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jj1113 dujj1113
关注数: 61 粉丝数: 134 发帖数: 10,669 关注贴吧数: 18
【08-08 谈文论道】「失焦别失宠,失唇找总统」评椭圆【诗】… ………………………………………… ◆乡愁 ——by椭圆 ---------------------------------- 猫头鹰吻碎我头骨 夜绾起了乌发 裹一身梨花剥我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 岁月驼了背,哭下千沟万壑 倚在村旁,听小河的白发长长 ………………………………………… 蜻★ -------------------------- --------------------------------------------------------- ★椭圆这诗,意象用得很不错,然而词组串联时, 仍有「失焦」问题   之前几次提到「对焦」「失焦」问题,大家似乎都没能随时检视自己。 …………………………………………………………   ★「夜绾起了乌发,裹一身梨花剥我」   这句诗非常出彩,形象具体而空灵。   来看看2个有问题的「动词」   ◆猫头鹰「吻碎」我头骨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若是后字接「碎」,前方动词用「吻」不太妥当,「吻」一般是温柔氛围。   「◆碎体头」……◆里的「动词」,用「啄」「敲」「咬」…都比「吻」好   啊,码错字,「◆碎骨头」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既然是「湿漉漉」,动词用「晒」,这中间的串联,很不协调。 ……………………………………………………………………   我的「头骨」都被猫头鹰弄「碎」了,你原先意象就很强烈。 若不想要强烈感觉,就不该出现「头骨碎了」这种字眼   若想要强烈,「吻」字就太温吞了 ▲就像绘画一样,你原先设定的「底色基调」是什麼,就要符合他的基调   若想画出沈闷感,用色就不能太明亮。若想要阳光明朗,就少用冷色调。  ……………………………………▲▲▲▲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既然是「湿漉漉」,动词用「晒」,这中间的串联,很不协调   矛盾语法,此处不太适合 ▲▲▲▲▲▲:…………………………………………   我随手瞎编个「矛盾语法」诗例吧,一样用「月光」意象。 ------------------------------------------------------------ 广告时间: ▲▲▲▲ -----------------------------------▲▲▲▲ 蜀山飘飘   ◇哈咯-_-||寡人报道....快屎了的赶脚 蝉身飞出一白马   ◇老师在呢!2 蜀山飘飘   ◇搜嘎... 蜀山飘飘   ◇我先咪10秒... 路以墨   ◇老师走了,,, 蝉身飞出一白马   ◇写诗句呢,慢等! ▲▲▲▲ ----------------------------------------▲▲▲▲ 蜻:◆一盆冷冷的月光,煮沸了半条街的夜来香   喔,改用「煮热」的话,字面上更符合「矛盾语法」   但就字义上,「煮沸」好些,一样是「矛盾语法」   ★这句诗,翻成白话,就是 ◇「晚上一边欣赏著月光,一边闻著夜来香的花香」   月亮,一般情况下,很难和「晒」联想在一起,何况你前方还用了「湿漉漉」   这样一来,意象上就很难硬转成「晒」了。 ……………………………………………………………………---------------   若是硬要把「月」和「晒」做联结,也不宜用「月亮」,宜用「月光」   月光,能联想到「流体状」「液态」,月亮,怎麼联想都像个「固体」   我再编个诗例吧! ▲▲ ----------------------------——————————————▲▲ ◆今晚的月光,再次将我晒伤/故乡的山水,是唯一的药方。 -------------------------——————————————————▲▲▲▲▲ 此时用「晒」联结「月光」,「晒」的突兀,反而能造成新意&惊喜 ★这是矛盾语法的进阶应用,月光一般感觉应是「冰凉」 此处故意反其道,说被月光「晒伤」,突兀之余,逼你停下目光思考   仔细想想,这意象能「通」,这就「通」出新意&新趣了。 ----------------------------------------------------- 【岁月驼了背,哭下千沟万壑   倚在村旁,听小河的白发长长】   末节这2行,「岁月驼了背」这比喻非常传神亮眼   「小河白发长长」这句也好!   