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white
Lilywhite
关注数: 0
粉丝数: 663
发帖数: 9,761
关注贴吧数: 20
分享一下 今天收到了从英国订的菲尔柯林斯海报,怎一个爽字了得!
[原创]音乐与友谊 这是一年前我在别的论坛上发的一张帖:偶然发现我们主治医师 Dr. Weinreb 也是个铁杆创世纪歌迷,有点喜出望外。今天全医疗组只剩下三个病人,查房时主治突然似乎很随便地来了句“...还有三位”。当时我心里就一动,难道?但马上想不会的,一定是偶然。不料他随即笑问大家“其实<还有三位>是张专辑的名字,谁知道是哪支乐队出的?”他当时是看着比我高一年的Victor问的,完全没料到他话音未落竟被我接碴: “Genesis”。他顿时非常惊喜地打量著我说“太对了!”,言外之意是“你怎么知道?”。我得意地回答“我怎能不知道这个,本人乃创世纪铁杆歌迷。我岂止有这张专辑,我有他们的所有专辑。”Dr. Weinreb 立刻变得兴奋无比,开始旁若无人地跟我大侃起他1982年最后一次观看 Genesis 巡演,以及后来去两位主唱 Phil Collins 和 Peter Gabriel的个人演唱会的事情。旁边那些同事连话都插不上,只有傻听的份儿,非常好笑。其实仔细想想 Dr. Weinreb 在性格方面确实是典型的创世纪早期铁杆歌迷,很内向又相当书卷气(全头衔是医学兼哲学博士)。以前我在去某医院面试时碰到一位女主治,听我说喜欢创世纪之后马上说真巧她丈夫(另一内科主治)也是最迷这支乐队。还抱怨她那口子经常邀来一伙同道中人津津乐道地探讨“The Lamb”的精妙之处,简直不可理喻。我向她解释说“The Lamb”是Genesis老歌迷们对他们于1975年推出的经典专辑 的简称,当然又免不了被问“你年纪轻轻一个中国女孩怎么懂这个?”的确早期Genesis的歌迷中除了专业/业余乐手以外几乎是清一色四十开外的白人男性知识分子(我就认识好几个博士和一位法学教授),且多为欧洲后裔,我每次参加他们的聚会都显得特别扎眼。不过由于多数都是不擅交际而又品味特殊,因此每次两个素不相识的创世纪狂在生活中巧遇都马上视对方为知己,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相信很多人也有类似体验,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任何音乐爱好相同的人时立即感觉双方距离拉近了很多。
[原创]Phil Collins现场视屏赏析系列 早就暗自酝酿着这么篇东西,但每每由于手懒而作罢。最近发现自己竟然好象走火入魔了似的,除了反覆重温Phil的那些演唱会以外几乎不能忍受任何来自其他乐队/歌手的视屏。心说既然如此那就索性耐下性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看Phil历年独唱现场而得出的一些感受吧。一. <博金斯宫现场>我所拥有的最珍贵的现场录像带是1983年Phil Collins第一次巡演中拍摄的 。我现在有的这个DVD版本则是经本人先是煞费苦心地从Amazon.co.uk的二手商那里跨洋订购,然后花费60美元送到好来坞的一家专业店从英国的PAL制式录像带直接转为美国通用的DVD的。由于年代久远,母带本身有很大磨损,以至于DVD版中除了两首半歌以外,其它部分都带有严重杂音。而且这场演唱会由于是为电视而录的,因而曲目较少(只包括11首歌)。即便这样我仍然无法自制地将它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值得一提的是,我以前一直想象Perkins Palace(博金斯宫)是英国一座宫殿的名字,就象白金汉宫一样。结果发现它只是美国南加州洛杉矶市郊帕萨蒂那的一家宾馆(甚至离我家不远!)。可以想见,宾馆内演出厅的容量很有限,当时在场的观众也只有几百人。不过那是多么幸运的几百人哪!1983年的Phil,虽然是第一次举办独唱巡演,但早已接手Genesis主唱长达七年之久。已经有九次巡演经验垫背的他,是决非一般歌坛新秀所能比的。开场第一首歌就唱重量级的“I Don't Care Anymore”。先是一段为无数后人效法的菲氏低音鼓,然后从鼓后走出一个身着米色西装,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乍一看他的面孔好象很青涩,但与此不符的是那双犀利得似乎能将你洞穿的眼睛。歌曲的前半段缓慢而低沉,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Phil的天才在于自然,他的词曲和演绎使人很快忘记了这是场演出,他在台上你在台下(或者在银屏前),甚至忘记了他在唱歌。