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丹尼尔 华东丹尼尔
爱喝好茶!
关注数: 118 粉丝数: 286 发帖数: 15,472 关注贴吧数: 9
潭酒就是潭酒,不一样的烟火——闲谈潭酒潭酒 1935,潭酒系 潭酒就是潭酒,不一样的烟火——闲谈潭酒 潭酒 1935,潭酒系列中一款经典的高性价比主打产品,乳白色玻璃瓶包装,和普朗确实有几分相似,不像青潭、紫潭的瓶子那样有很鲜明的风格。 倒酒入杯,酒花细腻且较为持久,酒色基本透明澄净,仔细观察的话,发现略微有一丝丝的淡黄,不认真看的话几乎看不出来。 静置几分钟后,闻香淡雅,摇杯先呈珠帘状,酒液挂杯较为明显,摇杯感觉有一定的油润感,空杯则呈细小颗粒状。 小抿一口,慢慢感受潭酒 1935在入口初期的那股酱香,入口时较强的爆裂感,咽入腹中后那股连绵的回甘,都非常的怡人。再饮一杯,入口时酱香与焦香更为明显,酒液进入胃中不显辣,也没有刺激的灼烈感,让人感觉非常惬意。 待得三五小杯入口后,慢慢的口腔里的回甘开始连绵不绝,间或把酒杯靠近闻香,那种淡淡的、十分内敛的酱香味依然明显,偶尔还会有嗝香。 与前些天品鉴的紫潭16相比,潭酒 1935还是存在明显不足,酱香、焦香、蜜香均显不足,且还夹杂有丝丝酸涩苦味,后味也确实比较短暂。 当然,潭酒 1935只是一款在现如今酱香酒价格不断飞涨这个大环境下,依然能做到百元以内的口粮酒,其性价比确实不言而喻,非常值得酒量偏大、预算偏紧的酒友考量。 另外,不少酒友提及潭酒,都会说潭酒高中低各个系列的酒质均不错,但是勾兑功夫略有欠缺,导致口感不讨喜。 确实,之前我也这么认为。但通过这些天对紫潭16和潭酒 1935的反复品鉴,结合对潭酒和酱香前三强茅郎xi各款主打产品(飞天、红十五、1988和1998等)的日常品饮感受,个人认为可能不同的酒友,对各有特色的酱香酒都有自己的独特喜好,比如有的酒友独爱茅台的典雅细腻,有的酒友更爱xi酒的花草香气,有的酒友更偏爱郎酒的微酸感觉。 我们都知道茅郎xi肯定都是非常优秀的酱香酒,酒友们的喜好,某种程度上更可以说是个人口感上的偏好,而不是说其他的酱香酒就不好喝了(在我们这片浓香比较流行的地方,很多人喝不惯飞天的口感,却对各种浓香酒甘之如饴)。 那么对于潭酒,其实也是一样。潭酒的品牌建设,可以说和茅郎习都有较大的差距,而在以茅郎xi为首的酱香酒大军中,大家的口感都是向着茅系酒靠的,如果和茅系酒的风格有差异,不受部分酒友喜好也属正常。 事实上,潭酒的基酒酒质确实过硬,酒体整体上的平衡性做的比较好,勾调上做的也是内敛而不张扬,虽与茅郎xi的口感上有差异,但有差异并不就完全等同于有差距,况且潭酒的口感也确实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只要酒友们用心去品,多品几次,也许会慢慢发现,潭酒,真的是一潭(坛)性价比好酒。
父亲爱喝酒,但是很少喝醉过酒。从我懂事的那些年开始,我就经常为父亲打酒。父亲有一个老旧的军用壶,每隔两三天我就到合作社给他打一斤白酒。每天晚上他忙完一天的农活,回到家后都会喝上一点,用手倚靠着家里那张老旧的八仙桌上,就着几个简单的家常小菜,自酌自饮上几杯。   父亲的酒,是村那头合作社里坛装的农家高粱酒或地瓜酒,我们村里的人都称它为“白酒”或者“老酒”。 我那时很少注意父亲一个晚上喝多少酒,酒壶里的酒,往往一两个晚上是喝不完的,父亲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等到哪个晚上喝完了,我就知道第二天得给他打酒去了。也许是庄稼汉子天生的节俭,也许是父亲的自控力比较强。总之,父亲的酒风非常好,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既不会喝醉酒,也不至于喝胡了酒。