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pupu3y3y
pupupu3y3y
关注数: 127
粉丝数: 3,508
发帖数: 21,632
关注贴吧数: 47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西工大再立新功!可意念操控无人机,外媒:可怕的还在后面! 意念操控无人机???您是认真的?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bd.baidu.com%2Fnewspage%2Fdata%2Flandingsuper%3Fcontext%3D%257B%2522nid%2522%253A%2522news_9930395310941227247%2522%257D%26n_type%3D-1%26p_from%3D-1&urlrefer=e367d30e443da0af121c63abd8413c78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本子既不忙着北进打苏联又不忙着和美国开战,而是和德三联军,先把自己强大的海军“借”给德三,利用其航母,运输船帮助德军度过英吉利海峡灭了英国。然后本子就可以慢慢的占领大英帝国在亚洲庞大的殖民地(美国的先不动他),补充其缺乏的战略物资(如石油等)中东油田都是英国殖民地。。。 等把印度,中东,牢牢控制以后本子可以从中亚阿富汗方向,远东方向以及高加索方向多路出击协助德三进攻苏联。 最后之剩下美国。。 这样轴心国集团有希望翻盘么有?
不懂文学的可以从听一首老歌开始 这首歌叫《红梅赞》 我第一次听这歌,然后看了电影红岩。。突然明白什么叫象征,什么叫托物言志。 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真的是苍蝇碰壁吗? 举头望明月。。为什么会低头思故乡??明月又代表什么呢? 昆鸡长笑老鹰非。。难道真的只是鸡和老鹰的对话吗? 注意最后一句,我的目的在此
执着 我知道融化的雪花不可能再在空中飞舞,西沉的晚霞不会在姣洁的月光下重现.我却执呦的追求着那消逝的美丽."人不能两此踏进相同的河流", 可是今天的我却依然徘徊在同一条河边.虽然昨天的阳光再也不能照到今天的树叶,可是今天的我依旧在意那一贯向前的河流是否留意我的存在,是否希望,是否愿意我两次,三次踏进它.即使它不在是昨天的我曾经熟悉的那条河...... 十年之间,宁静的河水不停轮换着.一次又一次改变了自己.其实,今天早就被往事所注定.可是,我看着波光鳞鳞的河面,却依然感觉如同十年前一样.....没有改变...... 河水代表了什么呢?
40年来家国,3000里地山河 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死 刘阿斗:此间乐不思蜀 ------活 谁是更聪明的一个一目了然。 亡国之君应该怎么回答也是一目了然 聪明啊,,我们的斗哥
反民科们谁能准确说出“落叶”代表什么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bd.baidu.com%2Fnewspage%2Fdata%2Fvideolanding%3Fnid%3Dsv_3753334245486587586&urlrefer=8dac88ccc0ab283525675f22fc319fe1 反民科们谁能准确说出“落叶”代表什么 我把截止今天我在百家号上的收入全部给他
谈谈古代著名的嫖chang诗人 我看百度如何删我贴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bd.baidu.com%2Fnewspage%2Fdata%2Fvideolanding%3Fnid%3Dsv_3814360774232088287&urlrefer=414b7bc2b4ca9aee0ed27daad61d6875 哼哼百度自己的视频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吧友们,跟随东辉教授革命了! 秦有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户 汉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元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明有:打开大门迎闯王。 今有东辉教授:我想当吧主 总之各位吧友,参加东辉教授的革命吧。。舍得一身寡,敢把吧主拉下马 东辉教授当吧主以后,各位参与的吧友,封候封王奖励少不了你们的
恶霸和申工智能的烂柯杯第三盘的最后一步棋 恶霸和申工智能的烂柯杯第三盘的最后一步棋 谁能帮忙拆解一下,看了几个解说都没说明白
蓝天白云大风车
各种东辉你们听好了!! 以可能误导群众的方式,冒用他人名义,在公共场合(贴吧也属于公共场合)发布信息构成名誉侵权,东辉教授告你们一告一个准。 甚至有人拿东辉教授的头像PS。。最近成都的事情你们都知道吧,乱发别人头像,特别是乱PS,小心他告你侵犯他肖像权。 我已经提醒东辉教授保护自己的权益,各种哗众取宠的小丑们,等待法律的制裁吧
滕王阁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注,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注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原点 曾经沧海终为水,朝霞日暮又几回? 万象反复如旧梦,彷徨原点却是谁?
相会 梦里逢君未敢期,妄自思念了无依。 精卫一觉仍填海,再跨银河是何夕?
中国航天 星瀚如云游苍穹,欲在银河觅蛟龙。 巧筑天宫圆旧梦,五星闪耀战旗红。
铭刻在心里的情, 是执着的心灵。 蓦然回首的笑容, 是梦中的彩虹。 雨落成海,石化为尘。 一句承诺,一生永恒
蚂蚁橡皮筋问题的逆向思考 蚂蚁橡皮筋问题 : 一只蚂蚁在一条长1m的橡皮筋(这个橡皮筋可以无限延伸)上以1mm/s的速度向前爬。橡皮筋一端固定,并且从蚂蚁开始爬为时间起点,另一端以1m/s的速度不断地均匀伸长。问蚂蚁多能否爬到橡皮筋另一端? 这个问题如果都没想明白那么后面的就不用看了. 蚂蚁用1000秒的时间能爬到 现在逆向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一只蚂蚁在一条长1米的橡皮筋上以1mm/s的速度向前爬 这根皮筋是已经绷紧了的。现在,皮筋用了1000秒时间 从1米恢复到 1厘米。那么蚂蚁从橡皮筋的一端爬到另外一端一共用时多长呢?
