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支座 盖梁支座
关注数: 221 粉丝数: 4,994 发帖数: 101,295 关注贴吧数: 97
【五毒俱全】——LETSHUOER铄耳Cadenza 12旗舰耳机评测 通常来讲,发烧友们喜欢用“毒”这个字来表达对器材的赞许。 其实这个“毒”也不可一概而论,结合器材的水平和我们自身的鉴赏能力,我觉得大致可分为这几个层面。 第一层是完整性,声音要具备最基本的素质和水准,要相对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其整体内容,解析力、空间感、纯净度等方面要有一定程度的展示。满足了这些要求的耳机,才能够算是迈进了HiFi品类的门槛。 第二层是乐感的诠释和表达,耳机需要能够表达出与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相契合的特点,要能够传递音乐与听者之间的共鸣和互动。具备了对音乐内容的传递和表达能力的耳机,算是初窥了HiFi的路径并步入正轨了。 第三层是自身特点的展示,优秀的耳机不但要真实地表达出音乐本身的内容和情感,还要把韵味、调性以及设计者对音乐的理解传递给听者,并引起共鸣。具备了自身独特韵味的耳机,就可以说是在HiFi领域具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第四层是层次性,一个耳机在展示自身素质、音乐乐感以及独特韵味的时候,要具有布局上的层次感,能够把声音的主次顺序、音色内容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搭配、组合、音乐风格如抽丝剥茧一般次第展现,让听者每听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样具有“层次化”表现能力的耳机,才真正算得上一个“好耳机”。 第五层应该是创新性,当一款耳机的各个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将素质、乐感、韵味、层次等内容融会贯通时,就应该具有其它耳机所没有的突破和创新,让听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音质体验。这样的耳机,才能被称为“顶级”。 这些层面都是耳机能力水准所在,五个层面也就可以戏称为“五毒”。 对于一款普通的耳机来讲,我们可能只要求前面的一、两个层面就可以了,对于一款优秀的耳机,我们就要以三、四个层面来要求,但是对于这款来自铄耳LETSHUOER(下文简称“铄耳”)的Cadenza 12旗舰耳机来讲,我们就不能不以全部的五个层面来衡量了,看看这款售价15888的耳塞,是否能够“五毒俱全”。
【五毒俱全】——LETSHUOER铄耳Cadenza 12旗舰耳机评测 通常来讲,发烧友们喜欢用“毒”这个字来表达对器材的赞许。 其实这个“毒”也不可一概而论,结合器材的水平和我们自身的鉴赏能力,我觉得大致可分为这几个层面。 第一层是完整性,声音要具备最基本的素质和水准,要相对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其整体内容,解析力、空间感、纯净度等方面要有一定程度的展示。满足了这些要求的耳机,才能够算是迈进了HiFi品类的门槛。 第二层是乐感的诠释和表达,耳机需要能够表达出与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相契合的特点,要能够传递音乐与听者之间的共鸣和互动。具备了对音乐内容的传递和表达能力的耳机,算是初窥了HiFi的路径并步入正轨了。 第三层是自身特点的展示,优秀的耳机不但要真实地表达出音乐本身的内容和情感,还要把韵味、调性以及设计者对音乐的理解传递给听者,并引起共鸣。具备了自身独特韵味的耳机,就可以说是在HiFi领域具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第四层是层次性,一个耳机在展示自身素质、音乐乐感以及独特韵味的时候,要具有布局上的层次感,能够把声音的主次顺序、音色内容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搭配、组合、音乐风格如抽丝剥茧一般次第展现,让听者每听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样具有“层次化”表现能力的耳机,才真正算得上一个“好耳机”。 第五层应该是创新性,当一款耳机的各个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将素质、乐感、韵味、层次等内容融会贯通时,就应该具有其它耳机所没有的突破和创新,让听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音质体验。这样的耳机,才能被称为“顶级”。 这些层面都是耳机能力水准所在,五个层面也就可以戏称为“五毒”。 对于一款普通的耳机来讲,我们可能只要求前面的一、两个层面就可以了,对于一款优秀的耳机,我们就要以三、四个层面来要求,但是对于这款来自铄耳LETSHUOER(下文简称“铄耳”)的Cadenza 12旗舰耳机来讲,我们就不能不以全部的五个层面来衡量了,看看这款售价15888的耳塞,是否能够“五毒俱全”。
