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剑江南
试剑江南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关注数: 179
粉丝数: 154
发帖数: 8,293
关注贴吧数: 47
怎么回事?删了这么多旧帖?
29军大刀队教头---李尧臣
三国志中的朱灵也算是一个狠角色 朱灵为袁绍可以说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的。当初,公孙瓒以朱灵母弟置城上而诱降,朱灵说“丈夫一出身与人,岂复顾家耶!”,发兵攻城,城破而母弟俱亡。别人老婆可以不要,他可是为了主子连母亲和弟弟也不要的。这个比吴起都要狠。既然如此,朱灵应该对袁家忠心耿耿了吧。可惜不是,他恰恰是在曹操势力不如袁绍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冀州兵团投向了曹操阵营。曾经为之付出如此巨大牺牲的主子,为什么他又如此轻易舍弃呢?这不能说朱灵此人的眼光很毒,他很早就看穿袁绍的弱点、同时也看到了相对劣势的曹操的巨大潜力,在仅仅见了曹操一面之后就果断背弃袁绍,投奔曹操。这样一个为了功名可以轻易抛弃至亲,眼光独道、行事果决而富有将略的人。分明就是一个曹操的缩小版,而且手中还有相对独立的冀州兵团。这样的人投到了曹操的阵营,不能不引起曹操的猜忌。所以最终还是被曹操派于禁夺取了此人的兵权。此人也算是乱世中不得志之人了。
分分合合话晋国 节选自《不容青史尽成灰》
郑庄公缘何『小霸』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战乱时代的开始,春秋时代,一直是个精彩纷呈的时代。 这个时代,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春秋五霸的轮流坐庄,从落魄到霸王的血泪史,从霸王到亡国的沧海桑田,重大的战争战役也多,有宋襄公愚蠢的兵败,有城濮之战的千里虎啸,有楚怀王饮马黄河的扬眉吐气;杰出的人物也很多,杰出人物的离奇身世很多,坐在囚车里的管仲,五张羊皮换来的百里奚,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蒙着脸自尽的吴王夫差。所有的人和事,都被这段战乱串联起来,中间的咏叹和感慨,不少。 然而诸多的咏叹感慨之间,却深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春秋,是怎么从周王朝的"天下一统",一眨眼间"老母鸡变鸭",成了诸侯争霸的图景?当年君临天下的周天子,怎么摇身一变就落毛凤凰不如鸡,混得一代不如一代,从当年至高无上的君王,到诸侯们争来抢去的傀儡?这一切重大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这些重大变化,与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王有关。这个人,传统的春秋五霸里没有他,更不如没有进入"五霸"排名的吴越两位霸主:阖闾、勾践。这个人的资格,比之前提到的所有霸王都老。只是他的国家每况愈下,后来比任何一个霸主都弱,在春秋战国的大多数事件里,都排不上号。这个人,就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王--郑庄公。
选个吧主还是那么麻烦? 好像都拖了几个星期了。文公公,很期待你哦。
“有罪推定”:无法解释的财产就算贪污
好久不见你了!
90后应该对这个很陌生了吧? 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的厂长承包责任制曾经喧嚣一时,最后的结局却很惨淡。
神棍无孔不入 因为有过类似经历,去那地方看看。结果居然发现了神棍: http://tieba.baidu.com/p/1159929619
浙江吧出了什么事? 吵个不停,所为何来?
