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line110
hotline110
湖州城里的
关注数: 225
粉丝数: 669
发帖数: 59,548
关注贴吧数: 31
谈谈一些“脚”的用法。 趁我现在还记牢不少词汇,又有心相,就写点东西。 介歇又快到“年脚”边了。就讲讲这个“脚”,一想这个脚的词汇用法还是蛮多个。 如“月头月底”的月底可以叫“月脚”。这种都是从象形方位引申出来的。较为普通使用的如“台子脚”,“凳子脚”,“壁脚”(听壁脚之类), “濎脚”,这个脚是“脚屑”。有“饭脚屑”,有词汇叫“泔脚”。“汤脚”。“茶叶碎脚”(茶叶碎脚屑) 不好,差,这个叫“蹩脚”。“戳蹩脚”(背后讲人家坏话,坏人家事体的),蹩脚这个口语来源要研究,为什么叫蹩脚? “赤脚”一词本来是光着脚,如赤脚医生,但是打牌来棋,以前把输的精打光的叫赤脚。 “蟹脚”,蟹的脚,比喻帮派头子的打手。 “蟹脚爬”比喻字写的如蟹脚爬,就是永康之“鸡脚爬”一样的,就是北吴语老古话的“画符”。 踢脚绊就是跌脚绊
闯怪事正字“闯祸事"。 闯祸事读音闯怪事,tshaon gua zy 祸是一个上古音gua。 但是湖州人受到近代现代读书音的影响,单独讲”闯祸“的辰光又经常听见是tshaon ghu,祸变成了ghu,或者是ghuo, 这样绝大多少人肯定对tshaon gua zy的gua音怎么写会造成昏头七冲,疑惑。故而我今朝再特为拎一拎。
吾与汝,参与。与字如何读?? 与就是读ta,tah的。不是上海人写的同音字搭,是这个“与”。 吾与汝,湖州人吾与尔,ng taeh/teh n, 参与,这个是tshe ta(参搭)读法,tshe yi的读法都是跟现在官话的。
柜台,柜台猢狲。 柜台如何读?明显现在湖州的播音员侪读错。
永康的来字结构词汇,“来床老丁”。 昨日一想“来床老丁”这个词汇,不就是来字结构吗? 这个词汇直译就是”在床上的老头“,意思就是形容在家里不干活,也不怎么活动,吃吃喝喝的人,比喻为“来床老丁 ”。(古代年纪大了的长辈经常坐在床里休息,这个是常见现象,拿来比喻) “来床老丁”永康的发音是lei ziuan lau nin。 当然永康“la.....ta”结果也是常用的,并不光是来字结构,拉字结构是普遍现象。
从中药药典植物名称“白栎蒲”讲起。 白栎蒲是什么东西??就是植物白栎树结的果实,栎树有很多品种,比如浙江常见青冈栎(我家家具的脚,档都用这个硬木),白栎树只是其中一种。见图片:北吴有人一看,这个果实不是读音叫柴蒲子的东西吗?(其实是”柞苞子“,柞是za,苞是bu。) 再返到上面白栎蒲去,药典这么写,说明认可是蒲bu音。。但是我老头子口语怎么讲,他的永康话叫”白栎蒲pau“ 同一词汇,这里面牵涉到很多古今读音的问题。 其实,这个词汇牵涉到”花苞“,苞的读音用法问题,花苞的苞与包有关。。包是什么,是孕育出来的一个圆团状物体,后来引申到包裹的意思。 所以一bu六谷(一bu珠穄/一bu御米...)都是与这个包裹体(包)相关的。 上古典籍”【繫辭】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这个包犧正是伏羲,说明包读伏。伏是vo的一个短音,口语中白话常见的是bu或者bo。 我老头子读的白栎蒲bai lie pao是什么鬼??无非是中古时候北音o/oh韵母变成ao(au)的一个变化。 蒲其实指的就是一个包状物包。 总结;玉米苞,茭白,松苞,,这些可以用bu作为量词,松苞是松果,湖州人叫son bu tsy(松苞子)
哼鼻头。 讲话不清爽,带浓重鼻头音。湖州哼鼻头。
刷帚。各地词汇与读法是如何样个? 湖州是叫刷帚 seh tsieu,刷读色塞设读音。
吴语各县各城乡比对一个词汇的读音讲法是相当有意义有趣的 比如比对湖州,永康,武义的一个词汇。湖州“吾个垯”,永康“我垯”,武义“我垯”。意思我这里。垯是处。 个么读音上湖州是 ng keh tah,永康 ngo ta,武义a tau。
专门介, 专门介,tse men ka。这是经常,经常地这种普通话的意思。“专门介来欸”,就是说经常来的。 湖州言话里向,普通话讲专门意思的是“特为”,特的发音,乡下是dei,城里向是teh。
老门槛,老花头。 淘宝上写的。
滑天下之大稽,拜登成了现任美国副总统率美国代表团到土耳其。 中国的新闻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不单是大肆抄袭别人,而且乱写,胡说八道!
