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支座
盖梁支座
关注数: 221
粉丝数: 4,994
发帖数: 101,295
关注贴吧数: 97
下午刚忙完,想摸鱼听会歌。。 结果发现今天带来这么三个货。。 要了亲命了。。
#耳边风# 2023.8.31 你看《鹊刀门传奇》了吗? 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讲,赵本山简直是快乐的代名词 不但在春晚上贡献了很多优秀的小品,在影视剧方面也是收获颇丰 这其中,有至今让我们津津乐道的《落叶归根》 也有撑起破站半壁江山的《马大帅》系列 在沉寂多年后(我一直不认为《乡村爱情》是真正意义上赵本山的作品) 赵本山又一次携带《鹊刀门传奇》归来 这一次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快乐呢? 我们拭目以待吧。
#抛砖# 050 有哪些设备是你入手就后悔了的? 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较劲爆的话题。。。 哪些设备是你入手就后悔了的? 现在的试听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往往我们都能够先听后买 但是十几年前确实不是这样 我们那时候面临“盲狙”的情况非常多 对于我来讲,我在买东西方面是比较保守的 如果没有确定的把握,我很少盲狙 即使是盲狙,大部分也是比较成功的 但我印象中最让我失望的一次 是当年盲狙谷津U2的时候 当年这个一体机号称是HD600的绝配, 但实际上我听到的,却觉得除了闷糊以外,也没啥特点 搭配了HD600、DT880和K701,也就880还能凑活,其他都完全不行。。 后来还是听了一两年就出掉了 你有哪些入手就后悔的经历呢?
以后,真不敢乱说了 芭蕾舞剧的声场和交响乐,真不一样。 真实的演奏,就是挤在一起的。。
收拾柜子发现的 我从来不屯耳机,这玩意没啥可收藏的。 但是这个还是非常非常有趣的,可惜现在真的很难买到了吧。
#抛砖# 049 《中国好声音》历史上你最喜欢哪个歌手? 还记得2012年的那个夏天吗? 一转眼11年过去了,《中国好声音》给我们带来了无数歌手和他们的演唱, 也给流行乐坛带来了很多新生力量。 虽然,今年的好声音遭遇了中途停播的情况 但我们的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些年来给我们带来乐趣和欢笑的歌手。 那么,历史上,哪位学员给你留下了最深印象,他(她)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又如何呢? 我其实对这个节目的关注度并不是特别高, 第一季的时候我也没有关注,但是第一次是在亲戚家里看重播 一个穿绿色T恤的小伙子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一张年轻、干净,而又倔强的脸,抱着吉他 好吧,其实当时我也没有特别在意,一直到决赛的时候听见他唱指南针的《回来》,才真的惊为天人 是的,就是第一季的总冠军梁博 那之后我就一直非常关注他,甚至加入了好几个他的粉丝群,甚至还当过粉丝群的群主。。。 时隔多年,梁博已经成功出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音乐人 我虽早已不在粉丝群中活跃,但也仍然非常喜欢他的歌曲 在开车回家的时候听一段《日落大道》或《黑夜中》一直是我最大的享受。。 其实《中国好声音》没有错,错的更多是人们的名利心。
#抛砖# 048 你买过假货耳机吗? 其实吧,我一直都在说现在的烧友是幸福的 至少买耳机的时候不必战战兢兢的了。 曾经十几二十年前,耳机市场上假货猖獗。 且不必说苹果、BEATS这样的流行品牌, 就连小众的各种HIFI品牌都有假货, 包括森海、索尼、老铁在内的诸多品牌, 几乎全系列都有假货。 当然,还有很多打着厂货、流出、散装名义的各种假货,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当年林SIR的白皮书真的给了我们很多好的建议和方向。 所以,很多东西二手货绝对不能碰。这也造成了我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买过属于自己的K3003和IE7等,而选择了相对稳妥、没有假货的一些动铁耳机。 你买过假货吗?
来自灾区现场的报道 第二次救灾任务。。 艰巨而光荣。
至少有十年没碰过这个牌子了
#抛砖# 047 你如何看待天价设备 作为发烧友,我们始终要面临价格的问题 毕竟,购买是我们发烧过程中躲不开的一道坎。 当我们面对一些“天价”设备的时候,我们会有怎样的看法? 我个人一直不太在意这个事情 确实也有很多设备是我买不起的 但那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无非是在自己的预算里,去寻找更合适的声音 仅此而已吧。 对我来讲
#耳边风# 2023.8.10 黑龙江吉林遭遇洪灾 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气象局8月9日20时联合发布黄色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预计8月9日20时-10日20时,绥芬河、东宁有较高气象风险引发山洪灾害(黄色预警),请上述地区注意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松花江干流富锦站预计11日出现洪峰、同江站预计13日出现洪峰 9日,记者从省水文水资源中心获悉,松花江干流富锦站预计11日出现洪峰、同江站预计13日出现洪峰。 8日9时54分,松花江干流佳木斯站出现洪峰,洪峰水位为79.43米,超警戒水位0.13米,流量12600立方米/秒。9日17时,松花江干流富锦站水位为60.57米,比9日8时上涨0.19米,超警戒水位0.07米,呈上涨趋势;松花江干流同江站水位为53.61米,比9日8时上涨0.19米,低于警戒水位1.39米,呈上涨趋势。 根据当前雨水情,考虑未来降雨影响综合分析预计,松花江干流富锦站(富锦市富锦镇热电厂)11日将出现洪峰,洪峰水位为60.9米,超警戒水位(60.5米)0.4米;松花江干流同江站(同江市同江镇)13日出现洪峰,洪峰水位达到警戒水位(55米)上下。
#耳边一分钟# A&futura SE300播放器 当我们谈到Astell_Kern 的播放器,总是会首先想起让每个发烧友都心驰神往的SP系列,亦或是便携讨巧的SR系系列,甚至是颇具“砖”味的KANN系列,而对于SE系列则往往不那么熟悉,毕竟这个系列的产品并不算多嘛。 虽然SE系列产品型号不算多,但每一个都“身怀绝技”,比如SE180的可更换整体音频模块设计、SE200的多DAC设计…… 这一次SE300不出意外地给我们带来了Astell&Kern历史上首次采用的R-2R构架设计。其实R-2R构架在今天并不稀奇,甚至一些小尾巴也采用了这个技术,但当R-2R与Astell&Kern的音频技术结合起来,自然又给我们带来很多完全不同以往的体验。 首先,SE300的声音具备R-2R结构的典型特征——声音纯净、通透、精致、舒展,对于有经验的玩家而言,一耳朵下去就可以感受到非常纯粹的R-2R风格。在此基础上,SE300的音色中融入了偏为暖润的色调,同时也适度地增加了声线的厚度和中、低频的量感,让声音听起来更具渲染力和耐听度。同时,SE300也具有极高的可玩性,其OS/NOS模式调节可以让我们在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中自由切换,来满足不同音乐风格和烧友的口味偏好。我个人则是喜欢相对更加温和、耐听的NOS模式多一点。 SE300的多重放大模式和增益模式,都可以让我们根据搭配、喜好、音乐风格来自己寻找更合适的声音表现。 但不得不说的是,无论是从风格上,还是驱动条件上来看,SE300显然还更适合搭配耳塞,而对于搭配大耳机的表现能力,则相对不够突出。 在声音特点上,SE300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在声音上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往往很多HIFI设备,都喜欢尽量直接地把音乐元素一股脑儿地展现出来,而SE300则更加强调声音的层次感和主次关系,总是能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中蕴藏着更多的内容和情绪,也让我们每次听音乐的时候,都会有新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内敛、含蓄而又暗藏锋芒的声音,来源于调音经验的长年积累和对音乐理解的历史沉淀。