#耳边一分钟# iBasso DC04PRO解码耳放 很多年前,播放器(当时还普遍被称为MP3)出售时,原机是要搭载一条佩塞的,后来大家都觉得这些佩塞的水平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播放器匹配,总归还是要自己另外购买更好的耳机来搭配播放器,于是后来的播放器也就不再搭载佩塞了。 同样的道理,手机上原配的耳机口确实方便而且免费,但其音质水平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发烧友的需求。就比如我,虽然手机上还有3.5耳机口,但我在听歌的时候,还是会找一条“小尾巴”来连接耳机,比如最近我经常使用的这个iBasso DC04PRO解码耳放。 作为“小尾巴”领域中起步最早、涉猎最广的HIFI品牌,IBasso在这款DC04PRO的涉及上充分体现了得心应手的状态。在外观、功能、端口、音频设计等众多方面,DC04PRO都非常成熟,对用户和烧友的喜好和需求了如指掌。 在声音方面,DC04PRO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相比之前的DC03PRO,DC04PRO在声音的整体信息量和稳定性上提升很大,特别是在声音的整体均衡性和稳定性上,DC04表现出了“小尾巴”领域中罕见的水平。往往因为受到体积、供电等方面的影响,“小尾巴”产品的声音普遍会稍显浮躁一点、直白一点,但是DC04的稳定性非常好,把声线的力道和控制感拿捏得很到位,对声音的层次感处理得也不错,我们能够在DC04PRO上听到声音的更多种演绎方式和手法,使得DC04PRO的乐感更加丰富,也更加耐听。 DC04PRO给我另一个突出印象就是这条小尾巴在声音的质感和调音味道上很见功力。通常很多小尾巴的声音会更偏向于整提框架,但对于细节和质感不求甚解。DC04PRO在声音的密度和结像形态上进行了充分的打磨,让声音更显圆润、通透,同时也更加扎实、坚韧,线条感细腻,有张力,让音乐更富于感染力。同时,DC04PRO在中频上略加了一点染色,让人声和常规乐器的音色更加通透、亮丽,更富于感情的表达。 整体来讲,DC04PRO是一条有特点、有味道、有水准的“小尾巴”,我们在以它来搭配手机听音乐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它的音质水平远高于手机自带的耳机口,相比一些入门级“小尾巴”也有明显提升,如果相比一些价格数倍于之的顶级“小尾巴”,DC04PRO在音质的整体水平和调音水准上也不十分逊色,基本框架也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只是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有所欠缺。我觉得DC04PRO在其价位上是很有竞争力的一个设备。
#耳边风# 2023.1.19 著名吉他演奏家Jeff Beck 去世 我们时常会讨论,哪个乐队的吉他手最厉害? 范海伦?Queen?披头士?齐柏林飞艇?其实都不是,在摇滚和布鲁斯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乐队“yard birds”,曾经先后拥有过三名世界最顶级吉他手,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后来齐柏林飞艇的吉他手——jimmy page,也就是08年奥运会闭幕式“伦敦八分钟”的那个吉他演奏者;第二个更加出名,公认的“吉他之神”eric Clapton,也就是泪洒天堂、wonderful tonight的演唱者,以及乔治哈里森的“husband in laws”,第三位就是这个JEFF BECK。杰夫·贝克具有真正的艺术家精神,爱创新,不媚俗。他的同时代人与后辈都认可这一点。他的创新精神很早便有迹可循,小时候除了被***着每天弹两小时钢琴,另一个与声音有关的爱好是用橡皮筋猛弹香烟盒,发出可怕的噪音。1965年杰夫·贝克加入雏鸟乐队时,它已经是英国电声布鲁斯运动的中坚力量。贝克为“雏鸟”带去更加新奇和喧嚣的声音。他对吉他的好奇心就像小时候折腾烟盒般起劲,致力于使吉他发出各种各样的声响。他用吉他发出的人声、鸟声、亲吻声,为即将兴起的迷幻摇滚浪潮打开一扇大门。 他确实对采访者讲过一个关于门的比喻,说自己只想保持创造的自由,不想挤过名声的窄门,因为这样会失去很多探索机会。2018年他对《滚石》杂志再次表达对名声的看法:“我从未那么出名过,这是一种仁慈。环顾四周,看看那些成名的人就会知道,他们置身于一个怎样腐坏的境地。” 杰夫·贝克喜欢用吉他尽情探索。他可以让琴弦发出枪击和机车声,制造宛如轻笑或挑逗的声音。在杰夫·贝克被《滚石》杂志评为“百大吉他手”第五名时,麦克·坎贝尔(Mike Campbell)在配合刊发的文章中这样形容他:“即使在‘雏鸟’时期,他已经具备弹奏出优美亦明亮、急迫、前卫音乐的能力。就好像他是用音乐作自我介绍:‘我是杰夫·贝克。我就在这里。你们无法无视我。’”
