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坝海洋 无坝海洋
唯痛苦永恒
关注数: 31 粉丝数: 183 发帖数: 5,181 关注贴吧数: 20
一潭没有风度,没有进步,没有未来的死水 现在的手游圈久违的从一家独大变成了群雄争霸,曾经的老大也放下了风度(真的有过吗?),为了一丁点可能的胜利疯狂乱咬人了。 现在很多的游戏内部的小群体,只能接受胜利不能接受失败,哪怕是任何意义上的一点点胜利都可以让他们如同溜冰一样发狂,不把所有的敌人都狠狠的踩头一遍不罢休;同样的,如果是失败了,那么一定是有敌人、内鬼作祟,反正手软不得,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维持血统纯正! 再说回群雄争霸,虽然说某家依然保持着市场上的领头羊地位,但是已经没有统治力了,理由就是对竞争对手的憎恨越来越深,而非蔑视这种高傲且有风度的行为。 虽然说二游圈本就是烂泥一堆,保持风度从来都不合时宜,但是如此放任粉丝群体,把一切都推脱给外部的打压,甚至不如他的竞争对手的恶意,强调“不是我憎恨他们”,而是“我憎恨他们憎恨我”这种非我也兵也的虚伪思维。这种思维,与如今的影视剧内“仇穷思想”不谋而合,毫无进步可言。 一个以未成年人和青年大学生为主要受众的游戏,居然放任这么落后封建的思想传播,是不会有未来的。 最后的最后,我回答一下最初的问题:老大曾经真的有过风度吗?答案是有的,而且是某些人最恨的那个“二次元扛把子地位被夺走”的时期。 从某二字开服开始,明日方舟就是对它最友善的群体,不仅在二创作者方面有很多的重合,二创内容也有大量作品包含双方角色。如果说双厨狂喜这个愚蠢的说法曾经有过什么积极意义,那就是形容刚开服时期的二字和舟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巅峰也是绝唱,就是哔哩哔哩最后一次以“拜年纪”为名的新春会,舟和二字的创作者有着大量的重合,并且先后登顶全站第一,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有新年快乐和恭喜恭喜。 舟人,从来都不恨自己的地位被夺走,最多就是做个登顶发十连的美梦而已。 就算是现在,舟人也把某些极端玩家和mmr分的非常清楚,只针对极端玩家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制裁,谨小慎微地避免仇恨传播。 某些手游的粉丝应该想象不到,为什么明日方舟如今总是选择沉默与独善其身,原因很简单: 走过希望时代与死仇时代,如今的舟人活在美愿时代,尽管时不时会演一手,但总体还是向上的进步的有未来的和你们有什么必要浪费时间? 倒是某家,就连“老来多惊梦,似有献刀人”都做不到了吧? 良心没了,不仅话可以乱说,钱也挣得更容易了呢。
听我一言,你舟联动mujica约等于吕布辕门射戟 mujica这几个月以来的癫疯剧情着实成为了二次元圈内的笑柄,所以在一切都非常完美的六周年活动之际宣布联动mujica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于是乎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冲锋的好机会,开始大翻旧账,或者认定联动之日就是明日方舟倒闭之日,不如众人推墙倒,先让你陷入舆论的深渊,到时候联动了再来波狠的,总而言之:“明日方舟的末日到了”。 那么回到事实本身,联动mujica是不是就等于“明日方舟的末日”? 当然不是,无论某些人渲染的再怎么恐怖,明日方舟的末日都不存在真正到来的那么一天。 还记得这张图吗?面对“明日方舟的末日到了”的各种变体言论,首先要做的不是争吵,而是嘲笑。 嘲笑渲染明日方舟的末日到来的人,嘲笑那些自认为可以摧毁明日方舟的节奏,嘲笑那些贷款吃屎的“自己人”。 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之后,再回到事实本身。 mujica的剧情和人设确实争议很大,评分不高,但这并不代表明日方舟联动会做的很差。 首先,是否有过根据一个并不怎么样的原作改编得到的高质量作品呢? 答案是有的,《兽娘动物园》第一部就是这样的作品。原作甚至是一个早早停服的手游,但是动画组的热爱让它成为了经典。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改编作品的水平并不受原作的限制。 甚至改编毁原作才是常态,对吧,樱井光、东出佑一郎、小太刀右京? 其次,有多少人认定了联动剧情一塌糊涂,假借着明日方舟联动mujica前来翻旧账的呢? 很多很多,今天直播完群里就有搬不完的屎,大有全二游圈围剿明日方舟之势。 就算你们真的来了,也不过就是回到19、20年的时候罢了。 想弄死明日方舟?你行吗?当年你也不行啊! 最后,明日方舟联动mujica,对双方而言意味着什么? 如标题所说,约等于吕布辕门射戟。 吕布自然不是什么好人,刘备虽然有主角光环,但也不是什么厉害角色,纪灵是一方军阀,也不是什么好人。 “全员恶人”的情况下,造成的是一段佳话:吕布辕门射戟,两家退兵,矛盾和平解决。 mujica的问题在于剧情为反转而反转,没有做到一个续作该有的事情,反倒摧毁了原作的地基。 这个时候来联动的mujica就是失势的刘备,各路想要围剿明日方舟的就是纪灵。 唯一的问题是:你舟是不是吕布? 你死也得是。 想要做吕布,得有扭转风评的实力,你舟有吗?不靠社管、不靠宣发、不靠洗脑玩家,扭转整个游戏的风评,有这个实力吗? 我想怒号光明、长夜临光、孤星,这几个活动已经证明了实力。 那么实力源于什么呢?源于热爱。 就好比讲述烂片《房间》如何拍摄出来的电影《灾难艺术家》,却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原因就是导演发自内心的热爱《房间》。 孤独摇滚的原作也就是简单的四格漫画,但是动画组的热爱大家有目共睹。 YJWL内部是非常喜欢mygo和mujica的,同人出身的他们最清楚热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 对于YJWL,争议是他们所面对的最简单的问题。 我相信,联动mujica既是明日方舟游戏发展的一步,也是mujica扭转风评的一步。 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呢.jpg 无论怎么说,舟人应该先内乱,就算不是无脑支持YJWL,也应该中立观望。 至于那些带节奏的“人”,他们哪次成功过呢?
