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苍蝇飞💫
0骑着苍蝇飞
✨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关注数: 350
粉丝数: 3,735
发帖数: 84,162
关注贴吧数: 81
最新美剧《太空部队》的第一集,就描述了中国和美国在太空中的交锋,画面显示一艘中国的军事飞船用机械臂悄悄把美国间谍卫星太阳能帆板剪断了…
5月30日4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和H星,分别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研制。两颗卫星用于在轨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长11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是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它全长20.8米,箭体直径2米,重约58吨,能提供约120吨的起飞推力,其低轨能力达到700公斤,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00公斤,可满足80%以上小卫星的发射需求。今年下半年,长十一火箭还将在陆地发射场和海上实施多次发射任务。 自2015年9月首飞至今,长十一火箭已取得九战九捷的亮眼成绩。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一型可在海上和陆地实施发射的火箭,连续9次高精度入轨、箭上质量零问题、零窗口准时发射等出色表现,展示了其优异的高可靠性、任务适应性和多样化发射能力。 同时,火箭整流罩直径3.35米,起飞推力200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吨的长十一甲火箭也将全面开展研制工作,计划今年完成方案设计,转入工程研制阶段,预计2022年首飞。
载人龙首秀,话说这俩二货是干嘛的,死侍Cosplay么?
标题:何鸿燊一路走好,谢谢你支持中国航天30年! 北京时间5月26日,港澳知名爱国企业家、第9届至第11届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8岁。 何鸿燊先生有很深的航天情结。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至今支持中国航天事业30年,资助的大批航天优秀人才参与到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在内的重大航天工程中。 1990年4月,应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的邀请,香港信德企业集团执行主席、澳门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鸿燊博士等一行10人到北京访问。在航天单位访问、交流期间,何鸿燊高度评价了祖国航天技术发展水平,表示愿意积极支持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并提出在香港成立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首次捐资2000万港币用于航天科技人才培训。经过5个多月的协调、准备,基金会于1990年10月17日在香港正式成立。 基金会将自身宗旨定为:接受和运用海内外人士和团体的捐赠,致力于中国航天科技及管理的人才培养,提高中国航天科技的水平。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中国航天科技和管理人才,促进中国航天科技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扩大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影响,推进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 1990年成立以来,基金会积极推进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工作。1993年,何鸿燊先生出资1500万港币兴建何鸿燊培训楼,促进了廊坊航天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2008年捐资300万港币,支持廊坊航天人才培训中心改建扩建项目;至2010年年底,基金会直接用于航天人才培训的经费已有3300多万港币。 基金会资助的各类航天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在职人员的出国及赴香港进修项目,在职人员的国内培训,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华讲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项目,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航天科技知识普及教育项目等。 基金会资助的进修人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多个重大工程作出了贡献。这些人参与“神舟”载人飞船研制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等。参加过培训的青年科技、管理人员,有的走上了航天系统领导岗位,有的进入重点工程的技术岗位,承担起21世纪航天事业发展的重任。 配图: 2009年,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何鸿燊与夫人梁安琪参观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与神舟飞船返回舱合影 以及, 1990年10月18日出版的《中国航空航天报》 从1992年起,基金会就开始支持一年一度的“梦想航天,情系中华”航天科技夏令营。
这手办多少钱? 来一套! 另外,图5是什么火箭?
