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l_Wander
Evil_Wander
关注数: 18
粉丝数: 107
发帖数: 9,798
关注贴吧数: 25
廿读ngae有多高举? 全甬江小片境内仅我大六横?
那些声母还是精组的古尖音字 聚 zyu 取 趣 娶 tshyu 溅 tsae 全 泉 zeu 且 tshe 需 须 syu 序 zyu 雪 soh
记得半年前来看还没有这个吧,现在终于建起来了,不过感觉好乱。
前头两日搭社区医院里去打针 前头两日搭社区医院里去打针,发现进来的老年人都说tan-cin,一些年轻人都是ta-cin
大家来复原一百年前的宁波话嚒,有哪些和现在不一样的? 1、咸山摄的鼻音? 2、分尖团? 3、舌叶音? 4、类似oen/oeh/aeh/eh之类神奇的韵母?
【个人观点专题贴】吴语同样需要有强制性的纠正读音 现在比较流行一种观点:语言是人民群众的语言,因此某个字大众怎么读就是什么音,而不是一味地搬老派读音、拿韵书说事。 对于这种带有民粹倾向的观点,我持保留意见,语言的确是人民群众的语言,但不能将此作为借口,将一些明显的错读音也当成所谓的“新文读”,承认它们的合法地位。普通话是全国的法定通用语,因此能有一套完善的标准,而吴语因为没有任何官方地位,没有一个标准来约束,导致在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不断发生普化、懒音、错读等诸多现象,实乃令人痛心。 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首次遇到诸如“栖”、“纤”之类的字,很容易“读半边字”,将qi读成xi,将xian读成qian,而这种发音明显是不正确的,我也没见过哪个人会为xi和qian的发音做辩解,说大众都喜欢这么读,应该要承认它们,这是因为普通话有一套既成的语音规范系统,没有人会对字典里注明的发音有什么怀疑,认为标准就是如此,应该要向标准看齐,而不是去修改标准来适应你。但到了吴语中,这些人的观点就180度大转弯,观点恰好与上面相反。 在吴语中,存在一种和普通话“读半边字”非常类似的现象,就是“读普化音”,举例而言,诸如“鹤”、“疑”这样的字,大多数人第一次遇到时,会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套,创造出一些令老一辈匪夷所思的怪异发音。对于这些字的读音,我认为,应该要强行纠正,错了就是错了,不应寻什么借口,现在的人应该要端正思想态度,在对待吴语时也能有像对待普通话那样遵从标准,也能像古人那样对待汉字能有几分敬畏的态度。
硬盘人的思路是不是很独特? 一白完硬盘人每到月末就常常财政吃紧,于是向大家借钱,又一次借了我240块,次月初还我200块,还振振有词地说:“200块都还了,也不差这40块了!”
禁止在中国讲汉语 因为那是对在华的外国人不尊重的表现,是中国人秀优越感的表现,体现了中国人的排外
《静夜思》分了打党反而不押韵了? 不分打党: 床前明月光 kuaon 疑是地上霜 saon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shian 分打党: 床前明月光 kuan 疑是地上霜 san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shian
【转自人人网】yp学生发表yp言论 “外地人来了上海就要守上海的规矩,就要适应上海的习俗,不守规矩就给我滚”——说得很在理,只不过措辞稍微有点过分了,yp就趁此借题发挥,还是老方法,先确立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地位,居高临下用看似合理的言论抨击,自理行间透露着“老子走到哪里就是爷”的蛮横、强硬态度。我想问:你TM算老几?
我们的国家是怎么被拖垮的? yp文化水平不高,素质低下,思想观念落后,因此上世纪“重男轻女”和“人多力量大”的旧思想还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观念之中。有些yp夫妻,已经生了3个女儿了,还要继续生,非要生出一个儿子才肯罢休,但他们的经济水平又供养不起这么多小孩,因此只好降低生活和教育的质量。等到小yp们长到了要上学的年纪,大yp们开始搞“异闹”。上海人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倡导少生优育,因此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条件,而相反,不遵守规则的yp们则通过“闹”的方式,挤占人家辛苦创造的教育资源,就是一种强盗行径。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我们的国家是怎么被拖垮的?