我受够了“梅干之争” 从昨天开始关于相见欢剧情里的一个小细节“在过去条件艰苦的时候,梅干是工人们常吃的一种食物”引起了一些争议,当然更多的是某些人借题发挥,想要在春节期间闹事罢了。 和这个相关的完整剧情在图一,在百灶建城以前,工人们以梅干作为食物,并非“梅干盖饭”。 米饭,尤其是精米煮成的白米饭,从古至今都是难得的食物。 梅干,则是我国商周时期就广泛食用的食品,无论是作为调味品还是直接吃,都没问题。 其次,百灶建城,早在数千年前,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岁兽大战之后建成,一种是百氏之乱后建成,无论哪种都是千年前的事情。 那么,某些人说的日之丸便当有多少年的历史呢? 1854年7月9日,幕府确立膏药旗为总船印,事实上即为国旗,正式确立则是1870年1月27日。 自然,梅干盖饭的历史要更久一点,但是从江户年代距今不过三百余年,和国人食用梅干的历史相比,差别太大了。历史时期根本就不重合。 在汉代以前,梅子是以食用为主,在汉代以后 逐渐形成了风雅的赏梅文化,梅子也常和酒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了独特的诗酒茶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这段剧情讲述的逻辑是从鼎丰楼考察煌能否品出茶里有几味食材,煌闻出里面有梅子酒,由此想起了百灶建城的历史和工人的贡献,以及当下百灶人会酿造梅子酒以纪念他们。 本质上用两段很短的剧情讲述了梅子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变化,以及国人不变的饮水思源的品性,无论如何,都不该泼脏水。 我甚至想到了08年的春晚小品《公交协奏曲》,老北京人从不是排外摆谱的,而是开放包容厚德载物的,只不过近几年大家戾气都很重,只想着互相攻击,忘记了以和为贵。甚至于连“梅干”也成了党同伐异的工具。 不过,我还要补一句:真金不怕火炼,要不是有这些人故意挑衅,也看不出这两段剧情的深意,就当你们是鲁豫好了。 可是,舟的文化挪用帽子撇清了,某些人自己干不干净,能不能洗白,我就不知道咯。
梅干争议,在此终结 从昨天开始关于相见欢剧情里的一个小细节“在过去条件艰苦的时候,梅干是工人们常吃的一种食物”引起了一些争议,当然更多的是某些人借题发挥,想要在春节期间闹事罢了。 (到底是谁在春节活动里安排和日本女性混浴呢,真难猜啊) 和这个相关的完整剧情在图一,在百灶建城以前,工人们以梅干作为食物,并非“梅干盖饭”。 米饭,尤其是精米煮成的白米饭,从古至今都是难得的食物。 梅干,则是我国商周时期就广泛食用的食品,无论是作为调味品还是直接吃,都没问题。 其次,百灶建城,早在数千年前,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岁兽大战之后建成,一种是百氏之乱后建成,无论哪种都是千年前的事情。 那么,某些人说的日之丸便当有多少年的历史呢? 1854年7月9日,幕府确立膏药旗为总船印,事实上即为国旗,正式确立则是1870年1月27日。 自然,梅干盖饭的历史要更久一点,但是从江户年代距今不过三百余年,和国人食用梅干的历史相比,差别太大了。历史时期根本就不重合。 在汉代以前,梅子是以食用为主,在汉代以后 逐渐形成了风雅的赏梅文化,梅子也常和酒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了独特的诗酒茶文化的一部分。 详细考据我会放在下面,先不说。 最后,这段剧情讲述的逻辑是从鼎丰楼考察煌能否品出茶里有几味食材,煌闻出里面有梅子酒,由此想起了百灶建城的历史和工人的贡献,以及当下百灶人会酿造梅子酒以纪念他们。 本质上用两段很短的剧情讲述了梅子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变化,以及国人不变的饮水思源的品性,无论如何,都不该泼脏水。 我甚至想到了08年的春晚小品《公交协奏曲》,老北京人从不是排外摆谱的,而是开放包容厚德载物的。 不过,我还要补一句:真金不怕火炼,要不是有这些人故意挑衅,也看不出这两段剧情的深意,就当你们是鲁豫好了。 可是,舟的文化挪用帽子撇清了,某些人自己干不干净,能不能洗白,我就不知道咯
【搬史?】 雷锋网:鹰角,最后的二游大厂'手工匠人' '手工匠人'的初心,和技术极客的碰撞。 作者 | 胡家铭 编辑 | 董子博 在二次元游戏业界,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则江湖传说。 有好事者曾问过米哈游的高管,“你觉得谁是米哈游最大的对手?” 在腾讯、网易等强敌环伺的当口,这位高管的答案显得出乎意料:“我觉得是鹰角。”至于理由也足够自洽:因为它最像早期的米哈游。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而美”厂商,也在近两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问题。 当下的鹰角,绝大多数现金流仍然来自五年多以前的《明日方舟》。 即便一个月前放出的《终末地》二测PV,仍然保留了鹰角的“本味”;新近举行的闭门试玩会,也在相当程度上释放了项目组的匠心与诚意——但能否满足广大“舟游玩家”的挑剔口味,尚需等待市场检验。 