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剑江南 试剑江南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关注数: 179 粉丝数: 154 发帖数: 8,293 关注贴吧数: 47
郑庄公缘何『小霸』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战乱时代的开始,春秋时代,一直是个精彩纷呈的时代。   这个时代,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春秋五霸的轮流坐庄,从落魄到霸王的血泪史,从霸王到亡国的沧海桑田,重大的战争战役也多,有宋襄公愚蠢的兵败,有城濮之战的千里虎啸,有楚怀王饮马黄河的扬眉吐气;杰出的人物也很多,杰出人物的离奇身世很多,坐在囚车里的管仲,五张羊皮换来的百里奚,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蒙着脸自尽的吴王夫差。所有的人和事,都被这段战乱串联起来,中间的咏叹和感慨,不少。   然而诸多的咏叹感慨之间,却深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春秋,是怎么从周王朝的"天下一统",一眨眼间"老母鸡变鸭",成了诸侯争霸的图景?当年君临天下的周天子,怎么摇身一变就落毛凤凰不如鸡,混得一代不如一代,从当年至高无上的君王,到诸侯们争来抢去的傀儡?这一切重大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这些重大变化,与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王有关。这个人,传统的春秋五霸里没有他,更不如没有进入"五霸"排名的吴越两位霸主:阖闾、勾践。这个人的资格,比之前提到的所有霸王都老。只是他的国家每况愈下,后来比任何一个霸主都弱,在春秋战国的大多数事件里,都排不上号。这个人,就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王--郑庄公。
剪灯新话:翠翠传 翠翠,姓刘氏,淮安民家女也。生而颖悟,能通诗书,父母不夺其志,就令入学。同学有金氏子者,名定,与之同岁,亦聪明俊雅。诸生戏之曰:“同岁者当为夫妇。”二人亦私以此自许。金生赠翠翠诗曰: 十二阑干七宝台,春风到处艳阳开。 东园桃树西园柳,何不移教一处栽? 翠翠和曰: 平生每恨祝英台,凄抱何为不肯开? 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树向阳栽。 已而翠翠年长,不复至学。年及十六,父母为其议亲,辄悲泣不食。以情问之,初不肯言,久乃曰:“必西家金定,妾已许之矣。若不相从,有死而已,誓不登他门也!”父母不得已,听焉。然而刘富而金贫,其子虽聪俊,门户甚不敌。及媒氏至其家,果以贫辞,惭愧不敢当。媒氏曰:“刘家小娘子,必欲得金生,父母亦许之矣。若以贫辞,是负其诚志,而失此一好姻缘也。今当语之曰:‘寒家有子,粗知诗礼,贵宅见求,敢不从命。但生自蓬筚,安于贫贱久矣,若责其聘问之仪,婚娶之礼,终恐无从而致。’彼以爱女之故,当不较也。”其家从之。媒氏复命,父母果曰:“婚姻论财,夷虏之道,吾知择婿而已,不计其他。但彼不足而我有余,我女到彼,必不能堪,莫若赘之入门可矣。”媒氏传命再往,其家幸甚。遂涓日结亲,凡币帛之类,羔雁之属,皆女家自备。过门交拜,二人相见,喜可知矣!是夕,翠翠于枕上作《临江仙》一阕赠生曰: 曾向书斋同笔砚,故人今作新人。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麝香尘。 殢雨尤云浑未惯,枕边眉黛羞颦,轻怜痛惜莫嫌频。愿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杨慎《廿一史弹词》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一   第一段 总说 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二   第二段 说三代 南乡子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霉,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裏听。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上   第三段 说秦汉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 后代无贤总是空 回首汉陵和楚庙 一般潇洒月明中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鬬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四   第四段 说三分两晋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鬬。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五   第五段 说南北史 清平乐   闲行间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其麼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鬬龙争过眼。 闲看坝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断蝉声裏凭阑干,不觉斜阳又晚。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六   第六段 说五胡 点绛唇   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裏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余年,几度交锋索战。 马过生灵虀粉,血流河洛腥膻。耳闻犹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见。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七   第七段 说隋唐二代 临江仙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鬬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营,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八上   第八段 说五代史 定风波   雨汗淋漓赴选场,秀才落得甚乾忙。