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达奉孝贾文和 仲达奉孝贾文和
关注数: 0 粉丝数: 1,527 发帖数: 17,283 关注贴吧数: 61
【】不知道未来有没有机会能在游戏中玩到花札........... 这次韩国周边的花札算是我唯二嫉妒的了(另一个是韩服上次粉丝节居然能请到剧情主编织田万里),之前由于游戏王接触到了花札,稍微了解后不论是其可玩性还是文化内涵都很喜欢......虽然之前访谈里也有人问过吉田麻将都出了会出花札么,但吉田很担心由于各国对赌博的定义不同所以加入类似游戏会很麻烦,这次直接出了实体版估计是没戏了。 嫉妒归嫉妒,但是并没有想买的欲望.....由于是面向韩国玩家,所以部分图案用的是韩国花札,赤短青短上面也是韩文,看着很别扭......还是等等看会不会出日版的。 图案的设计还是很用心的,就连皮牌都画着不同的图案(我自己曾经也脑洞过一版FF14花札),从左至右分别是: 松(松间鹤是仙人掌与陆行鸟) 梅(梅上莺是青鸟) 樱(樱上帘幕是花篮莫古力) 藤(藤下鹃是风筝小猫) 菖蒲(菖蒲间八桥是南方度假獭獭) 牡丹(牡丹上蝶是蓝闪蝶) 萩(萩间猪是贝希摩斯宝宝) 芒(芒上月是卫月和发条巴哈姆特,芒上飞鸟是旅雀,还有一张芒是路易索瓦大师的秃顶) 菊(韩国花札的菊好像是被荷花取代了) 枫(枫间鹿是小长颈驼,我一直在想FF14中为什么没有鹿啊) 桐(桐上凤凰是宝石精.....而且韩国花札的桐似乎是排在柳的前面) 柳(柳上小野道风是调查员,柳雷雨鼓是鲶鲶)
【伏笔回收】关于新种族“Hrothgar”介绍中埋藏的细节.......... 昨天发的好像被吞贴了,再重发一下......与其说是细节不如说都已经明晃晃地摆给你看了,由于一般是参考英文版介绍所以这次我忽视了日文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直到今天在马鸟速报上才被提醒。 关键问题就在于Helion族生活的地区,日文介绍中明明白白写着了伊尔萨巴德大陆南部的“博兹雅”地区(ボズヤ/Bozja)。对于1.0剧情有点了解的玩家应该会知道游戏中提到了一个“博兹雅堡垒蒸发事件”(The tragedy at Bozja Citadel),在奈尔接手陨石计划前负责这一项目的是西德的父亲、加雷马帝国首席工程师米德·南·加隆德,但是在1.0剧情发生的10年前米德于博兹雅堡垒尝试与卫月通信时整个堡垒都被消失了。 为了剧情考虑,4.4的欧米茄任务中还特意借杰西之口来让玩家了解这一事件,看似是把这个过时的设定代入游戏中(自2.0以来“博兹雅”这个词似乎就没在游戏文本中出现过),实际上是为新种族打好铺垫,未来说不定会把这个1.0都一笔带过的剧情进一步展开。 但是这还不算完,在《红莲秘话》第8期“少年たちの魔導展”(又名“我的尼禄不可能这么可爱”)中,西德便提到了自己的父亲最近正频繁前往博兹雅堡垒开展实验。而在展会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博兹雅叛军试图挟持米德,西德对他们的描述便是“野兽一样毛茸茸的脸”......毫无疑问这是为Hrothgar埋下的伏笔,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太在意,顶多是当做蛮族看待(英文方面甚至只是说他们的头发胡子都很长,但后来对他们行为的用词很特殊)。如今来看,Helion生活于博兹雅地区算是回收了这个去年8月份的伏笔。虽然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线索,不过能了解这种彩蛋也是很有趣的。博兹雅地区估计5.0是见不到了,不过6.0可能还是很有希望的(就像3.0出了敖龙族然后4.0可以去多玛和太阳神草原一样)。至于人间蒸发的博兹雅堡垒,之前我认为是直接被巴哈姆特的起床气烧至分子层面了,如今看来说不定也会和瓦尔岛一样是被转移到某处了(6.0新ULK警告),具体怎么样就要看吉田他们有没有兴趣继续翻1.0的旧账了。
【】5.0特设站关于新职业和新种族的介绍梗概.......... 信息量不多,具体的还是要等官方论坛公布新种族命名规则后才能有更多的了解.......Hrothgar族 生活于伊尔萨巴德大陆的种族,外表有着狮子或豹子的特征(至少男性如此)。女性在种群中的比例格外低,因此难得一见。 虽然因为尖牙利爪而被艾欧泽亚人所畏惧,但是在懂得艾欧泽亚通用语后通过交流消除了隔阂。 Helion族 生活于伊尔萨巴德大陆南部,以暖色调毛皮为特征。部落以女王为权力中心,犹如围绕着太阳的彗星一般,因此被艾欧泽亚学者称之为“Helion”族。 *Helion一词应该是将helio(一般用作与太阳相关词汇的前缀)+lion(狮子)相结合得来的。 Lost族 以冷色调毛皮为特征,崇尚自由的种族。