《终末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鹰角发展道路上自己的“原神”——一旦功成,鹰角就能再一次复刻米哈游的来时路;一旦市场和口碑不达预期,即便不会“成仁”,但鹰角这块二游圈的招牌,也会在《来自星尘》之后,再一次蒙上尘烟。 这或许是人均自称“工业化高达”的游戏行业里,独属于“手工匠人系厂商”的悲壮时刻。 01:明日方舟,舟游玩家自己的“幻想乡” 放眼上海游戏四小龙,鹰角整体的公司气质,算得上独树一帜。 论赛道,莉莉丝侧重数值卡牌,叠纸以女性向游戏见长,米哈游则当之无愧坐上二次元赛道头把交椅。同属二次元游戏赛道的鹰角,体量自是无法与米哈游相提并论。 体量与影响力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用二游从业者方霖的话说,《明日方舟》对于二次元游戏,乃至整个二次元圈层的贡献,某种层面而言并不比米哈游更低,甚至在二游玩家的“鄙视链”里,舟游玩家相对于米游玩家,相对而言更加垂直,集中。 如果把时间拨回2017年8月15日,明日方舟官方微博的第一条推文。它不仅宣告了《明日方舟》这个IP的诞生,同时也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明日方舟的世界观,与制作人、鹰角网络联合创始人海猫络合物曾经构想的“XANADA”世界观,存在承前启后的关系。 透过这个海猫在“二维镜像”时期的企划,我们或许可以理解,明日方舟一路走来,其核心受众的源流所在。 二维镜像的历史,要追溯到2008年。它作为国内老牌二次元同人社团,以大量的“东方project”同人产出闻名——包括但不限于插画、同人文、音乐等作品。如《东方博丽庄》、《幻想大图鉴》等等。2009年,刚刚升入大一的海猫,成为这个传奇同人组织的一员。 之所以称之为“传奇”,是因为二维镜像社团里,有相当多的同人爱好者后来都加入了鹰角,譬如鹰角的主美,唯,即是二维镜像的前任社长,同时也是海猫的学长。乃至二维镜像本身,也在鹰角成立之后,与之保持了极为深度的合作关系。 作为一个“老二次元”,海猫的故事在互联网上的痕迹并不算少。其中一个坊间传闻是,海猫在高三最忙的那段时间,仍然没有放下同人文学的创作,他在东方小镇连载的第一篇同人文《东方螽震胤》,便是在这个时期写就。 2010年5月19日,海猫绘制了名为“防毒面具妹红”的插画,并在同年12月12日的CP7上出现在他的个人画集《月面辐射-神明阵亡纲要》之上。它被打上了“XANADU”(天庭)的版号,并在两年后,通过一系列同人作品的推出,最终在2013年完善为XANADA,简称3.0。 海猫的绘画功底和世界观构建能力,在彼时便崭露头角。“XANADA”世界观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在二次元同人领域(尤其是绘圈)获得了不俗的影响力。但在离开散爆网络云母组之后,海猫才能真正将这股“厨力”,尽数倾注到他的游戏作品中来。 根据一位“东方project”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舟游玩家的说法,《明日方舟》的世界观和角色设定,中间有很多“东方project”的影子。譬如《明日方舟》的干员星熊,和“东方project”的角色星熊勇仪,就在多处细节上有着相似之处(譬如身材高大、独角、长发等等)。 另一个关键要素是,XANADU本身则是与四季映姬的姓氏Yamaxanadu的后半段一致,其中译“天庭”也与零设中对“夜魔仙那度”的“乐园”的解释来源相同。而在东方project的设定中,幻想乡通常被称作“乐园”。等量代换一下,《明日方舟》的故事,也是在一个可被叫作“幻想乡”的世界进行的。 还记得在明日方舟上线之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内测,游戏评分从9分下滑至6分,玩家反馈直指高难度的游戏设计和部分的养成机制。而在上线前的直播中,海猫向玩家们道歉,并承诺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大改。 不到一个月后,即2019年4月30日,明日方舟上线了,上百位二次元圈子的同人画师,为庆祝《明日方舟》的上线发布贺图,他们或多或少,都和海猫此前的同人活动有所关联;与此同时,海猫承诺的大改也全部完成。服务器也扛住了海量玩家涌入的压力,仅在5月3日和6日的凌晨3点,进行了两次停机维护。 相较一般的商业向游戏更重视玩家意见、行业内靠前的反应速度和内容产能,加之可拓展性极强的母世界观,同时具备这几大特性的《明日方舟》,或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同人游戏作品”,甚至没有之一。 明日方舟本身的生命力,也因为上述特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二次元塔防游戏”的范畴,转而成为中国二次元爱好者圈子里,另一个比肩“东方project”的存在。 02:一家拥有游戏公司的“同人社团” 一位游戏投资人,梓龙,曾向雷峰网这样描述鹰角:这是一家懂内容的游戏公司。 翻阅鹰角网络的股东列表,除了投资方悠星系的几位股东,剩下几位自然人股东,内容出身的浓度极高:“海猫”钟祺翔自不必说,王卫琦(圈内花名“唯”),作为二维镜像的前任社长,同时也是《明日方舟》的主美;主策樊润东、主程袁理,加上战斗和关卡策划乐俊伟,这样的股东阵容,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或许在主卷美术和画风的《明日方舟》时期,这样的主创阵容已经十分足够。