白发渔樵诸事懒,萧散。闲谈今古论兴亡。 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贬处,得避。不摇纨扇自然凉。   救济生灵须圣主 保全民命靠英雄   何时一点天瓢水 洗尽中原战血红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九   第九段上 说宋辽金夏 蝶恋花   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总是英雄汉,物有无常人有限。到头落得空长叹。 富贵荣华春过眼,汉主长陵,霸王乌江岸。早悟夜筵终有散,当初赌甚英雄汉。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九   第九段下   繁华过眼如春梦 断简残编说姓名   三百余年宋史,辽金西夏纵横。争强赌胜弄刀兵,谁解倒悬民命。 富贵草梢零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败总虚名,一枕南柯梦醒。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十   第十段 说元史 西江月   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高人解得其中意 淡尽争名夺利心   细思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 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明纪弹词注卷之十一上   古往今来岁月,龙争虎鬬江山。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兴亡过眼。 昨日才收残本,今朝重理新编。较前更觉话绵缠,添出许多公案。   耕田凿井思尧舜 去暴除残望武汤   势闹朝堂似锦,乱离世界如麻。战场骨屑卷尘沙,闯献千年唾骂。 二百余年兴废,一朝过眼风花。堪啼堪笑又堪嗟,不比戏场诨话。  
京师乐籍说 龚自珍 昔者唐、宋、明之既宅京也,于其京师及其通都大邑,必有乐籍,论世者多忽而不察。是以龚自珍论之曰:自非二帝三王之醇备,国家不能无私举动,无阴谋。霸天下之统,其得天下与守天下皆然。老子曰:“法令也者,将以愚民,非以明民。”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齐民且然。士也者,又四民之聪明喜论议者也。身心闲暇,饱暖无为,则留心古今而好论议。留心古今而好论议,则于祖宗之立法,人主之举动措置,一代之所以为号令者,俱大不便。凡帝王所居曰京师,以其人民众多,非一类一族也。是故募召女子千余户入乐籍。乐籍既棋布于京师,其中必有资质端丽,桀黠辨慧者出焉。目挑心招,捭阖以为术焉,则可以箝塞天下之游士。乌在其可以箝塞也?曰:使之耗其资财,则谋一身且不暇,无谋人国之心矣;使之耗其日力,则无暇日以谈二帝三王之书,又不读史而不知古今矣;使之缠绵歌泣于床第之间,耗其壮年之雄材伟略,则思乱之志息,而议论图度,上指天下画地之态益息矣;使之春晨秋夜为奁体词赋、游戏不急之言,以耗其才华,则论议军国臧否政事之文章可以毋作矣。如此则民听壹,国事便,而士类之保全者亦众。曰:如是则唐、宋、明岂无豪杰论国是,掣肘国是,而自取戮者乎?曰:有之。人主之术,或售或不售,人主有苦心奇术,足以牢笼千百中材,而不尽售于一二豪杰,此亦霸者之恨也。吁!      ——《定庵续集》  
【转载】两汉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     黄河涛涛,大浪淘沙。历史的洪流荡涤着千古人物,陶冶出不朽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两汉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最为坚实的基础,最为辉煌的一页。从丰邑中阳里走出的一介布衣――汉祖刘邦,结束了秦王政的横征暴敛,抚平了中华民族自春秋战国以来六百多年的疮痍,改革了秦王朝的弊政,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熠熠光辉。      二、两汉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旨   如上所述,两汉文化是在百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汉字、汉语、汉文化都是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特别是经历了秦始皇、汉刘邦两次“大一统”的改进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雏型。经过文、景、武帝的实践锤炼,使之成为较为稳定的民族文化。加之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形成了“汉人、汉语、汉字、汉文化”的特定称谓。在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中,其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如下:   (一)“无为而治”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   (二)“独尊儒术”造就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三)“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如前所述,“龙凤文化”是继承和发展了夏商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炎黄先祖所尊崇的图腾。夏、商之后,龙凤的形象在华夏民族的心理上越来越伟岸丰彩,诗词歌赋、器皿饰物无不体现出龙凤呈祥的吉瑞之象。时至今日,虽没有人再将自己封为“真龙天子”,但“龙的精神”,即那种叱咤风云、驾驭自然的神伟形象,依然活动在每个人的心中,鼓舞着人们奋发向上,拼搏进取。