电脑术语“快捷方式 ” 竟是古汉语! 刚刚看见,特为写写。 〔唐书卢藏用传〕藏用始隐终南。有意当世。晩徇权利。司马承祯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佳处。承祯曰。以仆视之。仕宦之快捷方式耳。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刚才在电视台节目上听到的,感觉到这三句话极为高深,但是不晓得出处,就上网百度了一下,原来是庄子逍遥游中的话。所以就又查看了一下对这三句话的解释,发现一篇网文,一读之下,大为叹服!!所以就抄贴在此共赏妙文。 ~~~~~~~~~~~~~~~~~~~~~~~~~~~~~~~~~~~~~~~~~ 《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因庄子长期隐居南华山,又称《南华真经》,是道家的核心经典之一,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自成结构,清代的屈复作《南华通》,分析很到位:“《逍遥游》者,言其志也。《齐物论》者,知之明。《养生主》者,行之力。《人间世》则处世之方。《德充符》则自修之实。《大宗师》者,内圣之极功。《应帝王》者,外王之能事也。所谓部如一篇,增之损之而不能,颠之倒之而不可者也。”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描述是心灵的理想状态,就是逍遥,那么什么是逍遥,怎么才能做到逍遥? 庄子分三部分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大小之辩,所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开篇就讲鲲鹏的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重天之云。”——从空间上做出了突破,这对现代人来说可能不是那么困难,因为人类早就从地球之外俯视地球,眼界早已很高,理解起来也不困难,但对两千前的庄子能有这个想象,如果他不是穿越者,只能说声牛叉。空间上论述完,马上从时间维度说明,"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一个个神奇的存在打破我们即有的概念设定,认识到时间也是相对的。通过时空的拉长,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在大的时空背景下,所有人类的欢喜或者悲忧都是那么渺小。 此处,还有一个先立后破的笔法,喻蜩与学鸠,是不可能理解大鹏的。但如果只是简单的理解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就不免局限了,展翅翱翔九万里的大鹏,或像大鹏一样胸怀大志的人。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因为”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 ,大鹏必须等到大风,才能一飞冲天,有所待,就不是真正的逍遥。喻蜩不必理解大鹏,大鹏也不必理解喻蜩,世界本就多样,要理解别人的不理解。 第二部分,由物及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文章接下来由物及人,说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这个是说,有些人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行动能庇护一乡之众,道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要求,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他们虽然自我感觉都不错,但也只不过像仅仅能腾跃几丈的小麻雀罢了。宋荣子的则要好的多,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世俗的褒贬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心中自有其荣辱之标准。庄子承认宋在人群众已数少数,可是他犹有未树。接着,作者又拉出了一个御风而行的列子,可是他还是有所待的。有了以上的一系列的先立后破,“逍遥游”的真义,不是某种静态的对象,而是境界的不断突破与提升。从小境界进入大境界,从大境界进入更大的境界,更大的境界再进入更更大的境界,如此无穷进行下去,才是庄子所谓“以游无穷”的逍遥游。 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因此,没有任何依靠,没有什么凭借,而能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遙。如果能够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好阴阳风雨晦明这“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那么他还要依靠和凭借什么呢?