几年前的比富帖,少了许多 不过还是要说一下对此的观点。地域之间攀比没有多少意义。须知道穷的地方也有富人,富的地方也有穷人。浙江还远没有富到可以傲视其他地区的资本。自己过得富足,那是最重要的。钱的确非常重要,但不是可以决定一切的。话很老套,也很土。呵呵。不过仔细想想还真是那样。知足的人通常比较满足,会活得更开心一些。人生一世不过匆匆百年,到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富裕者不要骄奢淫逸,贫穷者不要灰心丧气。财富、社会地位上不可能人人平等,但是人格上的平等,我们是可以去要求的。我理想中的社会是:人人都可以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社会多一些温情,对待弱者可以让他们的权益得到起码的保障。说了一些废话,让大家见笑了。
申请小吧主 07年注册的老ID了,浙吧老会员,浙江人。平时混迹历史类贴吧多一些。担任过其他一些帖吧的吧主。观点温和,处事还算稳妥。现担任古代史吧和张煌言吧的大吧主,兼任历史吧小吧主。当初我觉得像张苍水这样的浙江本土英杰,身为浙江人知道地却不多,的确是个遗憾。所以,担当起了这个吧主的任务。见有小吧名额尚有空缺,故而申请。我是浙人我自豪,呵呵。如果我担任小吧主,会侧重于浙江本土的人文宣传。
少年军阀马仲英 16岁时建立武装“黑虎吸冯军”,被称为“尕司令”。 曾经说“我到南疆去招50万兵,两年内征服全中国,然后再花三年时间征服苏联,最后,把我们的边界推到土耳其,我要建立一个大伊斯兰国家。”并自称“我已经29岁了。
一到夏季就又困又乏 上贴吧看帖子,也看得人昏昏欲睡。没有什么可消遣的,难得有爆吧的来光顾。还能找个乐子。
剪灯新话:翠翠传 翠翠,姓刘氏,淮安民家女也。生而颖悟,能通诗书,父母不夺其志,就令入学。同学有金氏子者,名定,与之同岁,亦聪明俊雅。诸生戏之曰:“同岁者当为夫妇。”二人亦私以此自许。金生赠翠翠诗曰: 十二阑干七宝台,春风到处艳阳开。 东园桃树西园柳,何不移教一处栽? 翠翠和曰: 平生每恨祝英台,凄抱何为不肯开? 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树向阳栽。 已而翠翠年长,不复至学。年及十六,父母为其议亲,辄悲泣不食。以情问之,初不肯言,久乃曰:“必西家金定,妾已许之矣。若不相从,有死而已,誓不登他门也!”父母不得已,听焉。然而刘富而金贫,其子虽聪俊,门户甚不敌。及媒氏至其家,果以贫辞,惭愧不敢当。媒氏曰:“刘家小娘子,必欲得金生,父母亦许之矣。若以贫辞,是负其诚志,而失此一好姻缘也。今当语之曰:‘寒家有子,粗知诗礼,贵宅见求,敢不从命。但生自蓬筚,安于贫贱久矣,若责其聘问之仪,婚娶之礼,终恐无从而致。’彼以爱女之故,当不较也。”其家从之。媒氏复命,父母果曰:“婚姻论财,夷虏之道,吾知择婿而已,不计其他。但彼不足而我有余,我女到彼,必不能堪,莫若赘之入门可矣。”媒氏传命再往,其家幸甚。遂涓日结亲,凡币帛之类,羔雁之属,皆女家自备。过门交拜,二人相见,喜可知矣!是夕,翠翠于枕上作《临江仙》一阕赠生曰: 曾向书斋同笔砚,故人今作新人。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麝香尘。 殢雨尤云浑未惯,枕边眉黛羞颦,轻怜痛惜莫嫌频。愿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载笔金銮夜始归——唐武宗灭佛和李德裕下邳行 崔学法
建D伟业,常公又吃了暗亏 陶成章,你们懂的。
太祖词还是不错的 早年读过,到现在觉得有几首还是不错。诗就比较一般了。
古代史吧招聘小吧主数名 数名是多少呢?-----多多益善 要求:觉得自己水准还可以,也有时间就行。对于立场没有硬性要求,粉、灰、黑不限。 因为觉得袁吧的水准一直不弱,所以到这里来发帖招聘。
台州貌似有异动了
下岗十八年生活豪奢 辛弃疾好色贪财横征暴敛? 核心提示: 最早开始系统考察辛弃疾的经济问题的,是香港大学罗忼烈教授。在其《漫谈辛稼轩的经济状况》,罗老首先抛出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辛弃疾的生活格调与其收入存在严重反差。辛弃疾前后赋闲达十八之久,在没有工资收入的那段时间,他的生活相当滋润。
南宋中后期的文化环境与词派的衍变
赵光义还真是黑 降臣:李煜、钱弘俶这些就不说了,老哥、兄弟、侄子都被收拾了。
宋教仁《登南高峰》 日出雪磴滑,山枯林叶空; 徐寻屈曲径,竟上最高峰; 村市沉云底,江湖走树中; 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 1913年2月初的议员选举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占据了参众两院中的大部分席位。选举的胜利使国民党人对政治未来充满信心。正在杭州主持竞选的宋教仁更是兴奋不已,在登南高峰时写下此诗。一个月后,宋遇刺身亡。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日本战败决定投降始末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日 )半藤一利/著 重庆出版社 2009年5月 简介 这一天宣告着人类史上最大的悲剧终于结束……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接着,苏联红军挺进满洲(中国东北),日本帝国的“荣光”已是夕阳残照……1945年8月15日中午12:00以前的24小时,围绕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发布向美、英、苏、中四国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所发生的种种:难以接受的现实和无法想象的未来,政坛、军界各色人等的情感表现和行为选择,终战程序执行的争议和变数,终战诏书表述的含混与刻意回避,航空队基地司令官的抗命特攻,陆军省少壮派军官的决死兵变……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国体,一场喧嚣终归沉寂。
嵇康真的是反礼教吗? 我认为不是,其实他反的应该是被利用的变了质的礼教。
本吧吧主信奉的是哪家学说?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弘一法师是近代为数不多我比较欣赏的人之一。
过来看看。
秦时明月可以看吗?
大家不知道是不是经常收到这样的信息 亲爱的试剑江南 有人在看了您的个人资料之后,对您非常感兴趣,赶快看看Ta是谁吧~~ 感觉就是骚扰嘛。
