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苍蝇飞💫 0骑着苍蝇飞
✨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关注数: 350 粉丝数: 3,735 发帖数: 84,162 关注贴吧数: 81
标题:何鸿燊一路走好,谢谢你支持中国航天30年! 北京时间5月26日,港澳知名爱国企业家、第9届至第11届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8岁。 何鸿燊先生有很深的航天情结。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至今支持中国航天事业30年,资助的大批航天优秀人才参与到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在内的重大航天工程中。 1990年4月,应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的邀请,香港信德企业集团执行主席、澳门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鸿燊博士等一行10人到北京访问。在航天单位访问、交流期间,何鸿燊高度评价了祖国航天技术发展水平,表示愿意积极支持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并提出在香港成立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首次捐资2000万港币用于航天科技人才培训。经过5个多月的协调、准备,基金会于1990年10月17日在香港正式成立。 基金会将自身宗旨定为:接受和运用海内外人士和团体的捐赠,致力于中国航天科技及管理的人才培养,提高中国航天科技的水平。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中国航天科技和管理人才,促进中国航天科技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扩大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影响,推进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 1990年成立以来,基金会积极推进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工作。1993年,何鸿燊先生出资1500万港币兴建何鸿燊培训楼,促进了廊坊航天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2008年捐资300万港币,支持廊坊航天人才培训中心改建扩建项目;至2010年年底,基金会直接用于航天人才培训的经费已有3300多万港币。 基金会资助的各类航天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在职人员的出国及赴香港进修项目,在职人员的国内培训,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华讲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项目,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航天科技知识普及教育项目等。 基金会资助的进修人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多个重大工程作出了贡献。这些人参与“神舟”载人飞船研制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等。参加过培训的青年科技、管理人员,有的走上了航天系统领导岗位,有的进入重点工程的技术岗位,承担起21世纪航天事业发展的重任。 配图: 2009年,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何鸿燊与夫人梁安琪参观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与神舟飞船返回舱合影 以及, 1990年10月18日出版的《中国航空航天报》 从1992年起,基金会就开始支持一年一度的“梦想航天,情系中华”航天科技夏令营。
最新:嫦娥四号月球车“玉兔二号”发现“奇缘”! 据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报道:国际地学领域专业期刊《地质》5月初发表论文,报道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中的着陆巡视区发现的斜长岩、苏长岩等多种岩石类型,揭示了古老深部月壳的成分特征。 该成果由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及类地行星先导专项骨干成员黄俊副教授、肖龙教授和肖智勇副教授与美国普渡大学,夏威夷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国内外合作者共同完成。 冯·卡门撞击坑底部被一次或数次的月海玄武岩淹没,这些玄武岩上部覆盖了多个撞击坑的溅射物。而嫦娥四号是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和进行表面巡视探测的人造探测器,就着陆在冯·卡门撞击坑。 该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的可见-近红外光谱仪,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发现了着陆巡视区内多种岩石类型,包括苏长斜长岩、苏长岩和辉长岩等。在第三个月昼,玉兔2号月球车发现了一堆碎石块,并对其中的一块岩石(“奇缘”)进行了光谱探测。这是人类首次获得月表岩石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团队成员进行了详细的光谱分析,并对比美国阿波罗样品光谱特征,发现其是由主要矿物斜长石和辉石,次要矿物橄榄石(含量小于4%)组成的苏长岩。“奇缘”很可能是冯卡门撞击坑东北方向的芬森撞击坑的溅射物,代表了南极-艾特肯盆地挖掘暴露的深部月壳物质。研究结果对于限定古老月壳的矿物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配图:命名“奇缘”岩石的图像:
