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1don 睿陈321
祝你好运
关注数: 0 粉丝数: 72 发帖数: 5,393 关注贴吧数: 0
全国首个疫苗博物馆在成都上线!转载自(四川文化厅)8月27日 全国首个疫苗博物馆在成都上线! 转载自(四川文化厅) 8月27日,构建“预防接种+互联网”新生态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全国首个疫苗博物馆正式上线。该博物馆由三代人科技与深圳健康知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关于疫苗的知识良莠不齐,容易给群众的健康认知带来负面影响。作为中华预防医学会首个具有新媒体与互联网特色的科普基地,这个线上博物馆整合了行业的专业资源与力量,通过线上博物馆的形式打造健康教育新路径。 有别于传统的线下展览和导游式观展,该博物馆以线上展馆+VR的形式,通过720°全视角、三维数字化技术,构建虚拟体验环境;采用人声导览、高清视频、VR等先进手段,将科技与人文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广泛、有效地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 公众可以从三代人科技旗下的“小豆苗”“听听专家说”以及健康知行旗下的“约苗”平台进入博物馆。 据了解,疫苗博物馆主要由“历史人文馆、科普图文馆、未来探索馆”三大板块构成,分别从预防接种行业历史杰出人物、病毒疫苗科普以及未来新技术探索等角度展开介绍。其中公卫历史部分,还特别邀请了行业权威专家进行编审,保证了内容的权威科学;病毒及疫苗科普部分,邀请了国内知名疫苗企业提供展览资料,使内容更详实丰富。 据介绍,上述企业未来将采用共创的模式来逐步开放博物馆的线上平台运营。将邀请疫苗产业相关企业入驻,通过主题展馆的打造,让疫苗博物馆成为优质疫苗科普内容和企业品牌展示的长期窗口。(四川省文旅厅)
考古新知 | 新见《长白山人参》碑年代考 来源: (赵里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文博中国 2021年6月17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图县文物管理所的考古人员在长白山脚下的安图县两江镇白河屯发现了一方石碑(图一)。此碑为汉白玉质,整体呈长方形,碑首为抹角方形,碑底设榫头,通高88、宽45~50、厚11~13厘米,正面刻有“长白山人参”五字(下简称“人参碑”),背后有两字墨书,漫漶难识。石碑大部分埋于地下,附近未见文化堆积,碑底淤泥中伴出青砖,部分有手印纹。对于石碑的年代,调查者的意见较为保守,认为其“不早于金代晚期,最晚可能到民国时期。”这种断代意见无疑是严谨的,但长白山腹地的出土碑刻十分稀见,尽管可用信息较少,我们还是有必要对其年代做进一步分析。长白山地区目前已知的古代碑碣多与清廷历次派员踏查长白山、勘察边界有关。康熙十六年(1677),武木讷奉命踏查长白山,至额赫纳阴(抚松附近)沿长白山西坡登临,此次踏查仅垒石记路,未曾立碑。康熙五十一年(1712),穆克登受命勘察图们江源,此行溯鸭绿江而上,自长白山南坡登顶,并在小白山分水岭上立碑。光绪三十四年(1908),刘建封等受命勘界,兼查长白山江岗地貌及三江之源,此后刘建封又多次登临山顶,留下了“天女浴躬处”“众山皆小”“避风石”等碑刻。武木讷、穆克登的踏查路线均未经行长白山北坡,应与“人参碑”无涉。刘建封对长白山的考察最详,且颇好勒石留记,但其所立之碑均有题名、纪年,立碑之事也均详记于著作,此碑应非刘氏所为。从石碑的形制来看,“人参碑”碑首向两侧凸出,抹角不明显。而该地区已知的清代小型石碑多为平顶抹角、侧边平直(图二),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另一方面,石碑出土地附近虽是人参产地,但并不是清代的官方参场。清代早中期的参场在辽东的苏子河、佟佳江流域,此外还有吉林乌喇、宁古塔等地,至康熙年间新发现了乌苏里大参场,采参中心逐渐转移到了乌苏里江、绥芬河流域。至于供御的人参,康熙四十八年(1709)曾议定宁古塔附近的人参“专备上用,不准常人采挖”(《大清会典事例》)。如此看来,“人参碑”与清代的参务关系不大。 “人参碑”造型简单,仅从形制上很难断代,但伴出的手印纹砖却提供了关键信息。手印纹砖主要流行于唐宋时期,在东北地区则常见于辽金时期的城址、墓葬、建筑址中(图三),元代以后基本不见。长白山在辽代、元代皆属女真部族的渔猎之地,其生产力水平较低,可排除是此两期遗物。金朝视长白山为肇兴之地,先后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开天宏圣帝”,并专门修建了长白山神庙供奉(故址在今二道白河镇宝马城),不仅春秋降香,还数次遣使报谢、祭祀。