我觉得SE300并不能算是个非常均衡全面的声音风格,它更多还是比较适合人声、流行音乐以及小编制器乐这些风格。对于特别硬核的音乐风格,SE300还是不太合适。SE300的声音素质在其价位上是合格的,尤其以解析力和纯净度见长,而在声场、动态方面中规中规。SE300的素质水平在SE系列中具有明显优势,但与SP3000相比确实还略逊一筹。 如果想静下心来,好好听一听歌曲中的喜怒哀乐,SE300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惊喜】达音科 隼Ultra耳机评测 一、惊喜 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了,我基本上总是在出差。 旅途中用什么耳机,一直是我的一个大难题。且不说从佩戴、便携、价格等方面的因素来考量,就是声音风格上,其实也挺难选择的。有些耳机声音太淡,会让人觉得乏味;有些耳机过于偏科而不耐听;还有些耳机对前端的要求太高,也不可能总是背着大砖头四处奔波。 相比之前使用的动辄万元以上的旗舰塞而言,我把隼Ultra装进行囊的时候,对它的期望值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更多还是觉得这条新上市的耳塞可能会给我带来一点新鲜感,而当我真正认真听了这条售价一千五百多的耳塞时,则切实地感觉到了“惊喜”。 说到这个惊喜,就得重点说一说这个“惊”字。 入烧二十年,其实很难有耳塞“惊”到我,至少很难有耳塞以“正面形象”惊到我。 我对于隼Ultra的惊讶在于,之前听到隼Pro的时候,就觉得那已经应该是“隼”系列的终极形态了,达音科当然具备研发出更高端系列产品的能力,但是在“隼”这个千元级别的系列中,隼Pro的声音形态已经是几近于完备,在其框架中没有明显短板了。 如果在这个基本盘上,不大幅度提升素质、调整声音形态框架,我是很难想象出这个系列的下一代产品还能在哪里找到提升空间。 而隼Ultra则恰恰没有受限于前作成功的藩篱,以更高的声音水平和更丰富的声音架构实实在在地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惊喜”。
【惊喜】达音科 隼Ultra耳机评测 一、惊喜 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了,我基本上总是在出差。 旅途中用什么耳机,一直是我的一个大难题。且不说从佩戴、便携、价格等方面的因素来考量,就是声音风格上,其实也挺难选择的。有些耳机声音太淡,会让人觉得乏味;有些耳机过于偏科而不耐听;还有些耳机对前端的要求太高,也不可能总是背着大砖头四处奔波。 相比之前使用的动辄万元以上的旗舰塞而言,我把隼Ultra装进行囊的时候,对它的期望值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更多还是觉得这条新上市的耳塞可能会给我带来一点新鲜感,而当我真正认真听了这条售价一千五百多的耳塞时,则切实地感觉到了“惊喜”。 说到这个惊喜,就得重点说一说这个“惊”字。 入烧二十年,其实很难有耳塞“惊”到我,至少很难有耳塞以“正面形象”惊到我。 我对于隼Ultra的惊讶在于,之前听到隼Pro的时候,就觉得那已经应该是“隼”系列的终极形态了,达音科当然具备研发出更高端系列产品的能力,但是在“隼”这个千元级别的系列中,隼Pro的声音形态已经是几近于完备,在其框架中没有明显短板了。 如果在这个基本盘上,不大幅度提升素质、调整声音形态框架,我是很难想象出这个系列的下一代产品还能在哪里找到提升空间。 而隼Ultra则恰恰没有受限于前作成功的藩篱,以更高的声音水平和更丰富的声音架构实实在在地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惊喜”。
【惊喜】达音科 隼Ultra耳机评测 一、惊喜 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了,我基本上总是在出差。 旅途中用什么耳机,一直是我的一个大难题。且不说从佩戴、便携、价格等方面的因素来考量,就是声音风格上,其实也挺难选择的。有些耳机声音太淡,会让人觉得乏味;有些耳机过于偏科而不耐听;还有些耳机对前端的要求太高,也不可能总是背着大砖头四处奔波。 相比之前使用的动辄万元以上的旗舰塞而言,我把隼Ultra装进行囊的时候,对它的期望值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更多还是觉得这条新上市的耳塞可能会给我带来一点新鲜感,而当我真正认真听了这条售价一千五百多的耳塞时,则切实地感觉到了“惊喜”。 说到这个惊喜,就得重点说一说这个“惊”字。 入烧二十年,其实很难有耳塞“惊”到我,至少很难有耳塞以“正面形象”惊到我。 我对于隼Ultra的惊讶在于,之前听到隼Pro的时候,就觉得那已经应该是“隼”系列的终极形态了,达音科当然具备研发出更高端系列产品的能力,但是在“隼”这个千元级别的系列中,隼Pro的声音形态已经是几近于完备,在其框架中没有明显短板了。 如果在这个基本盘上,不大幅度提升素质、调整声音形态框架,我是很难想象出这个系列的下一代产品还能在哪里找到提升空间。 而隼Ultra则恰恰没有受限于前作成功的藩篱,以更高的声音水平和更丰富的声音架构实实在在地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惊喜”。
#抛砖# 046 有没有一款耳机让你改变看法? 耳机是复杂的,有时候我们对耳机的看法会改变,甚至是否定自己原来的很多看法 当然,否定自己是个好事情,我们也只有改变才能成长进步。 我对于耳机设备的看法也经常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有些耳机一开始觉得平平,后来再听就很可能惊艳于我。 最典型的就是灰黄鹂 这条耳机我一开始听觉得也就是还可以有没有什么耳机让你改变看法呢? 不过后来再听之下,就觉得这条耳机深处藏着很多不一样的内容 就像官方所说,灰黄鹂是有“箱子味”的
k记新出的吐司早餐,觉得略坑啊。。
#耳边风# 2023.7.27 刀郎和他的《罗刹海市》 我对于刀郎(歌手罗林)的记忆,不可谓不深刻。因为2004年得时候我正在施工单位工作,也不论工地上还是所在地的城镇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冷不丁劈头盖脸地被那句“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迎面袭来。对于当时它的歌曲,我并不喜欢,也不反感,反正自己不会去听,但别人听我觉得也OK。我记得好像有一首歌叫《雨中飘荡的回忆》,我还挺喜欢的。 沉寂多年后,刀郎再次发布歌曲《罗刹海市》,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多人在歌曲中解读作者的意图和动机。 虽然我还没有完整听过,但从片段上来讲,我觉得刀郎希望表达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大众化的想法和内容。无论这首歌好或者不好,首先,作为音乐人,有内容上的表达,这就是个非常好的事情。 至于坊间传闻的对号入座,我觉得倒是大可不必了。
#抛砖# 045 你在专心工作、学习的时候听什么? 对于一个职业画图的人来讲,耳机对于我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消遣,或者鉴赏,也不完全是HIFI上的感受和感悟。 它更多是一种陪伴,在遥远的旅途中,在深夜的电脑旁,最后的一个陪伴,让我一次次地在困难中坚持下来。 最近一段时间,工作非常忙,仿佛间又回到了十几年前,拼命在图纸里翻滚的日子。 说起来,我问过我很多同事,几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房”播客。 有一个同事,熬夜画图的时候,就带着耳机听《甄嬛传》,还是个男同事。 还有一个很年轻的同事,在忙的时候喜欢听《武林外传》 当然,也有喜欢听摇滚乐的,也有喜欢听《罗辑思维》或《渤海小吏》这样的 其实我在工作的时候,反而不太爱听耳机 但如果遇到那种需要拼命的工作,就是每天睡两三个小时的那种情况 晚上熬夜的时候,我喜欢听郭德纲60回本的单口相声《济公传》那么,大家在熬夜工作、学习的时候,听耳机有哪些偏好呢?
