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机床超市 长葛市机床超市
关注数: 68 粉丝数: 130 发帖数: 14,146 关注贴吧数: 38
机床铸件行业应抓住机遇扩宽市场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各种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汽车行业更是异军突起。像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今年的销售量与产量都很高,其中泰国的今年的汽车销量已刷新以往记录。   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制订了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计划,其市场潜力巨大。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势必拉动对模具、机床铸件等五金产品的需求量,而其国内产品常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大量进口。我国的五金铸造业可以抓住这个机遇,选择性地开展对外投资建厂工作,进行就近供给,促进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中国机床铸件走上国际化道路,需抓住境外投资机遇,特别是要抓住发展中国家这个在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且较为容易突破的市场。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精密铸造产业的科学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服务业,从而适应下游行业的转型需求,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为建立现代铸造产业体系提供基础。   (2)全面构建精密铸造行业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多种形式办学,切实使铸造教育培训工作覆盖全行业。   (3)帮助企业有效运用WTO等国际法则,应对反倾销等贸易纠纷,争取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   (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在办好中国精密铸造业高层论坛和两岸三地铸造业高层论坛的基础上,进一步办好亚洲铸造业高层论坛和创办金砖四国铸造业高层论坛,积极参与世界铸造业高层论坛。   (5)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出几项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铸造标准草案。   (6)开展全国铸造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国产高端机床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由于“工业之母”——数控机床的不争,使得我国在制造许多高端产品方面做不到完全自主。高效的汽车引擎、飞机发动机涡、飞机机身、核电站构件、高速列车头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依赖国外的机床。   电子工业等领域需要的高精度透镜,还有导弹导引头的加工,也需要超精密的五轴联动机床;飞机腹板和机翼需要超高转速的机床;大型飞机和核电站构件需要大型压力机;航空航天所需的复合材料制造需要铺丝机……一切中国制造业相对较弱的领域,机床加工能力不足都是最关键的障碍。   例如加工发动机的叶片,必须极其精确以确保它在高温高压下正常工作,叶片又呈现复杂的曲面,必须要高速、超精密和功率强大的五轴联动机床来加工。核电、燃气轮机的叶片也是这样。   而面对这些,国产高端数控机床明显“中气不足”。从事机床行业的人都了解,汽车市场对于金属切削机床的意义。根据多年的历史经验,一般国产的金属切削机床有近一半是供给汽车行业的。但可悲的是,国产机床产业却很少能进入发动机生产线等关键领域。在中国的整车厂,四大工艺所需装备大部分需要进口。   “但是即使是最简单的零件,一旦要用在精密机床上,都必须达到一定的精密程度。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功能零部件,比如轴承、摆头还有光栅,国内都难以造出一流水准的产品。因此对于这些客户往往都会限制品牌配置。”   近年来国家给予了机床行业很多的鼓励政策,扶植国内机床企业在高端市场上发力。比如根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规划,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将立足国内。   实际上,在中国机床制造业并不是那么缺乏高端技术,也不是那么缺乏高端产品的今天,若还把进口机床仍在垄断中国高端市场的原因归咎于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显然有失公允。   相比与轰轰烈烈的重研发、重设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机床制造业普遍存在的轻制造、轻工艺现象。这与过去一段时间,企业难以遏制的规模冲动,使企业变得非常浮躁有紧密关系。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国内机械工业需求增长呈现放缓趋势,不少触觉灵敏的机床企业已经感受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工业化初期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期即将过去,各行业对装备水平、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虽然目前大部分是以伺服电机为动力核心,深圳市美莱克科技有限公司供应的鸣志闭环控制步进伺服电机、日本山社步进电机具有瞬间启动和急速停止的优越特性,可以很好地运用于数控机床上。