但当鹰角后续的突破重心开始转向技术,即2D转3D时,这便成为鹰角项目开发显而易见的短板。 《来自星尘》即是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的试水作品。 从制作人员名单也能发现,哪怕这是一款3D游戏,各种网名齐飞的同人画师,在制作人员中的比重仍然很高。相较下技术的成分就显得“过于不足”——在很多《来自星尘》的玩家看来,这款游戏的推出,约等于“消费自家品牌力”。 话虽如此,鹰角的同人社团底色,在此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制作者后续言辞恳切的道歉信,加之明日方舟颇具诚意的更新质量,让《明日方舟:终末地》的开发进程,起码在资金层面,未曾受到太大的干扰。 一辉在鹰角的《终末地》项目组供职已近两年。作为“一线手艺人”,他对于海猫、黑兔等《终末地》的直接感知,多来自开发进程中各项指令的下达。一般而言,海猫会是那个直接颁布指令或决策的人。 至于各项决策的产生,据一辉对鹰角管理层的了解,也并不存在所谓的“一言堂”,更像是同人社团式的“商量着来”。如果与莉莉丝的“邦联制”进行“对位”,则更接近古典民主的“议会制”。 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决策圈以外的普通员工,对于海猫、唯、黑兔等最高决策层的观感很好,不必担心令出多门。其开发过程只需根据最高决策层的指令推进即可。 这样的模式并非完美无缺:一旦“方向有误”,修改方向和补全技术空白的成本,其实会偏高。更重要的是,修改的过程也需要花时间——一旦市场方向有变,或者竞品率先上线,对《终末地》的预期上限,打击不可谓不大。 从开发周期来看,《明日方舟·终末地》拿到版号的时间,是2024年8月30日。按目前明日方舟的生命力,团队大可花两年左右时间去打磨产品,直到其正式上线。梓龙的判断则是,以版号到手为节点,一年左右上线是较为合适的时机,越往后拖,鹰角方面的压力越大。 鹰角在2D塔防转3D动作向游戏的探索过程,从2023年的首测来看也并不算十分顺利——无论是最为底层的引擎技术,还是更直观的“建造与战斗玩法能否顺利结合”,起码从第一次测试来看,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要解决这些“核心矛盾”,除了一个“招”字诀,鹰角似乎没有更多选择。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谁能为鹰角供给大量的3D方向的技术与玩法人才? 恰好也在上海,腾讯的北极光工作室,拳头产品即是著名3D武侠MMORPG——《天涯明月刀OL》,加之杭州网易雷火的《逆水寒》,可以说潜在的人才池子,鹰角并不缺乏。 此处的一个“历史机遇”是,天刀手游在2020年10月上线之际,项目组人员其后发生大量出走。天刀手游组的亲历者萨飞告诉雷峰网,在他相熟的同事里,包括程序、PM、策划、交互在内的大批工种,相当部分3D人才由此加入鹰角。从项目分布来看,有一些在研项目,当然也有《明日方舟》的系列IP项目。 按照二游行业“有米选米”的定律,鹰角在腾讯系员工心中的排位并不算前。但彼时的米哈游,在鹰角人才缺口最大的时候恰好“缩招”,鹰角便“歪打正着”。成为了大量前腾讯人的“应许之地”。 策划子翔恰是在这波浪潮中入职鹰角。按照他的说法,鹰角在招募人才时,往往会在工作能力的匹配上留有余量。对于一个80分的员工,通常会分配60分难度的工作。这带给子翔的观感则是,周围的同事“大佬含量极高”。 起码对《终末地》项目组而言,团队成员能力超过岗位要求,并不是一件坏事。一旦决定更改游戏方向,抑或是重新打造玩法流程,只要决策层拍板,执行起来极其高效——由此带来的产能提升,也十分明显。也因此,鹰角整体的工作强度十分适中,即使偶有加班,也能有相应的加班补贴。 重扬从事引擎开发工作多年。在他看来,如果一个长期停留在“手工作坊式”游戏开发的工作室,想要快速适应原神之后,整体提升的画质技术要求,以及对应的开发范式。无论是否有对应基础,想要快速弥补这种世代级的差距,没有一个通晓相关管线开发流程,且具备团队搭建经验的技术大牛坐镇,实际是非常难的。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在雄兵集结的前提下,领头的良将并不需要额外招徕人才,就能迅速搭建3D相关的技术架构和玩法体系。 这也是前《天涯明月刀OL》第一代引擎负责人、腾讯Next 工作室副总经理顾煜和一干技术大牛,“无缝融入”鹰角所必备的前置条件。 最新的工商查询数据显示,鹰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参保人数为1296人,这还是2023年上报的数据。如今的人员规模,其实只会更高。 至于全鹰角的希望——《终末地》项目组,人员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并不算难。 随着团队规模的日益膨胀,鹰角面临的项目管理问题,同样也很直接——因为海猫和黑兔等项目负责人,并不是“手K达人”蔡浩宇。 但同人社团的经历,给了他们蔡浩宇所没有的优势。 前面已经提到,海猫在二次元圈子里的影响力不小。而在鹰角的员工里,海猫作品的受众并不算少,譬如一辉家里就有海猫手作的同人画册——这意味着,当海猫作为决策层的“新闻发言人”时,他既可以负责发布决策,也可以缓冲来自员工的不同意见,让整个团队,倾向利于项目开发的氛围。 据子翔透露,鹰角虽然给很多能“造飞机”的工程师,安排了很多“拧螺丝”的活,但在薪酬方面,却实实在在给出了“造飞机”应有的待遇,处在四小龙序列“中间偏上”的水准。 