【预告】 达音科的隼 Ultra
【坐享其成】ONIX欧尼士 Miracle个人音频中心评测 一、解决 对于很多像我这样的烧友来讲,听音乐这个事儿,逐渐地变成了“刚需”要求。 曾几何时,我也曾经热衷于“折腾”并乐此不疲——比如用各种奇怪的软件给播放器传输音乐甚至视频、或者用CD机的光纤输出给MD机刻录、台式机能用分体尽量不使用一体机、能用CD转盘则坚决不用PC输出…… 这些看似繁琐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构成了我当时的HIFI乐趣。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工作与生活也越来越忙,我的音乐空间被挤压得越发喘不过气来,我越来越“懒惰”,寻找便捷、高效的听音方式,成为了我这几年HIFI生活的主题。 把台式机换成了带有蓝牙功能的一体机、把曾经最爱的NOMAD JUKEBOX3和BEOSOUND2播放器束之高阁;再把随身听都切换成安卓模式……漂亮!Triple Kill! 音响系统和随身听都已经完成了“自动化”改造,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当然就是大耳机系统了。 前段时间,我卖掉了原用于桌面的电子管耳放之后,就一直在考虑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台机或桌面系统来听大耳机,是不是要搞一个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但是这样的话,音源又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如果搞一个带有系统和流媒体的“跨界一体机”,还总觉得一方面在使用体验上还不是那么方便,另一方面市面上的选择也终究还是不多。 所以,原本让我颇为“享受”的发烧过程,如今让我觉得无奈。HIFI,对于我来讲,最终还是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坐享其成】ONIX欧尼士 Miracle个人音频中心评测 一、解决 对于很多像我这样的烧友来讲,听音乐这个事儿,逐渐地变成了“刚需”要求。 曾几何时,我也曾经热衷于“折腾”并乐此不疲——比如用各种奇怪的软件给播放器传输音乐甚至视频、或者用CD机的光纤输出给MD机刻录、台式机能用分体尽量不使用一体机、能用CD转盘则坚决不用PC输出…… 这些看似繁琐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构成了我当时的HIFI乐趣。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工作与生活也越来越忙,我的音乐空间被挤压得越发喘不过气来,我越来越“懒惰”,寻找便捷、高效的听音方式,成为了我这几年HIFI生活的主题。 把台式机换成了带有蓝牙功能的一体机、把曾经最爱的NOMAD JUKEBOX3和BEOSOUND2播放器束之高阁;再把随身听都切换成安卓模式……漂亮!Triple Kill! 音响系统和随身听都已经完成了“自动化”改造,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当然就是大耳机系统了。 前段时间,我卖掉了原用于桌面的电子管耳放之后,就一直在考虑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台机或桌面系统来听大耳机,是不是要搞一个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但是这样的话,音源又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如果搞一个带有系统和流媒体的“跨界一体机”,还总觉得一方面在使用体验上还不是那么方便,另一方面市面上的选择也终究还是不多。 所以,原本让我颇为“享受”的发烧过程,如今让我觉得无奈。HIFI,对于我来讲,最终还是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坐享其成】ONIX欧尼士 Miracle个人音频中心评测 一、解决 对于很多像我这样的烧友来讲,听音乐这个事儿,逐渐地变成了“刚需”要求。 曾几何时,我也曾经热衷于“折腾”并乐此不疲——比如用各种奇怪的软件给播放器传输音乐甚至视频、或者用CD机的光纤输出给MD机刻录、台式机能用分体尽量不使用一体机、能用CD转盘则坚决不用PC输出…… 这些看似繁琐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构成了我当时的HIFI乐趣。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工作与生活也越来越忙,我的音乐空间被挤压得越发喘不过气来,我越来越“懒惰”,寻找便捷、高效的听音方式,成为了我这几年HIFI生活的主题。 把台式机换成了带有蓝牙功能的一体机、把曾经最爱的NOMAD JUKEBOX3和BEOSOUND2播放器束之高阁;再把随身听都切换成安卓模式……漂亮!Triple Kill! 音响系统和随身听都已经完成了“自动化”改造,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当然就是大耳机系统了。 前段时间,我卖掉了原用于桌面的电子管耳放之后,就一直在考虑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台机或桌面系统来听大耳机,是不是要搞一个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但是这样的话,音源又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如果搞一个带有系统和流媒体的“跨界一体机”,还总觉得一方面在使用体验上还不是那么方便,另一方面市面上的选择也终究还是不多。 所以,原本让我颇为“享受”的发烧过程,如今让我觉得无奈。HIFI,对于我来讲,最终还是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抛砖# 044 除了HIFI,你还有哪些爱好? 作为一个上班族,我的爱好其实并不多 HIFI算是我闲暇时间里最大的一点爱好和享受。 除了HIFI,我也就剩下了中年男人那些油腻的爱好 年轻时候喜欢读一点书,后来发现自己其实也没有真正读懂什么, 喜欢喝一点茶,以前啥都喝,这两年逐渐稳定在了生普洱和茉莉花高碎, 时常会喝酒,虽然我并不十分爱喝,但相对而言,最近几年偏爱白酒多一点。 也时常关注一下汽车,但我那俩十来年的老凯美瑞估计再战些年还不成问题, 文玩那些基本不碰,但是有时候会弄个小葫芦随手揉一揉, 其他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工作和生活了。。 你有什么爱好呢?
