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pupu3y3y pupupu3y3y
关注数: 119 粉丝数: 3,498 发帖数: 21,207 关注贴吧数: 47
看见印度空军的德行,不由怀念当年卧薪尝胆的前辈们 兔子空军研发不是没有走过弯路,然而从无到有,不缺乏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也不缺乏那些脚踏实地的人,还有那些高屋建瓴的人肯担负责任的战略家。 兔子航空工业刚刚建立时也有过好高骛远的时候,在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款自研飞机的指标,从勉强能完成的“双二”——即 两倍音速,两万米升限。 不断修改,最后修改到了双三——即三倍音速,三万米升限(真是向米格25看齐),以当时兔子的工业基础,这样的飞机是不可能造得出来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项目失败以后,兔子痛定思考,开始从最最基础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来——从最简单的“技术吃透”开始。将手上的米格21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弄清楚每一个技术细节,每一个设计的原理和作用。 这也成为后来著名的“逆向”技术的基础。 而更重要的,一大批短期内没有收益,不可能看见效果同时投入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包括大型风洞,材料科学等等。 即使如此,兔子后面依然在走弯路,真真的第一款国产战斗机歼八,1969年就完成了原型机的制造,然而试飞定型用了10年时间,到了1979年12月才最后定型(各种原因都有,最经典的弯路是:原型机只造了一架,其他国家试飞新飞机都是两架原型机,一架改,一架试飞,大大节约了时间。)。即使定型了也问题不断,修修补补,勉强用用——而且不同于三哥宽裕的国际政治环境,我国当年急需一款大航程的战斗机(南海啊!) 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兔子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航空工业才走到了今天的水平,在此向那些辛苦付出的前辈们致敬。 反观三哥,前进到“好高骛远”这一步以后再没有一点进步,一个破“光辉”折腾了这么多年,没有一点点进步。 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却没有人真正沉下心来一步步来。哪个领导人都想追求“轰动效应”,不肯下苦功从最基础的开始建设,一提要求就是“世界先进”水平——只能靠吹牛来麻痹自己了。 实际上,即使从20年前开始从基础工业做起,三哥航空今天也应该小有成就(毕竟对他的技术封锁相对少),然而现在还是那么浮华而弄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很好,继续自我麻痹。。这样兔子就放心了
越南0关税是投降么? 很多人简单的认为,越南直接对美0关税是投降。 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国际政治特别是经济贸易领域,不是简单的0和游戏,不是你得了多少分对手就失去多少分,如果用博弈角度来考虑问题,这东西更像围棋,有“地”有“势”,有“味道”也有“搏杀” 水平不够的人,“一手棋”以后自己到底是得利了还是被占便宜了自己都说不清楚。 越南直接0关税,就越南而言的确是另外一种反抗。 川建国的收关税的背后逻辑是,凡是贸易逆差的国家就收相应逆差比例的关税。(而不是你收美国多少美国就收你多少。)以越南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谅,即使0关税也完全不会改变两者的经济结构,贸易逆差会继续存在,这就像是说,你随便加关税,我给你减了,你还能怎么样? 从经济学家这样的“职业棋手”角度判断川建国的关税策略,本身就是自残行为。自己损失的远远大于自己得到的,就像下围棋,川建国要吃别人一块棋,然而围棋不是吃一块棋就能赢,别人让川建国吃,建国可能输得更多。 川建国要实现的目的本身就是自残,你就放心大胆的让他实现,甚至帮他的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抵抗。 像兔子这样的体量当然不能怂,必须树立起“积极”抵抗的旗帜,这属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了。 从根源上来说,老美要压制造业回流,即使回流了,他具备市场竞争力吗? 企业能壮大发展吗?企业壮大发展不是仍然要国际化吗?这样的结果 对美国长期来说就是有好处的吗? 其实并不是。 如果美国是一个整体,那么现在的经济结构几乎就是对他最有利的,搞搞量化宽松,打开印钞机印点钞票就能全世界买买买。。 现在美国的问题是内部矛盾,内部分账不均,精英集团捞得太狠了。。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了。 我的结论,这波加关税,只要不和美国谈,满足他的要求,都是抵抗。无论是加关税报复,还是减关税看他表演。 只有和美国谈是真正亏了。。 因为你谈得最好也不过是恢复原样——相当于川建国什么都没干就威胁了一下,你就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从围棋角度,这难道不是亏了一手棋?