定海话节目《讲拔侬听》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zsgd.com%2FVideoListPlay.aspx%3FChannelID%3D86%26typeId%3D9&urlrefer=48e1aba28eb311fb0da48150e290179e
关于“几分之几”的发音问题 我最近发现一个现象,老派喜欢把“几分之几”的“分”发成浊音,例如“三分之一”,老派喜欢读sae ven tsy ih,而阿拉新派全部统是sae fen tsy ih。 考察一下普通话中“分”字第一声和第四声的发音,第一声的在方言中都读fen(例如“分数”),第四声的在方言中都读ven(例如“过分”),因此按道理这个“分”是读fen而不是ven的,难道是老派浊化了这个音? 但如果要论f-v浊化现象,宁波很多地方“弗”都浊化了(fah-vah),因此用新字“勿”来替写了,而我处仍保留fah的发音,老派也不曾有浊化音vah出现。而这个“分”却偏偏是浊音,真是怪事。
yp为什么不喜欢刷牙?讲起话来一口味道真难闻! 貌似根据我的观察,某些yp同学好几天不刷牙的也有,嘴巴臭成什么样子了都不晓得,一开口就一大股味道,难闻死了。还有牙膏用完了一直不去买的,天天蹭别人的用,有时候干脆不刷牙。
大家有没有发现“少数人”和“临时工”是近义词 rt
希佑你进来一下 今天上午刚刚把家里的网弄好,现在可以用电脑上网了。 昨天晚上你的那个帖子貌似被@Roger_King 吧主删掉了,看了一下消息提示还是能看到一些内容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讨论,首先声明一点,我不认为岱山是什么所谓的“瓯越”,但我们要尊重语音的客观事实。 首先是对于“风”字韵,吴语小字典(宁波)显示的是fon,我们这里也是读fon,据我所知,沈家门、定海都是fon,岱山和嵊泗我没有去过,因此没有调查过就没有发言权。不知你“舟山绝大多数是en(eng)韵”的这个结论是从哪里的出来的?舟山的一些年轻人,可能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读成了en(eng)韵,但这并不代表舟山方言中“风”字就是en(eng)韵! 最简单的调查方法就是问问舟山人,麻将里面“碰”怎么读就知道了,是phon还是phen一下子见分晓。我甚至怀疑岱山所谓的en(eng)韵是新派被普通话冲刷的口音,真正的岱山老派也应该是fon,难道岱山人打麻将时说“phen”?我不太相信…… 最后贴两张图:
大家要擦亮双眼,谨防硬盘诈骗 今天回家去,从三号线终点站上海火车站下车,走到上海长途汽车南站这短短几百米的地下通道,就遇上四个硬盘人诈骗,骗术如出一辙:来上海钱包被偷了,身无分文(或者还差几十块钱买票),要点路费回家,让我留个手机号码,他日好充话费还我。但是硬盘的智商就是硬伤,有一个中年妇女说她是太仓人,但口音却是一口白完腔,我问:“倷阿是苏州宁?”几句话就揭穿了……
【专题贴】常见yp思想解析 一、我觉得哪里人都一样,我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大家都是中国人,不分哪跟哪。 【解析】1、yp半桶水晃得叮当响,把“人人生而平等”误理解为“哪里人都一样”。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各地有自己的地方文化,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会带上这种地方文化深深的烙印,因此早就了不同地区的人不同的方言、性格特征、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等,yp却偏偏要否认这种客观事实,狡辩说“哪里人都一样”。 2、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和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欧洲人也有共同点,大家都是人;我们和阿猫阿狗也有共同点,大家都是生物;我们和没有生命的物质也有共同点,大家都是相同的基本粒子组成的……难道“中国人”就是yp的“挡箭牌”和“免死金牌”?做了坏事还不允许别人指责,因为都是中国人,指责坏人就是搞分裂? 3、我建议有这种思想的人可以和人大代表去提意见,取消中国现有的行政区划,直接搞个“中国省”的了。 二、“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能因为少数人而否定一个群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解析】1、我倒想看看某些人说的“少数人”到底是少到什么程度。使用“少数人”这种概念模糊、可多可少的词汇本身就是很可疑的表现。当然在某些人眼里,10个里面5个也是少数,一定要十个里面有9个了才算多数。某些群体的各种指标总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甚至是数倍于他,却还要天天寻理由说是“少数人”在搞破坏,自己就不会去反思反思。 2、一锅粥里面掉进一颗老鼠屎,挑掉也就算了;一锅粥里面有一勺老鼠屎,那这锅粥也该倒掉了。yp难道是强权霸道,要求人人都去喝他们有老鼠屎的粥?我们完全有权利选择倒掉这锅粥,凭什么一定要喝?
