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梦灬落雨🌸
落丶雨灬
这个人很懒,他什么都没留下,就走了!
关注数: 0
粉丝数: 408
发帖数: 19,746
关注贴吧数: 17
龙芯成立六大研发突击队,研发12nm工艺芯片,同时还要自研GPU
龙芯成立六大研发突击队,研发12nm工艺芯片,同时还要自研GPU
喷发8小时!我国牛级“霍尔推进器”通过测试,证明我国具备远航能力 腾讯新闻 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引擎技术短板,国人只能观看西方国家的一个个远程航天器升空,探索比月球更遥远的星球,比如,火星、水星、木星、冥王星甚至是太阳系外的星际空间。 【图1】 不过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近日我国迎来一个让国人热血沸腾的好消息,功率为20千瓦的大推力霍尔推进器测试成功,证明我国已经具备了远程探测遥远外太空的航天能力。 近日,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制造的首款大功率霍尔推进器成功通过首次点火测试,此次测试点火超30次,霍尔推进器累计喷发了8个多小时,意味我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已有质的飞跃,从“毫牛级”跨进了“牛级”。 据了解,20千瓦大功率由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科学家研制,具有寿命长、推力大、比重高、可靠性强等特点,成功补充了我国航天引擎技术短板,让我国深空探索技术再迈进一个台阶,可以媲美欧美。 【图2】 对于霍尔推进器可能很多人感到很陌生,霍尔推进器其实是一种稳态等离子体推进器,又名霍尔效应推进器,利用磁场来限制电子轴向运动,然后利用它们使推进剂电离,通过有效加速离子方式来产生推力。 虽然霍尔推进器推力只有几百毫牛到几牛,跟有着数千牛推力的传统化学推进器在推力上无法相提并论,但是霍尔推进器有一个非常大优点,能够长时间使用,从长远时间计算,比传统化学推进器节能10倍以上。 在21世纪的今天,霍尔推进器在航天领域用途十分广泛,地球静止卫星、太空天文台、探索其他星球航天器都可以使用,能增加航天器的动力系统,增加航天器的太空行程。 【图3】 所以掌握大功率霍尔推进器这项技术,就代表我国已经具备了小行星采矿返回技术,要知道正在返回地球的日本隼鸟2号正是使用了霍尔推进器,而准备对本努小行星下手的美国OSIRIS-REx飞船也是采用这款推进器。
华为P40系列最新爆料汇总:外观设计与影像实力值得期待 天极网 按照以往惯例,MWC期间将会有大批新机发布,比如三星S20系列、iQOO 3等等。而华为方面也有消息称,P40系列将于3月份发布,该系列将至少包含P40、P40 Pro两款旗舰。近期关于这款新机的消息也陆续曝光,麒麟990 5G芯片、莱卡镜头、打榜DxO基本已经确定,而外观设计、拍照组合等讯息也有不少大神爆料,笔者这里搜罗部分资料做来一个汇总。 【图1】 外观设计 外观方面主要来自于配件厂和海外渲染图,目前资料倾向华为P40 Pro将采用双挖孔屏幕,前后玻璃都有着较大的弯曲弧度,或为3D曲面设计。由于采用OLED显示屏,华为P40系列很有可能采用屏幕指纹设计,并与侧边指纹一起形成双指纹识别认证方案。颜色方面,华为P40系列或将新增“薄荷绿(Mint Green)”配色。 【图2】 【图3】 接口方面,华为P40 Pro底部设置有扬声器和Type-C接口,音量和电源均分布在机身右侧。除P40、P40 Pro之外,还会推出一款保时捷设计版。在此前举行的华为P20系列发布会上,华为就推出了一款保时捷设计版本--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 影像实力 拍照依然是华为重点突出的功能,在曝光的渲染图中可以看出,华为P40 Pro的摄像头部分采用的是矩形模组,可容纳5个摄像头,相机系统毫无悬念依然得到徕卡品牌和技术加持。 至于镜头具体功用:华为P40 Pro等效焦段覆盖了18-240mm,最下方那颗为潜望式长焦镜头,最高支持10倍光学变焦,预计还有5200万像素主摄、超广角、微距和ToF。按照惯例,该系同样会送测DxO,届时其能否刷新榜单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4】 硬件参数 相比其他信息不确定性,核心配置方面它几乎是板上钉钉没得跑。不出意外华为P40系列将搭载麒麟990系列芯片,只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会如同Mate 30 Pro那样分5G和非5G版本,5G版支持SA、NSA双模5G没有什么悬念。 据华为官方消息,麒麟990 5G采用业界最先进的7nm+ EUV工艺制程,首次将5G Modem集成到SOC中,也是世界第一款晶体管数量超过103亿的移动终端芯片。麒麟990 5G芯片采用Cortex A76架构(魔改),使用的是2+2+4的组合方案,大核CPU主频达到了2.86GHz,中核CPU主频为2.36GHz,小核CPU主频为1.95GHz,GPU为Mali-G76 MP16。 【图5】 而且麒麟990 5G率先支持BWP(Bandwidth Part)技术,在5G大带宽条件下实现带宽资源的灵活切换,与业界主流旗舰芯片相比,5G功耗表现优44%。下行速率提升19%,实现稳定的5G连接。 其他方面,华为P40系列还将搭载超级快充、无线快充,电池容量则尚未透露。不过有消息称华为P40系列将是业界首次采用石墨烯电池的旗舰手机,续航能力将大幅提升。另值注意的是,早前华为高管表示鸿蒙OS系统主要为万物互联服务,但并不排斥手机。而华为P40系列手机预装上已和谷歌“划清界限”,是否会首发预装鸿蒙OS仍需观察。从目前消息可以看到,华为P40系列更多的是在现有行业基础上进行改进,至于价格应再4000元左右。
华为P40系列最新爆料汇总:外观设计与影像实力值得期待
旧闻: 华为新增医疗器械业务,成立医疗解决方案BU
上半年交付,即将量产的Polestar 2贵在哪
高性能硬件架构“H3C S5560S-28S-EI”仅8000元 H3C S5560S-28S-EI是H3C公司最新推出的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基于业界领先的高性能硬件架构和H3C先进的Comware V7软件平台开发。实现业界1U设备最高的端口密度以及采用可插拔双电源结构设计,主机均固化4端口万兆光或千兆光口,支持48千兆口或24千兆口加combo口组合。 H3C S5560S-28S-EI参数信息: 背板带宽:598Gbps/5.98Tbps; 包转发率:96Mpps/156Mpps; 接口类型:24个10/100/1000Base-T自适应以太网端口、其中8个是combo口、4个万兆SFP+口、1个RJ-45 Console口、1个 USB及MIRCO USB口; 接口数目:24口; 传输速率:10M/100M/1000Mbps; 管理端口:1。 H3C S5560S-28S-EI报价信息: 参考价(元):¥9000; 现价(元)¥8000; 之前报价(元):¥9000; 升跌(元):¥1000。 编辑点评:H3C S5560S-28S-EI交换机实现基于硬件的IPv4/IPv6双栈平台,支持多种隧道技术,丰富的IPv4和IPv6三层路由协议、组播技术以及策略路由机制,为用户提供完善的IPv4/IPv6解决方案。
国产芯正式崛起!中国第一手机芯片巨头诞生:华为海思正式超越高通
华为鲲鹏920s、龙芯3A4000等国产CPU对英特尔i5 8250U的测试成绩对比
华为鲲鹏920s、龙芯3A4000等国产CPU对英特尔i5 8250U的测试成绩对比
华为鲲鹏920s、龙芯3A4000等国产CPU对英特尔i5 8250U的测试成绩对比
美国国防部反对商务部限制美国企业供货华为,商务部撤回限制措施
华为的鲲鹏920s/8C跟英特尔的i5 8250U测试结果上互有胜负(鲲鹏920s/8C多核领先,英特尔i5 8250U单核强)。
越南军方电信公司称自己的5G技术已与华为不相上下,而外国专家都不信
华为首席安全官表示,孟晚舟“不可替代”,但华为已经做好最坏打算 据英国BBC报道,华为的首席安全官安迪·珀迪(Andy Purdy)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尽管孟晚舟对于华为5G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华为已经做好最坏打算。  据报道,安迪·珀迪在出席加拿大温哥华法院举行的孟晚舟引渡案的听证会上接受BBC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孟晚舟对于华为5G作用“不可替代”,但华为已经做好孟晚舟引渡案败诉并被引渡到美国的最坏打算。安迪·珀迪说:“孟女士对我们全球业务的领导和运作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她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我们必须有一个“继任者计划”,我们必须有能力在事情发生时继续前进。5G的实质性工作仍在继续……我们正在取得巨大进展。我们比(5G)竞争对手领先大约18—24个月,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  据报道BBC在采访中还问到了:华为对将其批准成为英国5G网络一部分的信心有多大?安迪·珀迪回答称:我不会说我们有信心英国会让华为加入,但我们希望并期望他们作出的决定对英国人民而言是最好的。  BBC记者追问称:所有这些,对华为与英国的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安迪·珀迪回答:我们一直与英国的4家主要电信网络公司以及英国政府紧密合作,多年来一直保持非常牢固的关系。我们正在就网络透明性和网络安全性进行实质性的讨论。安迪·珀迪还表示,实际上,英国议会委员会的报告说,如果华为不属于该网络,英国将变得不那么安全……因为多元化的供应商系统有助于确保尽管可能发生重大攻击,但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在采访中安迪·珀迪还谈到了虽然美国政府禁止美国供应商向华为供应零部件,但是有将近300家美国供应商希望继续向华为出售产品。美国政府的禁令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40—5万个美国人的工作岗位。在华为前进的过程中,这将是一个挑战。但华为2019年的收入强劲增长超过18%。今年将是艰难的一年。但是事实是,我们的高管都不会丢掉工作。我们将继续发展业务,并继续取得成功。  目前孟晚舟的引渡听证会正在举行,预计将于1月24日(中国的除夕夜)结束。但是,BBC称温哥华法院的首席法官预计需要数周时间作出裁决。
越南军方电信公司称自己的5G技术已与华为不相上下,而外国专家都不信 据BBC报道,一家越南公司声称自己曾成为仅次于华为和中兴公司的第六大5G网络设备巨头,但不少行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怀疑。 【图1】 据报道,越南最大电信公司、由越南国防部运营的国有集团越南军用电子电信(Viettel Group)将使用越南自己开发的技术推出商用5G。该公司上周五宣布了这一计划。此前,该公司通过越南生产的网络连接设备进行了首次5G视频通话试验。Viettel表示,其研发部门Viettel High Technology用了6个月的时间开发出了视频通话所需的硬件和软件。Viettel在一份越南语的新闻通稿中,该公司将成为继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三星电子和中兴之后的第6大5G网络设备提供商。该公司还表示,计划从6月开始在该国推出民用和军用5G服务。据报道,目前Viettel在包括柬埔寨、海地和秘鲁在内的11个国家拥有超过1.1亿客户。 【图2】 Viettel首席执行官Le Dang Dung Viettel首席执行官Le Dang Dung在一份声明中表示“5G是数字社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所有国家都在竞相部署5G技术,以展示它们的技术进步。这就是为什么Viettel认为5G是该集团最具战略意义的项目。” 新闻稿还援引越南科技部长朱恩全(Chu Ngoc Anh)的话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创建一个越南可以进一步发展的研发平台。”但BBC称不少通信行业专家们表示,5G技术高昂的研究成本和其他公司对5G关键技术专利的所有权,将使Viettel很难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入5G研发领域。 【图3】 弗雷斯特市场咨询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丹·比勒(Dan Bieler)评论说:“从某种角度来看,我对越南军用电信有多少资本支出可以用于资助5G研究并生产这些产品持怀疑态度。” “如果这只是关于使用它自己制造和设计的某些组件,那就不是什么大事——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声明,表明它与诺基亚、爱立信和华为处于同一技术水平。” 【图4】 市场分析公司ABI Research的分析师迪米特里斯马夫拉基斯(Dimitris Mavrakis)也表示:“即便Viettel能够克服其它障碍,它也将不得不向高通(Qualcomm)、华为(Huawei)和爱立信(Ericsson)等公司支付专利费和特许权使用费,这将使它在财务上无法创建和销售自己的基础设施。”“越南军用电信将不得不支付高昂的费用——技术规格和知识产权受到非常严格的控制。“这并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直接跳进去创建自己的公司,否则其他行业巨头,如AT&T、Verizon和沃达丰(Vodafone)也会这么做。”
国产CPU处理器在SPEC int rate 2006上的测试成绩汇总
。。。。。。大家注意了!!