#抛砖# 043 我的百、千、万 我们每个人谈论设备的时候,都不免离开预算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预算也不尽相同 甚至我们自己对于每个价位的产品预期与定位也不尽相同。 十多年前,我经常会考虑,如果我想花一百块,我会买个啥设备;如果是一千块,应该买啥。。。。 多年后,设备远远比当年丰富,也很少会考虑以预算去考虑设备的问题。 但今天想起来,也还是觉得很有趣 如果放在今天,对于我来讲 百元级别的耳机首先会买一条原道或者微翼和尚,毕竟平头党没有个平头,心里永远是不踏实的 剩下几十块钱,我回去KZ家找一个没听过的塞子试试。 千元级别是耳机混战的重灾区,这个价位上错综复杂地陈列着各种神奇的耳机 如果以千元左右为标准,我可能首选的还是MUSEHIFI的那个平板耳机POWER,这条耳机是真的很好。 另外的千元级选择,可能会比较看好达音科的隼系列。当然千元级平头塞,我当然更喜欢PK1,但是对于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会考虑FF3。 万元级或以上的耳机,其实我觉得能叫价到万元自不必说其水平,只能说从我个人喜好的风格上,我比较喜欢的是阿思翠凤凰座6,但这个耳机我有,就不予考虑了。我会选择FWW或者IE900吧,毕竟我也是动圈的爱好者。
#抛砖# 042 大家还喜欢那些老设备吗? 在我心里,一直有个希望 就是希望尽可能地把一些年代久远的、经典的老设备找出来一些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方面希望可以与大家共同讨论、交流 另一方面,也在切实地组织我们的经典巡回 比如之前的NJB3、索尼A844这样的设备,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其实,我一直以为我们大多数吧友对这类器材兴趣不大 但这几天陆续有几个关于老MP3的帖子引起了很多很多吧友的浓厚兴趣和广泛交流 所以我还是想问一下大家 有没有兴趣多接触一些老设备、经典设备 如果大家都感兴趣 我就加大力度,进一步发掘一些更有趣、更经典的设备与大家一起分享/
最近办公室设备 还是很优秀的。特别是用了这根晶彩以后。。
#抛砖# 041 这半年里,最让你印象深刻的设备是哪个? 我参加了广州音响展,听到了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器材 比如DITA 的PPT,当时感觉真的是具备了箱子的很多质感和味道 比如乐图的菊花台(工程样机)、AFUL的 D8耳塞、EFFECT 的盖亚耳机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最让我觉得有趣的,也最让我更希望深度体验的 还是ONIX的MIRACLE音频系统其实,我个人觉得它本质上仍然是一套台机,在台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细节的整合和优化 声音上,具备台机的素质,而又不同于常规台机的味道。 确实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那么,您这半年印象最深的设备是什么呢?
#耳边风# 2023.6.29 中国好声音又要开播了,你还会看吗? 一年一度的【中国好声音】有一次即将开播 从十一年前第一次惊艳亮相到现在,中国好声音已经陪伴了我们十二个夏天 给我们带来过无数优秀的音乐和歌手 也给我们带来过无数的遗憾和伤感 甚至有几位优秀的学员已经永远离开了心爱的舞台 这个夏天,中国好声音再一次如约而至 你还会继续观看吗?
#抛砖# 040 你最常用的是哪个音乐软件? 网易云 优点:推荐质量高、有一些很好的歌单和播客电台,同时具有比较好的评论区。 缺点:资源太少、音质不佳。 QQ音乐 优点:资源多,内容丰富,同时对于视频内容的扩展也比较好。 缺点:推荐内容稍差,且音质一般。 虾米 优点:平台小而精,内容较好。 缺点:资源也不够完善,且歌单等内容一般。 索尼音乐 优点:音质好,内容丰富。 缺点:付费内容多,且推荐方式不如常见平台。 苹果音乐 没用过不知道 你最常用的是哪个平台呢?
#抛砖# 039 你的万能耳机是什么? 我们作为发烧友,身边不可能没有耳机 但是有时候出门来不及或者不方便带太多设备,仅仅是手机或小尾巴当播放器,需要随手拿一条耳机的时候 你会选择哪一条呢?最贵的?最喜欢的?还是随便一条什么,或者是蓝牙耳机呢? 我的选择是——FINAL 的 Piano Forte II,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塑料夜壶。 这款耳机绝对是耳机中的异类,从结构上来讲,这条耳机既不是入耳耳机,也不是完全的平头塞 而是一个很独特的分类——猪嘴塞。也就是平头塞的前面板上带有一个硬质导管 这条耳机,在声音上,不能说非常优秀,但其小韵味和声音质感还是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另外就是,这个耳机或多或少地有一点隔音行能,在户外听也基本能听个声 但又不是完全的封闭入耳,睡觉的时候也可以听 所以,在我出门的时候,往往带着这条耳机作为最后的设备。那么你的“万能耳机”又是什么呢
#抛砖# 038 你听网络音乐电台吗? 在各个音乐平台上,都有很多音乐专题栏目或音乐电台、播客。 不但可以与我们一起分享音乐,而且还能够和我们一起解读音乐内容、普及音乐知识 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非常理想的途径之一。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红色音乐软件的【王东殿台】 主持人曾经是北京广播电台资深主持人 在网络时代,他开启了新的音乐分享模式 同时他还对音乐有着非常高水平的辨别和鉴赏能力。 很多时候,我在听这档节目的时候,也能有很多新的启发和学习。你有哪些优秀的音乐电台节目推荐呢?说出你的最爱吧。
#抛砖# 037 你见过身边不发烧的人戴HIFI耳机吗? 前几天到新单位报到,看见邻座的女同事戴着一个蓝色的AKG K420虽然K420不算是个高端耳机,但是在这个时候,大多数普通用户也很难选择这样一个耳机。 其实,HIFI耳机离大众并不算遥远, 那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并不发烧,但还选择了HIFI耳机的朋友呢?