AI绘图果然强大 各位想象一下你在木星上,你在土星上看见的夜空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我带大家看一看 我在土星看夜空冥王星上看卡戎卡戎上看冥王星 一口气我还做了很多,有兴趣的可以来我的百家号上看
这是悖论么??蚂蚁橡皮筋问题--这不过是一道初中思考题 一只蚂蚁在一条长1m的橡皮筋(这个橡皮筋可以无限延伸)上以1mm/s的速度向前爬。橡皮筋一端固定,并且从蚂蚁开始爬为时间起点,另一端以1m/s的速度不断地均匀伸长。问蚂蚁多能否爬到橡皮筋另一端?如果能需要多久时间??如果能橡皮筋要以多快速度拉伸蚂蚁才爬不到 这里要提醒一下,这题的关键是“橡皮筋” 也一定要强调“橡皮筋” 如果是线就不行。
人文学科的成绩能否算是科学成就 第一次看见有人说人文学科的成就不算科学的。。 马列主义你敢否定不??科学社会主义,你敢说不“科学”?? 厉害厉害,佩服佩服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某个单一的科学家能取得重大进步的时代已过去 从人类发展的进程来看,科学的发展一直有两种模式。 模式一,某一个天才的横空出世,他的理论超越了时代,某个学科在他的理论指导下突飞猛进。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物理学的牛顿,数学的欧拉,化学的门捷列夫,天文学的开普勒等人。 模式二,群策群力。没有什么天才,甚至没有什么著名人物,但是是一个团队运作研究的结果让科技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甚至是很多学派不同意见的科学家相互攻击,讨论,拆台,每个人都只取得了一点点进步。但是大家共同作用最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古代比较著名的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有我国的墨子(墨家可是一个团队) 自相对论以后,第一钟模式已经逐渐没落。。在科技越来越进步的前提下,科技进一步发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想依靠自己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一鸣惊人已经是不可能得了。 就拿相对论来说,相对论基本算是爱因斯坦一个人的成果。 但是其实他依然也是站着别的“巨人” 肩上。 在狭义相对论阶段,其实除了爱因斯坦很多人已经接近狭义相对论,比爱因斯坦还早的就是洛伦兹,-----洛伦兹变化最早是他提出来的 比爱因斯坦更早提出高速运动物体的特性的也是他。 然而,他在最后一步走偏了,他认为高速运动的物体,质量增加什么的这些特性是绝对变化----也就是说质量增加了就永远增加了停下来也增加了。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他指出高速物体的这些变化是“相对的” (所以洛伦兹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叫相对论) 实际上,爱因斯坦自己都承认,如果他不提出狭义相对论那么10年内必然有其他物理学家提出(洛伦兹等科学家已经把功课做到这里了诶。。) 那么广义相对论呢??广义相对论的确没有其他任何物理学家对爱因斯坦有所帮助。但是,有数学家有。广义相对论涉及到时空弯曲,也就是黎曼几何的东西。这些东西爱因斯坦不太玩得转,为此他大量请教了精于此道的数学家(具体是谁我忘记了) 甚至这位数学家还把广义相对论称为“我们的理论” 被爱因斯坦呵斥后才取消这种说法。 可见 ,科学理论发展到相对论的时候已经不是一个天才能自己完成的,像牛顿那样的例子恐怕不会再有。 那么未来科技理论会怎么发展呢?? 其实量子力学就是例子。以玻尔为首,有他的助手泡利,有他的学生海森堡,有他理论上的对头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等。 每个人都有贡献,有的提出了问题,有的解决了问题。有的是从完善理论出发,有的是从推翻理论出发。有著名科学家,也有一些不是很有名的小人物(相对的不出名,但至少也是物理学家级别) 每人贡献一部分,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理论。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模式二 未来的科技很可能是模式二这种发展方向。 所以民科吧的大神们,想依靠一己之力震惊世界这种想法最好不要再有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求极限时“0” 有没有大小之分??
当年鬼子不南下打美国而北上打苏联 来点历史虚无主义的假想,我看看吧里的人有点历史军事的功底没有
每当说起概率,我总想起这个例子 明星吴某某被抓进监狱。。。 和他一起被抓进去的还有另外两个人A和B。有一天一个消息传来,他们三个人中有两个被判死刑。 吴害怕极了,问知道内情的狱警。 狱警表示根据规定,我不能向你泄露给你信息。 但是吴再三恳请,狱警无奈说了一句:A已经被判死刑。 吴某某,听后感觉到一丝安慰----因为他被判死刑的概率从2/3变成了1/2. 问题来了,吴某某的感觉有道理吗 ? 狱警透露的消息和吴某某有关吗?
玩大富翁的时候 我看最近讨论概率的帖子挺多的,各位大神做点有意义的思考好吗? 玩大富翁的时候,离开你6步有一个机会格子,现在你只丢一个色子,并且数值只完全随机的 ,请问我能踩到这人个机会格子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我有一张一步卡(下回合一定可以走一步) 那么我踩到这个格子的机会又是多少?