所以他的最后结论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就是忘我,忘记小我,就能轻得失,无功,做事不考虑表面的有用没用,而追求实质,无名,忘掉虚名,做事的出发点不是为名,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的逍遥。殊途同归,和佛家的观点不谋而合,金刚经中“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也是描述这个观点吗? 第三部分,无用之用 《逍遥游》全篇的收束在于“无用之用”,还是一众短小故事,譬如使手不龟裂的药方可以在吴越大战中生效,看似大而无当的大葫芦与巨树可以在一念转换下使人的生命与思想得到悠闲愉悦。标准总在因人因事而变化,如果总是去适应外界的“有用”的标准、满足别人的要求,让自己能“有用”,我们就必须要调试和改变自己、装饰和表现自己、目的是让别人舒服、让外界满意。然而,无数人就有无数标准,就有无数要求,标准是满足不完的。由此来看,摆脱“有用”的惯性思维,这已经成为获取内心独立和精神自由的一条根本途径。 总结一下,明白小大之辨才能明白一切并无差别、都有所待;摆脱“有用”的束缚,从而懂得不用和无用;无用才能无待,无待才能去欲,去欲则自由逍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显示卡真贵,显示器真便宜!完全颠倒了。 二十年前,十几年前,十年前。那个时候显示器都是一千多以上,显卡便宜。现在显示卡价格上天了,显示器价格下地狱了。
这个人的思想意识浅薄的很。这样的东面根本就不能放上媒体来讨论 这个人的思想意识浅薄的很。这样的东面根本就不能放上媒体来讨论,扰乱社会。
五服之内都是近亲,何况表亲?这种亲上加亲,牵牛亲是70年之前 五服之内都是近亲,何况表亲?这种亲上加亲,牵牛亲是70年之前那种老思想造成的,并不一定后代会出事,但各种遗传疾病风险增加了不少。
网上看显卡,看到这么一句评论:“擦花拉新!” 写评论的写“擦花拉新!”,而我们是讲:擦刮辣新。 这里不同的是“花”和“刮”的读音,明显花的读音hua是由刮的kua读音变过去的。 永康讲落花生的花也是kua,一个道理。
戉是越人王者的权柄象征,那么为什么和夏有关。 越人与戉有关,无任吴王夫差或者越王勾践等,他们都是持有戉以代表王权的,当初夫差中原称霸就是持戉 而受牛耳。 戉是越人王者的权柄象征,那么为什么和夏有关?我正好查了一下字典,查戉,有这么一句。 《司馬法》曰:“夏執玄戉,殷執白戚,周左杖黃戉,右秉白髦。”凡戉之屬皆从戉。” 夏執玄戉,这是说夏人执乌黑的斧戉。。这么一来就把戉和夏扯到一起了。越人就是夏人也就多了一个证据。
永康的词汇看看蛮是中古官话的。 比较突出的,基本上北吴讲的“喫”,就是浙江金华地区比较官的兰溪金华也是讲“喫”,但是永康讲的是”食“ 昨天瀫西发的那个”乌鸦喝水“(永康一般还讲乌老鸦)中,别地讲石子,永康人讲的是”岩头子“,(永康人讲山上的岩石是岩头) 象湖州这种北吴讲”是个“,”是的“,永康人讲“正是” tsin dzi。
请教:福建武夷山地方语言有叫“姥爷”这样的称呼吗? 刚才打开电脑看到的武夷山茶叶广告,看到很稀奇,怎么武夷山也是北方人一样的叫法?? 下面截张图:
永康的民谚 毛鹃花,红呐呐(或者红guai guai) 山里婆娘出脚梗。 女儿孙,嫁大伯。 大伯会撑船,小叔会赚钱。 赚点破铜钱。........... @willam😄 帮助写个完整版的,再读一读。
我外婆要是还活着就毛130岁了,这是什么概念? 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来说,就是我们承接的是一百几十年前的语言和文化。想想还是蛮震撼的。 曾经村庄中的人总是讲我的祖上是做什么什么的,干过什么说过什么?都是口传的东西,家谱一翻一算时间,都200年前的事了,是太太公的事情。
半老老头! 就是中年人。可以自称或称他。
看荔枝进行吴越词汇训练。 这就这荔枝表面这一粒粒突起的形状叫什么???大家先来。
什么叫华为的极限生存!!?? 极限生存就是在各种外界和内部因素打击下的生存办法。 华为的极限生存绝不是什么上下游供应链被限制这么简单的事体,不是美国禁止华为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断绝半导体产品供应和软件禁止,游说西方国家不要用华为的产品那么简单的。 华为有这个部门来提出假设,这个很好,但是一个企业不能仅仅从商品经济的角度来假设极限生存 ! 极限生存应该包含任何的因素。比如外界敌人通过内部特务搞生产破坏,爆炸,放火,盗窃等。敌对势力雇佣枪手对企业领导人进行谋杀,包括撞车,枪击,下毒等手段。敌对势力通过威胁胁迫高官厚利等手段挖企业高尖科学家工程师等手段。敌对势力如果穷凶极恶在企业领导们聚集时搞炸弹爆炸,进行一锅端。 所有这些情况都必须考虑在内,商战就是国战,看不见的硝烟,既然搞极限生存的防备,就要防备敌人无所不用其极,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敌人进行定点清除怎么办? 以前那种绑架企业领导人的做法,对企业进行断供禁止市场进入,中国普通人民是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满心以为自由贸易世界经济一体化还会有这种事???事实是这个世界是什么都会发生的,要往最坏的地步进行打算是不会错的。美国佬说翻脸就翻脸打冷战甚至热战都是可能发生的!