他那独自小酌的姿态和心情,犹如神仙一般。 我大学毕业以后,偶尔也会给父亲买点酒,一般都是100出头一点的小糊涂仙。但是父亲基本上舍不得喝,他还是喜欢喝老家小酒坊里自酿的粮食酒,根据年份的不同,这酒从15块一斤到35块一斤价格不等,但比起瓶装酒来,价格实惠很多。 我总是劝说父亲一定要喝好点,自酿的老酒未必安全。但是父亲不以为然,我送的那些酒,他往往留着春节待客用了。而他自己爱喝的,还是村头打的那一壶老酒,那一壶好酒。只不过,自从我到县里读高中开始,给他打酒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身上,一打一直到如今。 每每看到父亲品他那一口土酿老酒,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就会莫名的感慨,咱中国的老百姓,对幸福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他们知足的样子,就是对当前老百姓和美幸福生活最好的诠释。 后来家里几次搬迁,早已不住在村子里了。父亲的老酒壶也派不上用处,慢慢的就找不到了,只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了。父亲的老酒壶啊,打过多少壶好酒,流淌过多少醇香绵长的滋味啊!
父亲的老酒壶 父亲爱喝酒,但是很少喝醉过酒。从我懂事的那些年开始,我就经常为父亲打酒。父亲有一个老旧的军用壶,每隔两三天我就到合作社给他打一斤白酒。每天晚上他忙完一天的农活,回到家后都会喝上一点,用手倚靠着家里那张老旧的八仙桌上,就着几个简单的家常小菜,自酌自饮上几杯。   父亲的酒,是村那头合作社里坛装的农家高粱酒或地瓜酒,我们村里的人都称它为“白酒”或者“老酒”。 我那时很少注意父亲一个晚上喝多少酒,酒壶里的酒,往往一两个晚上是喝不完的,父亲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等到哪个晚上喝完了,我就知道第二天得给他打酒去了。也许是庄稼汉子天生的节俭,也许是父亲的自控力比较强。总之,父亲的酒风非常好,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既不会喝醉酒,也不至于喝胡了酒。他那独自小酌的姿态和心情,犹如神仙一般。 我大学毕业以后,偶尔也会给父亲买点酒,一般都是100出头一点的小糊涂仙。但是父亲基本上舍不得喝,他还是喜欢喝老家小酒坊里自酿的粮食酒,根据年份的不同,这酒从15块一斤到35块一斤价格不等,但比起瓶装酒来,价格实惠很多。 我总是劝说父亲一定要喝好点,自酿的老酒未必安全。但是父亲不以为然,我送的那些酒,他往往留着春节待客用了。而他自己爱喝的,还是村头打的那一壶老酒,那一壶好酒。只不过,自从我到县里读高中开始,给他打酒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身上,一打一直到如今。 每每看到父亲品他那一口土酿老酒,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就会莫名的感慨,咱中国的老百姓,对幸福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他们知足的样子,就是对当前老百姓和美幸福生活最好的诠释。 后来家里几次搬迁,早已不住在村子里了。父亲的老酒壶也派不上用处,慢慢的就找不到了,只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了。父亲的老酒壶啊,打过多少壶好酒,流淌过多少醇香绵长的滋味啊!