杨慎《廿一史弹词》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一 第一段 总说 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二 第二段 说三代 南乡子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霉,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裏听。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上 第三段 说秦汉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 后代无贤总是空 回首汉陵和楚庙 一般潇洒月明中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鬬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四 第四段 说三分两晋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鬬。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五 第五段 说南北史 清平乐 闲行间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其麼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鬬龙争过眼。 闲看坝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断蝉声裏凭阑干,不觉斜阳又晚。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六 第六段 说五胡 点绛唇 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裏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余年,几度交锋索战。 马过生灵虀粉,血流河洛腥膻。耳闻犹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见。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七 第七段 说隋唐二代 临江仙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鬬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营,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八上 第八段 说五代史 定风波 雨汗淋漓赴选场,秀才落得甚乾忙。白发渔樵诸事懒,萧散。闲谈今古论兴亡。 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贬处,得避。不摇纨扇自然凉。 救济生灵须圣主 保全民命靠英雄 何时一点天瓢水 洗尽中原战血红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九 第九段上 说宋辽金夏 蝶恋花 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总是英雄汉,物有无常人有限。到头落得空长叹。 富贵荣华春过眼,汉主长陵,霸王乌江岸。早悟夜筵终有散,当初赌甚英雄汉。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九 第九段下 繁华过眼如春梦 断简残编说姓名 三百余年宋史,辽金西夏纵横。争强赌胜弄刀兵,谁解倒悬民命。 富贵草梢零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败总虚名,一枕南柯梦醒。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十 第十段 说元史 西江月 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高人解得其中意 淡尽争名夺利心 细思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 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明纪弹词注卷之十一上 古往今来岁月,龙争虎鬬江山。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兴亡过眼。 昨日才收残本,今朝重理新编。较前更觉话绵缠,添出许多公案。 耕田凿井思尧舜 去暴除残望武汤 势闹朝堂似锦,乱离世界如麻。战场骨屑卷尘沙,闯献千年唾骂。 二百余年兴废,一朝过眼风花。堪啼堪笑又堪嗟,不比戏场诨话。
李玉的《一捧雪》 一捧雪是由李玉所著的戏剧。故事讲述明朝嘉靖年间,严世藩向莫怀古索取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连番设计保卫祖传玉杯,却尽被识破。最后莫怀古之子莫昊冒死上书,以昭雪父亲不白之冤。 “一捧雪”玉杯,明代玉器珍品。河南省新野县文化馆,在七十年代收藏一件古代玉杯,名为“一捧雪”。原收藏者李某,”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玉杯已传世四百多年。“一捧雪”玉杯为白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o.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杯的作者取“腊梅傲雪”之意。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料出自新疆和阗,是明代玉器的珍品。久沉复现,尤为珍贵。
中山狼传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道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垂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丰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于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日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水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銮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局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刘基《烧饼歌》 明·刘伯温《烧饼歌》,全文共计一千九百一十二字,是用隐语写成的“预言”歌谣,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深,难于理解,视为神撰。 据卦撰词,《烧饼歌》是从一定的“象数”规律排来,涉及到“象、数、理、占”的入化应用.