任正非:华为鸿蒙系统已经上网,即将应用到全系产品 IT之家1月21日消息据腾讯新闻《一线》报道,瑞士时间1月2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时隔5年后再度亮相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会议间隙,任正非表示,华为的鸿蒙系统已经上网,未来会应用到华为旗下手机、平板、电视等系列产品。  在此前的一次对外表态中,任正非曾谈及,鸿蒙系统是为物联网时代准备的,并不确定有没有这个能力把鸿蒙系统转化过来,把它当做系统来开放。如此看来,华为对于鸿蒙系统的转化已经接近成功。  此外,任正非再次强调华为不会参与整车制造,只会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在此前的2020中国5G智能汽车高峰论坛上,华为V2X产品线总经理吕晓峰也同样强调华为不造车,但会通过端云协同,帮助车企造好车。 在谈及孟晚舟时,任正非称一直与女儿孟晚舟保持着联系,“上一次是在两个月前,聊的是家长里短的事情。”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任正非称两人不会相互拜年。
任正非:华为鸿蒙系统已经上网,即将应用到全系产品 IT之家1月21日消息据腾讯新闻《一线》消息,瑞士时间1月2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时隔5年后再度亮相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会议间隙,任正非表示,华为的鸿蒙系统已经上网,未来会应用到华为旗下手机、平板、电视等系列产品。  在此前的一次对外表态中,任正非曾谈及,鸿蒙系统是为物联网时代准备的,并不确定有没有这个能力把鸿蒙系统转化过来,把它当做系统来开放。如此看来,华为对于鸿蒙系统的转化已经接近成功。  此外,任正非再次强调华为不会参与整车制造,只会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在此前的2020中国5G智能汽车高峰论坛上,华为V2X产品线总经理吕晓峰也同样强调华为不造车,但会通过端云协同,帮助车企造好车。 在谈及孟晚舟时,任正非称一直与女儿孟晚舟保持着联系,“上一次是在两个月前,聊的是家长里短的事情。”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任正非称两人不会相互拜年。
华为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追随到H3C最初成立哪年说起:华三的前世今生史
华为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追随到H3C最初成立哪年说起:华三的前世今生史
国产统一操作系统UOS 20正式版发布,已兼容海思鲲鹏、兆芯、飞腾、龙芯等国产CPU
国产统一操作系统UOS 20正式版发布,已兼容海思鲲鹏、兆芯、飞腾、龙芯等国产CPU
中国云计算产业链梳理
关于各大国产CPU厂商在7zip上的测试成绩
华为HMS欲在海外推送个性化广告,来对抗谷歌GMS生态
华为HMS欲在海外推送个性化广告,对抗谷歌GMS生态
吉利(钱江)旗下的贝纳利新车计划,今年将推出600RR跑车和TRK800的拉力 在去年贝纳利曾经曝光了不少新车的消息,而最近的经销商会议上贝纳利今年的新品规划也得以曝光,通过时间轴可以看出在今年的2月中旬新款的黄龙600就要正式发布了。 【图1】 而剩下比较劲爆的消息则是贝纳利未来还将会推出一台600RR的车型,RR一般是跑车仿赛才会运用的名称,那是不是意味着贝纳利也将会用黄龙600的直列四缸发动机推出一款跑车? 【图2】 除了600的跑车还有之前说过的国产哈雷HD338也将会在北京摩展上亮相。 【图3】 9月份还想亮相TRK800拉力,如果不出意外这台TRK800将会是搭载幼狮800相同发动机的拉力车型。 【图4】 图为为TRK502 可以看得出来今年贝纳利这边主要是在600cc以上排量车型下足了功夫推出新车了,那么600RR的跑车和TRK800的拉力到底会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国移动采购200万套华为海思巴龙711基带:用于物联网 IT之家 根据中国移动公告,近日,中移物联网公司向华为旗下的上海海思采购了200万套海思巴龙Balong 711基带芯片。 巴龙711早在2014年就已发布,是海思最早研发的4G基带之一,由基带芯片Hi2152、射频芯片Hi6361、电源管理芯片Hi6559三颗不同芯片组成套片,支持LTE-FDD/LTE-TDD/WCDMA/GSM多模制式,面向物联网终端的低速率应用场景。 该方案得到了全球100多家主流运营商的认证,全球累计出货已经超过1亿套,已经广泛用于各行各业。 巴龙711也是海思第一款公开销售的基带方案,据称性价比非常有力,主要竞争对手是高通。 其实一直以来,华为海思的视频编解码、机顶盒、NB-IoT等芯片均有对外销售,而且市场份额相当高,但是海思基带芯片此前几乎只供自用,只对外销售模组。
中国移动采购200万套华为海思巴龙711基带:用于物联网 IT之家 根据中国移动公告,近日,中移物联网公司向华为旗下的上海海思采购了200万套海思巴龙Balong 711基带芯片。 巴龙711早在2014年就已发布,是海思最早研发的4G基带之一,由基带芯片Hi2152、射频芯片Hi6361、电源管理芯片Hi6559三颗不同芯片组成套片,支持LTE-FDD/LTE-TDD/WCDMA/GSM多模制式,面向物联网终端的低速率应用场景。 该方案得到了全球100多家主流运营商的认证,全球累计出货已经超过1亿套,已经广泛用于各行各业。 巴龙711也是海思第一款公开销售的基带方案,据称性价比非常有力,主要竞争对手是高通。 其实一直以来,华为海思的视频编解码、机顶盒、NB-IoT等芯片均有对外销售,而且市场份额相当高,但是海思基带芯片此前几乎只供自用,只对外销售模组。
掌舵华为第四大事业群——“Cloud & AI BG”的侯金龙,是何许人也? 新年架构新变,不再隐藏雄心,志在打赢时代之战。 这就是2020开年,华为刚作出的重要架构调整:“Cloud & AI产品与服务BU”部门,升级成为华为第四大BG(事业群),与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三大支柱业务并驾齐驱。 这是华为对“云+AI”持续押注投入的更上一层楼,更是对时代之战的志在必得。此前,资源、组织和兵力投入早已开始倾斜。 现在,新架构人事也进一步被明确:侯金龙,挂帅云与AI,掌舵华为第四大事业群,对垒的将是阿里张建锋、百度王海峰和腾讯汤道生。 但相比其他三位,“侯金龙”不是一个显于大众的名字。 他究竟是谁?又凭什么挂帅华为云&AI? 华为“老兵”侯金龙 【图1】 侯金龙生于1970年,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毕业,入职华为24年,是华为一线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先锋大将。 1996年,华为开始做移动通讯,时任3G无线产品总监的余承东(现任消费者BG CEO),撒网招人。 当时侯金龙以无线GSM产品经理,被余承东招入麾下。从此侯金龙参与的,不仅是华为移动通讯发展,也是中国移动通讯产业从无到有的历程,可以说是移动通讯产业最早的产品经理。 其后,侯金龙在华为历练、转岗,升迁。 公开资料来看,先后担任华为无线业务产品销售总监、产品营销工程部总裁,还带队研发了“M900/M18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荣膺《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华为无线业务快速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但跟华为诸多一线干将一样,其后侯金龙显于公开报道的时候并不多。 直到2008年4月再次出现,他代表华为接管华为与诺基亚 - 西门子合资的TD设备商鼎桥,title已经成为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并于之后出任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总裁。 同一时期,华为通信能源系统高歌猛进。 到2016年的时候,华为已经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约200万套通信能源系统,连续三年蝉联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该业务也是华为最先开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业务之一。 【图2】 2017年,AlphaGo影响刚过,华为网络能源系统成为 " 智能化 " 先锋,推出了智能站点解决方案2.0、新一代智能数据中心能源解决方案、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5.0和智能家庭光伏等解决方案。 或许正是这种新技术变革嗅觉,或许也跟掌管业务天然适合“云 +AI”升级,在华为不断加码云、押注AI的过程中,侯金龙也逐渐被推至最前线。 2017年底开始,侯金龙接管IT产品线整体业务,负责私有云、混合云、大数据、计算、存储等产品领域。 但侯金龙具体何时开始成为“云 +AI”的业务掌舵者,现在依然不知道。 华为云业务成立事业部是2017年,当时他还隐于“业务”。华为宣布AI战略和雄心是 2018 年,那时候发布者还是轮值董事长、达芬奇计划带队者——徐直军。 【图3】 直到2019年华为年度HC大会上,侯金龙正式对外公开亮相,并且title所指,并云与AI于一处。 所以从2019年下半年起,或许华为就已经明确了“云+AI”的结合之路、“云+AI”的作战路径,并且到了一线点将、决胜中原的时候。 而侯金龙,先后参与华为无线业务、网络能源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线干将,华为炮火中成长起来的70后管理者,挂帅开张,要让华为再次穿越技术周期,打赢“智能世界底座”之战。 不到三年,华为云业务的四次变阵 为了这个“底座”,华为可谓排兵多次、变阵多次。 进不进云计算?多大力度进云计算?对于如今的华为,以及BAT都不再是一个问题。 但在2017之前,它的答案并没有现在的“Cloud Only”传递出来的坚定。 作为ICT供应商,华为接触云计算业务很早。2008年,就发布了一款桌面云产品。 但那个时候,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前景不甚明朗,但各大公司都只是尝试性布局。 【图4】 有人说只是旧瓶装新酒,而坚定认为是趋势和未来的王坚——后来的阿里云之父,还被冠以“疯子”之名。 华为也不例外,在2010年跟着发布了云计算战略,并于2011年发布云帆计划,面向各行业提供云应用解决方案。 虽然战略先行,也有业务落地,实际上却是“光打雷,不下雨”,尤其是公有云,只是发布不发力。 原因也不难理解,它的“金主爸爸”运营商,也看上了这块蛋糕。华为要进,无异于虎口夺食,变客户为竞争对手。 所以当时任正非就有过表态。2010年华为云计算战略发布的时候,他说:“华为做云计算和传统IT企业不同,一定要抱紧电信运营商,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但时移世易,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式,也在催生云计算长出新形态,并且进入更多领域,成为IT公司、互联网公司甚至广大传统行业公司数字化升级的核心手段。 【图5】 之前上云,或许只是计算资源和形式转换。 但2016年前后,云计算已经成为了AI、大数据的直接触达方式。 马化腾后来有言:所谓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在云端使用AI处理大数据。 这是一次新时代基础设施供应商的争夺之战。 而华为发家壮大,从小小交换机供应商到全球通信巨头,再打赢了智能手机之战,经历33年不倒、穿越数次经济和技术周期,靠的正是一次次拿到“基建”入口的船票。 所以华为不可能也不能错失。 “再不做就晚了”,经过2016年的多次讨论,徐直军等华为高管得出了结论。 但即便如此,华为云后发已是事实。国内公有云市场已经被阿里、腾讯、百度等瓜分,华为不占优势。 于是这才有了华为“Cloud Only”战略:意在整合华为的资源和组织,从芯片到数据中心、从硬件到软件、从IT基础设施到云服务、从边缘计算到云计算,将资源全部集结。 【图6】 希望通过压强投入,将华为云打造成业界唯一的拥有全栈能力的云,进而产生竞争力。 对云之迫切,也能从快速调整变革中看出。 近3年来,华为云一次次变阵,地位的一次次提高,能量的一次次加大。 2017年3月,时任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现华为轮值董事长)宣布成立专门负责公有云的Cloud BU,并宣布增加投入2000人。 同年8月,Cloud BU在华为内部上升为一级组织,与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平级。 2018年底,华为将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数据、计算、存储、IoT等与IT强相关的产业重组,组建了“Cloud & AI产品与服务”。 到现在,Cloud & AI产品与服务升级为华为公司第四大BG。 在2020年新年致辞中,徐直军更是直接提到组织调整目标:支持云与计算产业的商业成功。 不过,雄心之下,不代表这一仗轻而易举。 华为穿越技术周期,先后与外企竞争、国内IT公司竞争,但与互联网巨头正面战场比拼,可能还是首次。
