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柒华 于柒华
愿岁月长佑这片山河喜乐安康久,愿你我所爱者皆得人世温柔,愿人间不见离愁愿行山踏海皆自由,愿你我执手将万山赏透,愿万山载雪人间长相守。
关注数: 186 粉丝数: 131 发帖数: 3,104 关注贴吧数: 108
歼7型号盘点(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歼7基型 歼7基型是基于米格-21F-13原型测绘仿制。 歼-7Ⅰ 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7飞机的第一种型号,由于国际形势和中苏之间的矛盾的变化,出于“生存与安全”的考虑,中国决定将东北和沿海的国防工业逐步向内地转移。第三机械工业部根据战备要求,决定将由沈阳生产的歼-7转往更为安全的大后方工厂生产。同时由于沈飞承担了歼-8高空高速战斗机的任务,故歼-7基型研制成功后,研制工作交由成飞执行。 歼-7Ⅱ 是Ⅰ型的进一步改进型,1978年12月30号由余明文驾驶完成首飞[lbk]19[rbk] 。该机外观上最大的变化是座舱盖。Ⅰ型的铰接式前座舱盖是向前打开的,与驾驶员座椅连在一起。 歼-7ⅡA 是歼-7Ⅱ的改型,于1983年3月7日由余明文驾驶首飞。ⅡA型加装了引进的英国马可尼公司的7项先进航电和火控设备。空速管缩短,移到机头右上方,并改为固定式。雷达天线罩得到改进。垂尾顶部安装有甚高频(VHF)天线。歼-7ⅡA可以看作是后续发展的歼-7M的前身。 歼-7ⅡH 中国从1982年开始跟以色列谈判引进怪蛇-3型红外线导引导弹,很快就达成生产许可协议共引进全套生产技术,国产型被称为霹雳8型。1986年2月歼-7ⅡH型开始装备部队,到1993年停产为止共生产221架。另外中国海军装备的版本称为歼-7HH型,主要为应付高盐分环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可使用霹雳8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歼-7B/M 歼-7M是歼-7ⅡA型为基础重要的出口型号,1983年8月31日首飞。改革开放之初,航空工业部决定以歼-7飞机为窗口引进英国的航空电子火控设备,为空军改装100架歼-7。采用了大量西方先进电子设备。M型的空速管移到了机头锥的上方,偏向右侧,歼-7Ⅱ则设在机头下面。换装寿命延长的涡喷-7乙(WP-7BM)发动机。(歼-7M型曾出口孟加拉16架,缅甸24架,伊朗18架,津巴布韦22架。1987到1993年,歼-7M型共出口多达164架) 歼-7ⅡM 为歼-7M型的国内使用版本,航电使用歼-7M型上的授权生产版本,而敌友识别器和弹射救生系统沿用歼-7Ⅱ型版本,发动机为改良型涡喷-7乙B型。歼-7ⅡM型跟歼-7ⅡH型同样可以使用霹雳2型、霹雳5乙型和霹雳8型导弹,也同样在机头增加配重。 歼-7Ⅱ隐身机 歼-7Ⅱ隐身技术验证机主要验证了座舱、雷达罩和进气道隐身技术。 歼-7Ⅲ/ⅢA(又称:歼-7C/D)型 是测绘和仿制罗马里亚、孟加拉的米格-21MF全天候型飞机,配备仿制自米格-21MF型的P-13F-300型发动机的涡喷13型发动机。1988年,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共同对歼-7Ⅲ型进行改进,称为歼-7ⅢA型,后改称歼-7D型。 歼-7E 歼7-E换装新设计的双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机动性,每边翼下设有两个挂架。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每边翼下外侧挂架能够使用副油箱,内部装有整体结构油箱并取消左翼根部的机炮、以增加载油量,把原来重力加油改为压力加油方式,换装涡喷13F型发动机,抬头显示器,新型航电系统和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 歼-7MG 歼-7MG型是以歼-7E型飞机的技术改进歼-7M型飞机。歼-7MG型飞机后来成为了巴基斯坦的歼-7PG型、孟加拉的歼-7BG型、纳米比亚的歼-7NM型、尼日利亚的歼-7NI型和斯里兰卡的歼-7GS型的研发基础。 歼-7G型 是以歼-7E型为基础改进的型号,换装了整体式风档,头盔瞄准器、仿制自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的新型JL-7系列雷达和Ⅲ型敌友识别器和全向雷达警告器等等,而且有手不离杆(HOTAS)设计。 歼-7EB/GB 八一飞行表演队用机。歼-7EB型是E型基础上拆除了武器和相关电子系统,并装上特技飞行需要的高精度仪表,为接替于1989年停产的歼教5作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 歼教-7 由于歼-7系列还有改良自歼-7的歼-8系列的飞行特性跟之前的教练机歼教-5和歼教-6相差很远,飞行员培训困难,空军急需新的教练机,后来决定在歼-7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教练机。 歼教-7A 随着改良型的歼-7和歼8陆续加入空军服役,歼教-7的航电设备跟部队服役飞机出现落差,1994年2月空军提出要求,贵州飞机设计所开始对歼教-7飞机进行改进设计,并名命为歼教-7A型。 歼-7无人机 中国将退役歼-7研制改装成空靶无人机和攻击无人机。