尼玛!!!怎么连吴语吧都新版了 一刷新就…… 各种不爽
口语中常说的“汗bu雨淋”的bu正字是什么? rt @恨在胯下
扑克牌里面的JQKA各位都怎么说的? 我们是: J jia kah Q dae kah K lau khe A e sy
传教士所记录的宁波话是分尖团的 至今全部合并了
总结一下声调问题 阴平 53 阳平 22 阴上 334 阴去 44 阳去 213 阴入 ?5 阳入 ?3
乌早天娘爬起来贴吧问个问题 吧里面有没有从小学普通话辰光就养成“长”和“常”对立、“张”和“章”对立这样习惯的人?
目前亟待建设全新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击溃yp们的NC理论体系。 目前需要重点攻破的是这些地方: 1、“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人”hold住全场,yp利用此胡搅蛮缠,转移视线。 2、“每个地方都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偷换概念,定量改定性,yp利用此推卸责任。 3、“上海离不开外地人,上海有钱人都是外地人……” 4、欢迎继续补充。
上海本地学生只有6成会说上海话? 如果真的有6成的话还是蛮乐观的了,恐怕现在能够达到发音基本标准、表达基本流畅的不到2成吧。
“做风水”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突然想到了这个词语,不知吧里面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意思。
求吴拼韵母所对应的国际音标 声母部分的国际音标还是比较容易确定的,韵母部分难度太大了,自己做不出来,还是要求助。 音位优先,不一定要实际音。 求一下吴拼的国际音标: a/o/i/e/u/iu/ae/au/y/yu/ei/eu/oe/ou/ieu an/aon/on/en/in/iuin ah/ih/oh
最近这样的帖子真多,吧主应该根据吧规删帖并封ID 内容不健康,并且均为同ID所发,有刷屏、骗回复之嫌疑,而且二楼的回复也均为同一人,双簧啊。 这样的帖子占了大块版面,影响市容。
全新的iphone4触屏有问题 求助!!! 有时候完全正常 有时候QWE那一行按不出来 有时候ASD那行也按不出来 有时候完全卡住 整个屏幕失灵 锁屏后再开要么完全恢复 要么键盘还是有一两行按不出 关机后重启又一切
尼玛的 新机触屏问题! 有时候完全没问题 有时候键盘第一行无法感触 有时候键盘一二行 有时候全部失灵 锁屏再开又好了 有时候还解决不了重启就好了 尼玛怎么回事啊?
“蛟”按道理是清音字吧 有没有镇海人进来一下 昨天听我一位在镇海中学读过书的同学说,“蛟川”的“蛟”字读kau,我还确认了一下,问他是“工”还是“共”的声母,他说是“工”,可以确定是清音。查了一下,除掉颚化读成ciau/cio的地方,这个字声母还真是k。 纠结了,“蛟头”这两个字从小到大都是读gau deu的,浊音啊。
yp在江南站不住脚 重点攻克的第一关就是上海 yp在江南站不住脚,于是要选取上海作为重点先突破,随后打算以此为据点,攻克苏南和浙北。 yp首先通过各种媒体来进行舆论压制,搞臭上海人的名声,让全国人民的都来批判上海人,在舆论上进行挤压。 到后来骂上海和上海人是理所当然的,上海作为一个“包容性”的城市,理应被人骂,而上海人为自己辩护的声音都被湮没。 最可悲的是一大堆江浙人还跟风,联合yp一起攻击上海。殊不知“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上海被攻克,接下来江浙就危险了。
本人打算要学日语,要从哪里入手比较好? 是应该要先背五十音图的写法和发音吗?求指教。。。。。
真浊音 假浊音? 前几天看到一些文章说吴语的浊音是假浊音 老湘语的浊音才是真浊音 有没有真假这样的说法?又是以什么作为标准的呢?