紫光展锐联手华为,实现5G SA网络下的VoNR通话 全球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核心芯片供应商紫光展锐对外宣布,将携手华为打通5G SA网络下的VoNR通话,其中包括语音和视频两种通话方式。本次测试将基于2.6GHz频段,采用基于紫光展锐首款5G多模基带春藤510的移动测试终端,以及华为提供的5G端到端解决方案。  此次测试通过SA NR,支持5G的终端设备无需依赖4G技术就能够进行5G语音(VoNR)呼叫通话。使用SA架构上的VoNR,电信运营商将能够在支持5G语音的终端设备上提供语音服务,能够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提供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服务。 本次测试的成功表明紫光展锐的5G芯片平台已发展成熟,进一步推动5G端到端产业链的成熟。  此次紫光展锐使用的春藤510移动测试终端基于台积电的12nm工艺制程打造,8核设计,由4颗2.0GHz的Arm Cortex-A75及4颗1.8GHz的Arm Cortex-A55组成,搭载工作频率为 800MHz 的IMG PowerVR GM 9446 图形处理器,异构双核架构NPU,支持4K 30P编解码、双频Wi-Fi、蓝牙5.0等。在网络方面支持Sub-6GHz频段,100MHz宽带,在NSA 2.6频段下最高下载速率可达2.3Gbps。拥有高集成、高性能、低功耗等一系列特性,可广泛应用在多种垂直场景中。  目前,全球5G基带芯片供应商仅剩华为、紫光展锐、联发科、高通和三星这五家。和竞争对手不同的是,紫光展锐的5G芯片设计之初就考虑了灵活定制、可重配置的架构,支持标准协议一定程度的改动,对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下的空口参数具有灵活配置能力。近几年国产芯片的爆发性增长,也将对高通的市场占额进行进一步的削减。
国产芯片工艺新突破,中科院最新晶体管研发成功,2nm工艺要来了 互联网连线 近日,中科院对外公布,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了垂直纳米环栅晶体管,这种新型晶体管是2nm工艺的技术之一,有了这种新型的晶体管就能为2nm芯片工艺的制造打好基础。等到晶体管的技术成熟了之后,国产芯片将会突破芯片工艺的限制,实现2nm芯片的研发问世。 要知道,现在行业最主流的还是14nm的技术,很多的行业企业都用的14nm的技术。华为前不久突破的7nm技术量产还一度轰动了行业。三星台积电目前也已经突破了7nm技术,在7nm层次上也很成熟了,台积电更是直接为华为多次代工,可见台积电的技术的雄厚。  7nm的制程工艺也是目前最先进最常用的技术,最惹人注目的还是华为的麒麟990 5G芯片,仅仅一个芯片就内置了100亿个晶体管,在技术上也是一个突破性的创新。 另外在7nm的基础之上,5nm技术的研发也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其中还是当属三星华为台积电三大巨头,5nm技术芯片现在的良品率还不是很高,技术也不够成熟,不过等到技术足够商用的时候,行业又将会迎来新的巨变。  而最近的技术则是中科院的2nm技术,中科院已经研发出了2nm工艺所需的新型晶体管,这将会为2nm以及更加先进的制程工艺提供基础,为突破制造2nm芯片创造先决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四年前中科院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技术研究,最近也是实现了突破,研发出了世界上首个具有自对准栅极的叠层垂直纳米环栅晶体管。 更加重要的是,这技术将会为国产芯片行业带来转机。要知道,现在几乎很多核心设备都掌握在美国的手里,就算是荷兰的光刻机,向中国出售还得要看美国的脸色,这对于国产芯片的发展无异于被掐住了咽喉。  新技术的突破将会为国产芯片带来新的研发思路,现在行业最顶尖的技术就是5nm的研发工艺,如果国产芯片厂商能够实现2nm技术芯片的突破,研发出新的2nm工艺的芯片,那对整个全球芯片行业格局都将会是一个扭转的作用。国产芯片厂商再也不用看美国的脸色行事,也不会再受到美国技术的限制。
掌舵华为第四大事业群——“Cloud & AI BG”的侯金龙,是何许人也? 新年架构新变,不再隐藏雄心,志在打赢时代之战。 这就是2020开年,华为刚作出的重要架构调整:“Cloud & AI产品与服务BU”部门,升级成为华为第四大BG(事业群),与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三大支柱业务并驾齐驱。 这是华为对“云+AI”持续押注投入的更上一层楼,更是对时代之战的志在必得。此前,资源、组织和兵力投入早已开始倾斜。 现在,新架构人事也进一步被明确:侯金龙,挂帅云与AI,掌舵华为第四大事业群,对垒的将是阿里张建锋、百度王海峰和腾讯汤道生。 但相比其他三位,“侯金龙”不是一个显于大众的名字。 他究竟是谁?又凭什么挂帅华为云&AI? 华为“老兵”侯金龙 【图1】 侯金龙生于1970年,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毕业,入职华为24年,是华为一线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先锋大将。 1996年,华为开始做移动通讯,时任3G无线产品总监的余承东(现任消费者BG CEO),撒网招人。 当时侯金龙以无线GSM产品经理,被余承东招入麾下。从此侯金龙参与的,不仅是华为移动通讯发展,也是中国移动通讯产业从无到有的历程,可以说是移动通讯产业最早的产品经理。 其后,侯金龙在华为历练、转岗,升迁。 公开资料来看,先后担任华为无线业务产品销售总监、产品营销工程部总裁,还带队研发了“M900/M18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荣膺《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华为无线业务快速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但跟华为诸多一线干将一样,其后侯金龙显于公开报道的时候并不多。 直到2008年4月再次出现,他代表华为接管华为与诺基亚 - 西门子合资的TD设备商鼎桥,title已经成为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并于之后出任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总裁。 同一时期,华为通信能源系统高歌猛进。 到2016年的时候,华为已经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约200万套通信能源系统,连续三年蝉联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该业务也是华为最先开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业务之一。 【图2】 2017年,AlphaGo影响刚过,华为网络能源系统成为 " 智能化 " 先锋,推出了智能站点解决方案2.0、新一代智能数据中心能源解决方案、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5.0和智能家庭光伏等解决方案。 或许正是这种新技术变革嗅觉,或许也跟掌管业务天然适合“云 +AI”升级,在华为不断加码云、押注AI的过程中,侯金龙也逐渐被推至最前线。 2017年底开始,侯金龙接管IT产品线整体业务,负责私有云、混合云、大数据、计算、存储等产品领域。 但侯金龙具体何时开始成为“云 +AI”的业务掌舵者,现在依然不知道。 华为云业务成立事业部是2017年,当时他还隐于“业务”。华为宣布AI战略和雄心是 2018 年,那时候发布者还是轮值董事长、达芬奇计划带队者——徐直军。 【图3】 直到2019年华为年度HC大会上,侯金龙正式对外公开亮相,并且title所指,并云与AI于一处。 所以从2019年下半年起,或许华为就已经明确了“云+AI”的结合之路、“云+AI”的作战路径,并且到了一线点将、决胜中原的时候。 而侯金龙,先后参与华为无线业务、网络能源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线干将,华为炮火中成长起来的70后管理者,挂帅开张,要让华为再次穿越技术周期,打赢“智能世界底座”之战。 不到三年,华为云业务的四次变阵 为了这个“底座”,华为可谓排兵多次、变阵多次。 进不进云计算?多大力度进云计算?对于如今的华为,以及BAT都不再是一个问题。 但在2017之前,它的答案并没有现在的“Cloud Only”传递出来的坚定。 作为ICT供应商,华为接触云计算业务很早。2008年,就发布了一款桌面云产品。 但那个时候,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前景不甚明朗,但各大公司都只是尝试性布局。 【图4】 有人说只是旧瓶装新酒,而坚定认为是趋势和未来的王坚——后来的阿里云之父,还被冠以“疯子”之名。 华为也不例外,在2010年跟着发布了云计算战略,并于2011年发布云帆计划,面向各行业提供云应用解决方案。 虽然战略先行,也有业务落地,实际上却是“光打雷,不下雨”,尤其是公有云,只是发布不发力。 原因也不难理解,它的“金主爸爸”运营商,也看上了这块蛋糕。华为要进,无异于虎口夺食,变客户为竞争对手。 所以当时任正非就有过表态。2010年华为云计算战略发布的时候,他说:“华为做云计算和传统IT企业不同,一定要抱紧电信运营商,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但时移世易,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式,也在催生云计算长出新形态,并且进入更多领域,成为IT公司、互联网公司甚至广大传统行业公司数字化升级的核心手段。 【图5】 之前上云,或许只是计算资源和形式转换。 但2016年前后,云计算已经成为了AI、大数据的直接触达方式。 马化腾后来有言:所谓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在云端使用AI处理大数据。 这是一次新时代基础设施供应商的争夺之战。 而华为发家壮大,从小小交换机供应商到全球通信巨头,再打赢了智能手机之战,经历33年不倒、穿越数次经济和技术周期,靠的正是一次次拿到“基建”入口的船票。 所以华为不可能也不能错失。 “再不做就晚了”,经过2016年的多次讨论,徐直军等华为高管得出了结论。 但即便如此,华为云后发已是事实。国内公有云市场已经被阿里、腾讯、百度等瓜分,华为不占优势。 于是这才有了华为“Cloud Only”战略:意在整合华为的资源和组织,从芯片到数据中心、从硬件到软件、从IT基础设施到云服务、从边缘计算到云计算,将资源全部集结。 【图6】 希望通过压强投入,将华为云打造成业界唯一的拥有全栈能力的云,进而产生竞争力。 对云之迫切,也能从快速调整变革中看出。 近3年来,华为云一次次变阵,地位的一次次提高,能量的一次次加大。 2017年3月,时任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现华为轮值董事长)宣布成立专门负责公有云的Cloud BU,并宣布增加投入2000人。 同年8月,Cloud BU在华为内部上升为一级组织,与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平级。 2018年底,华为将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数据、计算、存储、IoT等与IT强相关的产业重组,组建了“Cloud & AI产品与服务”。 到现在,Cloud & AI产品与服务升级为华为公司第四大BG。 在2020年新年致辞中,徐直军更是直接提到组织调整目标:支持云与计算产业的商业成功。 不过,雄心之下,不代表这一仗轻而易举。 华为穿越技术周期,先后与外企竞争、国内IT公司竞争,但与互联网巨头正面战场比拼,可能还是首次。