方孝孺 :豫让论 作者简介:方孝孺,(1367——1402),明代大臣,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人称正学先生。宁海(今浙江宁海)人。初从宋濂学。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荐擢汉中教授。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迁待讲学士,后改文学博士,政事多咨询之。修《太祖实录》,命为总裁。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靖难之役”,率军入南京,将即帝位,召他草即位诏书,他以丧服哭殿陛,拒不草诏。成祖怒,被杀,并诛十族。有《候域集》、《逊志斋集》。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天一阁收藏明代科举录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历代科举考试的文献,以明代保存得最完整,明以前各代已属寥寥,清代虽比明代晚,开科多,而所存也不及明代的五分之一。现存明代科举录的百分之八十收藏在天一阁里,所以,明代科举录的大量存世,这不能不说是天一阁的一大功劳。 自明嘉靖末年建阁至清乾隆末年这两百多年中间,天一阁收藏明代科举录的情况未见著录。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阮元编《天一阁书目》,才开始作了反映,但所见仅年号及册数而已。应天、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乡试录均失载。据不完全统计,有进士登科录六十八册,会试录六十二册,乡试录二百九十七册,武举录三十三册,共计四百六十册。 yapian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天一阁藏书屡遭窃劫,科举录也不例外。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薛福成《重编天一阁见存书目》著录进士登科录五十三种,会试录四十九种(此外,万历十三年以后的几种进士履历便览误作会试录),乡试录三百五十五种,武举录八种,武乡试录十六种,共计四百八十一种。因阮目记录不全,无法与之比较。不知道自嘉庆十三年以来的七十多年间散出的确切数量。
抱琴而终的南明狂士--邝露 初名瑞露,字湛若,号海雪,广东南海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祖彭龄为进士,曾任知县;父思浩,廪生,有才名。邝露工于诗词,是明末广东著名诗人;还精于骈文;又是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的有成就的书法家,其草书字迹劲秀,师法王羲之而自成一格。邝露还通晓兵法、骑马、击剑、射箭,又是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他又是一个秉性不羁,鄙视金钱,不慕科名,蔑视传统礼法的“奇人”。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清兵入粤,邝露与诸将戮力死守,凡十余月,城陷,不食,抱琴而死。 邝露诗二首 迭彩山 日高山气晶,月出山更明。 县峰银汉水,匿景金墉城。 灵洞出霄半,飒爽凉风生。 吹我薄天游,飘飘凌太清。 冥搜混沌窍,流观蟾鹤铭。 芳草有远志,达人无近情。 谁能恋乡曲?一举超蓬瀛。 胡天星邀余作白妾鱼脍 独寻芳草过王孙,为脍银丝出露盆。 汤煴玉环妃子泪,楼残金谷绿珠魂。 凌波岂复观微步,齿剑终然合报恩。 谁识蒯缑归思苦,不堪弹铗向朱门。
龚定庵的几首诗 咏 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京师乐籍说 龚自珍 昔者唐、宋、明之既宅京也,于其京师及其通都大邑,必有乐籍,论世者多忽而不察。是以龚自珍论之曰:自非二帝三王之醇备,国家不能无私举动,无阴谋。霸天下之统,其得天下与守天下皆然。老子曰:“法令也者,将以愚民,非以明民。”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齐民且然。士也者,又四民之聪明喜论议者也。身心闲暇,饱暖无为,则留心古今而好论议。留心古今而好论议,则于祖宗之立法,人主之举动措置,一代之所以为号令者,俱大不便。凡帝王所居曰京师,以其人民众多,非一类一族也。