记得以前听说过一个地方叫夜郎 还有一个什么成语忘记了 都怪我没好好学语文
【廿】【念】【验】 突然发现我们老派和新派【廿】【念】两字的读法是不一样的,老派读nyae,新派读ngae(同眼)。我奶奶就是“nyae阿弥陀佛”“nyae块铜钿”这么说的,感觉nyae和ngae读音也不相近,不知怎么的就变成ngae了。而吴语小字典(宁波)的注音是ne,被他这么一写搞得我自己也不太能分清楚泥娘了,就暂且当ny同n吧,老派音还是挺接近字典的。 【验】就更加复杂了,我们有两个音,nyi和ngae,【验血】读nyi shioh,【实验】读zoh ngae,感觉这个nyi是传统正音,ngae是误读的,因为【眼】普音yan读ngae,因此误将此字也读作ngae,可能是读zoh nyi感觉不太好所以就借【眼】字的读音来代替
先入为主的观念真可怕 rt,听《施斌聊斋》个辰光硬是把施斌读的【冷】听成la,反复听了好几遍才听出鼻音来,原来是lan,听象山话的辰光硬是把【江】听成kau
这个吧里面到处都是水贴 比纯净水还没有味道 一点质量也没有 说是上海吧,关于上海的一些贴都是一些咨询帖,然后还有一大堆无聊贴,灌水专区啊?
吴语小字典为何不收【象】读jian的这个音? 【象】字一般读zhian,比如【大象】【气象】【象棋】等,但是在【象山】这个词中就要读成jian。这个字本是尖音字,读音zian,在甬江片团化成zhian,但是【象山】一词中读成jian是说明本来就有dzian这个音,还是从邪混了才偶然产生的? PS:吴语小字典(宁波)中并没有记录jian这个音,只有zhian。象山县作为宁波的老六县之一,jian这个读音在甬江片广为人知,不知为何没有被收入字典,理应是不应该有这样的失误的。
关于中古三十六声母的一些问题 1、非和敷、奉和微有什么区别? 2、泥、娘、日有什么区别? 3、“见溪群”是指c/ch/j还是k/kh/g? 4、“知彻澄”对应的是什么音?
很多地名是“XX嘴”的格式,这个“嘴”应该是个大白字,求正字。 例如上海有“陆家嘴”,我奶奶家那个村叫“象山嘴”(读音jia sae zyu),我奶奶家隔壁村叫“翁家嘴”(读音on ko zyu)。
“霞”字该怎么读? 看到这个字真的很无奈啊,不知道要怎么读,读shia感觉完全就是普通话,不甘心。 再看看普音里面xia的字:下gho,夏gho,虾huo,吓hah,瞎hah,狭ghah。 没有颚化的话是h或者gh,韵母不知怎么处理了。但是一查吴语小字典我震惊了,居然是ia……
“拆烂欧”直接写成“捡烂屎”得了 tshah lae ou,就应该是“捡烂屎”的意思,属于不太文明的话,形容做事情态度不端,随便搞搞,乱弄一通,貌似在绍兴那边ou读作u,所以就成了“拆烂污”了,lae ou(u)就是烂屎的意思,这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tshah我觉得明显不是拆,否则意思上面完全说不过去的,应该是“捡”比较合适一点。写得如此隐晦,其实……
对兴隆洼文化有点无语了 你信不信由你吧 我们这里个别字的发音的确很怪 和宁波主流不一样 但是基本上是完整的吴语体系的 可能有闽南残留 也可能是古吴语残留 和定海、宁波等地交流完全无障碍 而且对方也不觉得我们在讲另一种语言 只是觉得我们有点口音罢了 仅仅因为一个“衣”音变读成iu就认定我们这边不属于甬江片 这是没有道理的 况且这个音也算是比较老的音了 现在的人基本上都读成i了 我奶奶什么的读成iu的 为了避免误会 今后我录一个音频你来鉴定一下吧
吴语区有多少人能很好地分清爽en/eng和in/ing的? 表示这两组音从小就分弗清爽,遇到这些音一律读成前鼻音的。用电脑打字的时候也常常要试几次才能打出来,后来就干脆设置一个模糊音了。
