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梦灬落雨🌸 落丶雨灬
这个人很懒,他什么都没留下,就走了!
关注数: 0 粉丝数: 408 发帖数: 19,746 关注贴吧数: 17
#万国志#你品,你细品。视频连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23.tv%2Fav91250956&urlrefer=50dca5e69cd375c202af13a91e633737 1372年,明朝制造碗口铳 1376年,俞宗本完成《种树书》 1377年,明朝制造手铳 1383年,明朝于南京设京师观象台,《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 1385年,制造火龙出水 1406年,朱橚完成《救荒本草》 1425年,郑和航海图完成 1439年,张仪建造浑天仪,是根据学说浑天说用来展示出天体在天球上的各种运动及测量黄道及赤道坐标差的仪器 1450年,吴敬完成《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453年,制造铜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 1511年,明朝开始种植玉米 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朝首个石油井 1522年,嘉靖改革出版业,《三国志通俗演义》《杨家将演义》《西游记》等通俗小说席卷全国 1536年,黄衷完成《海语》 1547年,马一龙完成《农说》 1565年,胡宗宪完成《踌海图编》 1580年,自犯钢轮火,类似地雷 1582年,徐光启引进番薯 1584年,朱载育完成《十二平均律》 1590年,制造水底龙王炮,为水底定时爆炸物 1592年,程大位完成《算法统宗》 1596年,屠本畯著完成海洋生物主题书《闽中海错疏》 1596年,明朝发明火爆法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本草纲目》 1602年,李之澡与利玛窦合作完成《坤舆万国全图》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 1607年,李之藻完成《浑盖通宪图说》 1613年,李之藻完成《同文算指》 1621年,茅元仪完成《武备志》 1625年,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 1628年,徐光启完成《农政全书》 1634年,明朝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天文望远镜 1634年,徐光启完成《崇祯历书》,共46种,137卷 1637年,宋应星完成《论气·气声》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合乎现代科学的论述 1637年,方以智完成《物理小识》解释大气折射现像 1637年,制造混江龙 1638年,制造铁壳地雷,翼虎铳,虎蹲炮,三桅炮船:可容300人,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 1639年,顾炎武始著《肇域志》 1640年,徐宏祖完成《徐霞客记》 1641年,吴游性完成《瘟疫论》首部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书籍 1644年,满清入关乱华
UOS与Deepin OS区别详解 统信软件宣布国产OS——UOS统一操作系统的正式版正式发布,首先推出的是面向合作伙伴的版本。很多之前试用过UOS的玩家都知道,UOS实际上就是以武汉深度的Deepin系统为基础开发的,那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Deepin社区前几天也发表过一次Q&A问答,解释过UOS与Deepin OS之间的关系,解答如下: 什么是UOS?它与Deepin有什么不同? UOS是Linux在中国的商业发行版,主要开发工作由Deepin团队完成,UOS与Deepin的关系就像是Fedora和Redhat RHEL那样。 UOS会取代Deepin吗? Deepin是社区版,不会被UOS取代,UOS只用于商业用途。 Deepin V20版的进度如何? UOS与Deepin V20系统是并行开发的,大部分功能及资源库都是一样的。UOS基于Deepin系统,因此Deepin系统会更早得到一些功能更新,UOS更新慢一些但会得到完整商业支持。 Deepin V20系统预计会在2月底完成开发,2020年3月份预计发布beta版以便公众测试。 Deepin V20会在中国境之外的地区进行测试吗? 当然,会有一个beta版供用户进行整体测试,过去、现在和将来,Deepin都会始终适用于全球用户和社区,欢迎使用Deepin并邀请更多用户来协助我们测试Deepin V20系统。 Deepin V20中的Root权限是否会受到限制 Root权限不会受到限制,默认就可以使用Root权限。如果是非技术用户安装了Deepin系统,为了避免危险的操作危及系统,你可以自由打开Root权限限制。 最后,很多人对Deepin系统不太了解,简单来说它也是全球众多Linux发行版之一,虽然名气、受众比不上Ubuntu等,但是深度公司做Deepin系统十年了,这个系统还是很有特色的,在国外也颇受欢迎,在distrowatch上受欢迎程度排第十,已经很不容易了。