除此之外,鹰角员工无论年龄大小,入职年限多久,公司都会为其购买一个价值五位数、保额最高百万的商业重疾险。这道保险覆盖所有的疾病和既往症,并且可以挂到上海范围内,所有公立医院和大部分私立医院的特需专家号。 虽然暂不清楚有多少员工因此“受益”,但可以确定的是鹰角员工的流失率,在二游行业里“特别低”,“起码在市场上,你很难找到鹰角出来的离职策划吧?”子翔说。 领导层令出一门,技术大拿和高执行力团队合兵一处。这样的团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明日方舟·终末地》放出了二测PV,闭门范围的试玩会,也在早些时候举行。 一位亲临现场试玩《终末地》的朋友告诉雷峰网,目前试玩的内容仍是“开发中版本”,与后续的公开版本仍然存在一些差异。最直观的差别在于“很多界面都带有命令行”。 据鹰角CEO黄一峰介绍,在底层的Unity引擎开发上,他们使用了业内通行的“深度重制”思路,即对UE4在架构层面进行改写,只保留了架构和工具,内部的核心组件和内容,都做了深度重构,尤其是图形渲染部分做了相当大的改造。 譬如引擎底层,用了面向数据的方式(ECS),对游戏组件的处理会更高效;对于图形的API层面也进行了彻底重构,使其能服务于《终末地》独有的画风与玩法。 这位朋友向雷峰网补充,试玩的电脑和机型,都是目前业内顶尖,因而在测试环节,也很难发现优化方面的问题。但就其他多端互通游戏的经验来看,不同手机机型和电脑显卡的优化适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玩家体验。 相较一测的“Demo”,二测的完成度,主要体现在战斗系统的推翻重做,使其更接近主流的二次元动作游戏,节奏相对更快。 战斗并非《终末地》的主菜,其主要体验,仍然还是基于其场景展开的一系列玩法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塔防、建造等等,这些玩法的结合相对更紧密,“战斗的优先级反而没那么高”。 可以看到,即便上马了3D商业游戏必需的开发范式,《终末地》仍然带有鹰角特有的“作者游戏”气质,正如同样是第三人称的开放世界游戏,可以是吃了管饱的工业化育碧罐头,也能是有生之年的《死亡搁浅》。 这或许就是同人底色与制作人风格兼具的鹰角,能端出这样一道玩法与风格化叙事兼具的《终末地》,其核心原因所在。 03:结语 :行业仍在呼唤“作者游戏” 虽然在二次元生态上的建设不遗余力,但鹰角及海猫,面对外界的接触,很大程度仍然算得上低调。 一位券商朋友曾在某一年的游戏产业年会见过上海四小龙的管理层。他告诉雷峰网,面对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四小龙创始人的态度是迥异的,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自的性格——有的创始人会给扫微信但不会通过验证,有的表达欲旺盛一些,会直接通过微信。但海猫一行人,甚至很难扫到他们的二维码。 这种核心决策层的低调行事,某种意义上也对应了鹰角和《终末地》如今的开发模式:闷声做事,以期一鸣惊人。一如当年,《明日方舟》的来时路。 但在方霖眼中,《终末地》这样的游戏,虽然“作者风格”很浓重,但仍然需要商业化。诸如“玩家是谁、玩的理由是什么、付费能力几何”等经典“灵魂拷问”,仍然是需要回答的。 譬如作为《终末地》主要玩法之一,模拟经营和塔防战斗,加之其独有的风格化叙事,本身对玩家就是一次筛选。而其特有的长周期养成系玩法,能否获得这类玩家青睐,仍然需要时间去验证。 而以鹰角的一贯的“作者”风格,乔布斯式的产品极客精神,必然是存在的。但这个产品能否得到市场欢迎,是否“太过超前”,仍然取决于制作人对于当前市场的理解——一如小岛秀夫的《死亡搁浅》,哪怕拿了TGA年度游戏,也“叫好不叫座”。 但从目前的开发实况,和闭门测试的情况来看,《明日方舟·终末地》的成功率,并不算低。这不仅是核心研发团队上下的“百万一心”——海猫、黑兔等人作为实际的决策层,在每一个关键的开发节点,几乎都与一线研发“住在一个战壕里”。这对于本就高产能高效率的《终末地》团队,凭空更添一层动力。 靠着宵衣旰食与“亲力亲为”,《终末地》的主创们,终究是走出了天赋以外,另一个“手工匠人”式游戏的开发范式。 即便有天生的技术短板和玩法开发上的难度重重,最终的《终末地》成品或许不是最卖座的,但在产品的各种细节上,一定能感受到制作组的“厨力”与诚意。 这或许是工业化游戏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为数不多的“手工业朋克”浪漫了。
以新春会为时间轴看舟原/鹰米关系的变化 第一届原神新春会和那一年明日方舟新春会在制作人员方面有着大量的重合,很多双厨作者呕心沥血为两边制作了大量高质量的作品,两边的新春会先后登顶B站热度榜第一,不可不说是一桩美谈。 可是希望年代的涂鸦很快就被摧毁了。 就在大家以为新的一年里双厨狂喜可以继续的时候,米家自己接连爆雷,迫使米家选择了极其激进的社区策略,死仇年代来临。 米家从兔女郎到薪炎永燃,鹰角从多索雷斯到长夜临光,两家的商业战略完全走向了对立面,玩家关系进一步恶化。 那一年的新春会,先是杨颜开玩笑说要安排一个原神的节目,被集体否决。之后又因为哈米伦的工作生活论和挪用多洛可小镇素材,原神新春会成为了舟原两家的新战场。 再之后,仙家军成立,舟原两家的死仇年代进入鼎盛期,在仙家军成立后的第一年,他们就联合主祭制作了仙家军新春会,内容不堪入目,却没有一个米家玩家出来反对他们的行为。