供求关系应该成为经济学的公理 经济学理论中有关企图解释研究供求关系形成原因的所有理论都应该被抛弃。。 什么效用理论之类的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供求关系本身就应该被看做公理。。 公理不需要证明 公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总结。 比如在一个平面内,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公理,这是大家实践的结果(不相信自己画去)不需要任何理论和原理解释他形成的原因。 同样 经济学中 供求关系--即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本身就应该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公理和出发点,而不应该企图去解释和分析这东西形成的原因--------这也是社会实践的结果
第三个 突发!美国又一家大银行被接管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bd.baidu.com%2Fnewspage%2Fdata%2Flandingsuper%3Fcontext%3D%257B%2522nid%2522%253A%2522news_9855393422480929384%2522%257D%26n_type%3D-1%26p_from%3D-1&urlrefer=dc8589d110f00efbc8de359d5f9e7270 据路透社最新消息,美国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局(DFPI)5月1日表示,监管机构已接管第一共和银行,这是两个月内倒闭的第三家美国大型银行。 报道称,DFPI已指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第一共和银行的接管人,并表示接受摩根大通银行对第一共和银行的竞标。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30日消息,美国联邦金融监管机构原本在30日下午安排对第一共和银行的竞标,以试图在全球市场恢复交易前达成交易,避免对银行业产生进一步的影响。CNN称,联邦金融监管机构不希望看到有银行被FDIC接管,试图让大银行出面达成收购协议。 稍早前,第一共和银行发布业绩报告称,在第一季度,其存款规模减少了超过1000亿美元。第一共和银行的市值最低时接近5.57亿美元,与2021年11月超过400亿美元的峰值相去甚远。受这一不利因素影响,美国其他一些地区性银行的股价也出现下跌。
AI的诗 苍穹观照千年光,流云荡漾如层峦。 独鹰展翅高飞舞,白霄片片覆山巅。 朝霞初露月华彩,晚照残留日光妍。 天涯孤立自由翔,长风破浪赋修闲。
chat AL 的散文水平 走过阳光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草丛中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舞,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人独自走在林荫道上,脸上带着点颓废和忧愁。人生有时会经历不可避免的失落,这会让人感到茫然和无助。但是,我们需要学会面对,用微笑去迎接生活,像一片绿叶一样,抵挡雨露的洗礼,绿色的活力与朝气让人重新振奋起来。 人生需要历经不同的经历,因为不同的经历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心境,没有人能永远地保持阳光的心情。有些人因为生活的沉重感而疲惫不堪,有些人则因为生活的快乐而行色匆匆。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寻找生命的真谛,把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说白了,就是让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不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周围的人。 我曾经有一次旅行,沿着江边走了好几个小时。那里有很多美丽的风景,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在走,却从来没有到达过任何地方。这让我对自己生命的意义产生了疑问。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希望能够掌握好自己的生命,去经历那些美好、令人兴奋、令人感动的事情。我需要认真思考,看看自己可以为了生命而做些什么,如何开发出一个我认为有意义的人生。 当然,生命也不仅仅是完美的,我们需要接受生活的琐碎,来自处个个方面的压力,有时也会遇到失望和挫折。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不利的事情吸取经验,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失落的痛苦会变成我们财富的一部分,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和经验可以指引我们前行。面对挑战和逆境,我们需要保持乐观和绵力,同时还要保持和周围人联系。战胜挫折是一种生命的艰难之旅,但我们需要坚韧不屈,持续前行,不断追求生命的真谛。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夙愿,那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可以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当我们感受到自己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内心时,并且变得更强大而有决心的时候,这就是人生的胜利。
经济学家吃屎的故事 两个经济学家在路上走,忽然看见一坨狗屎,甲专家突发奇想,对乙专家说:“你去把屎吃了,我给你5000万。” 乙专家觉得挺划算的,反正没人看见,于是他冲上去把那坨大便吃得干干净净,还舔了舔手指。甲专家是一个讲信誉的人,他立即用支票支付了5000万元。 两人继续在路上走,但两个专家都觉得不平衡起来,甲觉得他花钱请乙吃了一顿,太亏了。乙觉得自己居然吃了一坨屎,咂咂嘴巴,琢磨着狗屎的味道确实不爽,这也太没面子了。 前面又有一坨狗屎,乙专家吃屎自觉吃亏,觉得这是报复的机会,想为难甲,对他说:”你去把屎吃了,我也给你5000万。“ 甲专家立即冲上去吃屎了,吃得好开心啊,他也得到了5000万。 可是,两人觉得特委屈,他们现在谁也没有得到钱,却每人白吃了一坨屎。他们想着想着,嚎啕大哭了起来。 此时他们的导师走了过来,和蔼地问道:“怎么了,孩子们?” 两位经济学专家就把事情原委说了出来,导师听了以后,激动地颤颤巍巍、哆哆嗦嗦长笑,说:“一个亿啊!一个亿。孩子们,你们不愧是我们杰出的经济学家,虽然你们各吃了一坨屎,但短短几分钟里,给我GDP增添了一亿元的贡献。” 这是个笑话。但是,按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推导,理论上的确是这样。 然而没有人会依靠吃屎发家致富。 所以经济学家理论啊。。
CHATGPT永远也达不到的文字高度- 写意--这是目前AI无法企及的高度