军事民科的结论——俄军正在准备扎波罗热左勾拳 最近看见有新闻说:俄乌前线,俄军在扎波罗热地区集结了大量兵力。 对此很多军事网友对此的判断是俄军意图在这个方向开辟新战线,为整个拿下扎波罗热州做准备,这样和谈时俄方的“资本”就更加雄厚了。 作为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军迷,我认为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俄军正准备发起一场旨在彻底打垮乌军的战略决战。即扎波罗热左勾拳 在扎波罗热地区打开突破口,进行纵深突击,打击在乌东地区的乌军主力侧后,从而包围在顿巴斯地区的乌军主力,彻底打垮乌军的有组织抵抗。有人说,俄军这样的纵深突击太过大胆,俄军这样风险太大。我想说的是,俄军进行这样战略突击,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了。 首先,乌军已经没有战略预备队进行堵口支援。 随着俄乌战争进行了几年,乌方有多少精锐部队,有多少装备和能力,俄军已经是心中完全清楚了。 前不久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战役,面对溃败,乌军没有能提供战略级别的预备部队前往堵住口子保住这个重要的“谈判资本”。很明显,在库尔斯克投入的部队本身就是其战略预备部队了。 而前线所有的乌军已经和俄军陷入阵地战中,几乎没有大规模抽调的可能性。苏梅方向还在组织防御,别尔哥罗德方向还在试探性进攻,顿巴斯地区在艰苦防御。一旦俄军在扎波罗热打开突破口,乌军事无力进行反击的。 这就保证了俄军纵深打击部队的安全。 其次,战役时机正好。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让国人唏嘘的战例——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后期,国军未能消灭在上海的日军,双方陷入阵地拉锯战。此刻日军一支部队在杭州湾登陆,从侧面打击国军身后,为避免被包围,国军全线后撤——最后形成溃败 如今乌东前线的态势和此战是如此类似,在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和库拉霍沃方向,俄乌双方反复拉锯,双方都精疲力竭。 这时候俄军如果从扎波罗热进攻乌军身后,乌军是完全没有能力抵抗的,选择只有两个1.继续坚守阵地——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元帅第二。 2.选择撤退,那例子更多,淞沪会战的国军,海湾战争的伊拉克军队。 如果战局这样发展,乌军主力部队可以说基本就被击溃,乌东地区再也没有成建制抵抗的力量。战果是诱人的。 最后,国际形势有利于发动战略决战。随着西方援助的减少,乌方储备的战争物资储备逐步减少,现在连炮弹这样基本的装备都很稀缺。一旦俄军发起大规模战役,乌军是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持进行战略决战的。川建国更是俄军的帮凶,上一次在库尔斯克争夺战的关键时刻,建国同志以乌克 兰拒绝矿产协议为理由,直接切断对乌军的信息支持,导致乌军前线的西方装备陷入瘫痪,成为乌军溃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不,最近泽连斯基又开始对矿产协议BB。。。川建国说不准哪天又切断乌军的信息支持。。。。。 从乌克兰方面说,要避免这种局面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一定要避免俄军在扎波罗热方向获得稳定的突破口,始终保持战线的连贯性(可以进行部分后撤) ,这样俄军就不敢进行纵深突击,双方会陷入另外一场阵地战。 乌军能做到吗?这就要看双方指挥官的战术应用,士兵的能力,装备水平的发挥了。总体俄军人数,装备数目有优势,乌军操作空间较小。。 以上的是民科的判断。。准确度嘛。。民科的理论有多少准确度呢??自己考虑。。哈哈
扎波罗热左勾拳?结束俄乌战场的大决战? 最近看见有新闻说:俄乌前线,俄军在扎波罗热地区集结了大量兵力。对此很多军事网友对此的判断是俄军意图在这个方向开辟新战线,为整个拿下扎波罗热州做准备,这样和谈时俄方的“资本”就更加雄厚了。 作为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军迷,我认为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俄军正准备发起一场旨在彻底打垮乌军的战略决战。即扎波罗热左勾拳—— 在扎波罗热地区打开突破口,进行纵深突击,打击在乌东地区的乌军主力侧后,从而包围在顿巴斯地区的乌军主力,彻底打垮乌军的有组织抵抗。左勾拳方向示意俄乌战线态势示意 有人说,俄军这样的纵深突击太过大胆,俄军这样风险太大。我想说的是,俄军进行这样战略突击,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了。 首先,乌军已经没有战略预备队进行堵口支援。 随着俄乌战争进行了几年,乌方有多少精锐部队,有多少装备和能力,俄军已经是心中完全清楚了。