拉削技术发展缓慢 作为一种高效率、适宜大批量零件加工的金属切削加工设备,拉床主要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农机、航空及工程机械等行业。虽然在金属切削机床中其比例目前仅为0.8%~1%,但由于其加工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高、操作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且易实现自动化,拉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其工艺范围也由一般的内孔和平面拉削扩展到较复杂的型面加工。     我国的拉床行业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原机械部在长沙机床厂设立的“长沙插拉刨研究所”。经过半个多世纪,国内的拉床产品由仿制前苏联产品走向了自制,企业也由当时的一家定点生产发展到了多家并存。据了解,拉削一道工序就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铣、磨、刨三道工序,但是由于国内拉削技术发展缓慢,也没能得到较好推广,因此拉削机床在金切机床中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加上受到工艺设备、检测设备、国内配套件质量等的影响,在拉床的品种、规格、产量、质量、交货期及技术水平上,我们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谭建武表示。     这些差距具体表现在,首先是产品设计手段落后,产品技术储备差。“我国拉床设计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手工经验计算和类比法,速度慢且易出差错,影响了新产品开发进度和产品质量,而一些厂家又满足于现有市场,缺少使用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的长远战略目标,自行开发能力差。”谭建武表示。     其次,拉床的整体结构、辅助装置、通用配套件等仍停留在普通的设计制造加工水平上,缺乏独立先进的科学设计、制造、售后技术服务能力。而受国内数控、电气、液压、气动、冷却等配套元器件的制约,拉床的功能复合化和自动化水平也比较低。     此外,部分产品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及热处理使用不当,检测手段不完善等,也直接影响着拉床本身的几何精度及加工精度。     “高速拉床在国外汽车制造业已得到广泛应用,”谭建武表示,“有着一百年拉床制造历史的德国KarlKlink公司已研制出了拉削速度60米/分以上的淬火件拉床,而我国目前的拉削速度最高只有11米/分。”     据了解,目前国内生产的拉床最大拉削力为1200kN,最大拉削行程为3000mm,而国外的最大拉力已达1600kN,且品种较全、产品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交货期短。“我们对数控内螺旋拉床的研制还只是刚刚起步,而日本的不二越株式会社及德国KarlKlink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生产出了较大吨位的数控内螺旋拉床,此外,他们还研制出了数控曲轴车拉床、拉削中心及拉削自动线等。”谭建武表示。     研发步伐须加快     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已跻身于国际前沿的机床行业,特别是钻镗类加工中心,我国的拉床制造仍处于世界二、三流水平。随着汽车等制造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其对拉床的精度、效率、柔性、可靠性、通用性、环保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长沙机床厂、长沙插拉刨、浙江缙云三星拉床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已可满足国内的中低端市场需求,但高端市场却基本是国外产品的天下。“我国的汽车、军工、航空等工业中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加工,暂时还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从国外进口拉床。”谭建武表示。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市场部统计显示,2005年至2007年,每年拉床进口量占国内需求量一半左右。     “一台中型号(20吨)的数控内螺旋拉床,从国外进口需要上千万元人民币,而国内正在开发的同类型产品经成本测算只有100多万元,”谭建武表示,该产品主要是针对汽车自动变速箱中内螺旋齿圈加工而研发的,目前基本依靠进口。随着市场对自动变速箱的需求增多,国内对该型号拉床的采购也是越来越多。“加快开发是当务之急。在拉床领域,我们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我国将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同时汽车零部件也正逐步纳入全球采购体系之中,零部件出口量逐年递增,”谭建武认为,这些目标的实现,迫使我们不得不尽快开发、研制高技术含量的拉床,向用户提供高水平的交钥匙工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要求。     显然,国内企业的脚步也在加快。据了解,自2006年研发出国内首台拥有自主产权的上拉式内拉床后,长沙插拉刨机电设备制造公司又相继研制了国内首台上拉式数控螺旋拉床和国内首台带自动上下料的全自动程控上拉式内拉床。长沙机床厂也于2008年研制了国内最大的内拉床———拉削吨位达120吨的双油缸立式拉床。     “目前,我们正在朝硬拉、筒式拉床、拉削中心等领域进军,”谭建武透露,“一台筒式拉床可替代9台高速滚齿机,而硬拉削技术是国外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它一改传统工艺,在淬火后直接拉削成形,既可保证配套零件的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又可提高工效。” 文章链接:中国机床商务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jc35.com%2Fnews%2FDetail%2F6406.html&urlrefer=8de0b8984028398bdfe192146347a5d7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