父亲的老酒壶 父亲爱喝酒,但是很少喝醉过酒。从我懂事的那些年开始,我就经常为父亲打酒。父亲有一个老旧的军用壶,每隔两三天我就到合作社给他打一斤白酒。每天晚上他忙完一天的农活,回到家后都会喝上一点,用手倚靠着家里那张老旧的八仙桌上,就着几个简单的家常小菜,自酌自饮上几杯。   父亲的酒,是村那头合作社里坛装的农家高粱酒或地瓜酒,我们村里的人都称它为“白酒”或者“老酒”。 我那时很少注意父亲一个晚上喝多少酒,酒壶里的酒,往往一两个晚上是喝不完的,父亲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等到哪个晚上喝完了,我就知道第二天得给他打酒去了。也许是庄稼汉子天生的节俭,也许是父亲的自控力比较强。总之,父亲的酒风非常好,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既不会喝醉酒,也不至于喝胡了酒。他那独自小酌的姿态和心情,犹如神仙一般。 我大学毕业以后,偶尔也会给父亲买点酒,一般都是100出头一点的小糊涂仙。但是父亲基本上舍不得喝,他还是喜欢喝老家小酒坊里自酿的粮食酒,根据年份的不同,这酒从15块一斤到35块一斤价格不等,但比起瓶装酒来,价格实惠很多。 我总是劝说父亲一定要喝好点,自酿的老酒未必安全。但是父亲不以为然,我送的那些酒,他往往留着春节待客用了。而他自己爱喝的,还是村头打的那一壶老酒,那一壶好酒。只不过,自从我到县里读高中开始,给他打酒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身上,一打一直到如今。 每每看到父亲品他那一口土酿老酒,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就会莫名的感慨,咱中国的老百姓,对幸福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他们知足的样子,就是对当前老百姓和美幸福生活最好的诠释。 后来家里几次搬迁,早已不住在村子里了。父亲的老酒壶也派不上用处,慢慢的就找不到了,只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了。父亲的老酒壶啊,打过多少壶好酒,流淌过多少醇香绵长的滋味啊!
潭酒就是潭酒,不一样的烟火——闲谈潭酒潭酒 1935,潭酒系 潭酒就是潭酒,不一样的烟火——闲谈潭酒 潭酒 1935,潭酒系列中一款经典的高性价比主打产品,乳白色玻璃瓶包装,和普朗确实有几分相似,不像青潭、紫潭的瓶子那样有很鲜明的风格。 倒酒入杯,酒花细腻且较为持久,酒色基本透明澄净,仔细观察的话,发现略微有一丝丝的淡黄,不认真看的话几乎看不出来。 静置几分钟后,闻香淡雅,摇杯先呈珠帘状,酒液挂杯较为明显,摇杯感觉有一定的油润感,空杯则呈细小颗粒状。 小抿一口,慢慢感受潭酒 1935在入口初期的那股酱香,入口时较强的爆裂感,咽入腹中后那股连绵的回甘,都非常的怡人。再饮一杯,入口时酱香与焦香更为明显,酒液进入胃中不显辣,也没有刺激的灼烈感,让人感觉非常惬意。 待得三五小杯入口后,慢慢的口腔里的回甘开始连绵不绝,间或把酒杯靠近闻香,那种淡淡的、十分内敛的酱香味依然明显,偶尔还会有嗝香。 与前些天品鉴的紫潭16相比,潭酒 1935还是存在明显不足,酱香、焦香、蜜香均显不足,且还夹杂有丝丝酸涩苦味,后味也确实比较短暂。 当然,潭酒 1935只是一款在现如今酱香酒价格不断飞涨这个大环境下,依然能做到百元以内的口粮酒,其性价比确实不言而喻,非常值得酒量偏大、预算偏紧的酒友考量。 另外,不少酒友提及潭酒,都会说潭酒高中低各个系列的酒质均不错,但是勾兑功夫略有欠缺,导致口感不讨喜。 确实,之前我也这么认为。但通过这些天对紫潭16和潭酒 1935的反复品鉴,结合对潭酒和酱香前三强茅郎xi各款主打产品(飞天、红十五、1988和1998等)的日常品饮感受,个人认为可能不同的酒友,对各有特色的酱香酒都有自己的独特喜好,比如有的酒友独爱茅台的典雅细腻,有的酒友更爱xi酒的花草香气,有的酒友更偏爱郎酒的微酸感觉。 我们都知道茅郎xi肯定都是非常优秀的酱香酒,酒友们的喜好,某种程度上更可以说是个人口感上的偏好,而不是说其他的酱香酒就不好喝了(在我们这片浓香比较流行的地方,很多人喝不惯飞天的口感,却对各种浓香酒甘之如饴)。 那么对于潭酒,其实也是一样。潭酒的品牌建设,可以说和茅郎习都有较大的差距,而在以茅郎xi为首的酱香酒大军中,大家的口感都是向着茅系酒靠的,如果和茅系酒的风格有差异,不受部分酒友喜好也属正常。 事实上,潭酒的基酒酒质确实过硬,酒体整体上的平衡性做的比较好,勾调上做的也是内敛而不张扬,虽与茅郎xi的口感上有差异,但有差异并不就完全等同于有差距,况且潭酒的口感也确实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只要酒友们用心去品,多品几次,也许会慢慢发现,潭酒,真的是一潭(坛)性价比好酒。