前不久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战役,面对溃败,乌军没有能提供战略级别的预备部队前往堵住口子保住这个重要的“谈判资本”。很明显,在库尔斯克投入的部队本身就是其战略预备部队了。而前线所有的乌军已经和俄军陷入阵地战中,几乎没有大规模抽调的可能性。苏梅方向还在组织防御,别尔哥罗德方向还在试探性进攻,顿巴斯地区在艰苦防御。一旦俄军在扎波罗热打开突破口,乌军是无力进行反击的。这就保证了俄军纵深打击部队的安全。 其次,战役时机正好。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让国人唏嘘的战例——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后期,国军未能消灭在上海的日军,双方陷入阵地拉锯战。此刻日军一支部队在杭州湾登陆,从侧面打击国军身后,为避免被包围,国军全线后撤——最后形成溃败如今乌东前线的态势和此战是如此类似,在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和库拉霍沃方向,俄乌双方反复拉锯,双方都精疲力竭。这时候俄军如果从扎波罗热进攻乌军身后,乌军是完全没有能力抵抗的,选择只有两个1.继续坚守阵地——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元帅第二。 2.选择撤退,那例子更多,淞沪会战的国军,海湾战争的伊拉克军队。如果战局这样发展,乌军主力部队可以说基本就被击溃,乌东地区再也没有成建制抵抗的力量。战果是诱人的。 最后,国际形势有利于发动战略决战。随着西方援助的减少,乌方储备的战争物资储备逐步减少,现在连炮弹这样基本的装备都很稀缺。一旦俄军发起大规模战役,乌军是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持进行战略决战的。川建国更是俄军的帮凶,上一次在库尔斯克争夺战的关键时刻,建国同志以乌克兰拒绝矿产协议为理由,直接切断对乌军的信息支持,导致乌军前线的西方装备陷入瘫痪,成为乌军溃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不,最近泽连斯基又开始对矿产协议BB。。。川建国说不准哪天又切断乌军的信息支持。。。。。 从乌克兰方面说,要避免这种局面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一定要避免俄军在扎波罗热方向获得稳定的突破口,始终保持战线的连贯性(可以进行部分后撤) ,这样俄军就不敢进行纵深突击,双方会陷入另外一场阵地战。 乌军能做到吗?这就要看双方指挥官的战术应用,士兵的能力,装备水平的发挥了。总体俄军人数,装备数目有优势,乌军操作空间较小。。 当然,以上是我一个军迷的瞎猜。。万一蒙中的,那完全是运气好。。
经济学民科继续来教大家发家致富 今天我说说一个人人都能抓住的机会,炒股。 前段时间看新闻的都知道,领导人说了,房价不能跌,股市必须涨(新闻语言翻译以后就是这个意思了) 然后股市就出现了较大上涨。 纵观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到了这我们现在这个阶段,股市必然会有一波长期的,空前的大涨了。。在中西文明的对抗中,如果我们赢了,那么这个大涨可能持续十多年;如果我们输了,那也至少是五六年的泡沫。 有人回说,股市风险很大,弄不好就倾家荡产。 今天我就告诉你一个一定赚钱(其实不敢说一定了,99.99%)的炒股方法。 首先,选一支绝对不会破产,退市,被ST的股。这只股还必须不可能有太大跌幅。 有人说不会有这样一支股,其实是有的。(最后说)但与之对应的是,一般这样的股票涨得慢,来钱也慢。你不可能短期之类赚很多钱。 所以,第二步,长期持有,买了以后不要动它,不要买卖。每年收分红,用分红再投资。 最后,等这波牛市过去,至少5年以后,你再考虑卖出,我估计你投入的钱至少翻两倍。 市场的时机通常只有一次,以前的房地产,电商直播,等等,参与这些行业的人随着时代的红利都实现了财富自由。 现在这一波,终于轮到了股民,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就在你眼前。 什么?哦对,是些什么票? 百度应该不让推荐,不过我还是可以提醒一下,首先是国有企业,财政部控股(财政部控股绝对不可能破产),其实,他们总是稳赚不赔,无论市场怎么样都是绝对垄断的行业。 行了就说这么多,再多就泄露天机了。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某个单一的科学家能取得重大进步的时代已过去 从人类发展的进程来看,科学的发展一直有两种模式。 模式一,某一个天才的横空出世,他的理论超越了时代,某个学科在他的理论指导下突飞猛进。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物理学的牛顿,数学的欧拉,化学的门捷列夫,天文学的开普勒等人。 模式二,群策群力。没有什么天才,甚至没有什么著名人物,但是是一个团队运作研究的结果让科技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甚至是很多学派不同意见的科学家相互攻击,讨论,拆台,每个人都只取得了一点点进步。