#耳边开箱# ONIX Miracle个人音频中心 听了一耳朵,觉得还是不错的。 这样的设计足够多元化,符合新时代发烧友的场景需求。
#耳边一分钟# 凯声钛铃Plus平头塞听感 每个发烧友都应该有至少一条平头塞。 无论是九块九包邮的“悔恨之泪”,还是几千元的旗舰塞,平头塞能够带给我们的音乐体验是其它类型耳机所不能替代的。且不必说悬挂式佩戴的舒适感、也不必说开放式结构带来的自然、宽松的声音体验,更不必说平头塞发展几十年在声音味道上的底蕴与沉淀,就是近些年来,这“后平头时代”里的的新声音、新体验,就足以让发烧友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音乐享受了。 比如我们今天要一起聊一聊的这条凯声钛铃Plus旗舰平头塞。(下文简称钛铃Plus) 钛铃Plus这条平头从整体结果框架上,更倾向于传统意味,并没有采用复合单元、高阻抗或者复杂的混音后腔或笛管设计,而是在单元材质、音圈工艺、腔体声学性能等方面下足功夫,在保证音质水准的基础上,尽量提高耳机的佩戴使用体验和适用范围。 钛铃Plus的声音素质具备了“旗舰平头”的框架和水准,在声音内容、声场、力道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钛铃Plus在声音的纯净度上的表现,在平头塞中可以说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 与目前大多数旗舰级平头塞不同的是,钛铃Plus在声音素质的表现力上,是比较含蓄内敛的,并没有过于强调那种“暴力解析”式的表现方式,而是更加平和、更具层次感地让声音细节以不同的音色、味道缓缓展现开来,我们每一次听钛铃Plus得时候,都会感受到更多的声音细节和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钛铃Plus在声音风格上,相比目前绝大多数旗舰平头耳塞更具兼容性,对各个类型音乐风格,都有很好的表现能力。特别是在常规的流行类音乐方面,钛铃Plus声音色调温润、鲜活,在保证了声音素质水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声音的厚度和温和感,声线相对柔和,略带一点染色,让钛铃Plus的流行人声表现力独树一帜,极具水准和特色。当然,钛铃Plus在古典乐方面也有非常不错表现能力,声场、动态足以支撑交响乐的场面感,同时各个器乐的音色真实性、辨识度都有很好的发挥。 同时,钛铃Plus对于搭配器材和驱动能力的要求都不高,几乎任何设备与钛铃Plus搭配都可以取得一个非常不错的音质水平,即使我们用手机直推钛铃Plus,也可以感受到旗舰平头塞的水准和高水平的音乐体验。 我觉得这些年来,确实有很多高端平头塞都表现出了比较高的声音素质、独特的乐感与个性、以及各种剑走偏锋的结构和技术,而凯声钛铃Plus则是用了一个相对常规的结构方式,以更广泛的风格兼容性、更舒适的听感、更开放的兼容性和适用场景,让平头塞真正能够成为广大发烧友的HIFI设备。
#抛砖# 036 说一说HIFI领域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 我们在HIFI论坛、贴吧、社群、视频平台上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都在相互影响 但在HIFI的路途中,一定有一个人是对你影响最大的 对于我来讲,我刚刚开始接触HIFI是在论坛,后转移到贴吧 在贴吧我遇到了这位给我最大影响的烧友 @DUNEFOX他在HIFI理念和基本知识上,对于我那一代的烧友都有非常巨大深渊的影响 他在贴吧总是不遗余力地给烧友排忧解惑 他的水平和能力至今让我仍觉得深不可测。 虽然他已经告别了贴吧,但我时常还是会在其他地方见到我这位老师 仍然很热情地相互问候 。。。 那么HIFI圈子里,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呢?
#抛砖# 036 你有多久没读过书了? 音乐是心灵的寄托 书籍是内心成长的阶梯 读一本好书,听一首好音乐,都是心理上最好的享受和学习 你不读《战争与和平》,就不会听懂《1812》的豪迈 你不读《 平凡的世界》,也不会知道信天游里歌唱的悲凉与坚强 。。 玩HIFI,不是器材、不是听感,而是音乐,是修养,是知识。 听好音乐,从读一本好书开始。
#耳边风# 2023 5 19 徳彪,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最近,随着《漫长的季节》爆火,另一部曾经风靡全国的电视剧也重新回到大众视线。 没错就是2004年由赵本山、范伟主演的电视剧《马大帅》 这部电视剧如今看起来,画面和表演都是粗糙的 但就是这个粗糙,反而构成了这部电视剧的真实味道 电视剧以农民进城作为背景,看似是马大帅的个人经历,实际上展开了一幅世纪初城市化急剧发展的社会画卷 以笑中含泪的镜头笔触,为我们解开了这一命题下,各个小人物的命运与悲喜。 时至今天,这部电视剧也仍然非常值得一看。 当然,以及破站上由此电视剧展开的一系列鬼畜作品。
#耳边风# 2023 5 19 谨言慎行 不知道这帮人有啥可笑的, 只记得前两年他们被德云社鹤字科的学员打得满地找牙, 还有今年春晚上让观众抠出三室一厅的尴尬表演。 肉麻并非有趣 此前他们就有人跑到国外胡说八道 这玩意早点取消了得了。
【动铁的那些事儿】——达音科SA6 MK2动铁耳机评测 一、动铁之谜 十多年前,我在本地一个耳机店里闲逛的时候,店里来了一对情侣。男的滔滔不绝地跟女孩子讲各种耳机品牌、类型、风格、特点,就连跟在身后的店员都不住地点头称是。当讲到动铁耳机的时候,女孩子突然发问“动铁耳机比传统耳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导致在场的四个人都愣住了——当然,也包括我。 最后还是店员用“更加清晰、解析更好”敷衍过去。 是啊,那时候的动铁耳机绝对是稀罕物,以至于我们都很难去说清楚它的特点,或者给它一个稍微形而上的概括。 时隔多年,虽然耳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动铁耳机也给我们呈现出了更加多姿多彩的声音内容,但无论怎样变化,动铁耳机的声音里总是有一些不同于其它类型耳机的味道和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其魅力所在。纯动铁耳机不同于动圈的平铺直叙、也不同于静电耳机的飘洒写意、甚至不同于复合结构耳机的那种面面俱到,它始终会给我一种难以名状的独有质感。 “动铁耳机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独特的风格和属性?”一时间,还真的难以回答。每次想出一个看似可能的答案后,就马上会有反例出来否定。 在听过了数百条动铁耳机后,我觉得,问题的答案反而模糊起来,林林总总的动铁耳机所展现出各具特色的形态如迷宫一般,让我们在HiFi与音乐中流连并迷失。 破解动铁之谜,也成为了多年来我在HiFi这件事情上偏执的乐趣之一。每次听到新的纯动铁耳机,都会不自觉地希望从中探寻动铁的味道和精髓。 达音科继2020年发布纯动铁耳机SA6之后,最近又带来了其续作产品SA6 MK2,我们也就此机会,再来聊一聊动铁的那些事儿。