算是实锤了吧,4.1米直径! 之前的分析: http://tieba.baidu.com/p/6669967926?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1.5.8.0&st=1590556647&unique=199307DE9BCBFA2FC75A98540D156775
维珍轨道(Virgin Orbit ) 公司利用波音747飞机携带的 Launcherone 火箭于今天(25日)凌晨5点左右释放,在点火不久后一级发生异常,随后中止飞行,此次任务以失败告终。 他们的下一发火箭已在组装中 ,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这是他们首次尝试轨道发射。 Ps.维珍并不是第一家实行空射的公司。“飞马座空射火箭”早在1990年就成功试飞,随后入轨发射五十多次,去年才退役。
同是引力波探测,天琴一号和太极一号有什么区别? 目前引力波探测是个大火是研究课题。 中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现有两个方案: 一个是由中山大学主导的“天琴计划”,而另一个是由中科院力学所和国科大领导的“太极计划”。 2019年12月20日,“天琴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而“太极一号”卫星则更早一步,于2019年8月31日成功发射。 这两颗卫星的顺利运行标志着中国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和“太极”计划各进一步。 感觉这两个项目很相似,且不是个小项目,迟早得有一争,以下是我找到的资料,整理一下:
毅力号身上居然有23台相机。比如,毅力号火星漫游车遥感桅杆的 毅力号身上居然有23台相机。 比如,毅力号火星漫游车遥感桅杆的头部特写。桅杆头部包含超级分析相机(SuperCam,它的镜头位于顶部较大的圆形开口中)。桅杆头下方的灰色框,有两个桅杆变焦相机系统。在这些成像仪的外侧,还有漫游车的两个导航相机(NavCam)。
即将! H2B火箭迎来谢幕之旅! 日本将于当地时间5月21日凌晨2:31从种子岛航天中心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HTV,这是该系列货运飞船的第9艘,也是最后一艘。 发射火箭是 H-2B,也是第9枚火箭,这一型号火箭是专门为发射货运飞船研制的,特点是一级芯级有2台LE-7A发动机,使用液氢液氧燃料,一级还有4个SRB-A3固体火箭助推器。二级一台 LE-5B发动机,也是液氢液氧燃料。随着HTV的落幕,H-2B也将走向终点。 其后续改型是HTV-X, 预计在2022年发射第一艘,也是执行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将由H3火箭执行发射。
20日凌晨,SpaceX 公司的 SN-4 测试点火后下部持续出现燃料泄漏并出现明火。 本月原计划150米的测试时间暂未公布。
NASA负责载人航天任务的副局长Doug Loverro突然宣布辞职。他之前主要负责领导的是2024年NASA载人返月的计划。 再过一个星期,龙2飞船就要载人升空,实现近10年来美国本土第一次载人航天发射。在这个时间点,负责载人航天的副局长突然宣布辞职,怕不是有什么内幕喔……
一张非常Nice的图片!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分别显示了土星五号、 一张非常Nice的图片! 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分别显示了土星五号、航天飞机、猎鹰重型和SLS的火箭燃料分布: 红色=煤油RP-1 橙色=液态氢LH2 蓝色=液氧LOX 可以看出,煤油发动机在第一阶段很猛,但在第二阶段就得吃瘪,SpaceX的二级火箭一直都是被嫌弃的对象,被ULA的二级火箭半人马座吊着打。这也是为什么深空探索都喜欢找ULA的原因。 总结,煤油/固推起飞级+高空氢氧机是完美搭配。
既然新一代载人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都没有命名,会采取同名吗 长久以来,航天迷一直猜测和期待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新名字! 既然新一代载人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都没有命名,而长征1号-11号序列(除了长征10号)已被占用了。要么采用长征12号的序列,要么另取新命。 于是 其一,“新一代载人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可能会采用同一个名字!它们的职能或称目标相同,可纳入同名。 国际上有一对劳模,联盟火箭与联盟飞船就是一对著名搭档!(联盟火箭去掉逃逸塔后也可发射卫星或货运飞船) 其二,假如采用了新名字,可以复用十次的新飞船,在二飞三飞时,如何称呼? 欢迎进行讨论!
【金星逆行】金星就要开始逆行了!这是一年半以来金星的首次逆行,将持续到6月24日。 如果这段时间你又遇到什么倒霉事的话,可千万不要怪金星哟~~ 它逆不逆行,跟你没什么关系…… 还有一点,这一波持续两个月的西南方亮星,即将落下帷幕,来年再见!
新一代载人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都没有命名,会不会这样? 长久以来,航天迷一直猜测和期待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新名字! 既然新一代载人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都没有命名,而长征1号-11号序列(除了长征10号)已被占用了。要么采用长征12号的序列,要么另取新命。 于是 其一,“新一代载人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可能会采用同一个名字! 它们的职能或称目标相同,可纳入同名。在国际上,联盟火箭与联盟飞船就是一对著名搭档!(联盟火箭去掉逃逸塔后也可发射卫星或货运飞船) 其二,假如采用了新名字,可以复用十次的新飞船,在二飞三飞时,如何称呼? 欢迎进行讨论!