最新:长征五号B发射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今天(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准操控下,成功返回东风着陆场,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于5月5日搭乘长征5B运载火箭升空后,北京中心随即组织陆、海、天基测控网对其进行密切跟踪监视,经过7次轨道控制,顺利将其从近地椭圆轨道抬高至远地点近80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 12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控制试验船完成返回制动,13时33分,服务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进入返回轨道。再入返回过程中,北京中心准确预报落点位置,引导各测控站对返回舱进行连续跟踪,确保搜索回收工作顺利完成。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 王永亮、郝鹏程摄影 针对航天器技术状态变化大、飞控实施模式新、应急轨道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先后组织开展多次天地对接、无线联试、飞控协同演练及测控信息联调,攻克航天器大椭圆轨道高速再入返回控制等飞控关键技术,顺利完成多项试验船在轨科学实验,确保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舱飞控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东风的大红屏:来自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大红屏:【现场】(来源:我们的太空) 【长征五号已】CZ-5B
阿联酋火星探测器要提前运往发射场! 《航天新闻》4月20日报道,航小宇翻译。 考虑到冠状病毒疫情对发射准备的影响,阿联酋研制的“希望号”火星轨道探测器将在本周提前运往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以在7月14日打开的一个为期三周的发射窗口内发射。“希望号”又称“酋长国火星任务”。探测器将在明年初进入绕火星运行轨道,以对火星大气开展研究。 项目主管沙拉夫4月17日在NASA火星探测计划分析小组(MEPAG)一次在线会议上介绍说,发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探测器去年12月在美国完成环境测试,随后运往迪拜,以开展最后一些试验。按原计划,那些试验要在5月份完成,探测器随后会被运到种子岛上的发射场,以开展最后的发射准备。不过,由于疫情,任务管理层已决定把发运时间提前到4月20日。沙拉夫说,决定尽早发运是考虑到与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比如对国际旅行者的自我隔离要求。他说:“我们得开始按最坏的情况来行动。” 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向日本派出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一支先遣队。这些人员将在探测器运抵时结束隔离,从而能迅速开始相关工作。不过,随探测器抵达日本的人员将需要在隔离两周后才能参与到发射准备工作中。沙拉夫说,这让原本就有难度的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复杂。这是阿联酋的首项火星探测任务,也是该国日渐宏大的航天志向的一块基石。 沙拉夫说,尽管为应对疫情而采取了封锁措施,但阿联酋和日本两国政府都对探测器运输方案持支持态度。他说:“我们已拿到所有必要的批文,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发运探测器。”他说,提前运送意味着探测器有些测试就不做了。他说,“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关键性测试上,并取消额外的测试”;“有些测试能做的话自然更好,但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完成关键性测试上”。 “希望号”是预计将在今夏发射的三项火星探测任务之一。NASA“火星”2020火星车将在7月17日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NASA正在采取特殊措施,以在疫情期间让这项任务能够按进度推进。中国由轨道器、着陆器和漫游车组成的“火星一号”探测任务也定于7月份由长征5号火箭发射,虽然中国政府最近没怎么公布任务的最新进展情况。 还有一项火星探测任务原本也打算在今夏发射。不过,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鉴定探测器的航电设备和降落伞,欧空局和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3月12日宣布把其“外空火星”计划下的漫游车任务推迟到2022年。“外空火星”项目科学家瓦戈在MEPAG那场会议上介绍说,即便没有那些技术问题,那项任务也很可能会因疫情而推迟。他说:“我们的探测器在欧洲和俄罗斯几个不同的地点建造,所以一得做试验,我们就得把多个国家的人员召集到一处,以参与试验。过去一个月里,这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那项任务现在正在解决保证2022年发射所涉及的各类问题,比如加强探测器太阳能帆板上的铰链。项目团队还在研究2022年发射的飞行路线,以让探测器能够在着陆当天足够早地落到火星上,以让太阳能帆板能够在夜幕降临前为蓄电池充电。预定着陆区域仍是奥克西亚平原。那项任务还有降落伞测试有待完成。瓦戈说,原定3月份在俄勒冈进行的降落伞系统测试已因疫情推迟。另外,那座试验场5月份风向多变,而那将会让试验进一步推迟到至少9月底。
长征五号乙首飞箭完成任务联调,为首飞做最后准备! “5,4,3,2,1,点火,起飞!” 4月13日上午,海南发射场铜鼓岭测控点中心机房内,俨然一幅“防疫不松懈、主业不松劲”的生动画面:一场任务联调正在紧张进行,岗位操作手时而有条不紊操作,时而爆发铿锵有力的口令,那种聚精会神而又无比坚毅的眼神,在一张张佩戴着口罩的面庞上更加凸显。 该测控点深刻认识到抗疫既是举国大考,也是教育课堂。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以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和阶段性重要成果为教育素材,让战“疫”精神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从“战‘疫’致胜,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战‘疫’致胜,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战‘疫’致胜,彰显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血脉;战‘疫’致胜,彰显了共产党员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四个方面强化对党的信仰信心信赖,引导航天工作者和广大党员把教育激发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担当。 “李文超同志妻子陈颖主动请战,成为海南援鄂医疗队第三批队员;春节刚过,正是疫情严峻之时,韩飞同志主动申请担负航天工作人员返岛接机任务;爱人临近生产,徐张旗同志仍连续奋战在航天任务一线,单位积极协调送其爱人产检……”该单位及时收集整理航天人身边“向疫战、向天行”的感人故事,推动战“疫”精神更加亲切可感、深入人心。 此外,他们还通过线上推送分享战“疫”故事、微视频,观看战“疫”纪录片,开展清明“缅怀抗疫英烈、矢志航天报国”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行、我该怎么做”组织讨论交流,引导航天工作人员谈认识、话感受、明职责、强动力,不断增强他们投身疫情防控和航天发射两个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两个万无一失”,誓夺“两个全面胜利”。