【动铁的那些事儿】——达音科SA6 MK2动铁耳机评测 一、动铁之谜 十多年前,我在本地一个耳机店里闲逛的时候,店里来了一对情侣。男的滔滔不绝地跟女孩子讲各种耳机品牌、类型、风格、特点,就连跟在身后的店员都不住地点头称是。当讲到动铁耳机的时候,女孩子突然发问“动铁耳机比传统耳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导致在场的四个人都愣住了——当然,也包括我。 最后还是店员用“更加清晰、解析更好”敷衍过去。 是啊,那时候的动铁耳机绝对是稀罕物,以至于我们都很难去说清楚它的特点,或者给它一个稍微形而上的概括。 时隔多年,虽然耳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动铁耳机也给我们呈现出了更加多姿多彩的声音内容,但无论怎样变化,动铁耳机的声音里总是有一些不同于其它类型耳机的味道和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其魅力所在。纯动铁耳机不同于动圈的平铺直叙、也不同于静电耳机的飘洒写意、甚至不同于复合结构耳机的那种面面俱到,它始终会给我一种难以名状的独有质感。 “动铁耳机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独特的风格和属性?”一时间,还真的难以回答。每次想出一个看似可能的答案后,就马上会有反例出来否定。 在听过了数百条动铁耳机后,我觉得,问题的答案反而模糊起来,林林总总的动铁耳机所展现出各具特色的形态如迷宫一般,让我们在HiFi与音乐中流连并迷失。 破解动铁之谜,也成为了多年来我在HiFi这件事情上偏执的乐趣之一。每次听到新的纯动铁耳机,都会不自觉地希望从中探寻动铁的味道和精髓。 达音科继2020年发布纯动铁耳机SA6之后,最近又带来了其续作产品SA6 MK2,我们也就此机会,再来聊一聊动铁的那些事儿。
【动铁的那些事儿】达音科SA6 MK2动铁耳机评测 一、动铁之谜 十多年前,我在本地一个耳机店里闲逛的时候,店里来了一对情侣。男的滔滔不绝地跟女孩子讲各种耳机品牌、类型、风格、特点,就连跟在身后的店员都不住地点头称是。当讲到动铁耳机的时候,女孩子突然发问“动铁耳机比传统耳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导致在场的四个人都愣住了——当然,也包括我。 最后还是店员用“更加清晰、解析更好”敷衍过去。 是啊,那时候的动铁耳机绝对是稀罕物,以至于我们都很难去说清楚它的特点,或者给它一个稍微形而上的概括。 时隔多年,虽然耳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动铁耳机也给我们呈现出了更加多姿多彩的声音内容,但无论怎样变化,动铁耳机的声音里总是有一些不同于其它类型耳机的味道和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其魅力所在。纯动铁耳机不同于动圈的平铺直叙、也不同于静电耳机的飘洒写意、甚至不同于复合结构耳机的那种面面俱到,它始终会给我一种难以名状的独有质感。 “动铁耳机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独特的风格和属性?”一时间,还真的难以回答。每次想出一个看似可能的答案后,就马上会有反例出来否定。 在听过了数百条动铁耳机后,我觉得,问题的答案反而模糊起来,林林总总的动铁耳机所展现出各具特色的形态如迷宫一般,让我们在HIFI与音乐中流连并迷失。 破解动铁之谜,也成为了多年来我在HIFI这件事情上偏执的乐趣之一。每次听到新的纯动铁耳机,都会不自觉地希望从中探寻动铁的味道和精髓。 达音科继2020年发布纯动铁耳机SA6之后,最近又带来了其续作产品SA6 MK2,我们也就此机会,再来聊一聊动铁的那些事儿。
最近在办公室的套件 听起来还不错,用手机听流媒体,,挺好的。 飞傲q5功能全面 rap耳放推力很大,声音稳重 封闭乌也OK
#耳边风# 2023.5.11 亚洲杯:国足与卡塔尔黎巴嫩塔吉克斯坦同组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5月11日,卡塔尔亚洲杯分组抽签仪式在多哈卡塔拉文化村的音乐厅进行。经过抽签,中国队进入A组,同组对手包括东道主卡塔尔、塔吉克斯坦、黎巴嫩。 分组详情: A组:卡塔尔、中国、塔吉克斯坦、黎巴嫩 B组: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叙利亚、印度 C组:伊朗、阿联酋、中国香港、巴勒斯坦 D组: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越南 E组:韩国、马来西亚、约旦、巴林 F组:沙特、泰国、吉尔吉斯斯坦、阿曼 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已经是上上上上签了。避开了各种列强,卡塔尔作为东道主虽然确实也比国足强,但相比日韩沙伊澳差距还是不小的,塔吉克和黎巴嫩也是各组中比较弱的 但是! 以目前国足的状态,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国足本此亚洲杯的成绩不会很好,有可能小组出线,但也仅此而已。
#抛砖# 035 你觉得哪个塞子的低频最好听? 低频是音乐元素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氛围感和力量感的主要元素。 音箱往往把低频的质量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很多优秀的大耳机也能带来高质量的低频表现 而耳塞领域中,受到体积、外壳材质等因素的制约,往往低频效果不尽如人意。 但我们也仍然能够在耳塞领域中照道很多具有高质量低频的耳机。。 比如我之前介绍过的FIRAUDIO XE6,其开方式低频设计,确实能带来非常高水平的低频效果当然,XE6的价格也足矣劝退绝大部分烧友。 在更加平价级别的耳塞中,我觉得有两款耳塞的低频值得一提 一个是魔声的铜涡轮耳机另一个是JVC的FXZ200,人送外号入耳低音炮除此以外,您还知道哪些耳机的低频好听呢?
#抛砖# 034 来谈一谈吃(一、烧烤篇) 我们来谈一谈吃 作为一个体重超过200斤的人,我对于吃的喜爱自不必说 随着淄博烧烤的话题,很多人都问我,东北人对此有何看法。。 我自然不能代表东北人, 因为我个人对于烧烤类食物兴趣很低 大多数情况下,我看烧烤,就是不明来源的肉+科技狠活的调料+明火烤糊+工业啤水 对于我来讲,一年吃烧烤的次数不会超过5-6次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商务局,喝完酒-唱完歌,最后再甩掉大部分人,剩下小圈子最后复盘一下。 如果说东北人的烧烤,我倒是觉得,很大程度上和老北京炸酱面一样 外面的哪儿能吃啊?一定是得自己家里的才好吃呢。 新鲜羊排、羊腿,切成大块,有人喜欢提前喂好料口,也有人直接就啥也不放,最后一把辣椒一把盐就OK。 我记得十多年前吧,家里人口还多,还能聚齐经常会这样搞。 近几年,长辈们也不愿折腾,我们这辈都忙,也好多年没烤过了。。
#抛砖# 033 你经历过HIFI圈的哪些“大事件”? 最近的这个事儿啊,我不太清楚是个啥情况。 不过,HIFI这个圈子,也时时总有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发生 有些沸沸扬扬,有些闹闹哄哄,也有些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那么诸位吧友,你们经历过HIFI圈子里哪些“大事儿”呢?
收了一个耳机 这玩意现在都便宜到这个程度了吗?