通货紧缩来了? 最近有很多自媒体在惊呼通货紧缩来了,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等等。然而问题说得不清不楚,原理解释错误百出。很多完全是为了吸引别人眼球而瞎嚷嚷。那么通货紧缩到底是什么,又会带给我们一般人的生活一些什么呢? 1. 通货紧缩是什么? 通货紧缩是什么?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我们从大家更熟悉的通货膨胀开始说起。 通货膨胀的准确定义在经济学上其实还是有一定争议的,但是描绘的现象大家是认同的,即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通货膨胀呢??这里需要专门批判一种观点—通货膨胀=滥发货币。的确,滥发货币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一个诱因,但不是通货膨胀全部,滥发货币也未必会引起通货膨胀,滥发货币和通货膨胀之间没有100%的因果关系。 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如果按这种观点理解通货膨胀,那么通货紧缩是不是国家把货币收回去烧掉了?? 当然这不可能,货币的增量未必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时候货币依然可能有增量(而且可能是巨大的增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货膨胀呢?这里要说一个经济学定律---这也是经济学唯一可以称得上定律的规律 即供过于求,价格上涨。供不应求,价格下跌。 这个定律当然相当简单,即使楼下卖樱桃的老大爷也知道。 然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离不开这个经济规律的作用,并且这个定律是不以人意志转移而改变的客观存在。 如果我们把社会上所有的销售商品需求看做一个整体,所有的商品销售也看做一个整体。那么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很好理解了。 通货膨胀----社会总商品供不应求,导致社会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通货紧缩-----社会总商品供过于求,到时社会总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这样理解这两个问题就相当简单了。社会总体收入增加了(包括滥发货币)或者社会对未来充满信心,或者国家出口增加了甚至天灾人祸等等国际国内各种不同的原因都可能造成社会总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当然一般不会是单一的原因);同样,社会收入普遍减少或者人们对未来收入没有信心,或者外贸出口减少等等可能的原因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减少,最终导致通货紧缩。 用图表示就是: 也就是说滥发货币也好,收入增加也好,都不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必须由此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才会造成通货膨胀。同样的道理,如收入减少,国际环境恶劣,甚至天灾人祸等种种因素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减少才会发生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好是坏? 3月中国CPI同比上涨0.7%,低于前值的1.0%;PPI同比下降2.5%。去年以来,国内通胀数据总体低于预期。也正因为此,关于通货紧缩的议论才越来越多。那么通货紧缩对于我们到底是好事坏呢? 如果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通货膨胀是朋友,通货紧缩是绝症”。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良好通常伴随着温和的通货膨胀,并且各国政府经济学家现在对待通货膨胀也有相当的心得,一般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然而对抗通货紧缩特别是长期的通货紧缩,目前似乎缺乏有效的办法。(当然这不算客观的定律,只是经济现象的总结)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自媒体在那里一片哀嚎的原因。 然而我们回归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本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我们会发现实际上经济的发展总是面临着供需两方面的压力,供过于求-供不应求都是经济发展中必然的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压力本来就一直客观存在,因此即使某些时候出现了通货紧缩本身不必因此焦虑。我们更应该探寻的是,为什么引起了通货紧缩。这背后的原因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日本。日本自90年代末经济泡沫破灭以后长期陷入了长期的通货紧缩---社会总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停滞。然而这只是现象,不是本质。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这中间的原因可能众多,但是总体来说,日本人口减少,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其赖以生存的“雁”式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等等人口,资源,经济结构基本面的因素才是决定日本经济长期疲软的根本原因。某位被刺杀的首相,所谓的经济学策略---打开印钞机拼命的印钞票,然而日本依然没有能摆脱通货紧缩。经济结构,人口,资源等等这些基本面的因素没有大的改变,仅仅依靠印钞票是难以改变社会供需总的格局的。 因此,面对这次的通货紧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大可放心,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然国际环境现在趋于复杂,这个方面有不小压力)我个人分析,这一波通货紧缩压力依然是受疫情后续影响的因素。个人的收入,消费还没有完全恢复。实际上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虽然通缩压力依然存在,社会经济恢复还需要时间。但是总体向好的趋势不变。 3.对个人的影响。 对抗通缩压力,一般来说是货币政策上释放流动性。财政政策上加大投资。相比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前些年长期的0利率,在这两个方面中国操作空间都很大。 未来可能1.降低准备金率(这对我们没什么影响)2.公开市场操作--回购国债(这对我们也没什么影响) 3.降低利率(这对我们就有影响了,注意存贷款利率都会同时降低哦)4.财政政策上,可能加大投资和政府主导项目的开工建设,基建方面可能又要来一波热潮了。