因喜欢流浪而被比喻为偏离太阳的彗星,称之为“Lost”族。 维埃拉族 遵循名为“the Green Word”的准则很少与外界接触的种族,生活于丛林之中。成年男性过着流浪生活,因此很少会见到。 Rava族 生活于Golmore大丛林,有着能融入森林阴影的深色皮肤。男性负责在外守卫森林,而女性则担当猎手以保卫村落与后代。虽然属于达尔马斯卡统治下,但是有着高度的自治权。如今一些成员开始打破传统,探寻外面的世界。 Veena族 生活于Skatay山脉西南侧的丛林深处,有着雪山般的肌肤。Rava族同样是高超的猎手,由于战争导致一些成员来到了艾欧泽亚边境。 枪刃师 起源于伊尔萨巴德的Hrothgar族,通过将剑与点火装置结合击发魔弹增幅攻击。因为最初由女王Gunnhildr的卫队所佩戴,所以也被称为“Gunnhildr之剑”。相比于加雷马帝国的同名武器有着不同的构造。 *Gunnhildr源自北欧女性名,意为“女战士”。可能Hrothgar族的命名规则取材于北欧?伊尔萨巴德设定上倒也是部分地区气候恶劣,冬季漫长。 舞者 源自于近东萨维奈岛,利用优美的舞步来激励或安抚同伴。妄图阻碍他们的人将会遭到与舞步同样精准的投掷武器的打击。
【早知道,官方翻译也会被背刺】关于新蛮族“妖精”(Pixie)... 今天粉丝节公布了新蛮族,其英文名“Pixie”源自英国民间传说中一种喜爱捣乱的小精灵,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它们的日文名确实两个大大的汉字“妖精”。作为一个游戏王玩家,时常看到nw和cnocg等国内翻译吐槽K社各种迫害译者的行为,但没想到的是如今竟有幸在FF14中看到这一幕......好歹国服翻译也是SE负责的啊,这样坑自己家里人不太好吧....... 国服目前被称为“妖精”的是“Sylph”,是帕拉塞苏斯用以象征四大元素中风属性的精灵,一般会翻译为“风精”、“气精”,或直接音译为“西尔芙”。后来其形象逐渐与“小仙女”(Fairy,就是学者召唤那个)同化,不过按照FF14中的形象称之为“妖精”倒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不过国服翻译倒还是留了一手,“Pixie”这个词在游戏中早有出现估计作为妥协国服可能会翻译为“仙子族”,或者中和一下翻译为“妖仙族”,这也算侧面反映了国服翻译的素养还是不错的,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也把字段统一, 不过随着游戏数据库不断扩大,因为语言差异导致翻译撞车的问题搞不好还会继续发生,感觉还是有必要进行一下沟通的。 另外新种族的蛮神(姑且这么叫吧,感觉不像是蛮神)“Titania”应当源自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仙后泰坦尼亚,这个设定被用的也算是比较多了。
【】关于2019年新年贺词中预言诗的个人解读......... 命中注定之事无法左右, 但历史的桎梏必将由人来打破。 正如新枝嫁接于枯萎的砧木之上, 我们无惧灾难,拥抱黑暗。 大致意思如上,说实话我现在并不太指望靠这些意味不明的预言诗来推测剧情了,上次和上上次的预言诗看着都是一头雾水,哪怕是4.0本身的那首诗里“苍蓝之辉作为飨宴”这句我到现在都觉得没有一个贴切的解释。说到底这种东西与主线剧情还是若即若离的,怎么讲都行。 言归正传,该推测的还是要进行一些推测的。预言诗我一般还是更喜欢从英文入手,相对日文来说英文在某些地方会更加直白一些,更容易从一些关键词中获得信息。那么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实际上应该是第三句中的“新枝”。 如果只看日文版的话,那么第三句可能仅仅就被当成一个比喻而已。但是从英文版来看的话显然没有那么简单。“新枝”对应的单词是“Scion”,单独来看也没什么特别的,但实际上“拂晓血盟”对应的英文其实就是“Scions of the Seventh Dawn”。这下子就要清楚多了,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敏菲利亚去第一世界支教,也与舅舅党所说的内容比较符合。而按照诗中的意思,玩家大概会有相似的经历,具体会怎么表现还要看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了。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推测.......反正也没推测出多少东西,应该不会miss吧。