亨通光电收购华为海洋51%股份将改写什么? 来源: 人民邮电报 市场格局总是悄然改变。 日前,一则消息引发了光通信市场的高度关注。亨通光电收购华为海洋51%股份事项获证监会无条件通过。虽然亨通光电官方公告的信息量看似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对于行业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不多见的收购 先来看看官方的信息披露: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68次会议,对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进行了审核。根据会议审核结果,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 今年6月,亨通光电正式启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华为海洋51%股份事项。历经五个多月的时间,该事项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这一事情的尘埃落定,对于行业的影响颇为深远。 先来了解一下华为海洋。华为海洋是国际先进的海缆通信网络建设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全球第四大海缆通信网络供应商。 华为为什么出售华为海洋,是不是这家公司业务经营不善?或者海缆市场没有空间了?事实绝非如此。任正非对于出让华为海洋一事,早前曾作出回应。他表示,华为出让海底光缆业务不是因为这项业务失利,而是因为这部分业务和主营业务相关性不大,所以才决定要出售。 其实这个也不难理解,海缆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在华为具备强大优势的5G产品和智能终端产品阵营中,海缆确实显得有点“疏离”。 为什么选择亨通光电? 为什么亨通光电能够成功收购华为海洋股份?业界有各种猜测。据笔者观察,亨通光电和华为的合作一直比较紧密,亨通光电无论是在光纤光缆主营业务,还是在其他光通信产品方面都和华为有深度的合作。而且随着亨通光电大力拓展海缆市场,近几年两者合作和互动的频次更是不断增多。 两家在业务上早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又存在比较强的互补性,走在一起,不算意外。具体而言,华为海洋有亨通光电暂时不具备的海洋海缆系统建设能力。同时,亨通光电近几年在海外市场的一系列收购也可谓“稳、准、狠”,加上海外工厂的相继落地,使其快速拥有了较为丰富的海外资源。显然,两者强强联手之后,双方的业务范围都可以得到拓展。 同时,在业界看来,亨通光电本身也是一家非常具有开拓性的企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在市场竞争中也具备令人印象深刻的“狼性”,与华为有相似的基因。结果,当然是一拍即合。 是否会改写市场格局?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亨通光电收购华为海洋51%的股份,将对国内乃至全球的海缆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虽然最终的结果需要时间来检验,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两者的强强联手,必然会让市场格局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变化。 和普通光缆市场相比,海缆市场的门槛相当高,海缆企业需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强大的技术能力。亨通光电和华为海洋的联手,将产生“1+1>2”的效应,让两者在市场中具备比以往更强大的竞争优势。 对于其他海缆企业而言,这确实算不上是一个“好消息”。以往华为海洋作为海缆的建设方,与国内以及国外的海缆公司都存在友好的合作关系。而今天,亨通光电和华为海洋联手,其他海缆企业和华为海洋之间的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如果其他海缆企业想要同过去一样,借华为海洋之势开拓海外市场,就不是那么单纯和容易了。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市场本身也是动态变化的。亨通光电和华为海洋的“联姻”究竟将产生什么结果?交给市场回答。至少,对于国内的海缆企业而言,有一项是明确的,赶紧抓住近几年海缆市场快速增长的“黄金周期”,用创新技术和优质产品武装自己,把应该得到的市场拿到手中。
中芯国际14nm提前一年量产,良品率达95% 高新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那就处处被人牵制,因此我们看到在中芯南方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从去年第三季度就已经成功开始量产14nm FinFET,比规划时间早了一年。  根据规划的发展周期,2020年,16/14nm工艺要实现规模量产,封装测试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关键装备和材料进入国际采购体系,基本建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据悉,中芯国际从2015年开始研发14nm,目前良品率已经达到95%。  此外,中芯国际的12nm工艺已开始客户导入,官方宣称比14nm功耗降低20%、性能提升10%、错误率降低20%。
华为2019年专利授权量4510件,全国排名第一 1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胡文辉介绍,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40.1万件。共授权发明专利45.3万件。  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6.1万件。在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为34.4万件,占95.4%。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3位的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依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4510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883件)、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614件)。 胡文辉还介绍到,2019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为783.7万件。商标注册量为640.6万件。其中,国内商标注册617.8万件。截至2019年底,有效商标注册量达2521.9万件,同比增长28.9%。平均每4.9个市场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2019年,收到中国申请人提交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6491件。截至2019年底,我国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有效量为3.8万件。 在地理标志方面,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统一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批准保护地理标志产品5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462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301家。截至2019年底,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385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324件,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8484家。 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方面,2019年,共收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申请8319件,同比增长87.7%,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发证6614件,同比增长73.4%。
华为进行组织架构调整,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 来源: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华为近日对组织架构进行了新一轮调整,其中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 据记者了解,华为上周对内发布了新的人事任命文件。文件显示,侯金龙担任Cloud&AIBG总裁,彭中阳任企业BG总裁,原企业BG总裁阎力大调任B类国家管理部总裁。此外,吴伟涛任公司总干部部副部长,刘宏云增任东南亚地区部总裁。  此次调整也意味着Cloud&AI成为继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外,华为的第四大BG。此前,“Cloud&AI产品与服务”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华为组织架构中属于BU部门,但层级与BG并列,同属华为的一级部门。 华为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华为对ICT部门的重大变革,也是“Cloud Only”战略的进一步落地。“调整的方向和细则还在讨论。”华为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据悉,华为在2018年年底对“ICT基础设施业务”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组和优化,将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数据、计算、存储、IoT 等与IT强相关的产业重组为“计算与云”产业群,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Cloud & AI产品与服务”,而在2019年的一季度,华为又将IoT、私有云团队合入Cloud BU。  而在2019年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在大会演讲中表示,华为的“Cloud Only”战略,通过对资源和组织的整合,从芯片到数据中心、从硬件到软件、从IT基础设施到云服务、从边缘计算到云计算,将资源全部集结。这样做是希望通过压强投入,将华为云打造成业界唯一的拥有全栈能力的云。 而AI则是企业上云的核心驱动。华为曾预计,2025年所有的公司都会上云,97%的大企业都会使用AI,77%的云上应用都会用到AI,AI将会是云上竞争的关键。对此,华为采取的措施是,从芯片做起,推出AI芯片昇腾910和昇腾310,使得算力资源桑变得更加“经济”,针对开发难的挑战,华为又发布了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此前在新年致辞中表示,预计2019年华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5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左右。尽管没有达到年初预期,但公司整体经营稳健,基本经受住了考验。 “组织变革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作战能力,避免官僚主义。要把一切不适应提升主战竞争力、不适应改善战略支援服务的机构合并、裁减,人员转行,聚焦到以生存为中心的主航道上来。”徐直军在上述致辞中提到,ICT组织变革的目标是支持云与计算产业的商业成功,聚焦在产业维度的专业性和效率、聚焦产业竞争力提升。
