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丘之狼
七丘之狼
关注数: 565
粉丝数: 1,155
发帖数: 42,295
关注贴吧数: 49
吧里的贵物怎么这么多 这就是典型平价盐吃多了,不知道盐的珍贵性! 实际上在古代,除了沿海地区,内地只有极个别地方可以煮盐,比如巴东山区和河东盐池。 某些人整天在网上骂资本家,却又幻想古代商人们都是不为赚钱只为解决老百姓困难的好人。 就算古代没有官府垄断,食盐的价格一样会很贵,尤其是偏远地区,会贵的离谱。贵州人第一个吃辣椒原因据说就是因为缺盐。
还能再离谱点吗 莫非王土和莫非王臣不是形容周天子的吗? 怎么成了秦朝的了
这种奇谈怪论大家怎么看 @强宋吧111 你有什么看法?
这位的逆天言论是真多 整个一个公知言论大合集,这种书都能成为畅销书,感觉历史圈的环境也不咋地啊
感觉这位大妈几个月前在抖音上对线的那些所谓的皇汉 其实就是那些念稿的,张口闭口都是什么民族问题。当时我就觉得奇怪,这个和我印象里的皇汉不一样,后来梳理了一下,发现这群人就没一个提清朝的。甚至这个叫红缨什么的都跑出来和这位大妈对线,而且这人还是一个给清朝洗地的。现在想想,我觉得这位大妈很可能是被人溜了
有没有可以让招募罗马军团的补丁 原版的设定太别扭 可以增加一个单独的建筑,用来招募
长久以来,国内历史圈不少人有一种错误的看法 即:古代中国如果坚持对外贸易,和西欧国家进行交流,我们不可能在近代落后,最起码也是俄罗斯那种地位,绝不可能任西方宰割。 我只想说有这类思维的人,和那些伪史论的支持者没多大区别,都是在坚持一种中国例外论。他们根本不了解世界历史,出于一种对于西方文明以外的其他文明的蔑视。 要说对外贸易,巴尔干和西亚的奥斯曼帝国更接近西欧,它们与西欧之间的交流也一直存在,甚至进行欧化改革的时间比清朝要更早。但是他们摆脱“西亚病夫”的地位了吗? 为什么国内会有人觉得古代中国可以比奥斯曼帝国做得更好?
这货拉踩宋明的样子很恶心 且不说宋朝的税率比明朝高,而且谁告诉他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率,在宋代一直是一贯兑换一两?
某些籽油派似乎忘了当年它们的前辈是怎么诋毁传统文化的了 已经开始冒充民族主义者了
我觉得很多网友似乎特别愚蠢 它们始终没搞明白,追赃助饷和三年不纳粮,正是李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前者让他失去了北方士大夫的支持,导致他们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在各地迅速消灭了李闯的势力,后来又纷纷倒向清朝。回到西安后,痛定思痛的李闯取消追赃助饷,又下令征税,结果搞的控制区鸡飞狗跳。
我觉得很多人在讨论亚历山大与秦国之间的战争的时候都太想当然了 以公元前四世纪的生产力,以及马其顿军队的后勤情况、军队士兵开始增长的厌战情绪等原因,都决定亚历山大的军队不可能穿越中亚,他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意愿去征服中亚,他与草原部落的战争主要是惩罚他们支持反抗马其顿的地方势力,而不是打算征服那里。 既然亚历山大,连中亚都不可能征服,那怎么可能会与秦国相遇呢?我觉得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马其顿军队的构成也决定亚历山大不可能进入葱岭以东,马其顿有太多的步兵,他们需要大量的后勤而且行动速度也跟不会很快,进军中亚将是对后勤的巨大考验。
如何评价吴钩这类人 我想说小宋虽然不喜欢在异国的土地上耀兵,但大辽、大夏、大金和大越却喜欢在小宋的土地上耀兵。
感觉清朝在明清战争中最终取得胜利 李自成功不可没,清军打着给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进入中原,李闯手下的军队又不抗打的,中原各地的士绅纷纷选择加入清朝阵营,又少了一层心理负担。如果1644年后攻灭明朝的是清朝,那形势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网上关于萝卜快跑的讨论,表明鲁迅的含金量还是有上升的空间 一个刚刚兴起的新事物,到了某些专业制造焦虑的营销号嘴里,还以为全国成千上万的出租车司机第二天就要丢饭碗了似的。这让人不得不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至理名言
林肯罪大恶极啊 南方黑奴的美好生活被他生生破坏了
认为古代存在原子化社会这种神论是怎么来的? 古代社会靠的是宗族或者家族,怎么可能原子化?至于自组织能力,这些人怕是不知道民团和乡勇是啥吧?