后梁第一猛将王彦章    王彦章在五代骁将中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王彦章(863~923),字贤明,郓州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少时从军,隶属朱温,以骁勇善战著称。王彦章应募从军时,有数百人一同参军。他请求自己做队长,众人都不同意,认为他不自量力。王彦章听了,也没有搭理他们,直接对主将说:“我天生的一身雄壮之气,觉得你们确实比不上,所以请求做你们的队长,以后一起杀敌立功。没想到你们这样不领情,反而乱说。看来不给你们开开眼,你们就不会心服口服。大凡健儿开口便言生死,但今天没有在两军阵前,我就先给你们看看我脚上的功夫,光脚在有蒺藜的地上走上几趟,看看你们谁能效仿?”马上光脚在蒺藜上来回走了百步,两脚丝毫无损。众人都惊服。朱温听说之后,开始重用他。从此王彦章就随朱温屡立战功,并开始率领侍卫亲军。王彦章常使两条铁枪,据说一条铁枪有一百斤重,他人都使不动,作战时一条挂在马鞍上,一条握于手中,冲锋陷阵的时候马跑如飞,一条铁枪也舞得如飞一样,因此人称“王铁枪”。   梁末帝朱友贞在魏博节度使杨师厚死后,想趁机将魏博镇一分为二,消除其对朝廷的威胁,但下诏之后,又怕发生兵乱,就派王彦章率领精锐骑兵五百先到邺都附近的金波亭驻守,进行防备。后来魏州军发生兵变。首先进攻王彦章的住处,王彦章仓促南逃。晋军为夺取魏州,也派兵救援,攻克澶州,王彦章的家眷被俘。晋王李存勖将他的全家送到晋阳,待遇优厚,又派人秘密去见王彦章,诱他归降,王彦章就将使者杀死,以绝晋王李存勖招降的念头,但李存勖并没有放弃,直到几年之后,看王彦章确实不肯归降后才下令杀掉他的全家。梁失魏博之后,与晋军隔河对峙,王彦章常担任先锋。  
姜宸英 《奇零草》 序 [正文]予得此于定海[ 1] , 命谢子大周钞别本以归[ 2] , 凡五、 七言近体若干首[ 3] ,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呜呼!天地晦冥,风霾昼塞[ 4] , 山河失序, 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 5] ,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揜抑于一时[ 6] , 然要以俟之百世, 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客为予言: “公在行间[ 7] ,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 为逻卒取去[ 8] , 或有流落人间者。 此集是其甲辰以后, 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 9] 。 ” 公自督师, 未尝受强藩节制[ 10] , 及九江遁还, 渐有掣时, 始邑邑不乐[ 11] 。而其归隐于海南也,自制一椑置寺中[ 12] , 实粮其中, 俟粮且尽死。门有两猿守之, 有警, 猿必跳踯哀鸣。而间之至也,从后门入[ 13] 。既被羁会城[ 14] , 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 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 15] 。守卒利其金钱, 喜为请乞。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 也[ 16] ,读之鲜不泣下者。 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详。不知君臣父子之性, 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             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 [ 17] , 疑立《袁粲传》 [ 18] , 齐武帝曰[ 19] : “粲自是宋忠臣, 何为不可? ” 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 20] , 君子讥之[ 21] 。 元听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 22] , 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 [ 23] , 此帝王盛德事。 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 宜思引君当道[ 24] 。 臣各为其主, 凡一切胜国语言[ 25] ,不足避忌。予欲稍掇拾公遗事, 成传略一卷, 以备敦史之求[ 26] , 犹惧搜访未遍, 将日就放失也。 悲夫!        [参考译文]我在定海得到这本诗集,名谢大周另外抄一本带回来,总共有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若干首,现今早就散佚了,暂且回忆其大概,为之写下序言收藏起来。        唉!天地晦暗,大风夹杂着尘土遮蔽了白日,山河颠倒(国家易主),而此时张煌言在一偏僻荒凉的小岛之上死去,还能经常有人说看到他,虽然他在当时因受压制而被埋没,可要等到百年之后,即使想使他被压抑埋没也不可能。客人对我说:“张公真在行伍之间,没有一天不读书,所遗失的诗集近十多种,被巡逻看守的兵卒拿去,有的流落到民间。这个集子是在甲辰年以后,将要解散部队归隐到落迦山之时所作。”张公自己担任督师,未曾受郑成功制约,可从九江战败后,渐受郑控制约束,开始忧郁不乐。他归隐到海南,自己制作了一个棺材放置在寺中,在棺材中间置放粮食,等到粮食将用尽时死去。门口有两只猿猴看守,每有危险的信号,猿猴必定跳跃踟躇,不住地哀鸣。间谍到这里是从后门进入的。张公被羁押到杭州城之后,远近的人,甚至是市井里的屠夫商贩卖饼的人,没有不拿着白纸素绢到张公被关押的地方争着求取诗歌书法作品。看守张公的狱卒认为向张公索要这些作品有利于自己收取钱财,就乐意替这些百姓向张公乞请作品。张公一挥而就,写的都是像《正气歌》一样的坚贞不屈的文字,读来很少不潸然泪下的。惟独士大夫家有人很是畏惧收藏他的作品,认为是不祥之物。却不知君臣父子之本性,根植于人的内心,外现在事业上,倾注在文字上。即使历经世事变迁,也是不可磨灭的。        历揽前朝,沈约作《宋书》,写《袁粲传》有所犹疑,齐武帝说:“袁粲是宋朝的忠臣,为何不可以呢?”欧阳修不替周韩通作传,君子讥笑这件事。元朝听任湖南为宋朝大臣李芾建立祠堂,明成祖不怪罪收藏方孝孺文章的人,这是帝王盛大的品德。作为臣子的生活在没有禁忌避讳的朝代,应该想着引导国君处事合于事理。臣子各为其主,大凡所有的明代言论,不足以避讳。我想着稍稍整理张公的逸闻逸事,写成一卷传略,以备忠实而公正的史官求取,还是畏惧搜访不全面,将要一天天地散失。可悲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