华为进行组织架构调整,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 来源: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华为近日对组织架构进行了新一轮调整,其中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 据记者了解,华为上周对内发布了新的人事任命文件。文件显示,侯金龙担任Cloud&AIBG总裁,彭中阳任企业BG总裁,原企业BG总裁阎力大调任B类国家管理部总裁。此外,吴伟涛任公司总干部部副部长,刘宏云增任东南亚地区部总裁。  此次调整也意味着Cloud&AI成为继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外,华为的第四大BG。此前,“Cloud&AI产品与服务”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华为组织架构中属于BU部门,但层级与BG并列,同属华为的一级部门。 华为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华为对ICT部门的重大变革,也是“Cloud Only”战略的进一步落地。“调整的方向和细则还在讨论。”华为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据悉,华为在2018年年底对“ICT基础设施业务”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组和优化,将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数据、计算、存储、IoT 等与IT强相关的产业重组为“计算与云”产业群,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Cloud & AI产品与服务”,而在2019年的一季度,华为又将IoT、私有云团队合入Cloud BU。  而在2019年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在大会演讲中表示,华为的“Cloud Only”战略,通过对资源和组织的整合,从芯片到数据中心、从硬件到软件、从IT基础设施到云服务、从边缘计算到云计算,将资源全部集结。这样做是希望通过压强投入,将华为云打造成业界唯一的拥有全栈能力的云。 而AI则是企业上云的核心驱动。华为曾预计,2025年所有的公司都会上云,97%的大企业都会使用AI,77%的云上应用都会用到AI,AI将会是云上竞争的关键。对此,华为采取的措施是,从芯片做起,推出AI芯片昇腾910和昇腾310,使得算力资源桑变得更加“经济”,针对开发难的挑战,华为又发布了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此前在新年致辞中表示,预计2019年华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5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左右。尽管没有达到年初预期,但公司整体经营稳健,基本经受住了考验。 “组织变革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作战能力,避免官僚主义。要把一切不适应提升主战竞争力、不适应改善战略支援服务的机构合并、裁减,人员转行,聚焦到以生存为中心的主航道上来。”徐直军在上述致辞中提到,ICT组织变革的目标是支持云与计算产业的商业成功,聚焦在产业维度的专业性和效率、聚焦产业竞争力提升。
北汽前高管郑刚加盟华为,出任智能汽车BU首席战略官 传出郑刚加盟华为的消息数月后,1月1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原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战略官的身份出席其中一场圆桌论坛,证实了此前的传言。 这距离郑刚“淡出”汽车圈已有接近一年的时间,而首次传出他加盟华为的消息是在去年11月,不过,当时华为官方以及其本人均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公开资料显示,郑刚在汽车行业拥有多年工作经验,2001年至2014年,郑刚先后在北汽福田和北汽集团担任品牌公关和行政相关的多个职位,2014年开始担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 郑刚任职期间,截至2018年,北汽新能源的资产规模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47倍,营业收入增长了64倍,产品销量增长了97倍。而在去年2月离开北汽新能源后,郑刚还曾短暂加盟控股众泰汽车的铁牛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是华为于去年6月新成立的部门,是其五大业务部之一,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华为称该部门的定位是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帮助车企造好车。在此期间,华为与上汽、奥迪、福田汽车、沃尔沃、比亚迪等汽车厂商达成了战略合作,涉及智能互联、5G等众多方面。 作为近年来在智能手机领域突飞猛进的国产品牌,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布局已经深耕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对车载模块的开发。2014年,华为正式入局车联网,在其“2012实验室”内设立车联网实验室,进行车联网方面的研究。 但与大多数新势力造车不同的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换句话来说,华为希望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去年年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成立即是华为兑现这一承诺的战略举措。 而经过多年的布局,目前华为已经将其触角延伸至未来汽车产业的各个核心领域,自动驾驶、车载芯片、V2X、车载OS、智能电动等等。 事实上,在郑刚任职北汽新能源总经理期间,就曾于华为有过频繁接触,2017年9月,郑刚当时领导的北汽新能源与华为就达成合作,双方计划在云计算、车联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合作。 2018年11月5日,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汽新能源将借助华为在ICT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新一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出任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战略官后,郑刚将把其在车企的丰富经验应用到华为ICT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电信服务、信息服务、IT 服务及应用的有机结合)的推广上,进一步推动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上的发展。 “未来汽车将衍变成为软硬一体化:暨硬件可替换软件可升级,汽车也将不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由此给业界带来的将是全新的营运模式。”郑刚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互联网+时代下零部件企业转型与升级”的主题对话环节表示。 郑刚认为,ICT企业未来将成为传统车企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全球版图再扩张,吉利欲收购阿斯顿·马丁19.9%股份 继吉利控股集团在2010年收购豪华车品牌沃尔沃汽车、2017年收购高端跑车品牌路特斯汽车和2018年入股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之后,似乎又对超豪华品牌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产生了浓厚兴趣。据悉,吉利控股集团有意投资阿斯顿马丁19.9%股份,涉及金额2亿英镑,而目前双方还在协商当中,暂时不清楚此项投资是财务投资还是涉及到技术合作。 【图1】 截止目前,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已与阿斯顿·马丁的投资者和管理层举行了会谈,其有意投资阿斯顿马丁19.9%股份,涉及金额2亿英镑。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的谈判结果技术合作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目前阿斯顿·马丁目前急需新的资金,来应对在2020年新款SUV DBX的市场投放,以全面提高品牌销量。 【图2】 反观阿斯顿·马丁,自2018年10月以来,由于销量低于预期,其股价大幅下跌(跌幅超过80%),而在2019年全球也仅仅销售了5819辆新车。因此,阿斯顿·马丁亏损已成常态,再加上目前欧洲和亚洲的需求也表现为下滑趋势,预计2020年销量将低于此前预估的水平。 【图3】 此外,阿斯顿·马丁还曾表示:“目前公司确认正在评估融资要求和各种融资选项,与潜在的战略投资者就建立 “长期关系” 进行初步讨论。除了去年9月筹集的1.5亿美元债务外,我们还计划筹措1亿美元的高息债务。” 【图4】 值得注意的是,对阿斯顿·马丁有意的投资方目前不止吉利一家。根据海外媒体报道,加拿大时尚亿万富翁Lawrence Stroll也正在计划投资阿斯顿·马丁,金额近2亿英镑,Stroll可能会通过向阿斯顿现有大股东或公开市场购买来扩大持股。