教北方同学说吴语 他总是分不清爽不送气清音和浊音 和他说了好几遍了,这个是要辨意的,一定要分清爽,帮怕爬、端透定、见溪群都给他读了N遍了,他还是觉得浊音和不送气清音差不多,还质问我你们分这么清楚干什么,我听你们讲话也不太分的啊什么什么的。我晕死,那是他不敏感所以才听上去差不多,我们以吴语为母语的人怎么可能听起来差不多? 不知道怎么教好了。。。。
把这个图片做成签名就小得看弗清爽了
“头”字——阿拉deu/dei两音共存,用法区别明显 头发、头痛、从头到脚等,均作deu; 五更头、河埠头、溪坑头等“某某头”的结构,“头”字位于最后一个字的都读dei。
我处无hu音,只有fu/vu和hou 发现我处没有hu这个音,凡是可能变成hu的都读作fu/vu或hou了,例如:宁波周边一些地区把“何”读作hu,而我处则读成hou,老虎,读成lau fu,胡、糊等,读vu。
”煞清爽”还是”雪清爽”? 我处一直是读soh chin sau,而且我处“雪”读soh,如果说“雪清爽”意思非常通,以致我从小都认为是“雪清爽”。后来听说别处读sah chin saon,爽读sau是我们懒音,但是soh应该不会是我们读错的吧?
“付钱”叫ka钞票,这个ka又是个什么东西
“天ko”的正字是什么,难道ko就是“气”? 我处有“天ko”这种讲法,可以表示天气,比如loh yu thi ko表示下雨天,thi ko hau表示好天气,也表示季节,例如la thi ko(冷天气)表示冬天,nih thi ko(热天气)表示夏天。 求此ko的正字…… PS:貌似上海人都在讲thi chi。
我想问一下,有没有什么地方“瓦片”也是读mo phi的? rt
关于“万”字的读音…… 平时都是读vae的,比如“一万块钱”的万,但是搓麻将的时候,那些万都要读成mae,至今没有搞懂为什么,问老人,他们也说不知道,反正麻将里面的万要读成mae一直都是这样的……
an还是aon,或许可参考我们这边的发音。。。 现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北部地区已经出现了an/aon不分的情况,如果想要搞清楚某个字到底是an还是aon,或许可参考我们这边的发音。 北部地区an/aon合并为an,而我们这边发生的则是an并入a,aon并入au, 比如:打、冷、象、呛,我们这边发音是ta、la、jia、chia,那么这些字本来应该是tan、lan、jian、chian;党、黄,我们这边是tau、ghuau,那么原来的发音应该是taon、ghuaon。
关于kiu和ciu 发现如今很多人都把这两个音混在一起了,分得不清楚。 ciu:捐娟卷举鬼 kiu:贵居句
我们这里把荔枝读成lici 听到人家说“里脊肉炒饭”,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是“荔枝肉炒饭”,晕死…… 也有听到有人读成lizi的,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读lici。
吴协的拼音方案居然把dz给去掉了 居然要把dz和z合并为z,这个明显就不同么 橱/树(dzyu/zyu) 迟/是(dzy/zy) 残/暂(dzae/zae)发音明显不同,居然给删去了
宁波话中至今仅存的一个尖音字 疑问词“多少”的“少”字,读成sio,这应该是唯一残存的一个尖音字了吧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