【出圈记】——凯声DB1/DB1E平头耳塞评测 一、老生常谈平头塞 这些年,我越来越不太爱谈平头塞。时常有烧友问起,大抵的回答是“早知道那个”,毕竟几块钱的推荐什么时候也不会有大错。 我真的不爱平头塞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当年写给平头塞的情书和誓言如今依然烙印于心。 是现在的平头塞不好了吗?当然也不是,这几年来我也听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平头塞。 是我囿于江湖世故,不愿多谈吗?更加不是,我原本不在江湖,又何谈这“囿于”?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如今的高端平头或多或少地有点走偏了。 这十几年来,平头塞逐渐被压缩到HiFi领域的边缘地带,逐渐成为了小众烧友的玩具。由此,高端平头塞已经明显呈现出“小众化”“边缘化”“极端化”的发展形态。 高阻抗、超大尺寸、极端的调音方式……诸多要素把平头塞的爱好者牢牢地捆在了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很难与主流的HiFi世界接轨。 某种意义上来讲,目前大多数的高端平头塞更像是“概念耳机”,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但如果要真正走进发烧友的大众视野,还是要走出思维上的藩篱,设计出真正属于广大烧友的平头耳机。 如果要“出圈”,首先就是要知道发烧友们喜欢什么样的耳机和声音。
【出圈记】——凯声DB1/DB1E平头耳塞评测 一、老生常谈平头塞 这些年,我越来越不太爱谈平头塞。时常有烧友问起,大抵的回答是“早知道那个”,毕竟几块钱的推荐什么时候也不会有大错。 我真的不爱平头塞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当年写给平头塞的情书和誓言如今依然烙印于心。 是现在的平头塞不好了吗?当然也不是,这几年来我也听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平头塞。 是我囿于江湖世故,不愿多谈吗?更加不是,我原本不在江湖,又何谈这“囿于”?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如今的高端平头或多或少地有点走偏了。 这十几年来,平头塞逐渐被压缩到HiFi领域的边缘地带,逐渐成为了小众烧友的玩具。由此,高端平头塞已经明显呈现出“小众化”“边缘化”“极端化”的发展形态。 高阻抗、超大尺寸、极端的调音方式……诸多要素把平头塞的爱好者牢牢地捆在了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很难与主流的HiFi世界接轨。 某种意义上来讲,目前大多数的高端平头塞更像是“概念耳机”,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但如果要真正走进发烧友的大众视野,还是要走出思维上的藩篱,设计出真正属于广大烧友的平头耳机。 如果要“出圈”,首先就是要知道发烧友们喜欢什么样的耳机和声音。
【出圈记】——凯声DB1/DB1E平头耳塞评测 一、老生常谈平头塞 这些年,我越来越不太爱谈平头塞。时常有烧友问起,大抵的回答是“早知道那个”,毕竟几块钱的推荐什么时候也不会有大错。 我真的不爱平头塞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当年写给平头塞的情书和誓言如今依然烙印于心。 是现在的平头塞不好了吗?当然也不是,这几年来我也听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平头塞。 是我囿于江湖世故,不愿多谈吗?更加不是,我原本不在江湖,又何谈这“囿于”?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如今的高端平头或多或少地有点走偏了。 这十几年来,平头塞逐渐被压缩到HiFi领域的边缘地带,逐渐成为了小众烧友的玩具。由此,高端平头塞已经明显呈现出“小众化”“边缘化”“极端化”的发展形态。 高阻抗、超大尺寸、极端的调音方式……诸多要素把平头塞的爱好者牢牢地捆在了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很难与主流的HiFi世界接轨。 某种意义上来讲,目前大多数的高端平头塞更像是“概念耳机”,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但如果要真正走进发烧友的大众视野,还是要走出思维上的藩篱,设计出真正属于广大烧友的平头耳机。 如果要“出圈”,首先就是要知道发烧友们喜欢什么样的耳机和声音。
【重新定义流行风格】——NOBLE RONIN(罗林)耳机评测 一、否定 所谓 HiFi,大抵上是我们发烧友们通过对器材的研究与实践,来一步一步地完成我们自身音乐认知与修养提升的过程。 所以器材对于我们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启发。我们通过对不同器材的了解,来探寻音乐和声音带给我们的不同层次的意义。每个烧友对于器材的看法自然各不相同,我觉得对于自己来讲,大致可以以这样三个层次来衡量: 我们听取不同器材的意义首先是“积累”,绝大多数器材都属于这样的一个层面,通过对不同的声音风格的理解,我们可以体验到更多不同的乐感和韵味。 当器材的声音水准在某些方面高于了我们此前惯常使用的设备,对于我们而言,其意义可以被归纳为“提升”了。能够达到这个层面的设备就可以称之为“好”设备了,这样的设备在一定的层面或角度上能够有所突破,在音乐上给我们带来更高、更好的体验与新的感悟。 如果器材声音取得更进一步突破,其意义就不仅仅是“提升”了,而在于“重新定义”。这些器材在音乐某一个侧面的演绎也许已经超越了我们过往认知或想象的边界,可以为我们对音乐和声音的理解带来刷新,这类设备在HiFi领域可以说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这其中,我个人觉得最难的一个点,就在于重新定义之前,我们要“否定”自己原有的观念和衡量标准。 我曾不止一次说过,否定自己是发烧友们突破和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获得真正意义上发烧乐趣的关键,“今是昨非”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快乐。 但是,让骄傲的发烧友去否定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 包括我个人在内,哪个发烧友不是对自己的喜好信心满满,并惯于对器材指点江山呢? 在“否定”之前,我们还是不妨先了解一下这条NOBLE诺岱音响RONIN耳机(以下简称 NOBLE RONIN)。
【重新定义流行风格】——NOBLE RONIN(罗林)耳机评测 一、否定 所谓 HiFi,大抵上是我们发烧友们通过对器材的研究与实践,来一步一步地完成我们自身音乐认知与修养提升的过程。 所以器材对于我们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启发。我们通过对不同器材的了解,来探寻音乐和声音带给我们的不同层次的意义。每个烧友对于器材的看法自然各不相同,我觉得对于自己来讲,大致可以以这样三个层次来衡量: 我们听取不同器材的意义首先是“积累”,绝大多数器材都属于这样的一个层面,通过对不同的声音风格的理解,我们可以体验到更多不同的乐感和韵味。 当器材的声音水准在某些方面高于了我们此前惯常使用的设备,对于我们而言,其意义可以被归纳为“提升”了。能够达到这个层面的设备就可以称之为“好”设备了,这样的设备在一定的层面或角度上能够有所突破,在音乐上给我们带来更高、更好的体验与新的感悟。 如果器材声音取得更进一步突破,其意义就不仅仅是“提升”了,而在于“重新定义”。这些器材在音乐某一个侧面的演绎也许已经超越了我们过往认知或想象的边界,可以为我们对音乐和声音的理解带来刷新,这类设备在HiFi领域可以说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这其中,我个人觉得最难的一个点,就在于重新定义之前,我们要“否定”自己原有的观念和衡量标准。 我曾不止一次说过,否定自己是发烧友们突破和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获得真正意义上发烧乐趣的关键,“今是昨非”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快乐。 但是,让骄傲的发烧友去否定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 包括我个人在内,哪个发烧友不是对自己的喜好信心满满,并惯于对器材指点江山呢? 在“否定”之前,我们还是不妨先了解一下这条NOBLE诺岱音响RONIN耳机(以下简称 NOBLE RONIN)。