但是大家共同作用最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古代比较著名的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有我国的墨子(墨家可是一个团队) 自相对论以后,第一钟模式已经逐渐没落。。在科技越来越进步的前提下,科技进一步发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想依靠自己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一鸣惊人已经是不可能得了。 就拿相对论来说,相对论基本算是爱因斯坦一个人的成果。 但是其实他依然也是站着别的“巨人” 肩上。 在狭义相对论阶段,其实除了爱因斯坦很多人已经接近狭义相对论,比爱因斯坦还早的就是洛伦兹,-----洛伦兹变化最早是他提出来的 比爱因斯坦更早提出高速运动物体的特性的也是他。 然而,他在最后一步走偏了,他认为高速运动的物体,质量增加什么的这些特性是绝对变化----也就是说质量增加了就永远增加了停下来也增加了。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他指出高速物体的这些变化是“相对的” (所以洛伦兹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叫相对论) 实际上,爱因斯坦自己都承认,如果他不提出狭义相对论那么10年内必然有其他物理学家提出(洛伦兹等科学家已经把功课做到这里了诶。。) 那么广义相对论呢??广义相对论的确没有其他任何物理学家对爱因斯坦有所帮助。但是,有数学家有。广义相对论涉及到时空弯曲,也就是黎曼几何的东西。这些东西爱因斯坦不太玩得转,为此他大量请教了精于此道的数学家(具体是谁我忘记了) 甚至这位数学家还把广义相对论称为“我们的理论” 被爱因斯坦呵斥后才取消这种说法。 可见 ,科学理论发展到相对论的时候已经不是一个天才能自己完成的,像牛顿那样的例子恐怕不会再有。 那么未来科技理论会怎么发展呢?? 其实量子力学就是例子。以玻尔为首,有他的助手泡利,有他的学生海森堡,有他理论上的对头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等。 每个人都有贡献,有的提出了问题,有的解决了问题。有的是从完善理论出发,有的是从推翻理论出发。有著名科学家,也有一些不是很有名的小人物(相对的不出名,但至少也是物理学家级别) 每人贡献一部分,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理论。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模式二 未来的科技很可能是模式二这种发展方向。 所以民科吧的大神们,想依靠一己之力震惊世界这种想法最好不要再有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chat AL 的散文水平 走过阳光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草丛中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舞,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人独自走在林荫道上,脸上带着点颓废和忧愁。人生有时会经历不可避免的失落,这会让人感到茫然和无助。但是,我们需要学会面对,用微笑去迎接生活,像一片绿叶一样,抵挡雨露的洗礼,绿色的活力与朝气让人重新振奋起来。 人生需要历经不同的经历,因为不同的经历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心境,没有人能永远地保持阳光的心情。有些人因为生活的沉重感而疲惫不堪,有些人则因为生活的快乐而行色匆匆。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寻找生命的真谛,把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说白了,就是让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不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周围的人。 我曾经有一次旅行,沿着江边走了好几个小时。那里有很多美丽的风景,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在走,却从来没有到达过任何地方。这让我对自己生命的意义产生了疑问。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希望能够掌握好自己的生命,去经历那些美好、令人兴奋、令人感动的事情。我需要认真思考,看看自己可以为了生命而做些什么,如何开发出一个我认为有意义的人生。 当然,生命也不仅仅是完美的,我们需要接受生活的琐碎,来自处个个方面的压力,有时也会遇到失望和挫折。