当一个人的歌唱到象说话一样自然就不愁抓不住观众了。但这些都只是序幕,真正的震撼随着第三段的那句爆发性的怒吼"I Don't Care Anymore!!"开始。我想当时在场的Genesis歌迷们一定也吃了一惊,因为在此之前Phil的歌喉一向是高而柔,只是偶尔略为沙哑而已。可是这首歌后半段歇斯底里的重复吼叫,却足可以使人联想到英国著名蓝调歌王Joe Cocker。这是Phil第一次在现场显示强硬的摇滚/蓝调嗓音,众所周知几年内他就会将这种唱法成功地派上用场("Mama", "Against All Odds", "Tonight Tonight Tonight")。第一首歌唱完观众们就不由自主地全体起立喝彩起来。另一首不得不提的曲目是"Thru these Walls"。首先是Phil向观众介绍这首歌时的那段经典“前言”:这是每晚我该穿得舒服点儿的时候了(Phil 套上一件宽大的睡衣,舌尖俏皮地在口中乱转几下,甩起睡衣带)。这个吗,这首歌献给今晚观众席中的所有性变态者(观众席中口哨,笑声四起)。我经常纳闷为什么我吸引来那么多性变态者,真正能碰上的确总是那么少。说不定演唱会后我会碰上你们中的一些人(观众哄笑),然后我们可以一起看。总之,对你们中那些过于害羞不敢公开承认你是个性变态的人,让我来给你们上一堂“性变态速成课”。至少在英国,我不知道在洛杉矶是怎么样。但在英国,要想当性变态你必须得先有几样东西。其中一样是女人的内衣(从怀里掏出一件女人内衣), 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这件内衣, 因为每晚演唱会结束我就会把它穿上(观众哄笑)。胸部这里有点嫌大,不过没关系。我在打那些荷尔蒙针,肯定渐渐会长满(观众笑作一团)。(Phil向观众一瞪眼)你们以为我在说笑!当然另外一件你必须要有的东西是一支玻璃杯(从怀中掏出杯子,对在右耳上),因为如果你觉得精力不足,你至少可以偷听你邻居干那事(观众再次笑起来)。我知道我是会的。所以接下来这首歌献给所有性变态者们, 叫“透过这些墙”。Phil的喜剧细胞,在英美歌手中是独一无二的。比如上面那段话,与其说是在介绍歌曲,不如说象段令人拍案叫绝的单口相声。而且典型的菲氏幽默,总是不忘拿自己开刀。象性变态这种敏感的题材,如果过分露骨,处理不当的话会给观众带来难堪,弄得大家脸上发烧,浑身不适。反之如果一笔带过或者不予解释的话又会显得轻佻。Phil却能极为巧妙地让大家在轻松的欢笑之余,反思一下自己内心深处有没有变态的一面。接下来Phil发挥毋庸质疑的表演天分,化身为“Thru These Walls”歌中的那个内心空虚,思维扭曲的主人公。只见他半躺半坐在黑暗的角落里,目光闪烁,不时拿起女人的内衣贴在脸上,沉浸于一些见不得人的臆想之中,呢喃着“我的要求不太多,只要伸手摸一摸”。怪不得很多好莱坞的大牌演员都是Phil Collins的歌迷(比如Michael Douglas, Robert Downey Jr.,Jack Nicolson等),因为Phil是个有演员般艺术触觉的歌手。最后提一下“The Roof is Leaking (房顶在漏)”这首歌。坐在钢琴前,Phil乖孩子般非常有礼貌地向观众说:“这是很安静的一首歌,而且恐怕是首有点悲伤的歌。对不起有这些扩音器挡着,我知道你们可能看不到我,但我只是在边弹琴边唱歌”。来自 专辑的这首歌,是Phil创作生涯中非常独特的一首。它描述的是偏远山区中的贫苦农民在严冬里艰辛地养家糊口的情景:房顶在漏,寒风呼啸孩子们在哭,因为被单太冷今晨醒来发现手已经被冻僵试着生火取暖可是壁炉太老受乡村音乐启迪的曲风,配上若隐若现的钢琴伴奏,凄美缠绵的班左琵琶(banjo),越发突出了Phil感人至深的歌声。在这歌声中我们听到的不是自卑自怜,而是劳动人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又一个现场超越录音的例子。虽然Phil的音乐风格主要源于甲壳虫乐队和底特律节奏蓝调,但这首早期作品却足以使多数美国乡村歌手汗颜。博金斯现场这段录像总共只有60分钟,舞台设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后面的屏幕基本没有使用,伴唱由乐手充当。但我相信现场体验过这场演唱会的美国观众永远不会忘记那晚给他们带来的震撼。Phil长得太不象人们心目中的歌星了,宽宽的额头上戏谑式地顶着一绺头发,好象在很有个性地说:“这就是我,爱不爱由你”。五官和表情又经常让人联想到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可是上帝却决定把应该是好几个人拥有的天赋集中在他一人身上,无论是演唱,乐器,创作,表演,幽默,都是那么的令人惊叹。无怪乎这个32岁的年轻人就这样凭着无可争辩的才华横扫美国大陆,迅速晋升为国际巨星之列。待续...