夏季有些酱粉们会把酒放在车辆后备箱中,放入后备箱半小时后,白 夏季有些酱粉们会把酒放在车辆后备箱中,放入后备箱半小时后,白酒的就成为“高温酒”了,这种情况下不要直接喝,会大大影响口感,影响整体饮用的效果,有甚者还是误认为酒有问题,误认为饮用的为假酒,特别是请别人喝酒时,会被别人产品误解。夏季天气炎热,高温或者光照会破坏酒分子,改变其物质成分(酒瓶用玻璃瓶包装,正是这个原因)。轻则跑度挥发,影响口感,重则变质变味,失去价值。正确的做法:拿出酒后,应在屋内常温下放置1—2小时以上,让酒自然降温,但有粉友们会说,等着喝呢,不可能放这么久,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酒放入冰箱,让酒快速降温,但不要太久,能降至常温即可,打开酒后倒入分酒器中以后,再进行放置10分钟左右,酒的温度即为常温。用正确的方式去喝,这样才不至于把一瓶好酒喝酒假酒,不要怕麻烦,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酒的口感,才不会误把直酒当假酒!无论什么好酒,长时间放在后备箱,处于高温状态都会对酒质造成损坏,酒存放在屋内,最好是地下室,去喝酒前拿出来,放在车辆后排座位或前排副驾室位下,不要放在后备箱中。如果是没有办法非要放在后备箱中,需要提前去到达餐厅,把酒长时间放置。如果提前放在餐厅,又无人看守,请把你的宝宝做好标记,防止换酒。但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把白酒特别酱酒长时间放在后备箱中,酒友们你们想想,夏季的高温,车内就是一个大的烤箱,温度可以达到60度以上,甚至放个鸡蛋都可以熟了,那么酒放里面一是对酒本身有一定的损坏,还存在一些的安全隐患。
父亲的老酒壶   父亲爱喝酒,但是很少喝醉过酒。从我懂事的那 父亲的老酒壶 父亲爱喝酒,但是很少喝醉过酒。从我懂事的那些年开始,我就经常为父亲打酒。父亲有一个老旧的军用壶,每隔两三天我就到合作社给他打一斤白酒。每天晚上他忙完一天的农活,回到家后都会喝上一点,用手倚靠着那张老旧的八仙桌上,就着几个简单的小菜,自酌自饮上几杯。   父亲的酒,是合作社里坛装的高粱酒或地瓜酒,我们村里的人都称它为“白酒”。其实这个所谓的白酒,就是一种透明状的、土法酿制的烧酒。 我很少注意父亲一个晚上喝多少酒,酒壶里的酒,往往一两个晚上是喝不完的,父亲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等到哪个晚上喝完了,我就知道第二天得给他打酒去了。也许是庄稼汉子天生的节俭,也许是父亲的自控力比较强。总之,父亲的酒风非常好,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既不会喝醉酒,也不至于喝胡了酒。他那独自小酌的姿态和心情,犹如神仙一般。 我大学毕业以后,偶尔回乡也会给父亲买点酒,一般都是100出头一点的小糊涂仙。但是父亲基本上舍不得喝,他还是喜欢喝老家小酒坊里自酿的粮食酒,根据年费的不同,这酒从15块一斤到35块一斤价格不等,但比起瓶装酒来,价格实惠很多。 我总是劝说父亲一定要喝好点,自酿的老酒未必安全。但是父亲不以为然,我送的那些酒,他往往留着春节待客用了。而他自己爱喝的,还是村头打的那一壶老酒,那一壶好酒。只不过,自从我到县里读高中开始,给他打酒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身上,一打一直到如今。 每每看到父亲品他那一口土酿老酒,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就会莫名的感慨,咱中国的老百姓,对幸福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他们知足的样子,就是对当前老百姓和美幸福生活最好的诠释。父亲的老酒壶啊,打过多少壶好酒,流淌过多少醇香绵长的滋味啊!