事实上,如果不是24年主祭进去了,仙家军所谓“新春会”根本就不会停止。 从22年底到24年初,是鹰米关系彻底恶化的时代,也是仙祭开合最猖獗,舟人社区普遍无力应对节奏,疲于奔命的时代。 到了今年,舟总算又摸到了希望年代的门扉,端出了五个新春会,而今年也是米家新春会萎缩的一年。 以新春会为时间轴,可以看到鹰米关系一再下滑,其责任完全就在米方。 米家热度下滑,内斗不断。商单裱糊匠功夫已经阻挡不了大厦将倾的颓势,干脆直接摆烂不搞官方新春会。 在这个大背景下,米家仍然有着不少的纯粹的玩家和创作者,主动制作了全家桶新春会,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然而创作者越纯粹,越显得前几年的商单战略的幼稚和卑劣,越显得米家放任仙祭合流破坏大环境的不负责任、用心险恶。 那么大基数的玩家,怎么到头来只有这么点创作者还在坚持心中所爱? 我从未嘲笑过创作者,我只是嘲笑米家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从前的种种回旋镖一一打回去,却还要打肿脸装胖子。 尤其是最近的洗脑包:“从未使用过盘外招”。更是让人听来笑掉大牙,笑完令人作呕。 用爱发电的新春会自然不是盘外招,那么之前的商单二创又是什么东西呢?总不能是和盘外招似是而非的东西吧。 给米家全家桶新春会供稿的创作者们,你们的创作不会换来米家的良心发现,只会让他们更加抓紧压榨老玩家。你们的热爱迟早有一天会变成囚禁你们的牢笼。 任何对米家的热爱,最后都会变质成和初心毫不沾边的恶心的玩意儿,这就是我必须炮轰米家的原因。 我不怕回旋镖,我甚至期待着玩家自制新春会成功,但是这种成功只会变成米家商业上更大的失败。 无论是哪家的自制新春会,只要内容优质、价值观正确、符合社区规范,我都祝愿他们成功。
圆规,畏威不怀德,见利而忘义的群体 畏威而不怀德,知小礼而无大义是近年来网上对立本人的精准评价。 当然,圆规自然不是立本人,我也不会做什么开除国籍的事情,所以我就改了一点,以显示圆规并不完全符合立本人的特点。 圆规吧从搬运原神内鬼消息再到反原神搞麻辣运动,再到现在手机偷偷的玩原神,继续搞麻辣运动,从未停止的是对明日方舟的攻击。 可以说,圆规这种“建立于对抗性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寄生型社区,圆规的立国之本不在原神,而在明日方舟。 或者说,原神乃至米家全家桶,外在的东西可以模仿其他游戏、动漫,但是精神内核已经是离不开明日方舟的了。 但那不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再回到圆规社区。 某人声称采访了高管哥,获取了一些内部消息,并且圆规很快就认定了该高管的身份是鹰角网络常务副总裁李明瑞。之后他们就开始疯狂诋毁该该访谈的内容,并且认为他们的麻辣运动大有可为,未来充满光明。 反正访谈内容已经被搬运了很多次了,我就不提了,我只是很疑惑:这位高管哥和圆规成员交谈过很多次,为什么之前没有确定身份?为什么之前没有这么诋毁他? 总不能是之前访谈内容符合预期,所以就信了;这次的访谈内容不合预期,所以就甩锅给舟? 我以前论证过仙家军的“四重思想,一以贯之”: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四部分:支持米家/黑米家、支持鹰角/黑鹰角;但是对事物的一分为四绝对不能对米家造成实质性伤害,就算是黑米的部分也一定要把米家做成受害者人设打回去。 现在的圆规完美的继承了“四重思想”。
又一次的可莉事件,不同的是敌人更加没底线 RT,我指的是此次由P站画师雨男所绘制的R18同人本RH事件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这件事可以称得上是可莉事件ProMax版本,但是舟人的表现和对手的表现都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先说舟人,可莉事件之所以造成了那么严重的后果,是因为舟人放弃了话语权,真相完全被扭曲,以及舟人内部根本就不团结,导致被内外敌对势力联合绞杀。 但是这一次舟人行动很快,早早的扼杀了作者,减少了二次传播,并且把真相掌握在手中。所以这一次就算敌对势力再怎么颠倒是非,也不过是散兵共振而已,对舟人的伤害微乎其微。 再说敌对势力,这一次的敌对势力不像可莉事件那样是少数KOL裹挟大量MMR,而是大量对明日方舟充满纯粹恶意的暗区人(?真的是人?),以及少部分由暗区人帆船的mmr。 这就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暗区人的攻击更加厚颜无耻,二是暗区人的攻击不可避免的走向滑坡谬论,失去其正当性。正如圆规在“有男不玩运动”中一步步走向深渊,走回神原一样。 mmr天然有希望社区变好的倾向,毕竟mmr需要游戏社区正常运转;而暗区人永远不会希望社区真的转好,那样他们还在哪里生存呢? 所以以圆规为首的暗区人,选择了最错误的一种攻击方式:把雨男的过错上升到全体舟人。无视舟人为了纠正错误,第一时间将雨男冲至删号跑路,并且在E站评论区和大量反贼对线,同时积极和E站投诉要求删除。 在这期间,画廊上传者的表现极其不正常。首先是其注册时间和上传时间极为接近,其次是他一开始居然根本没看出内容的问题所在,最后是他拒绝删除。让人不得不怀疑:既然可莉事件是雪人发布可莉鬼图,雪人带着原神玩家扩大化攻击明日方舟,那么这一次,是不是也是同样的事情呢?