[快讯]Phil Collins第一次最后告别世界巡演2005年段时间表 这是继去年夏秋的欧州和北美段Phil Collins告别独唱巡演以后试图扩大范围从而包括“其它国家”的第二轮世界巡演。以下是目前已经证实的国家/城市(消息来源:Phil Collins官方网站),在这14个国家的巡回演唱会将订于2005年10月和11月期间。爱沙尼亚(塔林) - 已售空捷克(布拉格) - 已开始售票芬兰(赫尔辛基) - 已开始售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 已开始售票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希腊匈牙利立陶宛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黎巴嫩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此外听说2005年末和2006年初还会有南美/澳大利亚/亚洲段巡演。
[原创]情歌圣手的感情生活 称Phil Collins为“情歌圣手”应该很少有人反对。从 那种初恋伊始的甜蜜,到 萌生旧情的矛盾,直至 这种对已逝爱情的挽歌,Phil对爱情的每个阶段的刻划和解读都是异常深刻的。或许这与他本人的经历有关吧。Phil在现实中一波三折的感情生活足可以拍一部电影,而且还会是一部引起争议的电影。英国小报看多了就会认定Phil在第一次离婚中是受害者,而在第二次离婚中却是负心郎。但事实上两次婚变追根究底都是由于Phil一心扑在事业上,以至与伴侣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再有,他的两任前妻都是家庭主妇,从来不必工作的人,自然无法体谅Phil分身无术的苦衷。她们不明白创作与舞台在Phil生命中占据的崇高地位,家庭只能退居其次,因此逐渐与他失去了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的婚姻自然是危机重重的。第一次是Phil的妻子Andrea不甘寂寞与别人有了外遇,第二次轮到Phil与在学生时代的老相好Lavinia偶遇之后死灰复燃,但两段婚姻早在这些事之前就已经走上悬崖了。每段爱情的瓦解总是为Phil带来沉重的精神打击,尤其因为他知道孩子们才是最大的牺牲品,但是苟延残喘的爱情又对谁都是一种折磨。其实用心听一下 和 两张专辑就不难知道,那决非一个心情舒畅的人能写出来的东西。尤其是1993年第二次婚变时期的 ,稀疏荒芜的背景音乐,衬托出真实得令人心痛的歌声。即使你本来心情很好,一旦听了这张专辑也立即会变得胸口发堵。这种歌曲很难畅销,但Phil的那些歌主要是自我疗伤用的,因而并未考虑流行大众的喜好。正如他自己在 DVD中所说:“我在家里画了几幅画,如果你想看就请便,否则也无关紧要。”流露出一个艺人难得的超脱。一向很佩服Phil的一点是他为人处世的豁达和坦荡,无论是对是错,都绝不隐瞒。可惜也恰恰是这种演艺圈中少见的诚实,给他带来了天大的麻烦。 刚推出的时候,世人还不知道Phil的第二次婚姻出现了危机。一次宣传性的记者会上,有人问Phil在新专辑中最喜欢的歌是什么并要求他解释喜欢的原因。结果Phil竟然非常实在地回答说对他来说意义最深的是"I've Forgotten Everything",因为内容是关于他与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的意外邂逅和因之引发的一段复杂的感情。英国那帮嗅觉极灵联想丰富的八卦记者们自然一猜就知道了,且从那时起就盯住Phil不放,恨不得窃听电话搜索垃圾,不找到丑闻势不甘休。结果Phil的第二次离婚变成了针对他的批斗大会,不少并不了解内情的公众久而久之也就听信了一边倒的舆论。一向口碑极佳的Phil在英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自那时起便一落千丈,而乐评们当然也跟着落井下石,顺势把他的音乐贬得一无是处。其实他96年宣布退出Genesis和移居瑞士,一半是被气走,一半是被逼走的。你能想象在自己的土生土长的国度里待不下去的滋味吗?或许对自己的偶像客观不起来吧,但真的一直为Phil所受到的待遇感到不平。他的确承认他曾经有过一段婚外情,但是那些张牙舞爪的小报记者们应该先反省一下他们自己当中有几个是在感情上是白壁无瑕的。现代英国社会对比这龌鹾得多的事早就司空见惯,为何突然间大家又都装成很保守的样子?何况Phil婚外情的对象是他学生时代的初恋情人,不是什么荒唐的一夜恋。他的人品从第一次婚姻就能看得出来。他第一次结婚时,事先就知道新娘与别人生过一个私生女Joely。但这并没防碍他爱他的妻子,并毫不嫌弃地把Joely当成自己亲生女儿养大。以至于很多外人到现在还不知道Joely是他的继女。后来妻子有了外遇以至最终婚姻破裂。Phil独唱成名以后很多记者都问他对前妻有什么看法。Phil本可以借机出气,但每次都说“我不想说她的坏话,她也有她的苦衷”。这种包容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Phil在第二次婚姻感情再次出现裂痕以后,一次偶然遇到久违的初恋情人Lavinia,随后有了一段婚外恋。但双方都已经有了家庭和子女,最后仍是以分手告终。Phil将此事坦白地告诉了当时的妻子Jill,并提出离婚。但她坚决不同意,甚至想用小报来制造舆论压力来制止离婚。Phil把他的93年专辑取名叫"Both Sides"(双方面),就是想说明每件事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一段感情的失败也总是有两方面的原因。双方都已经不爱对方了还勉强凑合在一起好吗?他的婚外恋被他自己“曝光”了以后,英国媒体一时间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描写得绘声绘色。最后Phil被搞得身败名裂,付了巨额抚养金,甚至被逼到外国。但是Phil第三次结婚以后,又有多少人知道Collins夫妇与两位前妻关系非常融洽甚至常常聚会呢?当然没人知道,因为这种消息没有爆炸性,卖不了报纸。谁想看:“Phil Collins确实是个好人”的大标题呢?公众想看的是:“Phil Collins其实是个伪君子。”一切就这么简单。