国产7nm有信了 中芯国际不用EUV光刻机也能搞定 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在Q4季度中已经量产14nm工艺,贡献了1%的营收,该工艺能够满足国内95%的芯片生产。  中芯国际14nm工艺现在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产能,主要是在上海的中芯南方12英寸晶圆厂生产,去年底也就生产了1000片晶圆左右,产量很低。 根据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的说法,14nm月产能将在今年3月达到4K,7月达到9K,12月达到15K。 中芯国际的14nm产能在15K晶圆/月之后应该不会继续提升了,还有更新的工艺。 其中基于14nm改良的12nm工艺也进入客户导入阶段了,该工艺相比14nm晶体管尺寸进一步缩微,功耗降低20%、性能提升10%,错误率降低20%。 不过14nm工艺相比台积电、三星的工艺依然存在2-3代的差距,而且满足不了制造当前最高性能水平的处理器,所以中芯国际还在发展更新一代的N+1、N+2工艺。 在这次的财报会议上,梁孟松博士也首次公开了N+1、N+2代工艺的情况,他说N+1工艺和14nm相比,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逻辑面积缩小了63%,SoC面积减少了55%。 中芯国际一直没有明确14nm之后是否跳过10nm工艺,所以这个N+1到底是10nm还是7nm不能确定,但根据上面的说法,N+1基本上可以确定是7nm级别的工艺了,因为芯片面积缩减55%意味着晶体管密度提升了1倍,这超过了14nm到10nm工艺的进化水平,台积电从14nm到7nm也就是提升了1倍的密度。 不过梁孟松也提到了,N+1代工艺在功耗及稳定性上跟7nm工艺非常相似,但性能不如,业界标准是提升35%,所以中芯国际的N+1工艺主要开始面向低功耗的。 N+1之后还会有N+2,这两种工艺在功耗上表现差不多,区别在于 性能及成本,N+2显然是面向高性能的,成本也会增加。 至于备受关注的EUV光刻机,梁孟松表示在当前的环境下,N+1、N+2代工艺都不会使用EUV工艺,等到设备就绪之后,N+2之后的工艺才会转向EUV光刻工艺。 从梁孟松的解释来看,中芯国际的7nm工艺发展跟台积电的路线差不多,7nm节点一共发展了三种工艺,分别是低功耗的N7、高性能的N7P、使用EUV工艺的N7+,前两代工艺也没用EUV光刻机,只有N7+工艺上才开始用EUV工艺,不过光罩层数也比较少,5nm节点寸是充分利用EUV光刻工艺的,达到了14层EUV光罩。 还有就是中芯国际的7nm级工艺问世时间,之前的财报中梁孟松提到是在2020年底开始试验产能,真正生产要到2021年了。
小米今年要砸100亿研发 誓要超越华为!真的能成功吗? 昨日(14日),小米集团发布了自愿性公告,公布了2019年收入以及研发费用等一系列数据。公告显示,2019年小米全年总收入预期超2000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预期约7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预期2020年全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人民币。 【图1】 小米集团表示,会始终坚持技术立业并会持续投入研发,将继续在“5G+AIoT”方面重点投入,以持续扩大在智能生活方面的领先优势。 据了解,2019年全年,小米集团坚持稳健经营,不断推进“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截至2019年9月30日,现金总储备已经达到人民币566亿元,实现了业内优秀的库存水平,提前为5G抢跑轻身上阵。 雷军在昨天的小米10系列发布会上也透露,小米集团2019年研发投入约70亿元,其中小米10系列的研发费用就超过10亿元。这一数字让人们对小米手机为冲击高端下的功夫有了直观的感受,至于能否成功,要看市场的真实反响。 【图2】 据了解,小米在2010年成立,仅仅8年多时间就成为全球500强企业,成为500强企业当中成长最快、最年轻的企业,可见小米成长之迅速,其成长之迅速让国人瞠目结舌。 不过回顾小米公司的发展可以看出来,小米的快速成本主要依靠的是移动互联网风口而非技术实力。在小米创立之初,小米就学会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力量,迅速将小米品牌打响,同时大幅降低了成本,因此获得了互联网营销王者、性价比领先等美名。 雷军一直自称小米公司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非一家硬件公司,从小米成长历史中,也可以看出雷军和其他互联网巨佬一样都十分热衷借助资本市场这个迅速创富的平台,然而资本追求的都是迅速创富并退出的,这也就注定了小米不会太愿意投资于需要长期投入却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成果的技术研发。 被福布斯誉为最杰出商界女性代表的董明珠就曾“炮轰”小米都是贴牌生产,制造业才是未来,而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而在昨天的小米10发布会上,雷军表示,要以超越华为为目标,加大研发投入,今年全年研发投入将超100亿。虽然小米开始重视技术研发是好事,但是华为在短期时间内并不容易超越。 【图3】 众所周知,华为每年将收入的10%到15%投入到研发,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700亿美元。2018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150亿美元,接近年度收入的15%。在欧盟随后发布的《2019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 得益于此,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8万多项专利,包括美国授权的1万多项专利。强大的技术研发让华为在多个行业内保持全球领先,目前,华为已经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企业、第二大手机企业、前六大服务器企业等等。具体到终端业务方面,华为同样积累了一大批领先技术,比如5G、基带、SoC、拍照等等。甚至连其他友商拿来营销的wifi6、H.265视频编码等也都是华为主导的标准。 【图4】 毫无疑问,华为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而小米有勇气挑战行业巨头也值得肯定。在雷军看来,只要有过硬的产品和过硬的技术,产品是品牌载体,真正好的产品可以带动品牌,只要每项做到世界第一,小米就不愁品牌 (高端市场) 立不住。到那时,自然也能超越华为。 “无论是华为还是三星都是这样一条路”雷军信心满满地说。 你觉得小米真的能超越华为吗?