歼10型号盘点 歼-10A 歼-10A是歼-10系列的首款型号,于1998年3月23日首飞成功。它采用矩形进气道和脉冲多普勒雷达,具备基本的空战和地面攻击能力。尽管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歼-10A仍然展现出了强劲的性能,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自主研发先进战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2。 歼-10B 歼-10B是在歼-10A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型号,主要变化包括采用DSI进气道、无源相控阵雷达、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等先进技术。这些改进提升了歼-10B的隐身能力、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使其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 歼-10C 歼-10C是三代半战机,从歼-10B升级而来,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航电系统和电子设备也得到了全面升级。这些改进使得歼-10C成为具备标准四代半水平的战机,能够在空战中与F-35、台风等先进战机相抗衡。目前,歼-10C已经大量装备中国空军,成为其主力战机之一。 歼-10S 歼-10S是专门为训练新手设计的双座战斗机,前面一个飞行员负责驾驶,后面一个飞行员负责教学。这种设计使得歼-10S在飞行员培训中具有独特优势。 歼-10CE 歼-10CE是专门为出口市场设计的型号,外观和性能与歼-10C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其外贸版本的身份。巴基斯坦已经引进了36架歼-10CE,并在多次军事演习中展示了其出色的性能2。 技术特点和性能对比 歼-10A:采用矩形进气道和脉冲多普勒雷达,具备基本的空战和地面攻击能力。 歼-10B:采用DSI进气道和无源相控阵雷达,隐身能力和探测距离提升。 歼-10C: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航电系统和电子设备全面升级,达到四代半水平。
轰6型号盘点 轰-6(代号:H-6,英文:Xian H-6 Strategic Bomber)轰炸机,简称:西飞,代号:172厂)在20世纪50年代末,参照前苏联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研制。 具体改型: 轰-6甲:针对核武器吊装与投放进行了必要的改装。 轰-6C:换装了中国自行研制的二型自动领航轰炸系统,并改进了气动外形,减小巡航阻力。 轰-6D:增加了挂架数量,可挂载空舰导弹,并对机翼结构进行加强。 轰-6E:基于轰-6C改进,增加了箔条/红外诱饵投放器、GPS接收天线等设备。 轰-6F:通过加装惯导/GPS/多普勒组合系统等设备进行改进。 轰-6G:在轰-6D基础上升级了火控系统,增加了挂载能力及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能力。 轰-6H:在轰-6G的基础上针对挂载空地导弹进行了改进。 增加2台发动机的轰-6I型号(好像开始计划叫轰8来着) 海军型轰-6J:是我国根据轰6N型升级改进出来的,主要用于替换海军的老旧轰6G,火力更加强大,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配合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与海军水面舰艇以及航母舰载机相互配合打击来犯之敌。 轰-6K:换装了涡扇发动机,并对前机身进行了大量修改,加强了机翼结构,换装了全新的航电与火控系统,具备携带空射巡航导弹的能力。 轰-6L:最大的变化是在机翼下方内侧挂点添加了2个DF-4B通用导弹发射挂架,其前身是俄制的AKU-58导弹挂架。依托DF-4B,轰-6L可挂载鹰击-12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机翼外侧挂点可挂载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吊舱。 轰 - 6M: 是在轰 - 6H 的基础上改进的,发动机没变化,机体结构也不大改,只是把部分电子设备优化了一下,能发射长剑 - 20 就可以。 轰-6N:在轰-6K的基础上魔改,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作战半径进一步扩展。 轰-6型号的技术特点和用途 轰-6系列轰炸机经过多次改进,具备不同的技术特点和用途。例如,轰-6D和轰-6G具备导弹航空制海能力,而轰-6K则具备携带空射巡航导弹对数千千米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特殊型号: 轰-6乙:照相侦察机 轰-6丙:电子侦察机 增加2台发动机的轰-6I等型号 轰油-6空中加油机,是中国研制的第一款空中加油机,该机由轰-6轰炸机发展而来 (轰-6K和轰-6J取消了原本机头位置上的领航员观察舱,改为全封闭式的雷达罩,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黑鼻头”) (如果盘点不完全,欢迎大家补充)