又见古代原子化这种奇论 把一个现代概念套到古代,这是要多离谱有多离谱
感觉吧里某些人有点魔怔 古代中国的普通人真像他们说的那样天天食不果腹,为什么还要生那么多孩子,这不是人为增加负担么?真要是像他们说的那样人口应该不会增长
最近几年网上关于明亡出现的一种观点 即把责任完全归咎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兼并。 作为明末的三大毒瘤,宗室诸王、勋戚和太监、官绅地主,如果只对其中之一大加挞伐,而对其他忽略不提,似乎有点不公平。另外,相比于官绅地主,实际上前两者的力量完全依附于皇帝,当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取得胜利后,这两股力量自然而然的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实明末农民起义军最主要的敌人,从来不是前两者,而始终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官绅地主。而且因为官绅地主许多都在江浙地区,那里是明朝财政的主要来源地,相比于其他各省,对于明朝的财政影响更大。 其实这一点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学界的共识,这些人的目的怕不是打算洗白官绅地主吧(猜测)
这货的理论不是自相矛盾么 原来流民遍地就是有社会活力的表现啊 很多人搞不明白,在古代社会城市底层过的实际上不如有地的农民,前者忍饥挨饿是常态,他们即所谓明清小说中的无赖闲汉。太多人把那些古代城市中上层的生活理解为城市居民的普遍状态。
现在哔站某些人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情绪价值已经到了不讲事实的地步 我就想问内地啥时候是华语乐坛的主流了? 这哥们的时候总结一下就是华语乐坛不行的原因是综艺乱改歌词。
可以看出这哥们对于美国黑奴制度是一窍不通啊
刘晓非们最大的问题是把一个全世界都有的问题当作中国独有
这种上个世代的过时玩意居然还在知乎存在
一个民国吹们不愿意或者不敢正视的现实 拥有那么多大师的民国却依旧积贫积弱呢?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晚清!试举几点,中国的海关关税收入在民国前期一直被东西方列强组成的公使团控制,北洋政府根本无法染指。九一八之后就日本人侵占了东北,关东军放纵关外对内地的走私活动,猖獗的日本浪人四处挑衅乃至于殴打中方海关人员,蒋记对此则一味忍让。
好家伙,菜头带师的魏博天国有扩大趋势 有营销号已经开始用来黑诸葛亮了
按照某些黑子的逻辑蜀人一定是全体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三国志·后主传》 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三国志·诸葛瞻传》
南海归墟剧版里那个珊瑚庙岛的规模是不是太大了 完全不像是原著中那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