2020年4月12日,是国际航天日。 59年前的4月12日,27岁的苏联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维奇·加加林乘坐载人飞船,首次将人类足迹拓展到了太空。自此迄今,全球共有565名包括中国在内的来自不同国家的宇航员完成了翱翔太空的壮举。而为了纪念加加林的人类首次太空远航,联合国也将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国际航天日。 今年的国际航天日,正值全球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莫斯科航天博物馆邀请了全球包括中国、美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的16名相关代表,以直播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来向大家讲述太空英雄——加加林的故事;同时,呼吁全球观众加入“加加林的微笑”,因为加加林为世界所熟知的,不仅仅是他的飞行,还有他的笑容,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所有人都可以互相分享积极和乐观,去影响身边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邀请的中国代表则是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零售平台速卖通在俄罗斯的合资公司AliExpress Russia,产品负责人李超。 “我们邀请李超用中文来讲述加加林的故事,因为速卖通在俄罗斯非常的受欢迎,也很好地代表了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速卖通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广泛的用户,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这些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航天日和世界航天历史。”莫斯科航天博物馆在发给记者的一份声明中说。
没有物理学家干不了的!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物理学家们开始制造呼吸 没有物理学家干不了的! 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物理学家们开始制造呼吸机:“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的资源和能力为对抗新冠病毒大流行做出贡献。” 现在各国最紧缺的医疗设备之一就是呼吸机,于是许多其它行业的企业开始自发地、或者在政府的要求下临时转行生产起了呼吸机,有造汽车的,如福特和通用;有生产电脑的,如美国高端电脑制造商MAINGEAR;有生产复印机的,如施乐;有生产吸尘器的,如英国的戴森和格雷科技;还有生产手机的,例如富士康。这些都不稀奇,但是你能想到一群物理学家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么? 本周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一组物理学家们宣布,他们正在为轻症新冠患者和康复患者创造一种具有基本功能的呼吸机。据描述,这款呼吸机可以使用电池供电,有了这款呼吸机,医院就可以把那些功能强大的呼吸机提供给重症患者使用,而让轻症患者使用这款呼吸机。 物理学家是怎么想起来来制造呼吸机的呢?这个似乎比呼吸机本身更让人感兴趣。原来,这个团队本来是在研究调节粒子物理探测器气流的系统,新冠疫情爆发后,科学家们意识到,他们所采用的技术可以用于设计一款新型的呼吸机。其实,不光是这个团队,欧洲核子中心正在发动其拥有18000多名专家的全球网络来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智慧,之前曾为当地警察生产杀菌剂凝胶,并使用3D打印机为当地执法机构制作口罩和有机玻璃屏障。CERN总干事法比奥拉·吉亚诺蒂女士(意大利物理学家)表示:“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的资源和能力为对抗新冠病毒大流行做出贡献。” 物理学家们真是棒棒的,上的厅堂、下得厨房,无所不能。用上了他们制造的呼吸机,估计心跳都会更加有力些。“粒子对撞机”牌呼吸机,光速轰击,是不是一报名号就把病毒吓跑了!
盘点一下之前的报道。 1. 2011年1月8日,11家中文媒体同时报道中国“神龙”空天飞机试飞成功。“神龙”是航空某型号重大专项跨大气层飞行器演示样机 (验证机)。外媒称,从轰-6上放飞的此类测试机很多细节尚不能确定,它很可能只是进行了滑翔/空气动力的飞行测试。“神龙”似乎远没有“X-37B”成熟,距离生成实际作战能力还有很多年的差距。 2. 2013年9月,中国在其北方某地进行了一次飞行试验,据美媒猜测,中国的“遨天”1号飞船可能与美国追梦者飞船十分类似。中国的“遨天”1号飞船的自由飞试验可能采用类似的方式,使用直升机在高纬度地区进行自由放飞试验。 3. 2013年7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创新三号、试验七号和实践十五号3颗技术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碎片观测和空间机械臂操作等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专门追踪俄罗斯和中国卫星的英国射电天文学家鲍勃·克里斯蒂撰文指出,其中的“试验七号”装备了一个机械臂,可用于捕捉其他卫星。 近日,美媒称中国最新发射的一系列卫星在太空中进行复杂的机动变轨,可能是测试太空捕捉能力,也可能是在发展反卫星技术,“没有人真正知道中国在干什么”。报道称,中国“试验七号”、“创新三号”和“实践十五号”卫星于7月20日一同被发射升空。之后“试验七号”突然更换运行轨道,靠近另一颗卫星“创新三号”。此后"试验七号"令人吃惊地又与另一颗卫星"实践七号"会合。” 4. 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首飞载荷之一。 中国载人工程航天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说,“遨龙一号”将在前期技术研究和地面试验的基础上,以模拟的空间碎片为目标,验证碎片清除关键技术,任务结束后进行钝化处理。 “遨龙一号”装载了一台机械臂,将模拟在太空抓取废弃卫星,拖入大气层销毁。 以上是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前两者是属于航空飞行器范畴,而后两者已属于航天范畴。至于两者间有什么关联,那我就不知道了。 “神龙”验证机约800kg级,远小于X37B; “遨天1号”飞行器约5000kg级,类似X37B; 元芳怎么看?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