2020年5月10日外媒报道。俄罗斯航天局证实,其在之前发射中使用的一枚漂浮在太空中的火箭发生故障,将碎片留在轨道上。 该机构在一份声明中称,“故障发生在2020年5月8日”,位于印度洋上空。 周六,追踪太空碎片的美国空军第18空间控制中队的Twitter账户报道了弗雷加特的解体。 报道称,火箭分裂成65块碎片,但没有迹象表明是碰撞造成的。 另外,中国长征5B的一级箭体也快要再入了,……
计划明年一季度发射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的整流罩,已经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了,应该是上次运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的时候一起运过来的。 也就是说,合练的时候,一边罩新飞船,另一边罩核心舱,两不耽误。
最新:嫦娥四号月球车“玉兔二号”发现“奇缘”! 据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报道:国际地学领域专业期刊《地质》5月初发表论文,报道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中的着陆巡视区发现的斜长岩、苏长岩等多种岩石类型,揭示了古老深部月壳的成分特征。 该成果由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及类地行星先导专项骨干成员黄俊副教授、肖龙教授和肖智勇副教授与美国普渡大学,夏威夷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国内外合作者共同完成。 冯·卡门撞击坑底部被一次或数次的月海玄武岩淹没,这些玄武岩上部覆盖了多个撞击坑的溅射物。而嫦娥四号是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和进行表面巡视探测的人造探测器,就着陆在冯·卡门撞击坑。 该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的可见-近红外光谱仪,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发现了着陆巡视区内多种岩石类型,包括苏长斜长岩、苏长岩和辉长岩等。在第三个月昼,玉兔2号月球车发现了一堆碎石块,并对其中的一块岩石(“奇缘”)进行了光谱探测。这是人类首次获得月表岩石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团队成员进行了详细的光谱分析,并对比美国阿波罗样品光谱特征,发现其是由主要矿物斜长石和辉石,次要矿物橄榄石(含量小于4%)组成的苏长岩。“奇缘”很可能是冯卡门撞击坑东北方向的芬森撞击坑的溅射物,代表了南极-艾特肯盆地挖掘暴露的深部月壳物质。研究结果对于限定古老月壳的矿物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配图:命名“奇缘”岩石的图像:
之前,我了解是的新一代载人返回舱的重量是7吨,CHINA航天也认为是7吨。但CCTV7流出一个5.6吨的数据,我不清楚怎么回事,难道是干重或者回收质量?! 还有关于新飞船4.2米还是4.5米的争论 : 其实新飞船最粗的地方不是服务舱,服务舱反而没有返回舱底板直径大。 4.5米直径指的是返回舱大底, 返回舱跑掉防热大底后,直径4.2米。 当然,以上是猜测。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现场画面。
最新:长征五号B发射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今天(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准操控下,成功返回东风着陆场,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于5月5日搭乘长征5B运载火箭升空后,北京中心随即组织陆、海、天基测控网对其进行密切跟踪监视,经过7次轨道控制,顺利将其从近地椭圆轨道抬高至远地点近80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 12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控制试验船完成返回制动,13时33分,服务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进入返回轨道。再入返回过程中,北京中心准确预报落点位置,引导各测控站对返回舱进行连续跟踪,确保搜索回收工作顺利完成。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 王永亮、郝鹏程摄影 针对航天器技术状态变化大、飞控实施模式新、应急轨道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先后组织开展多次天地对接、无线联试、飞控协同演练及测控信息联调,攻克航天器大椭圆轨道高速再入返回控制等飞控关键技术,顺利完成多项试验船在轨科学实验,确保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舱飞控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东风的大红屏:来自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大红屏:【现场】(来源:我们的太空) 【长征五号已】CZ-5B
载人龙变这样了? 配上火箭就是三段黑!计划5月27日进行首次 载人龙变这样了? 配上火箭就是三段黑! 计划5月27日进行首次载人发射。
郭主任后面的屏幕应该就是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变轨轨迹,很符合8000km高度的样子。计划8号返回。
美照来了,这张我给90分! 镇楼图,二楼给其他。
好突然! 好突然!