吉利跟沃尔沃将进行重组,中国车企第一巨头即将出现! 前两天 吉利跟沃尔沃将进行重组,中国车企第一巨头即将出现!  前两天,一则新闻的流出在还算平静的车企中引发了惊涛巨浪: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虽然双方均表示细节方面还在商榷当中,但是不管怎么看,这次重组都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意味着沃尔沃和吉利之间的合作关系更进一步,但其实这是一次极具战略意义的资本运作活动,其目的是全球化,如果顺利重组,那么吉利将会通过香港上市公司对接国际资本市场,下一步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上市,有望组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集团。  而且,说点儿真的,这次整合其实是大势所趋,虽然吉利在全球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终端业务大头还是在国内市场上,所以吉利集团其实是需要一个品牌来打开外国市场的。同时,沃尔沃汽车本身也需要一个力量来帮自己巩固在欧美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以及打开亚洲市场的大门。而且这次整合也并不是没有预告的,早在2010年3月的时候,吉利控股集团就已经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了,在这十年里,吉利与沃尔沃在研发、动力总成、制造等领域先后开展深度合作,终于完成了从收购股权到全面拥有这一庞大任务。相信在未来的无数个十年里,两者会创造出一个属于中国的全球品牌。
ARM芯片技术再升级,但这次来看,华为却并不依赖! 现在再谈到芯片,想必大家已经并不陌生了,其实这也难怪,如果不是关注科技圈的朋友,其实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芯片的话题,因为一直以来,芯片往往都集中在高科技产品领域,而之前我们接触高科技产品最多的,可能就是电脑了,但是对于电脑,我们往往也只是关注这款电脑可以玩什么游戏等等。  而随着手机进入智能时代,人们开始对手机芯片有了一些关注,因为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在扮演着似乎比电脑更为重要的角色,而手机芯片的性能,又往往可以决定一部手机的直接性能表现,就拿苹果的IPhone和安卓手机来对比,正是由于苹果强大的A系列芯片,才使得IPhone的性能一直领先。 而反观安卓手机方面,基本上都要依赖ARM提供最新的技术授权,例如现在各路芯片企业推出的新旗舰芯片,采用的A77架构,就是因为获得ARM授权而来,有的直接采用的ARM公版设计,有的则进行了些许改造升级。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现在很多的应用场景,传统芯片的算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推出一些专门的芯片来解决这样的特殊问题,所以AI芯片就诞生了。不过关于AI芯片,业界存在着两种方案,一种是云计算方案,另一种是边缘计算方案。 所谓云计算方案,就是终端只进行简单的处理,大部分计算任务交给云服务器来完成,而边缘计算,则不需要云端参与运算,终端AI芯片则完成所有运算。而近日,ARM就在Edge AI芯片,也就是边缘AI芯片上,给出了新的设计方案。  该新的设计方案提供了两种芯片来配合使用,分别是ARM Cortex-M55和Ethos-U55,据悉这两颗芯片配合使用,在算力上将会比前几代Cortex-M处理器强大480倍。边缘AI处理器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依靠云端,或者说不依赖5G,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很多终端设备,可能并不适合连接云端。 但华为在该领域却并不依赖ARM,早在华为发布的麒麟970处理器上,华为就率先推出了拥有AI能力的NPU单元,去年发布的麒麟810也因为AI性能而受到关注,而目前华为在麒麟芯片上也用上了自己的达芬奇架构NPU,可以说这就是一种边缘AI计算芯片。  总的来看,ARM希望在边缘AI芯片上实现当年在手机SOC芯片上的辉煌,但是该领域的竞争对手很多,不仅华为,苹果也在该领域深耕,那么对于ARM在边缘AI计算芯片上,未来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呢?欢迎发表您的见解。