是故募召女子千余户入乐籍。乐籍既棋布于京师,其中必有资质端丽,桀黠辨慧者出焉。目挑心招,捭阖以为术焉,则可以箝塞天下之游士。乌在其可以箝塞也?曰:使之耗其资财,则谋一身且不暇,无谋人国之心矣;使之耗其日力,则无暇日以谈二帝三王之书,又不读史而不知古今矣;使之缠绵歌泣于床第之间,耗其壮年之雄材伟略,则思乱之志息,而议论图度,上指天下画地之态益息矣;使之春晨秋夜为奁体词赋、游戏不急之言,以耗其才华,则论议军国臧否政事之文章可以毋作矣。如此则民听壹,国事便,而士类之保全者亦众。曰:如是则唐、宋、明岂无豪杰论国是,掣肘国是,而自取戮者乎?曰:有之。人主之术,或售或不售,人主有苦心奇术,足以牢笼千百中材,而不尽售于一二豪杰,此亦霸者之恨也。吁! ——《定庵续集》
汉武帝抗击匈奴的十五场战役 汉匈战争,是汉武帝一生中最辉煌壮烈的史篇。自元光二年的马邑之战始发,至征和三年发起最后一次燕然山远征,四十余年之间,武帝倾全国之力,发动了对匈奴的十五次远征。其规模之大,气魄之雄伟,在世界军事史上是罕见的。其中尤以元狩四年汉匈漠北大战最为惨烈。此战后迫使大单于向西方远遁,匈奴内部发生分裂。由此开始了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自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 西去的匈奴人,汇合蛮族入侵,最终冲垮了西罗马帝国。但今人对此次伟大的汉匈战争之了解甚少。原因不仅在于史料语焉不详,有些记述错乱矛盾。还在于学术界至今缺少对此次战争有深度的研究。
【转载】两汉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 黄河涛涛,大浪淘沙。历史的洪流荡涤着千古人物,陶冶出不朽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两汉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最为坚实的基础,最为辉煌的一页。从丰邑中阳里走出的一介布衣――汉祖刘邦,结束了秦王政的横征暴敛,抚平了中华民族自春秋战国以来六百多年的疮痍,改革了秦王朝的弊政,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熠熠光辉。 二、两汉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旨 如上所述,两汉文化是在百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汉字、汉语、汉文化都是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特别是经历了秦始皇、汉刘邦两次“大一统”的改进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雏型。经过文、景、武帝的实践锤炼,使之成为较为稳定的民族文化。加之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形成了“汉人、汉语、汉字、汉文化”的特定称谓。在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中,其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如下: (一)“无为而治”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 (二)“独尊儒术”造就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三)“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如前所述,“龙凤文化”是继承和发展了夏商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炎黄先祖所尊崇的图腾。夏、商之后,龙凤的形象在华夏民族的心理上越来越伟岸丰彩,诗词歌赋、器皿饰物无不体现出龙凤呈祥的吉瑞之象。时至今日,虽没有人再将自己封为“真龙天子”,但“龙的精神”,即那种叱咤风云、驾驭自然的神伟形象,依然活动在每个人的心中,鼓舞着人们奋发向上,拼搏进取。
你们哪些人还需要我投票吗? 上午给眼熟的,都投了一轮。没有投到的,可以让我帮忙,呵呵。
这个贴吧办得有声有色啊 吧主幸苦了。冰雪寒春创建的贴吧所托得人。不错。
很久没有回来看看了。
今晚记得多吃几个汤圆 算是借花献佛了!