#耳边一分钟# 山灵M0Pro播放器 在我的记忆里,总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微型”播放器一直也忘不掉,苹果的夹子、索尼的鱼雷、爱欧迪的钥匙扣、创新的小石头、飞利浦的跷跷板、三星的试剂盒…… “微型”播放器总是承载了很多的快乐和便捷。时至今日,我无论什么时候出门,也都会顺手在口袋里揣上一个“小不点”和一条舒适的耳塞,以备有空闲的时候随时拿出来就可以听一会,或者在睡前用小机器随心地听一点喜欢的歌曲或故事。 山灵M0Pro是前作M0的升级换代产品,同样定位于“微型”音乐播放器,以最为便捷的形式和较为便宜的价格,为我们提供更加高效的音乐体验。 同时,M0Pro在功能上非常全面,集播放器、蓝牙收发设备以及有线OTG扩展(小尾巴)的三种播放功能于一身,不但可以听取自身的本地音乐资源,而且可以轻松实现与手机的有线、无线连接,畅享手机带来的网络音乐资源。而滚轮加触碰的操控方式,也更适合这样“微型”播放器的使用体验。 美中不足的是,山灵M0Pro不具备麦克风,不能作为蓝牙设备进行通话和语音方面的功能,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在音质方面,M0Pro的声音水准相比原版M0具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在声音整体框架上,相比M0原版就明显更加完整、全面,在音乐细节展线力、线条感顺畅度以及空间的纯净度上,相比M0原版都具有“一耳可闻”的提升。 如果相比手机或普通转接头来讲,M0Pro的音质水平优势更加明显。 如果与一些一两千原级别的“小砖头”相比的话,M0Pro在音质的整体架构方面,也并不逊色,甚至在声场、动态、纯净度这些方面也颇具实力,听起来总觉得不像是如此“小”的机器里发出的声音,不过还是在一些质感和层次感方面会略显不足。 M0Pro在声音风格上秉承了山灵传统的“宽松”与“甜美”相结合的整体思路,强调声音整体的均衡性,调音并没有因为是“微型”设备而过于偏科或妥协。在调音的格局上,我觉得山灵M0Pro仍是按照传统HIFI设备的端正形态来布置。让预算不高的烧友也一样可以体验到正宗、经典的HIFI味道。 我个人建议,给山灵M0Pro搭配声底稍微厚实一点的耳塞或耳机,会进一步提升声音的质感和力度,或者搭配稍微宽松一些的耳机,也有利于整体的耐听度。相比较而言,M0Pro与山灵ME800的搭配就比MG800更加合适一些。 M0Pro对于各个类型的音乐具有比较好的兼容性,无论是流行还是纯音乐,甚至用来听一听古典乐也未尝不可。 山灵M0Pro并没有因为是“入门级播放器”或者“微型播放器”的定位,而在声音上把自己妥协成为一个“玩具”,而是完全按照HIFI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山灵的产品线来讲,M0Pro是最低端的播放器,但对于大多数烧友而言,M0Pro就是唯一的HIFI设备。某种程度上,M0Pro这样的小机器,与几万块的大砖头带给烧友的乐趣别无二致。
【答案在风中飘扬】——飞傲JD3黑色版&JD7耳机评测 一、答案 一个人要听过多少耳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发烧友? 一个耳机到底要卖到多少钱,才能被叫做“高保真”? 这样的问题或许很难回答,但我想基本每一个烧友都无数次地问过自己吧。 在我刚刚开始玩耳机的时候,其实也经常有这样的想法,也总是觉得等自己攒够了钱,买到了很贵的耳机,自己也相应地升华起来,仿佛自己都已经不是自己一样。 但事实上,在我“HiFi生涯”的那些青葱岁月里,我还是长期地在几百块钱的价位上徘徊,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一二百元的价位上踟蹰蹀躞。毕竟那个年代的耳塞价格的上限也不是很高,也不会太觉得百元级别的耳塞“不够档次”,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囊中比现在更羞涩。 当时就总是特别眼馋那些动辄上千甚至几千的耳塞。但当我今天回想起来,才觉得更应该感谢那些年里在“低端”徘徊的岁月。至今想来,就是那些虽然不贵但同样好听的耳机,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和认知,让我在后来无论听到什么样的耳机和声音,都能够充分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和趣味。 多年后的今天,耳机的发展早已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但从“入门”到“进阶”的道路仍然延续,我们就从今天的入门、进阶耳机开始聊起,随着飞傲JD3黑色版(以下简称JD3)、JD7一起开始这段HiFi入门的探寻之旅。