“落”字永康三读,湖州二读。 这些口音在口语中发现。 永康: 落苏,lua su。 落花生,la gua sai 。 落雨,lau yu。 湖州: 落瞎,lah hah 落雨,loh ghi
刚在网上订正了一些永康话错别字, 错别字都是按照谐音他自己的谐音字来写的,实际上不知道永康话的既读不出也不能理解。看看网上那些写的也很有趣:落苏,洋芋,番茄,洋葱。
不是说arm背后实际是工商银行控制的吗??牛皮? ??
如果支付宝微信不再支持苹果手机,那会怎么样??? 我想我们的人肯定正在思考这个问题。
对于谷歌造成的非正当行为影响市场公平,中国政府罚款谷歌1000亿 中国政府可以参照以前欧盟对于处罚谷歌的办法,罚死谷歌,罚的谷歌倾家荡产!! 反正美国不讲市场经济了,不讲市场公平了,那就互相伤害好了。
禁止进口高通芯片比禁止苹果效果要好的多。 中国高通芯片占比65%的业务,禁止高通芯片进口,转而全部用华为和台湾联发科,这对高通将是致命的打击,而对台湾联发科是巨大帮助。
据说高通芯片业务在华占到其业务的65%,反制高通就是打蛇七寸。 如果我们立即停止进口高通所有的手机芯片,抱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勇气。。高通是不是立即倒闭??? 国内的手机品牌商可以用华为的,用台湾的那个。 先把高通干翻,打痛特朗普!!
七十年前头,上海大河蟹是讲毛脚蟹还是大闸蟹?? 1949年前头,那恁讲法子???@老不死先生 退一步,五十年代那恁讲法子???
以前每年常见的虫,叫什么?? 我网上寻得图片,手工画上根丝。
扁担树,大家晓得吗?? 吴语词汇的官化造成吴语土话的遗忘,这是一个大的问题,你单字口音讲的再正确,把土语词汇忘记了,这就是本地话讲的不土的了。 以前,我们到公园里去,常见有几种树,什么箩筐树,扁担树,扁担树用手搔树皮(没有树皮的光的)还会树叶子摇动的,树怕痒,非常有趣。
应该旗帜鲜明的反对网络报刊乱用文字词汇的现象! 比如这个“浦发银行致歉,“消费救火烈士”被网友怒怼:还有底线吗? ” 消费??????这叫消费吗?
关于“淘”用于人群的用法。 这里不讲淘米淘宝之类的,而是讲人群,比如说“軋淘”“軋淘伴”这个意思的。 我主要的是要讲另外一个口语用法,比如口语讲“乃个淘人”,“伢个淘人”,“其拉(合音jia)个淘人。(附注:个是keh,指这) 口语中常有这个用法。
讲讲“而且”,“白木耳”的而耳的读音。 前几日看央视11频道,戏剧中的讲白多有传统的官话发音,而不同于普通话的读音。 可能一般人还不太会对这个引起注意,我注意是因为永康话讲到““而且”,“白木耳”这些词汇时,而,耳的读音声母是读成l的(其实我分不清普通话中那个l,r的区别,好像都是从n母变来的)而耳读成而li/lio,耳li/lio 我所想的只是以前的明清官话早就把n读成l了,所以我们现在听到nl不分的,是有老老早早就有的原因的。 通过而耳读成lv这种情况,把l重新变回n,而的读音也就出来了。而就成了ni/nyi,所以也理解了古文中而通假你(尔)的问题,尔普通话应该读ni而不是er。 篇末,其实前几日看央视十一频道,我听见的是其他的字的读音,写这个东西时忘记脱了,都是同一个问题,弄通了这些规律,对于一些吴语方言的读法和古代官话的读法都容易理解,晓得近代官话的变迁。
此类新闻都是在胡说八道,还能相信媒体吗? 说我国建国初期求购苏27,我国建国初期有苏27吗?都在当人民是傻瓜,还是傻瓜在愚弄人民?
