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海帝 中华海帝
军事迷小说迷
关注数: 313 粉丝数: 558 发帖数: 66,477 关注贴吧数: 25
动画从业者困境,太难了! 节选自“极昼工作室”文章: …… 同时期在可可豆实习的Lay参与的工作是为《哪吒》画海报,“为了画到导演满意,基本上每天都会加班”,Lay回忆,实习生的要求会宽松一点,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就可以回去了,但正职画师得通宵画到第二天早上才能补觉,也只能睡到中午之前。“基本已经没有自己的生活了”。 …… 但在小鱼眼里,这样的工作状态在行业里已经算很幸运,“可可豆比起外包公司好多了,除了赶工期,加班没有那么严重。”小鱼听说,有一个他们发的外包公司,目前已处于半倒闭的状态——员工只剩三四个人,但就是这三四个人,撑着二三十个人的工作在维持整个公司的运转。 …… 面对外包问题产生的困境,动画制作人马文卓坦言“因为没钱”。他解释,动画制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生产力,但现实是“200人算很大的团队了,就算在二、三线城市,这个团队一个月工资、应用成本、设备折旧等开销就要小200万”。为了维持公司运转,就必须保证每个月这个团队都能接到源源不断的工作。 事实上,对于动画公司或者团队来说,人力成本和项目完全不对等,哪吒系列的电影导演饺子曾接受公开采访回忆制作艰辛,其中提到一个外包公司的特效师磨了两个月,没有做出几秒钟的申公豹脸部特效,受挫离职跳槽,结果在新公司又接到了可可豆的这项外包,“让申公豹长毛就是他的命。”为了减轻风险,就只能减少人数。“养200人养不起,那养 30人总可以吧,把这 30 个技术骨干养好了。订单忙不过来就去找别的公司代加工,外包就这样产生了。”马文卓说。 但外包所产生的弊端,只能由像Bee这种处于更底层的一线制作人员来承担,在做《哪吒》外包的日子里,Bee税前月薪不到六千。于是在《哪吒》项目做完之后,他跳槽到另一个动画公司,工资多一点,但“需要加班的日子(仍然)比正常下班的多”。 …… 动画制作人马文卓对目前动画行业生态的形容是“恶性循环”:在资金、人才都不够的情况下很难做出好的作品,而没有好的作品就无法向资方证明项目的市场表现力,也得不到后续资源的关注;然而动画又是个资金耗费巨大的项目,资方前期投入的资金其实只占整个预算的15% 到20%;做完前期开发,可能会遇到资方说“对不起,现在没钱了,先暂停”,那就只能暂停或者再去找别的投资方,一切又要重新开始。“所以大部分动画就是做一做、停一停。很多动画电影项目的周期可能要拉到五六年甚至更久。” 回望整个动画电影的发展,马文卓觉得《大圣归来》仍是最重要的节点,它是一部现象级作品,带动了资本市场。“如果没有《大圣归来》证明了中国动画电影能够在市场上创造近10 亿的票房,那可能有些动画电影大概率都没机会被孵化出来。” 马文卓分析,从票房成绩来看,2019年《哪吒1》取得了50 亿,紧接着《姜子牙》突破15亿,《长安三万里》超过了18亿,直到今年井喷的《哪吒2》,目前票房突破150亿——它们像是大年和小年来回跳跃式发展——好的作品出现了,市场的信心增强了,就会给到一些机会;但拿到这些机会的团队或者个人没有做出好作品,那么资方或者市场又会感觉心灰意冷。“这确实是一个‘仰卧起坐’的过程。” …… Lay也认为薪资是影视动画留不住人的关键原因。“影视动画很多特效的开发都是可以申请专利的。”他说,这样技术性的工作,就算是在北京的应届生也只能拿到七千块月薪。哪怕辛辛苦苦升到总监,月薪可能也不到两万。 但“初级特效师他做到中级、高级,然后做到资深,然后做到总监,他走了多长的路?他(的待遇)还不如游戏行业的应届生。” 此外,动画行业的一线制作人员还要面临欠薪的风险。马文卓说,“拖欠薪资在动画行业里边相对普遍,很多团队其实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债务问题。”他提到了一个名词,三角债——它产生于层层外包之下,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等前一个环节结款之后才能给后一个结款,就像击鼓传花一样,在这个游戏里必须保持着统一的节奏,倘若在某一个时间点鼓声停下,就意味着手里抱着花的公司以及之后的所有环节,都没有拿到花的机会了。 …… 由于很多技术共通,游戏行业抢人也是动画行业高技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马文卓说,“游戏行业开出的薪资可能是动画行业的两三倍。” 在英国国家计算机动画中心进修结束后,Lay最后也选择了转行到游戏领域。他记得在大学时,几十个小时只是一个参数具象化的过程,他像等待新生儿诞生一样,揣着手坐在电脑前,不分日夜的一周又一周。他不后悔在动画领域学习这么多年,“我们那一届有七八个中国学生,最后去做影视的就只有两个人,现在就只剩一个在坚持了。”他说,这个唯一坚守的人,还曾给流浪地球做过特效,现在也转去广告公司,偶尔接点外包。“看透了。”Lay无奈道。 …… 动画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马文卓说,“我这几年也跟很多高校打过交道,和他们的老师、领导,包括下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沟通。也确实意识到高校现在采用的一些教学课程方案或者理念跟实际的市场生产是有差距的。但可能短期内不太好消除。” 马文卓向我们解释,他尝试过跟一些高校进行校企联合合作,给同学一些能够参与到实际生产的机会,但这种模式实验之后他总结:一方面本身差距确实存在,实际生产诉求和质量可能达不到;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师生的心理接受状态。“很多孩子有自己的艺术理想和抱负。让他从一个‘艺术家’变成一个加工者,心理上可能也不平衡。所以我们也希望尽量不要打击大家的积极性。”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