通货紧缩来了 最近有很多自媒体在惊呼通货紧缩来了,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等等。然而问题说得不清不楚,原理解释错误百出。很多完全是为了吸引别人眼球而瞎嚷嚷。那么通货紧缩到底是什么,又会带给我们一般人的生活一些什么呢? 1. 通货紧缩是什么? 通货紧缩是什么?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我们从大家更熟悉的通货膨胀开始说起。 通货膨胀的准确定义在经济学上其实还是有一定争议的,但是描绘的现象大家是认同的,即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通货膨胀呢??这里需要专门批判一种观点—通货膨胀=滥发货币。的确,滥发货币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一个诱因,但不是通货膨胀全部,滥发货币也未必会引起通货膨胀,滥发货币和通货膨胀之间没有100%的因果关系。 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如果按这种观点理解通货膨胀,那么通货紧缩是不是国家把货币收回去烧掉了?? 当然这不可能,货币的增量未必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时候货币依然可能有增量(而且可能是巨大的增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货膨胀呢?这里要说一个经济学定律---这也是经济学唯一可以称得上定律的规律 即供过于求,价格上涨。供不应求,价格下跌。 这个定律当然相当简单,即使楼下卖樱桃的老大爷也知道。 然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离不开这个经济规律的作用,并且这个定律是不以人意志转移而改变的客观存在。 如果我们把社会上所有的销售商品需求看做一个整体,所有的商品销售也看做一个整体。那么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很好理解了。 通货膨胀----社会总商品供不应求,导致社会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通货紧缩-----社会总商品供过于求,到时社会总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这样理解这两个问题就相当简单了。社会总体收入增加了(包括滥发货币)或者社会对未来充满信心,或者国家出口增加了甚至天灾人祸等等国际国内各种不同的原因都可能造成社会总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当然一般不会是单一的原因);同样,社会收入普遍减少或者人们对未来收入没有信心,或者外贸出口减少等等可能的原因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减少,最终导致通货紧缩。 用图表示就是: 也就是说滥发货币也好,收入增加也好,都不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必须由此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才会造成通货膨胀。同样的道理,如收入减少,国际环境恶劣,甚至天灾人祸等种种因素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减少才会发生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好是坏? 3月中国CPI同比上涨0.7%,低于前值的1.0%;PPI同比下降2.5%。去年以来,国内通胀数据总体低于预期。也正因为此,关于通货紧缩的议论才越来越多。那么通货紧缩对于我们到底是好事坏呢? 如果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通货膨胀是朋友,通货紧缩是绝症”。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良好通常伴随着温和的通货膨胀,并且各国政府经济学家现在对待通货膨胀也有相当的心得,一般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然而对抗通货紧缩特别是长期的通货紧缩,目前似乎缺乏有效的办法。(当然这不算客观的定律,只是经济现象的总结)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自媒体在那里一片哀嚎的原因。 然而我们回归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本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我们会发现实际上经济的发展总是面临着供需两方面的压力,供过于求-供不应求都是经济发展中必然的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压力本来就一直客观存在,因此即使某些时候出现了通货紧缩本身不必因此焦虑。我们更应该探寻的是,为什么引起了通货紧缩。这背后的原因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日本。日本自90年代末经济泡沫破灭以后长期陷入了长期的通货紧缩---社会总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停滞。然而这只是现象,不是本质。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这中间的原因可能众多,但是总体来说,日本人口减少,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其赖以生存的“雁”式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等等人口,资源,经济结构基本面的因素才是决定日本经济长期疲软的根本原因。某位被刺杀的首相,所谓的经济学策略---打开印钞机拼命的印钞票,然而日本依然没有能摆脱通货紧缩。经济结构,人口,资源等等这些基本面的因素没有大的改变,仅仅依靠印钞票是难以改变社会供需总的格局的。 因此,面对这次的通货紧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大可放心,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然国际环境现在趋于复杂,这个方面有不小压力)我个人分析,这一波通货紧缩压力依然是受疫情后续影响的因素。个人的收入,消费还没有完全恢复。实际上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虽然通缩压力依然存在,社会经济恢复还需要时间。但是总体向好的趋势不变。 3.对个人的影响。 对抗通缩压力,一般来说是货币政策上释放流动性。财政政策上加大投资。相比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前些年长期的0利率,在这两个方面中国操作空间都很大。 未来可能1.降低准备金率(这对我们没什么影响)2.公开市场操作--回购国债(这对我们也没什么影响) 3.降低利率(这对我们就有影响了,注意存贷款利率都会同时降低哦)4.财政政策上,可能加大投资和政府主导项目的开工建设,基建方面可能又要来一波热潮了。 实际上对于普通人,除了利率可能的变化,其他影响都很小(如果你是从事基建行业的,那么未来机会可能要多一些)因此综合来说,通货紧缩这个问题,一般人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莫须有 三个字到底什么意思? 