这次诋毁宋朝的可不是朝代粉而是目田,阁下当作何应对 腾讯短史记的编辑谌旭彬的新书《秦制两千年》,以下为原文: 有意无意之中,梁焘道破了北宋都城开封乃是一座吸血之城的本质——在北宋治下,开封繁华了160余年。但开封的富丽、繁华并不是自由生长的结果,而是皇权疯狂吸血的产物。 而且,皇权吸血是有层次的。 第一个层次,是开封疯狂吸取全国之血。 按宋太宗的说法,“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也就是说开封在宋初就已是一座常住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直到北宋灭亡,其人口规模始终维持在130万—150万左右。这当中包括驻军约10万—20万人,皇室、贵族、官僚、官用工匠约10万人,僧尼、道士约2万—3万人,这些人加上他们的眷属约占到了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46) 司马光算过一笔账,在开封一户十口之家若想维持体面的中产生活,每月需要有15贯钱的收入(开封之外,15贯钱维持一户中等人家全年的温饱绰绰有余)(47)。宋仁宗时禁军的月俸,底层士兵有4—5贯,基层军官有7贯,中层武官有20—100贯,高级武官有150—400贯。考虑到底层士兵不会带着十口之家驻扎在京城,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禁军中人都超过了司马光提出的“中产线”,是高消费乃至超高消费人群。再看官僚集团,北宋官员的俸禄,自宰相至岳渎庙令,共分为41个等级。宋神宗熙宁年间,最高级别的宰相与枢密使,月俸是300贯;最低一级的岳渎庙令,月俸也有10贯。考虑到群聚开封城的主要是中高级官僚,而非岳渎庙令这类底层官员,可以说城内官僚也全部超过了司马光提出的“中产线”,是高消费乃至超高消费人群。这还仅仅只计入了他们的俸禄,没有将各种合法福利(比如发绫、发绢、发绵)和灰色收入算进去,后者在禁军中人和官僚的收入中往往占比更大。(48)
整天在网上嚷嚷唐努乌梁海的那些家伙特别烦人
没想到东晋居然也成了美好时代 中国古代史研究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高估了皇权,以为任何一个平庸无能的人登上皇位就可以大权独揽乾纲独断。
韩国这几年的古装片盔甲倒退的有点严重 相比几十年前的龙之泪等韩剧,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最近几年网上出现的那些整天嚷嚷“秦制”的家伙 最开始我是没看明白的,虽然这些人嘴上推崇“周制”,但看它们的实际发言,又感觉它们其实对真正的“周制”并不了解。反而是春秋中后期那种卿大夫掌权的模式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因为不管是在西周还是春秋前期,掌握实际权力的始终是天子和诸侯,从来不是卿大夫。卿大夫是从春秋中期之后开始逐步获得权利,并最终在春秋晚期与国君平起平坐乃至于压制公室的权力。比如晋国六卿、鲁国三桓、郑国七穆等。 但他们又不愿意承认,这种卿大夫专权模式是无法持久的,最终要么这些政治实力演化成战国初期的新兴诸侯国,要么在内乱中纷纷衰落。
这位大妈真是越来越抽象了
所以一个近代国家两次被野蛮人灭亡? 宋吹的脸皮比城墙还厚
某些宋吹的无耻程度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 对于其他朝代极近诋毁之能事,我甚至都怀疑他们的目的不单纯
某些人整天说什么有人诋毁太平天国 只是把洪天王搞的事说出来,某些人怎么就急眼了
日本侵华都能赖到义和团头上就离谱 这年头反抗侵略者和罕见都成了某些人口中的“愚行”,难不成指望和侵略者谈条件
其实相比大规模反击和互市,修长城是最划算的了 网上太多人喜欢把自己带入古代修长城的工人,然后觉得修长城很苦。由于缺乏知识储备,它们的逻辑明显是有问题!对于古代边境地区的农民,对他们来说修长城只是短痛,不受阻挡的小规模蛮族袭扰才是长痛。 设想一下,你是一个边境地区的农民,在秋收季节当你和家人正在将收获的谷物放进仓库里时,一支几百人的游牧团伙袭击了你的村庄,抢走了你的粮食,夺走了你的妻女,放火烧毁了你的房子。短短一上午,就让你变得一无所有。相比于此,修长城真的很苦吗?