【总之.....快乐就完事了】优雷卡三神器效果的小测试........... ......本人并不是欧皇,除了白泽的金之眼之外基本上是我倾家荡产买下来的(严谨得让人好笑)。其实本来可以用更低的价买到的,偏偏板子上总是有一个人在扫货导致价格迟迟不能降低,虽然不能说什么但确实是很不爽。 因为目前练的职业不太多所以只好拿算是主职的诗人测试一下卸下三神器的GCD装上三神器的GCD军神buff下增加了16%攻速的GCD 由于本人比较自闭所以没找占星测试,如果加上1.5倍放浪神的15%攻速的话或许能压进1.5sGCD?另外我没有刻意堆技能速度,如果再堆高点可能数字会更好看点。另外比较有趣的是这个buff还会影响歌曲的CD,可能是因为歌曲是魔法所以会吃咏唱的效果吧.....反正也没人会弄出来个咏唱流诗人。九天在军神buff下CD可以压到11s,但意义也是不大。 以上就是一点点测试报告,总体来说最适合的可能是白魔和黑魔了,白魔神速咏唱似乎是全职业buff中攻速加成最高的(20%),而黑魔带上后算是个永久黑魔纹,手感应该会非常不错哦(可惜这两个暂时我都还没满)。近战职业都有长时间的攻速buff,配合起来感觉也不错.....前提是你要是不嫌手疼的话。 总而言之我不太推荐一般玩家去追求集齐三件套,毕竟这种东西顶多就算是玩具(虽然可玩性还不错)。本身优雷卡就不是很合广大人群的胃口,这种优雷卡限定的物品也就是用来消遣的,别太上心。该触发触发,该打兔子打兔子,听天由命就好了......当然我更推荐的是离开恒冰这个伤心地,出去干点像挖宝之类来钱快的事情。当然就算想要购买的话我觉得可以先静观国际服方面的消息,玩了这么多年大家差不多也明白,一些天价物品过几个版本之后会通过降低入手难度的方式平抑物价,吉田应该也明白恒冰的口碑是什么样的,想要保证优雷卡在未来不彻底鬼掉,这些适当让奢侈品更容易入手也许会刺激一部分玩家回流的(当然这个容易也是相对的)。 ......差不多就说到这吧......但愿到时候能在火岛赚回点传送费.......
【】吉田在谈到新地图树屋时,好像讲了一个《无尽的任务》梗.... 很早之前有消息说要出一款《无尽的任务next》的游戏,个人感觉还有点兴趣因此了解了一下无尽的任务(也就是EQ),然后碰巧看到了一个玩家分享个人经历的贴子,一直是记忆犹新。今天看直播,播放到树屋时有弹幕说吉田提到了一个EQ梗,看回放时核实了一下确实有说。估计了解这个梗的人应该不是很多,因此给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诸位看过我上面写的东西,就会隐约了解到EQ的世界有多惨烈,我在其他答案中提到过,EQ的设计在现今看起来总可以划归到反人类阵营中去,另一个例子是,如果你选择了木精灵(Wood-Elf)种族,你会发现自己出生在半空中的平台上,你们的城市就是由悬空(其实是在古树树冠啦)的一个个平台连接而成的。 想要下到地面,你得坐升降梯,但当然,没有什么箭头告诉你升降梯在哪儿,事实上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城市还会有升降梯,再加上这游戏是(当年看起来)很上等的第一人称视角3D游戏,所以99%的人在出生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出平台(忘了说,平台没围栏)狠狠地摔在地上。80%的人活过来还得再摔几次。木精灵其实是个爱好和平的种族,但我玩那会儿整个城市外围密密麻麻叠了大概有几千具尸体,看起来凄风苦雨,状似魔窟,极为恐怖。 那会儿没有攻略网站、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攻略(有纸质英文攻略,79.99美金一本),洋大人虽然玩得早,但那会儿游戏网站本来就少,又都是英文,所以攻略、地图(哦对,那游戏似乎也没有地图显示)技巧之类的信息几乎完全没有,这就令这个游戏随时随地探索感满点——简单来说,只要走出城市安全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分分钟都是开荒,步步都是惊心。 八成应该说的就是这个梗了.......更多内容我把链接放上来了(反正不是原文链接,我都不知道这个是经过几手转载了),拿来消遣是再适合不过了,也正好了解一下当年MMORPG一些真实到不真实的设定。 https://tieba.baidu.com/p/2361433811?red_tag=2332355115