这三个字的出处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这段历史相信大家都知道的(不知道的面壁思过去) 但是莫须有 在此时此刻的语境中到底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来咬文嚼字一般 1.流传最广的说法 莫须有 即 可能有,恐怕有,也许有的意思(包括我读书的时候历史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为什么这种说法流传最广? 这种理解最符合逻辑和语言习惯 连起来理解就是 ,岳云和张宪(勾结)的书信(证据)虽然不明确,但是(谋反)此事可能有。 也就是说,虽然证明不明确,但是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在耍无赖,按有罪推论。但是语言上和逻辑上,这样回答问题没有矛盾,也符合人说话的一般习惯。 就像我们说 虽然我没看天气预报,但是明天可能会下雨哦。---如果你要按词填空,那么把莫须有直接翻译成为可能有,那么是最通顺的理解。但是 这样理解不是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 这三个字本身上。 2.莫须有=不需要有。 古文的意思是传承的,从古至今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意思的改变从来不会单独出现。然而从古至今。莫须 这两个字从来就没有过表达“可能性” 的意思。 “莫”一直以来就是“不”,“不要”,“没必要” 如宋代 苏东坡写有 “莫听穿林打叶声” 须 多数时刻就是必须,需要,的意思 比如大家熟知的 “斜风细雨不须归” , 其实把"斜风细雨不须归"改为“斜风细雨莫须归” 意思基本一样|(语言力度和色彩略有差别) 因此莫须有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本身就是 “不需要有”. 如果按这种说法理解岳飞传的话,那么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岳云和张宪(勾结)的书信(证据)虽然不明确,但是这件事(谋反)不需要有。 这样理解就传递了另外一种可能的理解,桧 对韩 表达 这件事情是皇帝的指令,有没有没必要。当然这就不是在回答别人的问题而是在为自己开脱---我是照皇帝的意思办事(我也知道他可能是冤枉的) 但是这与我们知道的历史上桧的形象和在此时中发挥的作用不符合(当然话可以这么说)。仅仅说文字角度理解,莫须有=不需要有,其实没问题。 3.还有学者指出,莫须有的意思是 难道没有吗? 其实这是结合了以上两点。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此这句话的确可能是反问句。 莫依然是“不,不要”的意思 须 这个地方理解为 必须,一定的意思 那么莫须有 =不是必定有吗? 从逻辑上来说,这个和第种理解一致, 类似语言习惯 虽然没看天气预报,但是明天就不下雨了? 从文字理解上又比把莫须有强行理解为可能要顺畅得多。 那么大家觉得呢?这三个字或者这整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再读海子绝笔 海子的绝笔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确是近几十年诗词的一个高峰。 没有一个灰暗的词,没有一个忧伤的字。然而却表达的最高层次的哀怨与忧伤。难以用词语形容的压抑与郁闷,透过朴实而幸福的词语透露出来。一种一切“归零” 般的感觉油然而生。 结合他后来自戗的结局,那真是: 我即将离去,所以一切美好。我即将离去,所以无需珍惜。 尘世美好,繁花似锦,我由衷赞叹,但我即将离去,所以无需留恋。 只是,有两个诗人千万不能学,一个就是海子,一个是顾城 莫学海子终自戗,可叹顾城花心肠。 纵有佳篇传后世,却为世人话轻狂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神奇的相机 游乐场的里面新开了一家摄影店,照片上只简单写了“这里有一台神奇的相机,能照出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个摄影店装修成为一只小猪猪形象十分可爱。店中央也只有一个简单的小猪形状的相机和简单的白色背景版。
马克思是对的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资本的聚集最终会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然而社会财富,资源的聚集,本身就是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正如西方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由竞争” 然而即使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经过充分长的实践竞争---竞争就要有胜负,总有人能做大做强---最后的结果就是垄断。。
说个笑话 说笑话总可以吧。。 三舅爷虽然住在乡下,却是个很幽默的人。有一次我会乡下去看他。老人家很高兴,指着院子边上的鸭子说:一会你选一只肥一点鸭子的宰了,我们晚上炖鸭汤。 我也不含糊,选了一只又肥又大的,手起刀落宰掉。提到了三舅爷面前。三舅爷看着我手里拎的鸭子,笑着问我:它死之前给你说什么没有? 我觉得很好奇:它会说话吗?什么都没说啊!!! 三舅爷说:它说的我在屋里都听到了。。 我更觉得惊奇.问:它说的什么啊 ? 三舅爷说: 它说“我是鹅”,“我是鹅啊”!!!!
轮回 曾经沧海终为水
心心相印 一秒钟的沉默,一秒钟的欢喜、 你的所想,我的所作。 不需要声音,也不需要语言
我种下了一粒种子 我种下了一粒种子, 曾经期待,曾经盼望。 在我落寞离去之时, 他却突然绽放。
酒 月落呜声残影白,年年青山终骨埋。 愿将此生付中意,太公垂钓梦里来。
可不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人 经过他的不断练习,一个普通的硬币,他抛起来想得证明得正面,想得反面得反面,而且很少失误
一个航天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某年某月某日,长征5号发射失败。。 系统完全归0 现在已经肯定火箭其中一个部件出现问题, 但是为了研究和排除这个问题,必须做实验重现这个问题才能找到原因。。 现在已知这个问题出现的概率约为 0,03% 做一次测试需要大约1个小时。我们有两个航天团队能24小时不间断的测试。 好了,现在航天领导问 找出问题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按90%把握计算) 那么你应该回答需要多少时间呢?(什么登月返回,祝融号,空间站建设都还等着呢) 有人能计算出来么
3个硬币中有一个特别的硬币 3个外貌一样的硬币中有一个特别的硬币,抛他起来以后正面的概率是1/3 反面的概率是2/3. 请问如果我要有90%的把握在这三个硬币中把他找出来,那么每个硬币至少要抛多少次? 大学时候的一个习题,忘记怎么做的了,有大神指导一下么?
人类能不能造出这样一个硬币 把他抛起来,正面落地的概率是1/6,反面是5/6
3个硬币中有一个特别的硬币 3个外貌一样的硬币中有一个特别的硬币,抛他起来以后正面的概率是1/3 反面的概率是2/3. 请问如果我要有90%的把握在这三个硬币中把他找出来,那么每个硬币至少要抛多少次? 大学时候的一个习题,忘记怎么做的了,有大神指导一下么?