【直播】央视频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 !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yangshipin.cn%2Fvideo%3Ftype%3D2%26pid%3D600033167%26ptag%3D4_1.0.5.15187_copy&urlrefer=a19d548ae3bc2a9b898224eeababfa17
此次长征五号乙首飞箭“划重点”,你需要知道的。 时间: 2020年5月5日1 8时06分(UTC+8: 00) 地点: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101 火箭:长征五号乙(首飞箭) 载荷: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New ship-L-2) 轨道:先进入进地轨道,然后飞船使用自身燃料,进入大椭圆轨道,轨道高度大约8000km,大概1800dv。飞船将以>9000m/s的速度测试再入大气层返回测试。 按计划第二天返回内蒙古着陆场,此次发射还将验证的“群伞+气囊”着陆方式,以及飞船可重复使用的相关技术。 最后,其实要能在六七点发射是最好。 天色将黯,不完全黑,效果完美!
我国长征九号 (CZ-9) 运载火箭艺术图。 计划于2028年完成CZ-9B(光杆型号)的首飞!
不错的视频! —《一鸽再鸽的欧空局ExoMars火星任务》
如果定于5月5日首飞,那么今天或明天就该转场了。应该快有消息 如果定于5月5日首飞,那么今天或明天就该转场了。 应该快有消息了。
4月26日,远望五号出海,执行海上发射测控任务!
『发射预报』2020年5月—6月发射预报与统计! 截至4月26日0时,全球入轨发射统计: 美9,中8(失败2),俄7,欧2,日1,新1,伊2(失败1),印0; 全球总数:30
4月25日,河北大良,正在吊装的70米火星探测任务测控用的天线。
“中国行星探测”的图形标识,名叫“揽星九天”,广受好评。我给打90分。 “天问一号”的名称,中规中矩,我给打70分。但是完全足够碾压之前“火星一号”的名称了。 还有一点,“天问”系列归入“中国行星探测”旗下,这是好事。 “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 相信不久后,这个标识会像探月标识一样,出现在胖五的脑袋上。 另外不久后,会再次给火星巡视器征名。之前,有几个网友的起名还不错。 1. 火星蝴蝶 🦋 (4片帆板) 2. 赤兔号 🐴 (参考玉兔) 3. 萤火2号 🐝 呼声很高,但是1号与之前撞名,所以采用2号 (参考小猎犬2号,纪念一艘帆船)
【视频】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天问一号,以及图形标识发布!
我发表了一篇视频贴,大伙来看看吧~
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的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实物曝光! 4月24日航天日,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介绍,国家航天局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作为行星探测的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天问”来自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阿联酋火星探测器要提前运往发射场! 《航天新闻》4月20日报道,航小宇翻译。 考虑到冠状病毒疫情对发射准备的影响,阿联酋研制的“希望号”火星轨道探测器将在本周提前运往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以在7月14日打开的一个为期三周的发射窗口内发射。“希望号”又称“酋长国火星任务”。探测器将在明年初进入绕火星运行轨道,以对火星大气开展研究。 项目主管沙拉夫4月17日在NASA火星探测计划分析小组(MEPAG)一次在线会议上介绍说,发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探测器去年12月在美国完成环境测试,随后运往迪拜,以开展最后一些试验。按原计划,那些试验要在5月份完成,探测器随后会被运到种子岛上的发射场,以开展最后的发射准备。不过,由于疫情,任务管理层已决定把发运时间提前到4月20日。沙拉夫说,决定尽早发运是考虑到与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比如对国际旅行者的自我隔离要求。他说:“我们得开始按最坏的情况来行动。” 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向日本派出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一支先遣队。这些人员将在探测器运抵时结束隔离,从而能迅速开始相关工作。不过,随探测器抵达日本的人员将需要在隔离两周后才能参与到发射准备工作中。