父亲的老酒壶    父亲爱喝酒,但是很少喝醉过酒。从我懂事的 父亲的老酒壶 父亲爱喝酒,但是很少喝醉过酒。从我懂事的那些年开始,我就经常为父亲打酒。父亲有一个老旧的军用壶,每隔两三天我就到合作社给他打一斤白酒。每天晚上他忙完一天的农活,回到家后都会喝上一点,用手倚靠着那张老旧的八仙桌上,就着几个简单的小菜,自酌自饮上几杯。   父亲的酒,是合作社里坛装的高粱酒或地瓜酒,我们村里的人都称它为“白酒”。其实这个所谓的白酒,就是一种透明状的、土法酿制的烧酒。 我很少注意父亲一个晚上喝多少酒,酒壶里的酒,往往一两个晚上是喝不完的,父亲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等到哪个晚上喝完了,我就知道第二天得给他打酒去了。也许是庄稼汉子天生的节俭,也许是父亲的自控力比较强。总之,父亲的酒风非常好,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既不会喝醉酒,也不至于喝胡了酒。他那独自小酌的姿态和心情,犹如神仙一般。 我大学毕业以后,偶尔回乡也会给父亲买点酒,一般都是100出头一点的小糊涂仙。但是父亲基本上舍不得喝,他还是喜欢喝老家小酒坊里自酿的粮食酒,根据年费的不同,这酒从15块一斤到35块一斤价格不等,但比起瓶装酒来,价格实惠很多。 我总是劝说父亲一定要喝好点,自酿的老酒未必安全。但是父亲不以为然,我送的那些酒,他往往留着春节待客用了。而他自己爱喝的,还是村头打的那一壶老酒,那一壶好酒。只不过,自从我到县里读高中开始,给他打酒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身上,一打一直到如今。 每每看到父亲品他那一口土酿老酒,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就会莫名的感慨,咱中国的老百姓,对幸福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他们知足的样子,就是对当前老百姓和美幸福生活最好的诠释。父亲的老酒壶啊,打过多少壶好酒,流淌过多少醇香绵长的滋味啊!
父亲的老酒壶    父亲爱喝酒,但是很少喝醉过酒。从我懂事的 父亲的老酒壶 父亲爱喝酒,但是很少喝醉过酒。从我懂事的那些年开始,我就经常为父亲打酒。父亲有一个老旧的军用壶,每隔两三天我就到合作社给他打一斤白酒。每天晚上他忙完一天的农活,回到家后都会喝上一点,用手倚靠着那张老旧的八仙桌上,就着几个简单的小菜,自酌自饮上几杯。   父亲的酒,是合作社里坛装的高粱酒或地瓜酒,我们村里的人都称它为“白酒”。其实这个所谓的白酒,就是一种透明状的、土法酿制的烧酒。 我很少注意父亲一个晚上喝多少酒,酒壶里的酒,往往一两个晚上是喝不完的,父亲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等到哪个晚上喝完了,我就知道第二天得给他打酒去了。也许是庄稼汉子天生的节俭,也许是父亲的自控力比较强。总之,父亲的酒风非常好,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既不会喝醉酒,也不至于喝胡了酒。他那独自小酌的姿态和心情,犹如神仙一般。 我大学毕业以后,偶尔回乡也会给父亲买点酒,一般都是100出头一点的小糊涂仙。但是父亲基本上舍不得喝,他还是喜欢喝老家小酒坊里自酿的粮食酒,根据年费的不同,这酒从15块一斤到35块一斤价格不等,但比起瓶装酒来,价格实惠很多。 我总是劝说父亲一定要喝好点,自酿的老酒未必安全。但是父亲不以为然,我送的那些酒,他往往留着春节待客用了。而他自己爱喝的,还是村头打的那一壶老酒,那一壶好酒。只不过,自从我到县里读高中开始,给他打酒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身上,一打一直到如今。 每每看到父亲品他那一口土酿老酒,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就会莫名的感慨,咱中国的老百姓,对幸福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他们知足的样子,就是对当前老百姓和美幸福生活最好的诠释。父亲的老酒壶啊,打过多少壶好酒,流淌过多少醇香绵长的滋味啊!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