最近几年历史圈洗白地主的趋势有点看不懂! 以明朝灭亡为例,过去都是把原因归结为地主阶级的贪婪,而现在很多营销号则把原因单单归结为明朝宗室,整天渲染朱家人的数量多么庞大,占用了多少资源云云。但要知道的是,到了明朝后期,军饷都经常拖欠,你觉得一群跟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底层宗室会按时发饷?真正有钱的宗室也就那么百十家。不是说对于明朝灭亡,宗室藩王一点责任没有,但如果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他们,完全把全国无数的富商士绅地主摘出来,则有失偏颇。实际上,明朝虽然在隆庆年间通过海开放海外贸易获得大量白银,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白银都掌握在东南地区的富商和士绅手里,而朝廷通过税收能够获得的白银数量不过总量的百分之一。这部分人大不多数在明清易代的过程中归顺了大清,丝滑的剃掉了头发留起了辫子
似乎东林党与天启初年辽东战事之间的关系被刻意掩盖了 这是我读明朝历史的一个疑惑!明明天启元年到四年的内阁首辅是东林党人叶向高,而关于他的记录也大都一笔带过天启前三年,而是着重叙述天启四年后他和魏忠贤之间的冲突。作为天启初年明朝的最高文官,难道不应该为明军在辽东前线的败局负责!可以说正是叶向高和东林党把明末党争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面对外敌他们想的不是团结朝中力量,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打击所谓的“奸邪”。也别怪后来魏忠贤残酷迫害东林党,其实“阉党”不也是被东林诸人逼过去的么?
离谱的提问遇到了一群离谱的回答 按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应该是宽容度,结果底下的回复全部答非所问,都在往社会福利低上引,真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再说回这个提问,难道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就因为小,所以就可以不用负责?这什么逻辑!另外,现在在网上胡说八道的,有几个真正受到严惩的,这还不够宽容?
黄帝公祭大典要是能整点真盔甲就好了 影楼甲总看着有点别扭
菜头大师在你乎众多奇葩里也算是王者级别的吧
刘家的基因大概是几个大一统王朝里最强的吧 刘邦建立的西汉被簒后十几年,他的后代刘秀建立了东汉;两百年后东汉被簒,他的另一个后代刘备又在蜀地建立了季汉;四十多年后季汉被灭,又过了一百多年刘邦弟弟的后代又建立了刘宋,存在了近六十年。
李自成是捡了清朝的便宜! 这种观点大家怎么看
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似乎在某些平台,只要是涉及商鞅和秦国的问题时,奇葩回答就特别的多?搞的好像周朝是人民的地上天国,诸侯士大夫爱民如子似的
知乎的奇葩是真多啊
关于明清时代军队比战汉时代规模小的原因 我觉得骑兵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要知道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军队的主力,还是由临时服役的农民组成的步兵军团为主,即使是胡服骑射的赵国也是如此,那一时期的骑兵面对步兵军团并没太大优势。因此这一时期的战争,往往是两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之间发生的冲突。 而明清时期,军队中的骑兵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清朝号称以骑射为根本,这就限制军队的规模。
知乎高赞就这水平! 我踏马笑了!这是不知道兵过如篦,匪过如梳么
史吧某些人为了黑明朝居然捧元朝臭脚
吧里某些人为了诋毁明朝已经到了捧元朝臭脚的地步了吗 这货但凡看点元朝历史就不会出这么弱智的言论!
我觉得近些年古装剧里的盔甲不应该理解为护具 而更应该看作是军服一类的服饰,这点剧中不论是士兵还是武将都没区别
按照某些左壬的观点 这九成以上的以色列人大都是被军国主义洗脑了,它们都是无辜的
如此弱智的谣言居然广泛流传 这就和当年的具官论一样,妥妥的是现代人编造的谣言
送吹的无耻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 明代的生活成本低,是因为经济衰退,宋代生活成本高,是因为经济发达。
潘版剧为什么把时间调到了1988年 原著发生的时间大概是1980年左右
某些人的脸皮厚度堪比城墙 明代生活成本低是因为经济倒退,宋代生活成本高是因为经济发达
武则天和秦始皇可能是近些年来网上捧的最高的古代君主了 短视频平台各种关于他/她们的视频都是动辄十几万赞,加好评如潮 但在古代这两位的形象可不太好 古人推崇的是汉太宗、汉世祖、唐太宗这类皇帝
即使以男性君主的标准来看,武则天执政时期杀的人也太多了吧? 仅仅一个来俊臣被他诬陷杀害的就有数千家,再加上丘神绩、周兴、索元礼、侯思止、傅游艺等人,武则天执政时期被杀的人估计至少数万人。这还不包括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流放或沦为官奴婢的家属。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