金人在长白山腹地的活动频率、规模远非清代的几次勘边可比。根据伴出的手印纹砖,将“人参碑”的年代推定在金代中晚期应无问题。 石碑有榫头,但未发现石质碑座,其体量较小,应不会配备碑亭,因此青砖可能与碑座有关。辽宁地区以往曾出土有金代“同昌县里堠碑”“来宾县里堠碑”,与“人参碑”的体量相当,怀疑“人参碑”的底座可能也采用了唐宋时期流行的里堠样式,即覆斗状的夯土包砖基座(图四)。宝马城遗址的东北侧有一处金代砖瓦窑群,“人参碑”处发现的青砖很可能来自这里。此外,“人参碑”的材质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汉白玉并非长白山所有,最近的产地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房山,运费之巨,显非寻常人家所能承受,大概率是金廷皇室所为。至于为何选用汉白玉,或许与金德属金、颜色尚白有关,或许是为了附会长白山为白衣观音所居、鸟兽皆白的传说(《松漠纪闻》),或许只是为了凸显规格。 石碑的内容似乎是对长白山名胜风物的标记。女真人在辽代便用人参与契丹人贸易,在金代更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物产。而中国古代的人参又可分为桔梗科的上党参和五加科的辽东参,自古医家便对两者的高低争论不休。出于华夷之分,宋人多褒党参而贬辽参,如苏轼的《人参》诗即有“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之句。“人参碑”之设立或许与金代官方对辽参的抬爱有关。此外,人参在古代也被视为祥瑞之物,甚至被当成“王气”的象征,立碑之意,或许也与此有关。 “人参碑”出土地南距宝马城遗址14.5公里(图五),沿头道白河上下相连,两者关系应十分密切。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修建并长期运营一座大型神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这起码需要一个可靠的交通运输网络作为支撑。石碑的发现,对于复原这一交通网络极为重要。根据石碑的出土位置,可以明确前往长白山神庙的最末段路程应在二道江至头道白河一线。“人参碑”与宝马城共同构成了呈线状分布的金代遗迹群,让宝马城遗址在长白山腹地不再是孤星般的存在,使金代的长白山封祀在物质遗存层面上更为立体、丰富。
6.13市场条件下博物馆组织体制探讨(下) 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当代博物馆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加强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优化组织结构,激发员工积极性,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界环境的监测,密切与博物馆发展有关的社会因素的联系与合作,根据社会需求变化研发和推广新的服务项目,确保博物馆工作资源和市场空间。博物馆应设立专门的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筹款和资金管理等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的任务是不间断地监测外界环境和公共需求的变化,及时为博物馆决策者提供准确信息,并宣传推广博物馆推出的新的服务项目。公共关系部门要与新闻媒体、社会贤达、与博物馆发展有关的社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他们向社会公众传达博物馆的重要作用,争取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博物馆的赞助。筹款和资金管理部门要依法组织向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筹款活动,建立和管理各种博物馆工作基金,保证基金的正常运作和增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博物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传统的社会资助渠道日益萎缩,广大民众的个人赞助逐渐成为重要资金来源,让公众了解博物馆工作对社会发展和公众个人的贡献,了解民众的慷慨资助对博物馆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博物馆获得稳定和足量经费的重要前提。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