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不利的事情吸取经验,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失落的痛苦会变成我们财富的一部分,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和经验可以指引我们前行。面对挑战和逆境,我们需要保持乐观和绵力,同时还要保持和周围人联系。战胜挫折是一种生命的艰难之旅,但我们需要坚韧不屈,持续前行,不断追求生命的真谛。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夙愿,那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可以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当我们感受到自己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内心时,并且变得更强大而有决心的时候,这就是人生的胜利。
经济学家吃屎的故事 两个经济学家在路上走,忽然看见一坨狗屎,甲专家突发奇想,对乙专家说:“你去把屎吃了,我给你5000万。” 乙专家觉得挺划算的,反正没人看见,于是他冲上去把那坨大便吃得干干净净,还舔了舔手指。甲专家是一个讲信誉的人,他立即用支票支付了5000万元。 两人继续在路上走,但两个专家都觉得不平衡起来,甲觉得他花钱请乙吃了一顿,太亏了。乙觉得自己居然吃了一坨屎,咂咂嘴巴,琢磨着狗屎的味道确实不爽,这也太没面子了。 前面又有一坨狗屎,乙专家吃屎自觉吃亏,觉得这是报复的机会,想为难甲,对他说:”你去把屎吃了,我也给你5000万。“ 甲专家立即冲上去吃屎了,吃得好开心啊,他也得到了5000万。 可是,两人觉得特委屈,他们现在谁也没有得到钱,却每人白吃了一坨屎。他们想着想着,嚎啕大哭了起来。 此时他们的导师走了过来,和蔼地问道:“怎么了,孩子们?” 两位经济学专家就把事情原委说了出来,导师听了以后,激动地颤颤巍巍、哆哆嗦嗦长笑,说:“一个亿啊!一个亿。孩子们,你们不愧是我们杰出的经济学家,虽然你们各吃了一坨屎,但短短几分钟里,给我GDP增添了一亿元的贡献。” 这是个笑话。但是,按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推导,理论上的确是这样。 然而没有人会依靠吃屎发家致富。 所以经济学家理论啊。。
通货紧缩来了? 最近有很多自媒体在惊呼通货紧缩来了,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等等。然而问题说得不清不楚,原理解释错误百出。很多完全是为了吸引别人眼球而瞎嚷嚷。那么通货紧缩到底是什么,又会带给我们一般人的生活一些什么呢? 1. 通货紧缩是什么? 通货紧缩是什么?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我们从大家更熟悉的通货膨胀开始说起。 通货膨胀的准确定义在经济学上其实还是有一定争议的,但是描绘的现象大家是认同的,即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通货膨胀呢??这里需要专门批判一种观点—通货膨胀=滥发货币。的确,滥发货币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一个诱因,但不是通货膨胀全部,滥发货币也未必会引起通货膨胀,滥发货币和通货膨胀之间没有100%的因果关系。 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如果按这种观点理解通货膨胀,那么通货紧缩是不是国家把货币收回去烧掉了?? 当然这不可能,货币的增量未必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时候货币依然可能有增量(而且可能是巨大的增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货膨胀呢?这里要说一个经济学定律---这也是经济学唯一可以称得上定律的规律 即供过于求,价格上涨。供不应求,价格下跌。 这个定律当然相当简单,即使楼下卖樱桃的老大爷也知道。 然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离不开这个经济规律的作用,并且这个定律是不以人意志转移而改变的客观存在。 如果我们把社会上所有的销售商品需求看做一个整体,所有的商品销售也看做一个整体。那么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很好理解了。 通货膨胀----社会总商品供不应求,导致社会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通货紧缩-----社会总商品供过于求,到时社会总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这样理解这两个问题就相当简单了。