时机 2021规则:除非赛道官员认为安全车仍然有必要,否则一旦【最后一辆】被套圈车辆超过了领跑车辆进行解套圈,安全车就将在【下一圈】结束时返回维修区。 2022规则:除非赛道官员认为安全车仍然有必要,否则一旦【“被套圈车辆可以解套”的信息给到所有车队之后】,安全车就将在【下一圈】结束时返回维修区。 区别就是:2021需要所有车解套完成,安全车在下一圈回维修区,2022是给出可以解套后,无论解套完没完成,安全车在下一圈回维修区。
今年的气动布局和底盘调整FIA的目的 我记得今年的气动布局和底盘调整FIA的目的是为了让跟车更容易,并且在湿地雨站当中,后车的视线更好,之前的规则在雨站当中后车的视线几乎被水雾遮挡的什么都看不到。 然而今天奔驰首航在雨中进行,这个水雾怎么感觉更夸张了?
F75的侧箱设计思路被破解了 真相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F1公布2021赛季收视数据 看这份数据表现,来说说2021赛季算不算的上是一个成功的赛季 社交媒体数据 1. 各个媒体平台用户数之和达到4910万,是2021年主要体育赛事中参与度最高的项目 2. 中国大陆地区,微博、微信、头条和抖音的粉丝数达到270万,增长了39% 电视观众 1. 阿布扎比站全球超过1.087亿人收看了比赛,是2021年观看直播人数最多的比赛,相比2020年观看最多的比赛人数增长了29% 2. 总电视观众人数相比2020年增加4%,达到了15.5亿人次。其中巴林站收视人数达到8450万,英国站7950万,意大利站8040万,圣保罗站8210万 3. 总收视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包括荷兰(81%),美国(58%),法国(48%),意大利(40%),英国(39%) 4. 独立用户数同比去年上涨3%,达到4.45亿人。总独立用户数最多的是中国(7080万,增加13%);其他国家中,西班牙增长272%,俄罗斯增加129%,美国增加53% 5. 全球来看,每场比赛的观众人数为7030万,比2020年(6030万)增加13%,去年也是2013年以来平均每场比赛观众人数最高的一年
某车队带着伪装在首航 马丁学者点..老实人是没好果子的。阿尔法罗密欧的新车C42首次上路,该车发布会是2月27日。
看看这个IP联动 EVA×假面骑士×奥特曼×哥斯拉
米山舞第二版的绫波丽的灰模看起来也可以 第一版的明日香算是崩了,第二版的明日香期待吸取经验。 绫波丽的日期也定下来了,和明日香发售日前后脚,定在了22年12月,价格也是一样的。 渚薰的灰模也做好了,不过日期还没确定。
马丁这车有问题啊? 从模型图片还是真车录像里都看到,貌似右前悬挂处少了点东西啊?左右不对称,有吊大的来解读一下这是什么设计理念吗?
遇到个新BUG 卡在出生的运输机上出不来,重新部署后无论多少次,都无法移动。
麻了麻了,官方请的主播也翻车了 为了增加那虚假的人气,官方请了几个大主播在Twitch上直播2042,一度让这个游戏的热度达到了2W+的观看人数,结果....请的这几个主播表现出非但没有玩过2042这款游戏,并且还在直播当中遇到各种BUG。 然后主播实在没忍住笑场了...因为BUG太多,导致这场直播秀半途终止。 这是官方自黑吧?是自我证明吧?看!我的BUG有这么多...我就是想告诉那些打算买但还没买的玩家!
EPIC这次又背刺了好多人啊,战神,战地,消逝的光芒2 战地2042我是圣诞节买的,当时98感觉美滋滋,现在一看居然更便宜了...这才多久啊。 《最终幻想 VII 重制版》本体+ 尤菲的新篇章 新品价446元 券后价仅 381元 《战神》 新作1月15日上线 279元 券后价仅 214元 《消逝的光芒2》标准版 新作2月5日上线 299元 叠加券后价仅 234元 《师父》 新作2月8日上线 139元 券后价仅 74元 《全面战争:战锤3》 新作2月17日上线 298元 券后价仅 233元 《荒野大镖客2》 原价228元 5折 叠加券后价仅 49元 《无主之地3》终极版 原价247元 4折 叠加券后价仅 33.8元 《杀手3》豪华版 原价306元 4折 叠加券后价仅 57.4元 《凯娜:精神之桥》 原价137元 7折 叠加券后价仅 30.9元 (新史低) 《战地2042》 原价248元 58折 叠加券后价仅 84.64元(新史低) 《往日不再(Days Gone)》 原价279元 55折 叠加券后价仅 88.45元(新史低) 《侏罗纪世界:进化 2》 原价163元 65折 叠加券后价仅 40.95元(新史低) 《僵尸世界大战:劫后余生》 原价139元 65折 叠加券后价仅 25.35元(新史低) 《四海兄弟:三部曲》 原价182元 5折 叠加券后价仅 26元 《地平线:零之曙光》 原价279元 5折 叠加券后价仅 74.5元 《赛博朋克 2077》 原价280元 5折 叠加券后价仅 75元 《永劫无间》 原价98元 券后价仅 33元 《Chivalry 2》(TGA最佳动作提名) 原价137元 67折 叠加券后价仅 26.79元 《底特律变人》 原价229元 5折 叠加券后价仅 49.5元 《漫威银河护卫队》 原价359元 65折 叠加券后价仅 168.35元 《死亡搁浅》 原价299元 35折 叠加券后价仅 39.65元 《暗影火炬城》 原价108元 85折 叠加券后价仅 26.8元 《喋血复仇:标准版》 原价298元 6折 叠加券后价仅 113.8元 《骑马与砍杀2:霸主》 原价234元 8折 叠加券后价仅 122.2元 《席德•梅尔的文明6 典藏版》 原价400元 3折 叠加券后价仅 55元 《赏金奇兵3(Desperados III)》 原价239元 4折 叠加券后价仅 30.6元 《Outriders》 原价280元 33折 叠加券后价仅 27.4元
工作证到手 就等测试了
求一个萌新练习弹道下坠的代码 之前一直用DXR-1这把枪,用原厂8倍感觉指哪打哪,就一直没换枪用。 前两天偶然换了NTW-50,这枪150M内一枪一个,不用瞄头..立马就觉得DXR-1这必须瞄头的不香了。 最近用上瘾了,就是杀的人没有用DXR-1的时候多,架不住就是想玩,这枪感觉有魔性。 但是总掌握不好下坠,目前用的最后一个3.5倍镜,打2,300米的人都是凭感觉爆头,不像DXR-1的时候有标尺参考。 所以想求一个门户模式的靶子代码...我想熟悉一下NTW-50这把枪在打3-500米距离时的下坠。 有没有大佬教教我有什么代码可以练习吗?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