后梁第一猛将王彦章 王彦章在五代骁将中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王彦章(863~923),字贤明,郓州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少时从军,隶属朱温,以骁勇善战著称。王彦章应募从军时,有数百人一同参军。他请求自己做队长,众人都不同意,认为他不自量力。王彦章听了,也没有搭理他们,直接对主将说:“我天生的一身雄壮之气,觉得你们确实比不上,所以请求做你们的队长,以后一起杀敌立功。没想到你们这样不领情,反而乱说。看来不给你们开开眼,你们就不会心服口服。大凡健儿开口便言生死,但今天没有在两军阵前,我就先给你们看看我脚上的功夫,光脚在有蒺藜的地上走上几趟,看看你们谁能效仿?”马上光脚在蒺藜上来回走了百步,两脚丝毫无损。众人都惊服。朱温听说之后,开始重用他。从此王彦章就随朱温屡立战功,并开始率领侍卫亲军。王彦章常使两条铁枪,据说一条铁枪有一百斤重,他人都使不动,作战时一条挂在马鞍上,一条握于手中,冲锋陷阵的时候马跑如飞,一条铁枪也舞得如飞一样,因此人称“王铁枪”。 梁末帝朱友贞在魏博节度使杨师厚死后,想趁机将魏博镇一分为二,消除其对朝廷的威胁,但下诏之后,又怕发生兵乱,就派王彦章率领精锐骑兵五百先到邺都附近的金波亭驻守,进行防备。后来魏州军发生兵变。首先进攻王彦章的住处,王彦章仓促南逃。晋军为夺取魏州,也派兵救援,攻克澶州,王彦章的家眷被俘。晋王李存勖将他的全家送到晋阳,待遇优厚,又派人秘密去见王彦章,诱他归降,王彦章就将使者杀死,以绝晋王李存勖招降的念头,但李存勖并没有放弃,直到几年之后,看王彦章确实不肯归降后才下令杀掉他的全家。梁失魏博之后,与晋军隔河对峙,王彦章常担任先锋。
孔明吟唱的梁甫吟是这个版本吗? 出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楚调曲》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为什么孔明喜欢吟唱梁父吟?
鲁仲连义不帝暴秦 程实 鲁仲连是齐国人,战国末期著名辩士,为人勇毅正直,喜欢出奇伟之计,却不肯仕宦为官,以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他往来四方,而经常居住在赵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大战,赵军全军覆没。第二年,秦军进围邯郸。诸侯军之救赵者,皆畏暴恶的秦国军队,而不敢前。魏安厘王遣将军晋鄙救赵,而止于荡阴(今河南汤阴)不进。魏王又派辛垣衍化妆成平民,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求见赵王,对赵王说:“秦军所以急围邯郸,是因为以前和齐缗王争强为帝,后来又去掉帝号。如今齐国已经衰弱,只有秦国称雄于天下。这并非贪于得到邯郸,是想重新得到帝号。赵国若能派使者,尊秦昭王为帝,秦国必定喜而罢兵。”平原君和赵王听后,犹豫不决。
何博士备论-杨素论 战必胜、攻必取者,将之良能也。良将之所挟,亦曰智、勇而已。徒智而无勇,则遇勇而挫;徒勇而无智,则遇智而蹶。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然后以战必胜,以攻必取,天下其孰能当之! 昔者杨素之于隋,可谓一代之名将矣。而贺若弼评之,谓其特猛将耳,非所谓谋将也。甚哉!弼之过于自负而轻于议人也。隋自平陈之后,素已为统帅矣。其克敌斩将,攻策为多。既俘陈主,而江湖海岱群盗蜂起,大者数万,小者数千,而素专阃外之权,转战万里,穷越岭海,无向不灭。已而突厥犯塞,宗室称兵,而社稷危矣。素之授钺专征,其所摧陷者不可胜计,遂靖边氛,而清内难。然素之兵未尝小衄,隋功臣无与比肩者,其为烈亦至矣。而弼犹不以谋将处之,特曰猛而已。夫目之以猛,而不许之以谋,盖所谓徒勇而无智者矣。考素之功烈如此,苟其智之不逮,则凡所以决机取胜者,其谁之谋也?自隋文平一天下,所谓名将者,独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与素耳。擒、弼自平陈之后,不获立尺寸之效,独史万岁从素征讨,以骁勇称。而弼乃以大将自处,而目是三人者皆不能尽其材,亦见其不知量,而务以其私言动世主也。