沙拉夫说,这让原本就有难度的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复杂。这是阿联酋的首项火星探测任务,也是该国日渐宏大的航天志向的一块基石。 沙拉夫说,尽管为应对疫情而采取了封锁措施,但阿联酋和日本两国政府都对探测器运输方案持支持态度。他说:“我们已拿到所有必要的批文,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发运探测器。”他说,提前运送意味着探测器有些测试就不做了。他说,“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关键性测试上,并取消额外的测试”;“有些测试能做的话自然更好,但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完成关键性测试上”。 “希望号”是预计将在今夏发射的三项火星探测任务之一。NASA“火星”2020火星车将在7月17日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NASA正在采取特殊措施,以在疫情期间让这项任务能够按进度推进。中国由轨道器、着陆器和漫游车组成的“火星一号”探测任务也定于7月份由长征5号火箭发射,虽然中国政府最近没怎么公布任务的最新进展情况。 还有一项火星探测任务原本也打算在今夏发射。不过,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鉴定探测器的航电设备和降落伞,欧空局和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3月12日宣布把其“外空火星”计划下的漫游车任务推迟到2022年。“外空火星”项目科学家瓦戈在MEPAG那场会议上介绍说,即便没有那些技术问题,那项任务也很可能会因疫情而推迟。他说:“我们的探测器在欧洲和俄罗斯几个不同的地点建造,所以一得做试验,我们就得把多个国家的人员召集到一处,以参与试验。过去一个月里,这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那项任务现在正在解决保证2022年发射所涉及的各类问题,比如加强探测器太阳能帆板上的铰链。项目团队还在研究2022年发射的飞行路线,以让探测器能够在着陆当天足够早地落到火星上,以让太阳能帆板能够在夜幕降临前为蓄电池充电。预定着陆区域仍是奥克西亚平原。那项任务还有降落伞测试有待完成。瓦戈说,原定3月份在俄勒冈进行的降落伞系统测试已因疫情推迟。另外,那座试验场5月份风向多变,而那将会让试验进一步推迟到至少9月底。
俄航天集团:可重复使用火箭相较于一次性火箭并无利!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4月20日报道: 俄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罗戈津认为,与多次发射并拥有良好统计数据的俄罗斯一次性火箭相比,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应用特点无法使其从经济角度来看更有利。 罗戈津此前曾表示,俄罗斯企业已找到将火箭成本减少30%的方法,以便与美国公司,首先是马斯克的SpaceX进行竞争。罗戈津说,马斯克以高价将其火箭卖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五角大楼,然后在商业市场上倾销。 罗戈津在《共青团真理报》广播电台直播中表示:“'猎鹰9'号是SpaceX使用的美国火箭。为了让它的火箭级返回地球,一半的燃料用在这上面。就是说,一枚可以运载超过20吨有效载荷的火箭实际上只运送大约一半的载荷,其余的则由火箭自身消耗用以返回了。” 他补充称:“这是美好的工程构想,我们都喜欢,但我们暂不认为可以对此加以效仿,因为我们的火箭确实有效,它们具有最高的可靠性和出色的统计数据。” 俄罗斯航天集团将火箭发射费用下调39% © SPUTNIK / SERGEY MAMONTOV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唤醒,进入第十七月昼工作期】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安睡”一个月夜后,分别于4月17日13时24分和16日20时57分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七月昼工作期。截至今天,这两位月球背面“拓荒者”已经顺利度过了470个地球日,“玉兔二号”月球车将继续向规划目标点前进,开启新一轮的探索旅程。累计行驶424.455米! 在本月昼工作期,着陆器搭载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将按计划开机工作,“玉兔二号”月球车携带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将继续向西北方向行进,开展巡视探测任务。在此期间,全景相机预计在接近月午时进行环拍探测,红外成像光谱仪将进行定标和红外探测,测月雷达将在行驶过程中开展同步探测。 图片为截止2020年04月15日的行驶路径。