镶拢袖子管。 就是冬天公手冷,着棉袄的两只手相互穿到另一只袖子中取暖的动作。 这是以前常用的北吴语词汇,现在天气不怎么冷,也有空调和热水袋等,这个动作就看不见了。
浙江永康称狼为“狗溜”! 土话都是根据动物的一些特点来称呼的,狼称为狗溜,说明狼外形象狗,溜是尾巴拖下来,这个叫溜。 因此,永康称狼为“狗溜”。
没想到我也成了吧主。 以为过了三天没有戏了,今天也没有什么多看帖,不想刚刚用PC上吴语吧,叫我绑定手机什么,还到后台,原来当上吧主了。 看来以后我每天要多来吴语吧看看情况,正常上下班了。
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最高法辟谣!! 。
坛经中“米熟也未?”该如何念? 米熟也未?这是弘忍和慧能对话中的一句,是中古时候乃至现在的汉语口语。浙江吴越地区存在不少这样的口语用法,未不是读wei,也不是读vi,是读mi,普通话中大多w都是从明清文读v来的,就是英语的V,大多北方人也是变成wei而不是vi,所以不正确。 口语是汉语生活中的语音,是活生生的生活存在。米熟也未mi?。还未mi。饭食过未mi??。这些都是口语。 如果按照普通话把未读成wei,显然有勃于生活口语和中古汉语,把一种不存在的语音加在汉语上,我看不妥当。 纠正的办法就是改变现在普通话的读音,把未的读音改成唐宋以前的mi音,这样才是普通话正确的选择。
白洞黑洞其实就是太极图的两个眼。 太极图本身是宇宙模型,宇宙之气本身就是循环的,白洞黑洞是一对眼
壳牌广告,“壳动未来”,这不是猪吗? 从来这个壳牌,我们从九十年代就叫壳牌“khoh ba”。如果是永康人读法,壳都khau(khao)。。可从来无不读啥个翘音的,这个广告蛮猪,它以为撬动未来,不晓得不会变成翘动未来,翘辫子啊。
请问网上的文章把wagyu翻译成和牛对吗?不就是黄牛吗? 日媒:日本“国宝级**”差点进入中国 “...结果现在澳大利亚产的“wagyu”(和牛)与日本的和牛展开竞争,导致日本和牛出口受到了影响。” wagyu看上去就是一个汉语(日语)的读音“黄牛”,我们晓得东洋人口语中有大量的古代中国汉语音。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四)》中的算表.原来一,二,三这种才古
有个疑问,LG屏幕BOE屏幕,华为都不进行测试的? 至少各先弄10台测试样机给有关人员测试,用一段时间就知道手机有没有问题了。绿屏门这种都是简单的问题,会测试不出来的?华为的测试工作也太太太差了吧,等到大规模上市发生问题,这个损失就太大了。
永康话视频,对于了解听懂各地吴语有帮助。 光在网上研究拼音等没有用的。连个正字都弄不清的,需要先多听各地吴语的口语,这样才有真正的帮助的。 浙江上八府的口语都是硬骨头,不光是语音和北吴相差大,最主要的是词汇也是差异大,所以需要多学习,这样有些好处。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qq.com%2Fx%2Fpage%2Ff01456blvfl.html%3F&urlrefer=31d18094c6b9ea4e097f65e3076fad28
我是从1978年开始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的。40年了。 当时从武林杂志上刊登的看的,是神雕英雄传,后来1983年后大陆就出版金庸的小说书了,我们买了几套,那个神雕侠侣就是85年买的,现在小说书都在。 金庸的小说书有历史背景,有道家佛家的知识,有中医内涵,有武林武功的内涵,有高超的传统文化和文学,金庸写的东西都是有所根据的,比如那个七脉神剑,那是有这个武功的。 金庸的武侠小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成就远远超出其他人。
脑子日朝畀电视机个普通话轰炸,方言变得有点木顿顿哉 刚刚,电视上有个对话讲房间设计个,上头讲到如何设计房间才“耐看”,我个脑子开始转换“耐看”个词汇,发现脑子里方言词汇转换越来越慢哉,,这就说明日朝听普语,写普语,普语词汇占了意识的表层之后,会得慢慢覆盖底层,让原本个词汇变得模糊起来,让人想不起原本的词汇。 故咾,我特为查看了一下我个关于耐看耐用这些词汇的方言记录。撸出一批有关个词汇出来,见下面。 经用:意思耐用。口语举例:“介歇呱钞票弗经用,弄一把就难为好几百洋钱”。 经着:经著。意思耐穿。口语举例:“脚浪这双鞋子经着” 经打:耐打。口语举例:“格卖B弗经吾打个” 经来:耐玩。口语举例:“着象棋么其弗经来个” 经看:耐看。“两个字经看” 经讲:经得起讲。“尔个人不经讲!”