【重新定义流行风格】——NOBLE RONIN(罗林)耳机评测 一、否定 所谓 HiFi,大抵上是我们发烧友们通过对器材的研究与实践,来一步一步地完成我们自身音乐认知与修养提升的过程。 所以器材对于我们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启发。我们通过对不同器材的了解,来探寻音乐和声音带给我们的不同层次的意义。每个烧友对于器材的看法自然各不相同,我觉得对于自己来讲,大致可以以这样三个层次来衡量: 我们听取不同器材的意义首先是“积累”,绝大多数器材都属于这样的一个层面,通过对不同的声音风格的理解,我们可以体验到更多不同的乐感和韵味。 当器材的声音水准在某些方面高于了我们此前惯常使用的设备,对于我们而言,其意义可以被归纳为“提升”了。能够达到这个层面的设备就可以称之为“好”设备了,这样的设备在一定的层面或角度上能够有所突破,在音乐上给我们带来更高、更好的体验与新的感悟。 如果器材声音取得更进一步突破,其意义就不仅仅是“提升”了,而在于“重新定义”。这些器材在音乐某一个侧面的演绎也许已经超越了我们过往认知或想象的边界,可以为我们对音乐和声音的理解带来刷新,这类设备在HiFi领域可以说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这其中,我个人觉得最难的一个点,就在于重新定义之前,我们要“否定”自己原有的观念和衡量标准。 我曾不止一次说过,否定自己是发烧友们突破和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获得真正意义上发烧乐趣的关键,“今是昨非”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快乐。 但是,让骄傲的发烧友去否定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 包括我个人在内,哪个发烧友不是对自己的喜好信心满满,并惯于对器材指点江山呢? 在“否定”之前,我们还是不妨先了解一下这条NOBLE诺岱音响RONIN耳机(以下简称 NOBLE RONIN)。
#抛砖# 032 你在音响展上领到过什么礼物? 我这里并不想评论这次车展的任何问题,只是想谈一谈我们更熟悉的音响展。 那么,同学们,大家在逛音响展上,领取过什么礼物呢? 我这边因为地处偏远,平时逛音响展的次数也不是很多。 在我印象中,第一次逛音响展在上海的SIAV,一进门就有位美女抱着个大瓶子给大家发SF套,没错就是达音科的小夏姐姐,对面是DITA的Shirley,送布艺的兜子(我至今一直保留着),展会里各种赠送的小玩意,摆件、耳机套、捆绑带、收纳盒等等。 真的是空着手逛展,回来满载而归。 饮料小食更不在话下。 另一个让我很有印象的是,18年去南京出差,我自己去了新街口的甲苯。那天正赶上他们搞店庆,小姐姐(其实就是针哥)过来问我,有没有登记,我说没有,我是从外地来的。他们仍然给了我一份礼物,还有一块好大的蛋糕(可能是看我风尘仆仆,应该是很饿)。 我每次在哈尔滨做线下活动的时候,第一要务就是“喂饱”,每年都会特意跑到哈尔滨最著名的老字号糕点铺,买传统糕点、其它水果、小食、饮料有时候比参展器材还多——来了就是捧场,绝对不能让人家饿肚子回去嘛。 咱们这些音响品牌,跟人家宝马比肯定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人情味这一块,还真是挺不错。
NiceHCK 钛美耳机。。。。开箱 还没拆,先拍两张照片吧
#抛砖# 031 有没有这样一款设备? 有没有这样一款设备, 别人都觉得非常好,但是你却怎么也不喜欢? 对于我来讲,我其实很少有不喜欢的或者让我觉得不好的设备 相对而言 有这么一款评价很高耳机 是我个人觉得稍微差了点意思的 就是DITA的XLS我绝不是说这个耳机不好,事实上这个耳机非常不错 但XLS相比于DITA自家的FEALTY,我可能更喜欢后者的直白和平实,以及便宜。 那么,有什么设备是别人都很喜欢,而你却不那么喜欢的呢?
#耳边风# 2023 4 6 【圣诞快乐 劳伦斯先生】 这几天大家都在纪念坂本龙一先生。 对于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我们在这里不必过于赘述。但是如果谈起坂本龙一,就免不了提起这部由他主演的电影《圣诞快乐 劳伦斯先生》(又名战场上的圣诞快乐) 这部汇聚了坂本龙一和大卫鲍伊两位音乐界顶级颜值的非专业演员作为主角的电影,在很多时候会被认为是一部以感情为主题的故事,但实际上并不是。 这部电影真正的主题是对于战争、人性、时代的反思,很大程度上我们不但要反对战争,更应该深层次地挖掘历史的深处,以更全面的角度审视历史。 当然,值得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电影中对战争的反思与批判,也有那支著名的主题音乐。
#抛砖# 031 什么阻碍了你烧箱子? 我们都知道,HIFI的完全体是音箱系统, 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很少涉猎音箱系统, 包括我也是这样。 虽然我前两年也开始逐渐向音箱试探, 但终究还是不能算是个“音响玩家”, 我想可能很多吧友都与我有相类似的经历。 究其原因,大概是如下几点: 1、音响系统知识的匮乏,很多耳机烧友面对音箱系统第一反应就是一头雾水,不止从何做起。 2、听音环境的限制,随身烧友以年轻人为主,还很难具备独立的听音空间。 3、经济条件的制约,其实音响系统相比如今的高端耳机甚至随身系统并不一定贵很多,但音响系统的起步预算确实相对高一些,特别是在系统设备齐备后,电源、线材、机柜、支架、脚钉等等配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4、听音习惯难以调整。很多烧友习惯了耳机的声音特点,一时间转移到音箱后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特别是对于很多发烧友而言,会觉得音箱的声音很“缓慢”,不如耳机那样直接,听音箱的时候总会很“着急”。 5、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现在的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忙,真正有时间坐下来安静欣赏音箱的时间很少,即便是有一点时间,也很难快速融入音响系统的音乐环境,这一点就远不如耳机的声音感觉来得直接、便捷。 6、对音响系统不了解,总觉得与自己无关。 请问一下,您是哪一种类型呢?又打算怎样克服困难,让自己成为“音箱发烧友”呢?
【五毒俱全】——LETSHUOER铄耳Cadenza 12旗舰耳机评测 通常来讲,发烧友们喜欢用“毒”这个字来表达对器材的赞许。 其实这个“毒”也不可一概而论,结合器材的水平和我们自身的鉴赏能力,我觉得大致可分为这几个层面。 第一层是完整性,声音要具备最基本的素质和水准,要相对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其整体内容,解析力、空间感、纯净度等方面要有一定程度的展示。满足了这些要求的耳机,才能够算是迈进了HiFi品类的门槛。 第二层是乐感的诠释和表达,耳机需要能够表达出与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相契合的特点,要能够传递音乐与听者之间的共鸣和互动。具备了对音乐内容的传递和表达能力的耳机,算是初窥了HiFi的路径并步入正轨了。 第三层是自身特点的展示,优秀的耳机不但要真实地表达出音乐本身的内容和情感,还要把韵味、调性以及设计者对音乐的理解传递给听者,并引起共鸣。具备了自身独特韵味的耳机,就可以说是在HiFi领域具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第四层是层次性,一个耳机在展示自身素质、音乐乐感以及独特韵味的时候,要具有布局上的层次感,能够把声音的主次顺序、音色内容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搭配、组合、音乐风格如抽丝剥茧一般次第展现,让听者每听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样具有“层次化”表现能力的耳机,才真正算得上一个“好耳机”。 第五层应该是创新性,当一款耳机的各个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将素质、乐感、韵味、层次等内容融会贯通时,就应该具有其它耳机所没有的突破和创新,让听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音质体验。这样的耳机,才能被称为“顶级”。 这些层面都是耳机能力水准所在,五个层面也就可以戏称为“五毒”。 对于一款普通的耳机来讲,我们可能只要求前面的一、两个层面就可以了,对于一款优秀的耳机,我们就要以三、四个层面来要求,但是对于这款来自铄耳LETSHUOER(下文简称“铄耳”)的Cadenza 12旗舰耳机来讲,我们就不能不以全部的五个层面来衡量了,看看这款售价15888的耳塞,是否能够“五毒俱全”。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