华为海思开放售卖:价格优惠,或对高通造成冲击 大家都是知道电子产品的大脑就是处理器,一个电子产品的性能好坏和处理器息息相关。目前手机的处理器除了苹果是单独的,大部分的安卓手机的处理器都是高通的骁龙系列的处理器。这么多年来,高通的处理器一直是市场上的霸主,凭借先进的科技水平,高质量的口碑一直被人人津津乐道。自从华为崛起以后,华为已经开始生产自己的处理器了,海思的芯片也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图1】 华为海思拥有着海思麒麟、巴龙、凌霄、鲲鹏和昇腾五大系列的芯片,其中华为的手机都是搭载着麒麟芯片,麒麟芯片也是最出名的海思芯片产品。在外界频繁传出华为海思开始出售,但是这其中是不包括华为的麒麟芯片的,但是这也是非常大的进步。 【图2】 早在去年的10月份,华为就向物联网行业出售通信芯片,那是首次对外出售基带芯片。 目前华为出售的芯片主要是1、视频监控芯片,很多的行车记录仪中都是有华为的芯片的,当然这个其实很早就开始售卖了。2、机顶盒芯片、电视芯片,这一款就是我们平时的机顶盒中,市场上目前有很多的华为品牌的机顶盒,这些中就是包含着华为的芯片,这个也是很早就开始售卖了。3、这个是基带芯片,目前正在推出的芯片产品就是华为的5G基带芯片,因为华为有着5G的入网许可证,并且在5G通信领域的技术都领先于其他的公司,所以目前的华为5G芯片是非常有优势的。 【图3】 华为现在出售的5G工业模组,单片的销售价格是999元人民币。这是全球首款5G工业模组,核心器件是自主可控,在全球拥有着领先的性能。华为发售5G工业模组加速了工业物联网的构建,加速行业提供5G服务,加速进入5G时代。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工业模组很多都是国外公司的产品,此次的华为5G模组完全剔除国外的一切技术,全部是自主可控的技术。这无疑给高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打破了高通垄断的格局。在价格方面,进入到千元的以下的工业模组,成本远远低于高通的产品,高通目前在测试的价格大约在2000元左右,这也许是仍在测试一直没有量产的原因吧,成本比华为高太多了。 这次对于高通来说事非常大的打击,高通价格如果降到千元左右,但是高通的芯片价格也是很高的,加上芯片开发入门费,高通的利润是没有华为高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很多厂商投入华为的怀抱,也会迫使高通改变定价策略,对高通形成一定的冲击。
华为海思开放售卖:价格优惠,或对高通造成冲击 大家都是知道电子产品的大脑就是处理器,一个电子产品的性能好坏和处理器息息相关。目前手机的处理器除了苹果是单独的,大部分的安卓手机的处理器都是高通的骁龙系列的处理器。这么多年来,高通的处理器一直是市场上的霸主,凭借先进的科技水平,高质量的口碑一直被人人津津乐道。自从华为崛起以后,华为已经开始生产自己的处理器了,海思的芯片也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图1】 华为海思拥有着海思麒麟、巴龙、凌霄、鲲鹏和昇腾五大系列的芯片,其中华为的手机都是搭载着麒麟芯片,麒麟芯片也是最出名的海思芯片产品。在外界频繁传出华为海思开始出售,但是这其中是不包括华为的麒麟芯片的,但是这也是非常大的进步。 【图2】 早在去年的10月份,华为就向物联网行业出售通信芯片,那是首次对外出售基带芯片。 目前华为出售的芯片主要是1、视频监控芯片,很多的行车记录仪中都是有华为的芯片的,当然这个其实很早就开始售卖了。2、机顶盒芯片、电视芯片,这一款就是我们平时的机顶盒中,市场上目前有很多的华为品牌的机顶盒,这些中就是包含着华为的芯片,这个也是很早就开始售卖了。3、这个是基带芯片,目前正在推出的芯片产品就是华为的5G基带芯片,因为华为有着5G的入网许可证,并且在5G通信领域的技术都领先于其他的公司,所以目前的华为5G芯片是非常有优势的。 【图3】 华为现在出售的5G工业模组,单片的销售价格是999元人民币。这是全球首款5G工业模组,核心器件是自主可控,在全球拥有着领先的性能。华为发售5G工业模组加速了工业物联网的构建,加速行业提供5G服务,加速进入5G时代。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工业模组很多都是国外公司的产品,此次的华为5G模组完全剔除国外的一切技术,全部是自主可控的技术。这无疑给高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打破了高通垄断的格局。在价格方面,进入到千元的以下的工业模组,成本远远低于高通的产品,高通目前在测试的价格大约在2000元左右,这也许是仍在测试一直没有量产的原因吧,成本比华为高太多了。 这次对于高通来说事非常大的打击,高通价格如果降到千元左右,但是高通的芯片价格也是很高的,加上芯片开发入门费,高通的利润是没有华为高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很多厂商投入华为的怀抱,也会迫使高通改变定价策略,对高通形成一定的冲击。
首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