永康言话“乌隐”的意思与北吴语词汇之间的关系。 何叫乌隐??,永康言话中是指天空光线暗下来,乌倒来。讲傍晚天渐渐天乌哉。 乌是光线暗而不明,所谓“乌盲漆黑”的乌。隐是啥?火光熄灭光线暗淡下来以至于无,叫隐,不见义。 北吴语湖州言话中常见“乌”的用法,天乌哉,黑叫乌。隐也是常用的,用于火熄灭,这个叫隐,隐脱。 理解了单字的乌,隐,也就理解了永康口语的乌隐。各地语言之间看似大相径庭,语言不通,其实弄通之后,还是蛮好理解的,学起来越发简单哉。
女婿拜寿
王昆面焦,取债鬼。
科学的十二时辰文化挂钟。看时间有文化两不误。 最近,我在淘宝上浏览,看到了这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概念的时钟,这是一种我十年前就想做的时钟,并且画过钟面,因为当时没有机芯,所以写过一个帖子后就罢手了。 现在淘宝上有很多家卖家卖这种类型的时钟,一天时针转一圈,十二个时辰。转一圈符合地球自转一圈,其实现在钟表的一天转二圈是不科学的,完全不符合地球物理的运行规律,那有什么早上九点夜里九点这种两个九点的,不过是人们已经习惯罢了,一天转两圈的唯一好处就是一个钟头的间隔可以拉开一倍,廿四个钟头的钟头之间可以看的清楚些,闲话少说,先上图。我这图是从淘宝“小島漢風文創”截取的。这种时钟既采用传统文化的十二地支作为十二时辰,又采用了24小时作为计时(24小时既是现代的计时,也是中国古代采用的),这样方便和现代的报时对应,方便使用。子时,冬至在下面,因为下面是阴,方位是北,这样符合物理规律,也符合中华道文化的传统。方位,左面为东,上面为南,右面为西,下面为北。时针顺转。子时阴之极,在年为冬至,在人身十二经络气机在足少阳胆经,这些都是天人合一的大统一宇宙规律,当然,这里人身任督两脉一个周天循环的穴位没有标出来。 时针顺转,从子到午,阳气上升,阴气减弱,这个钟的时针也逐渐上升,从东面升起,符合道理,设计正确。从午到子,阴气滋生逐渐增加,阳气减少,时针下降,从西面下降,符合道理。配合廿四节气,十二经络的运行规律,非常好。 网上有些传统文化的时钟,把子时放在上面,午时再下面,这是不符合道理的,不要去买。尽管说这是仿照日晷的,但是日晷是为了太阳影子的照射需要才这样的。
我的滑板鞋
啥个叫“浮头浮脑”? 湖州以前有人讲的词汇,就是讲人言行轻浮轻薄的。------->网上查查没有,故故发一贴。
这帮人我千年都没有见过他们发帖,这样排名有意思吗? 百度贴吧这样搞法子,一个论坛上千年都没有见过照面发过帖子的,排名都靠前,吴语队伍中占了大部分吃空饷的了。以后还弄个卵,亏得有三位同志还坚守前三名。我是发帖再多也不增加积分的,签到少,名次大倒退。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