Lilywhite的mp3下载专帖 如果你们能下载这些歌,就请说说感想。不要只说“顶”字。如果没什么人响应,我就不必瞎浪费时间了。我的电脑是拨号,每上传一首要好几十分钟。http://www.lilywhite.us/mp3/songs1.html
原创]“你为什么喜欢Phil Collins?”
[贴图]当之无愧的欧美影坛第一帅哥 摄魂的目光
送大家一张王杰电脑壁纸 自己做的。
Em的歌迷们,容在下插句嘴 在这里好象很容易挨骂,不过还是斗胆说说我的看法。我虽谈不上是Eminem的歌迷,不过对他有一种末名的好感。我唯一拥有的他的音像是 DVD。我觉得他骨子里是个不错的人,虽然有点“rough around the edges”,不过我一向对这种antihero情有独衷。我在电台上听过的他的歌都很有调,而且他的歌词也确实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我欣赏这种有创作才华的人。我在美国住十三年了,眼见这里的流行音乐每况愈下,萎靡不振。Eminem的出现给了我一线希望,非常希望他能力挽狂澜,把现在充斥市场的布兰尼等无心无脑的废物早早赶下台。
[原创]Phil Collins独创歌曲一览表 Phil Collins在创作音乐方面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用“创作天王”来形容并不夸张。以下清单试图统计一下在Phil Collins音乐生涯中完全由他本人独立创作的所有公开发行曲目, 共104首,按专辑排列:包括:某些无词的器乐曲及不出现在专辑中但随单曲公开发行过的B面歌曲不包括:Phil与他人合作创作的歌曲(如果那些也加入则至少会再多几百首,因为Phil在Genesis乐队时出的20多张专辑中几乎所有歌曲他都曾参与创作)
[快讯]全美20大巡演平均票房Phil Collins独占鳌头 十二月九日Associated Press最新消息:Phil Collins的“第一次最后一次告别巡演”以每场平均一百万美元的票房佳绩蝉联全美巡演票房第一位。第二位是与他同岁的英国老乡Sting。新生代的Norah Jones,Jack Johnson,Avil Lavigne分别列第13,16和19位。以下是报道原文。Top 20 Concert Tours Thu Dec 9,10:15 AM ET Entertainment - AP Music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The Top 20 Concert Tours ranks artists by average box office gross per city and includes the average ticket price for shows in North America. The previous week's ranking is in parentheses. The list is based on data provided to the trade publication Pollstar by concert promoters and venue managers. TOP 20 CONCERT TOURS 1. (1) Phil Collins (news); $1,024,936; $76.18. 2. (3) Sting; $939,340; $65.22. 3. (2) Bette Midler (news); $937,582; $99.62. 4. (5) Metallica; $848,700; $57.95. 5. (4) Barry Manilow (news); $842,959; $78.97. 6. (6) Usher; $773,410; $59.27. 7. (7) R. Kelly / Jay-Z; $753,975; $62.29. 8. (9) Cher; $629,195; $69.58. 9. (10) Tim McGraw; $620,881; $57.99. 10. (11) Van Halen; $585,933; $74.52. 11. (15) Beastie Boys; $362,752; $38.22. 12. (New) Yanni; $317,942; $67.92. 13. (1 Norah Jones (news); $308,632; $46.80. 14. (17) R.E.M (news - web sites).; $297,390; $55.52. 15. (19) American Idols Live; $268,825; $44.51. 16. (20) Jack Johnson (news); $259,472; $32.40. 17. (New) Sarah Brightman (news); $235,784; $67.56. 18. (New) Pixies; $222,899; $35.65. 19. (New) Avril Lavigne (news); $218,964; $32.60. 20. (New) Green Day; $209,280; $31.97.