社会总体收入增加了(包括滥发货币)或者社会对未来充满信心,或者国家出口增加了甚至天灾人祸等等国际国内各种不同的原因都可能造成社会总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当然一般不会是单一的原因);同样,社会收入普遍减少或者人们对未来收入没有信心,或者外贸出口减少等等可能的原因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减少,最终导致通货紧缩。 用图表示就是: 也就是说滥发货币也好,收入增加也好,都不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必须由此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才会造成通货膨胀。同样的道理,如收入减少,国际环境恶劣,甚至天灾人祸等种种因素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减少才会发生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好是坏? 3月中国CPI同比上涨0.7%,低于前值的1.0%;PPI同比下降2.5%。去年以来,国内通胀数据总体低于预期。也正因为此,关于通货紧缩的议论才越来越多。那么通货紧缩对于我们到底是好事坏呢? 如果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通货膨胀是朋友,通货紧缩是绝症”。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良好通常伴随着温和的通货膨胀,并且各国政府经济学家现在对待通货膨胀也有相当的心得,一般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然而对抗通货紧缩特别是长期的通货紧缩,目前似乎缺乏有效的办法。(当然这不算客观的定律,只是经济现象的总结)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自媒体在那里一片哀嚎的原因。 然而我们回归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本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我们会发现实际上经济的发展总是面临着供需两方面的压力,供过于求-供不应求都是经济发展中必然的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压力本来就一直客观存在,因此即使某些时候出现了通货紧缩本身不必因此焦虑。我们更应该探寻的是,为什么引起了通货紧缩。这背后的原因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日本。日本自90年代末经济泡沫破灭以后长期陷入了长期的通货紧缩---社会总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停滞。然而这只是现象,不是本质。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这中间的原因可能众多,但是总体来说,日本人口减少,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其赖以生存的“雁”式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等等人口,资源,经济结构基本面的因素才是决定日本经济长期疲软的根本原因。某位被刺杀的首相,所谓的经济学策略---打开印钞机拼命的印钞票,然而日本依然没有能摆脱通货紧缩。经济结构,人口,资源等等这些基本面的因素没有大的改变,仅仅依靠印钞票是难以改变社会供需总的格局的。 因此,面对这次的通货紧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大可放心,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然国际环境现在趋于复杂,这个方面有不小压力)我个人分析,这一波通货紧缩压力依然是受疫情后续影响的因素。个人的收入,消费还没有完全恢复。实际上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虽然通缩压力依然存在,社会经济恢复还需要时间。但是总体向好的趋势不变。 3.对个人的影响。 对抗通缩压力,一般来说是货币政策上释放流动性。财政政策上加大投资。相比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前些年长期的0利率,在这两个方面中国操作空间都很大。 未来可能1.降低准备金率(这对我们没什么影响)2.公开市场操作--回购国债(这对我们也没什么影响) 3.降低利率(这对我们就有影响了,注意存贷款利率都会同时降低哦)4.财政政策上,可能加大投资和政府主导项目的开工建设,基建方面可能又要来一波热潮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