圆规不妨回答我一个问题 圆规基本上都是退坑或半退坑或根本没退坑的原神玩家,那么我有一事不明啊。 现在这么爱国,看到一个墙外E站的本子就想要攻击全体玩家,甚至要求官方道歉。 那么当年《东京玫瑰家书》发表在国内的LOFTER上的时候,你们怎么一个说话的都没有? 当年连仙家军都还没有成立,怎么不敢说话了? 圆规在当时有几个人冲作者,有几个人仔细解读批判其中的错误思想,挖掘其中的恶隐政了? 当年怎么处理的《东京玫瑰家书》,如今就该怎么处理这个本子。 第一步解读并批判,第二步冲作者并举报作品,第三步减少影响,避免对游戏社区造成二次伤害。 不会有人到现在还不知道《东京玫瑰家书》是什么吧? 当年舟人没有落井下石,如今圆规居然有脸反攻倒算? 除了东京玫瑰家书以外,B站还有过涉及西毒情节的原神二创小说,也没见OU、圆规怎么样大张旗鼓的要冲作者举报作品最后审判游戏本体啊。 难道在某些人眼里,明日方舟就不配吗? 明日方舟玩家一直以来以最大的善意对待其他游戏玩家,甚至我本人在面对这些节奏的时候,也是以一个双厨的中立身份客观评价,在冲作者之外尽量减少社区影响。 某些人就是学不会,总是把舟人的和平主义倾向当成软弱,觉得踩龟壳、捏软柿子可以让舟崩溃。 某些人从来没有变过的,是巴不得友商死绝,方便他给主子尽孝。 那么,在这一次,为主子尽孝胜过了爱国。 造几个大字报、做几条数据就能弄死舟?
【雨男事件】罕见为谁而鸣? 一日之内,画师雨男的本子由于涉及敏感话题引起了小范围内的舆论震动,各方势力也蠢蠢欲动,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 有的人在手冲(干脆阉了),有的人在冲画手(已取得明显成效),有的人借冲画师颠三倒四的冲舟人群体。 须知这三部分人中,第一部分人是少数,第二部分人是多数,而第三部分人,想必比第二部分人还要多。 这是为何呢?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讲,这件事中做错了的就只有画师和无脑打手冲的人,把画师冲到删号跑路就可以解决问题。剩下的就是尽量减少传播,降低负面影响。 为什么会冒出第三部分人,闻他人之过则喜,热衷于把其他人都打成罕见,仿佛这样就可以搞扩大化,为舟人敲响丧钟? 只有看到别人都是罕见的情况下才爱国,这样投机的两面派,才是真正的罕见。 或者说对这种人来说,国家荣誉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一把用来杀人的刀,他们只在乎游戏阵营而已。 偏偏这种人给舟人扣罕见帽子,说舟人热衷于社区斗争,其实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正符合他们的口风。 罕见为谁而鸣?为可以把别人打成罕见而鸣。 玩家期待的社区: A:我们的一创二创都很优秀 B:哈哈,我们的也不差,等新春会好好比比。 实际上的社区: A:我投入更多水军空瓶 B:我直接咬对家
望女而逃和迎女而上,麻辣仙人的双重思想 众所周知,麻辣仙人最喜欢拿其他手游男玩家被“女玩家”“脚刹”说事,论证其他手游的劣根性和妥协性。 背后的思想是其他手游存在包庇女性的倾向,所以所有男玩家都是龟龟,这种游戏应该被他们狠狠地攻击、 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作为男玩家,却站在了极端女玩家的一边,不断绥靖,让“女玩家”的势力越来越扩大。 不过我想问一句,女玩家想要脚刹男玩家,不正是因为游戏里出现了“媚男”内容吗?所以越被女玩家脚刹,不更应该积极地正面应对“女玩家”的言论打击? 麻辣仙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帮助女玩家呢?难道是,有男不帮? 除此之外,麻辣仙人更是用行动证明了他们“望女而逃”,从文案到配音演员再到coser,只要看到现实女性他们就会立刻掉头就跑。 此前我说过,麻辣仙人是一种“在对抗中才能维持自我的存在”,然而过了没几个月,麻辣仙人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对抗性,只剩下了软弱的逃跑本能和无耻的落井下石本性。 如果说以前的麻辣运动是一个铜豌豆,既不怕砸,砸别人也很痛。 现在的麻辣运动就是一盘清水,既害怕有“污水”滴进去,又害怕盘子从桌上掉下去,完完全全的失去了对抗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本就不多的正当性。 对现实中的女性望女而逃,对网络上的女性迎女而上,嘴上说着厌女,身体却很诚实的渴女。 不知道麻辣仙人帮助别的手游的女玩家脚刹男玩家的时候,会不会感觉与有荣焉,忍不住轻哼起来。 麻辣仙人和脚刹仙女,一方是无孩爱猫娘男,一方是无孩爱猫女,真好磕,甜甜甜甜甜
感觉维多利亚很多矛盾都是自我设限的伪命题 文案沉浸于残酷的战争下必然的悲剧,一点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没有,每一次剧情里有NPC生起希望,就会被战争直接干碎。 但是我们都知道,少女终将成王(哪怕不是国王是议长),那么怎么铺垫就成了比较重要的问题。YJ文案不幸的选择了最差的一种:大起大落落落落落,最后大起。 但是YJ太偏爱萨卡兹了,以至于王维娜现在就很不上不下。 再回到标题,哪些矛盾是自我设限呢? 戈尔丁紫砂,就是一个。 戈尔丁在战争中粉饰太平,因为学生被战争洗脑接受不了而自尽。就是YJ觉得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个人面对战争是无力的。 这个问题就好比物理学家杨冬发现物理学不存在而紫砂一样,属于自我设限的伪命题。 既然玩家可以对这种剧情问题提出合理的质疑,YJ就该越过剧情文本,直接和玩家正面对决。 也就是说,做到直接用文本和读者交流,预判玩家的反应,给足情绪价值。 而不是自我感动,端上一盘东西,也不知道玩家喜欢不喜欢,反正作者写爽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存在既让作者写爽了,又让玩家读起来开心的剧情呢? 就好像维多利亚战争虽然残酷,但是NPC可不可以依然乐观的活下去呢? 这种看起来打破第四面墙的问题,才是文案需要考虑,需要修改的问题捏