长征五号乙首飞箭完成任务联调,为首飞做最后准备! “5,4,3,2,1,点火,起飞!” 4月13日上午,海南发射场铜鼓岭测控点中心机房内,俨然一幅“防疫不松懈、主业不松劲”的生动画面:一场任务联调正在紧张进行,岗位操作手时而有条不紊操作,时而爆发铿锵有力的口令,那种聚精会神而又无比坚毅的眼神,在一张张佩戴着口罩的面庞上更加凸显。 该测控点深刻认识到抗疫既是举国大考,也是教育课堂。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以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和阶段性重要成果为教育素材,让战“疫”精神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从“战‘疫’致胜,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战‘疫’致胜,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战‘疫’致胜,彰显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血脉;战‘疫’致胜,彰显了共产党员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四个方面强化对党的信仰信心信赖,引导航天工作者和广大党员把教育激发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担当。 “李文超同志妻子陈颖主动请战,成为海南援鄂医疗队第三批队员;春节刚过,正是疫情严峻之时,韩飞同志主动申请担负航天工作人员返岛接机任务;爱人临近生产,徐张旗同志仍连续奋战在航天任务一线,单位积极协调送其爱人产检……”该单位及时收集整理航天人身边“向疫战、向天行”的感人故事,推动战“疫”精神更加亲切可感、深入人心。 此外,他们还通过线上推送分享战“疫”故事、微视频,观看战“疫”纪录片,开展清明“缅怀抗疫英烈、矢志航天报国”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行、我该怎么做”组织讨论交流,引导航天工作人员谈认识、话感受、明职责、强动力,不断增强他们投身疫情防控和航天发射两个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两个万无一失”,誓夺“两个全面胜利”。
NASA贝努小行星探测器完成首次采样彩排,初步顺利。 4月14日,NASA 公布一张小行星“贝努”地貌照片,探测器即将在画面中央的陨石坑采集尘土样本。 前天采样演练时靠近小行星“贝努”时拍摄的画面,摄于距离小行星表面120米到65米处。(原图是动图,太大发不出,有兴趣自己找一下) 目前,贝努探测器已完成首次采样彩排,初步数据显示一切顺利。 NASA 计划在8月25日进行首次采样尝试,探测器将降至距小行星地表25米高度,通过高压气罐喷射扬起尘土后进行收集。 贝努小行星探测器(OSIRIS-REx)是 NASA 耗资8亿美元研发的小行星采样探测器,主要任务是采集尘土样本并送回地球。贝努探测器于2016年9月发射升空,2018年12月抵达小行星“贝努”。它的任务是在这颗小行星上采集样本并送回地球。不过,小行星上遍布的乱石堆给采样带来了预料之外的困难。接下来,冥王号还将进行一次彩排,然后于今年8月完成采样。预计样本会在2023年9月送回地球。 图源:NASA
央视网消息:记者日前获悉,即将在贵安新区落地建设的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据悉,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包含科学研究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项目建成后,“中国天眼”将最终完成观测、科研、数据三大完整科学研究框架,为对长期运行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计算提供支撑条件。
2020年4月12日,是国际航天日。 59年前的4月12日,27岁的苏联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维奇·加加林乘坐载人飞船,首次将人类足迹拓展到了太空。自此迄今,全球共有565名包括中国在内的来自不同国家的宇航员完成了翱翔太空的壮举。而为了纪念加加林的人类首次太空远航,联合国也将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国际航天日。 