我新做的菲尔歌曲试听区 今天连夜苦干,终于自己学会怎样上传rm制式的歌曲了!!现在是美国西岸早上4点40分(幸好今天放假),总算用老牛似的拨号电脑上传了两首Phil的歌 (第一首是他翻唱Elton John一首早期作品,另一首是82年左右他第一次独唱巡演时现场唱的一首古老的宗教歌曲)。相信你们一定没听过。等有时间一定多加内容。睡觉去了。听完之后请说说感想,至少告诉一声,别让这里太冷清。
我有很多歌曲,请问如何上传? 我有一些比较难找的Phil Collins和Genesis歌曲想与大陆朋友们分享。现在是mp3制式,也可以转成wma,rm等等。但我没有宽带或者qq/icq,请教大家什么是最简单的上传方法?
[游戏]考一下大家对菲尔有多了解 我本来想连问题带答案一次贴上来,但一来没时间(明天要上班),二来觉得这里的气氛需要活跃起来。故列出几个关于菲尔的问题,希望大家踊跃回答。如果不知道猜猜也无伤大雅。答案我自会公布。菲尔会讲几国语言?菲尔为歌曲填词的方法是什么?菲尔两个嘴角的疤痕从何而来?菲尔为什么没参加戴安娜王妃的葬礼?菲尔说过他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哪几个字?菲尔最欣赏的女歌手是谁?菲尔为何不喜欢被别人称作“Mr. Nice Guy”?菲尔说他在著名音乐人中最要好的朋友是谁?菲尔平生最改不掉的一个“坏习惯”是什么?当创世纪乐队前任主唱Peter Gabriel离团单飞了以后,菲尔向乐队里其他成员提出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是什么?菲尔在他的官方网站上与歌迷们交流的方式是什么?“带我回家”(Take Me Home)背景歌手中有哪两位菲尔的“知名好友”?“今晚夜空中”(In the Air Tonight)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是什么?“你是否记得”(Do You Remember)这首歌原名叫什么?“我希望下场雨”(I Wish it Would Rain Down)里的主吉它手是谁?“Abacab”这个歌名是怎么来的?“No Jacket Required”和“Hello I Must be Going”这两张专辑名字的由来是什么?“Can't Stop Loving You”, “A Groovy Kind of Love”, “True Colors”, “Can't Hurry Love”这些翻唱歌曲的原唱分别是谁?
[原创]菲尔柯林斯歌迷入门 朋友们,我是个菲尔柯林斯和创世纪乐团双料铁杆歌迷,家住洛杉矶。今年八月去现场看过两场菲尔的独唱演唱会(“首次最后一次告别巡演”北美段安娜海姆站和洛杉矶站)。我在phil吧那边贴了篇原创。由於篇幅较长(超过30帖),就不一一转贴过来了。如果有兴趣希望大家去那边读一下。直接地址是:http://post.baidu.com/f?kz=5695101
[原创]菲尔柯林斯歌迷入门 朋友们,我是个菲尔柯林斯和创世纪乐团双料铁杆歌迷,家住洛杉矶。今年八月去现场看过两场菲尔的独唱演唱会(“首次最后一次告别巡演”北美段安娜海姆站和洛杉矶站)。我在phil吧那边贴了篇原创。由於篇幅较长,就不一一转贴过来了。希望大家有机会去那边读一下。直接地址是:http://post.baidu.com/f?kz=5695101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