杨素论 战必胜、攻必取者,将之良能也。良将之所挟,亦曰智、勇而已。徒智而无勇,则遇勇而挫;徒勇而无智,则遇智而蹶。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然后以战必胜,以攻必取,天下其孰能当之! 昔者杨素之于隋,可谓一代之名将矣。而贺若弼评之,谓其特猛将耳,非所谓谋将也。甚哉!弼之过于自负而轻于议人也。隋自平陈之后,素已为统帅矣。其克敌斩将,攻策为多。既俘陈主,而江湖海岱群盗蜂起,大者数万,小者数千,而素专阃外之权,转战万里,穷越岭海,无向不灭。已而突厥犯塞,宗室称兵,而社稷危矣。素之授钺专征,其所摧陷者不可胜计,遂靖边氛,而清内难。然素之兵未尝小衄,隋功臣无与比肩者,其为烈亦至矣。而弼犹不以谋将处之,特曰猛而已。夫目之以猛,而不许之以谋,盖所谓徒勇而无智者矣。考素之功烈如此,苟其智之不逮,则凡所以决机取胜者,其谁之谋也?自隋文平一天下,所谓名将者,独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与素耳。擒、弼自平陈之后,不获立尺寸之效,独史万岁从素征讨,以骁勇称。而弼乃以大将自处,而目是三人者皆不能尽其材,亦见其不知量,而务以其私言动世主也。
白马驿之祸 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 天佑二年(905年),朱温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一夕尽杀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 白马驿之祸 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李振在“咸通”、“乾符”年间屡次不第,由是痛恨士大夫,对朱温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 白马之祸后,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两年以后(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也成为了梁太祖,唐朝正式灭亡。
陈德刺杀嘉庆案 清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陈德 于紫禁城神武门内、顺贞门前持刀行刺嘉庆皇 帝,这是有清一代罕见的一桩重要公案。但由 于官书野史的记述均极简略,且多有不实之处 和附会之谈,以致“世莫知其所由”,“遂为千秋 疑案”。
嘉庆年间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天理教属于白莲教支派,是京畿大兴县人林清和河南滑县人李文成等,将分散在京畿的红阳教、白阳教、坎卦教等,同直、鲁、豫就是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地区,以震、离二卦为核心的八卦教,联合组成的一个民间秘密宗教组织。
甘露之变 唐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等人,在唐文宗李昂暗中支持下,诈称左金吾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等宦官前去观看,企图趁机消灭宦官集团,因所伏甲兵暴露,失败,史称“甘露之变”。
樊若水献计赵匡胤 架浮桥破长江天堑
钱名世名教罪人案
文人的箫和书生的剑:张苍水在舟山 中国的文人,向来都是弱不禁风,可是中国的文人最喜欢的,却都是在书房里挂一把剑。箫声剑气,中国文人几千年所求的完美呵——孔子腰里的剑,李白腰里的剑,陆游的仗剑北望,秋瑾床头的夜夜剑鸣……张苍水荷剑向舟山而来。这个崇祯十五年的举人,这个著有诗集《奇零草》《采薇集》、散文《北征录》《冰槎集》的文人,这个从图像上看去异常羸弱的清秀男人,自顺治三年(1646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被俘,18年间挥舞得最多的竟然是手中的利剑。舟山是他剑指的舞台。
姜宸英 《奇零草》 序 [正文]予得此于定海[ 1] , 命谢子大周钞别本以归[ 2] , 凡五、 七言近体若干首[ 3] ,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呜呼!天地晦冥,风霾昼塞[ 4] , 山河失序, 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 5] ,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揜抑于一时[ 6] , 然要以俟之百世, 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客为予言: “公在行间[ 7] ,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 为逻卒取去[ 8] , 或有流落人间者。 