今年的国际航天日,正值全球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莫斯科航天博物馆邀请了全球包括中国、美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的16名相关代表,以直播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来向大家讲述太空英雄——加加林的故事;同时,呼吁全球观众加入“加加林的微笑”,因为加加林为世界所熟知的,不仅仅是他的飞行,还有他的笑容,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所有人都可以互相分享积极和乐观,去影响身边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邀请的中国代表则是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零售平台速卖通在俄罗斯的合资公司AliExpress Russia,产品负责人李超。 “我们邀请李超用中文来讲述加加林的故事,因为速卖通在俄罗斯非常的受欢迎,也很好地代表了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速卖通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广泛的用户,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这些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航天日和世界航天历史。”莫斯科航天博物馆在发给记者的一份声明中说。
太阳系内的元素都是哪里来的? 绿色:宇宙大爆炸 浅橙:小恒星死掉 深橙:超新星爆炸 浅紫:宇宙射线裂变 深紫:双中子星合并 蓝色:白矮星吸积爆炸 所以平均来说, 人类体内有1%来自白矮星, 9.5%来自宇宙大爆炸, 16.5%来自小恒星, 73% 来自超新星。
当地时间2020年3月28日凌晨,尼日利亚西南翁多省阿库雷市附近发生了一起陨石降落事件,降落地现场留下了一个直径27米,深近8米(7.8米)的大坑,降落时造成的冲击波造成了方圆1千米内21人受伤,附近70多间房屋被毁,可谓是天降灾星! 但是在开始时,该事件被认为是一场爆炸事件,尼日利亚翁多省省长和警方公布是采石场运输炸药的卡车发生爆炸导致的。但是随后奥巴费米阿沃洛沃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阿德库勒·亚伯拉罕·阿德佩卢米驳斥了官方对当地爆炸所作的解释。 事件发生后,卢米教授在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前往现场调查,认为这是由一颗陨石撞击形成的爆炸撞击坑,他们发现撞击坑及其附近并没有发现任何着火的迹象,在撞击坑内没有发现常见的炸药爆炸痕迹和放射性辐射的迹象,也没汽车零件,却发现了一些外来的石头。 而且也有人称在外观察到类似流星撞击的迹象,因此卢米教授分析认为这有可能是陨石以极快的速度以43度角度撞击造成了如此巨大的一个陨石坑。 尼日利亚国家空间研究和发展局也认为这次爆炸事件并非是运输炸药的卡车爆炸导致的,而是一次自然事件,卢米教授考察后,尼日利亚翁多省官方随后也发表声明说目前调查正在进行,尚未在撞击坑内发现爆炸物,之会公布调查结果。
没有物理学家干不了的!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物理学家们开始制造呼吸 没有物理学家干不了的! 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物理学家们开始制造呼吸机:“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的资源和能力为对抗新冠病毒大流行做出贡献。” 现在各国最紧缺的医疗设备之一就是呼吸机,于是许多其它行业的企业开始自发地、或者在政府的要求下临时转行生产起了呼吸机,有造汽车的,如福特和通用;有生产电脑的,如美国高端电脑制造商MAINGEAR;有生产复印机的,如施乐;有生产吸尘器的,如英国的戴森和格雷科技;还有生产手机的,例如富士康。这些都不稀奇,但是你能想到一群物理学家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么? 本周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一组物理学家们宣布,他们正在为轻症新冠患者和康复患者创造一种具有基本功能的呼吸机。据描述,这款呼吸机可以使用电池供电,有了这款呼吸机,医院就可以把那些功能强大的呼吸机提供给重症患者使用,而让轻症患者使用这款呼吸机。 物理学家是怎么想起来来制造呼吸机的呢?这个似乎比呼吸机本身更让人感兴趣。原来,这个团队本来是在研究调节粒子物理探测器气流的系统,新冠疫情爆发后,科学家们意识到,他们所采用的技术可以用于设计一款新型的呼吸机。其实,不光是这个团队,欧洲核子中心正在发动其拥有18000多名专家的全球网络来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智慧,之前曾为当地警察生产杀菌剂凝胶,并使用3D打印机为当地执法机构制作口罩和有机玻璃屏障。CERN总干事法比奥拉·吉亚诺蒂女士(意大利物理学家)表示:“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的资源和能力为对抗新冠病毒大流行做出贡献。” 物理学家们真是棒棒的,上的厅堂、下得厨房,无所不能。用上了他们制造的呼吸机,估计心跳都会更加有力些。“粒子对撞机”牌呼吸机,光速轰击,是不是一报名号就把病毒吓跑了!