全球版图再扩张,吉利欲收购阿斯顿·马丁19.9%股份 继吉利控股集团在2010年收购豪华车品牌沃尔沃汽车、2017年收购高端跑车品牌路特斯汽车和2018年入股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之后,似乎又对超豪华品牌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产生了浓厚兴趣。据悉,吉利控股集团有意投资阿斯顿马丁19.9%股份,涉及金额2亿英镑,而目前双方还在协商当中,暂时不清楚此项投资是财务投资还是涉及到技术合作。 【图1】 截止目前,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已与阿斯顿·马丁的投资者和管理层举行了会谈,其有意投资阿斯顿马丁19.9%股份,涉及金额2亿英镑。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的谈判结果技术合作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目前阿斯顿·马丁目前急需新的资金,来应对在2020年新款SUV DBX的市场投放,以全面提高品牌销量。 【图2】 反观阿斯顿·马丁,自2018年10月以来,由于销量低于预期,其股价大幅下跌(跌幅超过80%),而在2019年全球也仅仅销售了5819辆新车。因此,阿斯顿·马丁亏损已成常态,再加上目前欧洲和亚洲的需求也表现为下滑趋势,预计2020年销量将低于此前预估的水平。 【图3】 此外,阿斯顿·马丁还曾表示:“目前公司确认正在评估融资要求和各种融资选项,与潜在的战略投资者就建立 “长期关系” 进行初步讨论。除了去年9月筹集的1.5亿美元债务外,我们还计划筹措1亿美元的高息债务。” 【图4】 值得注意的是,对阿斯顿·马丁有意的投资方目前不止吉利一家。根据海外媒体报道,加拿大时尚亿万富翁Lawrence Stroll也正在计划投资阿斯顿·马丁,金额近2亿英镑,Stroll可能会通过向阿斯顿现有大股东或公开市场购买来扩大持股。
胡润发布2019中国500强民企榜单:阿里第一,腾讯第二,华为第四 中国最强民营企业曝光!阿里巴巴、腾讯和平安保险占据前三强。 1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列出中国500强本土民营企业,并按照企业市值或估值进行排名。阿里巴巴、腾讯和平安保险以3.8万亿、2.9万亿和1.5万亿市值成为中国最值钱的三家民企,华为则以1.2万亿估值位列第四。 【图1】 2019年,“胡润中国500强”的上榜门槛为140亿元,上榜企业总市值3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GDP的40%,平均市值达7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中国民营企业”是指总部在中国大陆的非公有制企业。上市公司企业市值按照2019年11月29日的收盘价计算,非上市公司企业估值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估算。这是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该榜单。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中国民营经济这20年的发展是世界历史上创造价值最高的一个时期,比如阿里,已经相当于近三个茅台,腾讯相当于两个茅台,都比上市公司中石油和工商银行还要大。中石油销售2万多亿,市值只有1.1万亿;上市公司中石化销售近3万亿,市值只有6,000多亿,只比美团点评和字节跳动大一点点。” 前十名总估值达12.6万亿 聚焦本次榜单前十名,按企业价值大小排列分别为:阿里巴巴(3.8万亿元)、腾讯控股(2.9万亿元)、中国平安保险(1.5万亿元)、华为投资控股(1.2万亿元)、蚂蚁金服(1万亿元)、美团点评(5500亿元)、字节跳动(5300亿元)、恒瑞医药(3800亿元)、美的集团(3770亿元)、滴滴出行(3600亿元),前十名门槛从十年前的540亿元上涨六倍至36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跻身前十名行列的还有两家成立均不到十年的“鲜肉”级企业,分别为字节跳动与滴滴出行。 前十名中有8家企业来自新兴产业,分布在电子商务、传媒与娱乐、大健康领域,有5家企业价值超过一万亿元。胡润表示:“前五名由‘三马一任’创办,马云、马化腾、马明哲和任正非。” 【图2】 据胡润榜单显示,民企前十名的总估值为12.6万亿,而五年前的前十名总估值4.9万亿,十年前的前十名总估值1.5万亿。此外,在前十名企业中,总部在广东的企业最多,有4家;另外分别是北京与浙江地区的企业较多,分别有3家、2家。 另外根据5年前与10年前的前十名的市值来看,5年前只有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市值超过一万亿元;10年前没有万亿级别的公司,另外平安保险当时4000多亿市值是中国最值钱的民营企业。前十名门槛从10年前的540亿元上涨六倍至3600亿元。胡润表示:“和五年前、十年前对比,能看出中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图3】 除此之外,排名稍后的是格力电器,它以3470亿市值位列第11,京东以3320亿市值位列第12。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进步明显,成立不到5年的拼多多以2930亿市值位列第14,超越了百度和网易;OPPO和VIVO分别以1300亿和1200亿估值进入50强;成立仅三年的瑞幸咖啡以500亿市值进入200强。 北京是上榜企业最多的城市 从城市来看,北京是上榜企业最多的城市,共有101家;上海和深圳分别以67家和63家排名第二、第三位;其次是苏州(10家)、成都(9家)、南京(9家)、合肥(8家)、绍兴(8家),前十城市上榜企业共占总榜七成。北上深上榜企业在新兴产业中分别以传媒与娱乐、大健康、先进制造为主,传统行业中房地产占比最高。 【图4】 其中还有4家企业的掌门人来自中国大陆以外:观澜湖朱鼎健、融侨林宏修、生物医药公司百济神州的联合创始人美国人John Oyler、绫致时装的联合创始人丹麦人Allan Warburg和Dan Friis。 先进制造业上榜企业数量最多 从行业来看,先进制造、房地产和大健康是上榜企业最多的前三大行业,各有73家、68家和66家,其次是传媒娱乐31家、金融28家,前五大行业上榜企业占总榜一半,前十大行业占总榜七成。其中,500强中涵盖新兴产业的公司达238家,占比47%,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首。“新兴产业”涵盖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传统行业中,房地产占比最高,其次是金融和食品饮料行业。 【图5】 先进制造行业中上榜企业数量最多,高达73家,新兴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占比51%。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指将高新技术成功运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取得更高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主要包括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装备、航天航空等领域。代表企业有华为、海康威视、小米、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华为以1.2万亿的估值在先进制造领域排名第一。 行业排名第二的是房地产行业,上榜企业数量为68家,代表企业为恒大集团、碧桂园控股与龙湖集团。此外,行业排名第三的是大健康,包括药明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迈瑞生物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设备生产企业,代表企业还有扬子江药业集团。 据胡润榜单数据显示,在其他新兴产业中,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方面都发展迅猛。 具体而言,科大讯飞以730亿估值获得AI领域第一名,其次是人脸识别技术领先企业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人工智能主要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区块链领域有两家生产矿机的代表性企业,分别是嘉楠耘智和比特大陆。去年11月嘉楠耘智在美国上市后,市值缩水,未达到榜单门槛。比特大陆尚未上市成功,估计也较之前缩水,目前估值300亿。 云计算是提供资源的网络,目前榜单上仅有三家从事云计算的企业,其中深信服科技以465亿估值位列云计算领域第一。 电子商务共有18家企业上榜,其中10家已上市。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头羊。电子商务领域上千亿估值的企业有5家。 金融科技指通过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共有12家企业上榜,千亿估值以上的有4家,分别是蚂蚁金服、陆金所、微众银行和京东数科。 【图6】 前30名榜单
华为官方明确不会推出台式整机,只提供鲲鹏处理器及主板方案 2019年华为推出了自研的鲲鹏920系列高性能处理器,服务器版最多64核,桌面版有4核及8核版。日前有消息称华为已经开始提供消费级台式机,不过这个消息遭到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否认,他表示华为只提供鲲鹏芯片及主板,华为不做整机。  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表示,华为确实为国产的台式机提供芯片,型号为鲲鹏920s,但是华为没有进军政府公务机的打算,因为“华为只提供台式机芯片及主板,不做整机。”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多款台式机付出水面,去年11月份太行220台式机曝光,它使用了鲲鹏920处理器(实际为鲲鹏920s,针对桌面设计的ARM处理器,而鲲鹏920本身是64核服务器处理器),4核到8核,频率2.6GHz。 太行220台式机支持DDR4内存,最大容量64GB,搭配的是256GB固态硬盘。 今年1月3日,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投产暨首批产品交付仪式在许昌举行,现场采购额高达6.9亿元。  此前黄河科技集团与华为签订合作协议,将推出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服务器及台式机,实现了国产自主可控,预计2020年年产服务器10万台、台式机60万台,三年内分别达到30万台、500万台。 此外,黄河科技集团还将携手华为,推出基于鲲鹏芯片、欧拉操作系统的河南自有品牌“HUANGHE牌”终端产品,2020年5月实现量产,并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  在台式机电脑上,华为拥有自研的鲲鹏920S系列处理器及D920S10主板,内存支持DDR4-2400,最大64GB容量,支持6个SATA 3.0,2个M.2插槽,还有1个PCIe 3.0 x16插槽用于安装显卡,另外还有1个PCIe 3.0 x4、1个PCIe 3.0 x1插槽。 鲲鹏920s处理器(4核/8核两个版本),是基于ARMv8指令集开发的华为自研“TaiShan V110”架构。单核性能比ARM公版架构A76强,略逊于最新A77架构。 在unixbench测试跑分上,鲲鹏920s 2.6Ghz 单核性能为1491分; 而SPECint_2006(单核)上,鲲鹏920s(GCC8.3) 2.6Ghz 是28.6分; 最后在多核7zip 16.02测试分值上,鲲鹏920s在4核版 2.6Ghz 是12373分。 鲲鹏920s,4核版性能跟酷睿i5 5200u持平,8核版性能跟酷睿i5 8250u持平。 总体来看,除了X86处理器及Windows系统不一样之外,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台式机其他规格跟现在用的电脑差不多,将实现基于国产处理器及国产OS(UOS、中标麒麟、深度OS等)的台式机替代,满足一些政府、公务市场的需求是没问题的。