说说英雄无敌3里的随机 想不到玩了20,,30年的游戏,这个概率还要说说。 看来学而不思的高中经典概率害人不浅啊 让我们从两张图片开始:这两个美女你们会选谁呢?记住你们的答案 好了让我们回到英雄无敌3 首先,说说英雄无敌3里的有大致三种概率 这三个只要玩了游戏都知道吧。。 1.学者,魔法师行会,英雄学习技能等等 --这种是开局就注定了的,SL以后不会改变,不知道大家怎么样反正我踩学者或者建4级以上魔法师行会的时候都会SL,出不了好魔法就不建了 2.鬼龙,强哥 恐怖骑士等等的技能触发的概率。---这个低得离谱吧? 3.蛮牛,凤凰这些技能触发的概率。--这个数目达到了一定出吧? 关于这个问题呢。。我愿意说得更远一些。 从概率本身,从高中时候学习的课本说起。 我们高中学的概率,算的是排列组合,这当然·没错。但是排列组合有两个前提,“独立事件”和“每种可能等概率” 独立事件就不解释了。“每种可能等概率” 以前我们学习,考试,出的题目都是这种 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所以,一说到算概率,很多人就把这个“基础”默认了 然而实际上,每种可能性等概率的 事情非常非常少。。 大家可以想象这三种事情的概率基础均等吗? 1.世界杯32强各只队伍夺冠的概率 2.卫星发射成功的概率 3.上面两个美女你选第一个的概率 实际上,沙特世界杯夺冠的概率和法国,阿根廷是不可能相提并论的。卫星发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然而并不是成功失败的概率各是50% 因此就像选美女 一样,大家选择美女的时候有个人的偏好,有自己的主观的观点 不会每个选项都等概率。 因此为了人为想象,尽可能模拟 这种等概率的情况 人们用到了一个词“随机” 、 任何考试题目,只要有“随机” 二字,计算基础一定是等概率的,符合排列组合计算的基础。 楼上的美女没有人“随机”选吧, 有的话选中任何一个的概率就是1/2(如果不随机,我还真像看看谁口味那么重) 所以“随机”二字本来就是一种抽象,模拟的概念,多数情况下“随机”并不能真正做到(目前确定的只有量子随机能做到真随机) 那么计算机里的“”随机呢? 抱歉,计算机随机也是“”伪“”随机 从原理上就是伪随机。 计算机语言中,随机的基础是从一个数表里依次选择一个数 作为”种子” 进行计算。而这个数表是固定的,数的顺序也是固定的。 即使是计算机语言中的“随机”指令 其实他也并不随机。。 当然,其实这并不关键。关键是程序是人写的,人写程序的时候,这个“随机” 他在程序里是怎么写的?当我们回到英雄无敌3 学者 魔法师行会的”随机” 他是开局就注定 。 无论你怎么SL他都不会改变。。 但是凤凰的复活呢??蛮牛的瞪眼呢?? 虽然说明上有写 凤凰每只复活几率是 1/4 但是,实际上只要到了7只凤凰,不可能一只都不复活 因为程序电脑做不到“”真随机“” 程序员也写不出真1/4的命令 他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模拟 这中间有的模拟得好,比较贴近,也有的模拟得不好--相去胜远 比如说 鬼龙的 衰老技能 大家觉得有多大概率出?? 再说个其他游戏的例子,比如魔兽争霸3里剑圣的倍伤 说明上写的概率是17% 但是大家实践以后觉得这个概率远远不止 17% 后来程序员解释 “17% 是 每七刀一个周期必然有一刀暴击。出现暴击以后重新计数“” ---不能不说这个程序员根本就不知道17%的概率是啥意思(后来这个概率还专门出了一个版本改掉了) 废话很多, 主要就是看见有人说100只蛮牛也有可能不出现瞪眼的情况(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 实际上,不能这么算,不能这么算。。要看程序员是写程序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至少我的实践表明,10只牛是必然出瞪眼的,就是瞪死几个的问题
辞职 长风破浪志何筹? 壮心伏枥千里游。 碧海涛天风雨晦,愿驾扁舟搏激流
不存在的猜想 如果 a≠c b ≠c a b 取值范围均为任意数(均不等于c即可)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个c 无论 a b取什么值 都不能让C2 =a2+b2 这个等式成立 (即这个数的平方不能分解成两个数的平方和) 比如 当 C2为负数 a ,b在实数范围内是不能满足的。但是现在a ,b均是不等于c即可的 数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c呢?? 更进一步 c=a+b呢? (即这个数不分解成为两个数的和)
科学家要讲道德---爱因斯坦批判的主要人物---- 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 是美国登月的主要功臣。 然而却是被爱因斯坦批评最多的科学家之一 因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火箭飞天,登月这些理想,居然加入了NA翠 为小胡子造出了V1,V2导弹 也是弹道导弹这种威胁人类安全的武器的开创者者。。 在德三的工作,是他抹不去的污点。。 科学家要讲科学的道德 爱因斯坦经常在演讲中提到这一点,然而他针对的主要就是冯布劳恩
相对与绝对的疑惑 这是个哲学问题,但是在物理中其实也广泛存在。 让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始: 聪明的国王 从前,一位威严而聪明的国王统治着远方的维兰尼城。他的威严使人敬畏,他的智慧令他倍受爱戴。 那时市中心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洌透澈,全城居民都从这口水井中汲水饮用,即使国王与大臣也不例外,因为这是城中唯一的一口井。 一天夜里,当大地万物都沉沉睡去,一个女巫进入城中,在井中点下七滴魔液,然后说:「从现在起,凡喝了这井水的人就会发疯。」 第二天清晨,除了国王和侍卫,所有居民都喝了这井里的水,正如女巫预言的那样,全都变成了疯人。 这一天,狭窄的街道上,市场中,人们都在窃窃私语,除此以外甚么事情也不做:「国王疯了,我们的国王与侍卫都失去了理智!我们不能让一个疯国王统治国家,我们必须废黜他。」 这天晚上,国王命人从井里汲来满满的一金杯水。水一送到,国王便大喝了一口,然后把剩下的水赏与侍卫。 于是遥远的维兰尼城热烈欢庆,因为他们的国王及其侍卫又恢复了理智。 这是个黎巴嫩的寓言故事。。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呢?? 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最终国王疯了没有?? 