【新华社】4月9日19时46分,PALAPA-N1卫星发射失利
2020年,SpaceX的星链回收流年不利。 2019年: SpaceX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星链,发射成功,回收成功。 2020年: SpaceX第四批星链,着陆腿重摔,引擎受损; SpaceX第五批星链,箭体坠海,回收失败; SpaceX第六批星链,引擎炸机,回收失败;
盘点一下之前的报道。 1. 2011年1月8日,11家中文媒体同时报道中国“神龙”空天飞机试飞成功。“神龙”是航空某型号重大专项跨大气层飞行器演示样机 (验证机)。外媒称,从轰-6上放飞的此类测试机很多细节尚不能确定,它很可能只是进行了滑翔/空气动力的飞行测试。“神龙”似乎远没有“X-37B”成熟,距离生成实际作战能力还有很多年的差距。 2. 2013年9月,中国在其北方某地进行了一次飞行试验,据美媒猜测,中国的“遨天”1号飞船可能与美国追梦者飞船十分类似。中国的“遨天”1号飞船的自由飞试验可能采用类似的方式,使用直升机在高纬度地区进行自由放飞试验。 3. 2013年7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创新三号、试验七号和实践十五号3颗技术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碎片观测和空间机械臂操作等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专门追踪俄罗斯和中国卫星的英国射电天文学家鲍勃·克里斯蒂撰文指出,其中的“试验七号”装备了一个机械臂,可用于捕捉其他卫星。 近日,美媒称中国最新发射的一系列卫星在太空中进行复杂的机动变轨,可能是测试太空捕捉能力,也可能是在发展反卫星技术,“没有人真正知道中国在干什么”。报道称,中国“试验七号”、“创新三号”和“实践十五号”卫星于7月20日一同被发射升空。之后“试验七号”突然更换运行轨道,靠近另一颗卫星“创新三号”。此后"试验七号"令人吃惊地又与另一颗卫星"实践七号"会合。” 4. 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首飞载荷之一。 中国载人工程航天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说,“遨龙一号”将在前期技术研究和地面试验的基础上,以模拟的空间碎片为目标,验证碎片清除关键技术,任务结束后进行钝化处理。 “遨龙一号”装载了一台机械臂,将模拟在太空抓取废弃卫星,拖入大气层销毁。 以上是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前两者是属于航空飞行器范畴,而后两者已属于航天范畴。至于两者间有什么关联,那我就不知道了。 “神龙”验证机约800kg级,远小于X37B; “遨天1号”飞行器约5000kg级,类似X37B; 元芳怎么看?
【神级殿堂】网友公认的三位神级大咖:战神、农神和医神。 我寻思着,还有没有第四位可与之比肩的“封神”级科学家。(建国后)
这船是干嘛的? 跟我依然爱你是什么关系。 这船是干嘛的? 跟我依然爱你是什么关系。
航爱网刚好,超级大本营又挂了? 航天吧瑟瑟发抖…… 航爱网刚好,超级大本营又挂了? 航天吧瑟瑟发抖……
谁有这张图的原图?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计划将于04月24日执行首飞任务!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全长约53.7米,芯一级直径5米,捆绑4个直径3. 35米助推器,整流罩长20. 5米、直径5. 2米,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起飞质量约849吨,近地轨道运力约23吨(倾角42度,200×400km)。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空间站舱段等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发射任务,是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基础上改进研制的新型火箭(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少了二级),根据空间站任务要求新研制了大型整流罩,并对全箭进行了适应性改造。
我倒不觉得这颗验证星有多么的贵!前期的资金投入不能算在一颗技术验证星身上,星没了,技术仍在。 比起实践十八号,那颗星是真的贵,东五平台首发星。 那长七甲失利,对后续有什么影响? 好像真的不大。没有计划内的后续任务,至少没有重大飞行任务。 不像上次的实践十八号失利,人们都在担忧嫦五、担忧空间站、担忧火星探测。所以,我是乐观的。 失利了,总归是难过的,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贴吧里,可以沉痛,可以难过,也可以讨论分析。至于有些突然“拍脑门的新建议”,赶紧一边玩去,你应该去航天科技毛遂自荐! 某些幸灾乐祸的,有多远滚多远,遇见直接小黑屋自省!
道路是曲折的……
【长七甲首飞】一些微博的图片。 17时25分消息:下面的塔架和顶部的塔架均已打开,冒烟很大,避雷塔的灯光也已经打开。 发射前1个小时:回转平台全部打开。 预计发射时间:20:42 肯定没有直播了,等待录播吧。
北京时间3月15日21时22分 ,美国 SpaceX 公司的猎鹰九号 (Falcon 9) 运载火箭携带60颗 Starlink (星链)卫星点火后,系统检测到异常后中止发射,今天的发射任务取消,新的发射时间尚未公布。 (事后公告说,引擎异常触发紧急中止系统。)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