华为官方明确不会推出台式整机,只提供鲲鹏处理器及主板方案 2019年华为推出了自研的鲲鹏920系列高性能处理器,服务器版最多64核,桌面版有4核及8核版。日前有消息称华为已经开始提供消费级台式机,不过这个消息遭到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否认,他表示华为只提供鲲鹏芯片及主板,华为不做整机。  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表示,华为确实为国产的台式机提供芯片,型号为鲲鹏920s,但是华为没有进军政府公务机的打算,因为“华为只提供台式机芯片及主板,不做整机。”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多款台式机付出水面,去年11月份太行220台式机曝光,它使用了鲲鹏920处理器(实际为鲲鹏920s,针对桌面设计的ARM处理器,而鲲鹏920本身是64核服务器处理器),4核到8核,频率2.6GHz。 太行220台式机支持DDR4内存,最大容量64GB,搭配的是256GB固态硬盘。 今年1月3日,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投产暨首批产品交付仪式在许昌举行,现场采购额高达6.9亿元。  此前黄河科技集团与华为签订合作协议,将推出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服务器及台式机,实现了国产自主可控,预计2020年年产服务器10万台、台式机60万台,三年内分别达到30万台、500万台。 此外,黄河科技集团还将携手华为,推出基于鲲鹏芯片、欧拉操作系统的河南自有品牌“HUANGHE牌”终端产品,2020年5月实现量产,并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  在台式机电脑上,华为拥有自研的鲲鹏920S系列处理器及D920S10主板,内存支持DDR4-2400,最大64GB容量,支持6个SATA 3.0,2个M.2插槽,还有1个PCIe 3.0 x16插槽用于安装显卡,另外还有1个PCIe 3.0 x4、1个PCIe 3.0 x1插槽。 鲲鹏920s处理器(4核/8核两个版本),是基于ARMv8指令集开发的华为自研“TaiShan V110”架构。单核性能比ARM公版架构A76强,略逊于最新A77架构。 在unixbench测试跑分上,鲲鹏920s 2.6Ghz 单核性能为1491分; 而SPECint_2006(单核)上,鲲鹏920s(GCC8.3) 2.6Ghz 是28.6分; 最后在多核7zip 16.02测试分值上,鲲鹏920s在4核版 2.6Ghz 是12373分。 鲲鹏920s,4核版性能跟酷睿i5 5200u持平,8核版性能跟酷睿i5 8250u持平。 总体来看,除了X86处理器及Windows系统不一样之外,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台式机其他规格跟现在用的电脑差不多,将实现基于国产处理器及国产OS(UOS、中标麒麟、深度OS等)的台式机替代,满足一些政府、公务市场的需求是没问题的。
华为下一代鲲鹏处理器,鲲鹏930/930s(服务器版/PC版),听说将支持超线程,5nm工艺制程,自研架构升级为TS V120(TaiShan V120架构),主频提升到3.0Ghz以上,单核性能有望达到(GCC)37分。 而第一代鲲鹏处理器(鲲鹏920/920s),是基于ARMv8指令集开发的华为自研“TaiShan V110”架构核心,单核性能比ARM公版架构A76强,略逊于最新A77架构核心。 在unixbench测试跑分上,鲲鹏920s 2.6Ghz 单核性能为1491分; 而SPECint_2006(单核)上,鲲鹏920s(GCC8.3) 2.6Ghz 是28.6分; 最后在多核7zip 16.02测试分值上,鲲鹏920s在4核版 2.6Ghz 是12373分。 不管是单核还是多核(鲲鹏920s多核无敌,单核最高是兆芯的KX-6000 3.0Ghz,鲲鹏920s是排第二),鲲鹏920s都是国产里面最强桌面级芯片。(4核版跟酷睿i5 5200u持平,8核版略逊于酷睿i5 8300h。)
紫光存储发布P5160系列SSD:速度3,500MB/s 中关村在线 国产SSD厂商近两年来不断有产品开始面世,近日,我们看到紫光存储最新发布了消费级P5160固态硬盘,是专为笔记本、台式机打造的高性能存储设备。  采用PCIe Gen3.0×4 、NVMe 1.3接口,让P5160具有高吞吐量、高IOPS、低延时特性,相对传统的SATA SSD,NVMe SSD速度更快,性能更好;P5160还支持LDPC、RAID、端到端保护功能,让系统的运行更顺畅,数据传输更安全稳定,用户体验更完美;除此之外,优质的3D TLC NAND,成熟的主控方案,5年质保,具备优良的可靠性。  这款产品目前支持两款容量,分别是256GB和512GB,都支持五年质保服务。
王石评价华为:万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华为时代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据媒体报道,1月9日,万科创始人王石聊到华为称:万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华为时代,我和任正非是相互佩服的,十年前我对他的评价是北非之狐,藏而不露对外面是非常低调,他如果搞房地产一定非常非常棒,但不一定比我强。       12月27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任正非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纪要。任正非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最应该的是去搞房地产,不应该搞通信,这么傻,又苦又累又不赚钱。
百公里加速1.9秒,堪称顶级跑车,红旗S9为何引关注? 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豪华品牌汽车,而且红旗汽车几乎像睡醒的狮子一样,在2019年几乎一跃成为爆款车型,无论是轿车类型还是SUV汽车全新的设计和打造非常的受欢迎,而且和去年相比,同比增长了200%以上。 【图1】 根据相关数据了解全新的红旗h5在今年的11个月当中,整体的销量已经达到4.5万台,这已经表现是非常的良好了,而且和去年相比增长已经达到250%。所以说足够表明国产的豪华品牌汽车已经逐渐走向了国际地位,更何况红旗汽车打造的非常科幻的红旗四九,这台跑车在全球首次曝光,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设计实在太拉风,比法拉利兰博基尼设计还要更加的气派。而且经过实际了解,这台车百公里提速达到1.9秒,的确这台车真给国人长脸,而且这台车很有可能将来会成为全球顶尖的顶级跑车。 【图2】 【图3】 特别是红旗旗下的新款车型,红旗hs5,在今年的汽车市场当中销量达到23681台,而且大型的SUV汽车,红旗hs7销量达到2570台。不过全新款的设计,当前的新车上市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且目前真正体验到新车的车主并不是特别多,更何况对于这个级别打造的系列车型的确对标都是针对于宝马奔驰汽车。所以说红旗汽车整体的设计和打造来说已经符合了很多人的审美观,特别是这种顶级的跑车设计的确是相当的霸气,目前来说这种级别的设计应该还是比较少,不过这台车好像是属于混动版型配置。 【图4】 【图5】 这台车的内饰设计的确是相当的经验,不过这台车目前还仅仅只是属于红旗汽车的概念车,如果量产的话的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台车的轮胎设计可以看到五角星的设计非常的漂亮,和当前的同级别车型来看,这台车应该是非常的拉风,比特斯拉汽车显得还要更加的霸气,更何况这台车的定位也是相当的不错。 据了解,这台车是属于一款混动版车型,由一台V8涡轮增压发动机配置电动四驱组成。经过官方的数据了解,这台车最大的马力能够达到1400匹马力,这个动力输出实在是特别的强悍,而且加速能够达到1.9秒,这已经表明这台车对于性能方面非常强悍。这台车的设计的确让人看着非常的兴奋,而且足以表明国产汽车已经慢慢的走向了国际市场。 【图6】 相信大部分人对于这台车好感还是非常不错的,设计非常的拉风在这个级别当中这台车应该是比较领先的,虽说红旗汽车崛起的时间并不是特别的早,而且红旗汽车最近几年崛起也是在2018年到2019年。如果在2020年红旗汽车可以再次爆发的话,很有可能会对宝马汽车,奔驰汽车以及雷克萨斯汽车会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毕竟来说国产汽车性价比非常的高,在同级别SUV汽车当中,宝马汽车,奔驰汽车几乎售价都在70万左右,但是国产的中大系车豪华型也仅仅只有40万左右。所以说这就是很大的差距,所以说很多人对于国产汽车之所以非常期待,不仅由于外观设计领先合资品牌汽车,而且配置丰富也是合资品牌汽车完全做不到,更何况超高的性价比让很多车企都不愿意做的事情。
坂本幸雄出任紫光副总裁,开启对三星的复仇之旅 消息来源:观察者网 日前,日本半导体巨头尔必达原社长,72岁高龄的坂本幸雄出任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日本分公司CEO。此举令日本业界震惊,在日本共同社采访坂本幸雄为何受聘于中国企业的时候,坂本幸雄表示,“不想作为一个失败者结束人生。想自己作个了结”。在败走尔必达后,坂本幸雄竭力寻找证明自己的机会,在出任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之后,也许会开启针对三星的复仇之旅。  美国打压 日本存储芯片衰败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存储芯片产业曾经十分辉煌,日本东芝、NEC、三菱等企业的存储芯片在市场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打得美国企业节节败退。不过,这种辉煌是建立在美国的纵容之下的。 在冷战期间,为了在东北亚地区牵制苏联和中国,美国开始扶持日本,不仅给予日本大量资金和技术援助,还向日本开放了美国市场。这使得日本获得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迎来蜜月期。在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领导人之后,美苏关系也逐渐缓和。在苏联解体之后,扶持日本牵制苏联就显得非常多余。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必然会对日本收紧枷锁,避免自己圈养的“恶犬”反噬主人。 日本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也不再甘心唯美国马首是瞻,开始在经济上频频挑战美国。当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还撰写了一本极力吹捧日本,唱衰美国的书,这本书的书名叫《日本第一》。此书暗合很多日本人的心理,一度在日本非常畅销。  哈佛学者沃格尔(Ezra F.Vogel,中文名: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时刻,发表著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既然日本越来越“不听话”,美国随即转变了对日政策。存储芯片产业作为日本的拳头产品之一,必然遭遇打击。在1985年,美国半导体协会以日本企业出口价格过低为由,向美国商务部提出了反倾销诉讼。经过一系列博弈之后,双方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引入了价格监督制度。加上广场协议签署后,美元相对日元贬值,这套组合拳直接降低了日本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过去,价格低廉本来是日本存储芯片的核心竞争力,此后,这个优势就不存在了。 在直接打压的同时,美国还扶持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美国通过向中国台湾和韩国输入资金和技术,在韩国和中国台湾扶持日本企业的竞争对手。在这个过程中,韩国企业非常具有侵略性,三星等韩国企业在商业策略上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反周期”投资,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三星反而大规模投资增加产能,当市场回暖之际三星就可以占据先机。这套“反周期”投资比拼的就是财力,在这方面,“富可敌国”的三星相对于尔必达具备绝对优势,毕竟三星的营收占到韩国GDP的20%,全球极少有公司能够和三星拼财力,三星就是用这套打法把尔必达、东芝、英飞凌等欧洲和日本厂商折磨的遍体鳞伤。 可以说,日本存储芯片产业的失败并非技不如人,而是大环境所致,在美国的打压和三星、SK海力士等公司的一整套组合拳下败北。 