巴别塔必须倒塌,国产游戏的未来是螃蟹笼 每当有人试图建造互联网巴别塔,就一定会跌入深渊,从前如此,以后也是如此,于是人们说巴别塔必须倒塌,并且日益期盼着有巴别塔倒塌方便他们捡砖头分一杯羹。 甚至,有人真的建造出了一座小房子,也要被摧毁。 毕竟有巴别塔也只能满足塔内的人,而摧毁巴别塔能够满足所有塔外的人,为了更大的良善,苦一苦巴别塔,骂名巴别塔来担。 更不要说某些人建造的连巴别塔都不是,只是一座屋子,既不能满足所有人,就让所有人把你给摧毁吧。 慢慢的,有的东西学乖了,既然建造房子都不被允许,为什么不专门成立一个拆迁队呢?这样还能从拆房子里获利更多,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未来的国产游戏就是建房子与拆房子的对决,一个螃蟹笼困境:当有多只螃蟹在一个敞口的容器内时,它们会相互拉扯,阻止对方爬出容器,结果导致没有一只螃蟹能够成功逃脱。 建房子的人就是努力向上爬的螃蟹,他的成就、名声、良善都是拽他下去的螃蟹的食粮,一切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以上建造巴别塔的是游戏科学,造小屋子的是YJ,从建房子变成拆迁队的是MHY,从一开始就吃尸体的是女O. 还有更多吃尸体的和建房子的也不一一点名了。 算是我看到明日方舟和黑神话还有更多被污名化的国产游戏而写出的一篇小寓言,历史是个圈,游戏圈只不过比历史的周期变换快得多罢了。 我还是希望有人能跳出这个螃蟹笼,毕竟跳出笼子,才知道世上有大海。 跳不出笼子的,那就
在对抗中保持存在,有男不玩的本质 虽然国产手游圈从来不缺战争,无论是一款手游的内部矛盾斗争,还是不同手游之间的外部冲突,战争从未停止。 然而无论是仙祭的无下限迫害,还是现在有男不玩群体的踩龟壳运动,都和以往的矛盾斗争没有半点相似度。 尤其是有男不玩群体和圆规近几日炒作的六芒星节奏,总算让我发现了他们的本质:在对抗中保持存在 以往的二游节奏都是实打实的,游戏本体做支撑,玩家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相互吉列的豆蒸。 而现在的二游节奏完全不需要游戏本体,简直就是金融虚拟化,游戏本体没多少产出,而节奏却几何级数倍生产出来。如我之前说过的“空对空”。 无论mxz和以尘白玩家为首的有男不玩群体,他们在网络上制造的矛盾冲突都比他们自吹的“高产能”多得多,甚至游戏本体根本就不可能支撑起这么多的节奏,就像加了十几二十倍的杠杆。 这么多节奏不可能被游戏环境内部静态消化,必须风险转嫁到外部,不然他们自己就倒塌了。 有男不玩运动的本质是击鼓传花演变成圈地吸金,进而踩龟壳割头皮轰炸Gaza,他们是停不下来的。 他们说,有男不玩不可被定义,却盼望着有人来定义有男不玩,方便他们一致对外踩龟壳。 为什么这么讨厌六芒星呢?明明有男不玩群体就是六芒星的理念践行者啊? 手游圈有几千万人不配活着,包括舟批、原批、指挥官、sensei...都不配。——有男不玩群体
绿牌路过,斗胆评价一下电影 一句话评价电影的本质:不是《一人之下》的真人电影,而是披着《一人之下》皮囊的超级英雄电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看完电影后觉得难受,就买了张死侍与金刚狼的电影票又看了一场,豁然开朗。 这两部电影的结构非常相似。 男主角开局想做普通人——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展露实力被带到某个神秘的超能力部门——接受事实又反抗上级管理——和一个活了很久的人一起冒险——认识更多异人/超级英雄——为一个目标开始打BOSS——重归平静 当然这是省略了不少情节的不完全归纳,可以看出两部电影都是经典的英雄之旅结构 但是这两部电影的观感差了很多,可以说《异人》质和量都不如《死侍与金刚狼》 异人之下从头到尾非常矛盾,既认为观众大多属于非原著党,把每个出场角色和实力都给特写介绍,又止于表面,需要原著党基础才能理解设定。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像是异人走秀,并没有一个主旨能够把故事连贯起来,只有不断的抛设定、打架。像极了高中生写作文,800字下来没有观点,只有引经据典。 其实围绕张楚岚想要弄清爷爷和炁体源流的真相就可以把故事串起来,可是523并没有这么做,他只是让张楚岚一直处于“隐忍—装逼—挨打”的循环中,放弃了对他的内心塑造。 如果说故事烂是质的问题,打戏烂就是量的问题。全片这么多打戏,全是特效加慢动作,看着着实着急。 反观死侍与金刚狼,设定和人物比一人电影要复杂,但是不了解也完全没关系,导演并没有把设定当成重点,重点永远是死侍想要有所作为和金刚狼想弥补过去,以及打戏没什么慢镜头,挺爽的捏。 P.S:523选的bgm***,但是bgm太刻板印象了是能说的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