但是「哭下千沟万壑」……这句不好   「哭下」这词,用得很怪,不如用「哭出」   「听小河的白发长长」……这句仍然是「失焦」问题   白发长长=视觉意象,前置动词却用「听」……感觉很不协调   虽然修辞上,有「通感」用法,但此处不合适   你这2行,主体主词=岁月(拟人化了)   我这样改,你参考下: ……………………………………………………………… 蜻改: ▲▲▲▲▲▲▲▲ 岁月驼了背,哭「出」千沟万壑   倚在村旁,「梳动」小河的白发长长   (或用「梳著」)   …………………………………………………………………… ★岁月是驼背老头,小河是白发婆婆. 驼老头替白发小河「梳头」……很美的意象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你原句动词「听」小河白发长长 比较老古板比喻,既无新意,也少了感情。 ……………………………………………………………… -------------------------------------------------------------- ------------------------------------------------------------------------- ★椭圆修正版 …………………… 猫头鹰钉碎我头骨 夜绾起了乌发 裹一身梨花剥我 今晚月光,再次将我烙伤 故乡山水是唯一的药方 …… 岁月驼了背,哭出千沟万壑 斜倚村旁,梳小河的白发长长 …………………………………the end:文\刀小蜻 --------------------------------------------------------------------- ▲▲▲▲ 【椭圆整理】
「失焦别失宠,失唇找总统」评椭圆【诗】/乡愁 ………………………………………… ◆ 乡愁 —— by椭圆 ---------------------------------- 猫头鹰吻碎我头骨 夜绾起了乌发 裹一身梨花剥我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 岁月驼了背,哭下千沟万壑 倚在村旁,听小河的白发长长 ………………………………………… 蜻★ -------------------------- --------------------------------------------------------- ★椭圆这诗,意象用得很不错,然而词组串联时, 仍有「失焦」问题   之前几次提到「对焦」「失焦」问题,大家似乎都没能随时检视自己。 …………………………………………………………   ★「 夜绾起了乌发,裹一身梨花剥我」   这句诗非常出彩,形象具体而空灵。   来看看2个有问题的「 动词」   ◆猫头鹰「 吻碎」我头骨   ◆湿漉漉,是月亮「 晒」我骨头   ★若是后字接「 碎」,前方动词用「 吻」不太妥当,「 吻」一般是温柔氛围。   「◆ 碎体头」……◆里的「 动词」,用「 啄」「 敲」「 咬」…都比「 吻」好   啊,码错字,「◆碎骨头」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既然是「 湿漉漉」,动词用「 晒」,这中间的串联,很不协调。 ……………………………………………………………………   我的「头骨」都被猫头鹰弄「碎」了,你原先意象就很强烈。 若不想要强烈感觉,就不该出现「头骨碎了」这种字眼   若想要强烈,「吻」字就太温吞了 ▲就像绘画一样,你原先设定的「底色基调」是什麼,就要符合他的基调   若想画出沈闷感,用色就不能太明亮。若想要阳光明朗,就少用冷色调。  ……………………………………▲▲▲▲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既然是「湿漉漉」,动词用「晒」,这中间的串联,很不协调   矛盾语法,此处不太适合 ▲▲▲▲▲▲:…………………………………………   我随手瞎编个「 矛盾语法」诗例吧,一样用「月光」意象。 ------------------------------------------------------------ 广告时间: ▲▲▲▲ -----------------------------------▲▲▲▲ 蜀山飘飘   ◇哈咯-_-||寡人报道....快屎了的赶脚 蝉身飞出一白马   ◇老师在呢!2 蜀山飘飘   ◇搜嘎... 蜀山飘飘   ◇我先咪10秒... 路以墨   ◇老师走了,,, 蝉身飞出一白马   ◇写诗句呢,慢等! ▲▲▲▲ ----------------------------------------▲▲▲▲ 蜻:◆ 一盆冷冷的月光,煮沸了半条街的夜来香   喔,改用「 煮热」的话,字面上更符合「 矛盾语法」   但就字义上,「 煮沸」好些,一样是「 矛盾语法」   ★这句诗,翻成白话,就是 ◇「 晚上一边欣赏著月光,一边闻著夜来香的花香」   月亮,一般情况下,很难和「 晒」联想在一起,何况你前方还用了「 湿漉漉」   这样一来,意象上就很难硬转成「 晒」了。 ……………………………………………………………………---------------   若是硬要把「 月」和「 晒」做联结,也不宜用「 月亮」,宜用「 月光」   月光,能联想到「 流体状」「 液态」,月亮,怎麼联想都像个「 固体」   我再编个诗例吧! ▲▲ ----------------------------——————————————▲▲ ◆ 今晚的月光,再次将我晒伤/故乡的山水,是唯一的药方。 -------------------------——————————————————▲▲▲▲▲ 此时用「 晒」联结「 月光」,「 晒」的突兀,反而能造成新意&惊喜 ★这是矛盾语法的进阶应用,月光一般感觉应是「 冰凉」 此处故意反其道,说被月光「 晒伤」,突兀之余,逼你停下目光思考   仔细想想,这意象能「 通」,这就「 通」出新意&新趣了。 ----------------------------------------------------- 【 岁月驼了背,哭下千沟万壑   倚在村旁,听小河的白发长长】   末节这2行,「 岁月驼了背」这比喻非常传神亮眼   「 小河白发长长」这句也好!   但是「 哭下千沟万壑」……这句不好   「 哭下」这词,用得很怪,不如用「 哭出」   「 听小河的白发长长」……这句仍然是「 失焦」问题   白发长长=视觉意象,前置动词却用「 听」……感觉很不协调   虽然修辞上,有「 通感」用法,但此处不合适   你这2行, 主体主词= 岁月(拟人化了)   我这样改,你参考下: ……………………………………………………………… 蜻改: ▲▲▲▲▲▲▲▲ 岁月驼了背,哭「 出」千沟万壑   倚在村旁,「 梳动」小河的白发长长   (或用「 梳著」)   …………………………………………………………………… ★岁月是驼背老头,小河是白发婆婆. 驼老头替白发小河「 梳头」……很美的意象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你原句动词「 听」小河白发长长 比较老古板比喻,既无新意,也少了感情。 ……………………………………………………………… -------------------------------------------------------------- ------------------------------------------------------------------------- ★ 椭圆修正版 …………………… 猫头鹰钉碎我头骨 夜绾起了乌发 裹一身梨花剥我 今晚月光,再次将我烙伤 故乡山水是唯一的药方 …… 岁月驼了背,哭出千沟万壑 斜倚村旁,梳小河的白发长长 …………………………………the end: 文\刀小蜻 --------------------------------------------------------------------- ▲▲▲▲ 【 椭圆整理】
「失焦别失宠,失唇找总统」评椭圆【诗】/乡愁 ………………………………………… ◆乡愁 ——by椭圆   ……………………   猫头鹰吻碎我头骨   夜绾起了乌发   裹一身梨花剥我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   岁月驼了背,哭下千沟万壑   倚在村旁,听小河的白发长长 ………………………………………… 蜻★椭圆这诗,意象用得很不错,然而词组串联时,仍有「失焦」问题   之前几次提到「对焦」「失焦」问题,大家似乎都没能随时检视自己。 …………………………………………………………   ★「夜绾起了乌发,裹一身梨花剥我」   这句诗非常出彩,形象具体而空灵。   来看看2个有问题的「动词」   ◆猫头鹰「吻碎」我头骨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若是后字接「碎」,前方动词用「吻」不太妥当,「吻」一般是温柔氛围。   「◆碎体头」……◆里的「动词」,用「啄」「敲」「咬」…都比「吻」好   啊,码错字,「◆碎骨头」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既然是「湿漉漉」,动词用「晒」,这中间的串联,很不协调。 ……………………………………………………………………   我的「头骨」都被猫头鹰弄「碎」了,你原先意象就很强烈。 若不想要强烈感觉,就不该出现「头骨碎了」这种字眼   若想要强烈,「吻」字就太温吞了 ▲就像绘画一样,你原先设定的「底色基调」是什麼,就要符合他的基调   若想画出沈闷感,用色就不能太明亮。若想要阳光明朗,就少用冷色调。  ……………………………………▲▲▲▲   ◆湿漉漉,是月亮「晒」我骨头   既然是「湿漉漉」,动词用「晒」,这中间的串联,很不协调   矛盾语法,此处不太适合 ▲▲▲▲▲▲:…………………………………………   我随手瞎编个「矛盾语法」诗例吧,一样用「月光」意象。 ------------------------------------------------------------   广告时间: 蜀山飘飘   ◇哈咯-_-||寡人报道....快屎了的赶脚 蝉身飞出一白马   ◇老师在呢!2 蜀山飘飘   ◇搜嘎... 蜀山飘飘   ◇我先咪10秒... 路以墨   ◇老师走了,,, 蝉身飞出一白马   ◇写诗句呢,慢等! ----------------------------------------------------------------- 蜻:◆一盆冷冷的月光,煮沸了半条街的夜来香   喔,改用「煮热」的话,字面上更符合「矛盾语法」   但就字义上,「煮沸」好些,一样是「矛盾语法」   ★这句诗,翻成白话,就是 ◇「晚上一边欣赏著月光,一边闻著夜来香的花香」   月亮,一般情况下,很难和「晒」联想在一起,何况你前方还用了「湿漉漉」   这样一来,意象上就很难硬转成「晒」了。 ……………………………………………………………………   若是硬要把「月」和「晒」做联结,也不宜用「月亮」,宜用「月光」   月光,能联想到「流体状」「液态」,月亮,怎麼联想都像个「固体」   我再编个诗例吧! ——————————————▲▲   ◆今晚的月光,再次将我晒伤/故乡的山水,是唯一的药方。 ——————————————————▲▲▲▲▲   此时用「晒」联结「月光」,「晒」的突兀,反而能造成新意&惊喜 ★这是矛盾语法的进阶应用,月光一般感觉应是「冰凉」 此处故意反其道,说被月光「晒伤」,突兀之余,逼你停下目光思考   仔细想想,这意象能「通」,这就「通」出新意&新趣了。 -----------------------------------------------------   【岁月驼了背,哭下千沟万壑   倚在村旁,听小河的白发长长】   末节这2行,「岁月驼了背」这比喻非常传神亮眼   「小河白发长长」这句也好!   但是「哭下千沟万壑」……这句不好   「哭下」这词,用得很怪,不如用「哭出」   「听小河的白发长长」……这句仍然是「失焦」问题   白发长长=视觉意象,前置动词却用「听」……感觉很不协调   虽然修辞上,有「通感」用法,但此处不合适   你这2行,主体主词=岁月(拟人化了   我这样改,你参考下: ……………………………………………………………… 岁月驼了背,哭「出」千沟万壑   倚在村旁,「梳动」小河的白发长长   (或用「梳著」)   ……………………………………………………………………   ★岁月是驼背老头,小河是白发婆婆,驼老头替白发小河「梳头」……很美的意象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你原句动词「听」小河白发长长,比较老古板比喻,既无新意,也少了感情。 …………………………………………………………………………………………………the end:椭圆整理▲▲▲▲
「谈文论道」★不想散步,只想跳舞 饮下一杯孤独BY| JOEJOE不爱你 ---------------------------- 把头发梳成童年模样 风吹走了凌乱的烦恼 望着消瘦的幻想 我已无力妩媚 遗弃的单车奏响 命运交响曲 我用生命的颜色 涂鸦着爱情的倩影 屋檐上的青苔 落下一滴红色的泪 走过你幽暗的窗前 你挑灯思念 她的美丽跃然纸上 我饮下一杯孤独 追随希腊爱琴海 去撕毁那一语承诺 …………………… 「不爱你」的这首「饮一杯孤独」,「诗味」颇有其id的味道,尤胜于「情感」,如果诗的「意象」运用再熟练些,作品就更好了! ▲望着消瘦的幻想 ▲我用生命的颜色 涂鸦着爱情的倩影 ▲屋檐上的青苔 落下一滴红色的泪 ▲我饮下一杯孤独「蒙太奇」 …………………… 上面所列均是跳出来的一些好「意象」运用的例子! ▲这里重点说下「蒙太奇」,大家了解到的「蒙太奇」一般都是电影「摄影」技巧,孰不是「诗歌」也有此法!运用到诗歌里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联想+逻辑」切断。简单的说「不按常理出牌」,只考虑「开头」+「结尾」,省略「中间」环节!总爱拿「刀师」举例,▲「一竿闲情,几篓乡音」,描写的景是「钓鱼」。这里偏不说“我”钓鱼。「一杆」后紧接着「闲情」。试着还原句子「我手握一根鱼竿……」,从「动作」直接跳到「感受」【闲情】——「一竿闲情」。后半句也是一样,不说钓上来的「鱼」,而是跳接「乡音」,整句所容纳的东西就好多,一番「游子意」就跃然纸上了。 …………………… 再来看「不爱你」这句「我饮一杯孤独」 。「饮」/「孤独」是诗句的「开始」和「结束」!省略“我”喝酒的一个过程(动作)跳接「感受」。这就像流行语「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一样奇妙!「哥,抽的是寂寞」! ……………………………… 其他部分就走了「散文」步,「散步」,而不是「舞步」喽!大家常说「如果「散文」是散步的话,「诗歌」就是「跳舞」」「舞蹈」的要求当然要比「散步」高! 一位写「散文」的大家「一般情况不见得写出「好诗」,一位写诗的大家,一半都有好的散文佳品。有的甚至写「小说」,写剧本的。别的就不提了,说一位大家熟悉的乡愁诗人「余光中」。写诗是一手,写散文是一手!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长达四十多年!其散文以其特有的「生活气息」和「幽默感」著称! ………………………… 我也相信「情到深处即为“诗”」,「技法」神马的都是浮云。这里要注意是「诗」的前提,而不是「散文」。那个时候,「技法」也是次要的了。下笔「有法即无法」。「诗」也绝不是散步,乱舞两下就成「舞蹈」了。 我试着就「原句」演演破法,大家看下: ★饮我杯杯辜负 …………………… 头发回忆着青涩 风搅浑了烦恼 消瘦的幻想 妩媚已无力馋我 —— 遗弃的单车,泛黄脸色 涂鸦着老去的爱情 屋檐噙着青苔泪 望你红窗,饮我杯杯辜负 ………… 圆▲破完之后,回头再看。「诗」有了「意象」,「精炼」了许多。「诗味」有些变了,不像是「不爱你」的原意,遂,又改了「题」。这在「改诗」的过程中时有发生这样。也许说到这儿有诗友会说,「诗」的背景和「诗人」本身才是「解诗」「评诗」的依据。你这乱改不是在「扯淡」吗?稍等,「评诗」,「解诗」是一个「二次阅读」的过程。任何「二次阅读」的过程,都一定程度的伴有「阅读者自己的思想在里面」,也不免有「二次创作」的欲望,即为「改诗」。这也是「改诗」往往「差其意」的原因了!改完就算完了?其实还没有,还要「查视」其「章法」。「无规矩不成方圆」,诗歌也是一样。「自由诗」是自由,自由过了就不是好诗,甚至不是「诗」。 ………………………… 再挑一刺,诗的章法安排,换句话说是「构思」,一篇诗歌该有的布局问题!一开始只注意到你「意象」的使用和「情感」的表达了,忽略了你诗歌的结构「安排」 ▲你前半部分「抒情」,亦或是「回忆」,中间夹了一段「景」,后又「抒情」,这样的安排有些欠妥!如果考虑「具象」/「景」——「回忆」——「抒情.」表现力上会更上一个档次哈! 附; ------------------------------------------------------------------ ★蜻评QQ群讨论记录 椭圆▲:发现有些问题 纾林▲:我觉得是节奏的问题,第二节末端又转词的节奏了。 椭圆▲:是一种新的尝试。 首节是现代普通话的语言节奏 忒糗▲:呼吸,跟着呼吸走 ▲正好前天看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洛夫写头发“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淡|忘...▲虽然说青涩,烦恼,幻想属抽象词,但由于句式结构和修辞的问题,这里已经没问题了。 纾林▲:也是对「头发」的抽象化,主要是「青涩」,看似抽象,其实有「色彩感」,能让人想到「青丝」,所以头发回忆着青涩,其实应是头发白时,,想到黑发的过程。 淡|忘..▲:前面的一些词都是暗含的修辞 纾林▲:圆圆师兄自己可能也没注意到——「青涩」还是「青色」的谐音 淡|忘▲.:二节转词的那部分蛮好的,但音节读起来不是很舒服。 末句的音节 椭圆▲:改来看看 淡|忘▲你这个末尾点题了,要改就破掉了。 杯杯辜负尽饮 椭圆▲:饮我杯杯秋色 忒糗▲:秋色,熟了,旧了 纾林▲:如果没有上一节,这段就很好。 椭圆▲:这也许就是爱笑(enjoyshine1029)说的:第一个具象在第二节第一句才出现,显得有些空泛的原因吧!,和谐不够 纾林▲:这个和「意象」无关,首节的语言是舒缓松弛的,越到后面越紧凑 淡|忘▲.节奏快了 纾林▲:我重组下看能不能舒服点: --------------------------------- 遗弃的单车,泛黄脸色 涂鸦着老去看去的爱情 屋檐噙着青苔泪 —— 头发回忆着青涩 风搅浑了烦恼 消瘦的幻想 妩媚已无力馋我 —— 望你红窗,饮我杯杯辜负 ◆「魔瓶氏纾林」重新整理 纾林▲:仔细想想爱笑说的是有道理的,他的意思也许是,「首节在抒情,二节在写景」,顺序不太常规 。 后记:特别感谢【纾林】,【豆儿】(淡忘),【忒糗】,【爱笑】的友情支持! ——来自 小米Mione 1S MIUI V4 阿狸的春天 ——阿狸为卖萌而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