收购外资企业不如挖人自主研发 坂本幸雄曾任日本德州仪器副社长、神户制钢电子信息科半导体部门总监理、联日半导体社长兼代表董事,及尔必达存储社长、代表董事兼CEO,在DRAM领域具有30余年的从业经验。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过去式了,毕竟尔必达惨败,在2012年被镁光收购。但笔者之前已经说明了,坂本幸雄并非输在了技术上,而是败在了国际大环境,以及三星的反周期投资这种恶意满满的“骚操作”上。  也许正是因此,坂本幸雄对于被韩国存储芯片企业用“反周期”投资这种资本运作方式打败耿耿于怀,竭力寻找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的时候才会表示“不想作为一个失败者结束人生。想自己作个了结”。 此前,行业就有传言坂本幸雄将率领自己的技术团队与合肥长鑫合作,不过最终没有下文,这次出任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显然是想发挥余热,展现自己的价值。毕竟,坂本幸雄这个级别的大佬是不缺钱的,如今已经72岁高龄,完全可以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如今愿意出山为中国企业效力,目的显然是向韩国企业复仇,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消去内心的怨气,改变“败军之将”的历史评价。国人没有必要就坂本幸雄的日本国籍过分猜忌,甚至发表一些风言风语。 必须强调的是,当下,像坂本幸雄这样的人才,是当下中国存储行业非常稀缺的。何况西方已经堵死了中国通过收购外资企业获得存储芯片入场券的道路。数年前,紫光曾经试图以每股21美元,总价230亿美元的价格全面收购镁光,结果没能完成收购。紫光也试图以38亿美元收购西部数据15%股权,然后由西部数据出资190亿美元“曲线收购”闪迪,结果因受外部势力干涉最终不得不终止。之后,还传出紫光试图出资53亿美元收购SK海力士20%的股份,但该收购传闻最终也没有结果。 在这种情形下,与其海外收购,还不如高薪聘请像坂本幸雄这样的人才,组件技术团队自主研发。此前,紫光就在海外收购碰壁后,在境外持续高薪寻找优秀的人才,并严格遵守国际商业的道德规则,“只带人不带文件”,坚持“自己的技术要靠自己研发”,紫光集团还聘请了在中国台湾省有“存储教父”之称的高启全。在整合两岸技术团队之后,长江存储开启了自主研发之路,并在2017年完成32层NAND的小批量生产,在2019年完成了64层NAND量产。 可以说,紫光用实践说明了,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下,与外商合作或并购的技术引进模式很难走通,与其并购或技术合作,不如直接挖人,组建自己的团队自主研发。毕竟,技术是随着人走的,人才是一家半导体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不久前,紫光在“2020存储产业趋势峰会”上展示DDR4内存产品。笔记本内存条为4GB容量,频率达到了DDR4 2666。台式机内存条为8GB容量,频率达到了DDR4 2666。虽然这款产品和韩国的DDR5依然有差距,但已经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了。在不远的将来,紫光没准能重复京东方的发展历程,坂本幸雄也有望借助中国企业的平台向三星复仇。
紫光5G超级SIM卡终端适配更新:新增多款华为、OPPO、vivo和小米等手机型号 IT之家1月5日消息 不久前,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国微与广州联通发布了5G超级SIM卡,采用了MicroSD卡的外形,内置了SIM卡芯片,今天官方又公布了最新的手机适配名单,一起来看一下吧。  相比最初的版本,华为手机新增了Mate 8/9/10以及P9/10系列的支持,荣耀系列的产品也从7款支持到了18款。除此之外,小米、OPPO、联想等手机都相应地增加了支持的机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支持紫光联通的超级SIM卡手机多为停产老款或低端手机,因为新款已经不支持MicroSD卡,另外也不利于高配型号的出售。  据悉,此次广州首批上市的5G超级SIM卡有32G/64G版本,零售价32G卡99元、64G卡199元。广州联通特别推出首销期优惠政策,充话费即可升级获取5G超级SIM卡:充120元,可升级32G卡;充240元,可升级64G卡。 紫光表示,5G超级SIM卡全面兼容5G/4G/3G/2G网络,并将存储卡和SIM卡功能巧妙融合,实现了一卡支持SIM和存储扩展的双重功能。
紫光超级SIM卡终端适配更新:新增多款华为、oppo、vivo和小米等手机 IT之家1月5日消息 不久前,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国微与广州联通发布了超级SIM卡,采用了MicroSD卡的外形,内置了SIM卡芯片,今天官方又公布了最新的手机适配名单,一起来看一下吧。  相比最初的版本,华为手机新增了Mate 8/9/10以及P9/10系列的支持,荣耀系列的产品也从7款支持到了18款。除此之外,小米、OPPO、联想等手机都相应地增加了支持的机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支持紫光联通的超级SIM卡手机多为停产老款或低端手机,因为新款已经不支持MicroSD卡,另外也不利于高配型号的出售。  据悉,此次广州首批上市的5G超级SIM卡有32G/64G版本,零售价32G卡99元、64G卡199元。广州联通特别推出首销期优惠政策,充话费即可升级获取5G超级SIM卡:充120元,可升级32G卡;充240元,可升级64G卡。 紫光表示,5G超级SIM卡全面兼容5G/4G/3G/2G网络,并将存储卡和SIM卡功能巧妙融合,实现了一卡支持SIM和存储扩展的双重功能。
华为麒麟820处理器曝光:6nm工艺+A77大核+集成5G,继续领先对手半年时间 IT之家1月3日消息 今日,证券时报援引熟悉产业链的渠道人士消息称,麒麟820将采用6nm制程工艺,定位与麒麟810一致,均为几乎没有成本限制的次旗舰处理器,将于今年第二季量产,并支持5G网络。  根据此前爆料,华为下一代旗舰处理器命名为麒麟1020,下一代次旗舰处理器命名为麒麟820。其中麒麟1020将用在今年下半年发布的华为Mate40系列上,而今年年初发布的华为P40系列将继续使用麒麟990 5G处理器。 同时,麒麟1020将采用5nm工艺制程,采用A77架构,支持5G,应是集成5G基带。但此前爆料指出,麒麟820继续使用7nm工艺,集成5G基带。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麒麟820采用6nm制程工艺的消息。华创证券指出,制程工艺的升级则意味芯片单位空间内容纳的晶体管数量也就越多,理论上同面积芯片的运算能力也就更强。 此外,根据frandroid的说法, 目前台积电正在积极备战5nm,华为已经在考虑将5nm工艺用在其下一代旗舰芯片——麒麟1020上。得益于5nm工艺,麒麟1020每平方毫米可容纳1.713亿个晶体管,其性能较麒麟990提升50%。
华为麒麟820处理器曝光:6nm工艺+A77大核+集成5G,继续领先对手半年时间 IT之家1月3日消息 今日,证券时报援引熟悉产业链的渠道人士消息称,麒麟820将采用6nm制程工艺,定位与麒麟810一致,均为几乎没有成本限制的次旗舰处理器,将于今年第二季量产,并支持5G网络。  根据此前爆料,华为下一代旗舰处理器命名为麒麟1020,下一代次旗舰处理器命名为麒麟820。其中麒麟1020将用在今年下半年发布的华为Mate40系列上,而今年年初发布的华为P40系列将继续使用麒麟990 5G处理器。 同时,麒麟1020将采用5nm工艺制程,采用A77架构,支持5G,应是集成5G基带。但此前爆料指出,麒麟820继续使用7nm工艺,集成5G基带。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麒麟820采用6nm制程工艺的消息。华创证券指出,制程工艺的升级则意味芯片单位空间内容纳的晶体管数量也就越多,理论上同面积芯片的运算能力也就更强。 此外,根据frandroid的说法, 目前台积电正在积极备战5nm,华为已经在考虑将5nm工艺用在其下一代旗舰芯片——麒麟1020上。得益于5nm工艺,麒麟1020每平方毫米可容纳1.713亿个晶体管,其性能较麒麟990提升50%。
飞腾+麒麟,国内首个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体系标准发布 据CEC中国电子官方消息,12月29日,中国电子在海南自贸港首次面向公众和产业界正式发布《PK体系标准(2019年版)》及《PKS安全体系》,发布了国内首个中国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体系标准。  12月12日,工信部、中国工程院、公安部、信工所等单位领导、院士和专家对《PK体系标准(2019年版)》进行评审鉴定。最终,经过专家组一致同意,中国电子耗时两年部署、筹划、启动的《PK体系标准(2019年版)》尘埃落定,成为国内首个中国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体系标准。 《PK体系标准(2019年版)》具体包含参考框架、参考板、操作系统、外设接口、工程服务、安全等方面4大类8小类15项标准,为基于PK体系在板卡设计、软件开发、项目实施等方面的操作与应用,提供参考指南。  2011年,中国电子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腾“Phytium处理器”和麒麟“Kylin操作系统”。 目前,中国电子PK体系已成功应用于政府信息化、电力、金融、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并同政、产、学、研密切合作、联合攻关,推进建设中国计算机产业大生态。  2018年,中国电子开始在“PK”体系的基础架构中,加入“S- Security”立体防护的安全链,建立“PKS”安全体系,主要解决计算机体系结构缺乏免疫力、产品应用补修漏洞不及时、常规安全防护机制降低CPU功效的问题。 PKS安全体系自带8重防护体系,打破传统计算机结构,运载三大革新技术:国际首次采用CPU内置可信技术,国际首次采用内存内置物理防护技术,终端统一安全中心、云端统一安全管控。
华为HMS已做好替代谷歌GMS准备,华为高管:消费者感觉不到GMS和HMS之间的差异 为了尽快摆脱被谷歌服务卡脖子的局面,华为加速海外HMS生态推进速度。 近日,华为印度消费者业务负责人声称,谷歌应用程序(GMS)的替代品,包括邮件、消息、地图和付款以及关键的基础服务,将很快准备就绪。 华为在全球拥有约100万个HMS注册开发人员,并通过其10亿美元的全球基金(今年宣布开发自己的移动服务套件),提供高达17,000美元的奖励,用于在印度将应用程序与HMS集成。 该华为海外高管很乐观,他表示:“消费者感觉不到GMS和HMS之间的差异。
华为HMS已做好替代谷歌GMS准备,华为高管:消费者感觉不到GMS和HMS之间的差异 为了尽快摆脱被谷歌服务卡脖子的局面,华为加速海外HMS生态推进速度。 近日,华为印度消费者业务负责人声称,谷歌应用程序(GMS)的替代品,包括邮件、消息、地图和付款以及关键的基础服务,将很快准备就绪。 华为在全球拥有约100万个HMS注册开发人员,并通过其10亿美元的全球基金(今年宣布开发自己的移动服务套件),提供高达17,000美元的奖励,用于在印度将应用程序与HMS集成。 该华为海外高管很乐观,他表示:“消费者感觉不到GMS和HMS之间的差异。
国产CPU处理器单核性能排行榜!(载至到2020年1月2日) 对于3A4000与FT-2000/4发布后相关数据进行了更新,统一取base分数作为参考。 去除采用ARM公版架构的SOC以及Intel型号,这次全都是正宗国产CPU之间的比拼。X86架构的ICC与GCC都有,各位见仁见智。 数据为百度搜索搜集,加上合理推测,力求接近各家直实水平。 龙芯3A3000 SPEC2000定点1100分而SPEC2006定点11.1分;申威421 SPEC2000 定点1200分可推测申威421 SPEC2006定点为12.1分;兆芯KX-5000的ICC为19.9分,GCC为15.4分,KX-6000的ICC为29.2分由此可推测KX-6000的GCC为22.6分。
首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