图16的型号(不包括轰6) A战略轰炸机的基本型。带核弹或常规自由落体炸弹,乘员7名。玻璃雷达罩,头部下面有小型雷达罩。7门23毫米机炮。有些飞机用作空中加油机,进行伙伴加油时使用独特的翼尖对翼尖加油技术。给图-22进行空中加油时用探管-喇叭罩系统。其中一部分“獾”A被改作搜索救生用,机身下带有无线电操纵的大型救生艇。 B(图-16KS-1)与A型相似,但装两枚由涡喷发动机推进的AS-1飞航式反舰导弹,后来携带导弹的任务由G型执行。[lbk]7[rbk] 为图-16的一种改进型,其翼下挂点挂载两枚KS-1型(AS-1“狗窝”)反舰导弹。后来,设计人员将现有部分图-16KS-1型轰炸机按照“獾”-G标准进行了改装。图-16K-10“獾”-C轰炸机属于另外一种反舰轰炸机,于1961年问世。该型的机身下方以半嵌入方式携载1枚K-10S(AS-2“鳟鱼”)型反舰导弹。图-16KSR-5“獾”-C(改良型)是在图-16K-10型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有时还被称作图-16K-10—26型或图-16KM型轰炸机。图-16Kh-11-16“獾”-G型轰炸机属于一种先进的反舰导弹轰炸机,属于新造机型或由图-16KS-1型改造而成,翼下挂载两枚更先进的K-11/K-16(AS-5“鲑鱼”)反舰/防区外导弹。图-16KSR-5型(改型机)轰炸机1977年首次向外界公布,其另一名称为图-16K-26型,是在图-16Kh-11—16型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旨在使飞机能够携带KSR-5或K-26(AS-6“王鱼”)型导弹 C反舰型,机身下挂AS-2飞航大型空-地导弹。头部装有雷达罩,代替了A型上的玻璃头部和头部机炮。不携带自由落体炸弹。改进型在翼下挂AS-6导弹。 D海上电子侦察型,头部形状同C型,下面的雷达罩加大,机身中部下面串列3个泡形整流罩。 E照相及电子侦察型,与A型相似,但弹舱中装照相机。机身下有两个整流罩,后期型别在机身下有许多的小整流罩。 E照相及电子侦察型,与A型相似,但弹舱中装照相机。机身下有两个整流罩,后期型别在机身下有许多的小整流罩。 F基本上同E型,但翼下挂架上有电子侦察舱,中机身下无整流罩。 G由B型改进而来,翼下挂两枚火箭推进的AS-5空地导弹。该机的雷达更大,作战半径达3220公里。G型飞机多数在海军航空兵的反舰中队服役。另外,给了埃及25架,以弥补1973年10月对以色列作战中损失的图-16飞机。“獾”G改进型1981年瑞典空军首次拍摄到此型。中机身下的大型雷达罩代替了头部雷达罩,该型能携带AS-6空地导弹,装在玻璃头部外的设备能修正飞机发射导弹的位置。 H护航电子干扰型,主要功能是投放干扰物。干扰物投放机构在弹舱区,总共能携带9075千克的干扰物。舱口在弹舱的后部。弹舱前、后各有一个水滴状雷达天线罩。弹舱之后装有两个刀形天线 J专门的电子干扰型。一些设备装在从武器舱内突出的船形整流罩内,周围是热交换器及排气孔,反雷达噪声干扰器工作在A~I波段之间,玻璃机头和A型一样。一些飞机在翼尖有大块的平板天线。K电子侦察型。机头与A型相似,有两个泡形天线罩,弹舱上和弹舱前各一个。在后部天线罩前面的中心线上有4个小型吊舱。 L前苏联海军的电子战型,外形象“獾”G,但装与图-95“熊”G相似的电子设备。 Ту-16з(西里尔字母“З”相当于英文里的“Z”,别看错成图-163了哦)是图波列夫设计局在图16A型轰炸机基础上改装的加油机,是苏联空海军早期非常重要的加油机,1955年开始研制,一共改装了100多架,不过它的加受油方式非常特殊,既不是美国空军惯用的硬管加油,也不是英国发明的“软管-锥套”加油,而是十分特殊的翼尖加油方式。(类似轰油-6,但加油方式不一样)
欧洲国家6代机 由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主导的“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CAS)”,以及英国、意大利与日本合作推出的“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 新一代战斗机(NGF)(图1)预计将在2027年进行技术验证首飞,同时还将对远程运载无人机进行测试。三国的顶尖防务企业各自承担明确的任务:达索航空负责开发新一代战斗机演示机并运营模拟飞机实验室;欧洲军用发动机团队公司则基于赛峰M88发动机构建新的航发产品;德国空客公司专注于开发远程无人装备和一次性无人系统,以及作战云网络的研究;英德拉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传感器研发,而西班牙空客公司致力于低可观测技术,即隐身技术。 英国、意大利和日本联合启动了“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图2)。2022年12月9日,这三国政府正式宣布合作,旨在以英国的“暴风”项目和日本的F-X计划为基础,整合各项技术,以开发一款具备高速、隐形及智能特性的六代机。预计原型机将在2035年前后完成。在此项目中,日本三菱重工、英国BAE系统公司以及意大利莱昂纳多集团共同负责机身与系统总体研发;发动机方面则由日本IHI、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及意大利AVIO进行开发;电子设备由三菱电机,以及莱昂纳多在英国和意大利总部承担。资金方面,英日两国出资比例约为40%,而意大利负责20%的费用。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