站在女巫角度 喝了疯泉就变疯 无疑国王是疯了。 站在国民的角度,国王和他们一样,并没有疯。 可是有没有一个最终或者唯一的答案呢??或者说,客观事实一样不变的基础答案呢? 人类社会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标准是相对的。在一个人人都追求金钱 的时代 你说 我的理想是陶渊明那样世外桃源,安贫乐道------那在别人眼中,你就是异类,是不思进取的废物。。 然而,如果社会人人都安贫乐道,就你一个人想赚大钱想出人头地,那在别人眼中,你依然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异类。 很显然,同样的行为,同样的作风,因为社会不同,因为评价标准不同 完全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然而,对于类似的事情,人类社会中有没有一种评价的绝对准则,正如前面有棵树 这样客观不变的标准呢? 在物理学里面,这个东西也广泛存在。。物体A运动了没有??(特别是变速运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考系,参考物。。 以地面为参考系 我没有移动 ,以太阳为参考系 我绕着太阳在转。 那么我到底动没有呢??(牛顿认为有答案,爱因斯坦等人推翻了)
野狼DISCO 野狼DISCO 虽然歌词写得没什么特别的。。 然而只听音乐--- 这个音乐明明是淫秽的菲迷之音啊。。这都没人听出来么?? 难道没人注意到这个音乐 非常下流,非常色情么? 还上春晚播。。简直了。。
唐婉有回词给陆游吗? 《钗头凤·红酥手》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唐琬?)的爱情悲剧,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据说 唐琬 回词为: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注心事,独语斜阑注。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然而,对此古今以来多有疑惑 如百度百科所写 此词见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谓陆游《钗头凤》后,唐琬“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未几,怏怏而卒。”至明代卓人月所编《古今词统》卷十及清代沈辰垣编《历代诗余》卷一一八,始引夸娥斋主人说而成全篇。由于时代略晚,故俞平伯怀疑这是后人依据残存的两句补写而成 唐婉回词,是否是她所写,多有疑问。 那么大家的认识呢?
穿越时空的诗词对话 辛弃疾: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境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杜秋娘:有花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 186: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白朴: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朱庆馀: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 无名: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无名2: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留一个给大家: 186:谁持彩练当空舞?
元宵节快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满江红 怒发冲冠到底是不是岳飞写的?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多年以来这首诗被认为是岳飞所做, 然而,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先后有余嘉锡、夏承焘、徐著新等学者对将《满江红·怒发冲冠》定为岳飞所作的观点提出质疑。其理由主要是,岳珂所编《金佗稡编》《鄂王家谱》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词,而且弘治十五年(1502)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之前,从未见到过此词在世间流行。另外的依据是岳飞遇害后的历史背景。迫于秦桧及同党淫威,岳飞来往文稿多被损毁灭迹,而且此时岳飞一家已被定性为朝廷忤逆,眷属被远戍遣散,时人唯恐避之不及,和岳飞关联的史迹皆被毁匿。还有人对词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语句提出质疑,指出河北邯郸市境内的贺兰山和宁夏境内的贺兰山 [20] 与黄龙府方向相对、相距甚远,而且是岳飞没有经历过的地方,不可能在词作中使用。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这首《满江红》词是后人伪托岳飞所作,伪托者疑为明人。有人认为是为此词刻碑的相关人士,即麦秀、扬子器、赵宽、李桢等;有人疑为明弘治年间时人反抗西北鞑靼人欺扰期间,王越或幕府手下人等为鼓舞人心而作;有人疑作者是明朝大臣于谦,认为这是作者由“土木之变”联想到“靖康之变”,借岳飞抗金事迹抒发胸中愤慨激烈心情写成的,这首《满江红》词和于谦的《石灰吟》等作品意境风格一致,在文笔上“等闲”一词也许是诗人于谦的习惯。 当然 认为是岳飞写的也有自己的理由 那么你认为呢?
这算不算最早的家暴记录? 《卫风·氓》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角速度超光速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线速度超光速就不瞎想了。 我瞎想一下角速度超光速, 1转/秒 也就是 360° 也就是2π/秒 光速大约 300000KM/秒 也就是 300000000M/秒 也就是说大约 47747892转/秒 角速度的数值就能超过光速。 假如这个转轮的半径为 0.001M 那么此刻的转轮边缘的线速度为 47747892X2πR = C/1000 光速的千分之一都不到。。不会出现明显的相对论效应。实现应该是很简单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