【】既然FF14要出青魔了,于是便去稍微了解一下FF11的青魔...... 感觉吉田应该更加会倾向于从FF11中找灵感,不过我并非FF11玩家,以下资料主要来自FFWIKI和gamerescape,有错误还望指正(当然国内的FF11玩家应该算是凤毛麟角了吧) FF11的设定是学习青魔法的要求是当前职业为青魔法师,打败一个拥有青魔法对应技能的怪物后有一定几率学习该技能。战斗过程中该怪物必须使用过这个技能,但并不要求其一定生效(被闪避或无效都不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青魔法师也不需要成为这个技能的指定对象(也就是不需要挨揍)。怪物被击杀时青魔法师需要处于经验点范围内,队友击杀也不会影响获得。 可习得的青魔法我就不翻译了,大致浏览了一下青魔法师的技能有上百个,不过其中应该有些是基础的剑技,再者FF11本来技能就偏多。内容自然也是十分齐全,各种属性伤害以及buff还有debuff,不过放到FF14里估计就会大幅度精简了。本身强度并不太在意,但是若能展现出在FF14中不是那么容易体现的“娱乐性”就很好了,说实话还是很期待吉田能给所有玩家一份满意的答卷,而不是单纯只为了应付玩家要求搞出个出力不讨好的半成品。 话说回来本以为FF14会延续FF11青魔法师这种中东风情,正好和舞者一同出现在萨维奈。不过这种怪盗或者魔术师的风格确实也令人眼前一亮(相对来说应该是更接近其他FF作品中的青魔吧)。只不过要再等一个用军刀的职业可能就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
【】关于风水灵殿中赛太岁咏唱的咒文............ 因为岩燕庙里面那些远东文字基本上都有人翻译了,所以看到赛太岁咏唱的那堆咒语时也手痒想要研究一下......大致整理了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如下。 南无,三曼,伐赧,婆达耶,诃! Nomak samman vanan vâdâyyâ khâ! 喃,婆达耶,悍多! Nohm vâdâyyâ khattah! 南无,三曼,伐赧,憾毗起,诃! Nomak samman vanan khâvîddhi khâ! 喃,憾毗起,悍多! Nohm khâvîddhi khattah! 南无,三曼,伐赧,婆耶吠,诃! Nomak samman vanan vâyyâbeh khâ! 喃,婆耶吠,悍多! Nohm vâyyâbeh khattah! 从国服翻译的风格来看无疑是与印度相关,但是无论从英语还是汉语来查询都没什么有用的资料,日语那边也是一大堆假名无从下手。国服翻译中的“南无”对应“Nomak”,但是这个词源自梵语“Namas”,英语一般也直接音译为“Namo”,由此来看这些词可能并不是直接照搬印地语,而是在原文基础上加以改动。 经过一番折腾之后还是没有得出什么成果,目前可以大概明确的是“三曼”(samman)对应的可能是印地语中的“sammaan”,大概是“尊敬”的意思,而且这完全是误打误撞的成果,并且不保证其准确性。现在想想3.0的时候电击旅团专门介绍副本背景的文章真是太有用了,但是后来就不更了......百科全书也基本上不介绍副本内容,真是头疼。 顺便一说岩燕庙的乐谱翻译成“风水宝地”感觉还不错,刚开始看到乐谱的日文名称“地風水”时感觉还有点奇怪,之后看到英文“Earth, Wind, and Water”我算是明白了,这玩的是“地风火”(Earth, Wind & Fire)乐队的梗.....国服翻译在日文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改动还算中规中矩,至少没那么谐了.......
【】这次的本地化访谈可以称得上是这次四周年的一大亮点了...... 对于我这个基本上从入坑开始就在关注翻译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几乎都是感动到落泪了。 这个节目最重要的是能够让玩家认识到中文本地化工作组是很负责任的,他们知道自己翻译的是什么东西,哪怕是遇到不清楚的东西也不会随意搪塞过去(反正不会可以去找Koji,这种过分的梗找他准没错)。本地化工作的理念也与国际服是相似的,这次访谈中提到的理念原先国际服很多访谈也都提到过,所以玩家对于国服的翻译应当是有一定信心的。 在此之上翻译的能力和文字功底我想就不用多说了,视频中已经展现的十分充分了........好吧,虽然有些挫败感,但是我还是感到了很大的差距,不过我也在努力地学习中,感觉自己是要比四年前多少有点进步........ 同时这次访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不过问题并不出在翻译上。事实上是我觉得弹幕提到的那些翻译我之前都有发帖子进行过解释了,而且似乎和翻译组解释的差不多,但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不清楚呢....... 总而言之就是希望大家以后能体谅支持本地化工作组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也并非一点错误不会犯(尔可识此删除之弓?)。不过他们在受到建议后也虚心改正了,所以希望玩家在对待翻译上要保持理性态度......最先起码百度一下再说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