【答案在风中飘扬】——飞傲JD3黑色版&JD7耳机评测 一、答案 一个人要听过多少耳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发烧友? 一个耳机到底要卖到多少钱,才能被叫做“高保真”? 这样的问题或许很难回答,但我想基本每一个烧友都无数次地问过自己吧。 在我刚刚开始玩耳机的时候,其实也经常有这样的想法,也总是觉得等自己攒够了钱,买到了很贵的耳机,自己也相应地升华起来,仿佛自己都已经不是自己一样。 但事实上,在我“HiFi生涯”的那些青葱岁月里,我还是长期地在几百块钱的价位上徘徊,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一二百元的价位上踟蹰蹀躞。毕竟那个年代的耳塞价格的上限也不是很高,也不会太觉得百元级别的耳塞“不够档次”,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囊中比现在更羞涩。 当时就总是特别眼馋那些动辄上千甚至几千的耳塞。但当我今天回想起来,才觉得更应该感谢那些年里在“低端”徘徊的岁月。至今想来,就是那些虽然不贵但同样好听的耳机,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和认知,让我在后来无论听到什么样的耳机和声音,都能够充分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和趣味。 多年后的今天,耳机的发展早已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但从“入门”到“进阶”的道路仍然延续,我们就从今天的入门、进阶耳机开始聊起,随着飞傲JD3黑色版(以下简称JD3)、JD7一起开始这段HiFi入门的探寻之旅。
【答案在风中飘扬】——飞傲JD3黑色版&JD7耳机评测 一、答案 一个人要听过多少耳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发烧友? 一个耳机到底要卖到多少钱,才能被叫做“高保真”? 这样的问题或许很难回答,但我想基本每一个烧友都无数次地问过自己吧。 在我刚刚开始玩耳机的时候,其实也经常有这样的想法,也总是觉得等自己攒够了钱,买到了很贵的耳机,自己也相应地升华起来,仿佛自己都已经不是自己一样。 但事实上,在我“HiFi生涯”的那些青葱岁月里,我还是长期地在几百块钱的价位上徘徊,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一二百元的价位上踟蹰蹀躞。毕竟那个年代的耳塞价格的上限也不是很高,也不会太觉得百元级别的耳塞“不够档次”,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囊中比现在更羞涩。 当时就总是特别眼馋那些动辄上千甚至几千的耳塞。但当我今天回想起来,才觉得更应该感谢那些年里在“低端”徘徊的岁月。至今想来,就是那些虽然不贵但同样好听的耳机,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和认知,让我在后来无论听到什么样的耳机和声音,都能够充分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和趣味。 多年后的今天,耳机的发展早已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但从“入门”到“进阶”的道路仍然延续,我们就从今天的入门、进阶耳机开始聊起,随着飞傲JD3黑色版(以下简称JD3)、JD7一起开始这段HiFi入门的探寻之旅。
【抛砖 012】你喜欢摇滚乐吗? 对于现在的很多烧友而言,摇滚乐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摇滚乐作为当代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曾经出现过太多太多经典的作品和艺术家; 陌生则是因为似乎新世纪以来,摇滚乐日趋衰落,音乐概念也逐渐模糊,似乎我们都很难分清哪些是摇滚乐了。 当然,这并不妨碍摇滚乐成为音乐爱好者和发烧友们津津乐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我们今天仍然以《加州旅馆》作为试音曲目,也依然为《波西米亚狂想曲》而欢呼。其实我个人倒是并不十分喜爱QUEEN乐队,无论是观看《波西米亚狂想曲》电影之前,还是之后。 总觉得这个乐队太热闹,甚至总觉得《我们是冠军》这样的歌曲和汪峰的《飞得更高》是一个类型的东西。 就我个人的喜好,我是听《梦回唐朝》启蒙的,所以对一些稍微硬核一点的音乐更习惯一些,比如飞艇、枪花这一类。当然并不影响我也喜欢sting甚至老克。 对于最大俗的虫子,我还可以,但谈不上特别喜好;对于bob dylan,也是敬畏多于喜爱。 国内的除了唐朝,虽然我一直把窦唯奉为音乐偶像,但我对窦唯的喜爱基本不在于摇滚这一块,黑梦偶尔听一听、黑豹已经很多年不听了。其实我倒是很喜欢高旗。 新生代我确实很喜欢梁博,但他独立作品也很难算是摇滚,更像是节奏布鲁斯类的风格,所以也不适合放在这个行列里。 那么,您最喜欢的摇滚乐队和摇滚音乐是什么呢?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