此集是其甲辰以后, 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 9] 。 ” 公自督师, 未尝受强藩节制[ 10] , 及九江遁还, 渐有掣时, 始邑邑不乐[ 11] 。而其归隐于海南也,自制一椑置寺中[ 12] , 实粮其中, 俟粮且尽死。门有两猿守之, 有警, 猿必跳踯哀鸣。而间之至也,从后门入[ 13] 。既被羁会城[ 14] , 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 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 15] 。守卒利其金钱, 喜为请乞。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 也[ 16] ,读之鲜不泣下者。 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详。不知君臣父子之性, 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 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 [ 17] , 疑立《袁粲传》 [ 18] , 齐武帝曰[ 19] : “粲自是宋忠臣, 何为不可? ” 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 20] , 君子讥之[ 21] 。 元听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 22] , 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 [ 23] , 此帝王盛德事。 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 宜思引君当道[ 24] 。 臣各为其主, 凡一切胜国语言[ 25] ,不足避忌。予欲稍掇拾公遗事, 成传略一卷, 以备敦史之求[ 26] , 犹惧搜访未遍, 将日就放失也。 悲夫! [参考译文]我在定海得到这本诗集,名谢大周另外抄一本带回来,总共有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若干首,现今早就散佚了,暂且回忆其大概,为之写下序言收藏起来。 唉!天地晦暗,大风夹杂着尘土遮蔽了白日,山河颠倒(国家易主),而此时张煌言在一偏僻荒凉的小岛之上死去,还能经常有人说看到他,虽然他在当时因受压制而被埋没,可要等到百年之后,即使想使他被压抑埋没也不可能。客人对我说:“张公真在行伍之间,没有一天不读书,所遗失的诗集近十多种,被巡逻看守的兵卒拿去,有的流落到民间。这个集子是在甲辰年以后,将要解散部队归隐到落迦山之时所作。”张公自己担任督师,未曾受郑成功制约,可从九江战败后,渐受郑控制约束,开始忧郁不乐。他归隐到海南,自己制作了一个棺材放置在寺中,在棺材中间置放粮食,等到粮食将用尽时死去。门口有两只猿猴看守,每有危险的信号,猿猴必定跳跃踟躇,不住地哀鸣。间谍到这里是从后门进入的。张公被羁押到杭州城之后,远近的人,甚至是市井里的屠夫商贩卖饼的人,没有不拿着白纸素绢到张公被关押的地方争着求取诗歌书法作品。看守张公的狱卒认为向张公索要这些作品有利于自己收取钱财,就乐意替这些百姓向张公乞请作品。张公一挥而就,写的都是像《正气歌》一样的坚贞不屈的文字,读来很少不潸然泪下的。惟独士大夫家有人很是畏惧收藏他的作品,认为是不祥之物。却不知君臣父子之本性,根植于人的内心,外现在事业上,倾注在文字上。即使历经世事变迁,也是不可磨灭的。 历揽前朝,沈约作《宋书》,写《袁粲传》有所犹疑,齐武帝说:“袁粲是宋朝的忠臣,为何不可以呢?”欧阳修不替周韩通作传,君子讥笑这件事。元朝听任湖南为宋朝大臣李芾建立祠堂,明成祖不怪罪收藏方孝孺文章的人,这是帝王盛大的品德。作为臣子的生活在没有禁忌避讳的朝代,应该想着引导国君处事合于事理。臣子各为其主,大凡所有的明代言论,不足以避讳。我想着稍稍整理张公的逸闻逸事,写成一卷传略,以备忠实而公正的史官求取,还是畏惧搜访不全面,将要一天天地散失。可悲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